帕金森病是怎么回事,可以治好吗症状与治疗难度?


帕金森病用药之复方左旋多巴篇
发布日期:2020-11-25
浏览量: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可以先后或同时出现: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嗅觉减退、便秘、焦虑、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等。
药物治疗是PD治疗的首选和主要的治疗手段,此外还有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等。早诊断、早治疗、长期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从而达到长期获益。
PD的发病机制是脑内多巴胺水平下降,所以补充脑内多巴胺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尤其对于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5岁)或伴智能减退的患者,左旋多巴更是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但因口服左旋多巴后,仅1%进入中枢转化成多巴胺而发挥作用,利用率低且副作用大,为解决上述问题,复方左旋多巴应运而生,将左旋多巴联合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等,可明显增加进入脑内的左旋多巴的量,较左旋多巴单用能更显著改善PD症状,且明显减少左旋多巴用量,同时减少其不良反应。
目前常用的复方左旋多巴制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但是,对于应用左旋多巴抗帕金森治疗,仍存在错误观念,不合适宜的治疗时机和用药剂量,不仅让患者错失良好的生活质量,且增加后期的治疗难度。
那么应如何正确使用复方左旋多巴呢?
一般原则:在神经内科专科医生指导下,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剂量滴定”、“细水长流”、“不求全效”,以避免或减少药物的急慢性副作用,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
个体化治疗:在确定合适治疗时机的同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疾病特点和严重程度、职业状况、功能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权衡利弊,选择适宜的药物品种。
用法用量:初始按复方左旋多巴用量62.5-125mg/次,2-3次/天,根据病情逐渐缓慢增加剂量和/或给药次数,直至疗效满意且不出现明显副作用;餐前1小时或餐后1.5小时服药,避免同时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豆腐、鸡蛋等会降低左旋多巴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不同剂型特点:复方左旋多巴普通片起效快但作用持续时间短,而缓控释制剂起效慢,但维持时间相对较长;在用药时,尤其是不同剂型转换时需加以注意。
不良反应:早期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体位性低血压或心律不齐等。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多数继续用药副作用可减轻,少数病例,在治疗初期就出现了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此时就不应再进一步增加剂量,甚至应当减量。
药师提醒:
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和突然睡眠发作,尽量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
服药期间应定期随访并检查血常规、心电图以及肝、肾功能等。
使用左旋多巴抗帕金森病治疗时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撤药恶性综合征。
药物相互作用:
对于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在同时服用复方左旋多巴制剂时,部分患者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因此,需注意调整降压药的品种和剂量,尤其应避免服用含利血平及甲基多巴的降压药物。
应避免与非选择性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如抗结核药异烟肼、抗菌药呋喃唑酮等。
单用左旋多巴时,同时服用维生素B6制剂可使前者疗效降低,但服用复方左旋多巴时,维生素B6制剂反而可提高治疗效果。
在帕金森病治疗初期会有一段“蜜月期”,一般为3-5年时间,在此时期患者症状控制良好且无明显副作用,随着疾病病程的进展,尤其是中晚期帕金森患者,药物疗效减退或维持时间缩短,更需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根据症状进一步调整复方左旋多巴类药物的品种、剂量和使用时间,仍可以起到改善生活质量和推迟疾病进程的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病是怎么回事,可以治好吗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