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通络对其五脏对应的颜色脏腑有好处嘛?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稳定中医调经疗效。方法:以传统医易原理、阴阳五行藏象理论探讨月经周期。结果与结论:首次阐明月经周期的四象阴阳五行规律,并据此创立“癸乙丁辛法”用以分期调经:1、卵泡期中点到黄体期中点阳长阴消,黄体期中点到卵泡期中点阳消阴长。2、卵泡期阴偏盛,主要由肾所所主,黄体期阳偏盛,主要由心所主。3、卵泡期前半段(含月经期)为阴中之阴——属水——属肾;卵泡期后半段,尤其是排卵瞬间——阴中之阳——木——肝;黄体期前半段——阳中之阳——火——心;黄体期后半段,尤其是月经启动瞬间——阳中之阴——金——肺;脾土居中,参与了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对卵泡期与黄体期的顺利转换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月经周期;易学;阴阳;五行;周期疗法

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异常在中西医均常称之为“月经失调”,根据具体表现,中医还可称为月经先期、后期、月经过多、过少、崩漏、闭经等。西医针对性的术语尚不统一,目前最常见的有3个概念,异常子宫出血(AUB)、月经过多、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国内统计显示DUB占妇科门诊的1/10[1],月经紊乱发病率占未绝经者的34.5%[2]

无论是古籍记载还是现代个案报道均显示出中医药对月经失调良好疗效,但是辨治操作性差、疗效重现率低是难以回避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当代中医多数选择了月经分期治疗,如“中药周期疗法”。令人遗憾的是目前中医界对月经各期辨证用药尚无统一认识。

比如,对排卵期(经间期)有主张用活血化瘀药者,有主张用通络走窜药者,有主张用轻飘发散药者,还有加用温阳药者,等等。前两者主要从排卵障碍患者,尤其是多囊卵巢患者,存在卵巢白膜增厚,不利于排卵,这个西医病理生理角度角度考虑,认为活血化瘀通络可能有助于卵泡排出。但这种解释不是从经典中医理论去探讨,因此缺乏说服力,试问:活血化瘀会不会伤及正气?会不会反而抑制卵泡发育?会不会不但没有达到促排卵的目的,反而导致卵泡闭锁呢?笔者认为,通过扎实深入的符合传统中医理论的调经机制研究,有助于对分期调经治法用药达成共识。

面对前述困惑,笔者上循经旨,运用《周易》、《内经》提供给我们的阴阳五行等理论武器对中医月经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后,心得收获颇多,部分心得体会已于2006年2月在《中华中医药学刊》发表[3]。文章虽然得到了部分专家的好评和引用,但仍不完善,仍有尚未表述清楚、容易误解之处,故笔者在这里进一步修改、充实,提高。

2.1 明确年、日周期中的阴阳四象五行规律

《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亦记载:“黄帝曰:愿闻四时之气?岐伯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从上述经文可以得出如下三个结论:

第一、阴阳四象五行具有普适性。

根据易原理,任何事物均可以分为阴阳两仪,而且因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素问》),所以可以进一步分为四象,即少阳、太阳(老阳)、太阴(老阴)、少阴。也就是说,不同事物虽然各自的长度、大小不同,但是在阴阳五行的划分上有极强的对应性,即同象性。

虽然《黄帝内经》仅仅论述了年周期和日周期的生→长→收→藏四期(四象),但是却给我们提供了理论武器,这也是本文阐发中医月经周期新理论的基础。

第二、根据上述经典论述,可以归纳出日、年周期中的阴阳、四象、五行规律(见表1)。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灵枢》和《素问》对日周期的阴阳四象划分方法同种有异,前者是将一天时间均匀的分为四份,后者只是接近均分。比如,从阳入阴时间,《素问》说是“黄昏”(戌时),《灵枢》则说是“日入”(酉时);从阴出阳时间,《素问》说是“平旦”(寅时),《灵枢》则说是“朝”(比较宽泛,笔者考虑应是指卯时)。

表1:年、日周期的四象、阴阳、五行划分及脏腑归属

第三、生→长→收→藏四象(四期)循环对应的木→火→(土→)金→水循环是以五行相生为主线,且对应次序不能随意改动,因此在四期中只要确定其中任何一期的阴阳五行属性,其它各期也就可以按着顺序推而得之。举例来说,如若知道一年之中春季属木,则在春天之后的夏季就一定属火,因为木生火,余皆仿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应用四期分法时,脾土居中,隐藏在火与金之间,寄旺于四季,故虽不外露于“生→长→收→藏”四象之列,但四象变化都与脾密切相关。

2.2 发明月经周期的四象阴阳五行规律

若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选择一种较为客观的、容易掌握月经周期的划分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将月经周期分成均等的两份(即阴阳两仪),并进一步分为四份(即四象);第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各象的阴阳、五行、脏腑归属。

(1)对于第一个问题,传统中医似乎不屑于准备这样的备选答案,因为传统中医如同水墨画,仅用“月经至去”这个简单、表象的语言粗粗勾勒出月经周期的轮廓,因此不适合进一步划分阴阳四象五行。

现代妇产科学对月经周期的四分法——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和月经期。用以卵巢周期为代表的性腺轴周期来划分月经周期,比较清晰、客观,容易为现代医生掌握。但是,现代西医的这个划分法还必须修正后才能为我所用,这是因为,排卵和月经来临都是一个瞬间,排卵称之为排卵期不恰当,而月经期又在卵泡期之内。正常状态下,阴阳是平衡的,因此在生理状态下,月经周期的两仪四象划分应遵循等分原则,(以下论述均以月经周期28天为例),可以等分为卵泡期和黄体期,各14天,卵泡期可以进一步等分为前后两阶段各7天,后阶段中含排卵;黄体期也可进一步等分为前后两段各7天,后阶段含月经来临。

(2)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即确定月经周期四期(卵泡期前半段、卵泡期后半段、黄体期前半段和黄体期后半段)的阴阳、五行、脏腑归属,则更具挑战性。我依据传统理论,经过认真推演,创立月经周期阴阳五行归属新理论,具体对应关系如下:(表2、图1)。

第一、卵泡期中点到黄体期中点阳长阴消,黄体期中点到卵泡期中点阳消阴长。卵泡期中点一阳生,犹如日周期中的子时、一年之冬至,为重阴必阳的转折点;黄体期中点一阴生,犹如日周期中的午时、一年中之夏至,为重阳必阴的转折点,排卵时和月经启动瞬间阴阳平均,就像日周期中的卯时和酉时、一年中之春分和秋分。

第二、卵泡期阴偏盛,主要与肾水相关,黄体期阳偏盛,主要与心火相关。

第三、卵泡期前半段(含月经期)为阴中之阴——属水——属肾;卵泡期后半段,尤其是排卵瞬间——阴中之阳——属木——属肝;黄体期前半段——阳中之阳——属火——属心;黄体期后半段,尤其是月经启动瞬间——阳中之阴——属金——属肺;脾土居中,参与了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对排卵和月经正常来潮起了重要作用。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排卵是一个瞬间,月经来临也是一个瞬间,均是阴阳从量变到质变的分割点,排卵相当于太阳于卯时升起于地平线,从此阳盛于阴;月经来潮相当于酉时日落予地平线,从此阴盛于阳,理解这个道理,这有利于理解本文。

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的论述,同时根据一天中一个时辰相当于28天月经周期的2又1/3天来计算,那么肺的作用可以持续到月经第2又1/3天左右,心火的作用可以提前到排卵前2又1/3天左右。(见表2)

表2:月经周期的阴阳、五行、脏腑归属及与年、日周期的对应关系

修正后的月经周期划分法

卵泡期前半段(含月经期)

卵泡期后半段(含排卵)

黄体期前半(可涵盖排卵前2又1/3天)

黄体期后半(含月经来潮瞬间,可达月经第2又1/3天)

图1:月经周期的阴阳、五行、脏腑归属及与年、日周期的对应关系

夏桂成与章恪对于月经周期阴阳属性的认识与本人不同,见下面 的 附图2 附图3

图2:夏桂成教授对于月经周期阴阳太极的认识

图3:章恪对月经周期阴阳太极的认识

有五个证据可以支持笔者上述推论:

第一、“火曰炎上”,火性炎热,因此古人将一年中最热的夏季和一天中最热的午时划分为五行之火、阳中之阳。在月经周期中,黄体期基础体温高,故应为阳。若进一步划分,则其前半段为阳中之阳,属火;后半段到月经来潮为阳中之阴,属金。因为生长收藏次序固定,所以可以进一步推导出下两个象应分别属水、木。

第二、“水曰润下”,水性寒凉,为阴中之阴。一年中冬季最冷,一日中夜晚最寒,所以古人将其归属为寒水,对应脏腑为肾。因为卵泡期(含月经期)的基础体温低,故应为阴。若进一步划分,则其前半段为阴中之阴,属水;后半段到排卵为阴中之阳,属木。根据生长收藏四象次序规律可进一步推出:排卵期属木、黄体期属火、月经期属金。

第三、“木曰曲直”,木性生发调达,从阴出阳。在一年中“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四气调神大论篇》),在春季天地氤氲,春雷鸣动,万物复苏,故而植物发陈,动物也动情絪缊,正如《女科准绳》引用袁了凡语:“天地生物,必有絪缊之时,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时,……凡妇人一月行经一度,必有一日絪缊之候,于一时晨间,……此的候也,顺而施之则成胎也。” 从上所论可以判断,此氤氲(絪缊)期就是围排卵期,因此排卵具有风木的特性,与人之肝木相应。根据生长收藏四象次序规律,可以推导黄体期属火、月经期属金、卵泡期属水。

第四、“金曰从革”,金在五行中主肃杀,在自然界中,秋风一起,阳气收敛,万物凋零,故在年周期中秋季属金。在月经周期的四期中,只有月经来临有金的特性,即子宫内膜功能层坏死剥脱,而其余三期均无类似特性,所以可以推论促进月经来临的时期五行属金,脏腑属肺,为阳中之阴,为收。因为生→长→收→藏四象排列次序固定,所以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卵泡期属水、排卵期属木、黄体期属火。需要指出的是,子宫内膜剥脱是肺金肃降之结果,也就是说,肺金功能主要作用在月经来潮前,明白这点对治疗临床用药非常重要。

第五、根据四象是五行相生顺序这个规律可言推论,只要有确定了四象中一象的阴阳五行属性,其它三象的阴阳五行属性即可推而得之。本文不仅分别论证了月经周期各期的阴阳五行属性,而且得出的四个结果能互相印证,相互支持,所以可知笔者对于月经周期阴阳五行所属和脏腑所主这个新理论是可靠的。

2.3 创立“癸乙丁辛法”——分期调经“四加一”规律

第一、卵泡期(尤其是前半段)——肾水规律——填癸法

在生理上,卵泡期尤其是卵泡期前半段(经期的前2天半也与肺有关),为肾所主,以封藏为用。

在病理上,应遵循《素问·血气形志篇》“泻有余,补不足”的原则。若卵泡期缩短(水不足),则治则应以滋阴补肾为主,此为正法;若卵泡期延长(水有余),则不可过行滋补阴水,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而应疏肝木,加以温心阳,使之向排卵期(风木)转化。

第二、(含排卵)——肝木规律——扶乙法

在生理上,卵泡期后半段主要为肝所主,排卵赖于肝木疏泄。当然,这也离不开肾水功能,因为肝体阴用阳,肝体还赖于肾水资助。

在病理上,若排卵障碍,则应以扶木疏肝为正法,温心肾之阳、培脾胃之土为必备,佐以泄肺,万万不可单独或过度滋补肾水。比如,笔者对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治疗,即在月经周期第7天起即逐渐加量应用疏肝之品,如柴胡、香附等,多能达到排卵目的。若排卵过度,比如对于辅助生殖技术常导致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笔者常采用佐金平木泻肺利水,佐以培土中正之法,对于阴液不足之OHSS,笔者常辅以滋补肾阴,滋水涵木之法,疗效满意。

第三、黄体期(前半段为主)——心火规律——温丁法

在生理上,黄体期为心所主,以温煦为用。

在病理上,若黄体不健—黄体期缩短、体温较低,则应补其不足,治宜温阳助火为主;若黄体萎缩不全—黄体期延长,则应损其有余,治宜清热泻肺,使之尽快向月经期转化。

第四、黄体期后半段、月经期第一天——肺金规律——利辛法

在生理上,月经来临为肺适时肃降的直接结果,当然正常月经离不开肾脾心肝其他脏腑的功能。

在病理上,若月经期缩短和/或月经量少,在经期治疗措施应以泻肺通瘀为治疗常法,非经期则应补益精血;若月经量多延长,则应损其有余,治宜滋养肾阴收敛肺气,使月经期尽早向卵泡期转化。《素问·阴阳别论》载“阴虚阳搏谓之崩”,这也提示我们,对于经多、崩漏一类疾病,常可通过养阴、尤其是补益肾阴而达到止血目的。

《素问·六微旨大论》明示:“土运临四季”。四季在年周期为春夏秋冬的后十八天,可知土对四象的转化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月经周期四期(四象)的转化也不例外。后天八卦中(附图4),坤卦西南、艮卦东北,所以脾土对于排卵的转化作用和对月经来潮转化作用尤为突出。

在生理上,月经周期中的四期虽各有脏腑所主,但却都离不开脾胃之土的奉养。五行中土虽然没有直接司职于月经周期四象中的任一期,不属于任一方位,但是因为土位居中央,所以实际上四方的任一方位、任何一脏、以及月经周期的任一期都离不开五行之土。所以《素问·玉机真藏论》说“脾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五藏者,皆禀气於胃,胃者,五藏之本也”。

在病理上,对于月经周期中任一期有余或不足的调治,均可考虑在上述四法则基础上,辅以补益脾胃。比如若黄体不健——黄体期缩短、体温较低(不足)者,治应在温阳助火的基础上,辅以补脾;若黄体萎缩不全——黄体期延长(有余)者,治疗时除了应清热泻肺以外,也应辅以健脾之品。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强调整体观念,人体的气血周流全身,并不专属某脏某腑,正常生理状态下六气即是一气,五行即是一行,当某一行、某一气凸显时,即是疾病发生之征兆。正如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所说:“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所以,笔者对月经周期的上述划分和调治理论仅是为了临床医生便于理解分析疾病,在具体治疗时则要从气机流注、五行整个圆运动(附图5)去通盘考虑,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马宝璋教授在高校教材《中医妇科学》中曾说:“月经的产生机理集中应用了妇科全部基础理论而成为妇科理论的核心”[6]。笔者对月经周期的四象阴阳五行规律的阐发,和据此创立的调经“癸乙丁辛法”,是对中医传统月经理论的继承和发扬,是在理论层次对中西医结合的创新性实践,摸索至今,理论上已经基本成熟,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创立的“癸乙丁辛汤/法”调经助孕,也能左右逢源,但疗效尚不能尽善尽美,本人对此也在不断完善之中,欢迎同道斧正。

注:本文发表于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年第11期 第页。本文及2006年2月发表的文章“月经周期阴阳五行归属及五脏所主”系我的心血之作,观点理论均原创。

学术需要交流,因此,2003年以来,我把文章中的核心学术观点已经在多个平台进行过推广,比如,曾经两次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的年会上作过专题讲座,也曾多次在各级学习班,对近千人次的同行、进修及实习医生作过专题讲座。学术观点的原创性很容易证明,因此,虽然欢迎引用,但请注明出处,请勿据为己有,请勿抄袭发表,未经授权请勿用作讲座资料。

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非“MAIGOO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 网页上相关信息的知识产权归网站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非经许可不得抄袭或使用。

这两天 虽然天气有些炎热 但是石家庄的27位老干部 精神头儿却很足 大家聚在一起 集体学习中华通络操

但是石家庄的27位老干部

承诺以后每天早晨会坚持练习

练习中华通络操有哪些好处?

为什么老干部们练习的积极性这么高?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中华通络操是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

联合著名国家级武术养生大师

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养生功法

如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动作

动作舒展、缓慢、连贯、圆活

重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适合很多慢性疾病患者练习

对防病治病都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借鉴吸收了中国传统导引养生功法

导引动作、呼吸吐纳、调节精神

易学易练,健身效果良好

长期习练可以通络脉、调气血

特别适合中老年、慢性病

久坐少动、亚健康人群练习

中华通络操整套动作共有八节

每节动作中依据中医经络

气血运行走向、骨骼肌肉锻炼特点

要求形神合一、心息相通

中华通络操既可整套练习

可集体练习,也可单独练习

一定能取得理想的健身养生

中华通络操对健康的好处真不少!

一起来练习中华通络操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脏对应的颜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