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之战》揭秘康有为之死是谁毒死的?一夜之间呕吐出血致死


作者:淘名人
时间:2018-07-28 21:50
来源:淘名人
阅读:关于康有为之死有四种说法:一是病故;二是被前清慈禧太后生前所遣杀手下毒;三是被国民党特务下毒。四是康有为死于壮阳手术。前一说为正史说法;第二说理由未必充分,盖康氏晚年支持清室复辟,戊戌变法时的恩怨已发生变化;第三说迄今未见任何史料记载,但因系康氏后人自述,值得重视并有待史家考证。七窍流血,猝死青岛。第四种死法:1925年12月,66岁的康有为浏览了一大堆关于返老还童的中外研究资料。他常感精力不济,希望能返老还童,让成群妻妾满意。后来他被一篇文章吸引住了,当他看到俄国外科医生沃罗诺夫把人猿的睾丸成功地移植到一位老龄男性身上,令其感到年轻了的新闻时,手中的放大镜颤抖起来:“让我再活20年吧,龙旗还会升起!”尽管几位老友对此都表示怀疑和反对,他仍然带着一名老仆,秘而不宣地住进了德国医生施泰奈的诊所。施泰奈博士的外科手术是无可挑剔的,移植给康有为的可能是一个年轻公猿的睾丸。术后的最初阶段,康有为果然觉得精力大增,胃纳大进,脚力轻捷,龙精虎猛。然而不久,由于排异作用,他发觉自己精力锐减,身体还不如手术前,盛怒的康有为以诈骗罪起诉施泰奈,告他“妖术欺世”。但是未及法院开庭,康有为即于1927年初去世。第三四种死法:此时北伐军正浩浩荡荡进军上海,孙传芳连连败退,康有为十分慌张,想把全家转移到安全处,躲避北伐军的锋芒,这才有了青岛之行。到青岛后,康有为住在先前买下的天游园别墅。3月29日,他来到中山路上的粤菜馆英记酒楼,参加同乡宴。喝了一杯橙汁后,他突然腹痛难忍,急忙回家。当夜呕吐不止,请来两位医生,其中一位日本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30日,呕吐了一夜的康有为感觉毒已清除,非常健谈,晚上照例夜观天象。可是观看了没多会儿,突然独自大呼:“完了,完了!”31日凌晨2时,他忽然对身边的人说:“中国我无立锥之地了,但我是不能死在外国的。”似有交代后事之意。5时许,康有为“七窍出血而死”。康有为的去世,颇得孔子“知天命”的精义。据康有为女儿康同璧在《南海康先生年谱续编》中记载,康有为过完七十大寿在准备离开上海之前,曾亲自检点遗稿,并将礼服携带,临行前还巡视了园中好几遍,说道:我与上海缘尽矣!然后把他的像片分赠给工友们,以作纪念,好像预知自己将永别一样。到青岛之后,写赐寿谢恩折时,未写数行就开始痛哭,写完后告诉家人说:“吾事毕矣!吾事毕矣!汝等可珍重此稿。”另据康有为晚年在青岛结交的晚辈李可良在《我印象中之康有为》中记述:死前康有为曾对家属作过个别的安排与嘱咐,唯对于九姑娘未曾说到,别人问他,他说,“她是跟我一路的,你们不必管了。”果然,康有为去世几天后九姑娘跟着死了。能够预知大限,使得康有为之死非同寻常,而且充满了神圣意味。康有为死后不久,门人弟子要求溥仪谥之“仁忠”,但遭拒绝。又拟将其灵柩葬于清西陵光绪帝墓旁,让他们君臣相伴,也因经费不足作罢。十余天后,灵柩葬于青岛李村枣儿山(有人误作“象耳山”)。这是康有为生前从南方请了风水先生冒雨勘察了三天才选定的墓地。据目睹过康有为葬礼的黄人明说,当时的殡葬场面非常宏大,原本准备用两匹马的马车将棺木拉到枣儿山上,但因山势陡峭,马车根本上不去,最后只能由人抬上去。马车前面有一种架子装饰叫“罩”,扎了一个大花头。康有为的子女每人都穿了一身孝服,脚穿草鞋,下葬后子女们就把草鞋扔掉,赤脚回家,以表孝意。康有为死时,妻妾子女大都不在身旁,门人弟子也都散落各地。梁启超在北京闻知噩耗后,失声痛哭,于当年4月17日召集康门弟子在宣武城南畿辅先哲祠举行公祭。弟子们涕泪双流,梁启超哽咽着宣读祭文:“吾师视中国如命……思托古以改制,作新民而迈进……繄百日之设施,实宏远而周详……后有作新中国史者,终不得不以戊戌为第一章。”谁毒死了康有为上文关于康有为死前几天的情形主要来自于康有为的同乡、弟子、前清举人吕振文和康有为外甥李云光的记载。两人的描述中不约而同使用了“七窍出血而死”的字样,这极有可能是一种非正常死亡的迹象。多数人认定与中毒有关。但是否有人故意下毒,不得而知,于是便出现了种种猜测。康同璧认为父亲是“被人在食物中投毒而导致死亡”。据康同璧的女儿罗仪凤的一份交代材料所记,康有为是被国民党下毒害死的,但这种说法迄今未见任何其他史料记载,因系康氏后人自述,值得重视并有待史家考证。也有人说是慈禧太后生前所遣杀手下的毒。据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曾派出四个刺客出京刺杀康有为。其中一人叫巫仿,慈禧曾赐给他白银10万两,命他秘密出京,刺杀康有为,杀康之后,另有赏赐和晋封。此后的二三十年间,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刺杀康有为,终于在青岛成功。1904年,慈禧七十大寿之时,下诏赦免了一大批戊戌获罪人员,但不包括康、梁,可见他一直未被慈禧所原谅。但此种说法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康有为晚年支持清室复辟,戊戌变法时的恩怨已发生变化。康有为的另一位女儿康同环对以上两种说法都不赞同。她在《先父的墓碑》一文中这样写道:“康有为卒前挣扎痛苦,七窍都有血渍,当然是中毒的现象。不过所谓食物中毒,可能是英记酒楼的食品不洁所致,未必是因为政治斗争而牺牲的。”第五种死法:近年来,出现了第五种说法。青岛有位人文工作者姜茂森,从吕振文儿子的口中得知,康有为是被日本人投毒害死的。据这位吕氏后人说,当时英记酒楼的同乡宴请,吕振文也在座。康有为喝下橙汁后腹疼不已,还是吕振文用马车将他送回寓所。直到几十年后,吕振文才向儿子透露了实情:他是从日本天皇身边的人那里得到的确切消息,康有为是被日本人毒死的。因为康有为始终不同意溥仪跟着日本人走,还曾一度与溥仪一起和天皇对抗。为此,日本人一直怀恨在心。这个曾为康有为撰写过墓志铭的吕振文,在1938年变节求荣当了汉奸,成为日占当局控制下的青岛治安维持会九名委员之一,后来又先后出任伪青岛特别市财政局长、土地整理委员会委员长。吕振文为人气节固然令人不齿,但由此也可得出,“日本人下毒”之说应当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2023-06-13 08:35
来源:
章鱼小肉完
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在青岛家中离奇去世,死时“七窍出血”,终年69岁。
康有为死的过于蹊跷,以至于至今争论不断。在来到青岛之前,康有为一直生活在上海。北伐军势如破竹,眼看上海即将被占领,康有为才有了这次青岛之行,时间是1927年3月18日。
通过“保皇会”,康有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康有为在海外流亡16年,1913年回国后,他就有着打算在国内定居的愿意,并寻找适合定居的场所,1923年康有为花费巨资买了一栋位于青岛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的豪宅,这座宅子原来是德国占领青岛时期总督府要员的住处。
3月29日,康有为来到中山路上的一家名曰粤菜馆英记酒楼,参加同乡宴会。期间他喝了一杯橙汁,腹部突然疼痛难忍,急忙回家。次日,在两名医生的抢救下,初步诊断为食物中毒。
经过一天的呕吐,康有为感觉身体转好,晚上观看天象,却突然大呼“完了,完了!”次日凌晨,康有为对身边人说道,“中国我无立锥之地了,但我是不能死在外国的。”没多久,康有为“七窍出血而亡。”
如此神奇,不免引起人们的好奇,康有为究竟是怎么死的?多数人认为,既然“七窍出血”,一定是被投毒了。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也持着这种看法,“被人在食物中投毒而导致死亡。”
谁投毒?曾为康有为撰写过墓志铭的吕振文有自己的看法,此人认为是被日本人下毒毒死的。日本人之所以下毒,是源自康有为反对溥仪成为日本人的傀儡皇帝。
还有一种说法,康有为的另一位女儿康同环对日本人下毒不赞同。康同环在《先父的墓碑》一文中写道,“康有为卒前挣扎痛苦,七窍都有血渍,当然是中毒的现象。不过所谓食物中毒,可能是英记酒楼的食品不洁所致,未必是因为政治斗争而牺牲的。”
康有为离奇死亡已经过去近百年,他的身上充满着无数争议,也许今天我们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康有为。
参考资料:《康有为死因揭秘》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百年的时光,流转消逝,留下芸芸众生,在时光中回望,探索。
6月23日,是康有为寓居百年的日子。1923年的这一天,康有为乔迁新居。他不止一次来到青岛,“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绿树红瓦,可舟可车”的印象,让他决定定居于这座海滨城市。近日,半岛全媒体记者再次走进故居,在工作人员葛梦洁的带领下,了解了康有为寓居青岛的原因,以及故居里留下的康有为在青的踪迹。
1
故居院落里,康有为手植的银杏参天,“每年都有大量的白果”,葛梦杰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
福山支路5号,百年的建筑最初是德国上尉的居所,后来因为康有为的寓居而闻名。如今,故居在2022年9月份重新整修后开放,增加了互动大屏,也开放了一楼的房间供游客展览。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参观故居,但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甚至一次偶遇游客,他们要求半岛全媒体记者带着他们游览青岛,便带领他们由故居出发参观了小鱼山等景区,这种偶遇的感受,犹如当年康有为第一次看青岛一般,亲切,又印象深刻。所以,多年后康有为选择了定居青岛,并先租后买,购得了福山支路5号。
青岛的魅力何在?这栋楼的魅力又何在?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康有为留给青岛的评价。不过,到底这句话的原话是什么?葛梦洁说,目前没有确切的记载和出处。
不过,她找到了康有为先生的《与方子节书》,文中有这样的内容:“……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全岛皆红瓦新楼,无一黑瓦旧宅。登山而望,近海而游,楼阁华岩,道路净静,金碧照耀,掩映于绿林之梢、碧山之间、沧波之上。朝晖初上,林中爽气袭人,徘徊海浴之场,巡行公园之路,波光云影,花气叶香,万绿青英,沁人肺腑。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一段话,更全面,也更详实地描绘了青岛的美景。
红瓦之中,有一栋,最终属于了康有为。
福山支路5号,一栋德式别墅,建于1899-1900年,原为德国海军上尉弗莱海尔·利利恩可龙男爵的住宅。建筑风格独特,建筑的主体部分为坡度很大的双坡屋面,上覆红色中式筒瓦,但是屋顶却是中式的歇山顶,屋脊的两端起翘,屋檐使用的中国传统式装饰构件瓦当和滴水等丰富了屋面线条的变化,是明显的中西文化碰撞后的交融。
主入口设在建筑的南立面中端凸出在外,铺砌粗石三进式露天台阶直上二层,并镶嵌鲜艳的拱券形红砖门套。装饰要素富有厚实的、古朴的雕塑感,表现了建筑的体积感和规整均衡的对称美感。
1922年12月青岛回归后,建筑归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所有;1923年6月康有为来到青岛,租住在此;1924年,康有为购买该建筑作为自己的寓所,称此处为“天游园”。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省南海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授工部主事。
“康有为与青岛的联系,始于1897年11月14日的胶州湾事件”,青岛人文思想史学者李明先生撰文称,《胶澳租借条约》的签署,成为了康有为发起戊戌变法的理由。然而,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历史的洪流将康有为吞没,无奈他流亡海外躲避。回国后,几次努力都有“回天乏术”之感。
“1917年底,康有为参与张兴复辟,失败后从北京躲到天津,辗转来到青岛避难。短暂停留后又回到上海,这是康有为先生第一次来到青岛,但来到青岛之后对青岛的风光十分的赞赏”,葛梦洁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
对于青岛的风光,康有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拜谒了在青岛的恭亲王溥伟,时值冬至,“溥伟按清宫旧例留康有为吃馄饨,康有为激动地写下了《丁已冬至日游青岛并谒恭邸于会泉》一诗:
“海上忽见神仙山,金碧观阙绚其间。
晓暾乍上映紫澜,楼观飞惊抗情恋。
楼阁倚山临海滨,碧波浩荡通天边。
吾时伏阙力争焉,大陈利害言万千。”
他前前后后,为青岛留下了大量的诗篇,在他眼里,青岛犹如桃源仙境,他为汇泉写下了《青岛会泉石矶望海观潮,高至数丈,异观也》的诗句:
“海水冥蒙望石矶,怒涛高拍入云飞。
飞帆渺渺和云水,岛屿青青日落时。”
青岛的五月,让他沉醉,《五月十四日游青岛,月夜驱车绕岛一周,口占二首(其一)》中,有他赞叹的句子:
“岛屿幽深是会泉,海山楼阁似群仙。
月明穿过樱花路,尚想花开感往年。”
由于初次印象很好,所以,6年后,康有为第二次来到青岛。
1923年,胶澳商埠督办熊炳琦接待了他,他暂住在客栈,给家人写信:“今各人住客栈极贵,俟得屋,当电告,至时可来青岛,实远胜沪矣”(《与梁随觉书》)。他四处游玩,再游汇泉,写下了《重游青岛示佳重孙》:
“海气苍苍岛屿回,山巅楼阁抗崔嵬。
茂林峻岭百驰道,又入仙山画里来。”
1923年5月,康有为偕友人同游崂山,写有一首330字的五言排律《劳山》,并附以长跋,是诗和跋一并刻在太清宫的一处巨石上,至今犹存,是青岛一处重要的人文胜迹:
“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滨。
青绿山水图,样本李将军。
神仙排云出,高台照金银。
芝旗与松盖,光景蕤五云。
……”
2
重新整修后的康有为故居焕然一新,增加了互动大屏。一楼新开放的房间里,大屏上播放着康有为游览世界的踪迹,线路详实。葛梦洁给半岛全媒体记者展示了路线上的地点,每一处的踪迹都有康有为散播思想的痕迹。
在青岛,康有为有位老友,时任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顾问的陈干。
此次重逢于青岛,陈干自是殷勤接待。康有为也借居在陈干观象一路5号的家中。随后陈干偕夫人陪同康有为及夫人选购居所,走了几处,康有为相中福山路6号(今福山支路5号)——一座背山面海、风景极佳的建筑,也就是如今的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对别墅颇为满意,他认为:“屋虽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绿波,仅距百步。”而且,风景极佳,盛暑不热。从这年七月份开始租用,过了一年多,又买了下来,以便长居。康有为还把宣统皇帝溥仪给他题的“天游堂”悬挂在宅子中,所以这所新居也叫“天游园”。
在青岛,康有为终于结束了浪迹天涯的生活。
1924年,康有为写下了《甲子夏六月,得青岛德国旧提督楼,赋示曼宣婿及诸孙》,来记述他得到新居时的心情:
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
庄严旧日节楼在,今落吾家可隐栖。
这也为康有为在上海和杭州之外的第三处房产。有资料显示,青岛这幢“吾生所未有”的住宅,康有为是用非常优惠的价格购得的,据说在契约尚未订妥时,胶澳督办换了生性倔强的高恩洪,康有为不得不增加了10000多元,才买下房子。1924年,他曾在家书中抱怨:“押契及租单收。青岛官与银行皆重收谬诈奇甚,若不存此单,须再纳。今寄来者去年七、八、九月租,是纳租告知,非收租给据也。可再检寄,至要。”
康有为在这个山坡住宅里断断续续地度过了其一生的最后岁月。后来因为住客太多,他曾将原总督马厩改造,加建为二层供人们居住。
在青期间,康有为的公开身份是万国道德总会的会长。不过,寓居青岛之后,大学理想再度成为康有为在青岛开拓的一大目标,他看好了德国人所建造的俾斯麦兵营旧址,试图在此开办一所大学。在家书及致友人书中,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吾拟开一大学于此,就近收得万年兵营为之。亦相距数百步耳。扶杖看云望海之暇,与天下之英才讲学,远胜沪上矣。”这也是康有为谋划深远的一件事,他与同仁计划在孔子故乡曲阜创办大学,在青岛先开预科,遗憾未果。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在俾斯麦兵营旧址成立,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出任校长。康有为为这所大学捐献了约合10万大洋的图书。
建博物馆同样是康有为的愿望,他认为博物馆能“启发国人之聪明,感动国人之心志”,甚至“十年穷乡之读书,不及一日之游博物院”。在“百日维新”期间,他曾将倡办博物馆作为新政之一,得到光绪帝的首肯。变法失败流亡海外十六年间,他以行家的眼力,购买了不少珍贵文物,当时便计划回国后开设博物馆。寓居青岛期间,康有为在居所内展览自己收藏的海外文物及中国古代的字画、瓷器、佛像等古董与艺术品展览会,并以近代博物馆布展方式加以文字说明,此举吸引了不少游人,俨然一座私人博物馆。
3
故居中,一张1904年康有为签证和加拿大政府颁发的“第六项”证书复制品引起了半岛全媒体记者的注意,葛梦洁说,这张签证详细记载了康有为的个人资料,而一直令人好奇的康有为身高也得到了确认,“根据这张签证,康有为身高在1.67米左右”。
1924年春,康有为以银洋购得李村山场两亩备作墓地。这个有些奇怪的举动,冥冥之中为三年之后“一杯柠檬红茶”的中毒案,作了铺垫。
刘廷琛的孙子、青岛章草名家刘诗谱在回忆康有为的文章里,提到晚年在青岛的行踪。一次,康有为乘船到崂山下清宫游览,同去的有二十余人。一时兴来,让每人开一地址给他,回青岛后给每人赠了一幅对联,并作诗记游存于庙中。
还有一次,康有为到沧口华新纱厂参观,那时刘诗谱的父亲刘伯明正在该厂工作。康有为到厂后受到厂方经理热烈欢迎,并设宴招待,又在一起照了相,共有五十多人。他还写下了“论文作赋俱不敌,饮酒食肉自得仙”的对联。
刘诗谱记得,一次,康有为去拜会祖父刘廷琛,会客室在楼上,他经过走廊,从窗户看见书房里的张范卿先生衣冠古老,颇为惊讶,便邀请先生到楼上一见,但张先生拒而不见,因为他讲的是宋儒程朱之学,与康有为维新学说正好相反。张范卿原名张绍价(1861—1941),字范卿,即墨郭家巷人,同治年间举人,与郑杲、王锡极并称即墨清末民初三位大儒,对当时即墨及青岛的文坛大有影响。张范卿曾写过一部书名为《中西学说通辨》,批驳康有为的学说,以后再见康有为到来,张先生就避出去了。康有为的书法,属于尊碑革新一派,“但我祖父不赞许,并不让子侄辈效法其书体”,刘诗谱说。
陈干夫人杨紫霞在《我与康有为老师》也在回忆中提到与康有为交往的细节:陈干、杨紫霞夫妇知道康有为喜欢喝酒,爱吃糖醋鱼,他们以青岛特产加吉鱼招待康老师。鱼是刚从海里打来的,烹调后味道极其鲜美,康有为拍案叫绝,赞不绝口。“康老师住在我家期间,我们游览过青岛的风景名胜。如跑马场、五号炮台、前海栈桥、海水浴场、海滨公园等,康老师对青岛的天然风景之优美赞不绝口,认为此等胜景在国外也难得一见。”
1927年2月某日的一封家书,可视为康有为的绝笔信:“告楠可查六太之会已供不?未供应供。或在青岛、大连供可不?至要。即复。今寄归吾写之谢恩折,可点石一千(交有正),与诗同送作谢礼 。”1927年3月8日,康有为70寿辰,原来打算在济南祝寿的他,后来改在上海设宴。前一天,徐良由天津抵达上海,带来末代皇帝溥仪题赠的御笔“岳峙渊清”四字匾额和玉如意一柄。康有为则起草了100多字的《谢恩摺》,石印千份,分赠给了祝寿贺客,并将匾额高高挂起,向祝寿贺客展示。这时,正当北伐军闻风披靡,从安全上考虑,康有为想把全家转移到别处,以避北伐军锋芒。3月18日,康离开上海去青岛。据康同壁的记载说:“先君离沪时,亲自检点遗稿,并将礼服携带,临行前,巡视园中殆遍,且曰:我与上海缘尽矣。以其像片分赠工友 ,以作纪念,若预知永别者焉。”
康有为到青岛之后,写赐寿谢恩折时,未写数行就开始痛哭,写完后告诉家人说:“吾事毕矣!吾事毕矣!汝等可珍重此稿。”
3月29日,康有为来到青岛中山路上的粤菜馆英记酒楼,参加广东同乡宴。当他喝了一杯橙汁后(有说法是柠檬红茶),突然腹痛难忍,急忙回家。当夜呕吐不止,请了两位医生诊断,其中一位日本医生诊断为食物中毒。30日,呕吐了一夜的康有为感觉毒已清除,非常健谈,照例夜观天象。可是观看了没多会儿,突然独自大呼:“完了,完了!”之后,又说:“中国无我立足之地了,但我是不能死在外国的。”到31日凌晨5时许,康有为在门人李微尘的怀抱中,“七窍出血而死”,尸体不僵。
对于康有为的死,说法不一。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环在《先父的墓碑》一文中这样写道:“康有为卒前挣扎痛苦,七窍都有血渍,当然是中毒的现象。不过所谓食物中毒,可能是英记酒楼的食品不洁所致,未必是因为政治斗争而牺牲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有为之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