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原理2 请问这是怎么了?

        肺癌的临床表现因原发肿瘤的部位、大小、类型、是否侵犯或因迫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的不同而异。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如下三方面。

  一、肿瘤所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症状

  1、咳嗽  为肺癌最常见的症状,多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许白色黏液痰。咳嗽往往往是由肿瘤累及各级支气管所引起的症状。

  2、血痰  为肺癌最典型的症状,多为血丝痰或痰中带血。血痰是癌瘤侵犯了支气管黏膜微血管所致,常混有脱落的癌细胞,痰细胞学检查阳性率高。

  3、胸闷、胸痛  早期仅表现为轻度的胸闷,当癌瘤及壁层胸膜或直接侵犯胸壁时,可引起该部位恒定的持续性疼痛。

  4、气促  肿瘤堵塞支气管引起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是肺癌气促的原因之一,气促的程度随阻塞的范围不同而异。肺癌胸膜播散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也是气促的原因。另外,弥漫性肺泡癌导致肺间质病变,可引起换气不足性的气促,严重者可引起难于治疗的呼吸困难。

  5、发热  阻塞性肺炎是肺癌发热的主要原因。这种发热的特点是迁延反复,时好时坏,难于治愈。另外,发热也可为癌性毒素或骨髓转移所致。

  6、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食欲缺乏、体重减轻,晚期出现恶病质等。

  二、肺癌外侵与转移的症状

  1、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为肺癌直接侵犯或右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压迫上腔静脉所致,表现为头颈部甚至双上肢浮肿,颈部和上胸部静脉怒张、毛细血管扩张等。有5%-10%的肺癌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就诊。

  2、霍纳综合征  为肺癌或转移淋巴结累及第7颈椎至第1胸椎外侧旁的交感神经所致,表现为患侧眼球凹陷、上眼睑下垂、眼裂变小、瞳孔缩小,患侧面部无汗等。

  3、肺尖肿瘤综合征  在霍纳综合征基础上,肿瘤进一步破坏第1、2肋骨和臂丛神经引起上肢疼痛。

  其他常见外侵与转移的症状有:累及喉返神经引起声嘶,有些患者可以此为首发症状;脑转移出现头痛、呕吐、偏瘫;骨转移引起相应部位的持续性疼痛等。

  三、肺癌的伴随症状

  1、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hypertrophic pulmonary osteoarthropathy)  常见于肺癌,也见于局限性胸膜间皮瘤和肺转移癌(胸腺、子宫、前列腺转移)。多侵犯上、下肢长骨远端,发生杵状指(趾)和肥大性骨关节病。

  2、类癌综合征  类癌综合征的典型特征是皮肤、心血管、胃肠道和呼吸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面部、上肢躯干潮红或水肿,胃肠蠕动增强,腹泻,心动过速,喘息,瘙痒和感觉异常。这些阵发性症状和体征与肿瘤释放不同血管活性物质有关,除了5-羟色胺外,还包括缓激肽、血管舒缓素和儿茶酚胺。

  3、男性乳房发育  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侧或单侧的乳腺发育。其产生原因可能是肺癌产生异位促性腺激素所致,多见于小细胞肺癌。

  其他的肺癌伴随症状有异位甲状腺旁腺样物质引起的高钙血症;癌性神经病变和肌肉病变、皮肌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库欣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过多症等。

  X线目前仍然是发现、诊断肺癌和提供治疗参考的重要基本方法。有5%-10%的肺癌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单凭X线检查发现肺部病灶。

  胸部CT检查目前已成为评估肺癌胸内侵犯程度及范围的常规方法,尤其在肺癌的分期上,更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与X线检查相比,胸部CT检查的优点在于能发现直径小于1cm各常规胸部X线难于发现的位于重叠解剖部位的肺部病变。

  3、磁共振显像(MRI)

  磁共振显像(MRI)与CT相比,在明确肿瘤与大血管之间的关系上有优越性,而在发现小病灶(<5mm)方面则不如CT敏感。

  PET(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CT是近来发展起来的一项代谢显像检查技术,主要用于排除胸内淋巴结和远处转移。

  二、肺癌的细胞学检查  包括:痰脱落细胞检查、胸腔积液癌细胞学检查、经皮肺穿刺细胞学检查。其他的细胞学检查还包括锁骨上肿大淋巴结或皮下结节的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或活检。

  三、肺癌的内镜检查  包括: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超内镜检查、纵隔镜检查、胸腔镜检查。

  四、肿瘤标记物检查

  目前研究表明,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cyfra2 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联合检查时,对肺癌的诊断和对某些肺癌的病情监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采取包括手术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细胞肺癌则采取以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适应证  临床I、II期和部分III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N2的IIIA期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能手术切除者;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经化疗后取得缓解者。

  2)手术术式  以肺叶切除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为首选术式。其他术式包括全肺切除术、肺局部切除术、扩大性肺切除术、气管支气管和(或)血管成型肺切除术。各类术式的选择必须按照最大限切除肿瘤、最大限度保留肺组织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3)手术禁忌证  严重心、肺、肝、肾功能损害;严重糖尿病;有远处转移者。

  放射治疗是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尤其在临床I、II期的肺癌患者,如果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手术者,应选择放射治疗。小细胞肺癌也多采用放疗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在肺癌的治疗上可分为根治性放射治疗、姑息性放射治疗和综合性放射治疗三类。

  3、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肺癌的化疗近年发展相当迅速,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铂类化合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在肺癌临床上的应用大改变了过去肺癌化疗无可奈何的局面。肺癌的化疗以联合化疗为好。

  1)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小细胞肺癌对化疗高度敏感,因此,其被列入为有可能用化疗治愈的疾病。小细胞肺癌目前的标准化疗方案为EP(鬼臼乙叉苷VP-16+顺铂DDP)。近年公认较好的方案还有IP(伊立替康+顺铂)。

  2)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的敏感不如小细胞肺癌。目前对非小细胞化疗的共识有:早期肺癌可采用辅助化疗,局部晚期肺癌采用新辅助化疗或辅助化疗或同步化放疗,晚期肺癌采用姑息化疗。化疗方案以两药联合含铂方案为标准方案,化疗周期为4-6个周期,首个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可考虑二线化疗。目前常用的化疗方案有EP(鬼臼乙苷VP-16+顺铂DDP)、NP(去甲长春花碱NVB+顺铂DDP)、GP(吉西他滨GEM+顺铂或卡铂)、TP(紫杉醇TAX+顺铂或卡铂)、DP(多西紫杉醇DOC+顺铂或卡铂)和PP(培美曲塞PEM+顺铂或卡铂,用于腺癌)。

  二线化疗的方案为多西紫杉醇或培美曲塞二钠单药化疗。

  4、新药物和靶向治疗

  目前可用于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和ALK抑制剂,前者包括了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如、,还有国产的埃可替尼和第二代的EGFR-TKI。

  ALK抑制剂适应证为ALK+的非小细胞肺癌。近年来被美国FDA批准用于ALK阳性对克唑替尼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携带有EGFR外显子敏感突变的肺癌人群首选EGFR抑制剂治疗。已进入临床使用的靶向药物为贝伐珠单抗。

  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可有效对抗原发性肺癌并抑制肿瘤转移。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

  免疫治疗方面最大的进展是首个PD-1抑制剂的上市。在2015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适用于先前已使用以铂类为基础化疗治疗或化疗后疾病出现恶化的患者。

  大家对于x光胸透检查是否了解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x光胸透还是熟知的吧,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x光胸透吧。

  ,全称荧光透视,为常用X线检查方法。它利用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性和摄影效应的特性,使人体在荧屏上形成影像,从而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下面一起来了解下X光胸透的原理吧。

  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时,X线被吸收的程度不同,到达荧屏上的X线量就有所差异,从而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依据。

  目前,X光胸透主要用于检查诊断肺部疾病、心脏的大小、肋骨、胸膜、胸壁纵隔、支气管等。为减少X线的损害,患者做胸透检查不宜过多,也不宜在短期内做多次重复检查,特别是在胸透时不要一味地要求医生看久一点、看仔细一些。

  X光胸透能检查什么

  目前,X光胸透主要用于检查诊断肺部疾病、心脏的大小、肋骨、胸膜、胸壁纵隔、支气管等。下面一起来了解下X光胸透能检查什么吧。

  X光胸透可以看到胸部的软组织、骨骼(包括胸椎)、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等)、气管和支气、胸膜、肺组织等。

  可以诊断肺和气管的先天性疾病,如发育异常、肺部的各种炎症、急慢性支气管炎、比较明显的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或肺水肿、各型肺结核、肺肿瘤、胸腔积液、气胸、纵隔肿瘤、心脏形态异常等。

  做胸透不需要空腹,胸透是利用X射线来检查身体器官,而X射线会穿透人体内不同的组织,来荧屏上呈现一个立体的概念,吃没吃饭对它是没有影响的。

  人体的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区别,而X射线可以穿透人体,让医生看到人体内的脏器状况,观察是否有异常,能够呈现一个黑白影像出来,因此,胃里面的食物对此是没有影响的。

  X光胸透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大家而言,拍X光胸透并不陌生。去医院看病的时候拍过,平日体检的时候更拍过,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年年体检,年年拍!但是,超剂量接收X线曝光,会对健康产生持久的伤害。因此我们应尽可能避免做X光胸透检查。万不得已需要检查时,也要牢记以下几条准则。

  1、忌短时间内反复接收X线检查

  X线对人体损害具有累积性,如几天内多次作X检查,累积的损害会较大。有人认为普通胸透几天内总的曝光时间不应超过12分钟,胃肠检查不应超过1~10分钟。虽然目前很多医院的透视机都带有影像增强系统(电视),曝光量大大减少,但仍需减少检查次数,尤其在短时间内。

  2、忌婴、幼、儿童滥用X线检查

  婴、幼、儿童对X线较敏感,应尽可能避免、减少X线检查,避免随患病大人一起进入X线检查室,尽量不要进入放射科。

  3、孕妇慎作X线检查

  胎儿对X线非常敏感,尤其在妊娠早、中期的胎儿,接收X线照射后有可能引起或诱发畸形。孕妇的X线检查应限制在妊娠后期。必须作骨盆测量或胎儿照片时,曝光次数不得超过2—3次,以减小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4、作X线检查时应尽量遮盖非检查部位

  特别是婴、幼、儿童,好仅将被检部位暴露,其余部分均用铅橡皮遮盖(尤其是生殖腺所在部位。)

  5、已婚未孕女青年,月经前半月慎作X线检查(主要是腹部)

  因为月经前14天左右为排卵期,如夫妻有夫妻生活,卵细胞就有可能受精,而受精卵对X线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宜在月经后10—14天内做腹部X线检查。

  6、忌主动请求作X线检查

  不少人因他伤、公伤、事故就诊时,常要求医生开单作有关的X线检查,这是不恰当的。因为X线检查并非万能,非所有疾病、损伤都能由X线检查作出诊断,要由医生掌握其适应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钡餐X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