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综合征可以这样改善!你知道吗?

灼口综合征为何要同病异治?

《黄帝内经》中,中医治病其实治的不是病,治的是证。

所谓“同病异治”,就是说患者患的是同一种病,表现出相同的症状,但由于产生的原因不同,采取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也不同。

明医华佗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两个人都是头疼,症状一模一样,但华佗去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一个用泻法,一个用肝法,结果两个人很快就康复了。

华佗治病所依据的就是这两个人的“证”,一个是被饮食所造成的,属于内实在应该用泻下法以祛除积食;而另一个是感受寒冷之邪所造成的,属外实,应发汗以驱散风寒。因为按照中医的辩证施治理论,准确用药,所以两人很快恢复了。

以现在人们常见的头痛为例,西医认为头痛就是头痛,谁来了都开同样的药,但中医不这样认为,在中医看来,头痛症状相同,但发病的原因可能不同,如果是两边痛,是胆经出了问题;里面的中空痛,是肝经出现问题;后脑勺痛,就是膀胱经的问题;前额痛,就是胃经出了问题;而左边偏头痛和右边偏头痛也是不同的,因为在左主肝,右主肺,如果左边偏头痛,很有可能是肝血的问题;而右边头痛可能是肺气问题。所以治疗时中医不会想西医那样,而是根据头痛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就是中医思维的一个关键点:“同病异治”。

而西医对于灼口综合征的治疗无非是:甲钴胺、维生素、漱口水等治疗,但并没有考虑到患者不同的病因、体质问题。所以效果令人并不满意。

中医认为灼口综合征的舌痛与人体的脏腑都有联系:

长期由于情志不舒,郁而化火,或过食辛辣醇酒,积久化热,心火上炎,灼伤舌体,血热瘀阻,出现不通则痛。

长期饮食所伤,脾气失运,或水湿内蕴,阻滞经络,气虚血瘀,不通则痛;或水谷不化,精血不生,舌体失养而作痛。

由于脾虚湿停,郁而化热,湿热熏蒸肝胆,肝胆经脉行于舌之两旁,经脉瘀阻,不通则痛,往往表现为舌两侧疼痛。

肾脉连接着咽喉,胃肠连接这脸颊和牙齿牙龈,脾胃湿热过盛,则导致阴虚火旺,疲劳过度,久病不治都会导致脏腑失调引发口腔症状。

这也就是为何不同的灼口综合征患者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有的舌尖疼、有的舌两侧疼、有的不固定的疼等,有的人舌苔厚、有的舌苔黄、有的没有舌苔,这都说明病因是不同的,所以灼口综合征找对方法,找对病因很重要。

经过多年的专注结合大量临床病例,采用中医中医经过特殊提炼加工熬制而成的“古法宁神汤”,得到病人认可。

患者:女,44岁,半年

主诉:舌头边缘有小疙瘩,当地给舌炎治,吃了两月也没管事。舌根疼感觉舌头也肿着,一到下午口腔里就感觉特别热,就好像吃点冰块才舒服。腮帮子上有白印,就感觉不舒服。吃热的、劳累时加重,口干不口苦。平时爱着急上火。睡眠挺好的,吃饭正常。大便正常一日一两次。

就诊:舌尖边都红,舌苔白,舌胖大,口干。

  主因:着急上火,火盛伤津,脾虚湿盛,心肝火旺,肝经下行环绕口唇之内,口腔灼热。

  诊治:清心泻火,健脾祛湿,疏肝理气。

初诊:主要药材有:丹参、赤芍、生地、甘草、地丁、连翘、当归、炒白芍、柴胡、茯苓、炒白术、五味子、党参、麦冬等。

二诊:腮帮上白印没有了,涩涩的感觉没有了,嘴里舒服多了

三诊:口腔内烧热感没有了,有点嘴里溃疡的感觉,还感觉舌头胖大,不是敢吃太热的食物。

四诊:跟正常人一样了,舌头也没有那么胖大了,继续调理身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灼口综合症一般多久能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