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老年听力障碍主要发生在哪里?

在刚刚过去的第8个国际爱耳日,世卫组织第一次发布了《世界听力报告》。据报告显示,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存在听力受损现象,约有15亿人。我国是人口大国,根据几年前的数据来看,我国有超过2700万人已经被确诊为听力障碍。

其中,7岁以下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13.7万人,并以每年2-3万的数量递增。当然,这个数字大概只占了真实情况的一部分,目前仍有很多家庭没有发现孩子的听力障碍问题,或者发现后没有采取措施治疗。

人类虽然是视觉主导的动物,但遍览后我们就能发现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缺失一样就会对生存带来极大的困难。作为声音信息接收器的耳朵,是我们无论如何也离不开的部位。

听力是感受和分析声音的器官,对我们认识世界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语言、认知、社交、心理、性格……有关个人发展的各个层面都和听力有关。尤其对于发育尚未成熟的婴幼儿来说,听力障碍的出现意味着发育瓶颈的产生。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看到听力障碍给孩子带来的其中一个危害,却忽视了与之相关的其他层面。其实对于儿童来说,语言离不开认知,它又是社交的基础,而认知又会对个性的建立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经常说“看到的越多,眼界越广阔”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听力障碍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一连串的蝴蝶效应,不是说某个方面解决就万事大吉了。一些错误观念也让家长判断失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听力障碍带来的所有问题。据相关数据调查,约有40%儿童听力障碍案例合并其他病症,每100人就有两人有自闭症的情况。

无论是从临床数据还是经验来看,听力障碍并不会单独存在,所引发的一系列障碍也并不是家庭闭门造车就能解决的。家长尤其要注意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和谱系障碍的高发。

与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我们不当运用的后果。近日不少医院耳鼻喉科都曝出年轻人群体就医比例的逐渐提高,这需要全的关注。有意思的是,与手机、电脑一起长大的这代人在成为父母后,他们孩子在听力方面出现问题的比例也有升高的趋势。

有人说这是人类身体逐步退化的结果,但在医学领域看来,正确享受带给我们的便利和的同时,也要从娃娃时代便关注科学,及时解决先天听力障碍,防止后天听力障碍的发生。

1.听力筛查不能决定一切

在新生儿出生48小时以内便要进行听力障碍初筛,42天后进行复筛。初筛有问题不代表孩子听力就一定有障碍,复筛没问题也并不是预示着宝贝听力完全。婴儿的配合能力有限,而且日后也有发生意外导致听力受损的可能。

2.新生儿护理在于细节

正常儿童在妊娠期六个月时就能听到外界声音,出生后的耳朵护理更是重中之重。像是我们最熟悉的中耳炎,就有可能因为给孩子洗澡时的污水进入外耳道而发生。另外,妈妈哺乳时也要采取正确姿势,防止奶水进入中耳。

我国滥用抗生素,欧美滥用止痛药,长期服用副作用偏大的药物是对身体的损耗。有些药物具有极高的毒性,长期或一次性大量服用对婴幼儿这种药敏感度高的人群很有可能导致听力障碍的发生,尤其是我们经常服用的抗生素。

4.避免高音量的嘈杂环境

在我们小时候,语言的来源无非是身边人、电视和收音机,上学后又多了一部录音机。反观如今,电视、电脑、手机、各种户外广告的声音有时会让我们有躲进深山的冲动。一些孩子的听力障碍就是因为长期接收高音量的嘈杂声音导致的,有些家庭不加以注意,听障发生后便后悔不迭。

以上4点只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还有很多细节需要爸爸妈妈细心学习才能慢慢掌握。听力障碍的隐蔽性很高,别说是新手父母,二胎家庭也有落入陷阱的时候。

耳朵是孩子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听力障碍的出现不仅会导致婴幼儿语言能力的损伤,还会对儿童发育的各个方面都造成影响。孩子拥有听力的权利,家长也有承担起保护孩子成长的责任。语言能力的顺利发育则是是我们最大的期许。

老年性耳聋已成为继关节炎、高血压之外,全世界发病率第三的老年性疾病。随着经济条件快速增长,国民健康意识增加,对老年人听力下降问题日益重视。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0岁的听力残疾老年人中有66.87%是因老年性聋引起。

老年性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而引起的听觉系统的老化和退变所导致的听力下降。其发生年龄及发展速度存在个体差异,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导致老年性聋的因素很多,除了听觉系统组织、细胞的自然衰老过程外,遗传因素具有重要作用,老年性聋的发病年龄及其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与遗传因素相关。另外,外在环境的影响也与老年性聋密切相关。如微弱的噪声、血管病变(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睡眠障碍、吸烟酗酒、接触耳毒性药物或化学试剂、感染等。

老年性聋多表现为双耳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听力下降,不明原因,缓慢进行性加重。部分可两耳先后起病或是一侧较重,听力损失以高频下降为主,言语识别能力明显下降。多数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耳鸣,早期为间歇性,逐渐加重为持续性。听敏度降低会引起声音信息量提取减少,如高频听力下降会导致位于高频信息段的音节识别能力减弱,是老年性聋患者听觉言语能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早期,老年性聋患者主观感觉言语识别能力能满足日常交流,但其具有隐匿性,很容易被忽视。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听阈和言语识别能力都呈下降趋势。

老年性聋患者在情绪与生活上的特征最为明显。听力下降致使与家人及朋友沟通时,需要说话者大声或重复言语,增加了双方交流疲惫感,容易引起人际关系紧张,对患者人际交往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老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下,会产生极大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的错觉。听力障碍还会造成出行不便等一系列问题,生活质量直线下降。长此以往,会有明显的偏执、抑郁、焦虑等异常情绪。此外,更严重的还会加重老人智力衰退。有研究表明,老年性聋与脑萎缩、老年痴呆呈正相关,随着听力下降,可能会让老年痴呆提前到来。

原标题:老人听力下降为什么会导致痴呆

耳鼻喉科专家指出,听力下降是常见症状之一,多因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

外界的声音通过两条途径传向人的内耳。一条是通过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的空气传导途径;一条是颅骨的移动和压缩式移动直接波动外淋巴的骨传导途径。

当声音传入内耳后,耳蜗基底膜上的毛细胞发生剪切运动产生动作电位,电讯号随神经传入大脑从而产生听觉。如果在上述途径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了病变,出现了耳部疾病,都会使听力受到影响。

耳聋为何易导致老年痴呆

耳聋分为三类:一是感音神经性聋,大多是由神经系统病变所引起;二是传导性聋,主要是由于耳的传音机构病变所引起;混合性聋;三是前两种耳聋的综合。而老年性耳聋主要属于感音神经性聋。

耳鼻喉科专家特别提醒, 家中老人有听力障碍,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整个家庭,甚至导致家庭失和。耳聋不经意间改变了老人的生活习惯,变得孤独,甚至最终容易导致老年痴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老年性听力障碍有何表现

耳鸣、听觉能力下降,这是老年性听力障碍的初期表现,也是广大老年朋友容易忽视的。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恰当的干预。老年性听力障碍患者会随之出现在安静环境下的言语辨别能力下降。同其交流的声音越来越大,语速稍快的,其听觉反应较差,听起来越费力。

为了早期发现老年性听力障碍,当你出现耳鸣,噪声环境下的听觉能力或言语辨别能力下降等症状,应该尽早到医院耳鼻喉科诊治。(佳音 雪冰)

(责编:张瑾琳、姚欣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