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管狭窄.颈动脉有斑块、吃点啥药?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动脉会逐渐老化、硬化,在血管壁上不断形成增厚的凸起,这就是斑块自然形成的过程。

全身的动脉血管都可能“长斑”,其中颈动脉斑块(又称作动脉粥样硬化)危害最大:半数以上的中风都跟它有关。

颈动脉,常被作为反映全身血管情况的一个窗口。

《北京市2020年度体检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超过40.0%,而60岁以上的人群中完全无斑块的几乎没有。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解读,如何让斑块缩小和减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李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特需医疗科主任 黄高忠

颈动脉斑块,头晕中风都跟它有关

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会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英国牛津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机构联合研究发现,中国有1/3的成年人存在颈动脉斑块,其中三类人最容易被颈动脉斑块盯上:老年人、吸烟者、高血压患者。

从左至右分别为:正常动脉、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血管内长斑,会造成流过的血液变少,大脑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因而产生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有些人可能没有症状,一部分人有眩晕、昏昏沉沉的症状。

局部脑缺血,可导致突发短暂的、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叫小中风。

一般表现为一过性肢体无力、说话吐字不清、看东西有重影等,通常持续几分钟或1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需要注意的是,小中风之后往往紧跟着中风。

颈动脉斑块最怕一个动作

猛回头、猛然转身这样的动作,容易导致斑块脱落。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到刺激脱落,可能阻塞脑部血管,造成缺血或梗塞。

有颈椎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老年人,快速转头还可能导致身体失衡,进而跌倒。

转身、回头时都应慢一些,避免幅度过大,最好是整个身子都转过来,这样说话也方便,还能避免伤到脖子。

避免剧烈打喷嚏。如果打喷嚏与突然扭头外力相加,椎动脉便会受到明显牵拉,可能导致动脉夹层分离,诱发脑卒中。

在运动上不宜做突然发力的运动,比如打羽毛球、篮球及突然性起床等。

3个症状可能是“危险斑块”

稳定性是判定斑块危险等级的重要指标。通常来讲,外表不光滑,形状不规则处在血管分支部的易损斑块,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颈动脉斑块会引起什么临床后果?轻度狭窄一般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如果出现这3个症状,说明你的斑块可能是危险斑块,最好在两周之内到医院进行相应治疗:

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或失明。

症状2: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单侧身体、面部或肢体运动障碍,刺痛或麻木,突发行走困难、步态不稳。

突发眩晕或意识障碍,失语,记忆障碍或吞咽困难等。

建议5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如果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其他高危因素,如肥胖、吸烟、饮酒等,则要缩短筛查间隔,一旦发现不稳定性斑块,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

斑块的出现与遗传因素、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高脂饮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有关系。

其实多数斑块都是可以逆转的。所谓“逆转”不是完全消失,而是通过强化降胆固醇治疗并积极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将斑块体积缩小,甚至忽略不计。

逆转斑块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减少过多热量摄入和特定的饮食结构。研究显示,单一饮食干预在斑块消退方面的作用有限。

坚持低油、低盐、低糖,多吃蔬菜、海鲜、豆类、坚果、谷类、橄榄油等健康食品,少吃红肉及其制品,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限制精制碳水,适量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

运动是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有效干预措施。

上下班走路不算,最好是每周能进行15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慢跑等。

研究发现,每天步行7000步以上者与每天步行不到7000步者相比,斑块逆转更明显,但不建议进行强竞技类运动,如马拉松等,过量的运动反而会损伤血管。

吸烟是缺血事件、亚临床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会随戒烟时间延长而降低。

肥胖者多伴有内分泌紊乱,且血液中的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容易发生动脉硬化。

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应控制在24以下,老年人可适当放宽,控制在26以下。

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二十碳五烯酸、降低脂蛋白(a)和甘油三酯的药物、降压药、抗血小板药物、口服降糖药物。

患者用药方案需结合血管狭窄程度、患者具体情况和症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综合考虑,一般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严格控制在1.8毫摩尔/升甚至1.4毫摩尔/升以下,斑块就可能逆转。

最后要注意的是,斑块逆转是一个动态过程,长期维持健康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否则还会反弹或恶化。▲

随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健康体检的增多,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北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检查了1600多名50岁以上的人,结果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在49%。

脑梗死是颈动脉斑块最严重的后果。所有的脑梗死里面和颈动脉斑块有关的占25%-30%。

颈动脉斑块是如何危害我们生命的?

颈动脉斑块也就是长在颈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将人体的动脉看作水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像水管里的各种污垢,在日积月累之下沉积在水管的管壁之上,时间越久污垢越厚,最终会引起血管壁狭窄甚至堵塞。

颈动脉的主要作用是向脑部供应血液,如果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了,就会发生长期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记忆力、定向力减退、意识障碍、黑朦、偏侧面部和/或肢体麻木和/或无力、伸舌偏向、言语不利、不能听懂别人说的话等。

但上述这种情况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在斑块逐渐增长、颈动脉逐渐狭窄的过程中,出现一侧颈动脉堵塞,可以由对侧颈动脉,以及双侧椎动脉进行代偿,并且也会有侧枝循环,代偿供血,有时可能部分甚至完全替代原有血管的功能。所以一些患者在做血管造影检查时发现某一根颈动脉血管完全闭塞了,但患者却没有不舒服感觉。

那么什么是最可怕的?对于已经形成粥样斑块的颈动脉而言,最可怕的是急性血栓形成。如果在很短的时间内斑块及其附近形成了血栓并且造成颈动脉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附近的血管根本来不及替代其供应血液,就会导致脑部严重缺血、坏死,这就发生急性脑梗死了!

简单地讲,颈动脉斑块的危害与斑块的位置、形状和性质的关系密切。如果一个斑块比较小,附着在血管壁上不掉落,或者是外皮很厚、很坚固(好像一个皮厚馅小的饺子),表面光滑且不容易破裂,这样的斑块的危害就比较小;如果斑块不稳定容易脱落,或者斑块像是皮薄馅大的饺子类型的易损斑块,这样的斑块就具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只要斑块突然破裂或脱落,就会迅速形成血栓并将该部位的血管完全闭塞,就会形成急性脑梗死。

如何判断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

综上所述,是稳定斑块还是不稳定斑块,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通常超声报告上不会明说,是稳定斑块还是不稳定斑块。因为斑块稳定不稳定不好讲,除了斑块本身客观因素决定外,还跟患者因素有关。

  • 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忽高忽低,就容易导致斑块不稳定。
  • 另外,患者血脂高,会导致斑块继续长大,可能导致不稳定。
  • 斑块表面的纤维帽比较厚,里面的脂质核比较小的话,相对比较稳定。可以想象成皮厚而馅比较小的饺子,这样不容易破裂。
  • 如果斑块表面的纤维帽比较薄或者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里面的脂质核比较大的话,这种斑块通常不稳定,可以想象成皮薄而馅比较大的饺子,这样容易破裂。

另外,通常来说硬斑块相对稳定,软斑块相对不稳定。但是也不是绝对的,硬斑块是里面钙化比较多,但是如果钙化位置不对,在斑块表面,分布也不均匀,这种硬斑块也不一定就是稳定的斑块。因此,对于确诊了颈动脉斑块的人,无论是硬斑块还是软斑块,血压、血脂这些还是要控制好。

那么如何防治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很多的危险因素有关,有些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有些是没办法干预的,比如年龄的增大,性别。

首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可缺少的。颈动脉斑块和脑卒中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和饮酒、重油重盐饮食、熬夜、肥胖、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血液中胆固醇太高,减少形成斑块的原料,还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减少胆固醇进入血管内皮下面的机会。

其次,定期健康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颈动脉斑块更加常见,约有1/3的成年人颈动脉都存在斑块,且颈动脉斑块的发病几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疾病的患者,都是颈动脉斑块发病的高危人群,要注意定期做彩超检查。

三是,有必要服用药物的患者,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按照医生的要求长期准确的服用药物,降低降低颈动脉生成新斑块的几率,斑块破裂或脱落后局部形成血栓的风险,并且定期检查。

如果做到上述三点,肯定会大大降低发生脑梗死、脑卒中的风险。

颈动脉致狭窄超过70%或狭窄50%但伴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即便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2年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也高达26%以上,所以建议应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当颈动脉狭窄完全闭塞的时候,此时应该尽快手术治疗,而完全闭塞的情况下,是不可以再进行剥脱及支架,应该进行脑血管搭桥治疗。

总而言之,并非所有的斑块都是致命的,不能一概而论,发现斑块不需要如临大敌,也不要忽视,不去管它。

大家发现颈动脉斑块一定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后,遵医嘱,选择适当的应对策略,做好防治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脑梗死的发生。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科普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代替个人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到院咨询医生。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10年感觉头晕 特别是起床的时候。平时头也晕。 坐下来特容易睡觉 上楼的时候右腿疼,不敢动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今天去医院检查做CT检查后脑部未发现异常 B超检查: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1。1MM 膨大处1。5MM 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1。1MM 膨大处1。3MM 双侧总动脉动 颈内 颈外动脉内膜回声不光滑,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见长5。6MM ,厚1。6MM偏强回声斑块,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见长5。4MM,厚1。7MM强回声斑块。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改变,血流方向正常,频谱形态正常,测值在正常范围。 左侧堆动脉椎间段内径4。0MM,最大流速48。2CM/S 右侧椎动脉椎间段内径3。3MM,最大流速46。2CM/S CDFI:管腔内血流通畅,方向正常。 提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双侧颈总动脉斑块形成 血值有三项高 总胆固醇 5。48 参考值0-5。2 甘油血脂1。82 参考值 0--1。7 低密度脂蛋白 4。4 参考值0--3。1 高密谋脂蛋白 1。02 参考值1。04--1。74 吃了两天辛伐他汀片没什么感觉。他不想再吃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这种症状是血脂值高到什么程度了,需要吃药或者输液吗。怎么样治疗效果好。 双颈动脉硬化的斑块大吗,需要特别注意吗,有什么特效药呢 总之治疗这些症状什么药比较有效果呢。多谢各位医生了

宋燕医生团队与患者的交流

问诊中医生回复仅供参考,正式建议及处置方案需见诊疗建议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10年感觉头晕 特别是起床的时候。平时头也晕。 坐下来特容易睡觉 上楼的时候右腿疼,不敢动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今天去医院检查做CT检查后脑部未发现异常 B超检查: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1。1MM 膨大处1。5MM 右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1。1MM 膨大处1。3MM 双侧总动脉动 颈内 颈外动脉内膜回声不光滑,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见长5。6MM ,厚1。6MM偏强回声斑块,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后壁见长5。4MM,厚1。7MM强回声斑块。管腔未见明显狭窄改变,血流方向正常,频谱形态正常,测值在正常范围。 左侧堆动脉椎间段内径4。0MM,最大流速48。2CM/S 右侧椎动脉椎间段内径3。3MM,最大流速46。2CM/S CDFI:管腔内血流通畅,方向正常。 提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双侧颈总动脉斑块形成 血值有三项高 总胆固醇 5。48 参考值0-5。2 甘油血脂1。82 参考值 0--1。7 低密度脂蛋白 4。4 参考值0--3。1 高密谋脂蛋白 1。02 参考值1。04--1。74 吃了两天辛伐他汀片没什么感觉。他不想再吃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这种症状是血脂值高到什么程度了,需要吃药或者输液吗。怎么样治疗效果好。 双颈动脉硬化的斑块大吗,需要特别注意吗,有什么特效药呢 总之治疗这些症状什么药比较有效果呢。多谢各位医生了

另患者今年61岁 血压血糖正常 身高168 体重74KG

隐私内容,仅主诊医生和患者本人可见

擅长:专注致力于肢体及腹部、颈部血管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诊断治疗及基础研究。 尤其是对于:1.主动脉瘤,动脉夹层的开放及介入治疗; 2.“脉管炎”,“糖尿病足”,血管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老烂腿,臁疮腿”等疾病的规范个体化治疗, 3.各种微创手段治疗下肢曲张静脉,血管瘤,血管畸形,淋巴管瘤的微创化、规范化治疗。 4.保命通路--透析瘘的全程化维护,肾功能不全透析用自体及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5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CAS)及内膜剥脱手术(CEA),有效预防脑梗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动脉斑块用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