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大病救助,在省市三级医院治疗还要县医院转诊证明什么级别医院可以开?

自2021年参保年度起,全国参保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动态更新、实时查询,参保信息质量明显提升。

参保人已连续2年(含2年)以上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因就业等个人状态变化在职工和居民医保间切换参保关系的,且中断缴费时间不超过3个月的,缴费后即可正常享受待遇,确保参保人待遇无缝衔接。

中断缴费时间超过3个月的,各统筹地区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不超过6个月的待遇享受等待期,待遇享受等待期满后暂停原参保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基本参保工作的指导意见》,受益所有参保人员。

还有更多新变化,令人振奋,看病省钱又方便!

加强改进重点人群参保缴费服务,在参保缴费后即可享受相应待遇

转移接续参保关系,不设等待期,不受居民医保规定缴费时间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按照精准到人要求,建立与扶贫、税务部门沟通机制,实行参保专项台账管理。按规定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动态参保、应保尽保。

(2)用好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脱贫攻坚运行调度模块、政策监测模块、督战模块,实时监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情况。为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人口在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之间切换参保、转移接续参保关系时,不设等待期,不受居民医保规定缴费时间限制,在参保缴费后,即可享受相应待遇,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应及时暂停原参保关系。

(3)对在户籍地和居住地重复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贫困人口,在征得本人同意后,确定需要保留的居民医保参保关系,应由本人作出书面承诺交医疗保障部门留存备案。

2、大中专学生(含全日制研究生)

(1)大中专学生原则上应在学籍地参加居民医保。

若大中专学生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可以选择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身份认定地参保。

(2)因入学形成的重复参保,学籍地医疗保障部门应依托全国信息平台参保功能模块,及时通知原参保地医疗保障部门终止参保关系。

(3)就业后形成的重复参保,就业地医疗保障部门应依托全国信息平台参保功能模块,及时通知原学籍地医疗保障部门暂停参保关系。

(4)具备条件的统筹地区在确保与学生原参保地医疗保险待遇无缝衔接的前提下,可将大中专学生参加居民医保的参保缴费期从学年调整为自然年度,作出调整的统筹地区学生在入学当年学籍地如发生医疗费用,采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报销费用,报销比例不受转外就医调减比例规定限制。

(1)新生儿参保登记应使用本人真实姓名和身份证明。

原则上新生儿出生后90天内由监护人按相关规定办理参保登记,自出生之日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均可纳入医保报销。

(2)对已使用父母姓名参保的新生儿,医疗保障部门应要求其监护人尽快更新信息。

新生儿未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居民医保的,按所在统筹地区具体规定执行。

(1)军人退出现役后、由部队保障的随军未就业军人配偶实现就业后,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办理关系转移接续的,不受待遇享受等待期限制。

(2)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随军未就业军人配偶,在军人退出现役后,按所在统筹地区规定办理参保和关系转移接续。医疗保障部门要为相关人群业务办理提供便利,做好管理服务。

5、短期季节性务工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员

(1)已经参加居民医保的短期季节性务工人员或灵活就业人员,在居民医保待遇享受期内参加职工医保,医疗保障部门应保证参保人享受新参加的医保待遇,暂停原居民医保待遇。

(2)参保人短期务工结束后,医疗保障部门及时恢复原居民医保待遇,确保待遇有效衔接。

被征地农民在政府代缴医保费期间就业并参加职工医保的,医疗保障部门应做好参保关系转移接续,并及时暂停原居民医保待遇。

做好跨制度参保的待遇衔接,确保参保人待遇不“中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合理设定参保扩面目标

(1)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就业人口、城镇化率等指标,科学合理确定年度参保扩面目标。

(2)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逐步以本地区劳动就业人口作为参保扩面对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实现以本地区非就业居民为参保扩面对象。进一步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

(1)坚持和完善覆盖全民、依法参加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要完善与本地区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税务、教育、司法、扶贫、残联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加强人员信息比对和共享,核实断保、停保人员情况,精准锁定未参保人群,形成本地区全民参保计划库。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人员,按照规定参加职工医保。

(2)落实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补贴政策。

以农民工、城乡居民、残疾人、灵活就业人员、生活困难人员为重点,加强参保服务,落实各项参保政策。完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保缴费方式。

3、做好跨制度参保的待遇衔接

(1)参保人已连续2年(含2年)以上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因就业等个人状态变化在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间切换参保关系的,且中断缴费时间不超过3个月的,缴费后即可正常享受待遇,确保参保人待遇无缝衔接。

(2)中断缴费时间超过3个月的,各统筹地区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不超过6个月的待遇享受等待期,待遇享受等待期满后暂停原参保关系。

(1)重复参保是指同一参保人重复参加同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制度内重复参保)或重复参加不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跨制度重复参保),具体表现为同一时间段内同一参保人有两条及以上参保缴费状态正常的参保信息记录。

(2)原则上不允许重复参保。

重复参加职工医保的,原则上保留就业地参保关系;重复参加居民医保的,原则上保留常住地参保关系;学生重复参保,原则上保留学籍地参保关系;跨制度重复参保且连续参加职工医保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原则上保留职工医保参保关系。以上各类情形在保留一个参保关系同时,应及时终止重复的参保关系。

(3)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工作等灵活就业形式的跨制度重复参保,保留一个可享受待遇的参保关系,暂停重复的参保关系。

5、完善个人参保缴费服务机制

(1)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建成后,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要利用国家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实时核对功能,及时查询参保人缴费状态,联合税务部门完善参保缴费服务,减少重复参保缴费。

(2)加大参保缴费宣传引导力度,推动服务向基层下沉,加大医保电子凭证推广使用力度,利用移动端、在线平台、共享经济平台等多种途径,拓展多样化的参保缴费渠道,提高参保缴费政策知晓度,提升服务便利性。

(3)参保人在居民医保缴费后,在相应待遇享受期未开始前因重复缴费、参加职工医保或其他统筹地区居民医保,可在终止相关居民医保参保关系的同时,依申请为个人办理退费。

(4)待遇享受期开始后,对暂停的居民医保参保关系,原则上个人缴费不再退回;

已通过医疗救助渠道享受参保缴费补贴的救助对象,可根据其需要终止的参保关系所在地缴费渠道依申请完成退费;

灵活就业人员按年度一次性缴纳职工医保费以后,中途就业随单位参加职工医保的,可依申请退回其就业后当年剩余月份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的职工医保费;

对其他情况,由省级医疗保障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各地实际,明确可以退费和不予退费的具体情形。

6、加强财政补助资金管理

(1)除大中专学生入学当年重复参加居民医保情形外,其他重复参加居民医保的,需终止相关居民医保参保关系,并扣减重复参保当年涉及的各级财政补助资金。

(2)跨制度重复参保且连续参加职工医保一年以上(含一年)、参保缴费状态正常的,在按本意见规定的原则处理后扣减重复参保当年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补助资金。

还有更多医保好消息,看病省钱又方便

医保门诊封顶线提高至4000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20年起,北京将城乡居民医保现行门诊封顶线从3000元/年调整到4000元/年!本次门诊封顶线调整不增加2020年城乡居民个人缴费。

另外,为方便城乡居民就医并引导合理就医秩序,将各区医院、区中医院等区属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由75%提高到78%。

(2)北京医保2020年将增加297种药品

2020年1月1日起,北京市医保将增加297种药品,其中涉及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

北京市还对主要在门诊使用、非处方药等231种药品,按国家规定对限定支付范围进行了调整,限门诊使用和定点药店购药时医保基金予以支付。

“一老一小”个人缴费300元/年人均财政补助增千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均有提高

北京2020年城乡居民医保缴费启动。此次调整城乡居民医保筹资结构,个人缴费标准和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同时调整,老年人、学生儿童、劳动年龄内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均有提高。

2020年城乡居民老年人人均筹资标准为4480元/年,其中,个人缴费300元/年,财政人均补助4180元/年;学生儿童人均筹资标准1910元/年,其中,个人缴费300元/年,财政人均补助1610元/年;劳动年龄内居民人均筹资标准2670元/年,其中,个人缴费520元/年,财政人均补助2150元/年。

参保个人须按新的缴费标准在扣款账户中存有足额存款,确保能如时扣款完成参保缴费。

(2)老年人、学生儿童

据了解,为保证本市城乡居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20年,人均财政补助增加1000元,老年人、学生儿童个人缴费增加120元,劳动年龄内居民个人缴费增加220元。

本市将通过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提升对居民医保的运行保障力度。

门诊首诊范围扩大区属医院提高报销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医保局自2020年起

将持续优化居民医保待遇政策:

在2019年将居民医保住院封顶线提高到25万元的基础上,为鼓励支持城乡居民区内就医,提高区属三级医院报销比例,将各区医院、区中医院等区属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78%。

放开政策,扩大门诊首诊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需要先在基层首诊才能转诊

按以往政策,城乡居民中的老年人和劳动年龄内的参保人员,需要先在基层首诊,才能到选定的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否则不能享受医保报销。

(2)扩大门诊首诊范围

自2020年1月1日起,本市将放开政策,扩大门诊首诊范围,由原来的基层定点医疗机构首诊扩展到区、镇两级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

这意味着只要参保人选择了区属三级及以下医院作为个人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可直接到这些医院就医,享受医保。这些医疗机构同时还可作为患者的首诊医院,如有需要,可转诊至其他大医院。

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昂贵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统一后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门诊实际补偿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住院实际补偿比例提高了8个百分点,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用药范围进一步扩大,常见病、罕见病及一些癌症昂贵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目前,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后参保人员达到,预约电话:114),目前提供北京市147家二级、三级以上公立医院的预约挂号服务。

北京市卫健委要求社会办三级综合医院:

(1)要实现全号段全号源开放预约,重点保证群众需求量大的重点科室和特色科室预约号源投放;

(2)提供多种形式预约服务,包括统一平台电话预约和网络预约服务,以及诊间预约、现场预约和社区转诊预约等;

(3)门诊首诊实行按科室和职称挂号,复诊患者可由医生通过复诊预约实现点名挂号;

(4)医院在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上提供的挂号服务可预约期限应达到3个月;

(5)强化实名制预约挂号和就诊,在分诊、就医等环节核实患者实名身份;

(6)实行分时段预约,预约时段应精确在30分钟内,合理分配上、下午出诊医师的号源,增加下午出诊的医师数量。

落实患者就诊“一医一患”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设置集中候诊区和叫号系统、安排人员(包括医务、保安、社工、志愿者等)引导、在诊室加装隔帘或屏风等措施,实现患者就诊时“一医一患”,加强患者隐私保护。

二级以上医院要采取张贴醒目标识等多种措施,提示医生和患者共同落实。

把“先诊疗后结算”扩展到三级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市从2017年4月以来,连续32个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工作量增幅都快于二三级医院的增幅。“下一步想把‘先诊疗后结算’的服务方式,扩展到三级医院。”

此外,今年,本市建设五所左右示范性研究病房,明年将推动十所左右示范性研究病房建设。预计到2021年或2022年,北京地区研究型病房建设将更成规模。

布局药品和医疗器械研究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海潮透露,未来两到三年内,要在北京地区布局有关疫苗、药品和医疗器械方面的研究和创新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中研发和应用的相应研究基地。

北京还将布局医药健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这样的研究机构面向北京地区所有央属单位和市属单位开放。初步构想要在一所市属医院和一所央属医院同时布局同一类别的研究中心,以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参比,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将改革推进到离民生最近的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财政局联合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市医院管理中心选定天坛医院作为医疗收费电子票据试点医院,将改革推进到离民生最近的领域。

天坛医院接到试点任务后,精心谋划,按计划完成医院收费系统和财政电子票据系统对接工作后,选择门急诊自费患者作为首批应用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的对象,开出了市属医院第一张医疗收费电子票据。

节省群众送票、验票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来说,票据在信息系统内将自动归集到个人名下,交费人可随时查询下载,既解决了交费者排队等候取票的烦恼,又消除了就诊收费纸质票据丢失、损毁的担心。

另外,基于财政电子票据唯一和防篡改的特性,交款人可通过全国统一的财政票据公共服务平台查验医疗收费电子票据真伪,将原鉴别票据真伪的时间从数日降至数秒,节省群众送票、验票的时间。

多途径方便患者获取《门急诊病历手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自助购买、咨询台和挂号窗口售卖以及移动支付等多种方式,方便患者购买《门急诊病历手册》。

进一步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医疗机构尤其是三级医院要加强对患者排队情况的监测和应对工作,建立发现和应对机制,出现患者在门急诊大厅集中排队、且排队较长(一般为每窗口15人以上)时,及时采取疏导窗口排队人员到自助挂号缴费机、加开人工窗口和安装叫号系统等措施,减少患者排队等候时间。

缩短无痛胃肠镜、核磁等检查项目预约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区卫生健康委要向社会发布提供无痛胃肠镜等检查的医疗机构名单,加强健康科普宣传,引导患者合理就诊。

无痛胃肠镜、核磁等检查项目预约周期超过3个月的医疗机构,要根据患者需求和本单位实际,合理调配人力,改善就诊流程,提升服务能力,将患者预约等候时间压缩1/3。

三级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30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强对患者就诊提示,引导患者分时段就医,缩短院内等候时间,引导有序就诊。

调整五环内三级医院每日上、下午出诊单元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下午出诊单元比例应达到1.2:1,力争达到1.1:1,疏解上午就诊过于集中的压力,改善就诊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现移动支付、检验检查结果线上推送等,减少患者排队和往返医疗机构次数。

逐步取消医院内部自制就诊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进医保卡、身份证等替代医院自行发放的实体就诊卡,实现患者就诊“一卡通”,逐步取消医院内部自制就诊卡。有条件的医院可积极探索人脸识别技术应用。

一周内随访率要达到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开展出院患者随访。三级医院一周内随访率要达到100%。

完善急诊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断提升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中心”建设水平。

急性心梗患者入院救治时间(D2B)控制在90分钟以内,争取达到75分钟以内;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救治时间(DNT)控制在60分钟以内,争取达到45分钟以内,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推进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发《北京市加强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工作方案》,按照病人的疾病危险程度进行分诊,合理安排患者就诊顺序,急重优先,保证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优先救治。

完善三级医院急诊患者收入院协调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取床位统一管理、及时收治有住院指征的急诊患者、完善对临床科室收治急诊患者绩效考核以及提高急诊科对分流患者决策权等综合措施,缩短急诊患者住院等候时间,减少急诊科特别是抢救室加床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持续做好医院控烟工作,营造健康环境。积极开展老年友善医院建设,加大适老化服务设施改造,优先为老年人等提供优待优先服务。

持续抓好卫生间卫生整洁,消除异味,落实卫生间配备洗手液、卫生纸的要求。

缓解就诊高峰时段医院周边和院内交通拥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持续优化院内停车管理,完善停车场自助扫码、移动支付或ETC自动扣费等方式,缓解就诊高峰时段医院周边和院内交通拥堵。

落实医联体核心医院向基层预留号源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联体核心医院提前2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号源,专科医联体核心医院的相关专科预留30%专家号源给合作医疗机构。

核心医院可在专家出诊前2天,收回预留后未被预约的专家号源。

相关医院持续开展整治和打击号贩子行动,推广人脸识别系统应用,加大院内院周边巡查力度,实施有效驱离并配合公安机关依法惩处。

引导医联体内急诊患者向基层合理分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联体核心医院在各区卫生健康委指导下,发挥医联体内一、二、三级合作医院作用,适当分流急诊患者,特别是经治疗病情稳定、需要安宁疗护的非急诊急救患者。

加强医联体核心医院门急诊输液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联体核心医院要加强门急诊输液管理,严格控制输液指征,杜绝不必要的输液;建立输液患者转医联体合作医疗机构的工作机制,适当减少核心医院门急诊患者输液量,改善输液室工作环境条件。

推进医联体核心医院临床重点专科下沉基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联体核心医院要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善医疗服务措施》要求,将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老年病科、儿科、康复科等临床重点专科(含国家级和市级)服务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每个重点专科至少建立2个基层服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转诊证明什么级别医院可以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