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耳朵响?中医怎么看?

  1.眼睛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 

  这可能是肝脏功能衰弱的信号。这时按一按肝脏的四周,如果有发胀的感觉,应及时就医。

  2.耳朵老是嗡嗡作响,声音也听不太清,有时还会伴有脚痛、尿频等症状。 

  这可能是肾功能衰弱的信号。这时应做到劳逸结合,少饮酒,少吃姜、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3.嗅觉不灵敏,经常咳嗽,有时甚至呼吸困难。 

  这可能是肺脏功能衰弱的信号。这时要注意饮食,戒烟,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4.感觉嘴唇麻木,身体日渐消瘦 

  这可能是脾脏功能衰弱的信号,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物。

  说明心脏功能可能受到了损害。当出现口中干涩等症状,要警惕心脏发生病变。

中医认为脑为髓之海,而肾“主骨生髓,在窍为耳”,只有肾气充足,才能头脑灵活,耳窍通利;肾气不足,脑与耳失去滋养,便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肾气不足,肾阳便化生得少,体内的阳气不足,自然会感到四肢冰冷、怕冷。如果长时间三餐不定,脾胃早已损伤,运化水谷的功能失常,便会出现腹胀嗳气之症,运化水液的功能损伤,体内的湿邪便会滞留在各处。停滞于咽部便会感到痰多;留滞于肠道便会引起大便稀烂。因此,在治疗时,以补肾气肾阳、健脾祛湿为主。

专家表示,随着环境变化、生活节奏加快、饮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耳鸣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逐渐年轻化。中医认为,脾肾阳气不足的患者,秋分时节,白天虽然暑湿盛,但早晚温差较大,应早晚及时添加衣物,平时可适当多吃些健脾补肾温阳的食物或药材。如鸡蛋、韭菜、猪肚、山药、泥鳅、鲫鱼、牛肉、巴戟天、菟丝子等。此外,晚上临睡前,可用粗盐水泡脚约15分钟,可起温经散寒之效。平时也可进行艾灸。选穴腰阳关穴、肾俞穴、关元穴。将点燃的艾条置于离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灸;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1周灸2-3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耳朵嗡嗡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