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针炙有效吗?

提起脑梗,大多数人很害怕,认为患上脑梗就麻烦了,即便抢救过来,也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实际上不少脑梗患者如果注意防护,能够活很长时间;而如果能够及早介入针灸治疗,患者有可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针灸治疗帮助患者正常生活

88岁张大爷撤了鼻饲管针灸之后,对周振坤主任连声感谢:“周主任,如果不是你,我现在还在插着管呐!”。张大爷今年88岁,两个月前的一个早晨突然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家人紧急送到医院住院治疗,医院的诊断结果是:脑梗死引发的真性球麻痹,高血压病3期。虽然抢救比较及时,出院后的张大爷还是留下一些症状:声音低弱,吐词不清,饮水呛咳,不能进食等,只能靠家人鼻饲管进食,非常痛苦。

张大爷自己非常绝望,家人亲属也都难过,觉得年事已高的张大爷没有太多恢复的可能了。邻居建议张大爷尝试针灸,儿女们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着张大爷找到了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专家周振坤主任。没想才连续3天针刺治疗,张大爷的痰涎减少,头晕也减轻了。针灸7天后,张大爷居然可吃一个鸡蛋羹和少许米粉,但仍不能饮水。在周主任继续治疗14天后,张大爷撤了鼻饲管,能进半流食和软食。接着按周主任安排隔日针灸,21天后张大爷能够正常进食了。原本以为没治了的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通过周振坤主任的针灸治好了,张大爷和家人喜出望外。

像张大爷这样受益的病人还有很多,48岁的刘女士也是其中的一位。在一天中午睡觉醒来后,刘女士忽然发现自己口角歪斜,左侧肢体不能活动,还特别嗜睡。家人急忙把她送当地医院治疗,做CT查头颅,诊断结果显示“右侧额颞顶叶大面积梗塞”,高血压病3级。经紧急抢救后刘女士神志转清,左侧肢体瘫痪,不能活动,不能坐起及站立,口角右歪。刘女士左侧肢体不能活动23天时,家人用轮椅推着刘女士来找周主任。刘女士当时针感非常好,针灸头部穴位时头有热的感觉,患侧肢体也感觉热流流动,第2天针刺完就可以坐起,第4天可以站立,9天后可以拄拐勉强步行数步,刘女士喜极而泣,坚持治疗2个月后能独自步行了。

周振坤主任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谈到脑梗为之色变,认为脑梗患者即便抢救过来,致残率也是极高的,后期恢复相对较难。实际上,如果能够及早针灸治疗,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患者的生命质量会获得极大的提升。

针灸介入治疗应越早越好

根据现代医学,脑梗死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属于中医的“中风”、“中经络”范畴,中医认为脑梗死主要因痰浊淤血、痹阻经络使气血不能周流,清阳之气不能舒展所致。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各种原因的脱水、各种动脉炎、休克、血压下降过快过大等都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发生,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等。

有数据显示,近些年,不仅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群患脑梗死的比例也在急速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同时,不可忽视的现状是,目前我国只有很少一部分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3小时内到达医院,而有很多患者不知道具体发病时间。脑梗死治疗主要分急性期和恢复期治疗,目前急性期主要用溶栓治疗,活血抢救半暗带区减少致残率。中医诊疗优势主要在恢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针灸对受损神经有修复作用,且有助于脑神经结构干重塑,使致残肢体功能复健。

而一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经验显示,在脑梗急性期就恰当介入针灸疗法,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会更加显著。关于针灸的神奇作用,周主任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都坐过火车、地铁,每次车运行都有固定的线路,每条线路上都有站点。经络於堵就好比交通拥堵,脑梗患者如果能及时疏通,就可有效缓解颅内大血管的痉挛堵塞,改善血管动力学的紊乱,保持运动功能的通畅,保持吞咽功能的通畅和恢复语言功能,让病人得到非常好的恢复。”

周主任曾在黑龙江地区工作多年,当地天气寒冷,脑血管病人非常多,不少瘫痪在床,失去自理能力,在她手下一个又一个患者通过针灸治疗,能够自主行走,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周主任印象最深的患者是一个年仅15岁,上初三的小男孩,因患有脑血管畸形症,突发脑出血和偏瘫,经过一段时间针灸治疗后能自主行走,重返学校并考上了大学。“工作这么多年,我还是经常感慨针灸的神奇。发明针灸的古人是多么的有智慧!”周主任感叹道。

脑梗患者应注重日常康复

脑梗死是一种危险性比较大的疾病,因此周主任特别强调要注意预防,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身体的警示,所以一定要了解脑梗死的症状:脑梗死发病初期经常哈欠连天,会有口吃现象;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时治疗。

脑梗的治疗效果主要是看治疗是否及时,中风的部位及大小。一般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脑梗后还能生存多久,需要看病情程度怎么样,是否有其他方面的疾病,后期康复情况。如果经过治疗后,不能说话,但是心跳呼吸等都正常,意识方面也比较清楚,一般对于生命是没有什么危险的,可以存活很长时间,但是需要及时观察,注意病情程度。如果病情严重,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发展,家人一定要随时照顾,注意病人病情变化。很多脑梗塞,会有高热的情况,应及时测体温,及时降温,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

脑梗死的患者一般都会出现某方面的功能障碍,因此除针灸及时介入之外,还应进行中药及推拿按摩的治疗,从根本上调理身体,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抢救后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生命质量也至关重要,家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配合和督促病人进行各种康复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此外,患者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生活规律,起居有常,不抽烟、不喝酒,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同时注意防寒保暖。

东城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于运用针灸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失眠、焦虑症、抑郁症、自主神经紊乱、中风、面瘫、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头痛等疑难杂症。(记者 祝凤岚)

(责编:许心怡、权娟)

【摘要】:目的:探讨阴阳调衡透刺针法治疗脑梗死后患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2008年4月~2009年4月期间,岳阳医院针灸科收治的脑梗死住院病人,符合诊断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94例患者,随机分配到阴阳调衡透刺针法组(简称针刺组)、阴阳调衡透刺针法联合康复疗法组(简称针康组)、康复疗法组(简称康复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28天,观察治疗后7天、14天、28天时改良Ashworth量表、四肢简化Fugl-Meyer量表及治疗前后MBI评分改变情况。结果:三组治疗28天后缓解肌张力的有效率为:针刺组81.81%,针康组90.32%,康复组80%,针刺组与康复组疗效无显著差别,针康组疗效优于针刺组与康复组。2.三组治疗28天后四肢运动功能,上肢评分针刺组与康复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分别与针刺组、康复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下肢评分三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针刺组与康复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东氏阴阳调衡透刺针法可以缓解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与康复疗法比较无显著差别;2针刺疗法在缓解增高的肌张力同时,也全面改善了肢体活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3针刺与康复疗法联合使用可使临床效果得到提高。


4  是指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残疾,同时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l   锥体束功能破坏--随意运动功能丧失,出现偏瘫

l   锥体外系功能破坏--肌张力异常、协调运动能力失常

l   低位中枢失去了高位中枢的控制,低位中枢兴奋性增加,已被抑制的一些原始反射释放,原来正常的反射活动亢进,夸张出现

l 粗大异常的运动模式

l 精细、协调控制能力减退

l   并发症: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关节

l   继发损伤:肩关节半脱位、肌痉挛挛缩、

发生与训练量掌握不当有关

在康复治疗中由于方法的错误,引起医源性

l    康复方法错误:过多强化肌张力的手法和训练(肌力训练、过早步行等)加重了肌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导致痉挛持续存在,异常模式无法打破。

l    护理方法错误:体位摆放错误、不适当的关节过度活动加重痛肩等

l   脑梗死患者病情稳定后第二天即可介入

l   脑出血略后,一般48h~72h无出血倾向,病情稳定方可介入,早期仅体位控制,预防并发症,3周左右方可运动治疗

l   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发病后6个月都是有效期

l   病程1年以上,康复疗效差及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降低

(1)拐杖,装具,轮椅,自助具等辅助具的使用。

(2) 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训练。

(3) 促进其接受障碍,

 (2)对家庭的指导(使其在心理上,客观上得到认识)  

   (3)职业康复(回归职业的准备)

   (4)社会性康复(再获得社会作用)

(废用征候群和误用征候群)

l 以神经生理学、神经发育为基础,利用各种促进、牵拉技术,以改善CVA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  

l   作业治疗(OT):设计有目的性的活动、工艺、指导CVA患者恢复精细协调能力、ADL、各种娱乐能力等

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PNF )

l    通过对不同部位关节、肌肉的缓慢或快速牵拉,改变或调节肌张力,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预防关节、肌腱组织的挛缩和畸形

l   当肌肉受到快速牵张时,肌梭敏感性增加,使肌张力增高

l   当肌肉受到缓慢持续牵张时,激发抑制反射,使肌张力降低,痉挛缓解

l   该治疗用于脑卒中的各个时期,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各种并发症

l   注意早期肌张力较低时,手法操作上要防止肌肉的拉伤或关节的损伤、脱位。有明显肌痉挛时,避免突然用力过猛造成损伤

l   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瘫痪不单是肌力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对低级中枢及周围神经协调控制能力的失调

l   有学者认为单纯的肌力训练会干扰运动控制的协调,特别是痉挛期

l   但肢体的偏瘫在不同程度上总会造成肌力的减退

l   肌力的训练在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仍不可缺少,尤其是在偏瘫的早期和恢复期

中枢性损伤的肌力训练要点

重点加强软弱无力肌群的力量训练

痉挛期患者应避开加重痉挛的肌力训练,像上肢的屈肌群、下肢的伸肌群,有针对性地进行上肢伸肌、下肢屈肌的肌力训练,通过脊髓反射中的交互抑制原理,抑制拮抗肌的痉挛,矫正屈、伸肌力量之间的不平衡

以多轴位、多关节、多组肌群参与的综合肌力练习取代单轴位、单关节、单组肌群参与的肌力练习

肌力训练中,离心训练较向心训练更适合于脑卒中的患者

肌力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注意患者有时过度疲劳或抗阻用力过大,会诱发肌痉挛

l    改善当处于软瘫时,活动各关节范围不宜过大,不要牵拉关节,尤其是肩关节很容易发生半脱位和损伤

l    髋关节被动活动中,开始时幅度也不宜过大。在作屈髋屈膝位时应防止髋向外侧倒,以免损伤髋关节或内收肌群,从而发生骨化性肌炎

l    对于肌痉挛、关节活动范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者,活动时要避免突然快速的牵张,这样不仅不能改善活动范围,反而会加重肌痉挛,造成关节、肌腱、韧带的损伤

l   通过体操动作抑制异常的痉挛模式,恢复偏瘫肢体的功能

l   提高受累侧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改善受累侧肢体的关节活动范围

l   预防因长期制动所致的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失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

l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外周血液循环

1级静态平衡、2级自动态平衡、3级他动态平衡。

l    患者体会坐位的感觉或用镜子矫正坐位的姿势,然后训练从有依靠到无依靠坐,由坐在靠椅上到在凳子上。

l    学会在坐位作前后、左右改变重心,加强患侧承重练习及左右交替抬负重练习,以后在坐位下向不同方向取物即自动态平衡。

l    在外界推动下保持坐位动态平衡(他动态平衡练习)。

l   患者可以通过肌电反馈和训练,达到有意识地控制肌肉收缩

l   在偏瘫早期松弛性瘫痪时,主要用于提高肌力

l   在痉挛性偏瘫时,可用于放松痉挛肌群或使其拮抗肌收缩

l   还可进行平衡反馈,帮助患者训练平衡功能,提高受累侧负重的能力

l    鼓励患者早期利用非受累侧肢体进行日常活动,促进受累侧肢体功能的恢复

l    体位转换训练,开始先进行床上翻身练习,能翻身后,进行卧位和坐位的转换

l    对于那些残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指导其如何利用非受累侧肢体完成日常的穿衣、洗澡等活动,如何正确使用轮椅、拐杖和一些常用的生活助具

l   康复治疗时期仍需要临床药物的维持,对于一些并发症,如痉挛、疼痛、肿胀等,药物治疗不可缺少

l   目前神经阻滞技术、脊髓旁或皮下埋置泵治疗对缓解疼痛、痉挛有效

l   此外,还可以借助手术方法解除肌腱挛缩、矫正关节畸形

l   大多数患者在卒中早期,肢体肌张力低下,此期临床上称软瘫期

l   病后1~3周内肌张力开始增加,出现肌痉挛,此期称痉挛期

l   随着肌痉挛逐渐减弱恢复到正常的肌张力,为恢复期

l   如果患者病后长时间处在肌痉挛状态,预后较差,称为后遗症期

l    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只要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就可开始

l   一般脑梗死患者病后2-3天,脑出血可稍推迟至1周左右

l    病程1年以上,康复疗效差及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速度降低

l    后遗症期主要是采取补偿性治疗和防治继发损伤

l    脑血管意外伴有活动性肝病、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恶性进行性高血压、痴呆患者不适合进行康复治疗

l    有严重心血管病变,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功能衰竭,需控制症状后结合临床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康复

l    脑出血和珠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不要过早坐起和用力活动

———————————————————————————偏瘫早期康复治疗误区

l   关节活动不当(范围、频率掌握不当)

l 近端—远端控制能力:

l 近端固定—远端活动

l 远端固定—近端活动

l 近端固定—远端活动技巧。

l   目的是促使患者康复及预防各种并发症,主要包括:

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

加强关节的被动活动和保护

起坐和坐位平衡能力练习

1级静态平衡、2级自动态平衡、3级他动态平衡。

l    患者体会坐位的感觉或用镜子矫正坐位的姿势,然后训练从有依靠到无依靠坐,由坐在靠椅上到在凳子上。

l    学会在坐位作前后、左右改变重心,加强患侧承重练习及左右交替抬负重练习,以后在坐位下向不同方向取物即自动态平衡。

l    在外界推动下保持坐位动态平衡(他动态平衡练习)。

l   通过体操动作抑制异常的痉挛模式,恢复偏瘫肢体的功能

l   提高受累侧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改善受累侧肢体的关节活动范围

l   预防因长期制动所致的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及失用性肌萎缩等并发症

l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外周血液循环

l   适应范围:偏瘫软瘫期(肢体偏瘫功能1-2级)

l   目的:通过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患侧肢体的被动活动,结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诱发和促进患侧肢体活动。

l   捏挤患手、健手击拍、交叉上举、环绕洗脸、半桥抬臀、抗阻夹腿、翘腿摆髋、健腿直抬、手足相触、健足敲胫共10节。

l    对脑出血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期间,应在治疗前后注意脉搏、血压的变化,一般心率不超过120次/min,收缩压升高不宜超过2.7~5.2kPa(20~40mmHg)

l   随着病变的恢复,患侧肌张力逐渐增高,有部分患者在2~3个月内会出现明显的肌痉挛,表现出典型的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模式,若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功能活动,加重残疾的形成

l   进一步平衡肌张力,采用抑制性体位,打破肌痉挛模式

l   加强对近端大肌群活动控制能力,并完成较复杂的生活活动能力

l   强化对中间关节(肘、膝)的控制

l 坐位沿床边移动身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梗能针灸治疗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