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为什么骨密度会变低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

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历年主题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历年主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世界骨质疏松日在1996年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立,从1997年由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赞助和支持,当时定于每年6月24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其宗旨是为那些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缺乏足够重视的政府和人民大众进行普及教育和信息传递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焦点信息。

  1998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政府行为”(意在向政府宣传,引起政府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视和支持);

  1999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早期诊断”;

  2000年至2005年,为了使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与骨质疏松家族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了“向你的骨骼投资”作为这5年的主题。但在2002至2005年的副标题各不相同:2002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副标题是“男性骨质疏松”;2003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副标题是“提高生活质量”;2004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副标题是“男性骨质疏松”;2005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副标题是“关注男性骨质疏松”;

  2006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营养与骨质疏松症”;

  2007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关注并减少骨质疏松风险”;

  2008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站起来,为您的骨骼呐喊!”

  2009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让您的骨骼站起来”;

  2010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不要让骨质疏松折弯你的脊梁”;

  2011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关爱你的骨骼,早期预防三步走:运动,维生素D及钙剂”。

  2012年主题:知晓并减少你的骨质疏松危险。

  预防从儿童抓起青少年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大约20岁以前能获得90%以上的骨密度。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从儿童期开始,每天喝一袋牛奶,进食豆类蛋白3两,碳水化合物6至8两,蔬菜、水果1斤,并通过经常的户外活动和晒太阳,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二是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如有遗传因素的人,过于消瘦的人,做了子宫卵巢切除、闭经早的人,嗜烟酒的人,患有内分泌疾病以及长期服用皮质激素等药物长期卧床的人等,都属高危人群,要定期监测骨密度,如果骨密度低于正常指标骨峰值均数2.5个标准差就要接受正规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严重地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

  要进一步加强骨质疏松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认识到骨质疏松的普遍性和危害性,使广大的骨质疏松患者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便得到及时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骨质疏松对中老年人的危害。

  2000年,国家卫生部正式加入世界骨骼与关节健康十年(2002―2011年)行动。这项活动的目标是:增进世界范围内患有肌肉与骨骼疾病患者的健康,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从1997年以来,一直积极地参与和支持这项活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每年都下达文件希望更多的人参与骨质疏松的'宣传、预防活动。

  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第三位。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易导致骨折,与骨质疏松相关的骨折在老年人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近年来年轻的都市女性中患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乱减肥、怕日晒、少运动是主要原因。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造成腰酸背痛、变矮和驼背,影响生活质量。但其最大的危害还是容易发生骨折,发病率为27.5%―32.6%,许多患者因此致残,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顾。此外,尚有15%至0%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死亡,存活者也会因残疾致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骨质疏松和因此发生骨折的病人也将急剧增多,而一般人认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事,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看法。骨质疏松的危险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了,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抓起。

【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历年主题】相关文章:

问:患上骨质疏松要如何诊断?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1. 答: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1.骨质疏松症(osteoprosis)以绝经期妇女及老年人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最为多见,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继发性骨质疏松较少见。
    2.常见症状是背痛,多见于胸段和下腰段。
    3.X线检查见最明显的骨质疏松部位是胸椎和腰椎。椎体的塌陷可表现为鱼尾样双凹形或楔形变,椎体有时甚至完全压扁。
    4.骨计量学检查或定量组织形态学测量。能观察到骨代谢及骨量的异常变化。
  2. 答:应该是要去拍X线片,做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症是因为多种原因造成的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遭到破坏,使骨脆性增加,骨头容易发生骨折的骨病。
  3. 答:需要去做X射线,或者可以去做骨密度检测,也可以去检查病人的身体当中是不是缺少维生素D含量,代表的就是因为年龄或者是因为运动的原因导致骨密度下降,造成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骨科疾病。
问:写了一篇有关骨质疏松的论文往什么杂志投
  1. 答:这个可以向中外医疗 投。具体可以找!!!!!!!!!!!!!俄!!!!
  1. 答:骨质疏松就是骨头中的成分减少了。骨头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支撑骨头的架子,主要是由蛋白质、胶原等构成,医学上被称作骨基质;另一部分是矿物质,钙、磷等构成。而所谓骨质疏松就是这两部分成分都有减少,骨组织结构破坏,失去正常功能,极易发生骨折。
  2. 答:临床中对于骨质疏松的危害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疼痛,骨质疏松的危害,从骨质疏松引起的症状就可以知道。骨质疏松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这种疼痛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第二引起脊柱的畸形。骨质疏松的危害除了疼痛以外,还可以引起脊柱的畸形。患者会发生比如身高变矮驼背等症状,脊柱的畸形还会引起功能的障碍。
    第三,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最危险的危害其实就是发生骨折,一些很轻的力量,或者是不小心碰撞,都可能会引起局部出现骨折的情况。这个就是骨质疏松带来的最大的危害,以上就是骨质疏松的坏处。
  3. 答:骨质疏松可以用中医的,现在情况怎么样?
  4. 答:您好,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组织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及骨基质比例下降,骨质变薄,骨小梁减少,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高。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原发性骨质疏松最常见,占疼痛病人的70%-80%。骨质疏松是骨质疏松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希望您健康!
  5. 答: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导致驼背、骨折等政策出现。可以在饮食上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避免重口味、应以清淡可口为主,多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如蛋类、奶类等。平时注意有氧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6. 答:骨质疏松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的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破坏、脆性增加以及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和最主要的症状,疼痛好发于腰背部,可以伴有疲劳、乏力、易于出汗等。有的人还会有身高缩短、驼背等外观表现,严重的骨质疏松可以因轻微的动作而诱发骨折,如咳嗽、弯腰洗脸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蔡冬梅表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目前来说,在排除其他影响骨代谢疾病的情况下,发生了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典型表现。其中,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最佳定量指标,临床上一般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CT、外周骨定量CT、定量超声等来测定骨密度。
    此外,蔡冬梅也提到,除了测定骨密度外,也可以通过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以及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等方法来进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自测。
问: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 答:骨质疏松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2. 答:氨糖25岁之后会慢慢缺失,所以需要及时补充,在劳动和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头关节损伤。健力多的氨糖可以修复或逆转损坏软骨,润滑软骨,减少积液的。
  3. 答: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适当补充健力多氨糖软骨素,
问:很多人年纪轻轻却得了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应该如何防治呢?
  1. 答:骨质疏松应该多补钙,日常的时候就可以吃一些钙片或者一些含钙的食物,我觉得饮食真的是非常的重要。
  2. 答:一定在平时要加强锻炼,而且要多吃一些滋补性的食物,预防骨质疏松,还可以吃一些钙片,从30岁之后就开始要慢慢的补充钙剂了。
  3. 答:应该定期补充钙质,多吃一些蛋类,豆类和牛大骨,每天坚持运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骨密度会变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