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伤休克时间所致的低容量性休克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会因为一些疾病,造成休克,直接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平时大家应该尽早认识这样的情况出现,而且要注意护理皮肤,以免造成自身健康受到危害,同时也要注意护理方法,要保持呼吸通畅,休克病人的护理要点都有哪些?
目 录
休克的定义
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休克急救的方法
中医治疗休克的四种常见方法
休克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
1休克的定义  休克的原因很多,生活中长接触到的如:缺氧、情绪不稳定、外力等等。那么从临床角度按其病因和病理生理的特点可将休克分为以下几点:  (一)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1、广义上心源性休克包括急性心肌炎、大块肺梗塞、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瓣叶穿孔、严重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狭窄伴有轻或中度心动过速、急性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心房粘液瘤、严重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伴有轻或中度心动过速、心室率持续过速等所致的休克。  2、狭义上心源性休克是指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泵衰竭的严重阶段。急性心肌梗塞时,临床上如同时伴有血压降低、皮肤灌注不足、肾血流减少、中枢神经功能减退等重要器官微循环衰竭的表现,而又能排除药物(如镇痛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进食少、体液丢失或补液不足引起血容量降低等所致的低血压,即可考虑心源性休克的诊断。  (二)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1、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血液丢失(内出血或外出血)、失水(如呕吐、腹泻、肠梗阻、胃肠道瘘管、糖尿病酸中毒等)、失血浆(如大面积烧伤、腹膜炎、创伤及炎症)等原因使血容量突然减少所致的休克。其特点为静脉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高和心动过速。  2、出血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及烧伤性休克均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三)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  1、感染性休克亦称中毒性休克,以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为特征。  2、病因主要见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败血症、腹膜炎、坏死性胆管炎等)、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休克并非由于细菌直接侵入血流所致,而是与细菌内毒素及其细胞壁脂多糖类部分释放入血液有关。在体弱、老年、营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瘤和长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和抗代谢药物的患者中,尤易发生。  (四)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1、过敏性休克是休克的一种较少见的类型,系人体对某些生物制品、药物或动物性和植物性致敏原发生过敏反应。  2、致敏原和抗体作用于致敏细胞,后者释放出5-羟色胺、组胺、缓激肽等物质引起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床扩大,血浆渗出,血容量相对不足。  3、患者常伴有有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所致的呼吸困难,使胸腔内压力升高,因而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亦减少。  (五)神经源性休克(neurogenic shock)  1、神经源性休克是动脉阻力调节功能严重障碍,血管张力丧失,引起血管扩张,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所致的休克。  2、单纯由于神经因素引起的休克少见,可见于外伤、剧痛、脑脊髓损伤、药物麻醉、静脉注射巴比妥类药物,神经节阻滞剂或其他降压药物以及精神创伤等。  其他尚有内分泌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及内分泌功能亢进(如甲状腺危象、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类癌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所致的休克。2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经诊断为休克的病例应立即做好输液准备,建立静脉通路,以确保迅速、有效的补充循环血量,输液常需从两条静脉通路同时输入:一条静脉快速输液,另一条静脉循环滴注各类抗休克需控制滴数的药物。如病情不好转可进行静脉切开加后输液,快速纠正休克。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包括义齿)  根据病情常规吸氧(鼻导吸氧氧流量为3~5l/min,面罩吸氧氧流量5~10l/min),间歇吸痰,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加强心脏收缩力,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3.采用去枕平卧  头稍偏向一侧,将下肢适当抬高(角度10°~30°)有利于静脉回流。  4.消除休克的致病因素  如过敏性休克,应避免致敏性药物的再次接触,远离致敏原。对于内脏大出血,穿孔要及时治疗去除病因,否则所有抗休克措施很难起效。  5.病情观察要仔细、准确做好重症病人护理记录,及时禀报医生。  (1)生命体征的变化,能直接反映病员病情的发展趋向  所以护士必须准确监测、记录,为协助医生开展抢救工作提供真实可靠依据。  (2)神志及皮肤色泽和肢端温度的表现  经治疗,病人从烦躁转为平静而合作,或从淡漠而能应答自如,都是脑循环改善的征象。皮肤苍白、发凉表示周围血管收缩;皮肤、黏膜发干,四肢发冷,表示微循环淤血缺氧;皮肤转暖红润,表示休克好转。  (3)尿量能正确反映组织灌流情况  如:尿量不足300ml/h应加快输液速度,尿量过多,则应减少输液速度。  (4)定时作血气分析及ph测定  根据需要了解化验正常值,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处理,防止病情恶化。此过程动脉穿刺的基本功很重要。  (5)寒冷可加重休克,对抢救休克不利  因此室内温度要保持恒温20℃左右,但不应在体表加温,要保持正常温度。  (6)对已诊断明确的病人  有剧烈疼痛的病员应给予镇静止痛,以免发生神经性休克。  日常生活当中,大家需要注意皮肤的护理方式,而且要注意保持呼吸通畅,消除休克的致病因素,避免造成内脏大出血,而且要注意皮肤变化,避免造成皮肤苍白,而且还会造成发凉,导致周围神经萎缩,希望大家尽早调理皮肤,以免带来更多困扰。3休克急救的方法  二、急救  1.若为严重的创伤时,应立即止血、止痛、包扎、固定。  2.平卧于空气流通处,下肢抬高30°,头部放低,并用冷水打湿毛巾敷头,以利静脉血液回流。  3.保持呼吸通畅,松解腰带、领带、及衣扣,及时清除口鼻中呕吐物。  4.方便时立即吸氧,保持安静,止痛,保暖,少搬动。  5.意识清楚时,给热茶、姜汤水。  6.运送途中平稳,少搬动,头低脚高,保暖。  7.疼痛时,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或强痛定50mg,吸氧,补液;过敏所致者立即停用致敏药,平卧,头低足高,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mg,或异丙嗪50mg,或地塞米松10mg,就地抢救;心源性休克者原则不不能搬动,应吸氧,胸外按压心脏,速请医生;感染性休克者安静平卧,头低足高,尽快送急救站、医院治疗。  8.抗休克裤广泛使用于创伤出血性休克的急救转运。头、胸外伤引起的休克慎用。心脏压迫和张力性气胸禁忌使用。  9.尽快消除病因,外科疾病引起的休克抢治时,不能墨守“先抢救后手术”的常规。例如:控制内脏大出血,修补脏器穿也,切除坏死肠管,整复肠扭转,引流体腔大量脓汁等都应及时处理。补充足够的体液容量,输血、输液是根本的急救措施。4中医治疗休克的四种常见方法  下面详细介绍中医治疗休克的四种常见方法:  1、针刺疗法:以人中、内关、足三里、涌泉为主,配以素髎、少冲、少泽、十宣。先刺人中、内关、涌泉,施泻法,强刺激,间歇捻转5分钟,足三里直刺,施捻转补法。若效果不明显,可加用配穴1~2个,均用强刺激泻法,或十宣点刺放血。  2、电针疗法:电针:取足三里、合谷、涌泉。电压为 10~15v,频率为106~120次左右,轻者一支电针一个穴位,重者两个电针两个穴位。或者取人中、素髎或加内关、涌泉,轻者取单穴,重者取 2~3穴,电压6~9伏,频率100~200次。  3、耳针疗法:耳针:取肾上腺、皮质下、心等,两耳交替取穴,间歇留针1~2小时。或者取下屏尖、升压点、脑、心、甲状腺、激素点、神门、肺、肝、下脚端。其中以下屏尖、升压点、脑、心为主,两耳交叉取穴,留针1~2小时,效果不佳,可配合其他穴。  4、灸法:用艾条灸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每次15分钟。5休克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  下面介绍休克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  1、对病人作心理上的安抚  休克病人的意识是清醒的,对突然的病情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如害怕、恐惧、焦虑等,这些反应与休克之间会形成负反馈的恶性循环。但是,由于病人是清醒,也就有可能接受护士给予的良好心理影响。护士要选择适当的语言来安慰病人,耐心解释有关病情变化,以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护士在实施抢救中,说话要细声而谨慎,举止要轻巧而文雅,工作要稳重而有秩序,以影响病人心理,使其镇定并增强信心。  2、给病人安排安全舒适的体位  可给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并将下肢拾高30,以减少腹腔器官对心肺的压迫,利于呼吸与促进冠状循环,并利于下肢静脉的回流,这样既可促进休克的恢复,又可使病人感到舒适。  3、对病人要亲切关怀  护土要经常观察病人的脉搏、血压、呼吸及尿量等情况,并随时记录。要关怀病人,询问病人有何不适,有何要求,耐心解答提问,及时解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病人心情舒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4、要特别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  精神症状反映了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血液灌注量与供氧量,对疾病情况的判断具有整体性意义。在轻度缺氧时,病人表现以兴奋为主,有不安、烦躁,甚至有狂躁。此期若能得以纠正缺氧,则病人的情绪、意识、行为等可恢复常态。但若是休克继续加重,则脑功能由兴奋转入抑制,表现为淡漠、迟钝与萎靡,继之为诸妄、昏迷,这是危险的信号。如果脑及其它器官的供血改善,缺氧纠正,病人的意识会随之清醒。
流行病学 无特发人群。病因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基本机制是循环容量丢失,包括显性丢失和非显性丢失。1、显性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到体外,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失血、烧伤或感染所致的血容量丢失;呕吐、腹泻、脱水、利尿等所致的水、电解质的丢失。2、非显性丢失是指循环容量丢失到循环系统之外,但仍在体内,其原因主要为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液体向血管外渗出或血管内液体进入体腔内,可由过敏、虫或蛇毒素引起,或者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症状 休克的不同时期有对应的典型症状。休克早期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皮肤苍白、出冷汗等;休克中期会额外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等症状,休克晚期的主要表现有顽固性低血压、广泛出血以及少尿、呼吸困难等器官衰竭症状。1、休克早期患者神志清醒,但烦躁不安、焦虑或激动;皮肤苍白,口唇和甲床略带青紫;出冷汗,肢体湿冷;心率加快但脉搏有力;收缩压正常或偏低,舒张压升高,脉压减小,尿量减少。2、休克中期除上述表现外,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随着病情发展出现昏迷。呼吸浅快,心音低钝,脉搏细速,浅表静脉萎陷;血压下降,收缩压降到80mmHg以下,甚至测不到,脉压小;皮肤湿冷发绀;尿量更少,甚至无尿。3、休克晚期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的表现,如广泛出血、少尿、发绀、心律失常、呼吸困难、抽搐和昏迷等。1、DIC出现顽固性低血压和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和内脏),并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2、急性肾功能衰竭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尿比重固定,血尿素氮和血钾增高。3、急性心功能不全出现气急、发绀、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可有心律失常。中心静脉压升高提示右心功能不全,肺动脉嵌入压升高提示肺淤血、左心功能不全。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发绀,吸氧不能缓解,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或呼吸音减低。X线胸片可见小片散在浸润影,逐渐融合,成为大片实变。血气分析:PaO2<60mmHg,重者PaO2<50mmHg。5、其他脑功能障碍,可出现昏迷、一过性抽搐、肢体瘫痪等;肝功能衰竭可引起肝性脑病、黄疸等。检查 患者出现皮肤苍白、口唇甲床略带青紫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选择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血乳酸、血氧饱和度检查,同时还有X线、CT、超声、内镜等影像学检查。1、生命体征注意病人的生命体征,必要时记录生命体征的体位性变化。但要注意不应将收缩压作为判断休克的主要指标,这样可导致延误诊断时机。2、头颈部出血部位一般都很明显。头皮血供很丰富,外伤即刻就可造成很严重的出血。颅内出血一般不造成休克,但婴儿可能出现这种情况。3、胸腔血胸时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叩诊呈浊音。心包压塞典型三联征包括:心音减弱、颈静脉搏动及低血压,但在急性复苏时往往很难得到准确评价。张力性气胸时心脏及对侧肺压迫导致颈静脉搏动,患侧叩诊呈鼓音。一般可用物理检查初步诊断,但有时也需要辅助检查予以确认。4、腹部肝脾外伤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常见病因。腹腔积血可出现弥散性腹痛、腹膜炎。但昏迷或多发复合伤病人可无典型表现。进行性腹胀应高度怀疑腹腔内出血,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5、盆腔骨盆骨折可致大量失血,尤其应注意腹膜外出血。6、四肢四肢出血部位常较显著,但某些部位的出血也可能较隐蔽。股骨骨折可导致大量出血。7、神经系统由于脑缺血缺氧,可逐渐出现意识障碍。1、血常规大量失血后数小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而失液患者可发生血液浓缩、红细胞计数增高、血细胞比容增加,医生可以以此判断是失血还是失液。而有出血倾向和DIC者,会血小板计数减少。2、尿常规和肾功能尿常规改变无特异性,有肾功能衰竭者尿比重。由初期的偏高转为降低进而固定;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尿/血肌酐比值<15;尿渗透压降低;尿/血渗透压比值<1.5;尿钠排泄量<40mmol/L,医生由此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肾功能衰竭。3、电解质血钠、氯多偏低,血钾高低不一。4、凝血功能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D-D二聚体等。医生监测这些指标主要用以选择适当的容量复苏方案及液体种类。5、血乳酸是无氧代谢的一种可测量的代谢产物,是反映组织缺氧的高度敏感指标之一,血乳酸增高常较其他休克征象早出现。持续动态监测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休克的早期诊断、判断组织缺氧情况、指导液体复苏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6、动脉血气分析pH值、碱剩余等与组织灌注改变具有相关性,失代偿期可以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医生可以了解机体酸碱平衡紊乱的性质并及时纠正。7、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或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在氧输送恒定的情况下,可以反映组织对氧的摄取量,动态监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可作为医生评估低血容量性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指标。8、黏膜pH值或二氧化碳分压可以直接反映组织本身的代谢情况。尤其是选择微循环易损的区域(如消化道黏膜等)进行监测,能更好的指导医生临床治疗目标。这些部位通常被认为在休克发生时较早受到损伤,而在休克被纠正后,组织灌注较晚得到恢复。根据出血部位和来源,待病情稳定后可作相应检查,以明确病因和诊断。1、咯血患者视病情可作胸部X线检查、支气管镜检、支气管造影等。2、心源性咯血可作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血流显像、X线和心电图等检查。3、消化道出血者可作胃肠钡餐检查、胃镜、结肠镜、血管造影等检查。4、肝胆疾病可作肝功能和胆管镜检查,以及腹部二维超声检查,必要时作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诊断应包括判断病因、观察临床表现、监测血流动力学和评估实验室检查四个方面。1、判断病因从病史中可以找到出血、液体丢失(显性或非显性)的证据和相关原因。对非显性的液体丢失,及时识别病因至关重要。2、观察临床表现烦躁不安、焦虑、皮肤苍白、出冷汗,进而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等症状,以及顽固性低血压、广泛出血以及少尿(尿量<0.5ml/(kg·h))、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3、血流动力学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或脉压减少(<20mmHg)、心率>100次/分、中心静脉压(CVP)<5mmHg或肺动脉楔压(PAWP)<8mmHg等。4、实验室检查如乳酸浓度升高、血红蛋白或血细胞比容降低、尿比重或尿渗透压升高。1、感染性休克二者都是由于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的,但是感染性休克有明确的感染病灶,如烧伤、腹膜炎、化脓性胆管炎等。而低血容量性休克则为失血失液的病史。有关的化验和辅助检查可帮助诊断感染的原因: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酸中毒、胆道疾病可显示高胆红素血症、血培养阳性率可达50%~70%,感染部位可检出病原菌和大量脓细胞,以此作为鉴别。2、心源性休克二者均有烦躁不安、皮肤苍白等症状,但是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心输出量锐减,静脉回流障碍,微循环障碍甚至衰竭而发生的休克,有心脏病病史或导致心脏受压的病史,经X光、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和酶谱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 及时补充血容量、治疗其病因和制止其继续失血、失液是治疗此型休克的关键。1、病因治疗休克所导致的组织器官损害的程度与容量丢失量和休克持续时间直接相关。如果休克持续存在,组织缺氧不能缓解,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将进一步加重。所以,尽快纠正引起容量丢失的病因是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基本措施。2、液体复苏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中,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和速度应根据患者容量丧失的性质、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而决定。所用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1)晶体液:包括葡萄糖液、生理盐水和林格液,用于中度失血(失血量为1~1.5L)时的早期补充。在一般情况下,输注晶体液后会在血管内外再分布,大部分将迅速分布于血管外间隙。(2)胶体液:包括白蛋白液、右旋糖酐液、血浆,羟乙基淀粉液等,可提高血液的胶体渗透压,用于重度失血(失血量大于1.5L)时,能有效维持血容量。3、输血治疗输血及输注血制品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失血性休克时,丧失的主要是血液,在补充血液、容量时,除了补充血细胞外,也要补充凝血因子。但是输血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血源传播疾病、免疫抑制、红细胞脆性增加,残存白细胞分泌促炎性和细胞毒性介质等。4、纠正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应以病因治疗、液体复苏治疗为基础,在组织灌注恢复过程中,酸中毒状态可以逐步纠正,过度的血液碱化使氧离曲线左移,不利于组织供氧。不建议在动脉血pH≥7.15时对低灌流引起的乳酸酸中毒使用碳酸氢钠。1、改善组织灌注使用休克体位,应下肢抬高15°~20°,头及胸部抬高20°~30°,以及使用抗休克裤。2、维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每分钟6~8L的流量,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3、其他保持安静,避免过多的搬动,增加室温,增加衣物及被盖来保暖。1、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皮质激素可用于输液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有利于维持正常细胞结构和溶酶体的完整,扩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和改善代谢等作用。2、血管活性药物休克时微循环的改变主要是血管痉挛,早期与毛细血管前微血管痉挛有关;后期与小静脉痉挛有关。因此休克时要纠正低血压和改善营养血管的灌注,必须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和血管收缩剂。这些药物有进一步加重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的风险,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一般不常规使用。临床仅用于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或者液体复苏尚未开始的严重低血压患者。(1)α受体阻断药有苄胺唑啉(酚妥拉明)和氯丙嗪,可解除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微血管痉挛和微循环阻滞。增加左心室收缩力。(2)β受体兴奋剂常用的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兼有兴奋α受体作用)、异丙肾上腺素。(3)α受体兴奋剂常用的有去甲肾上腺素和间羟胺,两者也有一定β受体兴奋作用。(4)抗胆碱能药有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能解除血管痉挛(直接作用和通过阻滞α受体)。苄胺唑啉(酚妥拉明)、氯丙嗪、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异丙肾上腺素、甲肾上腺素、间羟胺、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1、对于仍有活动性出血,如肝脾破裂、急性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在恢复血容量的同时积极进行手术准备,实施紧急手术止血。2、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出血位置不明确的患者,应迅速利用包括CT、超声在内的检查手段查找病因,尽快手术或介入止血。低血容量性休克的不同病因的治疗周期差别很大,且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预后 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恢复,病情危重的常导致患者死亡。失血性休克可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如肾衰竭、呼吸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要积极治疗。预后与患者病情相关,病情尚可的患者在积极的治疗下可以抢救成功。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彻底去除病因并对症治疗后,患者可以恢复正常。如果再次出现相关的病因,低血容量性休克可能复发。日常 根据医嘱按时用药,注意休息,根据医嘱保持休克体位,家属可适当为患者保暖,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同时警惕原发病的复发。患者应调整心态,不要对疾病产生畏惧心理,可以多和医务人员沟通,了解在积极治疗下该疾病可以康复,建立治疗的信心。由于患者可能需要家属的照顾,家属也要调整好心态,多安慰患者,陪伴患者共同战胜疾病。患者及家属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出现不明症状可积极与医务人员沟通。1、注意休息,保持休克体位,下肢抬高15°~20°,头及胸部抬高20°~30°。2、注意保暖,可以适当增加室温和被盖。3、恢复期可先用流食,随身体逐渐恢复,可改为正常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以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有原发病的患者应密切注意原发病复发、恶化等情况,如有不明症状出现应第一时间通知医生。饮食 饮食以帮助身体恢复为主,注意营养的均衡,可以适当多吃些含铁、维生素较多的食物。1、恢复期可先用流食,随身体逐渐恢复,可改为正常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以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为主。2、注意补充水分。3、可以适当多吃一些菠菜、紫甘蓝、圆白菜、生菜等含维生素k丰富的食物。4、注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猪肝、红肉等含铁丰富的食物也要注意补充。1、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腻、生冷的食物。2、不饮酒。3、不吃汤圆等不好消化的食物。预防 主要是对原发病的检测,如:1、不接触可能过敏的物品。2、有原发病的患者注意监测血压,出现异常及时就医。3、高处坠落或外伤后第一时间就医。4、发现大便、呕吐物中带血应及时就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牙外伤休克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