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寒外热 吃凉的和热的一起吃会怎么样还是凉的

原标题:大热天的为何寒湿的囚却越来越多?

夏天到了门诊上寒湿的患者却越来越多。

这大热天的为什么寒湿的人那么多?

思来想去原因不外乎有三:

一:夏天時,你的身体是外热内寒的

别看很多人夏天热得浑身是汗,你摸摸她的腹部是冰冰凉的。

冬天是阳气收藏的季节地面上的阳热之气會下沉到地底下,这时候地面上冷但地底下是暖的,所以狗熊啊蛇啊,会入洞冬眠

人与天地相应,冬天里人的阳气会从体表往身體里内收。所以冬天人是外寒内凉的和热的一起吃会怎么样。

反过来的地面上很热,地底下是凉的夏天地下的井水是透心凉的。

对應在人身上夏天时,人的阳气大部分都跑到身体表面而五脏六腑呢,却是一片阴凉的

夏天,身体里本来就寒再遇到下面二个因素,妥妥助长寒湿

大热天的在外面跑得汗津津的,马上钻进空调房毛孔遇寒则闭,寒邪裹着汗水全都进入身体里变成寒湿。

——夏天裏人们的最爱:西瓜、凉菜、冰啤酒、冷饮这些也都是助寒湿的。

当身体寒湿加重以下这些问题都来了:

1.身体发沉——常常感到四肢無力,永远睡不醒、没力气有些人总觉得头上裹着一个湿帽子。

1.身体阴冷——觉得四肢发凉、面色灰暗、发青、发紫

3.身体发霉——各種皮肤病多发:在上是风疹、头藓、湿疹;在中是胃病、恶心、腹胀,食欲不振;在下是阴囊湿疹、白带多脚藓。

4.身体腐烂——各种炎症、溃疡长期不愈

5.身体经络不通畅——痛经、长囊肿、长肿瘤。

6.身体肥胖——尤其是腰腹部赘肉多很难减下来,还有下半身像泡在水裏一样中医形容其为“腰部溶溶如坐水中”、“腹重如带五千钱”。

7.抑郁——你抑郁、你不开心了我发现临床很多明确诊断抑郁症患鍺大部分是寒湿体质!

8.看看舌头——舌头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还有大便不成形便溏。

寒湿堵在脾胃中焦久了还会让人觉得胸闷,喉咙黏腻有痰

湿久一定会伴随气滞,中医里称为湿阻气滞

这种寒湿,可以试试药食同源的陈皮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它既可以燥濕,祛湿气还可以帮你理气健脾。

人身体里有各种的气脾有脾气,胃有胃气肺有肺气……他们有和谐恩爱的时候,也有互相撕架的時候

胃气该降不降时,你就会犯呕吐恶心。

肺气该降不降时你就会胸膈满闷,咳嗽

脾气该升不升时,你就会腹胀难受

(夏天寒濕重的人,这三个现象会特别明显)

陈皮的出现就像一个和事佬,劝和这些气让大家都和和气气,美美满满

但……千万不要以为陈皮是橙皮做的,陈皮是橘子皮只不过古人认为入药以陈者为佳,所以取名为陈皮

大家想想,上了年纪的橘子皮就像上了年纪的人,咜经历过的磨难多了性子也更成熟稳健了……

没有年轻时那种冲动了,也没有那么燥了它变得更平和了……

陈皮会帮你慢慢地去劝和,把不顺的气往下理顺了让停滞在那里的气走起来(行气),这就是理气

把陈皮凑近鼻子一闻,它的气味非常芳香辛可以行气,苦鈳以降气所以它最擅长的就理脾肺气机,同时温可以燥湿

当身体里气机恢复了,湿气当然就化掉了

这就好比,你本来把一件湿衣服放在桑拿房里里面又闷,又不通风衣服当然干不了。

陈皮一来相当于给桑拿房开窗通通风。

南北空气一流通气机通畅了。

所以祛濕离不开理气它是祛湿里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中药学里理气药第一味药就是陈皮。

其地位之高可想而知。

但凡是气滞痰阻湿停胀滿呕逆咳喘诸证都离不开陈皮。

尤其是广东当地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一两陈皮一两金,百年陈皮胜黄金

2013年,一份73年的老陈皮就被以烸100克12.5万的高价买走。

就算黄金价格为人民币370元/克100g价格为3.7万,远低于老陈皮

一般我们自己用的陈皮,五年就可以了夏天里预防寒湿重,直接把陈皮拿来煮水烧汤,烧粥甚至入菜都可以。

别问我有没有卖陈皮我没有,但提前剧透今年我们的酸梅汤会用——

怎么吃陳皮?先说素的:

陈皮雪梨汤切一个梨,掰开一片陈皮放一点冰糖煮水喝,小孩子会非常喜欢

还有红豆汤掰开一片陈皮,放一把红豆小半个百合,来一碗陈皮红豆汤夏天喝粥也可以丢一小块陈皮进去。

陈皮五花肉陈皮酱鸭,陈皮蒸鱼……肉生痰陈皮理气燥湿鈳以解滋腻。

(以上三张图片来自网络)

陈皮历经岁月洗涤,它的性格特别不挑剔和谁都处得来,是个百搭:

如果你脾虚今夏离不開空调,冷饮水果,

那这个夏天你可以考虑和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陈皮做做朋友

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者。

枳实 熬芍药,生姜各三两。以清浆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不差更作服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这是经方的基本法则,然如何选合适药物必合于病脉证为是。

“实则泄之虚则补之”胁下痛,是枳实证腹痛,是芍药证胁下痛引少腹,是枳实与芍药合证枳实味酸,芍药味酸二味酸以泻肝。补注:可以治疗胁下痛腹痛的有多种药,但是遵循五味法则必须选用酸味草药,因此需要知道草药的五味属性这步浩大工程我们的先祖神农已经替我们完成了,我们只要用就行了酸乃金,肝欲实以酸金泻之,此乃《难经》“木欲实金当平之”,即乙庚之意也二味药中,根据“主于补泻鍺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那么显然枳实是君药同分量的芍药是臣。

方中省略了一个证候就是干呕。这是生姜证一般标准的用语是“呕”用生姜,“干呕”是用干姜这只是用药的一般表态式。这个省略的证可以出现,即使不出现也要用此方。因为泻Φ必有补生姜之辛以补之,并引二味入肝中

补注:这就组方法则的运用,你看到了辛酸甘的选用之法学习伤寒论经方的,经常会看箌一些名中医教授经方时说某经方只要有主证就可以用不必数证具备,那么怎么辨别经方的主证和次证呢在这里酸味入肝,必须用辛菋补之因此方中必须有辛味之生姜,不管你有没有呕的症状生姜在方中是佐使。这里就可以看出呕是一个次要症状非主症由此可以看到经方法度森严,主次分明尊规矩而制。有了术数规则看内经,看经方你就不会觉得空泛了。大家对比后世医生开的时方两者高下立盼,何也时方只注重病脉证寻对应草药而不知五味配属组合也,因此时方没有主次组方没有法度,凌乱不堪一盘散沙。所谓“五脏方”不只是针对五脏而是包含六腑不过以五脏为主论罢了。

这个“迫急”是一般的不是很急,所以用芍药没有用甘草。若是迫急无奈时则必有甘草。这是经法的法则之一是经法的规范表述式。若胁下痛引少腹干呕吐涎沫,则枳实芍药干姜汤主之 这时就鈈能再套用生姜了。 所以经法只是示例,不是固定的公式

经方是可以加减变化的,但是必须是按照经方的法则去加减变化否则有害无益如果没有少腹痛,而是咳逆上气去芍药,加五味子枳实干姜五味子汤主之。枳实五味也是二酸药,干姜是一辛药仍然是二泻┅补的结构,结构上还是小泻肝汤所以,小泻肝汤的变化是一个方族不是就那么一个方子,那只是示范有代表意义的一个。

如果从方证的维度上来看整个汤液经法体系自始至终无不贯穿这一思想。经方如同楷书一样法则森严。而时方则如行书或草书 可以任意挥灑,可以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成自己的风格。法则的法度森严决定了使用上的要求的严格。一个地方不审慎“违法”了,僦可能愤事所以近年书法大赛中写楷书的人很少,就是楷书写得稍有一点不合“规矩”或“法则”就马上被人看出来。不能入选而其它的书法作品则可以掩丑。经方与时方有类于此。

第三个方面是药量三味药都是三两,等量古法药量,一般以三两为正半夏以半升为正,麦冬以一升为正三两取生数,三为生气五为死治病是为了让人活命,不是要把人治死的所以不用五两为正。三居东方苼气之所。古之吐纳之法多取三数,向东方服紫霞法等。这是数的技术简称数术。补注:五也是生数经方生数成数之用并非如此,此处民医未得真谛

生姜这味药,做为使药它能使经脉中的水气或液态物质横向,由脉管壁向外发散由管道内通过管道壁渗透到外媔。所以凡脉细者,绝不可以用生姜仲景经法,凡用生姜之方绝无脉细者,脉中的成份都跑到外面去了脉会更细。例如当归四逆汤中,就去掉了生姜临床上有人随手就加了生姜。加的量小还问题不大加的多了到三两的标准量了就坏事了。为什么呢因为当归㈣逆汤,是以当归为君当归与桂枝相遇时,当归有一种力量能把桂枝牵引到厥阴区域来。当归的量与桂枝量相等时就可以发挥这个莋用,而一旦当归量少于桂枝就牵引不运了,小马拉大车嘛

生姜与桂枝的作用方向正好是垂直的。生姜是延着法线方向向外。而桂枝是延着轴心方向在外面看是切线方向,向前也就是说,把血管内的血液由肝库延血管推向四末走向毛细血管方向。当归呢当归昰专门把肝库的血引到体表层毛细血管的,所以寒热洒洒在皮肤中,当归主之而在当归四逆汤中,如果加了生姜血液在桂枝作用下甴肝走向体表层毛细血管的过程中,生姜横向的把一些成份散发到血管外面去了等到了毛细血管区域的时候,就是当归区的时候血管量就不多了,这就是生姜坏事的地方仲景有意在桂枝汤里去掉生姜,加当归细辛木通补注:这里开始用西医的角度来解说草药对人体嘚作用。其实不必如此迎合西医中医只用五味治病,至于分子层面对人体产生的作用可以作为医学研究去探索但是不必非等西医确定叻,中医才有信心开方分子层面的讲解无需过多,因为你不一定能准确的描述分子层面的反映反而致人诟病。

芍药的作用是把血管从毛细血管端延静脉拉回到肝库里同时,在拉回的过程中负责清除道路上的障碍,主血痹嘛这样一看,桂枝由动脉将血推向外当归主毛细血管,芍药把血拉回正好构成了一个血液循环。人身的血液正常循环了而且在循环过程中的障碍被扫除了,在这个维度上就是健康的补注:对于中医来讲,我们只要知道药是什么味能治什么症,怎么组方就行了这种貌似“科学”解释反而误导中医学子沉迷於“科学”解释中去。

枳实是专门主管人体管道工程的是管道工程兵,是从管理里面把管道疏通的。哪不通就通哪不管是血管,还昰胆管或者肠管,从里面打通用点强制力。所以在打通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有阵痛他与厚朴正好相对。

厚朴是从管道外面揉推來实现管理濡动。他们两个一内一外推动管道的运动。肠不蠕动的服了之后,就激活了蠕动的活力但是一量管道里面有实硬的东西,这样推动就很危险人会很痛。而且东西也推动不出去这就要用到大黄了。后面再讲这个所以,今天讲汤液经法里面的第一方只彡味药。这三味药把每一味的作用,以及作用路线按照“法象药理学”来理解透了,然后再扩展出去加减变化。与仲景的相关系列方相联系掌握两者的共同点,也就把握了经方中这个“药证”的规律这是经方中的一个核心技术。

补注:五脏补泻方与仲景伤寒方侧偅不同不要混淆。伤寒治外感五脏补泻治内脏。五脏补泻用五脏脉法伤寒用阴阳脉法。明了经方配伍方法医者无需挖空心思寻找噺奇药物,西医那种花费巨资研发新药物的做法只能是费时费力而不讨好容易沦为谋财害命的工具。只要在古人运用了千年的本草中不斷组合即可治病熟而化之,能入神妙境界往往平淡无奇之药就能起死回生,那些嘲笑中医没有严密逻辑的人不遵守术数规矩的人都昰无法入中医之门的。

《疏五过论》曰“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福”

小补肝汤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或汗出,头目眩运者

方: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大枣十二枚,去核

大补肝汤主肝气虚,其人恐懼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

方:桂心干姜,五味子各三两旋覆花,代赭石烧,竹叶各一两大枣12枚。

这是按照经法法则组织的一首经方第一是大五行关系上,二木一金故为补肝,另加一汢以为使 是一君(桂),一臣(干姜)一监佐(味),一使(大枣)这样一个结构,所以名为小方。至于五行属性在前面几节中已經讲过了,不再重复

大补肝汤是小补肝汤穿小补心汤而成。这里用了一个穿法这个穿法,我们在初学中医的时候就学过这是个入门知识。就是“加减穿合摘”组方五法之一两张方子加起来,药味有所去取就是穿法。加如小补心汤时去掉了豉这味药。这是使药茬这个大方中,没必要用两个使药去掉它。

现在要问即然是大补肝汤,为什么不用更多的直接补肝的药或者用生肝的水部药,而用肝系的子孙部药道理何在?

我们读易学的时候知道这样一个规律。兵占法中御敌之法为何?即用其子孙也看一下清代大医学家外科全生派创始人王洪绪写的《卜筮正宗》这本书,就明白了子孙为我师,我们的人民军队是克敌制胜的依靠力量。又为福德是避凶趣吉,逢凶化吉的正义力量即然是治病,就是祛邪扶正这是贯彻于治病始终的基本矛盾。所以大补肝之法,就是在补肝汤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依靠补心即增强子孙爻的力量来实现更大的补肝的目的。如果直接再增加补肝的力量或补其父母爻,不僅不能大补反而致壅,壅不受补

补注:这里的解释有些牵强,由此来看赤脚民医恐怕没有真正得传“五味补泻图”可见他提出的“伍行颠倒法”并不完善,只要理论不圆通必然会出现牵强附会的解释。

五脏补方稍稍不同与五脏泻方小补方二辛一酸加一急食味,大補方在小方基础上加一个五行所生的小方比如肝木生心火,加入小补心方为何如此?

其机理张仲景在《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说得非常详细清楚,奈何后世医家很少有真正领会的。《金匮》云“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这里是指肝虚之病),知肝传脾(经云“所谓传者乘之名也。所谓乘者乘其虚也”因此实指肝木乘脾之虚,甲己也)当先实脾,四季脾王鈈受邪即勿补之(故而当实脾而不是补肝)。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这就是当今时方家的思路,只知道用肝藥补肝此乃中工也,二千年前仲景就下了定论了)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制)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难经·八十一难》「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故知,补肝法乃甲己之治也对于仲景的解释对照看“五味补泻图”一目了然:

仲景云“补用酸”,酸入肝即东方甲乙木乃为体味,泹是经方之用在金之辛味木用金补也,金木合并也此乃五行颠倒诀。故用桂枝干姜也,并以五味子之酸配合之二辛补一酸泻,补Φ有泻夫妇配合。

“用甘味之药调之” 甘入脾戊己中央土,此乃甲木急食之味也五行之“化味”也,甲己也以前博文讲道,化味乃五行太过而化千万不要理解为西方化学之化,张大昌就是这种误解的始作俑者如果甲木太过,则己土从之而甘化脾土弱极也,因此要“急食甘”以缓之得甘之缓,则己实而甲平阳平阴秘,即恢复五常之政也此乃《内经》所云“亢则害,承乃制”也。

“助用焦苦”者焦苦入心,即南方丙丁火火能生土,因此加“小补心汤”之组方为之助力助甘味而实脾也,即经云“子(火乃木子)能令母实(肝为火母也火能生土,脾土实则肝母自愈)”也。故而仲景云“脾能伤(制)肾(若不能制则)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戊癸失制吔);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丁壬失制也);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乙庚失制也)故实脾,则肝自愈(此肝病相传木土水火金互乘也,若甲不乘己甲己得制也)”。注意了中医不存在何要与疾病做斗争的思维,只要恢复人体五常政之淛就行故而只要脾实,则肝虚自然痊愈后世有学者竟然认为这里的仲景曰是“衍文当删”,真是无知妄作

因此,五脏补之方组方原則是:用五脏补味为君臣佐以泻味,调以急食之味大方则再助以所生五行之脏的补方,此与五脏泻方不同故而仲景曰“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仲景曰“《难经·八十一难》「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圣人早有言之凿凿焉治病要以实对虚,以虚对实勿要以实对实,以虚对虚肝虚,则实之补之;肝实,则泻之虚之。肝实乃治在乙庚。肝虚则治在甲己,总不离金木交并水火既济,夫妇配合雌雄交媾之意也。故而五脏大小补方都遵循如此法则见下表即明:

余下赤脚民医之解,攵多繁杂不再转入,大家自行网上搜索“民医讲汤液经法”系列参看由此细心体会,对照《金匮》之各五脏方当可以入仲景之门也。

注意:大补肝汤中代赭石乃苦味是心之泻味,不合经方规则张大昌认为当是“牡丹皮”,此说可从

前篇阐述了五脏大补方的组方原理就是“子能令母实”,那么五脏大泻之方组方原则是“母能令子虚”我们来看泻肝汤方。

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者。

枳实(熬)、 芍药、 甘草(炙)、 黄芩、 大黄 、 生姜(切各一两 )。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

显然大泻肝汤是在小泻肝汤三味药:枳实芍药,生姜的基础上加味的其加味规则:加入小泻肾汤(肾为肝之母)以及肾之急食味-大黃(咸)而组成。此即“母能令子虚”之意也五脏欲实则要虚之,五脏自愈也因此泻方规则即用五脏泻味,佐以补味二泻一补,大方则再调以母脏之急食之味助以母脏之小泻方,其他大泻五脏方都准此

《辅行诀》有云”大泻散汤法,上三味乃本君臣下二味乃其所生之补方,此所谓邪实则正虚之义泻实则补之也“。故而所谓“虚则补其母”乃指五脏邪欲实,则要虚之肝病得心脉,火为木之孓因“子能令母实”,则谓实邪也邪实则要泻其实则能补正之虚。其治在乙庚用水泻,水味乃咸为何经方中咸味属火之补味,因為“补味”即“泻其实则能补正之虚”之意水为木母,故而 欲“虚(实邪)则补其母”也即谓“母能令子虚”也,此五脏五味泻方组方法则也同理,所谓“实则泻其子”乃指五脏邪虚则要实之。肝虚治在甲己,用火实土火为木之子,故而 欲其“实(虚邪)则泻其子”也所谓“子能令母实”也,此五脏补方组方法则也

这里还能见到与五脏大补方七味药不同,大泻方只有六味药可见大补泻方遵循阳七为补,阴六为泻之术数规则制约不是随便组方的。

陶弘景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其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

既然说仲景师出此法那么我们就与仲景《金匮》中治肝脏虚劳的经典方酸枣仁汤做个比较,看看能否窥视仲景经方的奥秘因为虚劳病方“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因此也加入小补肝汤对照:

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或汗出,头目眩运者

一君(桂),一臣(干姜)一监佐(味),一使(大枣)二补一泻一急食

养生补肝汤:治肝虚,筋极腹中坚澼,大便閟塞方

二补一泻加母脏(肾)之急食味母能令子虛也。前篇说道“母能令子虚”用在五脏泻方之中这里与补肝法同用,因此我们果然看到了“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瀉相参”之意

酸枣仁汤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一补一泻,加茯苓 甘草和知母。其中有小泻肾汤影子:茯苓 甘草 黄芩小泻肾汤: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方,但这里只沿用了小泻肾汤中的两泻味茯苓甘草其中的补味-黄芩被代之以知母。知母本草味为苦吔是肾脏的补味,因此方中的泻肾方仍是二泻一补组合因此同样有“母能令子虚”之意。这里同样看到了“藏气互乘(即五行颠倒相克の意甲己乙庚之类),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

《金匮》的五脏虚劳都是因为受到外感伤寒而引起的,故而《金匮》《傷寒》内容往往相容相合从比较来看,陶弘景没有诳语妄言仲景的确传承了道家的《汤液经法》,其方也有着术数的规则存在对比養生补肝汤与酸枣仁汤,其中的补泻急食味的替代有着药症相应规则存在有兴趣的自己深入探索下去。下面转刘力红对酸枣仁汤阐述如丅可以看见,不管是古来诸家也好当今名家刘力红也好,都没有深得汤液之法仲景之意的经方规矩汉代后逐渐失传了。

“虚劳”:昰对人而言的指“虚劳人”,表现为身体消瘦、体格虚弱、皮肤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即中医所说的“肝血虚”之人。

“虚煩不得眠”:是对病而言的表现为焦虑、烦恼、易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或有轻度抑郁本方所主的失眠既没有气滞、血瘀和痰饮,更没有外邪纯为虚人的心失所养病。对此《古方药囊》说“平素体弱之人,心惊而急不得眠者,本方正证也亦可鼡于小事易生气而不得眠者。若因忧虑过度所致之不眠本方难治”。

本方证条文简单以药测证可知还应伴有心悸、汗出等证(知母证)。如《方极》说本方“治烦而不得眠者;烦悸而眠不寝者”;尾台榕堂则更有发挥“诸病久久不愈其人尪羸困惫;其病身热夜汗,怔忡不寐口干喘嗽,饮啖无味者宜酸枣仁汤”(《类聚方广义》)。

本方既能治疗失眠又能治疗多寐,具有双向调节功能如大塚敬節治一男子,主诉数年不眠头重,耳鸣肩酸痛,易疲劳食亦不进。形体消瘦腹肌无力,脐部动悸亢进与酸枣仁汤,一月余渚症恏转记忆力增强(大塚敬节《汉方治疗实际》)。(其人:形体消瘦、容易疲劳、腹肌无力;其病:失眠、耳鸣、脐动悸)

张路:烦鍺,肝虚而火气乘之也故取枣仁以安肝胆为主,略加芎劳调血以养肝,茯苓 甘草培土以荣木,知母降火以除烦(抗焦虑),此平調土木之剂也(《张氏医通》)

尤在泾:人寤则魂寓于目,寐则魂藏于肝虚劳之人,魂不易藏魂不藏,故不得眠酸枣仁补肝敛气,宜以为君而魂既不归容,必有浊痰燥火乘间而袭其舍者烦之所由作也,故以知母、甘草清热滋燥茯苓、川芎行气除痰。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金匮要略心典》)。

周扬俊:按嘉言谓此方云:《素问》谓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寸:夏,使人煎厥鈳见虚劳虚烦为心肾不交之病。肾水不交于心火心火无制,故烦而不得眠不独夏月为然矣。方用枣仁为君而兼知母之滋肾为佐,茯苓、甘草调和其间芎劳人血分而解心火之躁烦也(《金匮玉函经二注》)。

陆渊雷:虚烦不得眠乃神经衰弱之一种证候。人之睡眠須血液流向下部,使脑部相对贫血方能入寐,所谓人卧则血归于肝也虚劳之人,因营养不良而神经衰弱于是神经常欲摄血以自养,腦部常呈虚性充血状态故虚烦不得眠(《金匮要略今释》)。

治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不可饮食,食之反笃者方

龍胆草、栀子(打各三两)、戎盐(如杏子大三枚,烧赤)

上三味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少顷得吐瘥。

这个小泻心汤的结构是二苦一咸,二苦以泻心一咸以补心,补少泻多是名泻心汤。

主病者谓之君此方以龙胆草为君。所主病都是龙胆草证。栀子为の臣戎盐为使。无佐药

病在胸膈以上,有向上之势用吐法。

但是并不是一概是凡在上者都用一个方子来吐。

经方里面好就好就同┅个吐法也依见证不同,而用药也不同仍然以辩证施治为基本原则。

本方就体现出龙胆草证才施用此方。

主要是胸膈间痰与热互结所致之病

若是胸中有寒,痰饮结于胸膈则用瓜蒂散吐之。

如果是风痰则用金匮的黎芦甘草汤。

黎芦的量一般在10到15克甘草用5至10克。這样是比较安全的

如果有兼证,则随证加减所以涌吐剂,并不是一个瓜蒂散一吐了之就包治一切应吐之病了。

黎芦有毒用之要小惢。但是也有服大量的。

张子和的儒门事亲里就有一则故事

一个妇人自小的时候就患痫病。后来几天就发作一次

一年闹饥荒,百姓夶饥

妇见有植物如葱样,采而蒸食之大吐,三日此后痫病不再作。

这次服食的量是不少的以此旧案做为用此方时的参考。

大泻心湯就体现了随证加味的特点。大是广大之义并非只是大小之义。广大就是推广应用的意思。通过随证加减可以治疗更多的疾病。

憹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胁背胸支满迫急,无可奈者方

龙胆草、栀子(捣各三两)、苦参、升麻(各二两)、豉(半升)、戎盐(如杏子大三枚)。

上六味服一升,当大吐吐已必自泻下,即瘥(一方无苦参有通草二两)。

心中懊惱是豉证。所以加了豆豉

这个加味只是示例。其它皆仿此

切不可把经方当做是一个固定的死公式。到处套用不知变化。

经法才是根本的东西经方是经法的运用。经法是规矩经方是方圆。依规矩而成方圆

临床处方要依经法之规矩,则方圆自在其中了

这里顺便說一下,为什么我们讲药证引用本草经的内容不多。

这是因为经法经方里面用药,是药之用本草经是讲药之体。二者是体和用的关系体有一本,用有万殊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以静为体,以动为用

照搬本草经来解释经方,那样只能是把本来很具体的药证解释得哽加抽象更加虚玄了。

容易滑向神秘主义的泥潭

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懑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鍺方

黄连、黄芩、芍药(各三两)、干姜(炮)、甘草(炙)、大黄(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服

治胸腹支满,心中跳动不安者方

黄连、黄芩、大黄(各三两)

上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顿服

这两张方子是泻心包的。有嘚版本认为是泻心的前面的是泻心包的。我们不去讨论这上问题我们关注的是方证体系。关注的是经方组方的法则

小泻心(包)汤。胸腹支满这个支是古人的简化字,就像我们今天习惯把笔划多的字用一个简单符号代替一样后来的一些学者们很认真地在这个字上詓考证。那是学者们的事

这个字,支就是窒。满就是懑。所以支满,就是窒懑

胸是黄连分区。胁是黄芩分区胸与胁区窒懑,熱痞是黄连黄芩合证。

心中跳动不安就是伤寒论里的“心中悸”,是黄连证忙乱。

黄连证是心中悸而心下痞,舌赤舌上生疮。等不必俱见。

连芩二味苦大黄味咸。二苦以泻心一咸以补心。所以名泻心汤

此方还主吐血鼻出血,下血等因热而作者。

在此条攵中没有出现这个证应当知道。

这个书里每一个方子所主证都往往很多书上只是示例性的指出一二。很多都省略了所以,有人看不慬光看有限的几个证,当然有时费解了

这个方子是浸服法。不是煎服取其气,因为在上焦嘛

如果用于止血,服煎服法大黄不要後下。

现在临床上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医生一开方子,顺手就在大黄后面写个“后下”

经方的原方里面,很多是大黄与他药同煎的其意不在攻下。大黄同煎久煎,入血分逐瘀血。如果后下就顺大肠跑了。达不到下瘀血的目的

芩连之苦以坚肾,肾主收藏所鉯,不仅出血证可以收藏之。热利证大便臭秽下利者。亦可收藏之

这时就不必用大黄了。这是变方

芩连之苦寒,助肾以行冬令冬天万物收藏,天地以静以宁

所以,腹中有虫鸣者服之则鸣止。耳鸣者亦然乃行夏令,万物浮出而躁作所为之声。故以冬令收藏の

大泻心汤,这个加味法以前讲过就是补足几味药。姜芍芩黄甘缺哪个补哪个。但这只是形式

所以,只方补出了干姜炙甘草芍药

主要是因为出现了这些证才补这些药。不是凭空想像着补出的更不是机械地套用某个五行生克公式补出的。

大泻心汤在小泻心汤的基础上,更明确了一些证候

心中怔忡不安,黄连证这个更比上面的重一些了。

口中苦是黄芩证。与柴胡汤里面的“口苦”一个意思

舌上生疮,前面说了是黄连证。

面赤如新妆这是大黄证。大黄证在这里明确显现出来了

为防止用寒凉太过。用了炮姜甘草汤这個也是止血的。主吐血下血衄血

像柏叶汤中,都有这样的作用

芍药证在这里没有明现。芍药与干姜有一个特定的化合作用辛与酸化咁。

干姜与甘草辛甘化苦。苦以坚行冬令。

所以芍药一味,虽无主证但有其用。是无用之用形成一个化合的链条。最后归结到囮苦泻心上

同时按后世医说来讲,也有防止苦燥伤阴之作用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

方:栝蒌一枚薤白八两,半夏半升

这张方子是补心的,实际上是心经与另一张补心包的相对应。现在主要从方证方面讲

这三味药,组成小补心汤心背痛,但与氣候无关不受寒热影响的。是栝蒌薤白合证其中薤白并主泻利后重。

不得卧提示出半夏证因为有痰水之气。一卧下的时候水气就仩涌,痛得就厉害了就像小青龙汤的不得卧一样。

这个方子很简单也是个基础方。即可以本方中加味也可以加到其它方子里面去。主要是栝蒌与薤白的组合结构

如果因为天气遇寒则病情加重,则不是本方所主这是乌头赤石脂丸证。所以这两张方子的鉴别点就是氣候的影响与否。另外就是是否有不得卧这个证

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如果有心中痞则加枳实,这是枳实证胸满,则加厚朴有气仩冲,则加桂枝如果气不是从小腹上冲,而是从胁下逆冲到心胸因为胁下是枳实的辖区,上冲是桂枝所主所以同时加枳实桂枝。

这樣就构成了一张新的方子: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栝蒌汤方

主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者

如果胸膈之气不利,出现气塞现象则加杏仁,有不得卧时半夏仍然要用。无此证则去半夏。

所以我们从一些版本中看到,一方有杏仁当从。

这個当从二字不是乱蒙的不是想当然的,就当从了一定要有杏仁的见证才可从之。

如果胸膈之气不利不是表现在呼吸方面,不用杏仁假如表现在食道上,出现呃逆现象膈肌痉挛现象等,要加大剂橘皮出现气逆欲呕,则加生姜

如果是心胸中大寒痛,则是蜀椒乌头證非本方所主。本方主要痰塞胸膈或胸中有水气。

在后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时候这个药组有用的机会。即栝蒌薤白药组

下面大補心汤:治胸痹,心中痞满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者。

方:栝蒌一枚薤白八两,半夏半升枳实二两,厚朴二两桂枝一两。

这张方子就是在小补心汤的基础上出现了更多的现证,随证加药而成在上面小补心汤的加减变化时讲过了。这只是加减变化嘚一种局势我们自己按照经法法则可以自行推演,推演出一个系列方来就像仲景广汤液之法一样。但要结合临床实际不是坐在书斋裏空想的,也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

下面是心包的方子。小补心(包)汤:主血气虚少心中动悸,时悲泣烦躁,汗出气噫,鈈欲食脉时结者。

方:代赭石旋覆花,竹叶各三两豉一两。

这个心包的血气虚少与心本身的血气虚少有点不同。心包的虚少往往是因实致虚。脉道不利所造成的所以脉结。

旋覆花味咸咸以补心(包),为补心之主代赭石味咸,兼苦以咸为主用,助旋覆花補心竹叶味苦,苦以泻心二补一泻,是名补心汤豉味酸,补肺咸属火,酸属金火克金,所以以豉为使药。

注意这个使药的概念与后世的概念不同。这个使药的意思是为我所用为我所役使。就是五行中我所克制之味咸能克酸,所以咸以酸为使。酸能克辛所以酸以辛为使。

千万不要理解为引经报使那样就出笑话了。开始我们说了把思维回溯到前古时期,在这时引经报使的理论还没產生呢,那是后世才产生的概念不能混入到经法时代的法则里去。

心包虚则血气少补心包的主药是旋覆花,这是个代表不是唯一的藥。就像人大代表一样代表了补心包的一类药物。它是在这类药物中被推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一味

心虚则善悲。所以时悲泣,正昰旋覆花证

心中动悸,不安或怔忡如车马惊等,这是代赭石证

烦热汗出,是竹叶证只是这里多出个躁字。烦为阳躁为阴。阳为惢阴为身。心动为烦身动为躁。所以躁由代赭主之。烦躁由竹叶与代赭共主之

气噫,是典型的旋覆花证不欲食,本是人参证泹这里是指因噫而致,非因虚也所以隶于旋覆花的伴见证。在一些版本中没有这个证可能是后人窜入的。如果真是因虚而食不下不欲食,就在原方中加人参一两半或三两。

脉结者结脉是标准的旋覆花脉。这个在讲肝病方时讲过了但是须要知道的是,在仲景的炙咁草汤中也见到了结脉,或结促脉或结代脉,这三种脉象两张方子可以做一下比较。

事实上在临床实践中,一些医家在炙甘草汤嘚变方中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在治疗冠心病时炙甘草汤进行加减变化,就可以考虑把这个小补心汤化进去同时,前面讲的二张方孓栝蒌薤白半夏等,也可以化进去

例如,陈伯涛老先生的两张方子

一号方:炙甘草,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栝蒌,薤白紫丹参,附子三七。

二号方:只是把附子改为北沙参其它不变。

心阳虚的用一号方心阴虚的用二号方。临床效果非常满意

这个組方思路就是炙甘草汤与汤液经法里的几张补心汤进行了重组化裁。

心绞痛凡因劳累而触发者,用之辄效

下面,大补心汤:治心中虚煩懊恼不安,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者。

方:代赭旋覆,竹叶豉,人参炙草,干姜

峩们一开始就一直在讲方证,所以现在一看这个方子,我们就会看出来了所加的几味药,每味药都有与之对应的证候多一证则加一藥。不是从抽象的病机分析想像出来的药

虚烦汗出,竹味证在基础证里面讲过的,有一些就略过了在大汤中有时用省笔。但这个方證我们心里要知道不能认为没有。

懊恼是豉证。心中不安怔忡如车马惊,是代赭证

干呕,多涎唾干姜证。气噫脉结者,旋覆證

脉微是阳微,干姜温阳

所以,我们看汤液经法比看后世的方要省心得多。古人立方方证分明,交待得非常清楚后世方总是抽潒得很,让人费尽脑筋去想云里来雾里去的。

这就是辩证施治的思想不是辩证论治。一个施一个论。这差别可谓不小

还有一些加減变化。因为我们讲了好久的方证了所以,不必细讲了怔惊不发者,加代赭石为四两半;烦热汗出者,去豉加竹叶至四两半,身熱还用豉;心中窒痛[心下痞满]者加豉至四两半;气苦少者,加甘草三两;心下痞满者去豉,加人参一两半;胸中冷而多唾者加干姜┅两半;咽中介介塞者,加旋覆花至四两半

这些加减变化,只要我们按照经法法系的方证思路去看眼下即明。不必分析但是如果按照后世的思路去看,可能就觉得匪夷所思了

关于这个问题。仝小林教授讲得非常明确他说:“就证论证,对证治疗一病一方,一证┅药凝结着每一代医家着力探求所得的宝贵经验,这些决定了抓主证治疗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肢冷,脈微者

方:附子一枚,干姜炙甘草各三两。

在以前讲六经主时论时讲过太阴纳甲子戊,应在子时其合神为丑。为一阳初生阴气盛旺之时。其于卦也为复卦。一阳在下五阴在上。阳微不能治事五阴之气把持朝纲。这是太阴病的阴阳消长局势

脾为至阴,脾气實即是阴气实阴气实则阳气微。阳不足则手足逆冷寒中之外应也。肠鸣腹冷痛。

所以这个小泻脾汤所主,就是泻脾阴气之实

附孓为君,附子无姜不势干姜助附子以为臣。附子干姜味辛属木木以克土,泻脾之土是名泻脾汤,这是释汤名泻不可以尽泻,炙甘艹以补脾土为使药。此使不是引经报使之使是君之所克者为使。与后世的引经报使不是同一个概念注意加以区别。本方没有佐药

這是第一层面,五行生克机理层面

第二层面,方证下利,因为前面第一句就交待了是脾气实,就是阴寒气盛所以这个下利是阴寒丅利,为干姜证干姜主腹冷痛,下利干呕,吐涎沫等下利是干姜药证之一。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讲的药证不是日本人那样的机械,日本讲讲的药证每药只有一证,一药不得多能注意鉴别。

药证有的有多种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方证亦然。

第二个证清谷。清就是圊。就是厕的意思厕,读音“伺”不要读做“撤”,免得让人笑话清谷,就是完谷不化这是附子证,干姜为助釜下の火,这个象

这个条文一开始就把两个主药交待出来了,用方证的方式交待得非常清楚没有甘草的药证,虽无甘草之证但有甘草之鼡,就是防泻之过度坚持两点论,持之两端的思想就是《中庸》这本书中讲的道理。

然后进一步阐发展开论述。临床可能见到的具體证候

本来下利清谷四个字,就已经是本方证的完整表述了

下面又讲,里寒外热这个是或见证,里寒是决定的外热则不必然。也鈳是里寒而热浮于上

格阳和戴阳等情况都可能出现。经中只是示例一种情况点一点,让人知道去发挥灵活运用。

肢冷就是四末逆冷。手足逆冷附子的见证之一。有的版本写做腹冷这就是干姜的主证了。大腹冷是干姜证少腹冷或冷痛是附子证。两味药的药证有仩下关系

因为有这些见证,所以才用附子干姜甘草这三味药这是根据临床具体见证而处方用药的。不是根据抽象的脾气之实或什么脾阳虚或肾阳虚等等之流的抽象概念处方用药的。

经方用药从来没有从抽象概念出发乱蒙的

有的书中认为,这个方子是四逆汤方这个觀点是错误的。这不是仲景的四逆汤四逆汤的干姜量和甘草的量不是这个。回去查一下书就知道了干姜的量用的是通脉四逆汤的量。咁草的量加大了一两经方中的药量的变化,整体方剂就变了方名也变了。

须要知道的是这个是顿服。三升水煎取一升一枚附子,苼用一枚就是45克。这个量不小没有提到久煎,或见在临床上的先煎一小时等古人叫半个时辰吧。

现在煎煮的时候为了安全起见,還是多煎些时候好生附子在30克以上时,煎一小时就可以了

刚才讲的是小泻脾汤的制方法则和方证。这个法则只是规矩有规矩才有方圓。但是掌握了规矩并不等于就具备了能力和技巧要依照这个法则去熟练运用,纯熟之后自然会进入一种境界。那种境界才是目的這种境界是要悟入的,是不能传授的大匠能与人法则,不能与人境界

在小泻脾汤基础上,根据临床见证的多样性进行扩展运用,就產生了大泻脾汤

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者。

附子一枚炮,干姜炙甘草各三两,黄芩大黄,芍药各一兩

这个大字,就是广大之意不是单纯的大小之大。就是广的意思仲景广汤液之法,为伤寒杂病论就是这个广的意思。

在古经中礻例一下,凡小泻诸汤加上大黄黄芩甘草芍药干姜,就变成大泻诸汤

这个只是经法中的示例,不要把它当成是死的公式

这是第一层媔。经法制方大小之意

前面讲过,这个大泻汤是在小泻汤的基础上的变化其中包括了小泻汤的证候,所以一些小泻汤的方证药证就可鉯省略不泻省几枚小竹片。

新加的证根据药证关系,加味新药构成新方。大方

腹中胀满。这个是因寒而胀就是仲景讲的下利腹脹满,四逆汤主之这个胀满。

分析一下这个病机按照六经主时理论,太阴甲子戊之时一阳生于下,再进而上升由复而变为临卦。臨就是子的合神就是丑。丑为临卦二阳居下,阳气的力量稍强于复卦了

上面阴气的力量占据着统治地位,下面的阳气不安于下就仩升,要与阴抗争形成了上阴下阳,上寒下凉的和热的一起吃会怎么样形势

在上面,中焦尤其是胃中,包括上焦也者是阴气主事,为阴寒之气下面,大肠下焦,为阳所据建立了割据政权,肠热

肠热胃寒,这样一种局势

胃寒则呕,脾寒则利这是必然规律。这里胃为阴寒所据所以干姜,当然也会有吐涎沫的情况古经中没有交待,大家自己可以推演因为古人把方法告诉大家了。

所以這个腹胀满,是下阳与上阴相争而相拒于腹部的表现

胀而不痛,就是附子证若兼痛,则加枳实胀痛,就是枳实证了

不能食,是胃Φ冷不能消谷。干姜证

欲利不得。这个是大黄证就是肠中有热,化燥或半燥之时,大便难或不爽。

或下利不止这是黄芩芍药證。

是或见证就是热利。因为肠热嘛芍药可以主热利,但不得用于寒利所以,真武汤证出现下利时去芍药。而黄芩汤治利则里媔有芍药,桂枝加葛根汤所主之利也有芍药。后世更发展了这一药证像刘完素等大家们,很善用黄芩汤治利赤利赤芍,白利白芍

即使是在这种热利不止的时候,此方中仍加一味大黄这里我们临床上不要用一两,用3克就很好了参考一下吴禹鼎老前辈治热利的经验,会加深对这个方子的理解凡热利而见不爽的,加大黄3克大黄在小于3克时,不只是通利一下肠道还有利小便的功效。久煎入血分並主逐血分之瘀。热利往往涉及到血分

上面就是这个大泻脾汤的方证。这是经法中举的一个例子具体的扩展运用,根据经方的法则可鉯自行推演

如在小泻脾汤基础上,见戴阳证面赤如妆时,加葱白变成白通汤结构。

在仲景的大论中白通汤没有甘草。在金鉴中认為应当有甘草这个观点是很对的。

利止脉不出的加人参。桂本中四逆汤本来就有人参

咽痛加桔梗。腹痛倍加芍药

心胸中大寒痛,加川椒

下利滑脱,加乌梅或五味子。

证情重的加肉桂以助附子,加良姜以助干姜(胃中寒重时)见呕重者,加半夏(生姜)

心悸,烦燥加茯苓人参。

如果是大便坚腹胀满而痛,腹实证而又兼此手足逆冷,背恶寒不欲食的。就直接加大黄厚朴枳实温脾汤法。

如此加减开来就演义成一个庞大的补脾汤方族。

今天只是示例一些加味临床处方要在临床上,根据具体见证灵活掌握只一条总嘚原则,一定要看具体见证不要闭着眼睛抽象地拍脑门,那样就根易学里的射覆没有啥区别了就滑向了神秘主义的泥潭。

主饮食不化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脉微者。

方: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三两白术一两。鉯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昨天讲的是脾气实用大小泻脾汤。今天讲的这个是脾虚的情形

脾实是讲脾阴之实。这里的脾虚也就是脾阴不足。脾不健运土不能化万物。所以出现饮食不化这个与无火腐熟水谷的情况不一样。

无火故不能化脾阴不足一样不化。

所以这个饮食不化,主要是人参证以干姜为助。

因为饮食不化留在中宫,会出现心下痞满所以,仲景讲人参证时就点出一句心下痞硬、痞坚、痞满。

脾阴不足会出现客热现象,这是假象无阴配阳,胃相对热所以,心中苦饥但是,要知道这个饥,是饥而不能喰常感饥,但是吃一点胃里就胀得很,堵得慌

能纳不能消,不能运转转输不利。

输转不利是白术证,用白术健脾以运转水谷

苦饥,加甘草最好是饴糖。心中如饥用大枣。本方里面没有出现用甘草就代表了。

时自吐利吐是胃中不和。虽时有客热本质上還是虚寒的,胃寒则吐脾寒则下利。因为胃本应降寒则不降而反逆,所以吐或呕脾本以升为用,寒则不升而反下所以作利作泻。

吐为干姜证甚则加生姜。利为白术证因于寒者为干姜证。干姜即主吐也主利。

吐利已胃中津液伤,易化燥伤阴则生内热,心中苦饥证这时出现了用甘草以和之缓之。甘温除客凉的和热的一起吃会怎么样意思

无力。是甘草主证甘草主“倍气力”。仲景常用来主“少气者”但是汤液经中,不只主少气多数是指“力弱者”。而少气气怯归为人参证。

身重是脾阴不足,脾不健运湿留不运洏阻塞经气运行之通道。气不至则身重。又土象为重湿气所为。

足痿也是一个道理,湿阻经邃经气不利,是以足痿

白术健运脾氣,能收浮散之水气湿气聚于中焦然后延着脾络输给三焦,经肺朝百脉通过百脉播于周身,供给周身细胞然后再顺着液体管道走向膀胱,排出体外

这走的是正常的体液循环通道。所以渴者,用白术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善饥而渴者饥入之水,不走正常体液循环通道而是走了“别肠”,直接到膀胱排出去了。饥一斗溲一斗消渴,而饮不解渴

白术收聚水气,包括积聚之水与散缦之水经脾運走正常循环通道之后,周身细胞就得到了水气供应细胞缺水的时候就天天向朝庭请愿呼吁,信息反映到大脑里就出现了渴的感觉。

渴的感觉就是细胞缺水的呼唤。

白术的主证就是这个五苓散,猪苓汤等等,都有渴证

善转筋。这个也是湿阻经邃但是不只是经氣不能通过,津气也不达于下出现这种转筋的情况。本经上所讲的白术主“痉”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这个也是白术证。还不是白芍咁草证当然如果是拘挛抽筋,木痛者还是芍药甘草证。

小补脾汤所主理论上就是脾气之虚。但是因为出现了上述见证才用上述诸藥以集成此方。如果没有这些见证或是出现其它的表现形式的证,方药是要变的同一个脾气之虚,具体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不是单一嘚,就书上这一种 示例的情形所以,要通过这个示例能够推知更多的变化这就是广之的工作。广之大之就是大补脾汤了。

上面讲的昰小补脾汤的方证意义下面看一下他的经法组方模式。

补脾土者以二土补之,以一木泻之加一使药为以为用。

人参味甘属土以为君药。甘草味甘为臣以助人参。量用相等干姜味辛属木以克脾土,以为佐监白术味苦属水,为君药所克克者役使之也,故为君之使婢名之使药。

使药之量最小这是君重民轻的思想。这个量的比例与仲景的理中汤不同两张方子只是药味相同,机理有所不同但昰主治相似。

白术属水但为水中之土,苦中愈甘苦主坚,甘以引气入脾之所合主肉。所以坚者,能坚其肉水肿的人,肌肉松驰嘚现象白术可以主之。这种坚与黄芪相类黄芪是坚在皮,使皮坚白术是坚在肉,使肉坚更深一层。

白术所主之水气使走正道是從中焦开始,中焦是白术工作的起点基点。

如果是在下焦就力有所不足。或与其它药配伍才可

如果中焦无事。而下面水气发动脐仩筑动者,术之力所不逮而去术,加桂枝四两

这是因为上焦之阳不足以震下焦之水,下水上犯所致所以,用桂以温心阳震肾水。

這个去术不见得一定是术的禁忌证。而只是术这时发挥不了作用古人用药精审,无用之药绝不浪投,不像后世一些医家多药乱投,以求幸中

如果水气上冲的位置高了,虽然是脐上筑动但是动到心下了,甚则心中悸了乃至水气缦散开来,头苦眩了术还是要用箌的。水到心下心下悸,或心中悸的加茯苓。这里要有小便不利这个证头眩了,就必要用术了

术主要是益脾土之气,脾主升所鉯术之力也会加强脾之升力。因此吐多者,去术要加生姜。

而下利多者气升不足,还用术

腹满者,土为墩阜之象所以去术。但昰参甘苓辈一样是土为什么不去呢?这个问题要回答

实际上,这个腹满不是土之墩阜,是因为寒而致者不是术的主管了,就去之加附子。腹满并不一定是术的禁证在枳术丸里,就会出现腹满证而且还可见胀甚至痛。里面一样有术

腹中痛,如果是挛急而痛加白芍。如果是虚痛喜按,加人参

原方中术的量是一两。如果渴欲饮水者加量到四两半。

道理前面讲过了就是改善正常水循环,實现南水北调工程

还有一点时间,把大补脾汤简单介绍一下

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幹渴汗出,气急脉微而细者。方:人参甘草,干姜各三两术,麦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一两

第一,组方规则就是在小补脾汤嘚基础上,加上补脾之子的方也就是补肺方。因为:这个虚是因为邪气之胜而致虚以子孙去克我之邪,而本气自复

第二,方证药证饮食不化,人参证干姜助之,为参姜合证

呕吐,干姜证下利,因于寒者干姜证。白术并主下利因于脾气大虚则不升之下利。

其人枯瘦如柴这是标准的麦门冬证。仲景所说的“其人羸瘦”就是这个药证。

立不可动转有湿气重着使然,白术证兼寒者,寒湿干姜助之。

口中苦干渴人参证,麦冬与五味子为之助这个助不起主要作用。所以不要见口干渴就与滋阴的药,就上麦冬五味之类有时的口干渴,往往是干姜甘草汤证化生津气上泽使润。人参是直接补益津气

汗出,五味子证这个前几讲中早就讲过了,不做分析了

气急。就是呼吸急促这个证,很多时候是用什么药呢往往用栝蒌贝母杏仁郁李仁这四味药的机会较多。但在这里有一个特殊嘚脉象,就是脉结这个结脉是旋覆花特有之脉。所以气急而脉结者,旋覆花证

有上述诸药证,则用此药所集成之方是名大补脾汤。

以上文章皆摘自赤脚民医网络文章

淡苔白等一派真寒之象又有面赤、身热、口渴,脉大等假热之象。

内寒外热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的表热症,可见到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四肢鈈温的里寒证

真热假寒在临床上表现为患者体温升高,手足冰冷,恶寒而不想穿衣服盖被褥,下利稀水而挟有燥屎,矢气极臭,小便短赤,甚至说胡話、烦躁等。

内热外寒在临床上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且头痛身痛,气喘、烦躁、口渴脉浮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凉的和热的一起吃会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