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mol/L尿素水溶液的密度溶液渗透压

指起始于上下眼睑缘灰线之间的眼球表面全部粘膜上皮,包括角膜上皮和结膜上皮。这一概念强调了角膜上皮与结膜上皮在维系眼表健康时相互依赖的关系,但是清晰视觉功能的获得和维持不仅要有健康的眼表上皮,还要求眼球表面必须覆盖一层稳定的泪膜。正常及稳定的泪膜是维持眼表上皮正常结构及功能的基础,而眼表上皮细胞(包括杯状细胞及非杯状细胞)分泌的粘蛋白成分又参与泪膜的构成。因此眼表上皮和泪膜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任何一方的异常不仅影响另一方,同时也导致眼表功能的异常,进而影响视功能及引起眼的不适感觉。因此具有临床意义的眼表包括结膜、角膜、眼睑、泪器及泪道,泛指参与维持眼球表面健康的防护体系中的所有外眼附属器。

一、眼睑在维持眼表健康中的作用

眼睑的主动性和非随意性闭睑动作对眼球的保护非常重要,当外界刺激出现时,眼睑会发生保护性闭睑反射,这种反射以视神经或听神经为传入弧,面神经为传出弧,保护性闭睑动作可使角、结膜等眼表组织避免与外界损伤因素的接触。更为重要的是眼睑的非随意瞬目动作是形成稳定泪膜的重要条件之一,正常人一般每5s~10s发生一次,其作用在于将泪膜均匀地涂布于眼表,并且对眼表泪液的流量及蒸发速度进行相应调节,维持眼表泪膜的稳定性。非随意瞬目反射由三叉神经的眼支作为传入弧,面神经为传出弧来完成。
眼睑的保护性反射一旦受损,会使眼表易于遭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侵袭,引起眼表及角膜损害。如严重的化学伤、热烧伤以及机械性外伤造成眼睑缺损时,不仅给患者美容上带来痛苦,还常由于眼球的暴露和瞬目功能的损害,导致泪液过度蒸发以及泪液流体动力分布障碍,加重了干眼严重程度和眼表上皮的损害,引起暴露性角膜溃疡,甚至角膜穿孔失明,因此进行其他眼表重建手术和角膜移植手术前必须先行眼睑重建。

正常眼表面覆盖着一层泪膜,因为泪膜-空气界面是光线进入眼内的第一个折射表面,保持一个稳定健康的泪膜是获得清晰视觉的重要前提。泪膜从外至内可分为脂质层、水样液层和粘蛋白层。目前对于泪膜的精确结构尚存在争论,传统意义上认为,位于最表面的脂质层厚约0.1μm(睑裂开放时),中间水样层为7μm厚,最内侧则是20~50nm厚的粘蛋白层。现在认为泪膜厚约40μm,水样层与粘蛋白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泪膜的大部分则由此种粘蛋白凝胶构成。
正常情况下,泪液的生成速率为1.2μl/min,折射指数为1.336。结膜囊内泪液体积为7μl±2μl,角膜表面的体积为7.0μl。其中清蛋白占蛋白总量60%,球蛋白和溶菌酶各占20%。泪液中还含有IgA、IgG、IgE等免疫球蛋白,IgA含量最多,由泪腺中浆细胞分泌。溶菌酶和r-球蛋白以及其它抗菌成份共同组成眼表的第一道防御屏障。泪液中K+、Na+和Cl-浓度高于血浆。泪液中还有少量葡萄糖(5mg/dl)、尿素(0.04mg/dl),其浓度随血液中葡萄糖和尿素水平变化发生相应改变。泪液PH值范围5.20~8.35,平均7.35,正常情况下泪液为等渗性,渗透压295~309mOsm/L。
脂质层由睑板腺分泌,睑板腺具有丰富的神经支配,主要是胆碱能神经纤维,此外睑板腺上既有雌激素受体又有雄激素受体,这些受体的存在提示性激素在睑板腺分泌方面具有调节功能。眼睑瞬目可促使睑板腺释放脂质。据估计,瞬目时大约50~70g的重力施于眼球上,眼球平均后退1.5mm,脂质被挤至角膜表面参与泪膜的形成。脂质层可减少泪液蒸发,保证闭睑时的水密状态。睑板腺功能障碍会引起泪膜不稳定。
泪膜中间层为水液层,由主、副泪腺分泌,富含盐类和蛋白质。角膜、结膜和鼻粘膜上分布有第V对脑神经的刺激性受体,传出通路较为迂回,副交感神经在浅表的岩神经处与第VII对脑神经分开,行至蝶腭神经节,在那里泪腺分泌神经纤维与颧颞神经共行,在进入泪腺之前加入从三叉神经的眼支分出的泪腺神经(司感觉),交感神经传出通路也包含于其中。结膜和粘膜上的受体受外界刺激后会引起泪腺的反射性分泌。
粘蛋白层位于泪膜的最内侧,含多种糖蛋白,以前认为是由结膜的杯状细胞分泌产生。现在研究显示角膜上皮和结膜上皮都可表达粘蛋 白1(Mucin1)跨膜蛋白,结膜杯状细胞表达MUC5AC蛋白,结膜非杯状上皮表达MUC4蛋白,MUC7由泪腺分泌,MUC2和MUC5B可能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MUC16则可能由结膜上皮和角膜复层上皮细胞分泌。粘蛋白基底部分嵌入角、结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之间,降低表面张力,使疏水的上皮细胞变为亲水,水液层能均匀涂布于眼表,维持湿润环境。粘蛋白也参与角结膜上皮的防御功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粘附,此外泪道狭窄患者的泪道上皮粘蛋白表达减少,提示其可能还有促进泪液排出的作用。如果粘蛋白生成不足,如化学和炎症破坏眼表细胞,即使有足够的水样泪液产生,也可以发生角膜表面湿润不足和继发的上皮损伤。
其主要功能为:① 填补上皮间的不规则界面,保证角膜的光滑;② 湿润及保护角膜和结膜上皮;③ 通过机械冲刷及内含的抗菌成份抑制微生物生长;④ 为角膜提供氧气和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角膜上皮及其干细胞
眼表上皮来源于各自的干细胞,角膜上皮来源于位于角膜缘的干细胞,由于干细胞不断的增殖、分化和迁移,因此角膜上皮是高度分化、可以迅速进行自我更新的组织。1983年Thoft提出了维持角膜上皮动态平衡的“XYZ理论”,认为角膜上皮的丢失(Z)由基底细胞的分裂(X)和周边上皮向中央移行(Y)共同补充,而周边上皮的基底部可能含有角膜缘干细胞。
角膜缘干细胞属于单能干细胞,存在于角膜缘基底细胞层中,人类角膜缘的Vogt栅栏结构即角膜缘干细胞所在区,角膜缘附近丰富的血管网滋养代谢旺盛的干细胞

。但在病理环境下,这些血管也运送炎症细胞来对抗

(例如周边角膜溃疡),炎症细胞能释放金属蛋白酶导致角膜基质溶解。如果角膜缘干细胞缺乏,上皮创伤将不能愈合,出现持续性的上皮缺损或结膜上皮和新生血管向角膜内生长。角膜缘干细胞是分开角膜和结膜的独特结构,是角膜上皮增殖和移行的动力来源,对于维持角膜上皮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

结膜上皮可能来源于结膜穹隆部或睑缘的皮肤粘膜结合处,也有研究认为结膜的干细胞均匀地分布于眼表。以前认为结膜的杯状及非杯状上皮是由不同的结膜干细胞分化而来,最近研究显示结膜非杯状上皮的前体细胞可诱导产生PAS阳性和AM-1阳性细胞,而这些阳性标志仅在杯状细胞中表达,这提示结膜的杯状及非杯状上皮细胞可能来源于同一种干细胞。在睑缘附近,结膜上皮移行为眼睑皮肤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而在角膜缘附近结膜上皮移行为角膜上皮。光滑的结膜可以使眼睑滑过角膜,提供保护,涂布泪膜,带走外源性物质。灵活的结膜皱褶和宽松的结膜囊对眼球运动和维持正常的睑球关系意义重大。在结膜瘢痕情况下(如眼类

)正常的穹隆结构被破坏,导致瘢痕性

,引起继发性角膜损伤和瘢痕。外伤导致角膜及角膜缘完全破坏后,周围的结膜上皮前向移动,覆盖角膜表面。一些细胞会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它们不具备角膜缘干细胞的多能性,所以不能分化成角膜表型,也不具备成熟角膜上皮的生化学标记,因此造成角膜失去透明性,临床上称为角膜表型结膜化。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
(1)休克指数=心率(b/min)/收缩压(mmHg)
临床意义: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1,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急性期 1。


(1)每分钟静息通气量(ml)=潮气量(ml)*呼吸频率(t/min)
意义:超过10000ml为通气过度,低于3000为通气不足
(2)每分钟肺泡通气量(ml)=[潮气量(ml)-无效死腔气量(ml)]* 呼吸频率(t/min)
亦可用下式:肺泡通气量=呼气中二氧化碳容积/肺泡气中二氧化碳气量(%)*100
31.婴儿通气功能参考值
每分钟通气量(ml/ m2体表)

32.儿童(5-14岁)通气功能计算公式
每秒时间肺活量(ml) 男:(64*年龄+815)*体表面积
女:(44*年龄+908)*体表面积

深吸气后 40~60秒
深呼气后 20~35秒 下肢(大腿部) 宽18cm,长50cm
参考值 成人平均为4.0~5.3Kpa(30~40mmHg) 计算式 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脉压增大 >5.3Kpa(40mmHg),见于甲亢、发热、心动过速、心搏量增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脉压缩小 44.小儿血压测量用袖带的宽度新生儿 2.5cm
第一秒时间肺活量:约2.83 L时间肺活量:1秒钟:83% 2秒钟:96% 3秒钟:99%每分钟通气量:男:6.600 L 女:5.000 L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4 L左右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0.2 L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0.118 L/ m2体表46.呼吸动力功能参考值肺顺应性 200 ml/cmH2O 气道阻力 1~3 cmH2O /L*S 最大呼气时间流速 2~4L/S
47.心脏代偿功能分类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心脏代偿功能 摒气实验 临床表现 耐受力 良好 30秒以上 能负重或快速步行,上下坡不感心跳、气喘 近乎一般病人
较差 20秒以上 能维持正常活动,但不能跑步或做较费力工作 差略 削弱 10秒以上 必须卧床休息,轻微劳动即引起心悸、气喘 较差,除非急诊抢救,应推迟手术 严重损害 10秒以下 不能不卧,甚至端坐呼吸,肺部有罗音 很差,除非急诊抢救,应推迟手术
浓度:一般不超过5% 速度:不超过100mEq/h, 或5%浓度小于1~2ml/min(15~70滴/分49.动脉血气分析与肺功能的关系血气 呼吸功能
50.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
奔马律、颈静脉压增高 11 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塞 10 室性早搏多于5次/分 7 [/color]
非窦性心律或房性早搏 7 年龄大于70岁 5
0~5分为1级,6~12分为2级,13~25分为3级,26以上分为4级。1~2级手术危险性一般病人无大差别;3级手术危险性大,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1%;4级手术危险性更大,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约22%;只作抢救生命的手术。
51.输血及血液成分的主要适应症 输血的指征 临界水平 对大手术 对生命
全血 允许丢失全血的ml数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30%
52.暖休克与冷休克的比较
神志 清醒 躁动、淡漠、嗜睡 皮肤 潮红、粉红、不凉 苍白、发绀、花斑、湿冷、冷汗
眼底 A:V=1:2~3 小动脉痉挛,小静脉淤血
53.静脉补钾的有关数据
(2)补钾总量:全天总量不宜超过2~3mEq/Kg(体重)。(3)补钾浓度:40~60mEq/L,相当于0.3%~0.45%的KCl。
(4)补钾速度:一般速度:如果给0.3%KCl,成人不超过60滴/分,小儿不超过10~12滴/分。 最大速度:1~1.85g/h。 如果病情需要而输入速度在每小时20~40mEq/h,最好心电监护。 严禁静脉推注。
有脱水时给等张碱液(1.4% NaHCO3),每小时不超过1000ml。
55.代酸中毒治疗有关计算公式
11.2%乳酸钠(ml)=[60-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体重(Kg)*0.3/2.24 乳酸钠在组织缺氧,心脏停搏、呼吸骤停、肝功能不良时不宜使用。
56.肾前氮质血症与急性肾衰的鉴别监测项目 肾前性 急性肾衰
血尿素、血肌酐比 10~20:1 (龙牙)


周围总阻力=平均动脉压(mmHg)/心输出量(L/min)*

临床意义:肾前性肾功能不全< 1,肾性肾功能不全> 1,肾后性肾功能不全急性期< 1,慢性期> 1。

17. 肾功能衰竭与血容量不足的鉴别
鉴别项目 肾衰少尿期 血容量不足期
补液后尿量 不增加 增加
尿沉淀 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管形 阴性
血钾 直线上升 轻度缓慢上升
红细胞压积、血浆蛋白 下降 上升

18.血浆晶体渗透压计算公式
注:严格说血浆渗透压应为:晶体+胶体渗透压之和,但血浆胶渗压值很小,常忽略不计
临床意义:高于正常见于高渗脱水,高渗非酮症

昏迷,尿毒症;低于正常见于水中毒,

时根据每日排出糖的克数估计胰岛素的用量
需补胰岛素单位数=24小时尿糖克数/2
20.每人每天总热卡需要大致估计公式
总热卡的需要量=*年龄) (卡)
21.成人蛋白质需要量计算
蛋白质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0~15%
22.成人每日脂肪需求量
脂肪提供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5~20%

32.儿童(5-14岁)通气功能计算公式
每秒时间肺活量(ml) 男:(64*年龄+815)*体表面积
女:(44*年龄+908)*体表面积

深吸气后 40~60秒
深呼气后 20~35秒

下肢(大腿部) 宽18cm,长50cm
参考值 成人平均为4.0~5.3Kpa(30~40mmHg) 计算式 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脉压增大 >5.3Kpa(40mmHg),见于甲亢、发热、心动过速、心搏量增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脉压缩小 <3.3~4.0Kpa(25~30mmHg)时,可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心力衰竭、心搏量减少、阿狄森病、

44.小儿血压测量用袖带的宽度新生儿 2.5cm
第一秒时间肺活量:约2.83 L时间肺活量:1秒钟:83% 2秒钟:96% 3秒钟:99%每分钟通气量:男:6.600 L 女:5.000 L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4 L左右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0.2 L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0.118 L/ m2体表46.呼吸动力功能参考值肺顺应性 200 ml/cmH2O 气道阻力 1~3 cmH2O /L*S 最大呼气时间流速 2~4L/S
47.心脏代偿功能分类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心脏代偿功能 摒气实验 临床表现 耐受力 良好 30秒以上 能负重或快速步行,上下坡不感心跳、气喘 近乎一般病人
较差 20秒以上 能维持正常活动,但不能跑步或做较费力工作 差略 削弱 10秒以上 必须卧床休息,轻微劳动即引起心悸、气喘 较差,除非急诊抢救,应推迟手术 严重损害 10秒以下 不能不卧,甚至端坐呼吸,肺部有罗音 很差,除非急诊抢救,应推迟手术
浓度:一般不超过5% 速度:不超过100mEq/h, 或5%浓度小于1~2ml/min(15~70滴/分49.动脉血气分析与肺功能的关系血气 呼吸功能
50.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危险因素
奔马律、颈静脉压增高 11 6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塞 10 室性早搏多于5次/分 7 [/color]
非窦性心律或房性早搏 7 年龄大于70岁 5
0~5分为1级,6~12分为2级,13~25分为3级,26以上分为4级。1~2级手术危险性一般病人无大差别;3级手术危险性大,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1%;4级手术危险性更大,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率约22%;只作抢救生命的手术。
51.输血及血液成分的主要适应症 输血的指征 临界水平 对大手术 对生命
全血 允许丢失全血的ml数
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 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ol·L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