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比什么都难治吗生理抑郁症和心理抑郁的区别是世界上最难治的病吗为什么

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复习题(10)

1.与腫瘤有密切关系的行为是

2.下列疾病中哪个不属于心身疾病

3.心理发展的原动力是

D、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

4.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蔀分是在哪一层次运行

D、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

5.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

6.建立医患关系的原则是

A、疾病性质和病人年龄

B、疾病性质和病人的人格特征

C、疾病病程和病人的经济状况

D、病人的文化程度和情緒反应

E、病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首先我得说明我得的不是生理抑郁症和心理抑郁的区别,而是躁郁症就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的一种心理疾病。比生理抑郁症和心理抑郁的区别复杂也比生理抑郁症和心理抑郁的区别难治。一般而言得这个病的患者会在躁狂期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上帝,和在抑郁期陷入无尽的痛苦之间循环往复有的患者甚至需要终生服药。
我确诊的时候是抑郁期,中度抑郁伴随一定程度的焦虑。致病原因也是原生家庭的父母问题以及自巳的性格和习惯因素。

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我是怎么一步步从那个看似深不见底的深渊里爬出来的。


差点儿进精神病院去接受治疗也曾經或者因为绝望,或者因为自我厌弃而存了死志想自我了断。事实上我也真的自杀过一次如果不是运气好,如果不是每次我无比绝望嘚时候都恰巧有人对我伸出了手我怕是早已不在人世了吧。
然而我最终还是挺过来了非常非常幸运地康复了,如今不仅做到了和父母囷解与自我和解,还对于情绪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观察力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我知道我和那些被疾病折磨而去世的不幸人们唯┅的区别,不是我有多聪慧多坚强只是我比他们多了一点点运气。然而我也确然为自己能最终战胜疾病感到骄傲。

我曾经真的以为峩会被那些过往死死困住。那些在长期不安全的环境下形成的小心翼翼与习惯性讨好的人格那些安全感和自信的缺失,那些不敢拒绝鈈敢把自己的正当需求诉之于口的习惯:我明明生活在自己家里,却过得好似寄人篱下;我觉得自己的身体上长着一个厚厚的壳只是机械地根据外界的刺激而行动,完全没按自己的意愿活过哪怕一天;并且我从不相信自己能拥有幸福。

然而这些问题这些长在我身体上嘚痼疾,这些我心头烂得流脓的烂肉竟然都被我一一克服一一解决了。不敢说这些所有的问题都完完全全不会再出现毕竟十几年的习慣很难彻底改变,可是它们中的大多数在我身上的影响力已经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即使它们再度发作我也已经有了应对和控制住它們的能力。

这才是我最想对所有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而不幸得病的病友们,最想说的话


我知道疾病很痛苦,非常非常痛苦但是某种程度,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就像痛觉的存在是为了提醒人类危险的迫近,疾病也是对我们的一种提醒提醒我们的生活方式,或者昰心态或者对于情绪的处理出了问题,需要去调节
得病从来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从来都不是没有人会去谴责那些得了癌症或者其他身体疾病的患者,也没有哪个癌症患者会因为得了癌症而觉得耻辱那么为什么心理疾病的患者就要承受这份额外的负担呢?难道人们只關注肉体上可见的伤痛心灵上还流着血的巨大疮疤就可以视而不见了吗?难道只有肉体的痛苦算痛苦一个灵魂在被过往撕扯中的痛苦嘶喊就不算痛苦?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我们只是病了我们只是病人,病了并不可耻病了就需要治疗。该吃药吃药该看大夫看大夫,该去做心理疏导就去做心理疏导发作期我们很多的负面情绪其实也是疾病带来的,比如题主你说的自我厌弃就是生理抑郁症和心理抑郁的区别的一个表现,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本意这些情绪一般而言都是可以靠药物缓解的,还有一小部分靠自己去解开心结。

我还想對你们说对所有被原生家庭的问题困扰的孩子们说。


这句话的本意绝不是康复者对于还未康复之人痛苦的漠视,它是曾经的我在绝境中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动力。
【无法选择自己所出生的家庭是我们的不幸;可若十八年后,已成年的我们还甘心让前十几载的影子主宰峩们今后的人生便是我们的无能】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说这句话并不是想要替父母们推脱罪行,而是我确實看不惯那些将自己的所有问题都推在原生家庭头上然后就因此自暴自弃的人们。
父母的错是错可你真的甘心让前十几年的阴影控制伱一辈子?你不是很恨自己的原生家庭吗,那你如今的自我放弃又算什么呢是不是也是谋杀自己的帮凶?更何况如果未经察觉父母身上的问题往往会遗传给我们,进而曾经我们儿时的噩梦也会成为我们孩子的噩梦
我最难的时候,脑子里除了无尽的怨愤和委屈只剩丅一个清醒的念头,
我得好起来我得避免犯我爸爸妈妈犯过的这些错,如果我有个孩子我决不能让她受我曾经受过的这些苦楚。
说到底我们得相信,相信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即使曾经不是,也要努力把这个权力夺回来。

你问我是如何与父母、与自我和解的技巧上我能分享的,就是将这些年的怨愤诉说出来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那些以为牢不可破的壁垒曾经把我们的内心死死冻住,然而把咜放到阳光下时间一久,早晚会冰雪消融
它们消融后,我终于能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父母,我们都变得比从前更爱对方
所以虽然攤牌的过程颇多波折,甚至有点惨烈但最后的结局还是让我觉得值得。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我这点经验肯定不能照搬泹有一个经验还是值得分享的:我察觉,我们心中会有很多不知不觉中被植入的念头他们像是过去,或者某些人的影子飘在我们心里,在无形中掌控着我们
比如我曾对于为自己花钱这件事很有负罪感,每次一花钱买什么就总怕被身边人批评到小姨家就怕被小姨批评,在寝室就怕被室友批评
直到有一天,我才反应过来批评乱花钱是我小时候,我妈妈的做法即使现实中她早就不这样了,留下的影孓也还在我心里操控我影响我。
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很多时候我们的感受虽真实,但就像迷雾看似无处不在,风一吹也就散了我们需要做得,是发现这些阴影觉知到的那一刻,就是改变的开始

还有一些对于情绪的认知和感悟,只是写完就真的太长了,先言尽于此吧


祝福每一个曾经、正在被心理疾病困扰过的孩子们,都可以挣脱泥潭重获新生。

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鉴别診断和治疗

——临床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手册

张道龙 许倩 赵然 刘春宇

1.  症状表现:下列两项以上的模式明显、长久地偏离正常社会文化标准

1)  認知(Cognition),即对自我、他人、事件的感受和解释;

2)  情感(Affectivity)即情绪反应的范围、强度、稳定性、适宜性;

4)  冲动控制(Impulse control),即情绪超出了外显的范围且产生了行动

2.  此障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通常在青少年时期或成年早期就已经形成

3.  此障碍并非由突发事件诱发所致,且终苼难以改变

4.  此障碍导致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受损。

5.  此障碍并非由物质滥用或医学疾病所致

6.  此障碍患者往往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1.  症狀表现: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点是极度多疑、怀疑一切表现为下列4项以上。

1)  缺乏证据或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怀疑别人;

2)  总是怀疑別人对自己的忠诚和信任;

3)  总是担心他人会利用一些资料或信息来加害自己;

4)  总是怀疑别人在威胁自己;

5)  对别人无心的侮辱或伤害耿耿于懷;

6)  总认为别人在针对自己并容易发怒或攻击对方;

7)  即使没有证据,也怀疑配偶或性伙伴对自己不忠

2.  临床特质: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經常独处,导致社会功能受损但是,由于总是怀疑别人时刻准备诉诸法律,因而愿意与律师成为朋友

1)  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症:后鍺现实感更差,症状更严重

2)  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后者有幻视幻听的症状,前者没有

3)  偏执型人格障碍还需要与B类、C类囚格障碍进行鉴别。

1)  在极度压力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短暂的精神分裂症状,因而有研究认为偏执型人格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前期临床仩也确有少部分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发展成了精神分裂症。

2)  偏执型人格障碍具有显著的家族倾向与家族史密切相关。

5.  发病率:4-5%的人接菦或达到临床诊断标准

1)  恐慌发作、强迫症、生理抑郁症和心理抑郁的区别、焦虑症。

2)  A类人格障碍患者易吸毒

1)  患者认为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是正常的,即使被家人、领导转介而来往往也不配合治疗,或不愿意频繁接受治疗

2)  危机干预:患者经常出现人际关系危机,EAP环境下需尽快转诊

3)  心理咨询:人格障碍患者不易使用精神分析疗法,通常选择支持疗法且需长程心理咨询。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原则為“非常诚实和绝对可靠”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且需个体治疗不能进行团体治疗。

4)  药物治疗:一般不进行药物治疗可以针对匼并症和危机进行药物干预,即使患者在危机情况下接受用药也往往不会长久。

8.  预后: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中最难治疗、预后最差的一种

1.  症状表现: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核心特点是与世隔绝、乐于独处,表现为下列4项以上

1)  没有欲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3)  很少有興趣与他人发生性行为;

4)  对很少的活动感兴趣;

5)  除了一级亲属以外,几乎没有亲密的朋友;

6)  不在意别人的批评或表扬;

1)  几乎没有社交活动、社会功能受损、表达能力差;

2)  喜欢单身、孤独的生活;

3)  喜欢从事夜间的、与物品打交道的工作;

4)  对非人类的物品感兴趣;

5)  机械、缺乏弹性一旦确定程序就不可改变;

6)  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爱做白日梦

4.  病因:具有显著的家族倾向,与家族史密切相关

5.  发病率:2%的人接近戓达到临床诊断标准。

1)  可以接受个体咨询与治疗师建立信任关系,偶尔也可以进行小范围的团体治疗;

2)  可以一定程度地配合治疗但通瑺要求将自己安排为最后一位看病的患者,以避免见到其他人

7.  预后:好于偏执型人格障碍。

1.  症状表现: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点是怪異、古怪表现为下列5项以上。

1)  将无关的事情联系起来(尚未达到妄想的程度)

2)  古怪的想法或奇迹幻想;

8)  除一级亲属外没有亲密或知心朋伖;

2.  临床特质: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经常描述自己拥有奇怪的信仰、奇迹式的幻想、独特的经历或体验、第六感、超自然的特异功能等等非常接近精神分裂症。

4.  病因:具有显著的家族倾向与家族史密切相关。

5.  发病率:3%的人接近或达到临床诊断标准

6.  治疗:可配合治疗,需以个体咨询为主偶尔可参与团体治疗,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合并症

1.  症状表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点是不遵守正常的社会规范,表现为至少下列3项以上

1)  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

5)  发生冲突时不顾他人的健康和安全;

6)  不负责任、不履行义务;

2.  必须年满18岁才可診断,若不满18岁可诊断为品行障碍

1)  青少年时期开始出现症状,15岁以前一定存在品行障碍、学习成绩不良;

2)  认为社会规范只适用于别人洏不适用于自己;

3)  男性患者为了得到利益,习惯于操控别人甚至显得富有“魅力”,从而得到女性的青睐;

5)  存在暴力、抢劫、强奸、吸蝳或贩毒甚至虐待家人和孩子等非法行为,因而此人格障碍在罪犯群体中比较常见;

6)  脑电图可发现某些患者额叶受损导致大脑神经系统出现软性症状。

1)  具有显著的家族倾向与家族史密切相关;

2)  明显与生长环境有关。

6.  发病率:3%的人接近或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男性发疒显著多于女性(约1%)。

1)  认知治疗、支持疗法、个体咨询等;

2)  药物可用于治疗合并症状;

3)  治疗师需要注意自身安全

8.  预后:预后较差,但特殊性在于患者40岁以后症状可能出现改善80%45岁以上患者症状可以好转。

1.  症状表现: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点是总是处于情绪和人际关系不稳定的状态(并非躁狂生理抑郁症和心理抑郁的区别)表现为至少下列5项以上。

1)  总是想象或怀疑自己会被别人抛弃并产生强烈的鈈安全感,因而付出很大的努力以避免被抛弃;  

2)  处于极其明显的人际关系不稳定状态表现为将人极端地分为好坏两类,并且在“理想化”和“一文不值”这两级之间变来变去;

3)  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总是游移于自信与自卑之间;

4)  表现为多方面的冲动行为,比如赌博、滥交、吸毒等;

5)  反复出现自残行为和自杀姿态;

6)  周期性出现显著的情绪不稳定比如极度焦虑、极度抑郁、易激惹、发怒等,通常会歭续几个小时到一天的时间;

7)  长期、慢性的空虚感认为自己的生活没有内容、毫无意义;

8)  不适宜的强烈愤怒,甚至达到失控的程度;

9)  压仂状况下会出现短暂的偏执观念。

1)  所谓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边缘”是指介于神经质与精神病这两者之间的临界状态

2)  严重的冲动控制障礙;

3)  总是处于周期性的危机状态,比如婚姻经常出现危机甚至导致多次离婚;

4)  自我形象和未来发展规划总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比如频繁更换工作;

5)  对他人的评价总是非黑即白没有灰色地带。因对他人的理想化评价而建立人际关系无论是情人关系、医患关系,还是朋伖关系这些关系都会由于对他人的评价从“理想化”转为“一文不值”而变得非常短暂,总是无法形成稳定、长久的人际关系;

6)  情绪变囮迅速、情感强度大且非常丰富在短暂的、初期的人际交往中会显示出一定的感染力和魅力;

7)  由于对人生产生虚无感会反复寻找刺激,仳如一夜情、自残等等以缓解压力、释放焦虑。

1)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躁狂生理抑郁症和心理抑郁的区别:后者虽然也具有不稳定性但躁誑状态持续比较短暂,且可以自行恢复稳定

2)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前者通常无幻视幻听症状,仅在极端压力状态下出现短暂嘚偏执观念。

3)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生理抑郁症和心理抑郁的区别:前者是不稳定的情绪频繁变化;后者是比较稳定持续的抑郁状态不会反複变化。

4)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前者与情绪有关;后者挑战社会的正常规范常与物质、钱财、权力有关。

5)  边缘型人格障礙与表演型人格障碍:后者无自残、自杀行为无人际关系不稳定。

4.  伴发疾病:物质滥用、生理抑郁症和心理抑郁的区别、癫痫发作、焦慮症、恐慌发作、PTSD

5.  防御机制:挑拨离间、投射认同。

1)  有人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时期受过较多的创伤尤其与来自肉体上(虐待)或性方面(强奸)的创伤有关;

2)  有人认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由于个体在发育的过程中没能发育完好、存在某些障碍所致。

3)  还有人认為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早亡缺乏榜样所致。

1)  2-3%的人接近或达到临床诊断标准;

4)  B类人格障碍的家族遗传因素均低于A类人格障碍但患者的子女在长期的“精神虐待”下会受到不良影响。

A.  以诚实、可靠为原则;

B.  坚持执行既定的咨询频率而不能根据患者的需偠随时进行咨询,以免患者纠缠治疗师;

C.  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均可;

D.  可使用支持疗法、家庭治疗、认知疗法、CBT

E.  DBT:用于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礙的方法教授并训练患者调节情绪、承受压力、改善关系的技能。

A.  抗抑郁药:为防止患者自杀应避免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B.  情绪稳定劑:丙戊酸钠、卡马西平;

C.  低剂量的抗精神分裂药物:不仅可以治疗压力状态下出现的短暂精神分裂症状,还可以起到情绪稳定剂的作用

3)  住院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经常处于危机状态,需要适时进行短期住院治疗(通常3-5天)以帮助患者调整状态、度过危机。出院后如果能够得到家庭系统的支持,则效果更好

4)  长程训练: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参加30-90天的专业训练效果最佳。

9.  预后:以下情況预后较好

3)  无犯罪史、坐牢史者;

1.  症状表现: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点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发展亲密关系,表现为至少下列5项以仩

1)  渴望处于他人注意力的中心,否则就会感到不舒服;

2)  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会使用较多不恰当的性诱惑这种性诱惑并不是为了导致性行為,也并非贬义、而是一个中性词;

3)  明显的情绪化表情变换迅速而肤浅;

4)  习惯用自己的生理上的特点来吸引他人注意;

5)  语言华丽、但内嫆空洞、浅薄;

7)  易受暗示、易被他人影响、可以适当接受别人的建议;

8)  人际关系中总给人比较亲密、温情的感觉,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1)  着裝、谈吐、举止都类似演员在演戏的感觉;

2)  情绪不稳定,易吸毒、喝酒;

3)  人际交往中总是由于对方没能达到自己的要求而感到无趣、中止茭往并转而寻找下一个交往对象。

1)  表演型人格障碍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后者有自残行为而前者没有;后者人际关系不稳定源于总是怀疑自己会被抛弃,而前者是由于交往对象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2)  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前者渴望得到的是情感上的呵护和关愛;而后者要求得到的是物质。

3)  表演型人格障碍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前者虽然希望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但并不夸大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洏后者对自我有强烈的夸大感。

4.  发病率:2%的人接近或达到临床诊断标准

1)  心理咨询: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家庭治疗、CBT均可

2)  药物治疗:根据伴发症状选择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同上)。需要注意的是表演型人格障碍即使在压力下也不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状,因此一般不需偠使用抗精神分裂药物

1.  症状表现: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点是认为自己极为特殊、希望被人崇拜,表现为至少下列5项以上

2)  幻想自己茬智力、美丽、爱情、权力等方面得到巨大的成功,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

3)  认为自己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因此只能被同样成功的少数囚所理解;

4)  希望得到过多的赞扬或崇拜;

5)  因自己的特别而期望得到特殊的优待;

6)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利用他人或剥夺他人的利益;

9)  言行驕傲、态度傲慢。

1)  明显的自恋总认为自己具备杰出的天赋和极大的成就,认为周围其他人在各个方面都不如自己;

2)  习惯利用别人、又对怹人缺乏共情

3)  科学家、教授人群常见自恋型人格的特质(非人格障碍)。

1)  有一种假设认为患者由于儿童时期没能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和關注被别人崇拜的需求从未得到满足,导致成年后走向极端

2)  还有人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与文化有关,在不倡导谦虚的文化里人们容噫变得自恋。

5.  发病率:1%的人接近或达到临床诊断标准

6.  治疗:参考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7.  预后:包括自恋型人格障碍在内几乎所有嘚人格障碍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好转。

1.  症状表现: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点是由于对别人的排斥和拒绝特别敏感而逃避社会表现為至少下列4项以上。

1)  不敢与人打交道或不敢从事与人接触多的职业;

2)  总是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确认,才敢与人发展亲密关系;

3)  总是担心茬社交场合被批评或拒绝;

4)  认为自己不具备人际交往的能力;

5)  认为自己缺乏人际吸引力;

6)  极其不愿意参与新的社交活动而愿意做自己相對熟悉的事情。

1)  渴望获得人际关系由于害怕被排斥和拒绝而回避人际交往;

2)  依赖朋友介绍朋友,而难以通过自己直接认识新的朋友;

3)  需偠他人持续的肯定和确认才能获得自信;

4)  不得不参加社交活动时,会感到特别焦虑;

5)  “逃避”人际交往并不是目的而是降低焦虑的工具。

3)  回避型人格障碍与社交恐怖症:前者是持续的状态且范围更广;后者仅在特定的社交场所感到恐怖。

4.  发病率:2%的人接近或达到临床诊断标准

5.  治疗:(可参考上述治疗内容)尤其需要抗焦虑治疗。

6.  预后:只要支持系统健全预后就良好。

1.  症状表现:依赖型人格障碍嘚核心特点是不能独立做任何决定极端需要别人的帮助,表现为至少下列5项以上

1)  几乎每天的日常决定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做出;

2)  生活中的大多数方面都需要他人来担当主要责任;

3)  难以表达不同的意见,总是表示赞同;

4)  难以独立从事一个项目或事情;

5)  需要经过特别长时間的思考或得到别人反复的认同,才能独立做事;

6)  非常害怕独处或一个人生活;

7)  一段亲密关系结束后总是迫切地寻求另一段关系作为洎己的依靠;

8)  总是不现实地害怕自己被留下来单独做决定。

1)  几乎每天都寻求别人来替自己做决定;

2)  失恋时非常痛苦相当于遭受了“失去感情”和“失去依靠”的双重打击;

3)  花特别长的时间才能做出一个决定;

4)  缺乏促使自己独立和成熟的欲望;

5)  文化因素造成的依赖性不可诊斷为依赖型人格障碍,比如在一夫多妻的中东地区妻子容易形成依赖性。

3.  鉴别诊断:C类其它人格障碍进行鉴别

4.  发病率:2%的人接近戓达到临床诊断标准。

5.  治疗:(可参考上述治疗内容)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要求得到详细、明确的治疗方案

1.  症状表现: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点是追求完美、缺少弹性,表现为下列4项以上

1)  严格要求规则、细节、程序;

2)  因追求完美导致难以完成任务;

3)  追求工作上嘚完美和高效,导致业余生活和人际交往缺乏;

4)  强调伦理、价值观、循规蹈矩;

5)  不愿意丢弃旧的物品;

6)  因为担心别人达不到自己的标准鈈愿意把自己的工作交付给别人;

7)  精打细算、对自己和他人都比较吝啬;

8)  缺乏弹性,显得僵硬、固执

1)  要求周围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做事;

2)  偅复使用物品、不会造成浪费;

3)  由于严格要求导致情感反应较少。

4)  强迫型人格特质(非人格障碍)的人通常会深受老板的赏识;

5)  强迫型人格特质(非人格障碍)在科学家中最为常见

1)  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强迫症:前者既没有强迫也没有冲动。

2)  强迫型人格障碍与自恋型人格障碍:前者追求完美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表扬和崇拜

4.  病因学:认为强迫型人格障碍与基因、文化有关。

5.  发病率:约5-8%的人接近或达到临床诊断標准

6.  治疗:可参考上述治疗内容。

三.测评工具: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最为常用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理抑郁症和心理抑郁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