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看发蓝光的电子产品之外,还有哪些别的办法解决蓝光对眼睛的伤害嘛?????

较真鉴定:疑/尚无定论

1、蓝光在可见光中确实能量相对高一些,但整个可见光家族都属于电磁波谱中能量很弱的成员,并不像伽马射线等高能电磁波有电离效应。

2、“伤眼”在医学上有很多含义,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不良用眼习惯导致的,完全归咎于蓝光并不准确。

3、关于蓝光对视网膜等部位的损伤,已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缺乏决定性的证据证明“蓝光的危害性比其他可见光更强”。比起用专门的防蓝光产品,更有效、性价比更高的方法还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及在暗环境下使用各种带屏幕的电子产品。

查证者:胡远东 | 临床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蓝光比其他颜色的光能量更高,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导致视网膜细胞直接死亡”,这样的说法我们常常都能看到,有时候是在网络媒体的数码知识版块,有时候是在各种防蓝光眼镜、蓝光过滤屏商家的网站,而且都会有一些波长和能量关系之类的配图。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日益依赖各种屏幕,想必大家也非常关心“蓝光更伤眼”说法到底是真是假,今天我们就来弄个究竟。

蓝光是怎么来的?蓝光的能量真的更高吗?

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屏幕,在其底部是蓝色的LED光源,光源上方是黄色的荧光材料涂层,LED通电时发出的蓝光有一部分照射到涂层的荧光颗粒上,激发其产生黄色荧光,另一部分蓝光与黄色荧光混合,根据光的混色原理,蓝光+黄光=白光。采用这种原理发光的光源有浴霸、各种LED灯光、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等等。

再来看一个包括可见光的电磁波波谱图,从左边的红光到右边的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频率和能量则逐渐升高,蓝光在右侧靠近紫光的位置,因此我们确实可以说,在可见光之中,蓝光的能量是比较高的。

不过我们看图不能只看一半,这张图上面的部分还告诉我们:无论是红光还是相对高能的蓝光、紫光,它们都只占电磁波谱非常窄的一个区间,而目前确认会对生物造成显著损害的紫外线、X线和伽马射线(图2中上半部分),无论是频率和能量都要比可见光高几个数量级。

“伤眼”到底指的是伤到哪里?

先来学习一点基础的视觉相关解剖和生理知识:光线要被我们感知到,首先需要穿过眼球表面的角膜,然后经过虹膜围成的瞳孔及之后的晶状体,晶状体周围的睫状肌会将其调整到合适的屈光度,从而使光线能正确汇聚在眼底的视网膜上,在视网膜的中心部位有一个叫做黄斑的部位,它所占的面积只是视网膜的一小部分,但却集中了大量视功能相关细胞,能够识别形状、大小、颜色、纵深、距离等大多数光学信号,是视觉的关键部位。此外,我们的眼睛还有泪腺、房水等附属结构,泪腺不断地分泌泪液,然后通过眨眼这个动作将泪液均匀地“刷”到角膜表面以保证其湿润,由睫状体分泌的房水在眼球内部不断循环,带来角膜需要的养分和氧气,同时带走角膜代谢的产物。

长时间盯着手机等人造光源主要会造成四个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时眨眼次数减少,导致角膜干燥,轻者出现眼睛干涩等症状,重者可以出现角膜炎;二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晶状体调节能力受损导致的屈光不正,主要是表现为近视症状;三是暗室条件下玩手机,瞳孔放大,可能阻碍房水循环,使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四是光线的能量损伤眼底视网膜神经细胞。

在这些与长时间暴露于各种人造光源有关的眼部疾病中,前面三种都主要是由不良用眼习惯导致的,和光线本身性质的关系并不密切,只有最后一种,即蓝光对视网膜(尤其是黄斑)的损伤是否比其他光源更大才是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主题。

蓝光真的比其他光更“伤眼”吗?

要证明蓝光是否比其他光源更伤眼,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实验对象分成三组乃至更多组,一组长时间看LED光源,一组长时间看其他光源,一组什么光源也不看……最后比较不同组的眼部损伤情况,这样得到的结果是最有说服力的。但研究伦理禁止进行这种可预见会对实验对象造成不可逆损伤的研究,因此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去调查那些本身已经长期暴露在蓝光下的人群,看看他们的视力损伤是否比暴露较少者更强。然而在这方面,不同研究团队得到了矛盾的结果。例如有研究者发现,长期暴露于蓝光和其他可见光都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险因素[1、2]。而另外一个团队的研究结果则是蓝光与老年性黄斑变性并没有显著关系[3],还有一个团队评估了各种不同光源产生的蓝光对眼睛的影响,结论是短时间内暴露在阳光、电焊弧光中的蓝光,对视网膜造成的损伤也是很明显的,而荧光灯和LED灯的蓝光则不会对眼睛有明显的影响[4]。

由于这些研究都是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前进行的,研究设计方面也有一些不足,结果也莫衷一是,我们只能遗憾地说:现在还没有来自于人体实验的直接证据,来证明蓝光对人眼更加有害或是无害。

从理论到实验证据这么捋了一遍之后,我们可以基本中肯地总结道:蓝光比起其他可见光能量是要高一些,但可见光家族对机体的影响都是非常小的,远不如紫外线乃至更高能的具有电离效应的电磁波,在实验证据方面,尚没有充分的直接证据能够证明长期暴露在蓝光下会导致视网膜等眼部病变。蓝光眼镜也好、蓝光过滤屏也好,用了或许有一些微小的贡献,但任何拿“蓝光伤眼”作为营销手段的都有夸大之嫌。更重要、性价比更高的手段还是科学用眼,比如避免在暗环境下长时间地盯着各种显示屏,如果你是刷了太久手机或者电脑看到的这篇文章,现在就坐起来,让自己的眼睛休息一下吧。

转载自腾讯《较真》栏目

头向上下左右旋转时,眼珠也跟着一起移动。

头向后仰并不停的眨眼,使血液畅通。眼睛轻微疲劳时,只要做

一条毛巾浸比洗澡水还要热一点的热水,另一条毛巾浸加了冰块的冷水,先把热毛巾放在眼

睛上约五分钟,然后再放冷毛巾五分钟。

中指指向眼窝和鼻梁间,手掌盖脸来回摩擦五分钟。然后脖子各项左右慢慢移动,接着闭上

双眼,握拳轻敲后颈部十下。

看远方三分钟,再看手掌

分钟,然后再看远方。这样远近交换几次,可以有效消除眼睛

临床上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他们的症状为“眼干涩不舒,甚至干燥、畏光、视物模糊”

类病人的职业大多是计算机操作人员、文字编辑、美术工作者、教师及刺绣工人等。随着电

脑在工作、生活中的普及,这种情况更为常见。他们的症状并不是病理变化所引起,而是由

长时间“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对眼睛的危害是极大的。首先,神经高度紧张会使眼睛发胀,

视神经功能慢性减退;再者,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促使轴性近视的发展;另外,就是眨眼

使眼球缺乏润滑和保护作用。

人正常的眨眼数为每分钟

次,这就使眼表面的泪液蒸发过多,而来不及得到及时的补充,

久之则引起眼球表面的炎症。

这样的病人,早期检查结果往往查不出什么病,但长此以往,便可能失去健康的眼睛。对于

青少年来说,长期近距离使用电脑会引起调节痉挛而看不清远处,继而造成真性近视等。而

因为眼睛的调节能力下降出现老花、

久,如果长期注视电脑会使疲劳症状加重,还可能诱发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病。

要预防或消除这种情况,

日常应注意对眼睛的呵护,

首先,要定时休息。如每看书或使用电脑

分钟,此时可远眺窗外景观,

或转动眼球、做眼保健操等,只要不集中在近距离用眼,都有休息效果。

其次,注意滋润眼睛,多眨眼。用电脑时,最好保持

度的下视角,这样有助于减少

眼球暴露的面积,以减少眼球表面水分蒸发。避免工作座位在空调出风口处,还可以在座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避免蓝光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