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抽小儿多动症属于精神病吗患儿父母患有抽小儿多动症属于精神病吗时多有什么表现?

首先声明,我儿子从发生症状到现在已经快1年了,目前症状还在反复,所以不要寄希望于看完分享就能治愈。我之所以分享是想帮助更多焦虑的父母走出焦虑,正确面对。因为我也是从开始焦虑到睡不着觉,凌晨还拿着手机各种查,幻想着找到特效药,直到今天可以平和的看待以及和症状共处的。我身处医疗水平还算不错的超一线城市,医院给的结论是建议观察随访(这种方式在国际上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在国内正规医院里,这是主流),并不建议药物干涉(当然这也和症状严重程度相关,这个后面会再讲),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病急乱投医,用科学理智的方法去帮助孩子。(网上看到过很多“骗子”,至少我认为是骗子,找个人假装专家讲各种网站上都能查到的基础知识,然后说能够治疗,并且只要配合包治好,价格通常挺高,我就想说国内知名医院都看不好,你哪来的自信)发现过程:去年春天,一次出游时无意间发现,孩子的肩颈,不自觉的抽动,类似于缩脖子的动作,从他小时候我就看了很多育儿类的书籍,所以也知道抽动症的存在,立马把症状联系了起来,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格外注意观察,症状非常明显。于是我开始海量搜索,就像开头说的那样,凌晨都在查信息,找资料,看案例,几天下来,心里基本已经确定了80%以上就是抽动症。虽然听过这个病,但真发生在自己身上了脑瓜子真的嗡嗡的,如鲠在喉,心里有一种被压着的感觉,事后想想,那些真得了很严重的病的孩子,父母该有多崩溃。确诊过程:选择了市内最好的儿童医院专家门诊,做了微量元素和脑电波检查。检查微量元素,是为了确认不是因为微量元素缺乏而导致的抽动症状,之前我老公也网上查过,个别孩子会是缺乏B2,真希望他也是,那只要补进去就好了,但我也知道现在的孩子营养那么丰富,一般是不会缺的,事实也是如此。脑电波检查,排除癫痫,庆幸也不是,比起抽动症,癫痫更可怕。所以,抽动症的诊断是通过排除法来验证的,这些检查做完后都正常,看症状有比较符合,就会判断为“抽动障碍可能”,所以理论上来讲,抽动症是很难用任何化验或者医学数据来确诊的。其实后来回想,这两个检查也觉得有点冤枉了,微量元素是要从脖子抽静脉血的,我儿子哭的那叫一个惨,脑电波还算好,不疼不痒的。随着我对抽动症的了解的加深,在国外,或者台湾(台湾相关资料比较多,治疗方式也更科学),医生更多是凭症状去判断的,而不是首先进行检查化验。(这与我国的医患关系和对精神类疾病的重视程度也有一定关系)所以建议,如果家长心理比较强大的,可以先在家观察一段时间,现在孩子的饮食至丰富,维生素缺乏的概率很小,而癫痫的症状和抽动症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家长注意观察应该也是能有所区分的。(如果怀疑癫痫一定建议尽快就医,它和抽动症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疾病)如果不去医院,心里实在放心不下,那就去,不然每天忧心忡忡的也很难过,好歹去求个安心。 进一步自学:检查完之后了解到,国内对抽动症没有治疗或干预的比较有效手段,严重的小朋友会吃药,有些是西药,抑制神经亢奋,会导致人嗜睡,萎靡,有些药甚至是治疗抑郁症的药,有些是中药,效果参差不齐(中药的神奇不可否认,但是否真的是药效还是小朋友自我的变化是无法论证的,后面会讲到我儿子自愈和复发的过程) 1)心理层面的疗愈(因为抽动症不严重的情况下对孩子其实影响不大,对家长影响很大,但家长过度紧张的情绪,反而会影响到孩子,所以第一步我们要把自己的焦虑治好)观影《妥妥的幸福》《叫我第一名》《叫我第一名是电影》讲述一个严重抽动症的小朋友,会不自觉地发出狗吠的声音,很温暖,可以带孩子一起看。《妥妥的幸福》强烈安利,百度就能搜到资源,纪录片形式拍摄了几位抽动症患者的真实生活,有成功人士,也有普通人,都和抽动的症状和平共处,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就是这部纪录片,给我越发平和的底气,做最坏的打算,报最大的希望。因为大部分的小朋友长大会自愈,一部分症状会减轻,极少数会伴随终身。所以,我告诉自己,接受我儿子会成为那极少数,金子总会发光,抽动不会是拦路虎,同时做最大的努力让他成为大部分。接受了这个事情后,一定做到,不看症状,如果我们反复盯着孩子的症状,今天多了,明天少了,后天又多了,那就是家长的心里没有调整好,我们必须接受这就和感冒发烧一样,只是一种很正常的病。(有过抽动障碍的孩子大概是1/200,所以这很正常,只是大家的症状不一样,我儿子刚开始就是耸肩,后来是上身抽动,又后来喉咙发声,可能有些症状容易被忽略,有些症状比较闹心)2)理论知识的搭建:病因多巴胺受体比正常人多,所以分泌同样的多巴胺,收到信号后的反应会比一般人强烈(字面意思很难理解,我的理解是同样的一个动作或行为,有抽动症的孩子会表现得更加激烈,频繁)症状诱发的因素紧张玩电子产品而变严重家长禁止孩子的抽动症状反而会加重因为抽动被嘲笑吃巧克力或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感冒、生病季节变化过敏源相关这个比较特别,有一本书是说排除过敏源后,成年的抽动症患者都恢复正常的案例,也和一些家长交流过,是有一些小朋友的抽动症状和过敏有直接关系,所以有过敏史的小朋友可以重点关注下。心理因素网上有很多言论说是父母太凶了,把孩子吓的,这个论点不全对也不全错。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会养育出抽动症的孩子,例如我儿子,我们的家庭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对孩子也是极为尊重的,他照样抽动。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也未必个个都会得抽动症。所以我总结为身体+心理的因素像病因上说的,多巴胺受体过多,心理层面,因为受体过多,所以一点点小小的刺激可能在内心就会是山崩地裂。让我能够论证我的想法的是,了解下来大多数抽动症的孩子都比较敏感,情绪表达能力较弱,肢体协调能力一般。做父母的,该做的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没有必要过分苛责自己,有没有一堂课教过我们怎么做父母,我们也和孩子一样,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善。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帮助孩子忽视症状!忽视症状!忽视症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增加孩子的运动量一定要多(有家长说运动后会加重,但是尝试坚持后就会适应并且有帮助,也有人问可不可以游泳,说一游泳就加重,如果是对消毒水过敏那就不要游了,其他的情况基本上在坚持下来后会慢慢改善)让孩子少吃巧克力,可乐或者含有咖啡因的食品书上建议不吃,刚开始我也是这么执行的,后来发现孩子也挺可怜的,而且我觉得没有巧克力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所以适当控制就好。减少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书上也建议不要接触,但国内到处都是数字化的东西,逛个街还能遇上游戏类的电子屏幕,要想完全禁止,不现实也不科学,所以像巧克力一样,适当控制就好。 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症状消失学了很多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上来发现真不是那么回事。(所以很多括号内的都是我经历过之后的感悟,并不是停留于理论知识)我给自己和家人制定了以下执行的方法:1. 忽视症状(最最最重要的)2. 保持尊重,发现他的情绪变化并积极疏导3. 加强体育锻炼(我儿子体育是真的差,在征求他意见的情况下报了一个轮滑班,虽然滑的不好,目前还在坚持,同时我坚持每天带他跑步,虽然跑的很慢,但也还在坚持)4. 禁止可乐和电子设备(刚开始时这样制定的,后来就改成了适当控制)刚开始的一个月,因为在焦虑、不知所措和学习中度过,所以抽动症来势汹汹,从刚开始的耸肩已经发展到了上半身抽动,感觉要把自己像麻花一样拧起来。随着我制定好了改善方法后,在全家人的努力下(这个事必须全家人观点一致,如果有一个人过度关注,或者过度不关注,继续选择错误的教育方式那都会适得其反)大概过了多久,可能两三个月吧,因为真正做到了从内心忽视症状,我儿子的症状也真的慢慢消失了,具体消失的时间我们谁也不记得了,只是突然有一天说起,他好像不抽了呢。这里想提一下药物干预的问题,有家长交流时说吃了中药,好像改善了些。也有家长和我们一样,没有进行任何药物干涉,也有改善,所以吃了中药后改善的情况是否真的归功于中药,我认为是无法论证的。关于中药治疗的逻辑,中医的一个观点是孩子的抽动症状是由于脾胃不好造成的,所以中药大多是调理脾胃的,如果孩子平日里胃口是不大好(不是因为零食吃多了造成的),那中药调理一下无妨,是不是真的对抽动症有直接帮助,我觉得是件见仁见智的事情。(这仅是个人观点,如果不认可的大可以去找网络上很多老中医、专家大咖交流,不用来跟我杠,我不是医生,也不是专家,只是一个抽动症孩子的妈妈,写的也都是我个人的经历和观点)症状卷土重来---疾病相关相安无事了几个月,迎来了一场持久不愈的咳嗽,咳嗽本就容易反复,加上正值秋天,气温变化多端,这场咳嗽前前后后持续了2个月,咳嗽时总是清嗓子我们也觉得正常,然后就发现,咳嗽都好了,他还是会不自觉地“嗯哼嗯哼”的清嗓子,所以我们知道,抽动症又来了,而且也印证了,抽动症的症状是会转移的。(书上说:初期是脸部症状,然后转移到肢体,最后是发声。理论终究是理论,会被现实打脸,我们没有过脸部症状,上来就是肢体,转移就成了发声)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们全家人都学会了泰然处之,又过了多久,又忘了,症状消失了。症状再次凶猛来袭---家庭教育的错误方式随着孩子的长大,越发的叛逆(6岁),沟通平等讲道理好像越来越难,我也开始忍不住会凶他,甚至动手,每次骂完后,我会觉得愧疚,会跟他道歉,然后答应他不再打他,直到再次忍不住动手时,他就会哭着说:你不是说不打我的吗?但即使如此只要我们真诚的道歉,孩子还是会欣然接受,并依旧那么爱我们(做父母有时候真的很惭愧)。这些小小的风暴并未引发他症状的复发,直到半个月前,我老公因为他大声的声嘶力竭的哭喊,第一次打了他耳光,他在房间里大叫:妈妈,爸爸打我脸!(因为我说过爸爸要是打你,你告诉我,我揍他)可是我不知道是怎么了,光是想着夫妻俩教育观要一致,即使明知道我老公这次打的过分了,仍旧没理他。从那天起,我儿子的喉咙开始不自觉的抽噎,只要不讲话的时候,喉咙里就会发出像是哭得很伤心喘不上气的那种抽泣的声音。事后我老公和我都是内疚的,我们也郑重道了歉,但是症状并没有消失,每天晚上睡觉时,夜深人静,就格外的明显,直到入睡都能听到我儿子不间断的抽噎。我们是自责的,这个事件非常好的论证了,家庭教育与抽动症的必然联系,但作为父母,我们也是人,我们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十恶不赦,所以我们苛责彼此和自己,而是相信当我们做了对的事情后,他会慢慢好转的,这心态真的是这一年下来反复历练出来的。最近几天我感觉我儿子的抽噎似乎有所好转,我相信他的症状其实是在提醒我们要成为更好的父母,他才也会越来越好。以上,是我们一家人和抽动症共处的将近1年的经历。下面还有一些零散的想法和观点:在前期学习时,我真的看了很多很多的资料和书籍,我也了解到在台湾或者国外,有比较好的行为干预的手段,但目前国内没有听说过。期间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海夫人的观点(《妥妥的幸福》里的一位严重抽动症孩子的妈妈,因为孩子得了抽动症,自己变成了抽动症的专家,还出了书,开了公众号),她的观点对我来讲,受益匪浅。我读了她的两本书和很多公众号文章,她的观点是:用爱治愈孩子。(之前讲过,真的严重,影响到生活,是否用药,我们还是要请医生诊断,这种情况我没有经历过,没有资格评论用海夫人的方法是否可行,但是如果症状不至于严重到影响生活的程度,像我儿子这种,那她的方法真的有效)大多数的家庭的教育模式都是,你是我孩子,你就该听我的,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我禁止你做的事情一定是对的等这样的“家庭霸权”,即使我自己以为我们家还算民主平等的,也仍旧给我儿子造成了痛苦的经历。有人说,我们小时候不也这样,为什么没有那么多抽动症,是的,所以说抽动症的原因非常复杂,有一点,我们小时候的活动范围很大,可以到处疯跑,没有电子设备,而现在的孩子生活局限,户外活动太少,内心不能被完全释放,这也是现在越来越多孩子有精神类问题的原因之一。另外呢,我们小时候都是当猪养的,可能有点什么异常,父母忙的都没空管我们,也就忽略掉了,反而就自然而然度过了这一时期,也有一部分人的症状就保留到了终身,如果父母当时发现了,或许也会有所改善呢?而现在的孩子但凡都点风吹草动都是大事,这感觉就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上升一样,以前不是没有,是不体检,所以不知道而已。换个角度想,抽动症不是坏事,孩子是用抽动的方式在抗议,让我们变成更好的父母。并且抽动症的孩子多数比较聪明,敏感是把双刃剑,因为敏感,所以小小的情绪或者身体波动都会引发抽动,但也因为敏感,这个孩子的对事物的感知度会更好,更善于发现。洋洋散散写了近5000字,所有的事件都是我们家真实发生的,所有的知识都是我通过书籍和网络获取的,所有的问题都是和其他父母之间交流谈到过的。分享是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历程,也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刚刚发现孩子有抽动症,或者正在被此困扰的父母,也欢迎大家有好的想法或意见一起来交流,互相帮助,彼此温暖。
小儿推拿杨晓:儿童抽动症有哪些症状和危害?小儿推拿如何调理?孩子是父母明天的希望,生命的延续。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顽皮出怪样也不为怪。然而,不自主的无目的性地挤眉弄眼、努嘴, 甚至扭脖子、鼓肚子、耸肩,或伴有嗓子发声、骂人, 这就不是儿童的顽皮或“坏毛病”了,而是近年来逐渐增多的一种儿童神经精神问题——抽动症。每年我们会接诊一大批“行为怪异”的孩子:他们有的经常“眨眼睛”,有的不停地“皱鼻子”、“咧嘴”,也有的“耸肩膀”、“甩胳膊”“发怪声”“说脏话”,还有的上课或睡觉时突然吼叫……这些孩子常常被老师和家长误认为“调皮捣蛋”而施以打骂、责罚,这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其实这些在医学上常被认为是抽动症的表现。一、什么是抽动症?抽动症的全名也叫做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大多数都是4-12岁的男孩,抽动症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运动性障碍,又称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一般最开始表现为不自觉的眨眼、肢体动作等,后期会发展成为身体的频繁抖动,而且抖动的同时会有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儿童抽动症,作为近年来非常棘手的一项社会性疾病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孩子和儿科医生;这种病病情常常有很大的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还可能自行缓解一段时间,抽动的部位、频度和强度都可以不断发生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物质精神世界的飞速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多样性,抽动症的孩子可以说是有增无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二、抽动症一般有哪些表现?抽动症的首发症状表现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的抽动作为首发症状。1、头面部肌肉抽动抽动症症状的身体表现一般从脸部(头部)开始,眨眼、斜眼、扬眉、皱眉、翻白眼、转眼珠、张嘴、噘嘴、伸舌头、嗅鼻、耸鼻、做鬼脸、点头、扭头、甩头、摇头、清嗓子、吸鼻子等。2、肢体肌肉抽动(躯干部肌肉抽动、 上肢抽动、下肢抽动)从脸部发展到肢体,比如扭身体、耸肩、挺胸、扭腰、握拳、甩手、甩胳膊、伸手臂、抖腿、踢腿、踮着脚走路、步态异常、前走后退(往前走三步往后退一步等)、身体僵硬(身体突然一紧一松)、腹肌抽动等。3、发声性抽动喉部肌肉抽动,不自主发声: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4、情绪心理方面起床气、暴怒、冲动,有强迫倾向、焦虑倾向、抑郁倾向等。三、抽动症的危害?1、不健康的心理:抽动症的发病时间一般在2~15岁,这个年龄段正式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孩子在这时候受到抽动症的影响,孩子性格就会受到影响,孩子会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严重的话还会生出反社会人格,对社会、对其他人产生仇视心理,很容易就会引起犯罪,最后走向一条不归路。2、厌学情绪的产生:抽动症的孩子会不时地出现手脚抽搐、摇头、耸肩等行为,这些行为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注意力。有些孩子为了让自己不要抽搐,会花很大的精力来控制,结果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引发学习困难,长此以往孩子还会出现厌学的情绪。3、社交障碍的出现:抽动症孩子会经常爆粗口,并不是他们想说,而是受病情的影响不由自主的就说出来了,很多的同学、朋友就会觉得,这个孩子不好相处,从而远离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自卑、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的问题,当孩子渐渐长大,这个问题仍然存在的话,那么孩子讲很难的适应社会,进而影响生存问题。4、容颜的改变:患上抽动症的孩子,由于长期的面部抽动症,面部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容貌不好看,对人际交往、成年后与异性的交往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危害的出现对每个抽动症孩子来说都不幸的。对每一位家长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四、影响抽动症的因素抽动症,属于儿童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其最终的改变在于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但是,与儿童精神、心理、免疫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首先,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抽动症的诱发或加重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家长对孩子管教过严、批评过多、孩子学习负担过重;这种情况生活中更多的发生在老师、律师等家庭的孩子身上,家长会无意识的将职业习惯带回家强加给孩子。还包括不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父母离异、吵架、过分溺爱等)、孩子长期焦虑紧张或敏感内向的人格心理。其次,长时间的看电视、手机或迷恋于电脑游戏、不良的饮食习惯(喜爱甜腻油炸膨化食品、各种饮料、快餐等)以及错误的生活作息时间(熬夜、室外运动少或运动过度)同样严重干扰着抽动表现及复发程度;而以上这些生活行为与父母的文化素质高低是没有相关性。同时还发现,孩子反复感冒、过敏或其他感染也会使抽动症病情复发或症状加重;免疫功能低下是抽动儿童的特禀体质。五、中医看抽动症中医古代文献中对本病虽无明确具体的记载,亦无一个相对应的病名,但有不少相关的论述。根据临床症状将本病归属于慢惊风、抽搐、筋惕肉瞤、肝风证等范围。中医谓“抽动”为“抽搐”、“瘈疭”、“筋惕肉瞤”、“振掉”;“秽语”则与神志异常有关。祖国医学素有“五脏藏神”、“灵机记性在脑”、“风盛则动”、“怪病多痰”等理论,认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强调脏腑功能失调是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基础。抽动症发病与体质因素有关,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调护失宜为抽动症患病的病理基础。临床观察发现抽动症与肝最为密切,往往三脏合病。基本在肝脾肾,其标在风火痰湿。1、先天禀赋不足:胎儿禀赋父母之精气不足,孕母体质薄弱,营养不足,体弱多病,均可损及胎元,导致婴儿先天不足,素体虚弱。母孕期或分娩期发生的病理损害,可导致大脑功能受损;生长过程中早产、难产等,致患儿窒息、缺氧、大脑损伤,亦可影响大脑的发育。2、情志损害:《灵枢·本藏》篇云:“意志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在阈值范围内变化,机体能及时调节,即为常态;七情超过正常,超出人体的调节范围,则现病态。儿童素体较弱,神气怯弱,受不良情志突然刺激,强烈或反复、持久的作用容易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若先天禀赋不足、神气未充,则更容易受到社会家庭、心理等情志因素刺激,致神气不平。儿童生长期以阳气生发为用,若阳气调达不畅,阳气郁闭,不得伸张,则郁而化风,出现抽动症状。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家长溺爱,致儿童性情暴躁,稍遇不遂,即哭闹叫喊,导致怨气在心,郁怒于肝,肝木失于条达,肝阳上亢。家长望子成龙,管教严厉,学习负担重,要求过严,小儿终日忧虑恐惧,情绪不能放松,致外界压力与小儿心理承受相偏离,则阴血暗耗,肝阳无制,心火上炎,肝阳上亢,出现手足搐动。3、劳倦过度:劳倦过度一般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研究发现抽动症发病与劳神过度有关。儿童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劳神过度,可损伤心脾,耗伤气血,致心神不宁,肝气横逆,出现性格急躁,风动痰扰,手足自动等症状,如患儿嗜好游戏,长时间处于紧张、刺激、兴奋状态,又因年幼不自知自节,持续时间较长,则废寝忘食,劳神过度。4、饮食失宜:人之精神气血,均赖后天所养,五味滋生。五脏各喜五味,但长期嗜好某种食物,会出现该脏腑功能偏盛,久而影响五行生克,导致其他脏腑功能损伤。研究显示48.4%抽动症患儿嗜食肥甘厚味,喜食肉类及生冷食品,存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肉类为肥甘厚腻之品,损伤脾胃,易聚湿生痰,痰聚化热,生风内动,致手足搐搦,喉间发声;生冷食品耗伤脾阳,脾运不健,痰湿内生,导致痰浊内伏,触而即发。5、外伤因素:分娩时难产、产伤病史或头部外伤,使婴儿血脉受损,脑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髓海失养。中医治疗疾病审证求因、辩证施治,从宏观上探索内部规律,对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已取得一定的疗效。六、孩子若患抽动症,家长该怎么办?(一)正确认识抽动障碍的临床症状孩子确诊抽动症之后,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的症状表现是疾病所致,而不是故意出怪相,父母要稳定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消除孩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二)心理疏导很重要心理疏导是解决小儿抽动症的最关键的一步。父母需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及时的情绪疏导,多做行为的引导,多激励,少语言说教。在孩子犯错时,不要大声训斥孩子,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这些虽然看起来和治病没什么关系,但情绪的调整往往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的关键。七、儿童抽动症辨证论治:(一)、肝亢风动证候:烦躁易怒,挤眉弄眼,张口噘嘴,摇头耸肩,抽动有力,口出秽语,面红耳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辨证要点:起病急,病程较缓,发作频繁,抽动有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治则:清肝泻火,熄风止惊(二)、脾虚痰聚证候:面黄体瘦,精神不振,神思涣散,脾气乖戾,胸闷作咳,喉中声响,皱眉眨眼,噘嘴唇动,时好时坏,发作无常,嘴角、四肢、腹肌抽动,秽语,夜睡不安,食少,舌质淡,苔白或腻。辨证要点:面黄体瘦,精神不振,舌淡,胸闷,纳少治则:健脾柔肝,行气化痰(三)、脾虚肝亢证候:抽动症常见证候,性情急躁,脾气乖戾,注意力不集中,难于静坐,健忘失眠,纳少厌食,体型多瘦弱,面黄乏力,舌质淡红,苔白或腻,脉弦。辨证要点:脾气急躁,全身肌肉抽动等为特征。治则:疏肝理脾,抑木扶土(四)、阴虚动风证候:体型消瘦、颧红盗汗、性情急躁、口出秽语、摇头耸肩、挤眉眨眼、肢体震颤、睡眠不宁、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质绛红、舌苔光剥,脉细。治则:滋阴潜阳、柔肝熄风八、儿童抽动症辨证推拿调理方法(一)、基本处方:分手阴阳、平肝经、补脾经、掐心经、捣小天心、运八卦方义:分手阴阳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平肝经,泻肝火,熄风镇惊,解郁安神,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捣小天心,掐心经泻心火,镇静安神,运八卦宽胸理气化痰。辨证加减:肝亢风动者加推指三关,掐精宁、威灵熄风止痉脾虚痰聚者加按弦搓摩、分胸八道,宽胸理气化痰,揉心俞、厥阴俞、肝俞脾虚肝亢者掐人中,按揉心俞、厥阴俞、脾俞、肝俞、肾俞、捏脊阴虚动风者加揉二马、涌泉、滋阴、局部取穴:局部抽搐部位附近选穴,如不自觉眨眼睛可以揉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睛明,四白;频繁嘴角抽动加揉地仓、颊车穴、迎香、翳风九、温馨提示:夫妻吵架、激烈的动画片电影等对孩子不利。患儿家长应该正确认识本病,不要打骂、指责、讥笑,不要过分注意与提醒患儿的抽动症状,还要与伙伴、学校老师取得沟通,重建家庭和学校宽松环境,对患儿多与安慰、鼓励、改善不良清绪,有助于减轻症状和痊愈。孩子要避免情绪波动,少看电视,不玩游戏,不看恐怖电影,避免过度疲劳,避免含咖啡因、肥甘厚味、生冷食品,和同学和睦相处,不要打架斗殴。十、小儿抽动症诊疗常见误区误区一:治疗盲目 没有安全保障有些患儿的病症恢复的比较慢,这让一些看不到疗效的家长,开始了寻求偏方或一些不明的治疗方法,其实这些治疗并没有科学依据,至于能否治愈也是一个未知数,这对孩子的康复并没有安全保障,说不准还会造成疾病的病情加重。误区二:治疗方法错误急于求成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疾病,虽然对孩子的危害很大,但是这种疾病不能急于求成,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的身体康复必须需要一个过度,否则用药太多,虽然会加快疾病的好转,但是也会出现一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的健康又是一种危害,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应该选择正规的方法治疗。误区三:不坚持治疗抽动症易反弹患儿的疾病初见成效后,就让一些家长认为疾病治愈了,而立即停止了治疗,这种并没有巩固的治疗,往往造成一些患儿的疾病复发。还有一些家长因为见不到明显效果,就频繁换药,造成患儿的疾病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误区四:不重视心理治疗造成孩子紧张心理治疗是抽动症治疗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往往被忽视,对抽动症患儿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提高患儿的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加强与抽动症患儿之间的心理情感互动。误区五:长大了就会自愈家长们可能会认为孩子的抽动症症状不是很严重,又或者认为这是心理行为疾病,不需要去特殊治疗,只要孩子长大了就可以慢慢好起来,或者完全痊愈。这些想法是不对的。孩子有抽动症,都应该及时发现治疗,因为患抽动症的孩子往往会对身心发育造成伤害,甚至做出伤害到他人的事情,而且对孩子未来人生也有着消极影响作用,因此,多动症要及早发现和治疗,不要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家长担心孩子健康,急于想把孩子治好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欲速则不达,任何病症的治疗都没有特效药,只有遵循医嘱,循序渐进的给孩子治疗才能杜绝病情反复,彻底让孩子恢复健康。小儿抽动症的治疗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家长有时候也要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早发现,早干预,早健康。小儿推拿杨晓:儿童抽动症有哪些症状和危害?小儿推拿如何调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多动症属于精神病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