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预约挂号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疫情?

杨云龙)“我怀孕有4个多月了,过几天要做产检,疫情期间能去医院吗?”“我爸爸这几天肠胃不舒服,去医院就诊要注意哪些方面?”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许多人都关心自己或家人去医院看病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记者18日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长沙市第一医院等省会长沙多家医院获悉,目前各医院均进一步加强了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前预约挂号;凭健康码(场所码)、行程码、预约挂号短信进入门诊楼;执行“一患一固定陪护”制度,谢绝探视……

&nbsp&nbsp&nbsp&nbsp各大医院鼓励患者预约挂号、有序就诊,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预约、支付宝等多种方式分时段预约实名制就诊,避免到医院排队等候。

&nbsp&nbsp&nbsp&nbsp比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规定:疫情期间,门诊实行全预约诊疗(现场不加号),请提前预约挂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微信公众号、“掌上湘雅”APP等预约平台);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所有号源均采用网上预约形式,医院现场不提供加号服务;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建议患者,预约时段提前半小时走预检分诊通道绿色路线进入门诊楼;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均实行分时段挂号诊疗,按挂号预约时间提前30分钟到指定地点按序就诊,现场不加号;湖南省肿瘤医院建议患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分时段预约,按预约时间提前20分钟到指定地点就诊。此外,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长沙市第一医院等也鼓励患者分时段预约挂号,错峰诊疗,避免人员聚集。

&nbsp&nbsp&nbsp&nbsp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则建议,这些人员选择互联网门诊就诊:近14天有高中风险区及其所在县(市区)、封控区、管控区旅居史的人员;近21天有境外旅居史人员;行程码带“*”,健康码为黄码、红码的人员;因其他原因,疾控部门要求居家隔离人员;自测体温≥37.3摄氏度或者虽无发热症状但呼吸道、腹泻等症状明显的人员,未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前。

&nbsp&nbsp&nbsp&nbsp根据各大医院发布的“就诊须知”,病友及家属请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在预检通道主动扫“场所码”,或主动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及预约挂号信息,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并如实告知症状、接触史和流行病学史。

&nbsp&nbsp&nbsp&nbsp医院严格执行“一医一患一诊室”,患者在挂号、取药、候诊时应主动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引导。

&nbsp&nbsp&nbsp&nbsp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入(返)湘人员来医院门诊就诊需符合长沙市防控要求,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nbsp&nbsp&nbsp&nbsp有以下表现的患者,请直接前往发热门诊就诊:有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和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具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健康码、行程码为黄码或红码的人员;从事高风险职业人员(如接诊发热或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口岸进口货物直接接触人员、从事冷链食品监管和从业人员、隔离场所管理和服务人员等)。

&nbsp&nbsp&nbsp&nbsp长沙各大医院均规定,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持48小时内有效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办理入院手续。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医院还规定:对近14天有疫情发生的省份入湘人员,须持落地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办理入院手续。

&nbsp&nbsp&nbsp&nbsp此外,各大医院实行24小时封闭管理,严格执行“一患一固定陪护”制度。病房门口严格执行查口罩、体温、场所码、行程码以及流行病学史调查。患者住院期间不得请假外出,做到不串门、不握手、不随意走动、不随意摘下口罩。

&nbsp&nbsp&nbsp&nbsp记者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悉,住院患者凭腕带、陪护人员凭电子陪护证,扫场所码进入住院楼。

&nbsp&nbsp&nbsp&nbsp记者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看到,住院陪护人员必须凭腕带进入医疗区,陪护者严格实施“一人一陪”,要求相对固定不随意更换。

&nbsp&nbsp&nbsp&nbsp湖南省人民医院病房也严格实行“一患一固定陪护”,患者及陪护均凭腕带进出;陪护人员不能串病房,同时要戴好口罩,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引起市民关注。在昨天举行的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解释说,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有利于疫情防控,有利于分级诊疗,有利于加快推进预约诊疗。

目前本市多家医疗机构已经开展预约挂号服务,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便于医患双方合理安排时间。高小俊说,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需要,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保障组2月15日印发通知,要求全市三级医院原则上要在2月20日前、二级医院原则上要在2月25日前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明确除急诊、发热门诊外,二、三级医院原则上要全面预约就诊。在预约渠道方面,目前患者可以通过网络、电话114、京医通、医院复诊、社区转诊、门诊大厅自助服务机等不同的预约挂号途径,预约挂号就诊。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就诊时可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首诊,如果病情复杂,可以通过医联体预约转诊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相关部门同时要求各二、三级医院要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对患者预约挂号确有困难的,特别是对老年患者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协助进行正常的诊疗。

二级以上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有利于疫情防控,可减少患者在医院非诊疗等待时间,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更好地阻断疫情传播途径,保护市民健康;同时,非急诊全面预约还有利于分级诊疗。“不同级别的医院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任务,二级以上医院非急诊全面预约,就是要减少无序就诊问题,建立新的诊疗秩序,促进分级诊疗。”高小俊说。非急诊全面预约还有利于加快推进预约诊疗。据悉,目前北京市三级医院非急诊全面预约率已经接近70%,预约时间可精确到半小时,为患者节约了大量时间。本报记者贾晓宏

  记者近日在走访广州各大商场时,看到商场客流均出现明显回升。然而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很多场所仍需预约。

  想理发,提前在理发店预约登记;想旅游,提前在网上预约门票;想看病,提前预约挂号……疫情期间,凡出门必“预约”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乃至“后疫情”时代,预约制还能继续实行吗?

  疫情之下,各行各业开启预约模式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逐步回暖,众多景区不再“来者不拒”,而是推行预约制,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

  广州市民黄庆“五一”期间提前预约了广州风景区索道票。黄庆说,索道预约每小时为一个时间段,上限800人次。“在现场,有工作人员引导家庭、朋友单独一个车厢、不要混坐,既不需要排长队,也很有安全感。”

  网发布的《“五一”假期景区预约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通过服务都实行预约制。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自3月19日有序恢复开馆以来,读者书需要提前预约进馆,图书馆每天可接待读者600人次。记者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预约时不仅要选择预约进馆的日期、时段等,同时要填写读者个人信息,并附上个人健康码或行程截图。该馆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4月以来图书馆日均预约率约为六成,日均签到率约为七成。

  记者在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等场所采访了解到,上述场所也都采取了登记预约进馆制度。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月8日发布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公园、旅游景点、运动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以及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

  多地出台措施,将预约制度化

  目前,预约制主要是疫情防控形势下采取的非常措施。今后,预约制会延续下去吗?会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吗?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何莽等业内专家认为,预约制可以节约大家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使资源得到更合理、更均衡的配置,让工作和生活更有节奏,让整个社会更有秩序。即便以后疫情结束了,预约制在很多领域也可能会延续下去,成为一种习惯。

  实际上,这次疫情之前,预约制也不是新鲜事物。看病挂号可以在网上预约专家,结婚登记可以预约个好日子,验车可以预约场所、日期,坐高铁可以预约美食……

  “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形成了‘预约文化’,去要预约,去政府机关办事要预约,去高级餐厅吃饭要预约,访亲问友更要预约。”何莽说,“预约不仅能节约人力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更体现了对双方的尊重。”

  广东省博物馆公共服务部副主任聂柯妍表示,目前广东省博物馆实行预约参观,每天限2400人次。“如果是平常,有些没预约的观众可能就是路过顺便进来看一下;现在实行预约参观之后,观众目的性比较强,比如特地为了某个展览过来,很多人会提前在网上查资料、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既能让观众有更好的观展体验,也有利于博物馆展厅的管理。”

  事实上,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就提出,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到2022年,5A级国有景区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近期,一些地方也出台措施,将预约制度化、常态化。今年3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到2022年,全省高等级热门景区、热门文博场馆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推广预约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预约制有助于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培养市民文明理性的消费习惯。”广州从化温泉旅游协会会长陆卫雄说,应进一步把预约制做好做细,让游客、消费者在预约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更多的尊重。

  不过,不少商家和专家认为,目前全面推行预约制还面临不少阻碍。例如,预约制一定程度上排斥了文化程度不高、不能方便使用网络的用户。记者就曾在多家医院门口见到过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及时获得健康码而一度难以顺利入院的老人。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说,从经营角度来说,很多商家不愿意拒绝未提前预约的自来客人;对讲究翻台率的小餐厅来说,预约制并不十分适用。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推广预约制,要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采用更科学、更灵活的方式,完善相关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分门别类地提出解决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建议,各类公共设施服务主体应让预约变得更方便,让公众很容易找到预约入口;在公共设施入口处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指导,减少预约制带来的不便。

  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欧卫安认为,预约制不仅要精准对接需求,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包容性;尤其是公共服务领域,对一些不方便预约的民众,也要有适当安排。

  “在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和水平的过程中,在一些行业推广预约制,既要做到有的放矢、张弛有度,同时也要兼顾各方,让社会治理真正成为有温度的治理。”艾媒咨询集团CEO张毅说。

  推广“预约制”还应保护好个人信息。进行线上预约的前提,需要在一些平台上,注册账号,一般会填写部分个人信息,在这期间如果不能做到严谨规范,极容易造成信息的泄露,给个人带来不便。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盗取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相关平台增强职业操守,履职尽责,保护好客户信息。另外,还要加大创新力度,通过科技手段为个人信息保护架起防护墙。

  此外,由于一些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很难注册网络账号,或者很多程序都无法操作,因此在推广“预约制”的时候,还应做到人性化,可以通过电话预约或者为老年人等开辟绿色通道等,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预约制”带来的便利。

  期待“预约制”逐渐成为常态,也期待我们的生活更加有章有序。

原标题:凡出门必“预约” 疫情之后预约制会成为常态吗?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网上挂号显示网络异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