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2岁半了,去医院检查后说是听力损失,请问成都哪里有听力语言训练的地方?

  “贵人语迟”这种说法常把家长带入误区,以致于没有及早意识到自己的宝宝语言发育有问题,从而导致孩子出现语言学习障碍,错过语言发育训练最佳时期。海氧佳儿指导老师建议对于说话晚的宝宝,一定要进行评估检查,以免错过宝宝的最佳干预时间,造成遗憾。

  为什么有些小孩说话比较晚?

  发育性表达性失语。

  就是大家常说的“贵人语迟”,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是正常的,只是语言表达不太好,在经过智力测试后,发现宝宝的操作智商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语言智商不高,也就是说宝宝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等很好,只是语言表达不太好。

  发育性感觉性失语。

  这种宝宝的语言理解能力比较差,语言表达也不好,在经过智力测试后,发现宝宝的操作智商、语言智商都不高,这种情况家长就需要多多关注,要及时的带宝宝做干预训练。

  父母上班把宝宝丢给老人,老人忙于家务,让宝宝自己看电视、玩手机,宝宝在看电视听到一句听不懂的话,想模仿说出来,但电视里的人不会重复说这句话,不会停下来给他示范这个口形是怎么做的,宝宝没法模仿,导致宝宝就不会说话,长期以后,宝宝就不知道应该如何跟同龄宝宝正常交往,也容易出现自闭的倾向。

  周围环境中语言种类过多

  比如一个在上海的小朋友,家里人用上海话交流,请的保姆说的其他地方方言,周围的人用普通话交流,小朋友又早早地学英语。对于同样一句话、同一个单词,小朋友可能接收到三、四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会让他不能判断怎么说是对的,就很容易造成小朋友的语言发育迟缓。

  宝宝学说话是先从模仿别人说话开始,如果听觉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宝宝就没办法去模仿说话了。如果发现宝宝听力可能有问题,一定要及早去医院进行听力矫正后,再进行语言训练,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如果超过7岁了,宝宝语言可能就没办法修复了。

  这类宝宝有一些典型的特征,如社会交往障碍、刻板行为、兴趣狭隘等等,比如不愿意和同龄小朋友接触,视线交流差,总是反复做一件的事情或说同一句话等等,同时宝宝的语言能力也比较差。

  导致宝宝智力障碍原因有很多,比如染色体畸变、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等等,另外如果妈妈在怀孕期间的受到辐射、环境污染、生病、一些药物的影响,孕期的营养状况不好,宝宝出生的时候有窒息、缺氧的,出生后有黄疸、癫痫、大脑损伤等等情况,都会造成智力发育障碍。

好近西西发现,很多家长留言询问宝宝语言的相关问题。

今天的语言问题解答分享(上篇),主要围绕下面这些问题,希望帮助到正在困惑的你。

孩子说话晚,大点就好了吗?

孩子3岁不怎么会说话,送去幼儿园怎么没进步?

宝宝原来会叫“爸爸、妈妈”,现在怎么什么都不会了?

孩子说话还是不清楚,是要剪舌系带吗?

宝贝什么都懂,但就是不开口说,这是怎么回事?

孩子现在说话晚,后面能赶上来吗?说话晚就是语言发育障碍吗?

首先,说话晚≠语言发育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是因为一些原因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

这需要针对性的医学检查、评估,比如言语语言评估,多维度判断。
以上的6个维度中,一个维度如果出现“红色预警”,还需要判断这个维度中的“红色预警”的严重程度,
以及是否需要专业的康复干预。
0~3岁是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
孩子说话晚,能否追赶上同龄孩子,要根据他的个体情况来具体先分析。
比如排除了疾病因素,小朋友和同龄孩子差距小,正确的家庭引导,一般能够追赶上来;
但如果差距大,就需要评估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没有及时就医进行干预,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我家小孩3岁只会简单的爸爸妈妈,检查过听力,没有问题。送去幼儿园5个月了,为什么没什么进步?

老师说他什么东西都往嘴巴里面咬,好动,暴躁搞破坏,不合群,参与不到集体生活,建议退学。

1岁的孩子就会叫爸爸妈妈了,正常发展的3岁孩子,已经能和大人畅通无阻的沟通了。

但小朋友只会叫爸爸妈妈,语言能力对比同龄孩子,落后了一大截。

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并不建议送去幼儿园、或者早教班。

首先,孩子的语言发育和很多因素息息相关。比如听力障碍、大脑语言中枢发育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

当孩子语言发育出现了异常,要注意排查疾病方面的因素。

而小朋友,只做了听力方面的检查,显然是不全面的。

1二,幼儿园≠早干预,更无法替代专业评估找出孩子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里,语言能力并没有进步,相反还进一步出现了更多的行为问题

孩子语言发展关乎着智力发育,有关键期、黄金期!一生只有一次,建议妈妈寻求专业的帮助,以免耽误孩子。

宝宝原来1岁就会叫“爸爸、妈妈”的,1岁半会50多个双音节词,会几个短句(例如:洗洗手,睡觉吧)。
现在2岁怎么什么都不说了,好发愁!
小朋友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看医生。
语言能力“倒退”是非常明显的社交技能丧失,很有可能小朋友还伴随有其它方面的倒退。
比如目光注视、社交反应性微笑、发声频率、运动发育…

在自闭症儿童中发育倒退整体的发生率约为30%

部分自闭症儿童在生后1~2年发育轨迹正常,但随后出现已获得技能的丧失,可涉及语言、社交手势、运动等多个领域。

儿子5岁半,说话还是不太清楚。比如哥哥读成“的的”,果读成“朵”,高读成“刀”。

2岁多带孩子去县医院检查过,当时医生说长大点就好了,但现在还是这样。是不是要剪舌系带?

孩子发音不清楚到清楚有一个学习过程,一般不需要特别的干预。
但如果孩子4岁、5岁了,发音还是含糊不清,家长就要注意带孩子面诊专业的医生。

5岁之前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随着年龄增长改善难度增加,而且也影响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正常学习、伙伴交往、自尊自信。

那小朋友的情况,究竟是不是舌系带造成的呢?
宝贝什么都懂,但他就是不开口说!比如叫他拿鞋子就去了,说灯在那里,也会用手指。
孩子听得懂,代表有听力,但并不一定会用语言表达。
在面对孩子不说话的情况下,要搞清楚孩子是“不太会”、“不需要”,还是真的“不愿意”

可能是其语言发展可能落后于同龄人甚至可能存在语言障碍或其他发育障碍。

孩子不需要说话,因为家长在其说话前就理解并满足了孩子的需求,环境过度满足而造成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如果得不到好处,甚至常常因为“说话”这件事得到坏处,那么几次之后孩子就失去了想要说话的兴趣和动机了。

具体我们宝贝是属于哪种情况呢?
建议结合小朋友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详细分析。每一个方面,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不同。
妈妈还可以带小朋友做一个全方位的评估,了解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注意力、智力、语言发育、感统情况,这样更客观全面。
今天就到这里结束了,一起期待西西下篇语言问题解答的分享哟

家长还想了解更多问题,比如:

想给孩子进行语言筛查,有哪些项目呢?

如何帮助孩子的语言能力突飞猛进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