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不好,代糖对心脏有什么影响?

  糖尿病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因此现实生活中不少人的行为会招来糖尿病,但人们不知道这样的风险。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得糖尿病的8个常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得糖尿病的8个常识

  1、很多糖尿病与遗传基因有关

  胰岛素抵抗、肥胖症和高血糖往往具有家族性,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基因约有45个。纽约医院皇后医疗中心内科主任丹尼尔·洛伯博士表示,胰岛素抵抗来自体内的“节俭基因”,目的是帮助身体储存能量,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如今食物量充足,这种基因就会导致糖尿病。近亲患有糖尿病的人易得糖尿病,男性的风险比女性高。

  2、心脏病病因增加糖尿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三大风险因素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都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它们都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洛伯博士表示,体重超标和久坐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多种心脏病的风险。存在心脏病风险的人群,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更大。

  3、滥用抗生素易得糖尿病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胃肠病学和肿瘤学的研究者发现,反复使用某些类型的抗生素会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者考察了英国20多万名糖尿病患者在确诊至少一年前的抗生素用药情况,并把这一数量与80万名同年龄段、同性别的非糖尿病患者的抗生素处方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服用至少两个疗程的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病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高。抗生素使用得越多,风险越大。

  研究者认为,动物和人体研究都发现,肠道细菌会影响肥胖症、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而使用抗生素会改变肠道的菌群分布。肠道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发生改变可以解释抗生素使用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4、并非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胖人

  专门从事糖尿病研究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儿科内分泌专家罗伯特·勒斯蒂格博士说,既不超重也不肥胖的人也会得糖尿病。体内脂肪过多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速2型糖尿病发病进程。但是,大约20%的肥胖者没有糖尿病,15%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正常。因此,瘦人也不能忽视糖尿病筛查。

  5、糖尿病风险随年龄增大,但健康改变永远有益

  中年之后,糖尿病风险会逐年增大。2型糖尿病新病例大多年龄在45~64岁。然而,糖尿病发病年龄正趋于年轻化,美国2012年确诊的37万名糖尿病患者年龄在20~44岁。勒斯蒂格博士表示,除了年龄,不良饮食及不爱运动也是2型糖尿病增加的重要原因。但是,任何年龄的人群,只要积极改善生活习惯,都可以显着降低糖尿病风险。

  6、身体活动越多,糖尿病风险越小

  匹兹堡大学副教授约翰·杜贝表示,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燃料,身体活动少,血糖水平就会升高。骑自行车或快走等有氧运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有氧运动和举重训练还可以改善肌肉对胰岛素的反应。研究发现,久坐者坚持4个月的有氧运动,就可以显着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即使每天骑车或散步10分钟,也有效果。

  7、护心饮食同样有益于预防糖尿病

  美国糖尿病协会专家马里乔·赛普雷斯博士说,低热量饮食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对体重超标或肥胖人群而言,应该避开含盐含糖较多的加工食品,多吃糙米、全麦食品、坚果、水果和蔬菜等。

  8、治疗糖尿病关键靠患者自己

  洛伯博士表示,医生给病人检查、指导、开药和鼓励,但是糖尿病治疗最关键要靠患者自己。普通人群应关注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发现问题及时看医生。一旦确诊糖尿病,则应该听取医生建议,按时服药,改善生活方式,缓解压力。

  1、出现手脚麻痹、发抖的情况。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此外,糖尿病人应多加预防骨质疏松。

  2、有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等相关症状的出现。糖尿病会感到容易疲劳,全身倦怠无力。没有从事劳动或体育运动,身体常常无原由地感到疲惫不堪,感到双腿乏力,膝盖酸软,尤其是上下楼梯的时候;感冒后经常长疖疮或血压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气味,此时就该及早去医院检查了。

  3、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的明显表现。

  1、糖尿病饮食的第一个主要的原则就是控制饮食,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低糖其实就是少吃或不吃那些容易导致血糖上升的食物。比方说,加糖的食物,像糖果、汽水、可乐、蜜饯,及蜂蜜、加糖饮料,以及各种中西式的甜点都应该少吃;若是嗜食甜食的人,则建议以糖精或阿斯巴甜等代糖来调味。此外,淀粉类含量高的食物也要限量,像番薯、土豆、芋头、玉米、菱角,以及烧饼、烧卖、萝卜糕等;尤其各种年节食品,如粽子、月饼、年糕,更是糖尿病患者特别需要“忌口”的。

  2、糖尿病饮食的第二个主要的原则就是少吃太甜、太咸、太油的食物,最好是不吃:由于肥胖是糖尿病的敌人,而且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比一般人高,因此控制油脂的摄取量非常重要。除了少吃油炸、油煎、油酥及高油脂类的食品,譬如肥肉、猪皮、松子、核桃、花生等;同时要节制肉类食物、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取量,并且改用植物油来烹调食物。此外一些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海鲜类等,也要少吃。至烹调上,应尽量采用清淡少油的方式,如炖、烤、卤、红烧、清蒸、水煮、凉拌等。


“老板,在减肥,少放点油。”

“我三高,要清蒸,都做清淡点。”

“最近胃不好,少油少盐少辣。”

很多人在外边吃饭的时候,都要求“少油少盐少辣不要香菜”,除了饮品,火辣君就没见过几个要求“少糖”的,估计你也是这样子吧?

但是,营养学家说了,现代饮食问题主要在于糖,不是脂肪!

早在50多年前,就有以老鼠为研究对象的实验表明,糖和心脏病、膀胱癌有联系。

后来有调查显示,研究的赞助方,也就是“糖业研究基金会”要求终止研究,并且不发表研究成果。

2016年,有项研究发现,饮食中糖分占比较高的老鼠,更容易患乳腺癌。但是,美国糖业协会却公开称此研究“骇人听闻”,并坚持称“摄入糖分和癌症之间没有可信的联系”。

但是,医生和研究人员却说,他们的研究成果一直被制糖工业打压,相关研究成果的发表也受到阻止。

前一段时间,《PLOS Biology》揭示了美国糖业协会对此类研究的故意打压。

事情都可以追溯到50多年前了(也就是说咱们被欺瞒了50多年),上世纪60年代末,糖业研究基金会资助了两项研究,代号为“259号项目”。

在第一项研究中,一组老鼠饮食均衡,另一组老鼠是高糖饮食。结果发现,高糖饮食组更容易患心脏病、中风、心脏病发作,且血脂高于正常水平。

在第二项研究中,一组老鼠吃糖,另一组老鼠吃淀粉。结果发现,在吃糖组的老鼠体内,某种酶的含量升高了,而这种酶和人类膀胱癌存在联系。

但糖业研究基金会不但终止了项目,还禁止发表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表示这在故意打压相关研究成果。

没关系,见怪不怪!早在1967年,糖业研究基金会就贿赂了三位哈佛科学家,让糖的危害看起来没那么大,还暗示脂肪才是饮食问题(虽然脂肪是个替死鬼,但啥东西吃多了都不太好)。

这么多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多摄入糖类和多种严重健康问题存在关联,什么高胆固醇、心脏病、糖尿病、膀胱癌…

在吃了五十多年的高糖低脂食物后,广大消费者终于意识到了糖类的危害……

首先,糖分会影响体内荷尔蒙,使大脑无法发出饱腹的信号,所以饱了还想吃。

其次,吃糖的人会越来越爱吃糖,因为糖分会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产生兴奋感,就像咖啡因和酒精一样,会让人上瘾。

很多疾病都和过多摄入糖类有关,从龋齿、痤疮(没错,就是痘痘)、糖尿病到肾脏疾病、心脏病、膀胱癌…全都有,而且还会提供多余的卡路里,转化成脂肪,引发肥胖。

关键是,糖分摄取过多,会引发早衰,会长皱纹,显老,白敷那么贵的面膜白用那么贵的化妆品。

“我不喜欢吃甜的,肯定不超标。”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糖不仅仅局限于咱们熟知的糖果、白糖红糖黑糖,还有许多种类。要想少吃糖,咱们得先了解糖是什么东西。

糖是一种纯热能食物,高热量,但不含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他营养,除了导致发胖、其他身体疾病之外,还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让人上瘾。

糖是一种简单的碳水化合物,人类之所以喜欢吃甜的食物,因为我们在进化中形成了消耗糖转化为能量的机制。身体需要糖作为能量来源,所以不能完全拒绝糖/碳水化合物。

各种食物都含有糖,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天然糖,比如水果和牛奶里面的糖;一种是添加糖,比如做蛋糕甜品时放的糖。糖有很多名字,只有了解才能避免。

天然糖:果糖(水果里的)、乳糖(牛奶里的)。

添加糖:白糖、红糖、黑糖、蔗糖、甜菜糖、蜜糖、龙舌兰蜜、玉米糖浆、蜂蜜、枫树糖浆等。这些糖来自于植物或动物(比如蜂蜜)。

不要把糖看的跟魔鬼似的,咱们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多吃糖,不是拒绝一切糖,必须保持一定范围的摄入量,把自己整昏迷了可有点过头了。

少吃糖至少要少吃添加糖。

甭管是为了减肥变美还是给孩子做榜样,身体健康肯定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给自己寻找一个少吃糖的动机,这样才能坚持。

眼不见心不烦,用在这里最恰当了。

在你视线能接触到的地方,不要放任何高糖食品。要是你实在舍不得丢掉,也舍不得送人,那就藏起来,这种“藏好”=“送人”。

你把不健康的零食清走了,就去买点健康的零食,不能饿着自己。

告诉你的亲朋好友,你以后要决定少吃糖了。就算他们不会和你一起戒糖,但起码不会故意诱惑你(那种损友不算)。

高糖零食会以各种你想象不到的方式来到你身边,干脆就只吃健康零食吧,比如水果、坚果、能生吃的蔬菜啥的。

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质和健康油脂(比如橄榄油、葡萄籽油、坚果、牛油果、三文鱼等),减少因为饿而产生的对甜食的渴望。

不喝含糖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果味苏打水、果汁和功能饮料等。

用真正的水果代替果汁,不但能补充果汁中失去的纤维,还能减少果糖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喝茶、咖啡或者其他饮品的时候尽量不加糖,试试加点蜂蜜,虽然有点痛苦。如果你不加很多糖喝不下去,那干脆别喝了。

尽量别喝酒。其实大多数酒里面都含有很多糖,但不会标注出来。比如说鸡尾酒、香槟,还有被称为“液体面包”的啤酒。酒除了糖多,对增肌减脂也不好。

阅读食品配料表。一般配料表中的成分次序是按照添加的分量排序的,如果前三位里面有糖(或者其他名字的糖),就尽量别买。

尽量避免深加工食品。为了改善口感、延长保质期,大部分加工食品和包装食品中都含有糖。如果你懒得看食品标签,可以买未加工/少加工的食品,比如新鲜的农产品、肉、奶等。

那些声称“少糖”、“半糖”的,你也要警惕,就算是一半也很多。关键是,那些伪装自己少糖的食物也健康不到哪里去。

常见的代糖有: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

只能说,尽量避免代糖,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添加代糖的食物本身。

代糖通常被添加在“不甜打死也不吃”的食物里,比如甜点、雪糕,就算代糖可以加少一部分热量,但还是会不知不觉吃下很多热量。

而且这些食物本身的营养素组成既单一又失调,吃了这些,别的食物吃的就少,长此以往,营养摄入不均衡,还是会给身体带来许多其他疾病。

到目前为止,大量研究都表明代糖在一个相当宽松的范围内食用都是安全的。

如果本身是肥胖人士或糖尿病患者,又管不住嘴想来点甜的,那代糖就比蔗糖啥的更合适,但并不推荐完全用代糖代替日常饮食。

4.8 自己动手做吃的

大多数饮食中加糖只是为了增加甜度,本身并没有营养价值,吃多也不会饱。少糖不会给食物带来坏处,但是得适应这种口感,可以试试无糖食谱。

用香料提味。比如香草、肉桂、肉豆蔻、薄荷、当归等。

对于甜品来说,尽量使用水果的天然甜味。水煮或者新鲜的都可以,再加点无糖的纯酸奶也不错。

4.9 拒绝高糖等于运动

下次嘴馋了,你就这么想,“我少吃一块饼干,相当于跑步十分钟。”

把这种拒绝看成是另一种运动。

4.10 选择其他放松方式

放松心情、发泄情绪不只有大吃大喝,还可以泡澡、按摩、和家人朋友说说话、读书看电影、运动……慢慢的,你会发现乐趣清单是无穷无尽的。

高糖的危害,竟然被隐藏了50多年,脂肪还特别冤屈的做了“替死鬼”,但哪个吃多了都不好。少糖起码要少吃添加糖,少油起码要少吃不健康的油脂。

火辣君也知道少吃糖好,但杯子蛋糕打死也要吃!

你有什么打死也要吃的东西呢?

更多“患者,女性,50岁。有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病史,采用地高辛治疗。洋地黄作用引起的心电图改变是”相关的问题

A、左冠状动脉上1/2

B、左冠状动脉上1/3

C、右冠状动脉上1/3

D、右冠状动脉下1/3

以下不属于控制液体入量的措施是

C、每天总入量不能超过1500ml

D、控制静脉输液速度:一般为20~30滴/分

以下不属于防止心衰患者便秘的首选方法

B、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D、遵医嘱用导泻剂治疗

心脏病患者出现心源性呼吸困难时,以下护理措施不妥的是

A、静脉输液速度至少50滴/分

B、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下列关于心源性水肿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B、摄入钠盐量8g/d

C、防止皮肤破损和污染

D、伴胸水或腹水的患者宜采取平卧位

护理心源性水肿患者,下列哪项措施不妥

A、水肿时,需控制水分,每日总入液量不超过500mL

B、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

C、使用热水袋保暖应注意烫伤

少吃盐的目的就是要少吃钠。在烹饪时,可以用代糖制剂,或低钠醋等调味品,增加患者的食欲。

慢性心衰病情稳定时,主动活动的目的是防止心衰加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会不会引起心脏不舒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