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偏高到900可以打新冠疫苗吗?

NEJM今天发表了一项很重要的研究,探讨了ChAdOx1 nCoV-19疫苗(即牛津疫苗)接种后出现的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症。

这是挪威奥斯陆大学的一项研究,5名患者(同时也是医务人员,年龄在32~45岁之间)在首次接种了牛津疫苗10天内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和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其中4名患者出现了脑出血。

凝血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问题,也是内科学的考试难点之一,很多医学生都曾经被这个折磨过。这里我们不过多探讨具体机制,简单来说,人体的凝血功能需要维持一个复杂的平衡,血管、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异常都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比如有些人认为血栓形成和出血是两个极端,实际上,两者可能会同时出现。

在奥斯陆大学的这篇论文中,报道了5例接种牛津疫苗后出现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例。限于篇幅关系我们就只介绍第一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原文(

点击可看大图,Chrome浏览器翻译

患者是一名37岁的女性,她在接种牛津疫苗后1周开始出现头痛,第二天她因为持续的头痛以及发烧去急诊,急诊医生检查发现她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头部CT提示左侧横窦和乙状窦有血栓形成(「窦」是大脑的静脉系统)。

由于血小板计数很低,医生给与了她每日2500IU的达肝素治疗(达肝素是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的药物,顺便提个医学考题:血小板低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什么联系)。然而第二天,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新的CT提示后颅窝出现大面积的小脑出血和水肿,她接受了血小板输注和颅骨减压切除术,然而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且无法控制的水肿,并于术后第二天死亡。

研究显示,5名患者在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D-二聚体是评估血栓风险的重要标志),INR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

经过治疗的血小板计数变化

另外为了排除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血栓,5名患者也接受了相关检测,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抗体均为阴性,提示这些患者既往不太可能感染新冠。

这5名患者在接种牛津疫苗后,都出现了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其中有4人出现了严重的脑静脉血栓及颅内出血,最终有3人死亡。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体内出现了高水平的血小板因子4-聚阴离子复合物(PF4-polyanion complexes)抗体。这种抗体通常由于肝素治疗导致,由于肝素和PF4互相作用,导致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计数的下降,称为HITTS(肝素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伴血栓形成综合症)。

然而,这5名患者以前并没有接受过肝素治疗,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这些患者代表了非常罕见的与疫苗接种相关的自发性HITTS,并称之为VITT(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疫苗介导的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

牛津疫苗为何导致VITT,为何这些人有出现而其他接种者没有出现,目前还在研究当中。截至3月20日挪威暂停接种牛津疫苗时,共有13万人接种了第一针牛津疫苗(没人接种第二针),其中有5人发现出现了VITT。

虽然VITT的出现概率极低,但是一旦出现,对于年轻健康的疫苗接种者来说是毁灭性的影响。并且,面对VITT,临床医生也会面临很大的治疗困境,比如抗凝治疗的常规药物肝素,可能会加重患者的脑出血。

顺便提一下,不只是牛津疫苗,根据欧洲药物管理局昨天的报道,强生疫苗也出现4例血栓形成的案例,目前暂且无法判断血栓形成与疫苗之间的联系。

然而牛津疫苗和强生疫苗接种后的相关血栓病例,让不少人对这类疫苗的前景感到一定担忧,因为这两种疫苗的共同特点是——

它们都是腺病毒载体疫苗。

科兴疫苗III期临床试验结果

传统疫苗vs腺病毒疫苗vs灭活疫苗

流感疫苗与格林巴利综合征

    红细胞计数偏高是怎么回事?
      住院医师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注意是否是高海拔地区导致,另外吸烟,慢性支气管炎,心脏方面的疾病这些都可能导致这个症状的啊。检查清楚再说啊。首先建议肺部拍片和心脏彩超检查看看啊,当然如果你没有其他异常,暂时观察,暂时不治疗.不要担心.
        中医科 在线的医生(884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