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有特性药吗?

问题解答:你好,帕金森是一种普遍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问题病症,关键危害中老年,多在55岁之后病发。你的状况能够优选非麦角类多巴胺能蛋白激酶抑制剂单药医治,即能大大提高生活品质,又能偏少副作用。防止帕金森要高度重视老年病(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脑血管硬化等)的预防,增强抵抗力,防衰老,避免动脉硬化,对防止帕金森均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主动功效。在药物治疗上能够挑选盐酸司来吉兰片,硫酸司来吉兰片适用继发性帕金森。可单用以医治初期帕金森,也可与左旋多巴片或与左旋多巴片及颈静脉多巴脱羧酶缓聚剂共用。在与左旋多巴片共用时,非常适用医治健身运动起伏。

随着人年纪一点点增大,体力一点点衰退,不仅跑步速度会渐渐下降,身体各器官功能也会渐渐下滑,这时,疾病就容易追上来了这其中包括了能影响大脑的疾病——“帕金森病”。当你看到有的老年人做事手抖手脚不利索时,不要习以为常,有可能就是帕金森病的一个提示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发现其与多巴胺有关。多巴胺是人脑内的一种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会和大脑里另一种叫乙酰胆碱的物质相互对抗,形成平衡。但帕金森患者脑内的多巴胺数量却比正常情况下少太多,使乙酰胆碱占据绝对优势,这时人体就出现了问题。

帕金森病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研究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与欧美国家相似,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未来我国帕金森病患者人数将从2005年的199万人上升到2030年的500万人,几乎占到全球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的一半。

随着疾病的进展,帕金森病的症状会逐渐加重,一方面会损害患者本身的日常活动,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医疗负担。

疾病固然可怕,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药物作为人类对抗疾病的好帮手,一旦早期诊断,即应开始早期治疗,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帕金森病治疗方法和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肉毒毒素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等。药物治疗是首选,如今有许多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左旋多巴是其中非常重要且经典的药物之一

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标准疗法,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中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药如其名,左旋多巴带有多巴胺的“多巴”二字,能补充脑中多巴胺数量,患者在服用左旋多巴后一部分能进入大脑转化为多巴胺,从而发挥疗效。

大多数患者随着疾病进展和左旋多巴长期使用会产生运动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和异动症,但患病早期并不建议推迟使用左旋多巴,特别对于晚发型帕金森病患者或者运动功能改善需求高的较年轻患者,复方左旋多巴可作为首选应在维持满足症状控制前提下使用尽可能低的有效剂量。

用药早期即能改善患者肌肉僵硬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善情绪。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左旋多巴的疗效开始下降,这可能和患者的身体自我调节有关。复方左旋多巴常释剂具有起效快的特点,缓释片具有维持时间相对长,但起效慢、生物利用度低,在使用时,尤其是两种不同剂型转换时需加以注意。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因食物中的一些成分能与左旋多巴竞争进入身体的通道,所以一般空腹服用最佳。使用药物特别是左旋多巴及大剂量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时,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撤药恶性综合征。

是药三分毒,左旋多巴自然也不例外。一些患者服药早期会出现厌食、呕吐或者站起来后有低血压症状,长期服药后也有部分患者出现手足、躯体和舌的不自主运动精神错乱或帕金森病症状的反复。对左旋多巴过敏、消化道溃疡、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严重精神疾患、惊厥史、闭角型青光眼、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由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因此需要不断探究帕金森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降低运动并发症的发生。虽然目前帕金森病尚无根治方法,但临床上有多种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的药物,每一类药物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选择时医生会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人情况,如年龄、症状表现、疾病程度等等因素,患者应遵医嘱服用,积极配合,以期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1.《帕金森病斗士——左旋多巴》,2019安安网校园行,王钰

2.《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2020,中华神经科杂志

安安网更多科普文章,您可以通过以下平台查看哦,详情请搜“安安科普”。

作者简介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关于作者简介请见链接中的介绍,可以看出满满的青年才俊,不仅仅是PD相关疾病的专家,对其他疑难疾病都有所建树,也是科研达人。既往的PPT还有

本身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理论而言,可以阻断突触后多巴胺受体或导致多巴胺耗竭的药物均可诱发帕金森综合征。神经科医生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DIP有足够的认识。但近年来,由于新药的开发与应用逐年增多,新型药物导致的帕金森综合征多被医生忽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哪些药物可能导致DIP:综合文献报道,可能导致DIP的药物总结如下:

①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物,代表药物奋乃静、氟奋乃静,其结构含哌嗪基和含氟元素(三氟丙嗪、三氟拉嗪),容易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约占用药人数的60%;含硫元素,如氯丙嗪(Chlorpromazine)、甲硫达嗪(Thioridazine),短期小剂量诱发锥体外系反应的作用相对较弱,但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诱发DIP。

② 噻吨(Thioxanthene) 类药物,代表药物氟哌噻吨(黛力新),其基本结构与吩噻嗪(Phenothiazine)类相似,其中三氟噻吨 (Depixol) 诱发帕金森综合征较多见。

③ 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药物,代表药物氟哌啶醇,含氟及含哌嗪基的氟哌啶醇(Haloperidol)、三氟哌多较易引起帕金森综合征,但较吩噻嗪类药物轻。

④苯甲酰胺衍生物,代表药物舒必利、硫必利、氨磺必利等,该类药物临床作为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抑郁和行为异常)及肌张力障碍的常用药,应用较广,因此引起帕金森综合征也较多。

、西沙必利(Cisapride)等,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断药,具有中枢作用,对延髓第四脑室底部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有阻滞作用,因而具有镇吐作用,长期大量应用易诱发帕金森综合征。

(3) 多巴胺耗竭药物

(Verticilum)。利血平是从印度萝芙木提取的生物碱,降压灵为中国萝芙木所含的生物总碱,两者的结构相似,其药理作用使交感神经末梢囊泡内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耗竭,因此长期应用易诱发帕金森综合征和抑郁症。国民降压神药北京降压零号中含有利血平,若选择此类药物作为长期降压药,有DIP风险哦。

代表药物氟桂利嗪(西比灵)、桂益嗪:为哌嗪类钙通道阻滞剂,可阻断 Ca2+内流,降低细胞内 Ca2+浓度,对血管平滑肌有扩张作用,改善缺血症状。同时对内源性多巴胺具有阻滞作用,在用药数周或数月后可出现帕金森综合征,是我国基层患者DIP的主要原因。日本报道氟桂利嗪引起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0%,有卒中史者为50%(卒中患者尤为慎用)。

①三环类或四环类抗抑郁药,代表药物多塞平,阿米替林等,除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系统外,同时作用于多巴胺系统,因此易诱发帕金森综合征。②SSIR类抗抑郁药,代表药物,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等,近年来有报告增加趋势,尤为对有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患者合用可能加重症状,抗抑郁或焦虑药能增强中枢5-羟色胺活动,抑制多巴胺功能引起DIP。此类药物尤其禁忌与MAO-I(司来吉兰,雷沙吉兰)联用,可能诱发致命性5-HT综合征。

( 6 )抗心律失常药:代表药物胺碘酮(Amiodarone),可引起静止性震颤和强直,可能与基底节纹状体损伤有关。维拉帕米亦有报道可引起帕金森综合征,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更易诱发。

)抗组胺药物,以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为主,代表药物异丙嗪(非那根),氯雷他定等,均有导致帕金森综合征的报告,应避免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此类药物为吩噻嗪衍生物,是其导致帕金森综合征的可能原因。

( 8 )  其他:两性霉素B、氟尿嘧啶静注后,少数患者出现帕金森综合征。,此外,哌替啶(Pethidine)、利培酮、曲美他嗪、碳酸锂、丙戊酸、苯妥英钠也有报道可引起帕金森综合征;

( 9 )多种可疑药物联用,如舒必利与氟桂利嗪合用,更易诱发DIP。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有哪些?

(1) 有明确的可疑药物应用史;(2)多巴替代治疗不能改善DIP的临床症状, 尤其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DIP。(3)DIP的发病时间有两个峰值,多巴受体阻滞剂多在给药1-3月出现症状(69%),钙通道阻滞剂多在用药后12月出现症状(20%);(4)双侧对称性起病较多见;症状以强直和少动更为多见,尤其是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而钙通道阻滞剂导致的DIP以震颤较为多见(5)可有其他锥体外系表现,静坐不能,肌张力障碍等,抗精神病药物此种表现尤为明显;(6)女性患者比例明显较高[2](62.6%);(7)老年患者更易发病;

(1)尽量避免选用锥体外系副作用多的药物;尤其对于年龄>60岁的患者;(2)短期用药,此类药物避免大剂量,长期用药;(3)避免联合应用有导致DIP可能的药物;(4)早期识别DIP,临床常有抑郁症患者在抗抑郁药治疗之后出现少动,面具脸,误认为抑郁控制差,持续加量导致DIP症状加重者;

DIP在停药后可以逆转吗?

研究认为,90%的DIP患者在停用相关药物后症状科逐渐消失,但有10%的患者停药后症状持续,甚至进行性加重;综上所述,充分认识DIP,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对避免患者进展为不可逆的帕金森综合征甚为重要;在诊断原发性帕金森病之前应该全面评估患者服用的药物,防止误诊误治。最后,上述药物(不限于上述药物,有兴趣者详阅参考文献2)均可能加重原发性PD的症状,在给帕金森患者处方药物时要慎之又慎,防止药源性症状恶化。

1 刘 红,张本恕,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Vol.15,No.1,2009,57-59;

3 感谢我的一位患者家属提供患者详细的服药史及药物说明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金森专用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