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药能随便吃吗?吃了快2年了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 张新华

睡眠是人体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有周期性节律的生理过程,可受很多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长时间失眠的危害性极大,给人体造成过度的消耗,也给健康带来不良的后果。

——花花药师:老奶奶,您这个安眠药的剂量开超了,不能开这么多。

——张太婆:我失眠几十年了,老是为了这几颗安眠药来回跑。你们行个方便吧。

——花花药师:这个不是我们不行方便,这是为了您的安全,遵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执行的。

——张太婆:我前几天看抖音了,上面说,现在可以一次开三个月的用量,谁不好好执行,要来问责的。

——花花药师:这个新闻我也看了,但是您现在开的安眠药,这类药物只能开七天用量,像您这种年纪大的老同志,医生可以在处方上注明原因并适当延长开具天数,但是也不能一次开好几个月的用量。

像类似对话,每天都会在我们门诊上演。随着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各种压力接踵而至,失眠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群也开始会出现失眠的症状,那么失眠后,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当然是吃安眠药了。

但是,不正确的使用安眠药,很快会对药物产生依赖,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并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而国家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对第二类精神药品(包括,但不限于安眠药,例如:舒乐安定、氯硝西泮、阿普唑仑等)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

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安眠药除了能让大家睡个安稳觉之外,还有一些值得大家关注的地方。

大部分安眠药连续用药后,会出现头昏、乏力、嗜睡等反应,过量可致昏迷、呼吸抑制。

在《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中指出,常见的安眠药都存在潜在的跌倒、骨折风险。

——张太婆:小伙子,你们有几种安眠药啊?哪个最贵,你告诉,最贵的肯定效果最好。

——花花药师:中枢镇静催眠药包括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和其他类。

——张太婆:哎呀,你说的我都听不懂,你直接告诉我怎么吃算了

——花花药师:好嘞,您瞧好了。

首选艾司唑仑或扎来普隆,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保持近似生理睡眠,醒后无不适感。

2、焦虑型、夜间醒来次数较多或早醒

选用氟西泮或三唑仑,起效快,作用时间长,近似生理睡眠,醒后无不适感。

3、精神神经失调所致的失眠

可选用谷维素,但需连续服用数日至数月。

4、睡眠时间短且夜间易醒早醒

可选用夸西泮,其可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次数。

5、忧郁型的早醒失眠者

常用催眠药无效时,可配合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和多塞平。

6、改善起始睡眠和维持睡眠质量

可选用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其不良反应少,尤其无镇静和宿醉现象。

——张太婆:哦哦哦~!你这样一说,我就清楚多了。

——花花药师:您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去我们药师门诊,那里有高年资的药师为您解答用药问题。

——张太婆:好的,好的,原来你们药师不光光就发个药,还懂得这么多。

花花药师提醒您,不是什么安眠药都适合您的病情,请不要自行选用安眠药,遇到失眠或者其他的一些疾病,还是请您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最后一首打油诗送给大家。

小小一粒安眠药,不能随便瞎胡闹。

用法用量需记牢,有问题找药师唠!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安薇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能主动寻找专业医生的患者或家属仅占一小部分,而这一部分中仍有很多人存在服药误区。以下是四个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服药误区,患者及家属都要引起重视。

误区一、精神疾病不需要服药也能自己好起来

有时患者和家属认为自己的疾病只是心理问题,而不是精神疾病,因此不愿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真相:长期的抑郁、焦虑或强迫可以直接引起认知功能的降低,大脑海马体积的缩小,对大脑是有“刺激”的,抗精神病药物可改善疾病引起的大脑功能下降。对于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也是因为大脑功能异常。

为了更方便对精神疾病进行深入交流,分享精神科前沿知识、诊疗方法,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大话精神升级建立了三大交流群:医生互动群、患者互助群、医药人交流群。

添加“大话精神小助手”,带您开启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尸检脑组织来自自杀死亡并在死亡时患有活跃MDD的脑献者,以及精神正常的对照捐赠者。与对照供体相比,MDD供体中两个大脑区域的少突胶质细胞的相对端粒长度显著减少。与对照供体相比,三个抗氧化相关基因(SOD1、SOD2、GPX1)显著减少,MDD大脑两个大脑区域的少突胶质细胞中的一个基因显著升高(AGPS)。这些发现表明,MDD和自杀中的少突胶质细胞病理学在大脑中很普遍,不限于通常与抑郁症精神病理学相关的大脑区域。

误区二、抗精神病药物吃完就会立刻起效

影视作品中,常有患者吃完药物后立刻恢复平静和理智。现实生活中,也有拒绝处方药的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将药物偷偷塞入食物或饮料中是个好主意,认为患者吃了一次之后就能正常,然后就可以正常吃药了。

真相:这会让患者更加有抵触和害怕情绪,认为身边人对自己不利。而且精神病药物具有起效时间,大部分药物起效时间一般在2-4周,利培酮和鲁拉西酮起效时间在1-3天。以下是治疗精神分裂症(SCH)常见药物的起效时间。

此外,患者的年龄、有无躯体疾病及身体状况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效果,精神科用药有其规律,一般药物应用6~8周无效后,而且在足剂量的基础之上,才考虑换用其他药物治疗。

误区三、抑郁症就是“矫情”,不用吃药

很多人觉得有抑郁症的人就是心眼太小、“懒”、“太矫情”,凡事不能往好处想,放宽心自然会好,根本没必要吃药。

真相:事实上抑郁症的致病因素很多,包括: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发育和营养、神经内分泌、性格和心理社会因素等等,所以一旦得病,往往是多种成因综合的结果。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杏仁核活跃过度,与其他脑区的联系发生改变而不再受抑制,这就引起了持久的焦虑感。

有自杀、自残倾向的中重度抑郁症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寻求帮助,吃药缓解症状。

误区四、吃完药没症状就可以自行停药了

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精神疾病症状消失,就是已经治愈了,尤其是有的药物会带来副作用,比如体重增加、高催乳素血症等,以及吃药时的病耻感等,在不经过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就私自停药。

真相:对于首发精神病患者来说,药物、心理干预等措施可以让70%~80%患者达到临床痊愈,即精神症状消失,恢复病前的工作和学习能力。但如果不维持治疗,第一年的复发率约50%,第二年的复发率约75%,第三年约90%。而复发后,会加重精神疾病症状,也使之后的治疗更加困难。

此外,精神类药物中的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药物和某些精神兴奋剂具有成瘾性,停药时,如果是长期用药者可在数月内逐渐减停,而同时联用多种精神类药物时不宜同时停药。对于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心境稳定剂、非苯二氮卓类类抗焦虑药等绝大多数药物都不具有依赖性或成瘾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常人吃了一年抗精神病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