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力衰竭的药物衰的首选药物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常见的心血管急重症,常危及生命,必须快速诊断和紧急抢救治疗。AHF治疗原则为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积极去除诱因以及治疗原发病变。为了尽快达到疗效,急性期通常采用静脉给药,根据患者的收缩压和肺淤血情况,选用利尿药、血管扩张药和/或正性肌力药、血管收缩药。急性心力衰竭治疗流程图急性心衰的治疗概要利尿药适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伴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明显淤血以及容量负荷过重的患者。有液体潴留证据的急性心衰患者均应使用利尿剂,首选静脉襻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应及早应用。1.呋塞米2.托拉塞米3.布美他尼血管扩张药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早期阶段。收缩压>110 mmHg的患者通常可安全使用;收缩压在90~110 mmHg,应谨慎使用;收缩压<90 mmHg,禁忌使用。有明显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应慎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因对容量更加敏感,使用血管扩张药应谨慎。硝酸酯类药物适用于急性心衰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二尖瓣反流的患者。紧急时亦可选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硝普钠适用于严重心衰、后负荷增加以及伴肺淤血或肺水肿的患者,特别是高血压危象、急性主动脉瓣反流、急性二尖瓣反流和急性室间隔穿孔合并急性心衰等需快速减轻后负荷的疾病。重组人利钠肽具有多重药理作用,扩张静脉和动脉(包括冠脉),兼一定的促进钠排泄、利尿作用。1.硝酸甘油2.硝酸异山梨酯3.硝普钠正性肌力药正性肌力药物适用于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伴低心排和/或组织器官低灌注的患者。正性肌力药包括β受体兴奋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钙增敏剂和洋地黄类药物。常用β受体兴奋剂为小到中等剂量的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钙增敏剂左西孟旦,洋地黄类药物去乙酰毛花苷等。洋地黄类药物的主要适应证是房颤伴快速心室率(>110次/min)的急性心衰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24 h内应尽量避免使用。1.多巴胺2.多巴酚丁胺3.去乙酰毛花苷4.米力农5.左西孟旦血管收缩药对外周动脉有显著缩血管作用的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适用于已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后仍出现心原性休克或合并明显低血压状态的患者。心原性休克时首选去甲肾上腺素维持收缩压。血管收缩药可以使血液重新分配至重要脏器,收缩外周血管并提高血压,但以增加左心室后负荷为代价。药物具有正性肌力活性,也有类似于正性肌力药的不良反应。1.去甲肾上腺素2.肾上腺素文献索引:[1]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等.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20(01) : 34-41.[2] 张宇辉, 黄峻. 急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8(10): 925-930.
一、哪些药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  1、利尿剂:对有液体潴留的心衰患者,利尿剂能够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症状和运动耐量,尽可能与ACE抑制剂联合应用。  2、噻嗪类:目前常用药物有双氢克尿噻、氯噻酮等,为口服利尿剂,服后l小时出现疗效,主要作用于肾脏远曲小管近端。抑制钠、氯的重吸收,因而尿中钠、钾和氯排出增加,长期服用易产生低血钾,故应加服氯化钾或与潴钾利尿剂合用。或间歇用药。  3、袢利尿剂:作用快而强,静脉注射可在5~l0分钟内产生利尿作用,1小时达高峰,适用于急性左心衰竭或顽固性心力衰竭。  4、保钾利尿剂:作用于远曲小管,排钠留钾。单用时利尿效果较差,常与其他排钾利尿药合用,可提高利尿效果和减少电解质紊乱的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碳酸酐酶抑制剂:常用的有醋氮酰胺,利尿作用较轻,主要抑制肾小管细胞的碳酸酐酶,使钠氢交换受阻,使钠、钾及碳酸氢根排出而利尿。二、慢性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方法有哪些  慢性心衰(CHF)的治疗已从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  1、病因治疗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  2、改善症状  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硝酸酯和强心剂的用法用量;  3、正确使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从小剂量增至目标剂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4、监测药物反应:  (1)水钠潴留减退者,可逐渐减少利尿剂剂量或小剂量维持治疗,早期很难完全停药。每日体重变化情况是检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剂量的可靠指标,可早期发现体液潴留。在利尿剂治疗时,应限制钠盐摄入量(  (2)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出院后可改为地高辛,反复出现心衰症状者停用地高辛,易导致心衰加重。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时,应测地高辛浓度或试探性停药。  (3)ACEI(或ARB)每1~2周增加一次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若血肌酐显著升高[>265.2μmol/L(3mg/dl)]、高钾血症(>5.5mmol/L)或有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  (4)病情稳定、无体液潴留且心率≥60次/分钟的患者,可以逐渐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若心率  5、监测频率  患者应每天自测体重、血压、心率并登记。出院后每两周复诊一次,观察症状、体征并复查血液生化,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病情稳定3个月且药物达到最佳剂量后,每月复诊一次。三、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与何侧心室或心房受累有密切关系。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是,由于左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肺淤血、肺水肿;而右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是,由于右心房和(或)右心室衰竭引起体循环静脉淤血和水、钠潴留。在发生左心衰竭后,右心也常相继发生功能损害,最终导致全心衰竭;出现右心衰竭时,左心衰竭症状可有所减轻。  左心衰竭:  1、呼吸困难:是左心哀竭最主要的症状。肺充血时肺组织水肿,气道阻力增加,肺泡弹性降低,吸入少量气体就使肺泡壁张力增高到引起反射性呼气开始的水平。  2、咳嗽、咳痰和咯血: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咳嗽是较早发生的症状,常发生在夜间,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或停止。痰通常为浆液性,呈白色泡沫状。有时痰内带血丝。如肺毛细血管压很高,或有肺水肿时,血浆外渗进入肺袍,可有粉红色泡沫状痰。  3、心排血量降低为主的症状:如疲乏无力、头昏失眠、少尿、苍白、发绀、心动过速、血压降低等。上述症状是由于心排血量降低导致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而引起的。  右心衰竭:
主要表现为体循环静脉过度充盈,压力增高,各脏器淤血、水肿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以体循环淤血为主的综合征。  1、脏器淤血症状:长期消化道淤血引起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肾脏淤血引起尿量减少、夜尿增多、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肝淤血引起上腹饱胀、甚至剧烈腹痛,长期肝淤血可引起黄疸、心源性肝硬化。  2、水肿:经常卧位者以腰背部为明显。能起床活动者以足、踝内侧较明显,常于晚间出现,休息一夜后可消失。颜面部无水肿,病程晚期可出现全身性水肿。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  3、胸腔积液和腹水:右心或全心衰竭时,均可出现胸腔积液。以双侧胸腔积液较多见。如为单侧,多位于右侧。单侧性左侧胸腔积液提示有肺栓塞可能。  4、全心衰竭:可同时存在左、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也可以左或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为主。四、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是什么  (1)交感神经兴奋:心功能不全开始时,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刺激了主动脉体和颈动脉窦内压力感受器,同时心室舒张末压和血容量的增加刺激心房、大静脉内压力感受器,两者均可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  (2)心室舒张末容量增加:由于交感神经兴奋,通过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内的血管,包括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有不同程度的收缩,使血容量重新分布,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应。容量血管收缩使血容量减少,静脉压升高,故回心血量有所增加。此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增加加强肾脏对钠及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及血容量增加,回心血量更为增多。Frank-Starling定律。即心室舒张期末容量在一定范围的增加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因而心搏血量增加。  (3)心肌肥厚:持久的容量负荷或压力负荷加重可使心肌肥厚,心肌收缩的功能单位(肌节)数目增多,因而心肌收缩力加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心力衰竭的药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