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是老人痴呆吗俗称老年痴呆吗?

帕金森病是不能够自愈的。帕金森病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系统特别是黑质纹状体等部位多巴胺神经元逐渐凋亡坏死后,患者出现不可逆的运动功能减退,从而出现帕金森的症状。大部分的帕金森病患者都会出现运动功能逐渐退化和障碍,而且症状处于缓慢加重的过程。帕金森病的患者接受帕金森病的标准治疗,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控制病情进展或缓解症状,但是很少有帕金森病人能够完全自愈,很少或基本上没有患者在不治疗的情况下,达到自愈的情况。

帕金森遗传的概率是多少

帕金森病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患病,每一代均有患病,患病概率就大,没有具体的患病率,但确实比没有遗传因素的人更容易患病。目前帕金森病相关遗传基因有多个基因类型,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掌握一个人身体携带患病基因个数,不同基因对帕金森的影响也不完全相同。目前这部分内容并没有完全研究透彻,包括目前已知帕金森相关基因,也并不是全部基因,还有未发现的,具体哪个基因起到决定性作用,或者基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科学研究。

帕金森综合征是老年人经常会得的神经类疾病,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不同,但是具有共同点,帕金森综合征包括帕金森病,大约有几十种病症,患者会出现肢体僵硬、身体前屈、步态慌张等症状,早期可以用药物进行控制,要及时治疗。

1、帕金森综合征的运动障碍:运动减少,动作缓慢,书写越来越小,精细动作不能完成,开始步态困难,步态慌乱,缺乏面部表情,这也是帕金森病的症状之一。

2、肌肉僵硬和肌肉紧张增加也是帕金森综合征的症状之一:手掌和手指屈曲、拇指内收、手腕伸直、头前倾、躯干屈曲、髋关节屈曲和膝关节屈曲...

帕金森病(英语:Parkinson's Disease),或译巴金森氏病,中国大陆译作帕金森病,台湾译作帕金森氏症, 港澳译作柏金逊症,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失调,它会损害患者的动作技能、语言能力以及其他功能。它的病因目前仍不明,推测和大脑底部基底核(basal ganglia)以及黑质(substantial nigra)脑细胞快速退化,无法制造足够的神经引导物质多巴胺(Dopamine)和胆碱作用增强有关。脑内需要多巴胺来指挥肌肉的活动;缺乏足够的多巴胺就产生各种活动障碍。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逐步进展的慢性退行性疾病。疾病早期通常表现为记忆力下降,通常在老年人群中,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多发。所以既往将此疾病称作老年痴呆症。但是近些年来,学术界和医学界已经把这个疾病的名称更名为阿尔茨海默病。

患者早期通常表现为初期记忆力的下降,尤其是近事遗,其病因研究尚未透彻。因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慢性逐步进展的疾病,早期患者通常只是轻度的记忆力下降,日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是到疾病中期,患者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可能会出现问题,有时候患者外出之后会找不到家,甚至出现脾气暴躁,或者精神行为异常、语言功能异常。到了中晚期,患者通常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大小便失禁,需要家人的持续照顾。此疾病目前还不能够治愈,但是早期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所以如果老年人出现进行性的记忆力下降,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老年痴呆、抑郁症、渐冻症……近八成慢病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 本报记者 侯赛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菌群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所证实。近年来研究发现,近八成慢病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肠道微生态如果紊乱,还可能导致神经递质释放异常,引发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自闭症、焦虑症、抑郁症和渐冻症等。

  肠道菌群在人体内是怎样的存在?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存在哪些关系?如何改善肠道微生态,让肠道菌群保持正能量?海南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海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江雪梅。

  肠道菌群被称为人体的另一个器官

  “我们都知道,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数十万亿的量级,也就是1后面13个零。肠道菌群有多少细胞呢?1后面14个零。”江雪梅表示,肠道菌群如此庞大,与人体的交互关系错综复杂,关于肠道菌群仍有诸多悬而未解的难题。很多科学家将肠道菌群称为人体的另一个器官,甚至“另一个你”。

  之所以把肠道菌群称作“另一个你”,是因为它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并且,它的“喜怒哀乐”,甚至会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

  肠道菌群是什么?这里有三个关键词:肠道、菌、群。

  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家给出一个通俗易懂的定义:生存在人体肠道里的大量细菌构成的集体,就叫肠道菌群。

  这家伙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胎儿在子宫里处于无菌状态,但胎儿出生后,伴随第一口呼吸、第一口乳液、第一口辅食,肠道菌群的始祖们,也随着食物、空气、水进入肠道并安营扎寨,不断壮大队伍,扩充地盘,最终形成稳定的菌群构成。

  肠道菌群构成复杂,细菌种类繁多,但还是能划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共生菌群,主要有拟杆菌、梭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这几个名很熟悉吧?不少食品宣传语中的益生菌,说的就是后两者,有很多益生元或益生素就是用于补充或者刺激双歧杆菌的生长。这些细菌势力最为庞大,占到了肠道菌群的99%以上,跟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辅助消化多种食物,并保护我们的肠道。

  第二种是条件致病菌群,主要有肠球菌、肠杆菌等。这类细菌数量不多,但属于肠道里的不稳定因素。肠道健康时,共生菌群占压倒性优势,条件致病菌群就很安分;但要是共生菌群被破坏了,这些家伙就会引发多种肠道疾病。

  第三种是致病菌群,比如沙门氏菌、致病大肠杆菌等。它们是健康的破坏者,本不属于肠道,一旦误食进入肠道,就会兴风作浪,导致腹泻、食物中毒等。

  肠道菌群失调可致50多种疾病

  肠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微生态环境,健康状态下的肠道菌群能够发挥共生作用,而肠道菌群失调则可能导致50多种相关疾病。

  1.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甚至癌症

  肠道菌群直接影响肠道健康,可能引起腹痛、腹胀等症状,甚至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当致病菌群占上风,会释放出大量毒素,损伤肠道黏膜层,导致发炎。这时食物或粪便经过并触碰炎症面,会产生疼痛感,加上有害菌和毒素对炎症面的攻击,腹痛感会更加明显。

  肠癌发生时,一些有害菌,如大肠埃希菌、脆弱拟杆菌,都是明显增加的;一些有益菌,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都是明显减少的。

  2.内分泌系统疾病:肥胖、糖尿病

  肠道菌群失调造成内毒素入血所致的慢性炎症,是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肠道菌群紊乱失衡可引发全身慢性炎症反应,从而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和胰岛素抵抗下降,同时影响代谢,造成人体机能难以正常运转,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3.免疫系统疾病:免疫力下降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70%的免疫球蛋白IgA在肠道,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与消化道菌群失调有关。一旦肠道菌群失调,致病菌占上风,就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过敏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

  4.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症、自闭症等

  研究表明,儿童的孤独症、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除此之外,肠道菌群失调,还可能会影响到皮肤、肺、肝脏等器官和呼吸系统等。总之,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影响能量吸收、营养素代谢和细菌毒素等机制影响人体健康,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健康与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停止滥用抗生素

  肠道菌群并不是简单的细菌群落,很多科学家认为,肠道菌群甚至可以看作是人体内的另一个器官,需要你的细心呵护。肠道菌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婴儿开始菌群多样性增加,直至老年菌群多样性减少。在此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可能受包括婴幼儿时期的母乳喂养和早年的抗生素使用及成年后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和手术的影响。

  正常的肠道菌群的稳态与人体健康以及许多疾病的治疗息息相关。如何维持正常的肠道菌群生态,让肠道菌群充满正能量?江雪梅建议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规律、合理饮食。少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谷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保证食物、饮用水的卫生,促进正常肠菌的生长,抑制致病菌繁殖。

  禁止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造成正常菌群被破坏,机会致病菌增多,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及真菌的繁殖。

  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抵抗外来致病菌的侵袭能力:适当的运动,改善肠道蠕动和功能;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注意调整生活及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及应激状态;保持良好、卫生的生活环境。

  适当补充益生菌:如果考虑有肠道正常肠菌缺乏或不足的情况,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适量补充,在日常则可通过食用一些酸奶及益生元补充益生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是老人痴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