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来这问下AOE空气消毒机真的能杀死新冠病毒吗?

疫情还未结束,这个冬天又是一轮新的考验,并且疾控专家吴尊友说新冠病毒在冬季会更严重,大家要认真对待不能放松警惕,那么冬季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呢?下面八宝网小编带来介绍。

吴尊友说新冠病毒在冬季会更严重是真的吗

吴尊友:因为新冠病毒比较喜欢低温的环境,夏天流行,冬季会更严重。

从全球的疫情形势来看,进入初冬以后,尤其是11月后,全球每日报告病例数经常突破60万,多次创造纪录。这几天,国内多点出现零星病例,也提示我们新冠病毒在不停地“敲打”着国门。应该说,我们今年冬季面临着一次大考。

提高警惕的同时也希望大家别做惊弓之鸟,零星散发难免会出现,也不要认为有零星就是防疫失败。一方面防疫要科学精准,另一方面也要调整心态。病毒不会凭空消失,然而生活还要继续,别总是被新冠吓丢了魂。

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空气流动性差,一旦有病毒携带者,极易造成传播,因此,出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规范佩戴口罩。有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的人员及相关陪同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保持手卫生。清洁操作之前、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处理污物后都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清洁双手。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清洁双手。

3、适量运动,健康体重

运动增强机体抵抗力,也是较好的减压方式。建议有氧和无氧运动相结合,每周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走动一下。

4、充足睡眠,拒绝熬夜

晚餐不要吃得太饱,或空腹睡觉,忌饮大量含酒精、咖啡因的饮料。成年人保证每天7-9小时的睡眠时间。

幼托机构、学校、办公楼、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应对桌面、台面、地面、电梯等物体表面及门把手,厕所等公共设施定期开展清洁消毒。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外出购物尽量错开高峰,选择电子支付,减少接触钱币。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小编。

84消毒液和洗洁精能杀新冠吗?

需不需要稀释?该稀释多少倍?

大家关于消毒的问题肯定很多。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新冠病毒被“杀死”的全过程

让大家能够了解新冠,杀死新冠

做到“精准消毒,科学防疫!”

消毒剂是怎么杀死新冠病毒的?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耐热性差,外面的包膜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比较敏感。所以我们只要想办法破坏了它的包膜,溶解它的RNA,那么这个病毒就“死了”。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规定,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脂溶剂均可有效杀灭病毒。

其中,紫外线、热,以及乙醇等脂溶剂是通过使病毒表面的蛋白质变性,并破坏病毒的脂包膜结构来杀灭新冠病毒的,而含氯消毒剂(主要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活性成分的84消毒液等)和过氧乙酸则是通过深度氧化病毒达到将其杀灭的目的。

如何选择有效的消毒产品?

可以消灭新冠病毒的产品

常用产品:医用酒精、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

医用酒精可以让蛋白质变性,新型冠状病毒由于病毒外有蛋白质包膜,因此可被杀灭。

酒精消毒的适用场景很广,使用时可将酒精溶液装在喷壶里喷洒,也可以用棉花撮制成酒精棉球擦拭。手部、手机、遥控器、门把手、按钮、钥匙、键盘鼠标等都可以用它来消毒。

此类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及少量表面活性剂。NaClO可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细菌、病毒等)氧化,使其变性,从而起到消毒的作用。  

可用于家庭日常用品(如桌椅、床头柜、卫生洁具、门窗把手等等)。

常用产品:过氧化氢消毒液(医用双氧水)、过氧乙酸消毒剂      

它杀灭新冠病毒也是由于强大的氧化能力。当接触病毒后,可通过移除病毒包膜蛋白的电子使其氧化受损,还可以攻击核苷酸的碱基和糖-磷酸骨架,从而破坏病毒生物结构和功能。       含过氧乙酸的产品具有醋酸的刺激性气味,   多用于工业和农业上的消毒,一般不推荐家庭使用。   而双氧水则很适合居家使用,可以用于桌子、床头柜、卫生洁具、门窗把手、楼梯扶手等表面。    

常用产品: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臭氧消毒箱    

紫外线消毒的门槛相对较高,家用的紫外线灯,或是手持紫外线灯,很难达到灯管辐射照度,所以并不适用于家庭消毒。    

对于耐热物品,比如餐具、玩具、奶瓶等小物件,煮沸超过30分钟或蒸汽蒸5分钟就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常见产品:家用衣物消毒剂

主要成分为“对氯间二甲苯酚”的消毒产品(如滴露、威露士等),目前争议比较大。它在作用于冠状病毒方面的研究报道比较少。

空气净化器不能杀灭或预防新冠病毒,但对于依附在飞沫上的病毒,空气净化器可以起到吸附和过滤作用,但也只是辅助作用,不能过分依赖。

市面上流行的消毒洗衣机,主要有高温、臭氧、紫外线、银离子等消毒手段。

但实际上,洗衣机生成的高温,并不能达到专业灭菌消毒需求的温度;臭氧和紫外线,虽然有效,但是过程中很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银离子,属于低水平消毒手段,消毒效果不佳。

疫情期间,谨防过度消毒

 酒精适用于擦拭和浸泡消毒,却不适合在空气中喷洒。酒精是易燃易爆品,一旦遇到明火或静电,很有可能引起火灾,造成伤亡。

 家中储备酒精以够用为宜,不宜超过500ml,大量囤积的酒精就如同隐形的威胁。

 84消毒液和酒精或洁厕灵混合使用,可能会产生剧毒的氯气!!

对快递和生鲜食品的外包装可以用稀释的84消毒液擦拭,应严格按照消毒剂说明书配比使用,尽量按最低有效剂量配比,不要盲目使用高剂量消毒。

非疫区居民不需要日常使用84消毒液消毒,除非有疫区回来的人员或家人出现可疑症状时,需要用消毒水擦拭家具和桌子,拖地板等。

不要在加湿器中加入含氯消毒剂,会对室内的人员造成伤害。

以上便是我们对于常见消毒产品的总结啦~

消毒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控制新冠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

希望大家都能做好居家防护,科学消毒,让病毒无任何可乘之机。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处理。

含氯消毒剂,空气净化器,新冠病毒,次氯酸钠,冠状病毒,床头柜,新冠,消毒,关键,杀死,酒精,包膜,杀灭,臭氧

2月16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情况。信息量很大,一起来看

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截至2月15日24时,武汉、湖北、全国重症病例占确诊病例的比例均明显下降,其中武汉重症占确诊病例的比例由1月28日的最高点32.4%波动下降至2月15日的21.6%;湖北其他地市重症占确诊病例的比例由1月27日的最高点18.4%下降至2月15日的11.1%;全国其他省份重症占确诊病例的比例由1月27日的最高点15.9%下降至2月15日的7.2%。

米锋说,以上变化说明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效果已经显现,特别是随着全国对口医疗支援力量的加强,湖北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本地区防控措施,使大量轻症病例得到及时救治,减少了转为重症的可能,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要让基层人员把精力放在一线

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副司长诸宏明说,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比较繁杂,任务很艰巨,每一分每一秒对他们来说都非常宝贵。所以,时间要用在刀刃上,不能做一些无谓的工作浪费时间。

我们也收到一些反映,说基层人员现在负担很重,很多时间都浪费在了填表、报表上,又出现了“表哥”、“表姐”,而且经常干到晚上很晚,我们及时注意了这个问题,并进行纠正。

诸宏明说,除了法定必须要填的一些表格以外,其他报表、统计、总结都暂停。另外,有些信息是可以共享的,要通过国家、各地联防联控机制进行统筹,实现信息共享。

诸宏明说,基层医务人员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一线,能不开的会尽量不开,有些文件能不发的就不发,不能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国家已经明确要通过互联网,通过信息直报系统上报数据,这不仅使数据上报快捷方便,也更加精准。

小区居民是否为密切接触者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密切接触者指与病例发病后有密切近距离接触,但是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人员。例如,在同一房间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直接照顾病例的人员以及在同一活动场所内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等。

小区居民是否为密切接触者,要根据与病例接触的方式、时长、场所等综合判定,不应该把全小区人员都作为密切接触者。

日常生活中无需对鞋底消毒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日常生活中无需对鞋底消毒,保持清洁即可,建议回家之后在门口换鞋。

此外,冯录召还表示,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空气净化器由风机和过滤装置组成,这种空气净化器主要适用于去除污染物,产品标准里没有对病毒杀灭率的要求,所以空气净化器不一定能适用过滤病毒,建议家庭每天对室内换气,同时应注意室内外温差大引起感冒的风险。

新冠病毒究竟能够存活多久

新型冠状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究竟能够存活多久?我们能用多少度的温度杀死它?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人都渴望了解这个病毒生物学特性,以期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预防举措。

近期一张新冠病毒在环境温度中存活时长的图片被广泛转发,该图提示,病毒在10-15℃的空气中,能存活240分钟之久,在25℃时,则只能能存活2-30分钟。而记者通过检索发现,该图片源自于一个医疗科普公号。

该图片源自于一个医疗科普公号

“病毒这类病原体,其实是耐寒、怕热的。这个表格应该是有实验数据支撑的,看上去还挺靠谱,如果加上湿度的话更靠谱,但并没有完全公开的资料数据来支持图表中的论断”,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赵卫教授表示道。

离开温度、湿度谈病毒存活时间

“其实病毒也好、细菌也罢,这些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基本是耐寒冷怕高温的,”赵卫教授所在的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安全实验室,17年前SARS流行时,曾受委托专门开展过SARS冠状病毒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为消杀部门采取针对性的消杀措施提供依据。此次流行的新冠病毒,正是SARS冠状病毒的同宗“堂兄弟”。

“当初我们通过对SARS冠状病毒的研究发现,当温度、湿度适宜时,SARS冠状病毒在光滑物体的表面是能存活三天之久的。当然,它对温度的耐受程度,我们也进行了专门的实验验证”。

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长,和环境温度、湿度以及病毒本身的状态(个体差异)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测试的条件不一样,病毒存活的时间也就会不一样。因此离开温度、湿度谈病毒的存活时间,基本都不靠谱。

通过实验验证,冠状病毒特别的耐低温、怕炎热。但在低温状态时,病毒的活力也会下降。“如果我们长期保存病毒,需要零下80℃的深低温。”

赵卫教授表示,根据这张图表的描述,新冠病毒在10-15℃的空气中能存活240分钟,25摄氏度时,只能存活2-30分钟;在小于25摄氏度的室温的飞沫中能存活24小时……都是将病毒存活时间和温度、湿度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

“病毒和细菌不同,病毒不进入活细胞的话,它本身并不会增殖、繁衍。它的这一特性,注定了只要它没有找到合适的攻击对象,就会消亡。”

我们进行灭活病毒的手段

主要是在突破病毒的“铠甲”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包膜病毒,它的包膜即是铠甲、外衣,同时也有识别宿主细胞的功能。病毒能够在特定的动物细胞里繁衍扩增,这种识别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赵卫表示,包膜的主要成分是脂类和蛋白质,如果破坏掉病毒这层“外衣”、“铠甲”后,病毒自己就会失去感染性,“现阶段我们的消杀手段,主要就是希望突破病毒的铠甲,让病毒失活。

为了消灭病毒,人们经常会采用一些针对性的消杀手段来进行环境处理。如果能够充分用好环境温度、湿度这样的武器,不使用化学消毒剂,同样也能消灭病毒,只是这样需要较长的周期。“一个确诊患者,当他离开房间空置一段时间后,房间内的病毒就会完全失活,丧失攻击能力。这就是在利用温度武器,消灭病毒”。

另外一个温度武器,这张图标里也有体现。图表提示,新冠病毒在75℃液体中存活时间小于15分钟。“这和我们实验室的做法很接近,为了破话病毒包膜,同时又保留包膜里的核酸成分。我们会让病毒接受56℃的水浴,将装有病毒的容器放在这个温度的水里泡30分钟,病毒也会彻底灭活”。

消杀时使用75%的酒精,为什么不用100%酒精呢?那是因为实验发现了过犹不及。“浓度过高的酒精,会在让包膜中的蛋白变性的同时,快速形成一种“硬壳”,反而对病毒起到了保护作用”。

病毒性疾病可能来势汹汹,但并不是没有手段来消灭病毒本身。“我们国家的新冠病毒防控指南已经出了多个版本,里面提及的许多预防方案都是证明有效的方法。”

新冠病毒到底害怕什么?

根据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能有效灭活病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用空气消毒机有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