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腺癌治愈率高吗在我国的现状?怎么样治疗比较的好?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现况及护士主导的个体化随访干预方案构建研究

背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治疗采用结合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的综合治疗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根据2012年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建议,雌激素受体和/或孕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术后需要接受至少五年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是保证治疗疗效的关键因素。国外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内分泌药物服药依从性普遍欠佳,国内尚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来描述我国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现况和影响因素,有效、可行的改善我国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的措施亟待探索。因此,本研究旨在描述我国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服药依从性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评价护士主导的个体化随访对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的效果,为了解我国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现状以及护理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目的描述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现状,分析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评价护士主导的个体化随访对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 方法 1.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BI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Nursing Consult、MEDLINE、EMbase、Pubmed、 Web of Knowledge、CBMdisc、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的调查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进一步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三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24篇研究报道进行内容分析。 2.回顾274名2006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的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病史,查阅并摘录2006年至2012年内分泌治疗期间所有门诊续药记录,分别计算每位患者的服药时间、药物占有比(MPR)。描述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影响中断服药的因素。 3.采用关键知情人访谈法,对15名医务人员和10名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开展个人深入访谈,探讨我国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服药依从性现状和影响因素。 4.根据前期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干预方案,编制《乳腺癌患者内分泌药物服药指导手册》,制定半结构式电话随访流程并对参与随访的乳腺专科护士进行培训,通过为期6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6个月服药依从率、生活质量得分,通过SAS软件采用分类反应变量的多组重复测量资料的加权最小二乘分析法比较两组研究不同时间点治疗相关症状的发生率。 结果 1.系统评价部分共纳入24篇文献,其中队列研究14篇,调查研究9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篇,研究样本量为26-13593人不等。研究报道显示64%-94%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医嘱接受内分泌药物治疗。10%-19%服用内分泌药物的病人在开始服药一年内中断服药(停止服药180天以上)。在坚持服药5年的乳腺癌患者中,有31%-54%的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服药依从率...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而且年轻人患癌增加,两癌已经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了。

2015一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0万例,死亡约3万例;乳腺癌新发27.8万例,死亡率超过7万。尤其严峻的是,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两癌已成为我国女性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

其实,两癌是最容易治愈的癌

如果等到晚期到处转移了,才发现患癌,再去治疗,那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了。只有靠早筛查,才有机会早发现,然后早治疗,就可以有效控制甚至治愈两癌。

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女性最适合做早期筛查的癌。宫颈癌通过阴道和外界相通,采集宫颈细胞做病理检查,不要太方便,基本无创操作。乳腺癌就干脆直接长在体表,手摸拍片超声,样样都方便。

最早期的宫颈癌经过及时治疗五年存活率可达90%;早期发现的乳腺癌治愈率甚至达95%以上,而中、晚期的乳腺癌患者活过5年的几率不到20%。癌症越晚期,生存率越低。

从治疗手段来讲,我国跟发达国家的水平已无明显差异。但不同于欧美妇女具有较强的保健意识,能够主动进行日常的体检筛查,我国多数患者等到出现明显不适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早期发现,只有靠精准筛查

癌症,其实是很狡猾的,在早期的时候,它们都伪装的很好,一点都看不出它们是坏蛋。既然看不出来,只有靠我们用精准筛查的方式来揭开它们的伪装,层层剥出它们的真面目。

精准筛查就是指筛查手段是否精准,筛查频次是否精准,筛查结果是否精准。“三个精准”直接决定了女性是否可以防微杜渐,避免“两癌”危害。

首先靠筛查的手段,选择合理的筛查手段,也是保证筛查结果的准确性。

宫颈癌筛查采取对宫颈脱落细胞的细胞学(TCT/LCT)检测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联合筛查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筛查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病变检出率,有效减少漏诊、误诊。 

乳腺癌筛查中,一般推荐X光钼靶,针对亚洲女性的致密型乳房,最好再结合B超。最新的3D乳腺断层技术更能有效降低乳腺正常组织和病灶组织叠加带来的影响,提高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达到精准筛查的目的。

至于筛查的频率,医生也有建议。由于宫颈癌乳腺癌早期均无明显症状,所以无论是否出现身体不适,都应及时进行科学规范的筛查。

针对宫颈癌,建议适龄女性进行TCT与HPV联合筛查,如果联合筛查结果为阴性,可间隔3年再做筛查。不过我们建议性活跃期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筛查。毕竟这些检查不贵,1年的间隔也足够长了,如果等上3年,容易遗漏宫颈的病变或者癌。

乳腺癌则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正规乳腺X线钼靶检查,致密型乳腺联合B超检查,高危人群可以做核磁共振。鉴于乳腺癌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小于40岁的女性,可以每个1-3年做一次乳腺查体,必要时再做B超和钼靶。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积极主动。

公益调研,共筑妇女“两癌”防线

宫颈癌、乳腺癌的防治是关系民生的公共卫生事业,离不开多方的努力。为了了解目前我国城市女性对于“两癌”精准筛查的认知和行动现状,发现误区和盲点,从而为今后的宣教工作找准重点,借以提升妇女主动进行精准筛查的意识。豪洛捷(HOLOGIC)联合多家机构,准备开展“两癌”的调研,大家可以在最后点击阅读原文,参与调研,不收取费用、不泄露隐私。

此次调研是豪洛捷近日启动的中国女性两癌精准筛查宣教项目的启动部分,将率先由豪洛捷联合专业机构对全国10座城市的适龄女性进行线上调研,并于12月与知名研究机构共同公布调研成果报告,帮助大家提升健康管理意识。

豪洛捷中国总经理许立先生表示:“豪洛捷作为全球领先的可同时提供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多年来携手政府、国家妇幼中心,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等机构,支持‘两癌’公益筛查项目,农村两癌筛查项目,发起“宸光”计划为基础乳腺影像检查的医生提供专业培训,以助力我国女性健康事业。希望此次新形式的“两癌”健康宣教活动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关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都市女性,并提升其健康管理意识。今后豪洛捷中国还将举办一系列丰富的公益活动,发挥企业公民的力量,与女性朋友们一起共筑妇女“两癌”防线。”

乳腺癌成全球第一大癌症! 如何远离“粉红杀手”?

眼下正是我国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超过了肺癌的220万例,乳腺癌已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中国每年大约新增乳腺癌患者42万人,而且近年来年发病率每年递增3%—4%。

而且这些患者发现病情时一般都属于偏晚期,早期发现率不足20%。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乳腺癌筛查工作开展较晚,多是自然就诊病人,所以早期发现率很低。

经济越发达,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越高。据统计,城市及农村女性乳腺癌早诊率分别为46.2%和38.8%,城市高于农村,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发病率甚至高达60/10万。

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的高峰在45岁—55岁,早于西方国家的55岁—59岁,发病更年轻也意味着对自身、对家庭包括对社会造成的负担更重。

中国女性乳腺癌高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抗击乳腺癌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出乳腺癌高发的真正原因。

中国女性的乳腺多为体积小、结构致密的致密型乳腺,乳腺中腺体多脂肪少。数据显示,致密型乳腺的患癌风险比脂肪型乳腺高4.7倍。中国女性乳腺的这一生理特点是导致我国乳腺癌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女性乳腺发育与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密切相关。不孕或初次生育年龄晚、哺乳时间短,可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如果雌激素一直处于过高水平,增加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的刺激,容易导致乳腺上皮组织发生癌变。而当女性生育、哺乳时,体内孕激素的大量分泌会抑制雌激素的分泌,减少雌激素对乳腺的刺激,对乳腺起到保护的作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很多人选择不生育、晚育、不哺乳,这种看似简便的生活方式增加了患乳腺癌的风险。

肿瘤是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所以肿瘤发病跟遗传密切相关。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对乳腺癌的致病基因——BRCA1和BRCA2,如果它们存在突变,那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

知名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为了预防乳腺癌,切除了乳房、输卵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是因为朱莉的母亲、阿姨、祖母都是死于乳腺癌或卵巢癌,医生给她做检查的时候,发现朱莉携带着一个缺陷基因BRCA1:她患卵巢癌的风险是50%,患乳腺癌的风险是87%。

我国因遗传导致的乳腺癌发生率在20%左右,如果自己的一二级亲属有乳腺癌病史,尤其是发病年龄低于50岁的,要注意可能与乳腺癌遗传基因有关。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包括做BRCA1/2基因筛查、提前进行乳腺癌筛查等。

乳腺癌早期诊断如何做?

要全面扼杀敌人的进攻,就要构建我们自己的防御系统。

手诊是乳腺癌早期筛查最简便的方式。早在1989年,上海就在全市纺织女工中启动了一项26.6万人的大队列研究。12年的对比研究发现,坚持手诊对提高乳腺癌早诊率有明显作用。

用手识别乳腺癌即触诊,正确的手诊方法是:用指腹在乳腺周边打圈,从内侧、外侧全方位的打圈,去感受乳腺腺体组织里边,是否有一些质地跟乳腺组织不同的肿块。

在用手触诊乳腺时要注意对比,双侧乳腺在正常情况下会有结节,结节是正常乳腺腺体分泌乳汁的地方,即使在非妊娠期或者非哺乳期,结节仍然存在,可以摸得到,双侧对称。临床上双侧对称发生乳腺癌的几率比较小,所以如果摸到单侧不对称的结节,这时要怀疑可能是病变,如果是恶性病变,结节质地会像石头一样硬,而且表面不光滑,活动度低。

以前,我们对乳腺癌的风险评估、筛查方法更多采用欧美的指南,欧美国家普遍接受X射线进行乳腺癌筛查,欧美国家指南也主要推荐X射线为筛查手段。但这些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也不完全适合中国女性的生理特点。

经过我国医生在长期临床实践的探索,对于中国女性,从乳腺癌患病年龄、乳腺的致密度、卫生经济学、检查的辐射及舒适度等各个方面考虑,乳腺超声在乳腺癌筛查中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虽然乳腺癌成为困扰女性的首位癌症,但乳腺癌并不是一个致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左右。早发现早治疗,绝大多数的患者可以重返生活。

一般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中心,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7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选择手术切除乳房,不过切除乳房也意味着失去了第二性征。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欧美国家开始对早期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治疗。临床研究显示,对早期患者,保乳治疗的治疗效果与乳腺全切的治疗效果是一样的。当然,这种治疗方法是建立在早筛查、早发现的基础上。

而很多做了根治性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希望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对乳房再造提出了更高要求。乳房重建手术,按时间又可分为即刻乳房重建和延期乳房重建,一个是切除手术后即刻进行乳房重建;一个是在乳腺癌切除术后6个月或更久行乳房重建手术。

关于乳腺癌还有这些问题

1、乳腺结节离乳腺癌究竟有多远?

乳腺结节包括乳腺癌,也包括乳腺的增生结节、乳腺囊肿以及乳腺纤维瘤等良性肿瘤。绝大部分结节都是良性的,尤其是长期存在又无明显增大的结节。一般良性乳腺结节不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即可;如果检查提示乳腺结节有恶性风险,则需要尽快处理。

2、乳腺癌也会家族遗传吗?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3倍;如有一位近亲属患乳腺癌,则患病的风险增加1.5~3倍;如有两位近亲属患乳腺癌,则患病的风险增加7倍。

3、男性也可能患上乳腺癌吗?

男性的乳腺癌虽然发病率低,但也有,并且男性乳腺癌也在慢慢年轻化。过去一般60岁以上70岁左右,现在30岁左右的乳腺癌也有。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男性很少去做乳腺检查,这就导致了很多男性乳腺癌的患者就诊的时候就已经是中晚期或者晚期,所以男性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己通过一些症状来检查,比如胸部出现明显的肿块,乳头有分泌物等等,遇到这些情况就要及时就医。

临床统计,男性患者约占乳腺癌患者的1%。年轻男性患乳腺疾病主要和肥胖、饮食习惯有关,而老年乳腺疾病患者,多数与长期酗酒以及口服激素类药物有关。

我国推行乳腺癌筛查后,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筛查率都显著提高。据统计,我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从2005年的73%上升到2015年的82%,目前还在提高;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更高,接近90%。

十几年的辛勤努力和付出,让中国抗击乳腺癌战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成果正在为广大中国女性的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让更多家庭获得幸福和安康!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女性,患者,发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乳腺癌治愈率高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