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脂称对人体有害吗?

有句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一到春节胖五斤。”

今年更加:春节+疫情,宅在家怕不是要胖10斤!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与健康相关的各种智能产品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市面上智能体脂秤销售火爆。近日,有消费者向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咨询,用体脂秤测量体脂率十分的方便快捷,但是不知道测的准不准,该不该买?

在开展解答前,我们要先科普几个概念:

1.什么是体脂率:体脂率通俗来说就是身体中脂肪质量在身体总质量中所占的比例。体脂率是最能直观反映一个人胖瘦的数据,身体的肌肉含量多少,身体的线条是否清晰,完全取决于这个数据。

2.人体脂肪含量的测量方法:

  • 水下称重法。把一个人完全侵泡在水中,利用水下称重计算人体脂肪含量,是最古老且权威的方法。

  • DXA体脂分析法。通过X线束滤过式脉冲技术获得两种能量的X线来测量机体脂肪组织、非脂肪组织和骨矿含量的方法,是国际公认测定机体成分的“金标准”之一。该方法需要使用专门的、昂贵的设备做相应检查。

  • 生物电阻抗法。利用脂肪不导电,肌肉导电的原理,通过电学方法测定人体水分含量,结合身高、体重等数据,推算体脂率。

水下称重法、DXA体脂分析法也被称作体脂检测经典法,得出的数据较为科学、准确。但由于这两种测试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才,难以普及。生物电阻抗法则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快速、简便、安全测量体成分的一种方法。现在市面上火爆的家用体脂秤就是运用了生物电阻抗法。往上面一站,体重、体脂率、甚至体内水分含量和骨骼含量都能马上算出来!

那么这种“方便”“快捷”的家用体脂秤测得的体脂率准不准呢?我们正好趁着天气转暖,衣服越穿越少之际,“急群众之所急”,为大家开展家用体脂秤趣味实验,验证体脂秤的准确性。

家用体脂秤首先这是把秤!是秤,我们就要先看看体重称的准不准?

实验1:我们找来了市面上常见的3个品牌家用体脂秤,分别标记为1号、2号、3号。在省计量院测力实验室内,高级工程师裘尧华分别把40kg、60kg和80kg的标准砝码放到体脂秤上,然后记录体脂秤的测重数据。

结论1:3台体脂秤的质量测量误差都在±0.3kg以内,可为体重检测提供数据参考。

验证了体脂秤体重测量比较靠谱后,就要验证下体脂率测量准不准了。

实验2:我们请来一位测试者,分别在上午和下午两个时间段站到3台体脂秤上,记录体脂率测量值。

根据实验结果,同一台体脂秤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测量对象的体脂率测量结果偏差值在±0.3%以内,复现性较好。

结论2:3台体脂秤测量的体脂率数据比较稳定,可为人体体脂率变化趋势作参考。

但是2号秤测得的体脂率最低,3号秤测得的体脂率最高,相差达10.8个百分点。有这么大的差异,是测试者的个体原因还是普遍性结果呢?

实验3:我们又找来两位测试者分别站到3台体脂秤上,记录体脂率测量值。

3号秤测量值最低,2号秤测量值最高,相差7.5个百分点。

1号秤测量值最低,3号秤测量值最高,相差7.3个百分点。

看来不同体脂秤的体脂率测量值差异较大,且对不同测量对象有时测量值相对为最高,有时相对最低,较为随机。

结论3:3台体脂秤测量的体脂率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为了弄清楚家用体脂秤测得的体脂率到底和标准值相差多少,我们又特地找到更高准确度的医用人体成分分析仪与家用体脂秤进行比对。

医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是已经进行了与水下称重法、DXA体脂分析法等体脂检测经典法的精确度验证临床试验,得到较高相关度,可证明其准确性。

实验4:我们请最后一位女性测试者在使用过3台家用体脂秤后立刻用医用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体脂率测量,得到较为准确的体脂率,再和3台家用体脂秤结果进行比对。

医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体脂率%

根据实验结果,3台体脂秤与医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值的差值最大达3.8个百分比。

结论4:3台体脂秤测量的体脂率与医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家用体脂秤体优点:测量体脂率方便、快捷、无创;体重测量结果准确度较高;可作为体脂率长期变化趋势的参考。

家用体脂秤体缺点:单次体脂率测量结果不够精准。

所以家用体脂秤该不该买,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目的和心态。如果对体脂率精准度要求不高,仅仅是作为健身、减脂的长期效果监测,则可以把体脂秤的测量数据作为参考使用。如果是需要精准检测体脂率的,或作为人体健康参数的,建议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断或检测。

     对于用户已经有意识买一台体脂秤的事情,相对于太多的人而言,在减肥减脂的道路上已经是巨大的意识进步了。至少他不是最小白的人群,至少已经知道体脂率与减肥减脂之间有关联了,也知道体脂秤是衡量体脂率的一个工具。体脂秤的学名就是“人体脂肪测量仪”。

  首先给大家说明下体脂率的问题。所谓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正常成年人的体脂率,男性的正常范围在15%~18%之间,女性的正常范围在25%~28%之间。若体脂率过高,体重超过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视为肥胖。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测量体脂率?

  比较准确的是,用专用的脂肪测量仪器,但是需要在医院等专业机构进行,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当然,业内认为,更准确的是水下称重法,但测量一次非常麻烦。而体脂秤可以省却这些麻烦,属于国际上通用,叫BIA生物电阻抗测量法。测量的方法很简单,用户光脚(要让人的皮肤和测量电极接触)站在体脂秤上,微弱电流通过,按照体内脂肪不导电,体内水分导电的规律,测出一个电阻值,根据用户的身高、年龄和性别,带入大数据样本模型测算得出。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人体的电流非常微弱,对人体无害。
  如何判断一台体脂秤的测量结果是否精确呢?

  主流的观点来看,决定体脂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第一,自然是硬件本身了。这个不难理解,很多人用不同品牌的手机,外观和材质会第一时间带来不同的不同的感受。所以哪怕苹果iPhone推出一款土豪金的手机,仅仅是换换颜色都可以让用户疯狂。秤没有手机那么贵,但同样讲究内外兼修。而且不能光靠颜值,更多的是“看不见的成本”决定了秤本身的品质。笼统来讲,硬件本身采用的材质,材质不但是外面的玻璃、外壳,还有里面看不见的传感器,甚至铜线等都是一分钱一分货,采用的材质好,相对而言,更美观,也更耐用,当然也更精准了。
  第二个,是体脂秤的大数据样本模型。这个对普通用户相对抽象了。简单而言,一个用户的体脂测量用户要和大数据样本去做比对才会更准确。这就涉及到比对的模型是否准确的问题。但是由于人种和个体的差异性所致,现在的样本模型主要有三个派别:以欧美地区的白种人用户打造的样本模型、以亚洲黄种人用户打造的样本模型,以及由运动员等受过特殊训练的人群打造的样本模型。前面说过,BIA生物电阻抗测量法由于在国际上探索多年也比较成熟,在欧美和亚洲(主要是日本)已经验证多年。所以白种人和黄种人的样本模型是主流。运动员由于长期的训练和普通人的人体肌肉占比不同,所以需要单列一种模型。显然,以黄种人打造的样本模型与中国的普通用户的真实身体状况更相符合。
  第三个是样本数量。所谓的大数据,从样本正态分布和趋势统计的角度而言,样本数量与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成正比,样本数量越大,对用户的分类和定义的颗粒度会越精细,所以侧算出来的准确度会更高。样本模型和数量其实是一家体脂秤厂商能否从“玩具”走到医疗级应用的壁垒,不过大多数体脂秤厂商都不想讲太多,因为这些厂商自身的实力还没法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壁垒。
  第四个因素,测量方式。 现在的脂肪测量仪有双手手持测量和双脚站立体脂秤测量,以及手脚并用混合测量三种方式。这几种方式各有优劣。手持式的脂肪测量仪主要是通过双手的人体电阻推算脂肪比例,这样测试出的人体脂肪只是双手及上臂部分。体脂秤采用人双脚站在秤上面的方式进行测量,测试出的人体脂肪能覆盖人体80%的范围,相对于手持式的,覆盖的脂肪范围会更多。具体到每一次的测量,如果用户的站姿不正确还会有一些误差。总之,体脂秤的测量就像用户的采血化验一样,反应他此时此刻的身体变化,所以,每一次测量都会有些微的不同。在这个意义上,体脂和体重的趋势变化显得更重要。
  体重体脂趋势的可视化为何如此重要?
  对于减肥减脂的刚需人群而言,受饮食运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时的体脂和体重降低或者升高并不是决定因素,而一段时间内趋势的变化对于减肥减脂才具有参考价值。
  价格的平民化以推动智能体脂秤的普及。
  2013年之前,国外的体脂秤价格在千元所有,第一代智能体脂秤Latin开始售卖时, Latin将国外体脂秤的价格打了对折,降到几百元。两年的时间,现在体脂秤的入门价格已经是百元了。
  通过软件、算法等给人们称重测脂以自由。
  这样说稍微有些抽象。
  当用户站在有品App称重时,有品App会呈现体重、体脂、肌肉率等9大数据。但显示不是结束,真正意义的在于趋势的对比。
  举个例子,一个用户由于饮食、运动以及肠容物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一天到晚会有几公斤的体重波动。人们要想看看自己到底瘦了还是胖了,会刻意选择同一时间,同一条件称重。所以,大多数用户都选择早上刚起床或者晚上临睡前,来看体重数据的波动。
  有品App会让人更自由的称重。通过算法,有品智能体脂秤会把每天分成早上、中午、下午、晚上和凌晨5个时段,不管用户什么时候称,用户的称重结果会和之前某天称过体重的同一时段的称重结果对比,来体现体重变化趋势。
  这样不仅消除了用户刻意称重的心理负担,而且同一时间的体重对比确实更准确。

以前我们衡量一个人的体重,仅仅是简单的通过电子秤上多少多少的数字去判断,可实际上,一个体重50Kg的人可能看上去还不如一个体重45KG的人胖,一个看上去苗条纤瘦的人体重也可能是远超出你的现象,而造这种现象的就是体脂率。

体脂率,顾名思义,指的就是人体脂肪重量和人体总重的比例,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按现有标准,正常女性的体脂率范围应该在20%-25%,男性的则也要更加苛刻一点,应该在15%-18%之间。

而这一数据,显然通过我们的传统电子秤是得不出来的,所以智能体脂秤应运而生。然而,很多人使用智能体脂秤后发现,最终测量出的数据和自己实际去医院测出来的数据存在偏差,甚至有的人偏差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三十甚至五十。

那么同样只体脂称,造成家用体脂秤准确率如此不稳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1、硬件配置——电极片/导电膜

简单粗暴点来说,电极片越多越好,导电膜越大越好。因为体脂秤的测量原理就是通过电极片/导电膜,让人体和体脂秤形成一个闭合空间,然后再通过电流的传输循环,大致估算出脂肪的含量。最后再通过匹配算法,估算出相应体脂率。

其本质依据就是脂肪不导电,在电流传输等同于电阻。

而目前,市面上的体脂称一般包括4极片、6极片、8极片,依照上述原理,最好选用8极片配,测量数据会更加精确,能测量到的指标也会更加完善。

2、软件配置——BIA算法

如同上述所言,单靠体脂称上的电极片,只能大概测量出脂肪的大概含量,具体到体脂率多少,还需要通过固定的算法,也就是BIA(生物电抗阻法)算法。

不过在这一点上,大部分的产品其实都采用的是市场统一标准,优点是价格便宜,缺点是都存在误差,且还不小。

而一些知名品牌,则会通过相关研发建立属于自己的算法模型,通过更进一步的完善使得测量数据更加精确。优点是误差相对小很多。缺点是价格小贵。

当然,最精准的还是医用DXA算法。

3、人为因素——体型/水分

说到这一点可能会有很多人好奇,体型还会对体脂率有影响?

实际上,还真会,因为一般体型偏胖的人体内的脂肪含量会更高,与之相对应的电阻值也就更大,更加容易被测量出来。

而科研专家们在研究BIA算法时,为了让数据更加直观,也会下意识的选择一些实际体型偏胖的人来作为测试对象。反之,体型偏瘦的人本身脂肪含量少,实际测量时也会更容易出现偏差。

另外,人体水分含量也对体脂秤的最终测量出具有较大的影响,因为水也是可以导电的,哪怕这个水我们只是拿在手里,也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说具体点就是,假如正常状态下的测量结果为1,那么喝完两杯水以后再测,结果就会表现为1+,而等到上完厕所后去测,结果又会变成1-。

而这也是很多人抱怨用体脂秤测量出的体脂率忽高忽低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实际使用体脂秤时,建议大家都选择空腹状态,或者每次测量前都固定一个时间段饮一定量的水。

而根据上述几个因素,我选择向大家推荐的是华为智能体脂秤2Pro,原因如下:

1、独家算法——和中科院合作研发,最终测量结果和DXA医用算法测量出的结果偏差值仅为3.47%左右。

2、8电极片,手脚并用——除了在秤面设有电极片外,华为智能体脂秤还额外设计了可拉伸手柄,手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电极片。8个电极片相互作用,可以计算出将近30个人体数据指标。

3、支持WiFi、蓝牙——连接后可智能识别家庭成员,不用打开APP也能进行直接测量,测量数据会自动同步到云端,随时随地可以查看。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仅支持安卓系统,iOS用户怕是要失望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几十块钱的体脂秤是真的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