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抑郁症不正常现在是什么情况?

我母亲今年67岁,9月时得病,国庆节时被诊断为抑郁症

我母亲今年67岁,9月时得病,国庆节时被诊断为抑郁症.脑CT心电图正常.主要症状是厌食失眠痴呆劳动能力大大下降.现在厌食.失眠基本上正常,只是她感觉不正常.现又进行了血检T3T4FT3FT4都正常,TSH是13.5,(正常值:0.34.8).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活动主题确定为“一起来聊聊抑郁症”。国家卫计委也将主题确定为“共同面对抑郁症,共促心理健康”。

2003年4月1日下午,一代香港巨星张国荣不堪抑郁症折磨,纵身一跃,结束了47岁传奇人生。此外,男星乔任梁、歌手陈琳、演员贾宏声、作家三毛、诗人海子等名人,都因抑郁症而早逝。世界卫生组织3月30日公布数据称,全球目前超3亿人患有抑郁症。我国每年约20万人抑郁自杀。

张国荣(图片来源于网络)

4月7日上午,记者从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林敏处了解到,近年来该院接诊的抑郁症病人呈逐年递增趋势,每天接诊来自省内外的各类精神障碍患者700多人,其中抑郁症占到20%左右,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

为了更好地服务抑郁、焦虑等常见的精神科疾病,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早在十几年前专门开设了“心身科”门诊。林敏从1996年起,从事精神科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

不是查得出来的病才是病

身体疑不适 可能患上抑郁症

今年54岁的宋女士最近几年经常跑医院,心内科、消化科、神经内科……挨个科室轮流做检查都查不出什么病。拍片、抽血,该做的检查都做了,但她感觉就是头晕心悸周身不舒服。后来医生建议去精神科看看,被诊断为抑郁症,服药后这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很多患者先是出现身体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心血管科、呼吸科、神经内科、妇产科……到处去看,却怎么也看不好。如果其他相应科室排除了相应的器质性病变,这时建议去精神科看看。”林敏说,“不是查得出来的病才是病,抑郁症其实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

抑郁是正常情绪 抑郁症是疾病

在我们身边,常常会有人把“我抑郁了”挂在嘴边,但你真的了解抑郁症吗?

“抑郁、焦虑本是人类正常的情绪。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事情后,会着急、会哭闹,这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和发泄,但是情绪来了怎么管理呢?”林敏说,如果这种情绪发生积累,出现长期(为期两周以上)得不到疏解,这种正常情绪就有可能演变成抑郁症。  

什么是抑郁症?林敏告诉记者,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一般抑郁症患者普遍会悲观地看待事物。例如正常群体会用“还”来描述,抑郁症患者往往使用的是“只”,比如“只有半小时了”。

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兴趣减退,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

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

意志行为减退:行为缓慢,生活被动、懒散,不想做事,闭门独居,回避社交。

躯体症状:睡眠障碍、胸闷、心慌、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不良、性欲减退等。

自杀念头:最危险的是反复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

典型抑郁症状昼重夜轻,尤其情绪消沉以清晨为重。

青少年群体抑郁症发作有上升趋势

抑郁最爱盯上哪些人?林敏介绍,家庭不睦或是为情所困的女性,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躯体疾病缠身者,孕产妇以及每天承受巨大职业压力的“白领”都是抑郁爱盯的人群。

“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男性人群,是抑郁症的易感人群。”林敏说,老人为什么会得抑郁症?老年人退休后对于角色转变在心理上常常出现不适应,如职业生涯的结束、生活节奏放慢、经济收入减少等,巨大的落差会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交往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缺乏情感支持,都是导致老人得抑郁症的原因。另外,与个人的人格因素也很有关系。一般性格过于内向、或平时过于好强的人易患抑郁症。亲友的离世,特别是配偶的去世往往对老年人形成较大的精神创伤,也容易诱发抑郁症。

已经取得一定社会地位的中年人,因肩上担负的责任比较大,患抑郁症的比例最高。“这类人群受家庭和工作压力的影响,往往求治率比较低。”林敏说。

另外,青少年群体抑郁发作有上升趋势。在林敏接诊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是一名小学高年级的孩子。

我们总觉得小孩子是天真无邪的,怎么可能会患抑郁症呢?林敏说,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一般与遗传因素、生化因素、早期生活经验方面以及性格缺陷有关。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但是却检查不出任何毛病。”林敏说,除了身体上感到不适外,还有一些青少年患者表现为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

像青少年厌学情绪,普通的厌学是孩子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但有的孩子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这种虽然没有典型的抑郁症表现,但是其实是抑郁症发作的表现。

抑郁症的确诊需要一系列科学、复杂的诊断程序,对程度的轻重判断,也需要由专业人士进行,切不可仅凭一些症状,就自行判断为抑郁症。

“抑郁症被称为心理疾病中的‘感冒’,人人都有可能会得。但抑郁症是一种能够治疗的疾病。”林敏说。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个性没有好坏之分,主要看人会不会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林敏说,抑郁症并不可怕,要早发现早治疗。

抑郁症患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积极面对负面情况。如果自己实在解决不了,可以向身边信任的人求助,千万不要死要面子,进一步压抑自己。如果你抑郁症比较严重,建议找专科医生看看,把自己的情绪问题告诉心理医生,让医生通过心理疏导或者药物治疗等方法帮助你。

在临床表现上,抑郁症患者从外在表现上整日愁眉不展,唉声叹气,言语较平时减少,活动较平时也减少,不愿出门,不愿做家务,胃口也不好,不想吃东西,人明显消瘦,睡眠不好,经常有入睡困难、早醒等。从患者的自身体验上,会自己觉得开心不起来,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感到没有精力,不想去动,还怕见生人,还感到脑子动不了了,严重的时候像生了锈一样,记性明显不如从前。从社会功能的表现上,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效能明显较常人降低。抑郁症作为精神障碍,与常人有不同之处。

对于抑郁症首先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容易复发的疾病。按照现在国际上大家比较公认的标准,首次发作的抑郁,我们建议药物治疗,通常也要在半年到一年以上,对于这种反复发作的,比如伴有严重的自杀观念或者精神病症状的病人,我们甚至会考虑终身服药。实际上这些都是为了预防患者的这个复发。对于已经治疗缓解的病人来说,如何预防它的复发呢?第一,一定要按时服药,按医嘱去服药,定期复诊;第二,在生活上要避免一些不良的刺激,同时要加强心理治疗,让病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时候,他的应激能力能够有一些提高,这些都是保障患者病情不容易复发的手段。

是绝大部分患者,抑郁症容易复发,复发的概率取决于治疗的情况,还有遗传的背景。抑郁症复发,一定要到精神心理科去就诊。以上只是科普知识,供大家参考。有些患者,抑郁症只发一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抑郁症的人平常正常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