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树打上草药?有什么补救吗

摘要 对于桑树根也是可以治疗关节炎的,桑树根具有清热定惊,祛风通络的功效,桑树根煎汤服用,对于惊痫,目赤,牙痛,还有筋骨疼痛等都有非常好的疗效

对于桑树根也是可以治疗关节炎的,桑树根具有清热定惊,祛风通络的功效,桑树根煎汤服用,对于惊痫,目赤,牙痛,还有筋骨疼痛等都有非常好的疗效

桑树根是一味中草药,具有清热定惊、祛风通络的功效。桑树根煎汤服用对于惊痫、目赤、牙痛、还有筋骨疼痛等都有非常好的疗效,同时对于呼吸道疾病,比如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咳嗽、肺热咳黄痰等症都有调理功效。桑树根煎汤喝还能起到利尿消肿的功效,特别适用于慢性肾炎的患者服用。

消肿止痛、止血、祛风除湿,葡萄根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根,别名山葡萄根、野葡萄根、见肿消等,味甘、性平,归肺、肝、大肠经,具有消肿止痛、止血、祛风除湿的功效。1、消肿止痛:葡萄根是一味活血消肿的中药,可以改善跌打损伤,缓解肿痛症状。此外,它还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关节炎。2、止血:葡萄根味甘,性平,无毒,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可以用其煎汤,能缓解吐血症状,改善吐血、痔疮等多种疾病。

3、祛风除湿:葡萄根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半边莲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疟疾寒热、黄疸、湿热泄泻、无名肿毒、毒蛇咬伤的治疗;半边莲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小便不利、手足浮肿、单腹臌胀、跌打损伤、疔疮肿毒、大腹水肿的治疗;此外这种药物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有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本身是好的,只不过现在的人一门心思都在赚快钱上,哪有耐心去挖掘和整理,还是坐炕头数钱来得爽。

“我开始用了3克吴茱萸,患者服用后没有效果,增加到9克还是没有效果,又加到50克还是没效果。”

这位老中医说,他从来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然后让患者把药拿来一看,结果是假的。假的怎么会有效,不吃出毛病来就不错了。”

这是一位老中医遭遇假药后的感叹。

很多老中医抱怨,同样的方子,几十年前,一般一次开三副,如果对证三副就起效,有的甚至一副药下去,病就好了,

现在,大多一次开七副,即使对证效果也不甚明显。原因就在于,过去的中草药大多都是野生的,大面积种植的速生药材效果是无法和野生药材相比的。

中草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以及大面积速生种植,已经使中草药彻底失去了本真和“元气”。

过去的龙骨很便宜,如今价格飙升,主要是因为不可再生的资源越来越少。所以,很多药店的龙骨都是假的。

有的龙骨直接打成粉末,不要说患者,就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也无法鉴别真伪。有的造假者用石灰和矿物粉制成骨头模型,煅烧成型后,打碎,充龙骨卖。

龙齿和龙骨一样,也是“龙”的一部分,假货有多少,安徽亳州药材市场的供货商心里最清楚。

在北京南三环刘家窑附近一家药店连锁店出售的桃仁用的是杏仁。杏仁是心状的,桃仁是扁平椭圆形的,没有杏仁饱满且干瘪。

桃仁是活血化瘀的,常被用于女科疾病,作用是活血化瘀;而杏仁大家都知道是治疗咳嗽的,作用是止咳化痰润肠。

如果女患者要用桃仁治疗瘀血造成的月经不调、闭经,给人家用杏仁,作为药剂师如果不懂,那你这个药剂师就是用人单位失察和自身的失职。

如果明知道是杏仁因价格比桃仁便宜,而故意当桃仁使用,那良心真是坏透了,这对患者就是一种侮辱。

中药材市场究竟有多少假药、次药,没有人详细调查统计过。

元胡像山药蛋,粒状的掺假少,容易鉴别。掺假的多是掺了大小差不多的砂石

元胡片药材,掺假就多了,多为山药蛋切成两半后,加工后掺入,如果用于止痛,那不是误事吗?

沉香进价每公斤30-50元,医药公司卖400-500元,贵就贵吧,是真的倒也无所谓。而假的则用枯木喷上沉香油冒充。这伎俩和酒店一滴香制造高汤是一个路途。

不少人都知道茯苓,说是能减肥,连超市都有不懂药的妇女在打粉出售,忽悠消费者。可曾知道,你买的茯苓是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的。

茯苓“孪生兄弟”茯神,又名“抱松根”,现在的茯神,中央的松根很少,外边的茯苓很大一块,好像你吃芝麻饼,一个烧饼上只有一粒芝麻,也称为芝麻饼。

有的松根还是新鲜的,一看就是人为造假。真货应当松根快腐烂了才对。如果用这种“茯神”安神治失眠,不做美国梦才怪。

威灵仙是治疗腰腿痛的良药,威力大得像神仙一样。有老中医说,目前市面上八成都是根系发软的假货。

大家夏天都爱喝酸梅汤,酸梅汤里制造商放了几个乌梅,或者是怎样用添加剂勾兑的,不清楚。

不过,作为药材用的乌梅,纯真的货很少。对造假者来说,弄成“乌”色简直太简单了。你配药的乌梅很有可能是野桃醋泡后晒干的冒充品。

“乌梅丸”是张仲景的一张很厉害的方子,运用了千年,疗效可是刚刚的。如果老中医信心满满给你开了乌梅丸加味,没有效果,那你就不要埋怨老中医,去骂造假者好了。

目前市面上90%的枳实都是青皮,这样枳实白术散的疗效,就大打折扣了。笔者用小承气汤之后,居然肠道没有反应,后来一看大黄是土地黄,枳实大概就是青皮吧,不然怎么会没效果呢?

掺假者用苏子代替菟丝子。造假者将未成熟的野生葡萄(产量很大),晒干后染色充北五味子。如果老中医给你开了生脉饮,用的五味子是葡萄籽,那就糟了。

像黑炭一样的熟地,是一种常用滋补药,著名的六味地黄丸里就有熟地。你将熟地放在口中嚼嚼,试试掺了多少泥砂。

还有一种“造假”手段,药是真的,其实“内脏”早已被挖空,比如肉桂,也就是制作五香调料用的桂皮,外表没什么两样,而油已经被制药厂提取了。

黄连素是治疗拉肚子的药,主要成分是从川黄连中提取的,提取后的黄连,用手一扭就成了渣子。这种被“破身”的药因为价格便宜,药店很乐意进货,因为照样可以当好药卖。

有药商把厂家三七提取三七皂甙后的“药渣”晒干,就成了冒牌三七,这种三七质地较碎,断面呈白色,含量很低,效果很差。常用药川芎是用制药厂已提取过有效成分的川芎片冒充。

炮山甲(又称甲珠)一克要十几块钱,但是掺盐或加重粉(硫酸镁)的很多。实验证明,将200克甲珠水泡洗后晒干,只剩下110克,也就是说掺了45%的盐和加重粉。你还敢给哺乳期妇女通乳吗?

白附片,掺假者用红薯或土豆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形,晒干熏漂而成。通草掺假者多用明矾、加重粉,质地干硬,味道有的涩、有的无味,有的掺假者将通草切成小段或碎段,掺在正品中卖。

近几年,阿胶价格暴增,不少女人用来补血。到底有多少人吃的是真阿胶呢?

阿胶放沸水中溶解,溶液呈棕红色,较澄明,下层无沉淀,清而不浊。伪品猪皮、狗皮、马皮溶解后胶水溶液呈棕褐色,下沉大片胶丝结片及黑渣。

你吃的阿胶是这样的呢?还是不如这样的呢?除非毛驴像猪那样多,否则想吃到真阿胶,只能凭运气和感觉。再说了驴皮做的真阿胶供应特殊人物都不够,还轮到你了吗?

胎盘是用玉米面加鸡肠子做的,没想到吧。

不要说九节菖蒲,就是普通石菖蒲,市面上也少得很,大部分都是水菖蒲代替,本来是醒神开窍的,用了水菖蒲不就变得更是沉睡不醒了吗?

西洋参有的是药商已经浸泡萃取之后再烘烤晒干的,用包装豪华一下,你能辨别出来吗?眼镜利润高,这比贩毒还赚钱。药材造假的道道不是一般的“道”,黑得很。

药材市场上有多少假药,药检人员也不知道。这里只能选择几种常用药普及一下知识,而更多的恐怕学中药的博士也未必不走眼。

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药店,有这样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大概意思是,为了保证药材的特别疗效,炮制过程虽然繁琐也不敢投机取巧,随意而为,药材虽然贵重也不敢缺斤短两,以次充好。

有些中药材要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发挥其特殊的疗效。一般炮制方法分炒、土炒、麸炒、醋炒、酒炒、蜜炙、钒制、姜制、蒸、锻、煨等,古代老草医使用的草药就是用这些方法炮制出来的。

想当年的同仁堂、胡庆余堂、达仁堂等百年老字号药店的老药工想必就是像对联所描述的那样一丝不苟。正是因为老药工炮制工艺的娴熟与精湛,才使老字号药店成为老字号。

现在的药店,炮制的中药越来越少,这与懂得中药炮制工艺的老药工极为罕见,以及炮制工艺的失传有很大的关系。

即使所谓的炮制也是删繁就简,随意随便。炮制工艺中有九蒸九晒一项,比如黄精、熟地经过这样炮制之后,其效果才是最好的。有位老中医说,你能找到一家店是把熟地做了九次蒸九次晒的吗?

所谓标榜的“九蒸九晒”只不过是哄人而已。也是,小作坊都能用添加剂捣鼓出以假乱真的名酒来,“九蒸九晒”算个啥?如此复杂费力的炮制方法,在急功近利只顾赚钱的当下,不过是个神话。

想想看,连珍珠母、生石膏、生牡蛎、代赭石等都懒得给顾客打碎,还指望他们“不敢省人工”、“不敢减物力”吗?

“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樟树的药灵,灵就灵在加工炮制技艺上。

如今,偷工减料,不按规程炮制的中药店不知凡几。有的不是炮制太过就是物力不及。

该挑拣、除杂的不除杂,该去心、皮、核的不去心、皮、核,该切片的不切片。

半夏为了制约其所谓棘喉的“毒性”,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另取甘草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

不知经过这样蹂躏的半夏还有什么疗效?

白术用土炒或麸炒都可以,但白术因含水量高,炒后焦黄色,断面焦黄。一般一公斤只能炒到0.7公斤左右。药商为了防止炒后减重量,炒得很浅,用焦糖染色,表面焦黄色,断面白色。

制首乌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圆片型的,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全蝎价格很贵,炮制用了50%的盐和泥。

更为可恶的“炮制”是那些不法药材经营商,与其说是炮制,倒不说是坑人。姜半夏本来用生姜炮制,有的将半夏放在黄柏水煮成黄色。

据报道,粉萆薢这个品种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中药饮片厂的是正品。敢认真查吗?

造假和炮制是一对帮凶,一丘之貉,这对杀手坑了患者,糟蹋了中医,黑了中国中医学。

大面积种植速生药材疗效堪忧

因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大量需求,野生草本木本药材早已无法满足需要,除极少数属于野外采集,很多药材都是人工栽种。

人工种植在满足了市场需求之外,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激素,以及药材生长环境的改善,导致药效大大降低。

好的药材讲究道地,这样的药材疗效才是上乘的。

像大兴安岭的黄芪、终南山的灶心土、云南文山州的三七、武夷山的葛根、九华山的忍冬藤、丹东的龙胆草、绵阳的威灵仙、内蒙古的甘草,

长白山的野山参,云南的重楼,武夷山的八角莲,浙江天台的乌药等等。

为什么说这些地方出产的药材最好呢?因为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最适合这些药材生长发育,积蓄能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药材。生长在雪山上的雪莲,生长在东北长白山的人参,寒冷才是最有利于生长的环境条件。

如果把它们挪移到温热的地方,即使能够生长也长不出含有哪种疗效的药材,也可能根本无法生长。

道理很简单,烟台苹果就要生长在烟台,栽到江南水乡肯定不行,同样南方的橘子栽到黄河以北,长了橘子也不好吃,只能做室内盆景观赏。大棚蔬菜因为没有蔬菜本来生长的季节性,总没有当季的蔬菜味道鲜美浓厚。

用化肥、激素“喂”出来的豆芽,就没有农家自己生发的好吃;打了激素的西红柿、黄瓜,如果味道没有什么改变,人家命贵的为啥要吃特供呢?

前不久,一开药店的老板发我一张东北野生人参的照片,说价值1000万元,我说你这个要是值1000万,15年前,我在上海微刻艺术大师黄征和先生家里看到他收藏的那棵朝鲜金日成送给他的野山参要值10个亿。

野山参已经十分罕见,市场上的东北山参绝大多数都是种植的。尽管疗效无法和野山参相比,但是,人参的生长环境基本没有多大改变,疗效还是说的过去。

但是有些药材种植之后,因为“催生”,药效大大降低。1800多年前的医圣张仲景用野生药都是论两论斤,现在老中医用种植药材几克十几克用,疗效怎么会好呢?

所以,很多老中医感叹,你的辨证再对用药再准确,如果药材即使不是假的,也治不好或者根本治不了病。

拿附子来说吧。附子最有名的是四川江油市出产的,江油因此被称为“附子之乡”。

江油附子药效好是江油这个地方的气候环境最适合附子生长。如果把江油附子引种到海南或者东部省份,那么,江油附子就被“变性”了。

现在的江油附子已经不是以前的附子,模样还是那个模样,药效却大打折扣。为什么?因为当地把附子作为一项重要的地方产业来发展,为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大面积进行人工种植,

在种植过程中,由于从气候湿冷的高山上挪到温暖的山下,再加上化肥的作用,让生长缓慢的附子长得飞快,使其心智未能成熟就被采挖。

打个比方,香蕉从树上砍下来的时候是个愣头青,但是经过乙烯利的刺激,到了北方皮就成黄的了,擘开皮以后味道还是可以的。

但是,种植的附子和用乙烯利催熟的香蕉不一样,因为种植和采收时间的改变,以及化肥的使用、胆巴的长时间浸泡,本来火性不足的附子“热量”大大减弱。

附子是乌头下面的根,怕热不怕冷,因为耐寒,秋末冬初才开花,移栽后在温度和化肥的作用下,生长很快,

6月份就成熟了,附子本来就是个“火娃”更不耐热,如果不赶紧采挖,就会腐烂。本应越冬后的春天采收,变成夏天采收,这样一来,附子的功效全变了。

还有个问题,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附子,还要接受药水的洗礼。夏天如果不立即进行处理,就会很快烂掉。

所以,要用胆巴泡,一斤附子能泡出一斤三两的盐附子,也就是增加了3两盐。想想看,泡那么长时间药性能不受影响吗?

然后,盐附子或者胆巴泡的,有的要经过煎、煮、晒、烤,最后白附子还要经过硫磺熏,功效被再一次下降。现在白附片、黑顺片已经没有过去那种麻舌的感觉了。

由此就会想到,为什么四川、云南等地把附子作为冬天的滋补品,熬汤炖肉全家人一块喝,这哪里还是药啊?

做中医的都知道有个“火神派”,“ 火神派”的特点就是善于和敢于用附子。一般用量都是10克以下,而他们100克、200克还不过瘾,有的甚至一副药一次用500克。敢用这么大的量,除了胆识之外,难道与附子不行了没有关系吗?

附子完了。很多和附子一样陷入同样处境的中药材变得“不男不女”。

中药需要拯救,拯救先要拯救人心,拯救人心只能靠把法律当作信仰的执法者,否则中药材很有可能变成不值一文的茅草或者杀人于无形的毒草。

  石莲花 ------肝病、肝硬化:治尿酸\痛風;高血壓

  早期民众生活较清苦,较少肉类食物,所以没听过什么尿酸痛风症,现在不少人经常应酬,美酒加上大鱼大肉,尿酸病患暴增,治尿酸的药草不多, 「石莲花」是其中之一。 石蓮花狀似蓮花而有其名,另又形似風車,故又名「風車草」,也因蓮花為佛教界之蓮臺佛座,還有「神明草」之稱,為多肉植物,早已被園藝界當作盆栽觀葉植物,以葉片置於土表即能存活,必須用排水良好的砂土種植,栽培要訣不可過於潮濕,為極佳盆栽藥物。 石蓮花味甘淡、性涼,主入肝腎二經,有平肝、涼血功效,故可治肝病、肝硬化、高血壓,如前所述,可治尿酸和痛風為其特殊之處,另外對於赤白帶等婦女症,黑斑、肝斑等都有顯著療效。 治肝病、肝硬化:用石蓮花、貓鬚草、山茼蒿、白鳳菜、赤查某、白鶴靈芝、紅竹葉、六角英、河蓮豆草,加西瓜、蕃茄、桑椹、柚子、葡萄柚、檸檬、柳丁等柑桔類水果作精力湯,空腹服用。

  治尿酸:以石蓮花、山楊桃,加西瓜、鳳梨、芭樂、葡萄柚等水果,並用香林投、車前草、含羞草等所煎湯汁一起作精力湯,三餐飯前服用,並節制飲食酒肉。 治痛風:除前述尿酸藥草外,可加地膽頭、土煙頭、牛膝、防風、五爪金英、白花菜等,嫩葉作精力湯,硬枝煮水服。 治赤白帶:用石蓮花、冷飯藤、野莧、馬鞭草、紅鳳菜、鳳仙花、九層塔、羊母乳等,加水果作精力湯空腹服用。 石蓮花更是治療高血壓最方便的生鮮食物,直接摘下葉片洗淨即可嚼食,肝病、尿酸、痛風、高血壓等患者,可在家中陽台上盆栽觀賞,並經常摘食,可保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白刺苋----痢疾、暑泻:肠炎:咽喉痛;便秘:痔疮出血:胆囊炎:湿热白带:小儿胎毒:皮肤湿毒作痒:下消:狭心症;胃十二指腸潰瘍

  白刺苋 别名1: Amaranthus.spino L. 特 点: 白刺苋,潮汕地区别名称为刺苋菜、野刺苋、刺苋、野苋、假苋、白骨刺苋、勒苋菜。外地别名称为猪母刺等。本品为苋科属刺苋。为一年生草本。生于荒地、山坡、山野、埔园、沟边、路旁、旷地。分布于我国各省区。 白刺苋味甘淡、微苦涩,性凉。内服清热解毒利湿、凉肠、凉血止血。外用消肿止痒。入大肠红。主治痢疾、腹泻、肠泻、肠炎、咽喉痛、赤白总务科、痔疮肿痛、痔疮出血、甲状腺肿大、胆囊炎、胆结石症,便秘、小儿胎毒。外治皮肤湿毒作痒、痈疽疔疖、湿疹等。1、治痢疾、暑泻:鲜白刺苋根45克,水煎加红糖服。2、治痢疾、肠炎:白刺苋、凤尾草各30克,水煎服。或白刺苋60克,大金花草15克,水煎服。3、治咽喉痛:鲜白刺苋根50克,水煎服。4、治便秘:鲜白刺苋100-120克,水煎服。5、治痔疮出血:白刺苋60克,水煎加红糖服。或白刺苋、涂藤头各30克,水煎加蜜服。或用白刺苋头30克,红猪母菜60克,水煎加蜜或加红糖服。又可用白刺苋根30克,瘦猪肉120克,水煮服食。6、治胆囊炎:鲜白刺苋叶180克,猪小肠180克(去油脂),加水炖熟,每日分3次服。7日为1疗程。7、治湿热白带:鲜白刺苋全草(或鲜根)30-60克,银杏(去壳)14枚,水煎服。8、治小儿胎毒:白刺苋、毛麝香、胭脂花根各6克,水煎服。9、治皮肤湿毒作痒:白刺苋适量,水煎洗之。也可治皮肤疮疡肿毒,用白刺苋适量捶烂贴之。10、治痔疮肿痛:白刺苋60克,水煎熏洗,或浸肛。或用白刺苋、白花彭蜞草各60克,白矾9克,水煎洗之。 本品内服常用量生品30-120克,干品30-60克。外用全草或枝叶适量。 [ 化学成分 ] 根顯黃酮 苷 、氨基酸、有機酸、糖類的反應。 根显黄酮 苷 、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的反应。 [ 藥理作用 ] [ 药理作用 ] 1. 本品根對潰瘍病出血有止血作用。 本品根对溃疡病出血有止血作用。 [ 性味功能 ] [ 性味功能 ] 甘、淡、涼。 甘、淡、凉。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 主治] [ 主治] 痢疾,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痔瘡便血;外用治毒蛇咬傷,皮膚濕疹,癤腫膿瘍。 痢疾,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疖肿脓疡。 [用法用量 ] [用法用量 ] 用量 30 ~ 6 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用量 30 ~ 6 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 附方 ] [ 附方 ] 1. 痢疾,腸炎: 痢疾,肠炎: 刺莧菜、旱蓮草、鳳尾草各 3 克。 刺苋菜、旱莲草、凤尾草各 3 克。 水煎服。 水煎服。 2. 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刺莧菜根 30 ~ 60 克,水煎 2 次分服。 刺苋菜根 30 ~ 60 克,水煎 2 次分服。 或用鮮刺莧菜根 250 克,水煎,濃縮至 200 毫升,分 2 次服。 或用鲜刺苋菜根 250 克,水煎,浓缩至 200 毫升,分 2 次服。 3. 白刺杏,色白入肺,甘寒,退火順心,火下則二便通,治濕腫、帶濁、三消、淋熱固腎、利水道,煎洗濕癢,乾癬 ( 陳先來 ) 。 白刺杏,色白入肺,甘寒,退火顺心,火下则二便通,治湿肿、带浊、三消、淋热固肾、利水道,煎洗湿痒,干癣 ( 陈先来 ) 。 4. 治下消: 治下消: 白刺莧與白肉豆、白龍船、白石榴、山葡萄各 40gm ,半酒水純豬腸服 ( 呂阿坤 ) 。 白刺苋与白肉豆、白龙船、白石榴、山葡萄各 40gm ,半酒水纯猪肠服 ( 吕阿坤 ) 。 5. 治白帶、下消: 治白带、下消: 白刺莧、白龍船、白肉豆根 ( 斗六林萬源 ) 。 白刺苋、白龙船、白肉豆根 ( 斗六林万源 ) 。 6. 治下消: 治下消: 白刺莧頭 60gm ,燉豬小肚服 ( 吳現 ) 。 白刺苋头 60gm ,炖猪小肚服 ( 吴现 ) 。 7. 白刺莧頭,效用同白石榴,治下消、敗腎、白帶 ( 張樹枝 ) 。 白刺苋头,效用同白石榴,治下消、败肾、白带 ( 张树枝 ) 。 8. 治男人下消,婦人白帶: 治男人下消,妇人白带: 白刺莧,燉小腸;三服見效 ( 施金取 ) 。 白刺苋,炖小肠;三服见效 ( 施金取 ) 。 9. 治婦女白帶: 治妇女白带:

  侧柏叶----忧恚呕血;鼻衄出血;小儿洞痢:蛊痢黑血;月水不断:肠风脏毒酒痢;历节风痛走注;高血压:腮腺炎;细菌性痢疾;慢性气管炎;百日咳;溃疡病并发出血;秃发

  侧柏叶的功效介绍】:侧柏叶 (《药性论》) 【异名】柏叶(《金匮要略》),丛柏叶(《闽东本草》)。 【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与叶。 【植物形态】侧柏(《药性论》)又名:柏(《诗经》),扁柏(《滇南本草》),崖柏、香柏、黄心柏、扁松、云片柏,松蟠、片松、喜柏。 常绿乔木,高达20米,直径可达1米。 树冠圆锥形,分枝多,树皮红褐色,呈鳞片状剥落。 小枝扁平,呈羽状排列。 叶十字对生,细小鳞片状,紧贴于小枝上,亮绿色,端尖,背有凹陷的腺体1个。 雌雄同株,雄球花多生在下部的小枝上,呈卵圆形,长2~3毫米,具短柄,有5~10对雄蕊;雌球花生于上部的小枝上,球形,无柄,直径3~4毫米,鳞片3对,有时4对,下面2对下半部肉质突起,基部各生有2个直立胚珠,球果卵圆形,长1.2~2.5厘米,肉质,浅蓝色,后变为木质,深褐色而硬,裂开,果鳞的顶端有一钩状刺,向外方卷曲。 种子椭圆形,无刺,淡黄色,质柔软,长0.5厘米,径0.3厘米。 花期4月。 果期9~10月。 喜生湿润肥沃的山坡。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皮(柏根白皮)、树枝(柏枝节),种仁(柏子仁)、树脂(柏脂)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西藏地区所用的侧柏叶,为喜马拉雅柏木和曲枝柏的叶。 上述植物的种仁,在当地亦作柏子仁入药。 【采集】夏、秋采收,剪取小枝,晾干。 【药材】干燥枝叶,长短不一,分枝稠密。 叶为细小鳞片状,贴伏于扁平的枝上,交互对生,青绿色。 小枝扁平,线形,外表棕褐色。 质脆,易折断。 微有清香气,味微苦,微辛。 以叶嫩、青绿色,无碎末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0.6~1%,中含侧柏烯、侧柏酮、小茴香酮、蒎烯、石竹烯等;黄酮类中有香橙素、槲皮素、杨梅树皮素、扁柏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等。 新鲜侧柏叶的粗制总黄酮含量为1.72%。 还含鞣质、树脂、维生素C等。 【药理作用】提取物对小鼠有镇咳(氨水法)、祛痰(酚红法)作用。 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所含之醇性皂甙祛痰作用较强,其镇咳成分可能为一种酚性甙。 对豚鼠的致喘无明显保护作用(组织胺喷雾法),但能舒张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并可部分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不能解除乙酰胆碱之致痉作用。 叶中所含之黄酮25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有明显镇咳作用,20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及1000毫克/公斤口服有明显祛痰作用。 叶中的有效部分提取物Ⅱ号(醋酸乙酯提取物)25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有明显镇咳作用,100及200毫克/公斤有明显祛痰作用。 可协同戊巴比妥钠之麻醉作用,明显减少动物之自主活动,故有中枢镇静作用。 此外,可舒张离体肠段平滑肌,且可明显解除组织胺与乙酰胆碱所致肠痉挛,事先给予则可阻断两者之致痉作用。

  还可明显扩张兔耳血管,降低血压(麻醉猫)。 醇浸剂(1:180000)在试管中对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较水煎剂强1800倍,且与异烟胼有协同作用。 对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 侧柏叶、小叶冬青复方对肺炎欢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及甲型链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侧柏叶煎剂1:40对京科68-1型病毒有抑制作用。 其中所含之侧柏酮在其对动物无害的剂量(1~10毫克/公斤)时,既不影响大鼠的自发活动,也不改变其后天学得的行为(只是使此种行为更加协调),很大剂量也不影响大脑皮层的呼吸活动。 小白鼠口服60克/公斤,观察72小时,未见死亡,腹腔注射水煎剂半数致死量为15.2克/公斤,水煎剂醇沉淀后的制剂则为30.5克/公斤,毒性不大。 【炮制】侧柏叶:拣净杂质,揉碎去梗,筛净灰屑。 侧柏炭:取净侧柏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存性,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苦涩,寒。 ①《药性论》:味苦辛,性涩。 ②《本草图经》:性寒。 ③《药品化义》:味苦涩,性凉。 【归经】入心、肝、大肠经。 ①《药品化义》:入肝、心、脾、肺四经。 ②《要药分剂》:入肝、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 【功用主治-侧柏叶的功效】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 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 ①《别录》: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 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 ②《药性论》:止尿血,能治冷风历节疼痛。 ③《日华子本草》:炙窨冻疮。 ④《本草图经》:杀五藏虫。 ⑤《本草正》:善清血凉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 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 亦治跌打。 ⑦《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 ⑧《岭南采药录》: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①《药性论》:与酒相宜。 ②《本草述》:多食亦能倒胃。 【选方】①治吐血不止: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柏叶汤) ②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疼痛:柏叶捣罗为散,不计时侯,以粥饮调下二钱。 (《圣惠方》) ③治鼻衄出血数升,不知人事:石榴花、柏叶等分。 为末,吹鼻中。 (《普济方》) ④治小便尿血:柏叶,黄连(焙研)。 酒服三钱。 (《济急仙方》) ⑤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柏叶(焙干为末)、黄连。 二味同煎为汁服之。 (《本草图经》) ⑥治小儿洞痢:柏叶煮汁,代茶饮之。 (《经验方》) ⑦治痔、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柏叶烧灰调服。 (《百一选方》) ⑧治肠风、脏毒,酒痢,下血不止:嫩柏叶(九蒸九晒)二两,陈槐花一两(炒半黑色)。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普济方》侧柏散) ⑨治妇人月水久不断:芍药、柏叶(炙)各一两。 上二味,粗捣筛。 每服三钱匕,水、酒各半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芍药汤) ⑩治历节风痛,痛如虎咬,走注周身,不能转动,动即痛极,昼夜不宁:侧柏叶五钱,木通,当归、红花、羌活、防风各二钱。 水煎服。 (《本草切要》) ⑾治风痹历节作痛:侧柏叶煮汁,同曲米酿酒饮。 (《纲目》柏叶酒) ⑿治大人及小儿汤火伤:侧柏叶,入臼中湿捣令极烂如泥,冷水调作膏,涂敷于伤处,用帛子系定,三,二日疮当敛,仍灭瘢。 (《本草图经》) ⒀治高血压:侧柏叶五钱。 切碎,水煎代茶饮,至血压正常为止。 (《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⒁治深部脓肿:侧柏叶一两,白矾五钱,酒一两。 先将侧柏叶捣碎,又将白矾细粉置酒中溶化,再将侧柏叶倒入酒内和匀,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二次。 (《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⒂治流行性腮腺炎:扁柏叶适量,洗净捣烂,加鸡蛋白调成泥状外敷,每天换药二次。 (《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⒃治鹅掌风:鲜侧柏叶,放锅内水煮二、三沸,先熏后洗,一日二、三次。 (《河北中医药集锦》)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将侧柏叶晒干或焙干后研成粗末,加入18%的酒精,以浸漫药粉为度,浸泡4昼夜,滤取浸液。 每次50毫升(儿童酌减),日服3次,7~10天为一疗程。 共治114例,治愈100例,治愈率87.7%。 实验证明,本浸剂有较好的抑菌或杀菌效果。 如经煮沸、高压消毒,或加防腐剂,则会影响疗效。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取侧柏叶3700克,水煎浓缩成1:2的稠膏;另用侧柏叶300克研成细粉,拌入稠膏中,烘干,压制成片,每片重0.5克。 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 或用侧柏叶、鼠曲草(即佛耳草)各1.5两,制成片剂,一日分三次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 疗效:㈠单纯型:用单味片剂治疗538例,近期控制28例(5.2%),显效70例(13%);复方片剂治疗395例,近期控制1S例(3.8%),显效54例(13.7%)。 ㈡喘息型:用单味片剂治疗179例,近期控制7例(4%),显效37例(20.6%);复方片剂治疗235例,近期控制6例(2.3%),显效29例(12.3%)。 副反应有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胃纳不佳、咽干、头晕等,不需处理,短时间内能自行消失。 少数病员曾出现皮疹瘙痒或眼睑、面部、下肢浮肿,可能系药物过敏反应,停药后即自行消失。 ③治疗肺结核㈠静脉点滴: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150毫升中,1小时左右滴完;㈡静脉注射: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毫升中,15分钟左右注射完毕。 64例患者经治1个月以上,临床治愈9例,显著好转6例,好转32例,无变化12例,恶化5例。 疗程一般为2个月,对新鲜结核病灶和浸润期疗效较好,对陈旧性结核及厚壁纤维空洞型疗效较差。 应用过程中未见毒性反应。 ④治疗百日咳用新鲜侧柏叶(连幼枝)1两,加水煎成100毫升,再加蜂蜜20毫升。 如用干品,则每两煎成150毫升,另加蜂蜜30毫升。 剂量:1岁以内每次10~15毫升,1~3岁15~30毫升,4岁以上30~50毫升,均日服3次。 视病情需要连服1~3周。 治疗越早,疗效越高,疗程亦短。 配制本剂时可酌加防腐剂,否则超过4天即转酸味或起白沫。 侧柏以新鲜者效果较佳。 ⑤治疗溃疡病并发出血剂型与服法:㈠煎剂:侧柏叶5钱,加水300毫升,煎成150毫升为1次量,日服3次。 ㈡粉剂:以侧柏叶研末焙制而成,每次3克,日服3次。 除服药外,仍采用一般内科保守疗法,如静卧、保暖及流质饮食等。 疗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50例,大便潜血平均3.5天转阴。 对合并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的患者,止血亦较迅速。 除个别服药后有恶心外,一般无不良反应。 对照病例采用胃病饮食、补液、输血、镇静及凝血剂等,其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平均为4.5天。 有人认为侧柏叶对溃疡病合并出血的疗效超过乌贼骨与白及粉。 ⑥治疗秃发用鲜侧柏叶浸泡于60%酒精中,7天后滤取药液,涂擦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 观察13例(均为前额、头顶至后枕部脱发,斑秃不在此列),治后全部均见毛发生长,如能坚持连续涂擦并酌量增加药物浓度,则毛发生长可较密,同时也不易脱落。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补遗》:柏叶,补阴之要药,其性多燥,久得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 ②《本草经疏》:侧柏叶,味苦而微温,义应并于微寒,故得主诸血崩中赤白。 若夫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则略同于柏实之性矣。 惟生肌去湿痹,乃其独擅之长也。 ③《本草汇言》:侧柏叶,止流血,去风湿之药也。 凡吐血、衄血、崩血、便血,血热流溢于经络者,捣汁服之立止;凡历节风痱周身走注,痛极不能转动者,煮汁饮之即定。 惟热伤血分与风湿伤筋脉者,两病专司其用。 但性味苦寒多燥,如血病系热极妄行者可用,如阴虚肺燥,因咳动血者勿用也。 如痹病系风湿闭滞者可用,如肝肾两亏,血枯髓败者勿用也。 ④《药品化义》:侧柏叶,昧苦滋阴,带涩敛血,专清上部逆血。 又得阴气最厚,如遗精、白浊、尿管涩痛属阴脱者,同牛膝治之甚效。 ⑤《本经逢原》:柏叶,性寒而燥,大能伐胃,虽有止衄之功,而无阳生之力,故亡血虚家不宜擅服。 然配合之力,功过悬殊,如《金匮》柏叶汤,同姜、艾止吐血不止,当无此虑矣。 若《济急方》同黄连治小便血;《圣济总录》同芍药治月水不断,纵借酒之辛温,以行苦寒之势,但酒力易过,苦寒长留,每致减食作泻,瘀积不散,是岂柏叶之过欤? 图侧柏叶侧柏侧柏炭  侧柏叶,侧柏,侧柏炭[处 方 名] 侧柏叶,侧柏,侧柏炭。[来 源] 为柏科乔木植物侧柏Biota ori-entalis(L.)Endl的嫩枝和叶。[性 味] 苦、涩,微寒。[功 效] 凉血止血,止咳,生发。[成 分] 含挥发油、糅质、树脂、维生素C等。[药 理] 体外对癌症和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侧柏提取物有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作用。[应 用] (1)用于热毒壅盛的白血病,症见发热烦躁,身发瘀斑,鼻衄,牙龈出血,胸骨疼痛等,常与猪殃殃、青黛、山栀子等配合应用。 (2)用于湿聚毒盛、瘀血蕴结的宫颈癌症和肿瘤,症见带下腥臭量多,崩漏下血等,常与露蜂房、土茯苓、苦参等配合应用。 (3)此外,可用于各种出血病症,主要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症,如虚寒性的便血,咯血,则与艾叶、干姜等温热药配伍。[常用剂量] 10~15克,水煎服。

  透骨草-----经闭腹痛:水肿:百日咳:白带:腰胁疼痛:骨折疼痛:鹅掌风,灰指甲:甲沟炎:瘰厉,发背,一切痈肿:治毒蛇咬伤:

  凤仙花凤仙花,又名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红等。因其花头、翅、尾、足俱翘然如凤状,故又名金凤花。凤仙花属凤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产中国和印度。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适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凤仙花种子亦名急性子,茎亦名透骨草,均可入药,有活血化瘀、利尿解毒、通经透骨之功效。鲜草捣烂外敷,可治疮疖肿疼、毒虫咬伤。

  别名:指甲草,透骨草,金凤花,洒金花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凤仙花 - 形态特征

  凤仙花茎高40-100厘米,肉质,粗壮,直立。其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白黄、洒金等,善变异。有的品种同一株上能开数种颜色的花朵。凤仙花多单瓣,重瓣的称凤球花。据古花谱载,凤仙阴200多个品种,不少品种现已失传。因凤仙善变异,经人工栽培选择,已产生了一些好品种,如五色当头凤,花生茎之项端,花大而色艳,还有十样锦等。根据花型不同,又可分为蔷薇型、山茶型、石竹型等。凤仙花的花期为6-8月,结蒴果,状似桃形,成熟时外壳自行爆裂,将种子弹出,自播繁殖,故采种须及时。

  凤仙花属的植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共有500种之多。

  凤仙花 - 应用价值

  用凤仙花染指甲是何人何时开始,尚无从考证,但从古人诗词中看,也是久已有之。元人杨维帧有凤仙花诗:“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暇。一点愁疑鹦鹉啄,十分春上牡丹芽。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缕绛霞。女伴相逢频借问,几番错认守宫砂。”又有元代女词人陆琇卿的《醉花荫》词一首:“曲阑凤子花开后,捣入金盆瘦。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绛点轻儒笼翠袖,数颗相思豆。晓起试新妆,画到眉弯,红雨春心逗。”这些诗词描绘了少女们用凤仙花染指甲的方法和玉指的美丽,用仙葩和露,使纤玉染绛霞,在翠袖的映衬下,纤纤玉指仿佛是嵌上了一颗颗相思红豆。

  为什么红凤仙花拌以明矾,就可以染红指甲呢?原来,在红色凤仙花的花瓣中含有红色的有机染料,但它不能直接附着在指甲上,必须用媒染剂作媒介为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或语义分析。分为人工语言和日常语,才能染色。明矾就是一种很好的媒染剂。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使用明矾作媒染剂了。明矾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合盐,在水解后生成氢氧化铝,这是一种浆糊一样的胶质,指甲附上一层这样的胶质,才能吸收凤仙花瓣里的红色染料,使纤纤玉指“一夜深红透”。

  不过,真正的指甲花还另有一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指甲花,有黄、白二种,夏日开,香似木犀阶级。认为统治阶级以智慧为美德,其天职是治理国家。武,可染指甲,过于凤仙也。”这里说的指甲花,是属于千屈菜科的一种灌木,又名散沫花,极香,叶内含有一种橙黄色染料,可供涂指甲等用。但散沫花栽培不广,人们多不知,所以仍习惯地称风仙为“指甲花”。

  在花卉当中,凤仙花不以色香引人,主要以姿容形态取胜。凤仙花的花形格外奇巧,花朵宛如飞凤,那花有头有尾有翅有足,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就像一只凤凰在飞翔,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绝妙。

  凤仙花系著名中药。种子入药,有活血通经之效。茎榨汁以黄酒冲服,可以治疗跌打损伤。 此外,我国民间常用凤仙花瓣压汁治疗灰指甲。具体做法:采收盛开的花瓣,压汁,抹在指甲盖上,每日涂抹2次至3次,灰指甲就会逐渐转好。未施用的凤仙花汁要装瓶,可以长期放在0℃至5℃的冰箱内贮存,免得温度变高,造成霉变。注意:治疗灰指甲,汁中不能加入明矾。

  凤仙花种子亦名急性子,茎亦名透骨草,均可入药,有活血化瘀、利尿解毒、通经透骨之功效。鲜草捣烂外敷,可治疮疖肿疼、毒虫咬伤。种子为解毒药,有通经、催产、祛痰、消积块的功效,孕妇忌服;全草捣汁,外用治跌打损伤。 种子含皂苷、脂肪油、甾醇、多糖、蛋白质、氨基酸、挥发油。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供观赏,除作花境和盆景装置外,也可作切花。

  花入药,可活血消胀,治跌打损伤。花外搽可治鹅掌疯,又能除狐臭;种子煎膏外搽,可治麻木酸痛。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凤仙花还含各种花色苷,对许兰氏黄癣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各种致病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失眠情况不严重者,可以在家自行用凤仙花籽,以胶布贴在耳后的安眠穴,有助于安眠。

  人们煮肉、炖鱼时,放入数粒凤仙花种子,肉易烂、骨易酥,别具风味。

  凤仙花 - 药理作用

  【来源】本品为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的花。夏季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

  【用法用量】 1~2钱;外用适量,鲜花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1)全草在南方地区作透骨草用。(2)凤仙花含有促癌物质!促癌物质不直接挥发,但会渗入土壤,长期食用种植在该土壤里的蔬菜,很危险。

acid,c17h28o2)、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及β-谷甾醇。此外,又含皂苷、槲皮素二糖苷、槲皮素三糖苷,并含挥发油、蛋白质、氨基酸及多聚糖。2、花:花中含2-甲氧基1,4-萘醯、黄酮类化合物:山奈醇(kaempferol)及槲皮素(quercetin)。3、全草(透骨草):凤仙地上部分含指甲花醯、指甲花醒甲醚和槲草素;全草含羟基苯甲酸、芥子酸、咖啡酸;茎含山奈酚-3-葡萄糖苷、天丝葵素、矢车菊素等;还含各种花色苷,有矢车菊素、飞燕草素、蹄纹天兰素、锦葵花素、山奈酚、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糖。

  【药理作用】1、种子(急性子):(1)急性子煎剂、酊剂、水浸剂对兔、豚鼠离体子宫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对麻醉兔在位子宫亦有明显兴奋作用。(2)本品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花:凤仙花的鲜花汁,对红色表皮癣菌、堇色发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考夫曼高尔夫表皮癣菌均有抑制作用。3、全草:凤仙地上部分有抗真菌、止血作用。【性味功能】1、种子(急性子):甘,温。有小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2、花:甘,温,归肾经;有小毒。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3、全株:味苦、辛,性温。归肾经4、根:味甘,性平。【主治】 凤仙花1、种子(急性子):闭经,难产,骨硬咽喉,肿块积聚。孕妇忌服。2、 花: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孕妇忌服。3、全草:祛风,活血,止痛,消肿。主治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瘰厉,痈疽疔毒。4、根:祛风止痛,活血消肿。主治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咽喉骨粳。【用法用量】1、种子(急性子):用量6~9克。2、花:花1.5~3克(鲜品3~9克);外用适量,鲜花捣烂涂敷患处。3、全草:全株10~15克(鲜品30~60克)4、根:根9~15克【附方】1、治妇女经闭腹痛:凤仙花3~5朵,泡茶饮。2、治水肿:凤仙花根每次4~5个,炖猪肉吃。3、治百日咳:凤仙花10朵,冰糖少许,炖食。4、白带:凤仙花15克(或根30克),墨鱼30克,煮汤食,每日一剂。5、治百日咳,呕血,咯血:鲜凤仙花7~15朵,水煎服。6、治腰胁疼痛:凤仙花9克,晒干,研末,空腹服。7、治骨折疼痛:干凤仙花3克,鲜品9克,泡酒,内服。8、治鹅掌风,灰指甲:鲜凤仙花数朵,外擦。9、治甲沟炎:鲜凤仙花或叶,加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10、治跌打损伤:(1)凤仙花根适量,晒干研末,每次9~15克,水酒冲服,一日1剂。(2)凤仙茎叶,捣汁,黄酒冲服。11、治瘰厉,发背,一切痈肿:(1)鲜凤仙花捣烂敷患处。(2)鲜凤仙全株连根洗净,捣烂,加水煮汁2次。过滤,将二次滤汁合并再熬,浓缩成膏,涂纸上,贴患处,每日一换。12、治毒蛇咬伤:鲜凤仙全株150克,捣烂绞汁服,渣敷患处;或用凤仙花加酒捣汁服。

  【采集】开花期间,每日下午采收,拣去杂质,晾干。 一般认为以红、白二色者入药较佳。 【性味】甘微苦,温。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 , ②《纲目》:甘,温,无毒。 ③《本草汇言》:味苦,气寒,有毒。 ④《本草正》:味微苦,性微温。 【功用主治-凤仙花的功效】祛风,活血,消肿,止痛。 治风湿偏废,腰胁疼痛,妇女经闭腹痛,产后瘀血未尽,跌打损伤,痈疽,疔疮,鹅掌风,灰指甲。 ①《滇南本草》:治小儿脓耳。 ②《纲目》:活血消积。 治蛇伤,腰胁引痛。 ③《本草求原》:治偏废。 ④《天宝本草》:治鼻血不止。 ⑤《西藏常用中草药》:通经活血,利尿。 治经闭腹痛,产后瘀血不尽,下死胎,小便不利,疔毒痈疽。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鲜者1~3钱);研末或浸酒。 外用:捣汁滴耳、捣敷或煎水熏洗。 【选方】①治风湿卧床不起:金凤花、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汤洗浴,每日二、三次。 内服独活寄生汤。 (《扶寿精方》) ②治腰胁引痛不可忍者:凤仙花,研饼,晒干,为末,空心每酒服三钱。 (《纲目》) ③治跌扑伤损筋骨,并血脉不行:凤仙花三两,当归尾二两,浸酒饮。 (《兰台集》) ④治骨折疼痛异常,不能动手术投接,可先服本酒药止痛:干凤仙花一钱(鲜者三钱),泡酒,内服一小时后,患处麻木,便可投骨。 (《贵州民间方药集》) ⑤治蛇伤:凤仙花,擂酒服。 (《纲目》) ⑥治百日咳,呕血,咯血:鲜凤仙花七至十五朵,水煎服,或和冰糖少许炖服更佳。 (《闽东本草》) ⑦治白带:凤仙花五钱(或根一两),墨鱼一两。 水煎服,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 ⑧治鹅掌风:鲜风仙花外擦。 (《上海常用中草药》) ⑨治灰指甲:白凤仙花捣烂外敷。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穿心莲----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流行性感冒,肺炎: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轻肺结核;百日咳:胆囊炎:扁桃体炎:急性阑尾炎:汤火伤:毒蛇咬伤:阴囊湿疹:

  穿心莲 穿心莲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全草或叶。又名春莲秋柳(《岭南采药录》),一见喜(《泉州本草》),榄核莲、苦胆草、斩蛇剑、圆锥须药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日行千里、四方莲、金香草、金耳钩、春莲夏柳、印度草(《广东中草药》),苦草(《福建中草药》)。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主治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肠炎、咽喉炎、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外用可治疗疮疖肿毒、外伤感染等。主产于广东、福建等省,华中、华北、西北等地也有引种。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30~80cm,茎、叶味极苦,干后黑色。茎直立,四棱形,下部多分枝,节膨大。叶对生,卵状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6~8cm,宽1.5~2.5cm,两端渐尖,基部稍卵圆形,全缘,下面色较淡;叶柄短。花由总状花序组成疏散的圆锥花序;花枝横展。花萼裂片条状披针形,长约3mm,有短柔毛;花冠二唇形,筒部长约5mm,上唇顶端极浅2裂,下唇深3裂,长约6mm,全部白色,但下唇中裂片的中央有2块紫黑色班纹;雄蕊2,花药紫黑色,花丝全部被长软毛。蒴果直立,条形而扁,略尖头,中央有1纵沟,长10~15mm,宽2~3mm,近无毛,果梗长约5mm。种子近四方形,黄色至深棕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1.解热作用:2.抗炎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4.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5.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的影响 穿心莲6.抗蛇毒及毒蕈碱样作用:7.中止妊娠作用: 8.保肝利胆作用:9.抗肿瘤作用:

  穿心莲 - 常用配方

  1.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穿心莲鲜叶十至十五片。水煎调蜜服。(《福建中草药》)

  2.治急性菌痢。胃肠炎:穿心莲三至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二次分服。(江西《草药手册》)

  3.治感冒发热头痛及热泻:一见喜研末。每次三分,日服三次,白汤送下。(《泉州本草》)

  4.治流行性感冒,肺炎:一见喜干叶研末。每次一钱,日三至四次。(《福建中草药》)

  5.治支气管炎、肺炎:穿心莲叶三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6.治大叶性肺炎:一见喜六钱,梅叶冬青一两,麦门冬五钱,白茅根一两,金银花五钱。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江西《草药手册》)

  7.治肺结核(轻症),发热:一见喜干叶研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次十五至三十粒,日二至三次,开水下。(《福建中草药》)

  一见喜五钱,十大功劳叶五钱,丰城鸡血藤一两。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十五至三十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手册》)

  8.治百日咳:穿心莲叶三片。水泡,蜂蜜调服,日三次。(《江西草药》) 9.治胆囊炎:穿心莲五钱,六月雪二两,大青根一两半,黄栀子根一两,虎刺一两,阴行草一两。水煎服,如食欲不振,加野山楂果(炒)二两。(《江西草药》) 10.治高血压(充血型):穿心莲叶五至七片。开水泡服,一日数次。(《江西草药》)

  11.治口腔炎,扁桃体炎:一见喜干叶研末,一钱至一钱半。调蜜,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

  12.治咽喉炎:穿心莲(鲜)三钱。嚼烂吞服。(《江西草药》)

  13.治急性阑尾炎:野菊花一两,一见喜五钱。水煎,每日二剂分服。(江西《草药手册》)

  14治疖肿,蜂窝组织炎:三颗针五钱,一见喜五钱,金银花三钱,野菊花三钱,七叶一枝花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15.治鼻寞炎,中耳炎,结合膜炎,胃火牙痛:鲜一见喜全草三至五钱,水煎服;或捣汁滴耳。 (《福建中草药》) 穿心莲 16.治热淋:鲜一见喜叶十至十五片。捣烂,加蜜,开水冲服。 (《福建中草药》) 17.治汤火伤:一见喜干叶研末调茶油或鲜叶煎汤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18.治毒蛇咬伤:一见喜鲜叶捣烂调旱烟筒内的烟油外敷;另取鲜叶三至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一见喜一两,七叶-枝花三钱,狭叶韩信草一两,白花蛇舌草一两。每日一至二剂,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19.治阴囊湿疹:一见喜粉三十克。甘油加至一百毫升,调匀涂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性味】《泉州本草》: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肺二经。 【功用主治-穿心莲的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肺脓疡,胆囊炎,高血压,鼻衄,口咽肿痛,疮疖痈肿,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①《岭南采药录》:能解蛇毒,又能理内伤咳嗽。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 治咽喉炎症,痢疾,高热。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发烧,扁桃体炎,肺炎,疮疖肿毒,外伤感染,肺结核,毒蛇咬伤。 ④《江西草药》:清热凉血,消肿止痛,治胆囊炎,支气管炎,高血压,百日咳。 ⑤《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热消炎,止痛止痒,解蛇毒。 治腮腺炎,结合膜炎,流脑。 ⑥《广西中草药》:止血凉血,拔毒生肌,治肺脓疡,口腔炎。 ⑦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鼻衄,口腔出血。 ⑧《福建中草药》:清热泻火。 治肺结核发热,热淋,鼻窦炎,中耳炎,胃火牙痛,汤火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 外用:煎汁涂或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穿心莲鲜叶十至十五片。 水煎调蜜服。 (《福建中草药》) ②治急性菌痢。 胃肠炎:穿心莲三至五钱。 水煎服,每日一剂,二次分服。 (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感冒发热头痛及热泻:一见喜研末。 每次三分,日服三次,白汤送下。 (《泉州本草》) ④治流行性感冒,肺炎:一见喜干叶研末。 每次一钱,日三至四次。 (《福建中草药》) ⑤治支气管炎、肺炎:穿心莲叶三钱。 水煎服。 (《江西草药》) ⑥治大叶性肺炎:一见喜六钱,梅叶冬青一两,麦门冬五钱,白茅根一两,金银花五钱。 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手册》) ⑦治肺结核(轻症),发热:㈠一见喜干叶研末,蜜丸梧桐子大。 每次十五至三十粒,日二至三次,开水下。 (《福建中草药》) ㈡一见喜五钱,十大功劳叶五钱,丰城鸡血藤一两。 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十五至三十天为一疗程。 (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百日咳:穿心莲叶三片。 水泡,蜂蜜调服,日三次。

  ⑨治胆囊炎:穿心莲五钱,六月雪二两,大青根一两半,黄栀子根一两,虎刺一两,阴行草一两。 水煎服,如食欲不振,加野山楂果(炒)二两。 ⑩治高血压(充血型):穿心莲叶五至七片。 开水泡服,一日数次。 (⑧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⑾治口腔炎,扁桃体炎:一见喜干叶研末,一钱至一钱半。 调蜜,开水送服。 (《福建中草药》) ⑿治咽喉炎:穿心莲(鲜)三钱。 嚼烂吞服。 (《江西草药》) ⒀治急性阑尾炎:野菊花一两,一见喜五钱。 水煎,每日二剂分服。 (江西《草药手册》) ⒁治疖肿,蜂窝组织炎:三颗针五钱,一见喜五钱,金银花三钱,野菊花三钱,七叶一枝花二钱。 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 ⒂治鼻寞炎,中耳炎,结合膜炎,胃火牙痛:鲜一见喜全草三至五钱,水煎服;或捣汁滴耳。 ⒃治热淋:鲜一见喜叶十至十五片。 捣烂,加蜜,开水冲服。 ⒄治汤火伤,一见喜干叶研末调茶油或鲜叶煎汤涂患处。 ⒅治毒蛇咬伤:㈠一见喜鲜叶捣烂调旱烟筒内的烟油外敷;另取鲜叶三至五钱,水煎服。 (⒂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㈡一见喜一两,七叶-枝花三钱,狭叶韩信草一两,白花蛇舌草一两。 每日一至二剂,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册》) ⒆治阴囊湿疹:一见喜粉三十克。 甘油加至一百毫升,调匀涂患处。 (江西《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①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穿心莲具有消炎解毒作用,临床上曾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外伤感染、疖、痈、丹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菌痢、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中耳炎、牙周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制剂及用法:目前已制成注射刑、口服胶囊或片剂,用量须视各地生产制剂的不同含量而异。 对一般的炎症感染,可以穿心莲干草2~3钱煎服,每日1剂;或片剂(每片相当原生药1克)内服,每次4~8片,每日3~4次。 对皮肤化脓性感染创面,可用穿心莲叶研末,制成1:4水溶液,浸纱布外敷创口。 对化脓性中耳炎可制成滴耳剂局部应用,同时内服穿心莲片剂。 ②治疗钩端螺旋体病用穿心莲叶提出的有效部分,制成0.05克片剂,每片含结晶物质20毫克,成人每次0.1~0.2克,日服4~6次。 经治76例,治愈72例,无效4例。 治愈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在3天内明显减轻。 治疗期间来见任何毒性反应。

  此外,也曾用穿心莲片剂口服预防钩端螺旋体病,成人每天3克(按干粉计),1次顿服或2次分服,每周连服3天,共服5周,经2000余例观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但服药期间发现有轻度腹痛、腹泻、腰痛、头晕、头痛等症状,均在1~3天自行消失,这些症状究系服药的副作用,抑或由其他原因引起,尚难肯定。 ③治疗肠伤寒用复方穿欣莲煎剂(穿心莲2两,如意花根1两,一枝黄花6两,水煎服),每天1剂,用至退热后3~5天停药。 共治疗19例,全部治愈,未发现合并症。 服药至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11天,有1例在服药后8小时体温即恢复正常,另5例在2天内恢复正常。 治疗过程中,对5例合并有中毒性肝炎及贫血者,加用维生素;对2例合并肺炎者,加用链霉素肌注;对个别高热者曾临时加用退热药1~2次口服;未使用激素。 ④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用穿心莲干叶制成的100%注射液,每日肌注1次,每次2亳升;同时用干叶粉压制成的片剂口服,每片0.2克,每次2~4片,日服3次,部分病例辅以维生素B1及C。 共治疗32例,用药24~73天,临床痊愈10例(31.2%),显著进步15例(46.7%),进步6例(18.7%),无效1例(3.3%)。 穿心莲治疗后,自觉症状多在2周内消失,黄疸在4~24天内退尽;治疗后肝肿回缩至正常者占90.6%,肝功能恢复正常者占31.2%。 ⑤治疗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炎症采用穿心莲肌注,成人每日2~4次,每次2毫升(每毫升含生药4克),待症状明显好转后改为每8~12小时肌注1次。 治疗58例肺炎及其他呼吸道炎症,计痊愈36例,显效12例。 对19例轻型小儿支气管肺炎,用穿心莲注射液肌拄,1岁以上每次2毫升,1岁以下每次1毫升,均每日2次,治程最长者14天,最短3天,全部治愈(临床症状及肺部物理征消失)。 另一报道以复方穿心莲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哮喘性肺炎107例,年龄1~9岁,多数为2~4岁。 均每日肌注2~3次,每次2毫升。 哮喘气促症状一般于用药后24小时内消退;体温平均4天退至正常;肺部哮鸣音及湿性罗音在3~11天内消失。 个别病例曾加用四环素、氨茶碱及强的松,一般病例均同时应用非那根咳嗽糖浆。 复方穿心莲注射液每2毫升中含穿心莲1克,银花0.5克,鱼腥草0.6克,注射时除个别有局部肿痛外,未见不良反应。 ⑥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和菌痢用20%穿心莲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日1次。 2岁以下每日2毫升,2~7岁3毫升,7岁以上4毫升。 穴位分两组:㈠足三里、长谷(脐旁2寸半);㈡上巨虚、止泻(脐下2寸半)。 每日交替选用一组,每穴注射全量的1/2。 治疗消化不良34例,菌痢52例,一般注射一次即开始见效,菌痢多数在2~4天痊愈或显效,消化不良在2~5天痊愈或显效。 ⑦治疗小儿乙型脑炎对轻症病例,2~4岁每日用穿心莲2钱,狗肝菜2钱(均为干品)煎服,5~10岁剂量加倍,服时另加白糖矫味。 共观察16例,一般服药5天内体温下降,症状好转,未见后遗症。 ⑧治疗麻风曾用单味穿心莲治疗32例,其中瘤型19例,结核型7例,界线型6例。

  绝大多数口服片剂,初期每天16~24片(每片含原生药1克),后期每天24~48片,均为4次分服。 个别合并静脉注射穿心莲0.5克,或穿心莲钾盐320毫克,均为每日1次。 结果有5例治愈,16例显效,8例进步。 患者服穿心莲后食欲增进,体重增加,一般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未出现任何不良副作用。 另有53例经与砜类药物合并治疗,效果似更为显著。 又一报道观察12例,其中瘤型11例。 多数与氨苯砜或三桠苦合并治疗。 结果:显著进步4例,进步6例,无效2例。 剂量:肌肉注射每天4~5毫升,口服胶囊每天6~24粒(每粒0.3克)。 ⑨治疗毒蛇咬伤取新鲜穿心莲5钱,伽蓝菜1.5两,捣烂冲米酒1次顿服;或取干品切碎,加米酒浸泡1~2周,过滤备用。 曾治疗毒蛇咬伤32例,均有效。 ⑩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制成穿心莲静脉注射液,每支20毫升,含生药70~100克。 采用动脉及静脉交替注射方法。 第1天选患肢股动脉或肱动脉,快速推注穿心莲20~40毫升,注后压迫3~5分钟;第2天在患肢病变部位上约30厘米处,用一脉压带压迫注射处上段(以暴露静脉及阻挡药液向心回流),针头采用离心方向将药液20~40毫升逆行注入静脉内,然后根据病人忍受程度,保留脉压带继续压迫10~20分钟。 在推药及压迫过程中,病人肢端有不同程度的胀麻感,均属正常。

  如此交替进行,10天为一疗程,休息2~3天后再继续下一疗程。 应坚持治疗3~6个月。 据50例观察,总有效率(包括临床治愈、显效及好转)占90%。 治疗过程中应耐心处理创面,同时坚持戒烟。 ⑾治疗恶性葡萄胎与绒毛膜上皮癌用穿心莲静脉滴注加手术治疗恶性葡萄胎与绒癌肺及阴道结节广泛转移7例,5例治愈,1例好转,1例死亡。 治愈病例出院后均能参加体力劳动,定期追访,未见复发。 实践证明,穿心莲对恶性葡萄胎与绒癌子宫的原发病灶消失,肺及阴道转移灶之吸收,均有较明显的效果。 一般每日滴注30毫升左右即见疗效,每日80毫升左右可使血液中嗜酸性白细胞升高。 对有寒战、发热反应者,静滴时同时加用异丙嚎,使反应减轻或消失。 此药寒凉,长期使用可致恶心、腹泻、胃口不佳,配合其他中药调理,可渐消失。 ⑿治疗神经性皮炎、湿疹内服穿心莲片剂,日服3~4次,每次3~4片,7天为一疗程,必要时可给2~3个疗程,同时配合局部治疗。 经治疗24例,其中神经性皮炎泛发性者7例,限局性者9例,亚急性及慢性湿疹8例。 观察6~8个月,痊愈者4例,显着进步者15例,进步者5例。 据部分地区的不完全统计,穿心莲注射液肌肉注射后发生过敏反应的已有10余例。 反应剧烈的表现为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反应轻的一般表现为腹痛、呕吐、哮喘、荨麻疹、丘疹、头晕,头胀、喷嚏等。 出现反应的时间有即时的,也有在注射后5~20分钟出现的。 经抢救后,一般在5~45分钟内逐渐好转,个别的经24小时始恢复。

  矮地茶----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等:肺痈:血痢:

  别名 平地木、老勿大、不出林、叶底珠。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 (Hornst.) B1.的全株。植物形态 常绿小灌木,高10~30cm,基部常匍匐状横生,暗红色,有纤细的不定根。茎常单一,圆柱形,表面紫褐色,被短腺毛。叶互生,常3~7片集生茎端叶轮生状;椭圆形或卵形,长3~7cm,宽1.5~3cm,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尖锯齿,两面疏生腺点,下面淡红色,中脉有毛;叶柄密被短腺毛。花序近伞形,腋生或顶生; 花萼5裂,有腺点;花冠5裂,白色,有红棕色腺点;雄蕊5,短于花冠裂片,花药背面有腺点。核果球形,熟时红色,有黑色腺点,具宿存花柱和花萼。花期6~9月,果期8~12月。

  矮地茶原名紫金牛,始载于宋。《图经本草》,苏颂说:"紫金牛,生福州,味辛,叶如茶,上绿下茶 - 药物基源

  源于《本草图经》 《本草图经》:“治时疾膈气,去风痰。” 《本草纲目》:“解毒,破血。” 《本草纲目拾遗》:“治吐血劳伤,怯症垂危,久嗽成劳。” 为紫金牛科常绿小灌木紫金牛Ardisia japonica (Hornsted) Blume的全株。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全年可采。晒干,切段。生用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 止咳作用:小鼠氢氧化铵喷雾法和电刺激猫上喉上神经引咳法实验表明,矮地茶煎剂和矮茶素腹腔注射或灌 矮地茶胃部有明显的止咳作用,矮茶素止咳作用强度约相当于磷酸可待因的1/4~1/7,无明显耐受性。

  2. 祛痰作用:矮地茶煎剂给小鼠灌胃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酚红气管排泄法),其作用强度与同等剂量的桔梗相当。

  3. 平喘作用:矮地茶中挥发油和黄酮甙注射给药,对组织胺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挛有平喘作用,但灌胃则无效。

  4. 促进病变组织恢复:用二氧化硫熏气法使大白鼠产生慢性气管炎的病理变化,每天给矮茶素80mg/kg一次灌服,十天为一疗程,结果表明治疗组大鼠气管的杯状细胞减少(显示其有使粘液痰量减少的祛痰作用),炎细胞浸润减轻,肺气肿及肺萎陷程度也减轻。

  5. 矮茶素在体内吸收和排泄均较快,这与临床上服用矮地茶素见效快,维持作用时间短的情况相符合。

  6. 矮地茶和矮茶素无镇静、止痛和抑制呼吸作用,提示此药对咳嗽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而对其他中枢无明显的增强抑制作用,可以认为是本药的优点。

  矮地茶7. 紫金牛酚I和紫金牛酚II及紫金牛素均有较强的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前两种成分的抑菌效价分别为12.5μg/ml和25μg/ml。

  8. 矮地茶制剂及矮茶素治疗慢性气管炎有较好疗效,大多数病人在服药后3~4天内生效,反复应用无耐药性,副作用小。

  9. 矮地茶蜜丸及矮地茶乙醇提取物治疗肺结核有一定效果,矮地茶50%煎剂亦用于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

  10.苯醌类成分如信筒子醌和酸金牛醌有驱除肠寄生虫的作用。

  矮地茶 - 功效鉴别

  白果、矮地茶与洋金花相鉴别: 矮地茶白果、矮地茶与洋金花均能止咳平喘,都可用治咳嗽气喘之证。不同之处在于:

  白果 ── 味涩性收敛,偏于敛肺平喘,对于哮喘痰嗽,无论是肺寒、肺热,以及肺肾两虚者,均可配伍使用。同时,白果又能收涩止带,缩尿,也可用治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等证。

  矮地茶 ── 性平偏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较明显,咳喘有痰而属热者尤为适宜。又能清利湿热,活血化瘀,也可用治湿热黄疸、水肿,以及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证。

  洋金花 ── 为麻醉镇咳平喘药,对咳喘无痰、他药乏效者用之。并善于麻醉止痛,为中医麻醉之要药。此外,本品尚能止痉,也可用治癫痫,以及小儿慢惊风之手足抽搐。

  矮地茶 - 相关知识

  本品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紫金牛的干燥全株。产于陕西、四川、广西、江苏、浙江、云南等地。[别名]紫金牛、平地木、千年不大、矮茶。[成分]含挥发油,镇咳有效成分为矮地茶素1号(岩白菜素Bergenin)及三萜类化合物。叶中含槲皮甙(Quercitrin)、杨梅树皮甙(Myricitrin)等。[性味与归经]辛、微苦,平。入肺、肝经。[作用与用途]化痰止咳,利湿活血。经试验有镇咳祛痰作用,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1.慢性气管炎:矮地茶35g,水煎分3次服,或用本品制剂。2.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矮地茶、夏枯草各12g,百部、白及、天冬、功劳叶、桑皮各9g,水煎服。3.急性黄疸型肝炎:矮地茶30g,红糖适量,红枣10枚,水煎服。4.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月经不调等:可与其他药配伍应用。[用法与用量]15—30g,水煎服。

  1. 治疗肺痈:紫金牛一两, 鱼腥草一两。水煎, 二次分服。(《江西民间草药》)

  2. 治疗血痢:紫金牛茎叶, 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制剂]复方矮茶素片:矮地茶素125g,扑尔敏2g,制成1,000片。有镇咳祛痰作用,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

  性味及功效味微涩、苦,性平。有化痰止咳、利湿、利尿、活血、解毒功能。用于慢性气管炎,肺热咳嗽,久咳咯血,湿热黄疸,跌打损伤,风湿筋骨酸痛,急慢性肾炎,肿毒等。用量15~30g。 矮地茶

  白蔹----痈肿:敛疮:聤耳出脓血:白癜风,遍身斑点瘙痒:瘰疬生于颈腋,结肿寒热:皮肤中热痱;扭挫伤:汤火灼烂:吐血、咯血不止:

  别名:兔核、白根、昆仑、猫儿卵、鹅抱蛋、见肿消、穿山老鼠、白水罐、山地瓜、铁老鼠、母鸡带仔、老鼠瓜薯、山栗子、人卦牛、白浆罐、野红薯、地老鼠、野著薯、母鸡抱蛋。归经:心;肺;肝;脾经科属分类:葡萄科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主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白蔹 - 药理作用

  白蔹1.抑制作用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15的浓度对共心性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00mg/kg显著抑制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活性的升高。 2.辅助镇痛作用白蔹煎剂本身无镇痛作用,但可显著增强黑附片和炙川乌的镇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炙川乌和炙草乌时对离体蛙心的收缩作用。 3.抗癌作用体外试验对人子宫颈癌细胞培养系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①治痈肿:一白蔹二分,藜芦一分。为末,酒和如泥,贴上,日三。(《补缺肘后方》)二白蔹、乌头(炮)、黄芩各等分。捣末筛,和鸡子白敷上。(《普济方》白蔹散)②敛疮:白蔹、白芨、络石各半两,取干者。为细末,干撒疮上。(《鸡峰普济方》白蔹散)③治聤耳出脓血:白蔹、黄连(去须)、龙骨、赤石脂、乌贼鱼骨(去甲)各一两。上五味,捣罗为散。先以绵拭脓干,用药一钱匕,绵裹塞耳中。(《圣济总录》白蔹散)④治白癜风,遍身斑点瘙痒:白蔹三两.天雄三两(炮裂去皮脐),商陆一两,黄芩二两,干姜二两(炮裂、锉),踯躅花一两(酒拌炒令干)。上药捣罗为细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白蔹散)⑤治冻耳成疮,或痒或痛者:黄柏、白蔹各半两。为末。先以汤洗疮,后用香油调涂。(《仁斋直指方》白蔹散)⑥治瘰疬生于颈腋,结肿寒热:白蔹、甘草、玄参、木香、赤芍药、川大黄各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醋调为膏,贴于患上,干即易之。(《圣惠方》白蔹散)⑦治皮肤中热痱、瘰疬:白蔹、黄连各二两,生胡粉一两。上捣筛,容脂调和敷之。(《刘涓子鬼遗方》白蔹膏)⑧治扭挫伤:见肿消二个,食盐适量。捣烂外敷。(《全展选编·外科》)⑨治汤火灼烂:白蔹末敷之。(《备急方》)⑩治吐血、咯血不止:白蔹三两,阿胶二两(炙令燥)。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镜匕,酒水共一盏,入生地黄汁二合,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如无地黄汁。入生地黄一分同煎亦得。(《圣济总录》白蔹汤)

  白蔹 - 临床应用

  白蔹1.治疗外科炎症将白蔹块根去皮研末,取3两(用量根据炎症面积加减)以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以愈为度。对于疖、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著疗效。共观察3l例,除个别病情危急、全身反应严重加用抗菌素外,一般不用其他药物。用药后疼痛减轻,炎症很快吸收或局限。一般经治2~3天可愈。2.治疗扭挫伤取见肿消2个,食盐适量,捣烂如泥外敷。共治80例,66例有效。有的经治4天就肿消痛减而愈。3.小偏方 取白蔹适量研末,每次取适量,用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酒精(或白酒)调成稠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以愈为度。本方对疖、痈、蜂窝组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著疗效。共观察31例,一般经治2~3天可愈。

  白蔹 - 各家论述

  白蔹1. 《本草衍义》 :白蔹、白芨古今服饵方少有用者,多见于敛疮方中,二物多相需而行。 2. 《本草经疏》 :白蔹,若则泄,辛则散,甘则缓,寒则除热,故主痈肿疽疮,散结止痛。盖以痈疽皆由荣气不从,逆于肉里所致:女子阴中肿痛,亦由血分有热之故;火毒伤肌肉,即血分有热;目中赤,亦血热为病,散结凉血除热,则上来诸苦,蔑不济矣。其治小儿惊痫、温疟及妇人下赤白,则虽云惊痫属风热,温疟由于暑,赤白淋属湿热,或可通用,然病各有因,药各有主,以类推之,或非其任矣,尚俟后哲详之。总之为疔肿痈疽家要药,乃确论也。 3. 《本经逢原》 :白蔹,性寒解毒,敷肿疡疮,有解散之功,以其味辛也。《本经》治目赤惊痫温疟,非取其解热毒之力欤?治阴肿带下,非取其去湿热之力欤? 《金匮》薯蓣丸用之,专取其辛凉散结以解风气百疾之蕴蓄也。世医仅知痈肿解毒之用,陋哉。同地肤子治淋浊失精,同白及治金疮失血,同甘草解狼毒之毒,其辛散之功可知。 4. 《本草正义》 :白蔹苦泄,能清湿热而通壅滞,痈肿疽疮,多湿火为病,古人所谓痈疽,本外疡之通称,此疽字,非近世之所谓阴疽。结气以热结而言,苦泄宣通,则能散之,痛者亦热结之不通,《经》文以止痛与除热并言,则非泛治一切诸痛可知。目赤乃湿热之上凌,惊痫多气火之上菀,温疟本是热痰窒塞,阴中肿痛,亦湿火结于肝肾之络,总之,皆苦泄宣通之作用。医经主治,未尝不与陆氏《诗疏》同条共贯也,《别录》以治赤白,亦泄导湿热之浊垢,曰杀火毒,则约而言之耳。《日华子》谓治发背,则古之背疽,多是火毒,此与太阳经凝结之背疽不同,不可含浑。又谓瘰疬,面上疱疮,亦即《本经》主痈肿之义。又谓治肠风痔漏,血痢,刀箭疮,扑损,生肌止痛,则于《本经》、《别录》之外,多一层凉血破血,化瘀生新之义。又可作疡家外治末药,盖苦而善泄,义固相因。 5.《本经》 :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6. 《别录》 :下赤白,杀火毒。 7. 《药性论》 :治面上疱疮。 8. 《日华子本草》 :止惊邪,发背,瘰疬,肠风,痔漏,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烫火疮,生肌止痛。 9. 《本草图经》 :治风,金疮。 10.李杲:涂一切肿毒,敷疔疮。 11. 《纲目》 :解狼毒毒。用药禁忌: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痈疽已溃者均不宜服。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也不宜服用。

  1.白蔹、地丁草、蒲公英三者能清热消肿为外科常用药,但白蔹宜于疮疡末期,用以消肿止肌,地丁、蒲公英宜用疮疡初期,用以清热定痛。 2.白蔹与白薇,均能清热但白蔹多为外科常用药,偏清气分热,白微多为内科用药,偏于清血分,阴分之热。

  卷丹百合----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病吐血:胸前如火烙:百合病;神经衰弱,心烦失眠;肺痈:耳聋、耳痛:慢性支气管炎伴

  卷丹百合:又名卷丹、倒垂莲、虎皮百合。多年生草本。 百合─卷丹 BulbusLiliiLancifolii   (英) LanceleafLilyBulb   【来源】 百合科植物卷丹 Liliumlancifolium Thunb. 的肉质鳞片。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1.5cm。 茎带紫色,有疏或密的白色绵毛。 叶互生,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20cm,宽0.5~22cm,向上渐小成苞片状;叶腋内常有珠芽。 花序总状;花桔红色,内面密生紫黑色斑点;花被片长7~10cm,开放后向外反卷;花药紫色。 蒴果长圆形至倒卵形,长3~4cm。 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于林缘路旁及山坡草地。 主产江苏、浙江、湖南、安徽。   【性状】  无臭,味微苦。   【化学成分】 鳞茎含蛋白质等;花药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有机酸和β-胡萝卜素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百合。 .鳞茎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可以做蔬菜食用。也是贵重的中药材,有滋补、强壮、镇咳、去痰之功效,对肺结核及慢性气管炎的治疗有很高的疗效。【化学成分】百合鳞茎含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及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麝香百合的花药含有多种类胡萝卜素,其中大部分是顺花药黄质酯,占91.7~94% 。 卷丹的花药含水分2.68%,灰分4.17%,蛋白质21.29%,脂肪12.43%,淀粉3.61%,还元糖11.47%,维生素B1_443微克%,B2_1829微克%,泛酸306微克%,维生素C 21.2毫克%,并含β-胡萝卜素等。 【药理作用】百合煎剂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止咳作用,小白鼠肺灌流使流量增加,并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蟾蜍哮喘。 【炮制】百合:拣去杂质、黑瓣,簸除灰屑。 蜜百合:取净百合,加炼熟的蜂蜜(百合100斤用炼蜜6斤4两)与开水适量。 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不沾手为度,取出,放凉。 《品汇精要》:百合,蒸熟用。 【性味】甘微苦,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 ③《救荒本草》:味甘辛,平。 ④《长沙药解》: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入心、肺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大、小肠四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手足厥阴,手足阳明经。 ③《药品化义》:入肺、心、胆三经。 【功用主治-百合的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治肺费久嗽,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来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 (1)润肺止咳:用于肺燥或阴虚之咳嗽、咯血,常配川贝。 (2)清心安神:用于热性病后余热不清、虚烦不眠、神志恍惚,常配地黄。 ①《本经》:主邪气腹胀、心痛。 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②《别录》:除浮肿胪胀,痞满,寒热,通身疼痛,及乳难。 喉痹,止涕泪。 ' ③《药性论》:除心下急、满、痛,治脚气,热咳逆。 ④《食疗本草》:主心急黄。 ⑤《日华子本草》: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 治癫邪啼泣、狂叫,惊悸,杀蛊毒气,熁乳痈、发背及诸疮肿,并治产后血狂运。 ⑥《本草衍义》:治伤寒坏后百合病。 ⑦《本草蒙筌》:除时疫咳逆。 ⑧《医学入门》:治肺痿,肺痈。 ⑨《纲目拾遗》:清痰火,补虚损。 ⑩《上海常用中草药》:治肺热咳嗽,干咳久咳,热病后虚热,烦躁不安。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蒸食或煮粥食。 外用:捣敷。 【宜忌】风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服。 ①《本经逢原》:中气虚寒,二便滑泄者忌之。 ②《本草求真》:初嗽不宜遽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选方】①治咳嗽不巳,或痰中有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每服-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 (《济生方》百花膏) ②治支气管扩张、咯血:百合二两,白及四两,蛤粉二两,百部一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重二钱,每次一丸,日三次。 (《新疆中草药手册》) ③治肺病吐血:新百合捣汁,和水坎之,亦可煮食。 (《卫生易简方》) ④治背心前胸肺慕间热,咳嗽咽痛,咯血,恶寒,手大拇指循白肉际间上肩背至胸前如火烙:熟地、生地、归身各三钱,白芍、甘草各一钱,桔梗、元参备八分,贝母、麦冬、百合各钱半。 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二十粒。 (《慎斋遗书》百合固金汤) ⑤治肺脏壅热烦闷:新百合四两,用蜜半叠,拌和百合,蒸令软,时时含如枣大,咽津。 (《圣惠方》) ⑥治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七枚(擘),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渣;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渣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知母汤) ⑦治百合病吐之后者:百合七枚(擘),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鸡子汤) ⑧治百合病下之后者:百合七枚(擘),滑石三两(碎,绵裹),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升,去渣后,合和重煎,取-升五合,分温服。 (滑石代赭汤) ⑨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七枚(擘),生地黄汁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升,去渣,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百合地黄汤) ⑩治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一两(炙),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百合滑石散。 ⑥方以下出《金匮要略》) ⑾治神经衰弱,心烦失眠,百合五钱,酸枣仁五钱,远志三钱。 水煎服。 (《新疆中草药手册》) ⑿治肺痈:白花百合,或煮或蒸,频食。 拌蜜蒸更好。

  (《经验广集》百合煎) ⒀治疮肿不穿:野百合同盐捣泥敷之良。 (《包会应验方》) ⒁治天疱湿疮:生百合捣涂,一、二日即安。 (《濒湖集简方》) ⒂治耳聋、耳痛:干百合为末,温水服二钱,日二服。 (《千金方》) ⒃鲜百合汁:鲜百合三个,取汁用温开水冲服,早晚各一次,可治肺结核之咯血,慢性支气管炎伴有肺气肿。 ⒄百花煎:百合30克,冬花15克,水煎服,可治肺热咳嗽,咽干口渴。 ⒅百合知母汤:百合30克,知母15克,水煎服,可用热性病后期的各种症状。 ⒆百合汤:百合30克,鸟药10克,水煎服,可治日久不愈的胃痛。 ⒇百合50克,北沙参15克,冰糖15克,水煎服。 可治干咳,口干咽燥。 (21)百合、莲藕节各20克,水煎,汤水冲入白芨粉10克服下,可治肺阴虚有热引起的咳血。 (22)百合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冬虫夏草10克,川贝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咳喘,痰少,咽干,气短乏力等症。 (23)百合30克,北沙参15克(亦可加冬花10克),冰糖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干咳痰少,口干咽燥。 (24)百合蜜:百合100克,蜂蜜50克拌匀蒸熟,于睡前食用。 适用于神经衰弱,睡眠欠佳,久咳,口干等症。 (25)清蒸百合:鲜百合洗净,蒸熟食用,可连续服用,对肝炎,胃病,贫血,体虚,有良好的疗效。 (26)百合糖水:百合100克,白糖适量,煮汤食用。 适用于肺结核和热性病后期患者以及失眠,心悸,精神不安,肺痿肺痈,痰火咳血等症。 (27)百合炖肉:百合100克,瘦猪肉(亦可用鸡肉、羊肉)500克,共炖熟佐餐食用。 适用于身体虚弱者及慢性支气管炎、浮肿患者作调补之用。 (28)百合粥:百合50克、粳米100克,同煮粥,加冰糖调味食用。 有润肺止咳,养心安神作用。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热或肺燥所致的干咳,以及肺结核,久咳不愈,睡眠不好,烦躁不安,肺气肿,咯血,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等症。 脾胃虚弱或风寒感冒咳嗽者不宜食用。 (29)百合粥:百合、莲子、薏米各适量,同煮粥,加冰糖或白糖调味食用。 有滋补、安神、益胃、润肺作用。 适用于各种虚弱,心悸,大便溏稀,脚气病等症。

  (30)面合病(伤寒病之后坐卧不安,神志不清,胡言乱语)。 如已发汗用百合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煮取一升;另用知母三两,加水二程式煮取一升。 百合汁、知母汁合在一起煮成一升半,分次服。 此方名百合知母汤。 如已吐过,则用百全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加鸡蛋白一个,分两次服。 此方名百合鸡子汤。 如已泻过,则用百合七枚,水泡一夜,次日清晨以泉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另用代赭石一两、滑石三两,加水二繁荣昌盛煮取一升,是百合汁一起再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 此方名百合代赭汤。 如未经汗、吞、下,则用百合枚,水泡一领先,次日清晨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另以生地黄汁一升,令两汁合煮成一升半,分两次服。 此方名百合地黄汤。 如病已变成消渴,则用百合一升在水一半中泡一夜,取汗温洗病人,洗毕,令病人吃白汤饼。 如病已变成热症,则用百合一两、滑石三两,共研为末,水冲一匙,微泻即见药效。 如病已变成腹满作痛,则用百合炒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31)肺脏壅热。 烦闷咳嗽。 用新百合四两,加蜜蒸软,时时含一片吞津。 (32)肺病吐血。 用新百合捣汁,水送服。 煮百合吃亦可。 (33)风疹流走。 用盐泥二两、百合半两、黄丹二钱、醋一分、唾液四分,捣和敷贴。 (34)疮肿不穿。 用野百合同盐捣泥敷涂。 (35)天泡疮。 用生百合捣涂,二、二日即安。 或用百合花晒干为末,调菜油涂搽亦有效。 (36)肠风下血。 有百合子,酒炒微赤,研为末,开水冲服。 【临床应用】外用止血取百合粉15克,加入蒸馏水配成15%混悬液,再加温约至60℃,并搅动使成糊状。 俟冷,放入2~4℃0冰箱内冻结;冻结成海绵状后再放入石灰桶内,或用纱布包好挂起,使之慢慢解冻(不可加温或曝晒);继将海绵体中之水分挤去,再剪成所需之大小与形状,装在瓶内在15磅压力下蒸气消毒15分钟即可应用。 临床以百合海绵填塞治疗鼻衄及用于鼻息肉切除、中下鼻甲部分截除等手术后止血,据100余例观察,止血效果良好,百合海绵在鼻腔中3小时即开始溶化,14小时完全消失,能被组织吸收而无不良过敏反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里种葡萄树好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