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万宁神医是真的吗?

心肌梗死是人类头号杀手之一,每年都会夺去千万人生命。

2月28日,开国元帅陈毅之子陈小鲁,入厕时突发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无效不幸辞世,享年72岁。

关于心梗这个不易察觉、夺命迅速的高发疾病,你究竟了解多少?如果家人突发,第一时间该怎么做?用案例告诉你。

据陈小鲁夫人、粟裕大将女儿粟惠宁告诉朋友:2月28日白天都很好,上午我们一起从海口开车返回亚龙湾,中午在万宁朋友家吃饭,还让他躺下休息到两点多才动身。

五点钟回到球会,没吃晚饭,还一起去对面的喜来登酒店走了一趟。

21点20分他准备洗澡睡觉,解大便很用力。然后就说了一句:小惠,我不好!就倒下了。120急救车送海棠湾301医院路上,他就没有心跳呼吸了,到医院瞳孔都散了……

陈小鲁(左2)去世当日,身体没有任何异常。当天中午,他与其夫人粟惠宁(右2)在海南万宁与朋友合影

相信大家一定看到过这样的新闻▼

近年来,「心肌梗死」还盯上了年轻人▼

而据了解,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倒在了自家的卫生间,为什么厕所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厕所是家中最危险的地方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研究数据证实,美国每年大约有23.5万人在厕所里发生意外被送进急诊室,近14%需要留院治疗。

在我国,厕所则是急救人员最常“出入”的救援地点,相声演员马季就因用力排便,诱发了急性左心衰,结果在厕所中意外逝世。

小小的厕所中最容易发生哪些危险?

2017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厕所猝死”事件:

3月,安徽合肥一位近90岁的老大爷拿着收音机上公共厕所,没过一会,头便靠在隔板上不动了,急救人员赶到后,确认老人已经死亡......

5月初,在浙江义乌打工的22岁曹小姐准备洗漱后去上班,十几分钟后,同事却发现她穿着睡衣躺在厕所地上,已经呼吸、心跳全无......

7月,江苏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50多岁的消化科医生毛翠华,在家中做完早饭后去上厕所,但久久没出来,子女查看时才发现她已经倒在地上,经抢救无效死亡……

在专业人士眼中,厕所一直是紧急情况频发的地方。“这些年,我们没少往厕所跑。”从事急救工作已经27年的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说,厕所既是急救人员常常“光临”的地方,又是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危险地带。

对此,专家提醒,大家不要把上厕所当成一件简单事,一定要留个心眼儿,尤其老年人。

中老年人晨起排便时,动作一定要慢,慢慢蹲下去、站起来。老年人常有关节炎,由于膝关节软骨表面被破坏,常会造成下蹲困难,因此宜选用马桶。家里还可以考虑在马桶周围安装把手,便于老人起坐。

有便秘问题的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老人,要考虑在如厕前先使用润肠药物,排便时不能太用力。另外,最好不要憋尿,如果憋得太久,男性最好不要站立排尿,也不要一下子排完,动作一定要慢,不要用力。

洗澡时间不要过长,要保证通风良好。洗澡水温度以42摄氏度为宜,不要太热,以免温度及湿度过高引起头晕、呼吸困难等,也不能贪凉,全程做好保暖。

卫生间的摆设应尽量简单,让地面上少些牵绊和阻挡。老人最好不要使用浴缸,因为进入浴缸时必须单脚抬得很高,很容易跌倒。一定要用的话,最好在浴盆旁边或淋浴房中安装扶手,同时还应配有防滑垫。洗完澡要及时将脚和卫生间的地板擦干。卫生间的设计最好干湿分离,家中有老人的家庭,最好使用防滑底拖鞋。

厕所中的家用电器应购买值得信赖的品牌,不超期服役,一旦发现洗衣机塑料外壳颜色变浅、噪音过大、转不动、经常渗水;热水器连接机身的塑料软管变硬、变暗、开裂,常出现开关失灵、装置失效等问题都要及时更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副主任葛环提醒,家里的燃气热水器一定要有强排风装置,必须保持空气流通,还要经常检查烟囱是否通畅。此外,厕所应尽量使用具有防水功能的插座和开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眠推荐,厕所门最好设计成向外开的平开门或推拉门。另外,周燕眠建议,厕所门的锁最好装成里外都能打开的两用型,门上还可以装个玻璃窗,如老年人发生危险,家人可随时查看。

贾大成表示,在过去的急救经历中,常常遇到老人在厕所发生意外,急救车赶到后,首先需要花很长时间破门而入。因此,他特别强调,老人进入厕所,不管是排便还是洗澡,千万别插门,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方便抢救。

很多人喜欢在厕所喷些空气清新剂或香水,殊不知,空气清新剂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能致癌。天津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红珠建议,厕所除臭最好使用天然材料,将柠檬片、菠萝皮和柚子皮放在马桶水箱上,或在卫生间的稍低处放置一盒打开的清凉油,都能起到除臭作用。

用一位医学工作者的亲身体验告诉你

在心梗面前,别让自己抱憾终生

文/孙边姬(医学科普作者)

上上周六,我爸心梗了。

做了这么久医学科普,我自认为对心梗这个人类头号杀手并不陌生。但真地遇到了,与它真刀真枪怼起来,才发现自己几乎是一无所知。在心梗面前,任何一步都有可能走错,而走错一步,你就可能抱憾终生。

现在,我爸的状态已经稳定,我的心情也已经平静。我决定以患者家属的视角,把这次经历的所有经验和教训写下来,分享给我的同龄人,希望你永远不会用到它们。

我爸和我不住一起,但离得很近。上周六上午10点,我爸来家里看我闺女,坐着闲聊。

他说:“今天感觉腮帮子疼。”

我说:“你昨天吃肉吃多了,嚼得吧?”

他说:“人家说心梗就会腮帮子疼。”

我说:“你少吓唬人。”

之后,我爸就离开我家去超市买东西了。

又过了半小时,我接到我爸的电话:“我不舒服,你来一下吧。”

这几天,我一直都在为这件事而自责。我爸这样一个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突发腮帮子疼这样一个心梗疑似症状,我却没有重视起来。

除了心绞痛、心律不齐这样一目了然的症状,心梗发作还可能以一些意想不到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

我狂奔到我爸家,他已经躺在床上了。他告诉我,走到超市门口时,他突然出了一身冷汗。他马上意识到不对劲,赶紧回家躺下,然后给我打电话。

我一摸,他的汗已经把上衣全部湿透了。此时,他除了腮帮子疼,还有肩膀疼、打饱嗝、烦躁的症状。我们做出第一个判断:一定是心脏出了问题。

我妈在出差,呆福在基层,此时家里就我一个人。我马上给呆福打电话,他不是心内科专业,但也马上判断是心脏问题,但不确定是暂时的心肌缺血,还是心梗。他告诉我,不管怎么样,先吃药,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

我爸告诉我,他已经吃了速效救心丸,但家里没有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我马上跑出去买。

有中老年人的家庭,家中一定要常备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而且要注意保质期,到期更换。

药买回来后,3片(300mg)阿司匹林咬碎吞服,1片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根据呆福的指示,5分钟后,症状没有缓解,又含服一片硝酸甘油。再过5分钟,症状还没缓解,又含服一片,达到最大剂量。

呆福告诉我的,是心梗急救的通常用药方式。然而,后来我们才知道,我爸的心梗发生在右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脏下壁,这个部位的心梗,硝酸甘油要慎用。

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对抗心梗的机制完全不同。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的,防止血栓的进一步扩大;而硝酸甘油则用于扩张血管,恢复心脏血流灌注。

当心梗发生在右冠时,患者血压往往会降低,如果再服用硝酸甘油扩张血管,血压会进一步降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而阿司匹林则是万金油,任何部位的心梗都可以吃。

因此,医生建议我,心梗后的用药是这样的:

马上咬碎吞服300mg阿司匹林,之后测血压,如果患者血压比平时低,就不能吃硝酸甘油,如果和平时差不多,就可以含服。

吃完药后,我爸感觉略好,但烦躁不愿说话,想安静躺着。我就退了出来,继续给呆福打电话。

呆福告诉我,指南上说,出现这些症状,应该要叫救护车去医院。但爸的情况看起来不太严重,吃药后也有好转,可能是一过性的心肌缺血。可以考虑在家观察,但要保证绝对卧床。我和我爸的想法也是这样,而且那天周六,我们怕心内科不上班,去了医院也白跑。

之后,我给我来北京办事的两位叔叔打了电话,他们很快赶了过来,坚决要求去医院,于是我们做出了一个折衷的决定——去家对面的二甲医院P医院做个心电图。

怎么去P医院呢?就隔一条马路,叫救护车或者打车都有点矫情,于是我们决定……走过去……

呆福因为这件事把我好好骂了一顿:“啥叫绝对卧床?绝对卧床的意思是:绝!对!卧!床!不能坐起来,不能溜达,更不能上街!这样分分钟加剧心梗,前一秒没事后一秒可能就倒下了,爸能走过去完全是撞大运!”

不知道多少人跟我一样,从没打过急救电话,也不知道什么情况该打,总觉得要特别严重才可以。其实症状不严重,不代表病情不紧急,所以别怕矫情,该打就打。

另外,周末三甲医院确实很多专家门诊不上班,但急诊一定是上班的,各科也都有值班医生,不可能出现患者等着救命医生不上班的情况。

到了P医院急诊,护士量了血压,130/50,要知道我爸平时有高血压,这么低绝对不正常。之后做了心电图拿给医生看,医生马上震惊了:“哎呀你这是心梗啊,怎么还坐着,赶紧躺下!”

这时我们才真正懵逼了:之前大家虽然考虑过心梗的可能,但看我爸的样子确实不严重,跟我们设想的心梗发作完全不同,因此大家都觉得是心肌缺血,来医院只是为了保险起见,没想到真是心梗!

心梗发作初期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忽视了,可能会二次发作,到时就失去了抢救的时间。

其实十几年前,我爷爷就是心梗过世,他的初期症状就是肩膀不舒服,大家都没太在意,后来转为心绞痛才送去医院,最后没救过来。

我爸躺下后,输上液,医生开始问我病史。

“呃,好像没有吧……”

“呃,餐后血糖高,好像没有确定糖尿病吧……”

“呃……好几年了……”

“呃,降压药?降糖药?……”

赶紧打电话给父母,问病史,问用药,拿小本本记下来!背会!

P医院医生跟我说:“你爸这种情况,肯定是要做支架了。你看是在我们小医院做,还是到大医院?我建议去大医院。”

我说:“好好好,大医院。”

医生说:“那就打120或999转院吧。”

于是,我拨出了生平第一次120,告知病情、所在地、想去的医院,结果120告诉我:附近没车,先试试999,不行再打120。

我心急火燎地打了999,把刚才内容重复一遍,最后人家问我手机号,我想了半天竟然说不出来!最后说出来一个竟然是错的!然后又重新说了一遍!

是的,我当时是懵逼状态,平时倒背如流的手机号,此时竟然说不出来了。大家不要学我,打急救电话时要冷静,深呼吸,保证说对重要信息。

然后就是心急如焚地等待。999到了后,问我去哪家医院,我说去三甲S医院,他很犹豫,问我:“联系好了吗?有床位吗?”我心想果然跟网上说得一样!绝对不能落入圈套!于是我义正言辞地说:“联系好了,有床位,医生等着呢!”

根据网上的描述和我的经历,999会怂恿病人去跟他们有利益关系的医院就诊,我不知道120是不是也这样。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大家在叫救护车前最好想好自己要去哪家医院,如果病人情况危急,分分钟要命,那就别想了,去最近的医院先救命。

如果还有时间,那就选一个病情对应科室水平较高的三甲医院。如果你不了解哪家医院水平高,那就去离家最近的三甲医院。

最重要的是,想清楚去哪家医院后,一定要立场坚定,别听他们说没床位就动摇,对于心梗这样的危重病情,各家医院的急诊都有绿色通道,不可能不收。

生平第一次坐救护车,虽然999人不靠谱,但车还是很快的。路上的车都会给我们让路,让我感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

到了S医院急诊科,总算见识了急诊医生的忙碌,每个人不是在跑就是在吼,真的是在和死神争分夺秒。我被年轻的急诊二线像孙子一样吼来吼去:去挂号!快点!怎么这么慢!这儿签字!还有这儿!这儿!这儿!没时间跟你解释了赶紧签!

虽然被吼,但我心里充满了感激,人家是为了救我爸的命才这么着急的,而且当时仍在懵逼的我,如果不是这么吼,根本什么都做不了。

很快,我爸被推进了心内科导管室,一个多小时,放了两个支架。

后来,医生告诉我,我爸的右冠动脉已经95%堵死,好在送医及时,放支架后大部分心肌功能得以恢复,但仍有一小块心肌发生坏死。

心梗发生后6小时,是黄金抢救期。在这个时间内及时抢救,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心肌功能。我们虽然前面犯下了那么多的错误,但好在没有超过6小时,还是幸运的。

因为这件事,我听说了好多令人痛心的例子,都是在心梗初期没有重视,想着大概是累了睡一觉就好了,结果错过了治疗时机酿成悲剧。每次听到这些例子,我都一阵阵后怕。

虽然心梗发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但据我爸说,患者本人还是能感觉到不同的。只是很多人觉得不严重忍忍就过去了,所以没有太在意。

所以说,太能忍不是好事。

经过一周的住院检查,现在我爸恢复良好,已经出院了。

长大后的世界就是这么残酷,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历家人生病的情况。这一点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是很多时候不愿意面对,只盼这些事来得晚一点,再晚一点。我们也是一样。

但今年,家里有两位老人先后生病,我和老公两个所谓的「业内人士」经历了各种手忙脚乱和恐慌。这让我们明白,只有了解老年常见病和应对措施,才能让我们免于事后的抱憾终生。

在心梗面前,别让自己抱憾终生

为了你的家人朋友,为了能救更多人

来源:学会应急综合整理自

新三届、丁香医生、不神医堂等

“看起来长得黑瘦,光脚穿双拖鞋,没想到他是个乡村医生。”来自湖南的李先生说,不少人告诉他,万宁东澳有个中医传承人叫黄海涛,对于来找他把脉问药的人,黄海涛会在“望闻问切”后,一两分钟内给出建议,再根据情况推荐中药。这让李先生非常意外。近日,这位自发钻研中医二十载的万宁小伙,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领到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此可以“光明正大”地为百姓看病,实现他继承爷爷遗志的心愿了。

从小给爷爷当药童 翻遍海南群山采集中药

7月4日午后,在海南万宁市东澳镇溪圮坡村一个凉亭里,一个皮肤黝黑、双目明亮的青年,捧着医书,正读得津津有味。近日,在万宁万城举行的一场考试上,他全程镇静应考。这位钻研中医20年的“赤脚医生”,在东澳镇家中为许多人把过脉的万宁男子,就是黄海涛——一个生于中医世家的奇人。

6月22日上午,万宁市卫计委机关党委副书记黄业明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送到东澳镇这位民间中医传承人手中。7月4日,黄海涛又喜获东澳卫生部门送来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此他就可以持证行医了。

31岁的黄海涛,打小就给爷爷当药童。爷爷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郎中,常带黄海涛上山采药,黎母山、吊罗山等山区,都留下了这对祖孙的足迹。从11岁开始,研磨药材就是少年黄海涛的活计。

在黄海涛的书架上,一本手抄的《千家妙方》已经书页发黄,破损严重。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医书,爷爷告诉他,药材只有真的尝过试过,才能告诉村邻服用,中药因人而异,不能迷信一个配方。

看到很多乡亲们忍受病痛折磨,幼年时黄海涛就暗暗发誓,一定要苦学医术,治病救人。

此前无执业证书一度被叫停行医 患者联名请求允许他为群众看病

风吹日晒,黄海涛皮肤变黑了,上山采药腿上被蚂蟥蚊虫盯咬,身上一身伤疤。功夫不负有心人,天天磨药抓药,一来二去,乡里乡亲们前来问诊,黄海涛也能推荐轻度疾病的中药药方了。

医书晦涩难懂,家族同辈中只有黄海涛坚持了下来。虽很早辍学,但黄海涛熟读《医林改错》、《伤寒论》、《黄帝内经》等医学典藏,多年来不管多忙,每天都抽出2小时研读医书,很多医书是网上下载打印装订成册研读。

“我的医术是靠自学的,很多临床药理,很多偏方,很多少数民族的医药传承我还知之甚少,我缺少学习交流的平台。”黄海涛说,中医常见有28种脉象,为练习准确判断患者的浮沉迟数,找出主病,黄海涛就找素未谋面的人试验,反复钻研。

去年,黄海涛只身前往郑州,拜访河南中医院大学徐立然教授,在当地实习学医。今年春节后,他还奔赴安徽蚌埠,向当地的医学泰斗虚心请教。

万宁市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温忠龄说,虽然黄海涛为很多慕名而来的人推荐了药方,但他一直没在意也没考取执业证书,曾一度被卫生部门叫停看病。尽管海口三亚等地的国医馆、中医诊室纷纷邀请黄海涛去坐诊,但他长期甘愿当一名乡村医生。

2016年8月15日,湖南郴州癌症患者刘岳军在天涯社区发表帖子,和17名患者联名请求,呼吁有关部门支持黄海涛给群众看病。因恶性肿瘤做了右臂截肢手术的刘岳军说,2015年9月他专程来海南,找过黄海涛。

盼继承爷爷遗志坚持行医 让更多的人免遭病痛

7月4日下午,一名从海口来万宁的男子,刚刚坐下来接受“望闻问切”不到一分钟,黄海涛就说,“你熬夜太多,要注意肝胆炎症。”这位乡村医生的快速把脉,让很多人意外。

每天,全国各地的群众来找黄海涛,他习惯在每天下午2点后为大家把脉,推荐药方。

万宁市卫计委干部听说万宁东澳镇有这么一位“赤脚医生”,5月22日,该委主任陈宏跃推开了黄海涛家的大门。原来,黄海涛2016年已在长沙医学院学习中医学专业并获得毕业证书。

随后,万宁卫计委党组成员就黄海涛执业证书问题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符合政策的范围内可以对黄海涛办证问题特事特办,尽快落实。

按照有关规定,万宁市卫计委委托万宁市卫校,对黄海涛进行了8天规范化培训。6月13日上午,在卫校老师的监考下,黄海涛考试合格。

6月22日和7月4日,黄海涛先后获颁“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陈宏跃祝贺黄海涛说,希望黄海涛把万宁的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日后能救济更多的人民群众。

“中医博大精深,乡亲们对我期望太高,我所学还远远不够,只盼继承爷爷遗志,希望让更多的人免遭病痛……”黄海涛说。

文章来源:南国都市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右下方“写留言”自由吐槽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南万宁东澳镇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