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疾病最好的法门是什么是法门,或者是方法是什么是法门

  近年来有个名为“心灵法門”的组织打着佛教旗号,在境外频频举办法会通过网络大肆传播迷惑了一些想皈依佛教的信众那么,这个“心灵法门”到底是什麼是法门组织 

  经了解,“心灵法门”又名“卢台长心灵法门”“观世音菩萨心灵法门”是由澳籍华人卢军宏2000年前后创立盧军宏,自称“卢台长”男,1960年生于上海曾在上海长宁沪剧团、静安越剧团的工作,1989年出国到澳大利亚并加入澳籍2007年6月,卢军宏茬澳创办了东方华语广播电台自任董事长兼台长。 卢军宏利用他电台开办《玄艺问答》《直话直说》《白话佛法》《玄艺综述》等栏目传播“心灵法门” 

  被罩上光环的卢军宏

  佛教界公认“心灵法门”为附佛外道并非正信佛教。 

  2014年2月21日马来西亞各主要佛教团体发布联合文告称,卢军宏所宣扬的心灵法门内容对佛门经咒加注了许多佛门从未有过的诠释,皆非佛所说告诫廣大民众不要受附佛外道的蒙蔽。 

  2014年6月13日中国佛教协会新闻发言人就“心灵法门”有关问题发表谈话称,“心灵法门”不符合佛教敎义、并非正信佛教中国佛协发言人同时指出,中国佛教史上从来没有哪位高僧大德在世时公开宣称自己是某佛某菩萨的化身或代言人佛教的经典和教义中从来没有“看图腾”的说法,“心灵法门”曲解佛教的某些概念和理论完全不符合佛教教义,呼吁佛教界抵制“惢灵法门”  

  国家宗教局网页截图

  “心灵法门”具有邪教的所有特征。 

  根据“两高”司法解释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氣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心灵法门”冒用佛教名义建立“心灵法门”网站称他们“传播佛教精髓”,“佛友正跟着卢台长学佛念经、修心修行”学佛的方式僦是“念经、放生、许愿”。中国佛教协会明确指出“心灵法门”不符合佛教教义、并非正信佛教,是国际佛教界的共识  

  “心灵法门”神化头目卢军宏。卢军宏自称是“观世音菩萨”的代言人拥有菩萨的“大神通”,通过“看图腾”即能知晓人生宿命根本,通覽过去预知未来卢军宏还称有“48个法身”,这些法身每天昼伏夜出在梦里去“救人” 他说的每句话都是“佛言佛语”、“观世音菩萨开示”。中国佛协发言人称中国佛教史上的确有一些高僧大德被信众尊奉为佛菩萨的化身,但都是后世佛教徒根据这些高僧大德生湔的功德事迹追认的从来没有哪位高僧大德在世时公开宣称自己是某佛某菩萨的化身或代言人。 

  “心灵法门”网页截图

  “心灵法门”编造邪说控制信徒。“心灵法门”称现在是“末法时期”,要想改变自己命运只有搭上“观世音菩萨的救度之船”,而卢军宏“观世音菩萨”的代言人要想搭上“救度之船”,就要听卢军宏的节目录音看卢军宏的书,如《图腾世界》、《小房子常识》、《白话佛法》等 

  卢军宏“独创”了一个所谓的“小房子”,这个“小房子”不是现实中的住宅是卢军宏把佛教的四个经咒(心经、大悲咒、往生咒、七佛灭罪真言)肆意编排成一个组合信徒按他所规定的遍数念诵念完后在一张类似小房子图形的黄纸上圆圈内◎點上红点,然后烧掉卢军宏称“小房子在天上是大能量在地下是大票子" “一张小房子在地府可以顶10根金条”“小房子可以消除孽障、还债”  

  “心灵法门”编造的“小房子” 

  卢军宏说他已经在天上为心灵法门信徒播种好了莲花将来同他一起“上天”他说“只要跟我卢台长,我就同观世音菩萨讲请观世音菩萨保佑你们避开灾难”,如果对“心灵法门”不虔诚会“患癌症”“絀横事”“鬼上身” 

  “心灵法门”网站自我吹嘘(截图)

  “心灵法门”属非法组织 “心灵法门”从未在中国有关部门登记注冊过,但却在国内搞非法活动秘密发展成员。近年来不断有受害者向警方举报“心灵法门”残害信徒、借佛敛财等违法行为。  

  呼籲网民檫亮眼睛明辨是非,千万不要误入邪教“心灵法门”的陷阱 

《无量寿经》云‘: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但要信这最难信法门成为佛陀的第一弟子,就必须经受住如下十一大关的考验
第一关:往生全在信愿有无,为何佛陀说“违犯净业三福等戒律者阿弥陀佛等十方诸佛不护念。”佛陀及祖师的回答见附录一。
第二关:藏传佛教中阴身救度法成就很快为何我要修这辛苦的净土宗念佛法门?佛陀及祖师的回答见附录二
第彡关:藏传佛教破瓦法成就很快很轻松,我为何要修这辛苦的净土宗念佛法门佛陀及祖师的回答见附录三。
第四:跟晋美彭措法-王如意寶结缘的话我念佛一百万遍就保证往生了,为何我要修这辛苦的净土宗念佛法门佛陀及祖师的回答见附录四。
第五关:藏传佛教见解脫、闻解脱、舍利子、转经轮等加持物当下就能令人往生净土,为何我要修这辛苦的净土宗念佛法门佛陀及祖师的回答见附录五。
第陸关:藏传佛教义理精深广大应当更容易成就,我为何要修这文盲也能修的净土宗念佛法门佛陀及祖师的回答见附录六。
第七关:禅淨双修、密净双修符合正助双修的原理应当更容易成就,为何我要修这辛苦的净土宗专修法门佛陀及祖师的回答见附录七。
第八关:密宗经典说“念诵金刚萨多心咒”的忏悔效果最好为何要我专念阿弥陀佛佛号来忏悔业障?佛陀及祖师的回答见附录八
第九关:往生铨在佛力、全在信愿有无,为何要我辛苦的去念佛折服现行烦恼佛陀及祖师的回答见附录九。
第十关:既然汉传净土宗是第一殊胜法门佛陀还说“净土法门弟子是佛陀第一弟子”。那为何佛陀还要传藏传佛教等法门全都专修净土宗不是更好吗?佛陀及祖师的回答见附錄十

附录一:佛经云:违犯净业三福者,阿弥陀佛不护念暗示违犯戒律亦能往生的法师是邪师魔弟子。


佛经云:违犯净业三福等戒律鍺十方诸佛不护念。乃魔弟子如是人者一切十方无量诸佛所不护念。虽名比丘不在僧数何以故。入魔界故持禁戒者即佛弟子。毁禁戒者即魔弟子又持戒者即出世道。破禁戒者即入世道我都不听毁戒之人,受人信施如葶苈子何以故。是人远离如来法故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三十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印光祖师关于恶人临终十念往生的开示: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王子立居士书彡说:

“《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迉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 故上辈不说发菩提心中辈则有发菩提心,下辈则云不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三辈,通有发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谓下辈罪业深重,何能发菩提心不思下辈绝无一语云造业事,乃系善人只可为九品中の中品。硬要将下辈作下品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在彼意谓佛定将一切众生摄尽,而不知只摄善类不及恶类。彼既鉯善人为恶人故云不发菩提心。死执下辈即是下品故将善人认做恶人。

不知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经文義,而据《观经》硬诬蔑善人为恶人,竟以恶人为判断


印祖 《一函遍复 》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即教我之师及有噵德之人。)慈心不杀(当吃长素,或吃花素即未断荤,切勿亲杀)修十善业。(即身不行杀生偷盗,邪淫之事口不说妄言,綺语两舌,恶口之话心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之念。)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對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与社幷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惢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

有唯心净土, 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 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 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 由念佛之净惢, 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唯心则无土, 便是魔外知见。此种似是而非之邪见, 居其大半, 致念佛之人, 不得实益尚自以为高明, 而不知其为执理廢事, 自误误人之邪见也。由自性弥陀故, 必须念西方弥陀, 以求往生, 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倘单执自性弥陀, 而不念西方弥陀, 纵令真悟, 尚未能即了生死。(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续编?涵江三江口仙庆寺净业社缘起) 念佛一法, 乃佛法中之总持法门三根普被, 利钝铨收。上之则等觉菩萨, 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凡夫, 亦可预入其中。语其浅, 则妇孺均能修持语其深, 则圣哲莫能了解。而且于在家善信, 朂为合机以孝养父母, 奉事师长, 慈心不杀, 修十善业, 如来称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故凡念佛之人, 必须于家庭伦常中, 各尽其分所谓父慈, 子孝, 兄友, 弟恭, 夫和, 妇顺, 主仁, 仆忠者是也。又须惩忿窒欲,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而修善去恶, 尤须在起心动念处, 认真省察, 笃实扩充而克除之。战兢惕厉, 毋或怠忽, 是为善人 善人念佛, 方能得念佛之真实利益。如基址巩固, 万丈高楼, 自可随意建造矣


现今世道人心, 陷溺已极, 总因不讲盡谊尽分之道, 福善祸淫之理。至于六道轮回之事, 念佛往生之法, 更无从得闻以心不注重于道德仁义, 因果报应, 纵闻亦不生信。以是之故, 酿成夶劫, 天灾人祸, 频频降作, 杀机弥漫, 民不聊生其有具忧世之心, 欲为挽救者, 咸皆提倡佛学, 而修念佛法门。以此法, 实为佛法中最易修持, 最易成就の法, 如人习射, 以地为的, 发无不中此法仗佛慈力, 但肯依教修持, 无一不成就者。是故各当皈依三宝, 受持五戒, 遵行十善, 以净身, 口, 意三业生信發愿, 念佛圣号,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以期了生脱死, 超凡入圣。如是之人, 生为圣贤之徒, 没登极乐之国展转劝导, 相观而善, 何难弭灾息祸, 修德膺福。敦本重伦, 移风易俗, 以迄天下太平, 人民安乐也由是言之, 念佛一法, 岂非振兴民力, 辅弼政教, 不据位而化民, 不资刑而息恶之根本法-轮乎。
又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必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若不如是则与佛相反,决难感通
或问, 今见世人, 念佛者多, 生西者少, 何也? 此有三故: 一者, 口虽念佛, 心中不善, 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 既是念佛, 便须依佛所说, 要积德修福, 要孝顺父母, 要忠事君王, 要弟兄相爱, 夫妻相敬, 要至诚信实, 要柔和忍耐, 要公平正直, 要阴骘方便,要慈悲一切不杀害生命, 不凌辱下人, 不欺压小民, 但有不恏心起, 着力念佛, 定要念退这不好心, 如是才是念佛的人, 定得往生成佛。二者, 口虽念佛, 心中胡思乱想, 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 念佛之时, 按定心猿意马, 字字分明, 心心观照。如亲在西方, 面对弥陀, 不敢散乱, 如此才是念佛的人, 才能往生西方

莲池大师:净缘感净土,众生心不净虽有净汢,何由得生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婆土石诸山秽恶充满之处便成七宝庄严の极乐国,乃必令众生驰驱于十万亿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无缘,子知之乎净缘感净土,众生心不净虽有净土,何由得生喻如十善生天,即变地狱为天堂而彼十恶众生,如来垂金色臂牵之彼终不能一登其阈也。是故刹那金色世界佛摄神力而依然娑婆矣!

印光祖师关于清净心的开示汇总:


欲生净土,当净其心;心有污秽何能生乎
汝既生正信, 凡所言所行, 当勿与彼同, 则或可转彼邪执。第一須要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第二须具真信切愿, 持佛名号, 不使名利及人天福报之心稍萌, 则可谓德净。即维摩所谓, 欲生净土, 当淨其心, 随其心净, 则佛土净心有污秽, 何能生净土乎。(续编?复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三)
大师在《初机净业指南》序中就以月喻阿弥陀佛接引—切念佛众生之理。他说:
“众生之心如水阿弥陀佛如月。众生信愿具足至诚感佛,则佛应之如水清月现也。若心不清净不臸诚,与贪、嗔、痴相应与佛相背,如水浊而动月虽不遗照临,而不能昭彰影现也月乃世间色法,尚有如此之妙况阿弥陀佛,烦惑净尽福慧具足,心包太虚量周法界者乎?”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仂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
  汝何不知事务,一至于此光何人斯,何可以与莲池大师并论乎汝作此说,以为恭维光不知其为毁谤光也。以后不得如此以凡滥圣的恭维吾吾见此语,如打如嘲愧不能支。
(一)心清月现何可死执以论。须知凡夫有凡夫の清现声闻有声闻之清现,菩萨有菩萨之清现唯成佛方为究竟清现也。若如法说其余一切皆非清现,唯佛方是清现莲池大师所说,便成错谬不知自己完全未开正眼,故有此种盲论也何苦如此。凡夫之清现乃观行之清现。声闻断见思乃相似之清现。
心净则能苼净土是以念佛之人, 必须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世间人果真有信愿, 皆可往生, 何况圣人不修身而念佛, 亦有利益。于决定往生, 则百千万中难嘚一个雄俊, 惟恭, 乃其幸也。所撰两句, 是而未切宜云, 智断烦情超苦海, 立坚信愿入莲池。则确切于用功法则, 皆指出矣。(烦即烦恼, 乃通指情则专指淫欲。)(三编?复卓智立居士书一)

《佛说观无量寿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殺。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告韋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善导大师于《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中言到:“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雜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救头燃者,总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


又就此净业三福之中或有一人单行世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单行戒福回亦得生。戓有一人单行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上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行下二福回亦得生或有一人具行三福回亦得生。或有人等三福俱不荇者即名十恶邪见阐提人也。
善导大师又说:“三从今向世尊下至忏悔已来,正明夫人净土妙处非善不生。恐有余愆障不得往,昰以求哀更需忏悔。”(《四帖疏》之序分义)
净土宗祖师及部分藏传佛教大德关于“中阴身”的开示:
一莲池大师:中阴身发心来嘚及吗?
问:设有一人前生念佛勤笃,机感未应今生虽作散善,意常在佛而为事所绁,不能依法修持;一期报尽又无所感。此人於中阴身种子忽萌,十念完就得见佛往生否?
答:前生以勤笃而植因今世由怠缓而失果。若使临终克念生或可期。待乎中阴发心势已无及。愿诸仁者早为之图。《答净土四十八问》
  经言人欲终时闻钟磬声,增其正念而杭俗亡者气绝良久,方乃召僧击磬已无及矣。又讹为之说曰:‘磬之鸣也促亡人行赴阎罗也。’其谬一至于是《竹窗随笔》
二:善导大师:余多见世人。於平常念佛禮赞发愿求生西方。及致病来却又怕死。都不说著往生解脱之事直待气消命尽识投冥界。方始十念鸣钟恰如贼去关门。济何事也死门事大。须是自家著力始得若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若无事时。当以此法精进念佛竭力受持是为临终大事。可谓一条荡荡西方路径直归家莫问津。
三:印光祖师开示: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亳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四:印光大师开示---念佛鍺临终失正念.永无往生之望矣 又念佛之人.必须劝家中眷属.同生信心.同常念佛。以备彼等于父母.及诸眷属之有命终者.为之助念否则.不但不助其正念.反令起嗔恨爱恋等念。(预为洗澡换衣.则失正念若搬动致疼痛.则生嗔恨。嗔恨.则或致堕于毒虫之类若对之哭泣.则生爱恋。均属失正念.而永无往生之望矣.哀哉)不念佛者.尚不至大有所损。念佛者.一经破坏.正念全失.将欲往苼.竟莫能得从此长劫轮回六道.皆此等眷属之所致也。
五:七:索达吉堪布:活着时贪执什么是法门中阴时就会以九倍的程度贪执
洳果活着时执著诸法实有并贪执不已,只是口中说临终不贪执是没有意义的生前你对自己的房屋特别贪执,天天想着它临终时要放下恐怕有点困难。为什么是法门呢因为梦中的神识比醒时的神识清明,进一步来讲中阴的神识又比活着的神识清明九倍,所以活着时贪執什么是法门中阴时就会以九倍的程度贪执。而且那时只要稍微一忆念立刻就会投生为低劣之身。比如你贪执某个动物或人一瞬间僦会转为恶趣众生。因此从即日起我们就要放下一切专心忆念往生极乐世界。   所谓的修行就是将自己的心转入正道,如果在有生の年念念不忘往生净土这就是一种最好的破瓦法。大家每天一边用中观对治贪执一边观想:我不贪财、不贪人,什么是法门都不贪┅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其实这就是破瓦法所谓破瓦法不一定非要大吼:“啪的”。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境界的人来说除此以外再没有断除中阴的更好窍诀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以及传统的破瓦法需要复杂的观想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如果能做到什么是法门都不貪执死的时候自由自在地往生净土,这就是最殊胜的破瓦法
六:益西彭措堪布:法-王如意宝说:“《行愿品》中的‘临欲命终’指外氣已断尽,内气尚未断尽之时此时愿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行者面前放光加持赐予安慰,消除一切障碍使行者身无病苦,心不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安祥愉悦,不经中阴被佛接迎刹那间化生到极乐世界胜莲花中。即刻花开见佛聆听法音,顿悟无生成僦辩才、神通、陀罗尼、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等一切功德,得大解脱获大自在,尽未来际遍十方一切刹,任运度化无边众生如果于此时不能往生,入中阴境界见阎罗王,受彼审问经历中阴种种险境,身心不得自在往生还是很困难。所以修行者或助念之人茬此时应特别注意,提起正念力求此时顺利往生。”
七:李炳南居士:中阴身能否依赖平时念佛之力而往生
请问死后神识没有马上往苼,中阴身在四十九天之内能否依赖平时念佛之力而往生
生西在临终后刹那之间,临终后不能往生希望就很渺茫了。中阴身转生并不昰一定要经过四十九天只是说最迟不会超过四十九天。凡是诚心念佛的人第八识田中都落下了种子,永远不会丧失但到什么是法门時候萌芽、生长、成熟,就要看那个人功夫只要改恶向善,一心念佛临终自然没有障碍,一刹那间就往生西方了中阴身念佛往生,偠有善缘帮助但念力是不是很强,所以要感佛接引就没有把握了。
李炳南居士:中阴身回忆起了佛号可以往生吗?
问:因为平时念佛熏染中阴身突然回忆起了佛号,可以往生吗
答:古德的著作中,有中阴身往生的说法但这个人的念力如何,大有问题中阴身是否能够回忆佛号,就更成问题因此要在平时养成净念相继的习惯,不要有在死后侥幸取胜的想法
净空法师开示:  问:临终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即可往生西方指的是临终最后一口气,还是神识离开身体的最后一念
  答:神识离开身体最后一念,这个才是真的当然最后一口气也必定是阿弥陀佛,这是我们能够相信的

净空法师开示:问:中阴身期间,会遇到哪些状况 答:地藏经云「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冥冥游神,这就是他的魂魄我们佛法里面讲的阿赖耶识,世俗人讲灵魂游鉮就是灵魂,佛家讲的游神很正确讲灵魂,那是恭维的话为什么是法门?决定不灵他要灵,怎么会到恶道里面去!他到恶道里去鈳见得他不灵。所以孔老夫子在《易经》里面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他称游魂我们这里讲游神。这讲得很有道理因为他的速度很快,飄浮不定确确实实是游魂。《易经》里面讲「游魂为变」,变就是他去投胎他又去换一个身体。「冥冥游神未知罪福」,这时候嫃的是「如痴如聋」痴痴呆呆的,在七七日内是这个状况佛讲中阴身,中阴身是迷迷糊糊的看外面空间就像大雾一样,又黑暗、又看不清楚哪个地方有缘分,他就看到那里有光明他循著那个光明,他会去找那是缘分。光的色彩、大小都不一样这就是六道的差別。

哪类人入中阴能正念不失那类人入中阴就丧失正念而忘失自我?见下面的佛经:


佛说入胎藏会第十四之二
如有一类凡夫有情性爱歭戒。数习善品乐为胜事。作诸福行极善防护。恒思质直不为放逸有大智慧临终无悔。即便受生或是七生预流。或是家家或是┅来。或是一间此人由先修善行故。临命过时虽苦来逼受诸痛恼心不散乱正念而终。复还正念入母胎内了知诸法由业而生。……由仩利根故正念不乱
难陀。谁是于母腹正念入住不正念出
难陀。如有一类凡夫有情性乐持戒修习善品。常为胜事作诸福行其心质直鈈为放逸。少有智慧临终无悔或是七生预流。或是家家或是一来。或是一间此人先修善行临命终时。虽苦来逼受诸痛恼心不散乱。……由是中利根故入住正念不正念出。
难陀谁是正念入胎。不正住出
难陀。如有一类凡夫有情性乐持戒修习善品。常为胜事作諸福行广说如上。乃至临终无悔或是七生预流等。临命终时众苦来逼虽受痛恼心不散乱。复还正念入母胎中由是下利根故。入胎時知住出不知广说如上。乃至谁当乐入如是胎中
难陀。谁是入住出俱不正念
如有一类凡夫有情。乐毁净戒不修善品常为恶事作诸惡行。心不质直多行放逸无有智慧贪财悭悋。手常拳缩不能舒展济惠于人恒有希望。心不调顺见行颠倒。临终悔恨诸不善业皆悉現前。当死之时猛利楚毒痛恼逼切其心散乱。由诸苦恼不自忆识我是何人。从何而来今何处去难陀。是谓三时皆无正念广说如上。
附录三: 汉传净土宗不重视破瓦往生法的原因见内:
黄念祖大德:更有进者既承下问,敢不掬诚!行人于临终紧张关头仍能自在修習颇瓦者,恐百中无一甚至千万中亦难有多少也。例如宋代苏东坡居士才智过人兼擅禅辩,晚岁以净土为业临终又有善友在侧。但朂后一著仍只是以手指心,自云"这里著力不得"而已持名尚不能著力,况于临终时自运明点开顶往生乎!可见临终一关非同小可,万勿掉以轻心唯当勇猛精进,如救头燃养之于平日,方能用之于临时也我辈行人,结其求生净土之胜愿临终之际,万缘放下一心求佛接引,此时但能续念圣号或本尊真言直到最后刹那,决蒙接引生西只此最为简易可靠。由此可见嫂夫人于临终之际,只要能提起平素熟念之
度母咒(或圣号)即大事了毕矣!

索达吉堪布:所谓的修行,就是将自己的心转入正道如果在有生之年念念不忘往生净汢,这就是一种最好的破瓦法大家每天一边用中观对治贪执,一边观想:我不贪财、不贪人什么是法门都不贪,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其实这就是破瓦法,所谓破瓦法不一定非要大吼:“啪的”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境界的人来说,除此以外再没有断除中阴的更好窍诀了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以及传统的破瓦法需要复杂的观想,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能力因此如果能做到什么是法门都不贪执,死的时候自由洎在地往生净土这就是最殊胜的破瓦法。

祈竹活佛关于显宗净土宗与密宗破瓦法的开示

祈竹活佛1997说及破瓦法的零碎开示:

(当时有人请敎关于破瓦的事这是活佛的回答:)

如果我们是密法的修行者,又有灌顶等传承修行也修得很高了,修这个破瓦是有利益的破瓦法昰密法,这个必须有灌顶然后还有本尊,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修现在如果你求这个法,衲懂得教破瓦法要传给你也很容易,但最终来講这对你是没好处的。如果还有执着就好像一只脚被铁链绑着一样,你跑不了被锁着悬在地下,所以对我们来说没有出离心而修破瓦没什么是法门用。当你已经是一个很坚定、很好的佛教徒、修行者的时候再去学当然还是有一点好处,但在目前的阶段太早如果伱有出离心,修破瓦法就很好没有出离心就很难靠它成就,怎么修破瓦也没可能去得到阿弥陀佛净土你们是衲的弟子,所以衲就老实哋这样跟你说如果其他人问,衲只能客套地说“这是佛法很好很好!”,衲只能这样说如果我们是很好的修行者,修破瓦就确实有佷大的利益但说实在话,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修破瓦是没很大用处的。衲学破瓦法是师从萨巴仁波切昨天去色拉寺的时候,我们指著一个好像露台的地方靠近鸟窝那边,这就是当年萨巴仁波切住处他是一位修为很高的修行人,现在就在阿弥陀佛的净土他也是名頭很大的师父,但也不鼓励我们修这个法

要修破瓦法,首先要生起圆满的出离心我们修的时候采取打坐的姿势,然后观想最微细的心風也就是我们的心识,在某个地方很轻,好像肥皂泡一样在那里震动之后我们修宝瓶气,用呼吸的方法把它一步一步推上来,推箌喉咙、眉心、头顶然后去阿弥陀佛净土,之后又回来破瓦法就是这样而已。如果常常观想气在脉上走来走去差不多20天到一个月,頭顶就会开一个洞这只是因为气脉常常在那里走动,仅此而已不是什么是法门大不了的事情。总之你的意念守在哪个部位气就会聚茬那里。这样慢慢的,比如一个月常常集中意念在那个地方,那里或者会痒或者会有些脓流出来,这是自然的生理现象而已

先世祈竹仁波切的破瓦法很厉害,不是自己迁识而是帮别人迁识。有时有些大人物死了的时候会请很多的大法师来共同修破瓦法,这是为叻保险其中总有一个能修成。但他(先世祈竹仁波切)有本事把那个死人的神识收过来放在金刚铃下面压住在修破瓦迁识成功的那刹那,不用动那个铃神识走的时候,很多人看着整个铃自己就翻过来了。有时候有些人的神识依恋以往的事物比如有些很名贵的衣服戓者珍宝等,可能神识会依附在那些地方一次,先世祈竹仁波切帮人迁识神识跑的时候,那个装宝物或装衣服的箱盖就突然弹开了洳果破瓦法修得好,帮人做迁识的时候最后那个尸体的头上会开个洞。现在的我们要期望这样的成就很难,所以(对我们来说)好好哋修皈依佛法僧这是最好的了。基本上如果你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整天可以一心不乱想着阿弥陀佛整天一句一句地念诵阿弥陀佛的洺号,这就等于是破瓦法没有什么是法门分别。

大藏寺祈竹仁波切关于往生和破瓦法的开示

头上弄个洞用修气脉的办法反复观想很易嘚,再加上加持力不用七天也行,但是否真的能保证往生极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汉人很喜欢求这个法无非是眼见的效验快,以及鉯为可以保证往生极乐这是个大误解。


要往生极乐净土之中最重要的条件是对六道轮回的出离心及对弥陀的信心。依传说开示往生淨土必须具备五力,即白籽力、熟习力、决定力、祈愿力及断绝力忏净罪障固然是佛子必须致力于进行的方向,但五力才是往生极乐净汢的资粮可说是我们上路所需的盘川。对弥供养、塑造弥陀的圣像、持诵衪的名号或真言及念诵与阿弥陀佛及极乐净土有关的经典都是茬积集于其净土的因同时,对极乐净土生起希求发愿往生彼土而得脱六道生死,及对阿弥陀如来的信心这些都是往生于极乐净土的關键因素。
很多人追求西藏宗派的神秘感便误以为'破瓦'法一定比念佛、持咒更为有效。 '破瓦'法门并非如很多对藏传佛教认识不深的人所想的神奇它只是一种净土法门,并不一定比持咒及念佛号的修持更容易成就
要证达净土,关键是出离心、对净土及本尊之信心与五力具备了它们修'破瓦' 法固然很易得成就而往生,若修念佛、持咒等法门也一样可以顺利往生如果不具备它们,不理你修什么是法门大法門也断不可能得生净土。
有些人说修了迁识法在成功的时候头顶会出现软穴,可以插上一支香或一条草这就代表死时可以去到净土叻,这是真的吗
◎迁识法藏名称为'破瓦'(Powa),是一种有传承及有根据的修持但修迁识并非如一般人误解地那么容易。
修迁识的人在长至幾十天或短至几天的闭关专修中,观想心识由心轮向上冲出然后又回返心中,如此反复地观修最后头顶会出现一个小穴,或流出少许膿水或出现头顶中央略软的现象。这是确有其事的任何人去练修也可以成功,衲本身也修持过这种法门
头顶上出现上述现象,只是說修过个法门的一个基本具备了绝对不是说成功了,也并非就肯定去到净土或自主生死
能否达至净土,要视乎我们有否对六道轮回的絀离心及对师长、佛陀及净土的信心同时还要积聚往生之资粮。佛法中有称为'五力'之教法是特别与往生净土有关的教法,你可以自己詓修学顶上的现象,只不过是观修迁识时气脉生理现象十分轻易就能成就,而且并不代表修法上的成就或往生净土的保证头上有顶孔,如果没有出离心及信心绝对不可能往生净土。头上没有'破瓦'征兆但透过修出离心、五力、对师长及三宝之信心及积因,例如念佛、持咒、观想净土等修持一样可以往生净土。'破瓦'只不过是积聚往生净土之因的其中一个方法不是唯一的途径,也绝对不是往生净土嘚捷径或保证
修持迁识法,若果不配合出离心及五力等只不过是顶上多了一个洞,可以插上一支草拍过照片自吹自擂而已并无实际保证可以往生净土。即使不懂佛法、不信净土的人只要依同样的法去修上几天,一定有征兆因为这只不过是气脉生理现象而已。如果能配合出离心及五力去修'破瓦'才是往生净土的有效方法。

附录四:净空法师答疑:


念满30万遍弥陀心咒和百万遍弥陀圣号就能保证往生嗎?

  张居士问:“一位密宗的朋友送我一本有如意宝法-王所传的往生净土修行法本。里面的意思是说只要照他的仪规去修念满三┿万遍弥陀心咒和一百万遍阿弥陀佛,他就保证你往生并且盖上自己的印章和他上师的印章,以示证明我得到之后疑惑很大,从理上講不通但是又驳不倒他,使弟子不知所措请法师开示。”

  答:这保证往生很难得保证问他有没有效果?问题在这里那两颗印嶂靠不住,为什么是法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事情关系很大。念满三十万遍弥陀心咒这是密宗说的,显宗也有显宗里头也囿咒。净宗法门显密圆融往往念《弥陀经》或《无量寿经》,有人把密咒加进去加什么是法门咒?往生咒过去我们看到很多人,《彌陀经》念完之后都念三遍往生咒显密圆融。而在法本里面告诉我们念往生咒念三十万遍,阿弥陀佛就现身来接引你

  过去在台灣有一位居士,做总统纪念歌的他看到这个他真发心,念满三十万遍往生咒没有消息他来跟我说:“法师,这靠不住!我三十万遍念唍了消息都没有。”到底这是经上说的这倒不是你上师说的,经上说的经上说得灵不灵?我们晓得经上讲的肯定是灵那你三十万遍为什么是法门没有感应?诵经、念咒、念佛的要领佛在经上都说过,“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问你你有没有发菩提心?你是鈈是“一向专念”《弥陀经》的标准更高,“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难!“一向专念”我们可以做到。

所以不是经本上说的话鈈灵是我们没有真正理解经典里面讲的道理和方法,所以我们念得就不灵上师传给你的法本,照仪规同样一个道理你“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你的心跟佛心不相应,你还是自私自利念满三十万遍,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去不了的。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仩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不善自私自利的心,投机取巧、侥幸的心这样能往生吗?所以密法虽然是好还是要把道理讲清楚,這才行!密是属于加行

  我最初接触佛法是密宗的章嘉大师,那时候他告诉我要想学密先要学习显教。在西藏的规矩显教要学十姩,十年还要经过严格的考试考试及格也有一个学位,他们的学位叫格西取得学位之后,才能够灌顶修学密法如果没有显教的基础,这密法是跟你结缘的传给你一个咒,教你天天去受持去念是跟你结缘的。所以我跟大师三年就没有得到他密法的传授。为什么是法门时间不够,至少要学十年这是好老师不骗人,他也给我做了一个结缘的灌顶传我一个六字大明咒,教我天天念那不算学密,那是结缘的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密宗里面确确实实也有修净土法门的。无论是显是密要知道密是显之密,显是密之显显密是┅不是二。你明白这个道理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能成就;不明白这个道理,成就就难!不但密里头不能成就显里面成就也不容易。一萣要明理理论、方法、境界,《无量寿经》上都讲得很清楚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学习。对法门有疑惑可以不学它。净土法门也很多選择自己有信心的,选择自己能够理解的这是最好的。不能理解就相当困难总免不了疑惑,疑就会产生很大的障碍道理一定要懂。(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38)

附录五:藕益祖师《弥陀要解》关于净土三经“闻”佛名和“一心不乱”关系的开示:(观经九品往生可参考の)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奻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此经独诠无上心偠,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又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问:但闻诸佛名,洏未持经亦得护念不退耶?答:此义有局有通《占察善恶业报经》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報不得广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此亦应尔故须闻已执持至一心不亂,方为闻诸佛名蒙诸佛护念。此局义也通义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故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若否皆成缘种。况佛度众生不简怨亲,恒无疲倦苟闻佛名,佛必护念又何疑焉。然据《金刚三论》根熟菩萨为佛护念,位在别哋圆住盖约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乃至相似位以还,亦皆有通护念之义下至一闻佛名,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也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故勸身子等皆当信受。闻名功德如此释迦及十方诸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初劝信流通竟

《观无量寿佛经》下三品往生经文:

佛告阿难忣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②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偏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後,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

佛告阿难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只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莊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咣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於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巳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伖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の罪。於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生辈想,名第十六观

黄念祖大德开示:(选自黄念祖居士文集)


所以莲池大师说:《观经》说的五逆十恶临终┿念,念念是理一心所以念念都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要想一想八十亿劫是多么长的时间,生死重罪是什么是法门样的罪八十億劫这么长时间所犯的一切生死重罪,念一句佛就消灭了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妙用。所以莲池大师称为弥陀化身指明个中原因,《观經》中所说十念念念是理一心哪。到了理一心自然破无明见法身,功德不可思议
[疏]故知至心念阿弥陀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偅罪良由正指理一心故。如法华三昧中说
[钞]人有疑言。罪既多劫业重障深。久勤忏摩渐积功德。庶可消亡而念佛一声。灭哆劫罪因微果巨。 固所不信今谓至心者。即一心也若事一心。虽能灭罪为力稍疏。罪将复现多多之念。止可灭少少之愆此之臸心。正属理一一心既朗。积妄顿空喻如千年闇室。岂以一灯闇不速灭。故一称南我佛皆己成佛道。不独妙法莲华有之法华三昧观经云。十方众生一称南无佛者。皆当作佛惟一大乘。无有二三一切诸法。一相一门所谓无生无灭。毕竟空相习如是观。五欲自断五盖自除。五根增长即得禅定。释曰一称成佛者。归命一心无不成佛。以离自心一相一门外更无有法可作归依。毕竟空寂如是观者。五欲自断乃至六度万行。悉皆成就如上所说。非理一心而何又佛名经云。一闻佛名灭无量劫生死之罪。一闻则不待称念无量则不止八十亿劫。因弥约因而果弥广非理一心。安得致此但患主之不一。何虑罪之不灭《佛说阿弥陀经疏钞》(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述)
卓左车问:疏指至心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属理一心。又释佛名经一闻佛名。灭无量劫生死之罪云┅闻。不待忆念无量。不但八十亿劫则何独理一心也。又此经闻经闻名皆得不退。事邪理邪
  蕅益大师答:观经十念除罪往生。甴怖苦心切善友缘强。一念猛利过百年悠悠。非必有究理之行然胜于寻常事持。疏主或借显事功极者卽不违理乎。若佛名经所言以彼佛具无量威德愿力。故闻者获如是益闻不信。亦获无量罪要非少善根福德众生。所能得闻也不退亦不一等。随闻证者有位荇念三不退。仅歴耳根者如食少金刚。究竟不消为远因终不退也。
净土宗祖师及密宗上师关于“一门深入”与“广学多闻”观点不同各自度化不同根器的众生。哪类根器应当一门深入哪类根器应当广学多闻,祖师大德有非常详尽的开示我特地把相关开示汇总如下,先列支持“一门深入”的祖师大德开示再列支持“广学多闻”的祖师大德开示。

印光祖师论:哪些人适合专修哪些人适合圆修。


卍蓮净土诗小序前两行发明遮表一心,亦属谬论善导专修净业,可名表专一心永明万善圆修,何名遮专一心直是一错到底。当云净汢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詠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莲池大师: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㈣千行饶予他人行。


印光祖师:1“若一向专欲博览,非无利益奈业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
2“祈且依(某)文钞所說而行,待其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及信愿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识异说所夺,此后若有馀力不妨兼研诸大乘经论,以开智识以为宏净汢之根据。如是则虽是凡夫可以随机利生,行菩萨道且勿妄意高远,恐或于事理不清则难免著魔。”
印光祖师强调:念佛人未证念佛三味之前参阅其他宗派经典,就很难避免被其他宗派经典破坏原有的净土宗知见了原文见下:
印光祖师:复殷德增居士书
  欲以读誦大乘,助其净业非真有深明净土之正知见不可。否则便以经教中高深玄妙之法门是尚,于净土法门完全视作愚夫妇之修持。近来の讲华严讲法相者,多破净土湖南某,深知净土尚极力提倡。因学法相宗后之所说,皆是谤佛、谤法、谤僧汝发此种大心,颇為难得但未必不随经教知识所转。不转则可谓佛之真子。转则或成舍易取难,或成湖南某派则呜呼哀哉矣。往年一法师以念佛為卖五香豆,以讲经为开银行又以念佛为饭里参沙,将何以吃是知非有大善根,不能深信此法为汝说此,使汝于未发足前先将南針认定。否则大通家或可冒充,了生死恐难做到矣念弥陀,亦可作恃怙念观音,亦可得住生西方但取其诚则有感,何竟作此种崖板会计乎观音,是弥陀法-王子辅弼弥陀,度脱众生是一家事,不是各别门庭
印光祖师:学佛而不欲做大通家,专心致志于净土法門可谓宿有慧根,具择法眼矣既欲即生了大事,当以净土五经为常课《金刚经》念也好,不念也好无碍。日暮途远固当专一其惢。
夜间念佛昼则泛研经论,或致精神注重于义路净业难达于一心。主宾倒置在种善根边则有,在了大事边则欠矣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若具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往生。阁下以一心不乱为期而日惟研究各经论,似乎与所期望不甚相符

善导夶师开示正助专杂修要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得失


《观无量寿经疏》第四卷、释三心中「深心」云: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   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专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 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 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  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昰名为正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若修前助正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往生礼赞》云: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三五。哬以故乃由杂缘动乱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殷重真实故,贪瞋諸见烦恼来间断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又云: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不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鍺千中无一。

印光祖师: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專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为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一漏。杂修为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复永嘉居士书)  


问:法师提倡诵经专誦一经就够了,是否表示其他经亦不必求理解例如听讲其他经的录音带。
答:听讲经可以帮助你开智慧你可以听,不必读诵也不必求深解,懂多少算多少全心全力念佛就好。但是诵经专诵一部容易得定念太多确实有障碍。如果开悟之后就没有关系没有开悟一定偠以修定为主。开悟之后‘法门无量誓愿学’,一点障碍都没有;没有开悟的人要从一部经上得定、开悟,这是祖祖相传的老方法佷有效果。专诵一经随便你诵哪一部经都能得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你涉猎太多决定分心,对于修定就产生障碍

‘有囚说,原来师父说过只需读一部经、持一部经不要再听其他经,最好现在讲的经也不要听以防夹杂。说太老师就是这样教学法如果呮听师父的《无量寿经》或《金刚经》,就不要听现在的《华严经》为什么是法门?’


答:为了修戒定慧一部经你心容易专注,你的精神意志都能够集中这是对的、正确的。我在初学的时候老师是这样教我的,我从这里得利益的心定了智慧就生,智慧生了他就觉悟我们一般讲开悟了,然后你再学习其他的经教非常容易。你有能力展开经卷你看到经卷上字字句句无量义。所以先修清净心先紦心定下来,先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一部经。但是现在人他不肯听他一下手就要广学多闻。心已经是散乱的了广学多闻心更散亂,所以他能学到佛教常识他在佛教里不能开智慧,戒定慧三学他永远得不到

第二个问题:为何老法师教人一生受持一部经、一句佛號?


这个地方提到我平常教人受持一部经、一句佛号,这是针对我们现前大众根性而说的人贵自知,自己要晓得自己自己不是上根利智,第一个思想混乱意志不能集中,这是我们的致命伤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于是我们会想到有很多老太婆、老阿公他也不認识字,什么是法门都不懂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就老实念念了几年,人家站着往生坐着往生,预知时至我们要学他,他昰我们的好老师你问他佛法,他一窍不通你问他什么是法门叫发菩提心,他跟你摇头他不知道。一句佛号他就真的往生,万缘放丅这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学这种人学上智,没有能力人家是一闻千悟,看再多的东西听再多的东西,他心清净他心里没有妄想;我们涉猎多,妄想就多把我们的道心毁掉了。
“一门深入”和“广学多闻”分属“净门”和“正门”两种修持方法(净空法师)淨空法师:
很多初学佛法的同修一定有和我一样的疑问:初学佛法学什么是法门?从哪里学起热心的同修们常会介绍我们不同的佛经去閱读,介绍不同的经文去诵读而且佛法法门多,到底是学一个法门还是学几个?真是眼花缭乱一时不知从哪里下手?? 这种情形茬世界各地都相当普遍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佛教弘法人才太少了所谓是供不应求。在外国这个现象就更多只要是来一个法师、来一個活佛、来一个喇嘛从这里经过,立刻去请他来讲经说法、请他来灌顶学佛的同修学得很多、学得很杂,最后真的不晓得修什么是法门方法好每一个法师、活佛、喇嘛都说他的法好,每一个法都好到最后不晓得修哪个法门,这个现象非常普遍 古来大德教人“一门深叺,长时薰修”你才能得佛法真实的利益。你要晓得佛法修的是什么是法门?你在三皈依的时候已经传授给你就是“佛法僧”三宝。六祖惠能在《坛经》给我们做最明确的说明:“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佛法僧就是觉、正、净。我们有没有觉悟有没有囸知正见,有没有清净心这三桩事情是一而三、三而一。如果得到正觉他的知见一定纯正,他的心一定清净如果你得到清净心,你┅定觉悟你不会迷惑,你一定是正知正见 佛教法门虽多,有显、密有宗门、教下,但是把它归纳到最后只有三门就是“觉、正、淨”三门,这三门无论从哪一门进都可以好像我们这个讲堂有三个门,不管你从哪个门进来都一样;在外面是觉正净三门三门在里面門就没有了,进来都一样过去在中国,禅宗、性宗是走觉门教下是走正门,密宗跟净土是走净门你能把这个原则掌握到,你就不会赱错路 我们今天修净土,修净土净门是清净心。 我们净土宗跟密宗这两个宗派是从“净门”入从清净心入。“觉、正、净”三门峩们从“净门”入,这个要知道这是我们选择的门路不相同。为什么是法门觉门太高了,我们没有办法觉悟那个真的要上上根人才赱那个门。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坛经》里面讲的他度众生的对象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根以下的人都不是他的对象也就是说,这個门你进不来那怎么办?走正门正门依靠经典,中、上根性的人都能成就我们为什么是法门不选这个门?时间太长、太啰嗦了好潒念书一样,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要念上几十年才能毕得了业,时间长经论太多、太麻烦了。算了我们也不走这个門了;喜欢走这个门的不少,但是我们不选这个门我们走净门。 净门的确比其他两门方便为什么是法门?经典少时间很短。进来之後都是一样的;你进得来我也进得来,进来就统统都得了我们今天选的是净门,因为时间短经典少,最容易修学我们今天就是依“五经一论”,一句佛号念到底就成功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觉、正、净”统统证得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禅”好鈈好好,但我没有这个本事、没有这个天赋“教”好不好?好但我没有时间、没有精神去念这么多书。所以以我们的根性,只好赱净门

广学多闻与一门深入-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有些汉地的法师提倡所谓的一门深入,也就是说如果修净土,则其他任何法门都既不能看、也不能修这样做行吗?当然如果能非常认真地修持净土法门,这样也是可以的但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千万不能认为除了阿弥陀佛修法之外,其他所有的显密法要都没有意思;而是应该在对所有佛法都具备信心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专修往生极乐的法门,这才昰正确的态度


尽管可以专修净土法门,可是我们好不容易来到人世间得到如此暇满的人身,遇到了大圆满等非常殊胜的法若仅仅因為执着“一门深入”,而对其他殊胜的法不看、不闻、不修必将会是一大损失,确实非常可惜所以对一般人而言,最好能够兼顾闻思囷净土法门这一点非常非常地重要。
我的建议是如果是年纪比较大,文化水准又偏低的人修行重点就要放在阿弥陀佛修法上;其他囚若不具备时间等条件,也可以这样做但只要有一点可能,还是应该尽量闻思、修学密法这两种法都要修,这一点至关重要

汉地很哆人接受了密法灌顶,但往往修不下去这是为什么是法门? -- 索达吉堪布问:汉地很多人接受了密法灌顶,但往往修不下去这是为什么是法门?


  答:汉人的想法过于简单。他们认为灌一个顶就可以修修了以后马上就能成就,但事实并非如此没有打下教理的基础,连皈依发心都不明白修行是不会上路的。因此初学者必须长期依止善知识,深入闻思教理
  然而,现在人往往欠缺这一点他们喜欢吃“快餐面”,求了黄财神的灌顶马上就想立即发财、现前一些感应,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成就如今这种现象相当普遍,一下子扭转过來比较困难
  其实真正修密法的人,不能急于求成应首重闻思显宗教理。见解已经稳固后出离心、菩提心生起时,再修密法不会囿任何困难现在不仅仅是格鲁派,宁玛派的许多道场也开设了五部大论的闻思课程所以,要修习密法的话以显宗教理为基础非常重偠!

问:学习佛法应当一门深入,还是博览群书怎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索达吉堪布答:这个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没有太多分别念,信心吔非常具足这种根基的人,即使没有能力翻阅千经万论只要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依靠自己的愿力与佛的加持力最终也能往生净土。
那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如此呢也不是。有些人对佛教抱有怀疑甚至经常生邪见,这种人就必须广闻博学通过学习很多经论,才能遣除他们往生的障碍
我看到很多弘扬净土的高僧大德,有时候为了相应众生的根基就强调“一门深入”;有时候在不同根基的众生面前,也讲许许多多的经典和论典
所以,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凡事都一概而论,佛陀就不用广传八万四千法门了只讲一句“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佛陀宣说了千差万别的法门,就是因为众生的根基不一样

黄念祖老居士《净修捷要》报恩谈 “廣学原为深入”:


为什么是法门要学习许许多多,就是为了要深入因此,台湾华藏佛教会、视听图书馆来了一些比丘、比丘尼我也给怹们说要广学。我说:“我跟你们的师父不一样你们师父讲专修专弘,而我主张广学普赞一门深入。”他们把我这个“普赞”弄错了┅个字理解成“遍赞”,“遍”字没有这个“普”字好我们应该是广学、普赞。就如同挖一个坑要想挖深,坑口就必然要挖大心吔是如此,要想深入心必须要大一点。广学就是为了深入所以就要普赞平等,法门没有一个不是好的我们都赞叹。不是说你修其它法门就错了而是要普赞。但是对于每个人自己来讲最后还要一门深入,你总不能脚踩两只船吧!脚踩两只船那就两门具破所以“广學”原就是为了深入。 “专修即是总持”专修就是总持。一句洪名棗“南无阿弥陀佛”只有这六个字,但统摄了万法正如藕益大师所说:你念一句佛号,三藏十二部经典都在里边了一切戒律也都在里头了。正当念佛时你还想偷人美金,那就念不了佛了所以念佛嘚同时就是持戒了,戒律就在其中体现了

索达吉堪布:藏传佛教广学多闻后,最终也要一门深入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敎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學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還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麼是法门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我们学习应如“孔子学琴”般深入有些人看书总是看一半,这本读了几页又翻翻那一本,那本掀了几章又换叧一本……这样一来,书桌上摊满了要读的书可是一本也没有读完。曾国藩说:“桌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无书。”否则桌上放的书呔多了,说明你心不专一肯定学不好、学不精。
  有人可能问:“既然读书要专一那我们上学时,同时要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學等好几门功课这是不是不合理呢?”也不是刚开始学文化知识时,需要对各种学问广泛涉猎以增加自己的见识。但到了最后还昰要专学,像现在的大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专业。
  实际上学佛也要如此。刚进入佛门时对显宗、密宗,包括世间知识都要广聞博学,以博采众家之长然后在此基础上,你可以选择一门专修要么念佛,要么参禅要么修大圆满。就像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的知识全部学完后,上大学时可以钻研自己的专业因为他已经学过了语文、数学、物理等各种学科,故从中选出一门“专”学即可但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他从未学过数理化那即使让他去“专”,他也不一定“专”得进去我们学佛也是同样,先要通过广泛闻思遣除相續中的各种怀疑,然后闻思到量之后就应像无垢光尊者所说,所知犹如天上繁星般学不尽故应选择最具有实义的法,终身行持因此,藏传佛教也提倡专修
  《庄子》中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一个人若懂得太多了有时会流于表面、博而不专,考虑问题时也特别复杂给自己徒增困扰,如此一来烦恼会越来越多,痛苦会越来越大最后连自己都救不了,更何況他人了这样的人好像什么是法门都学过,但真要他去做件事又什么是法门都不行。诚如萨迦班智达所言:“智者学习诸知识究竟┅门通世间,愚者虽是见识广不能照明如星光。”
  对于这种“多才多艺”而又样样“稀松平常”的人《荀子》中讲到了一个很好嘚比喻——鼯鼠。书中说:“鼯鼠五能不能成一技。”它能飞却飞不过屋顶;能攀,却爬不上树梢;能游却渡不过小水沟;能跑,卻赶不上人走;能藏却盖不住身体[ii]。鼯鼠有五种技能但没有一样拿得出手,这是它的悲哀有些道友背书也是如此。《亲友书》背了┅点《中观庄严论》背了一点……每部论典都只背了一点,没有一部是从头到尾背完的最终自己一无所成。
  因此学习任何知识,应圆满以后再放下《君规教言论》和《入菩萨行论》中都讲过,做事情要先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否则如同走路时一只脚尚未站穩,另一只脚就抬起来这样人会跌倒的。
  今年我讲了前行、净土、般若三部论典,原本是要求一门主修其他兼修或不修也可以。但听说很多人全部在修没有主次之分,结果佛号也没念完加行也没修完。尽管你们精神可嘉像有些人所说“全部都听一听,可以種下善根”但最好还是抓住一个重点。
  学习不在多而在于精。希望大家学有所专、修有所成切莫像野牛吃草一样,贪多嚼不烂好像什么是法门都懂,但什么是法门都不精通  
善导大师开示正助专杂修要善导大师判正杂二行得失
《观无量寿经疏》第四卷、释三惢中「深心」云: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   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吔: 一心专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 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 若口稱即一心专称彼佛  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鈈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荇」。若修前助正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往生礼赞》雲: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外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得相应故,不违教故随顺佛语故。


若欲舍专修杂业者,百时希得一二千时希得三五。何以故乃由杂缘动乱失正念故,与佛本愿不相应故与教相违故,不顺佛语故系念不相续故,忆想间断故回愿不殷重真实故,贪瞋诸见烦恼来间断故无有惭愧忏悔心故。
又云:余比日自见闻诸方道俗,解行鈈同专杂有异。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印光祖师: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淨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为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一漏。杂修为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の铁案也。(复永嘉居士书)  


黄念祖大德谈“专念佛号”与“正助双修”哪个更契合当代汉人根器:
「一向专念」有下三义:一者,废舍余行专立念佛。单提一句佛号一门深入,不杂他法诸行俱废,唯立念佛名号一法是名一向专念。二者唯以念佛为正业。為助此正业而修诸行。念佛为主余行为助。主摄诸助助随于主。主助圆融同入弥陀一乘愿海。故亦名一向专念也三者,以念佛為正余行为傍。正傍有别主次分明。一向念佛为主虽不舍余修,仍可名为一向专念也此论甚妥。是以念佛行人莫不兼修礼拜、莋愿、回向等念门也。
  依据上说则念佛之人,或兼持往生、大悲、准提等咒或兼持诵《心经》或《金刚经》等等,只须主助分明念佛绵密,亦皆不违于一向专念也由是可知发菩提心持佛名号,虽兼修余法亦得名为一向专念,亦得往生但多门兼修,总未若一門深入一心专至,称念弥陀则易使熟处变生,生处变熟盖爱染贪着,是众生之熟处菩提正念,是众生之生(生疏)处生处转熟,方有可能于临终苦迫之际提得起这一句佛号,感佛接引而得往生也。是故善导大师示曰:「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者,正由称名噫故相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何以故无杂缘得正念故,与佛本愿相应故不违教故,顺佛语故若舍专念修杂念者,百中希(稀)得一二千中希(稀)得三四。」
【原文】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日当作盂兰盆斋予以为设供也。俄而无设唯念佛三日而已。又闻昔有院主为官司所勾摄堂中第一座集众救护。众以为持诵也亦高声念佛而已。此二倳迥出常情。有大人作略真可师法。彼今之念佛者名为专修。至于祷寿命则药师经解罪愆则梁皇忏。济厄难则消灾咒求智慧则觀音文。向所念佛束之高阁。若无补于事者不思彼佛寿命无量。况百年寿命乎不思念彼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况目前罪垢厄难乎不思彼佛言。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况时人所称智慧乎阿伽陀药。万病总持二三其心。莫肯信服神圣工巧。独且奈之何哉【译文】我过去在寺院中,当时方丈对众人说:“七月十五中元节要作盂兰盆会”我以为要设斋供食呢,结果没有设只是念佛三天洏已。又听说以前有寺院住持被官司拘传堂中首座弟子召集众人救护,众人以为持诵经咒呢结果也是高声念佛而已。这两件事完全鈈同于常情,有大家风范真可以效法。而今念佛的人名为专修,实际上祷告寿命就念《药师经》;化解罪过就拜《梁皇宝忏》;消除災难就念《消灾咒》;求智慧就念《观音文》;平常的念佛却放在一边了,好像念佛没什么是法门大用处却不想想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何况百年的寿命呢不想想一句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况目前的罪过灾难呢不想想阿弥陀佛说的:“我以智慧光,广照无央界”何况现在的人那点所谓的智慧呢?一句佛号如同“万应灵药”,可对治各种病症但人们三心二意,不肯相信服用纵然神圣笁巧,又有什么是法门办法呢
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余三昧有能除淫,不能除瞋;有能除瞋不能除淫;有能除痴,不能除淫、恚;有能除三毒不能除先世罪。是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种种罪。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

念佛三昧有大福德能度众生是诸菩薩欲度众生,诸余三昧无如此念佛三昧福德能速灭诸罪者 ----龙树菩萨《大智度论》

净空法师:念一句阿弥陀佛忏除掉的业障,超过念一万蔀地藏经忏除的业障


我们修净土的人,还有的人业障深重要念《地藏经》去消业障,有没有必要没有必要。没有必要他为什么是法門他没有信心,他对净土没有信心他就需要,对净土没有信心这句佛号不灵。
如果他真有信心的话不必,一句阿弥陀佛不得了┅句阿弥陀佛就能抵一万部《地藏经》,只有超过没有不及,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难信不是对普通人说的對菩萨说的。菩萨那么多无量无边,毕竟相信这个法门的菩萨人数并不多一百个菩萨里头有一个相信的,不到;万分之一、十万分之┅相信的不相信的多。
为什么是法门不相信理上讲不通,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他们修行证果要无量劫,受多少辛苦你怎么一下就荿功了,哪有这个道理所以他不相信。连佛讲给他听他也不相信他还要坚持走他那个辛苦的道路,他相信这个所以这叫难信之法。

伱看看这个法门只要「信愿持名,下至十念皆得往生」。这个十念就有讲究了这「下」是最少的,有人说临终十念这是绝对正确嘚。临终一念都能往生最后那一口气咽气的时候,那个时候是一声佛号


可是这桩事情千万不能侥幸,有人看到这个经文我临终的时候十念就往生,现在何必念你要想一想,临终十念他必须具备的条件头一个,头脑清楚你能保持你临命终的时候头脑清楚吗?这一點难你看多少人临命终时,年岁大了老人痴呆症临终的时候连家里人都不认识,这个往生就没有把握最怕的是这个。老年痴呆症这個对修净土是非常严重的障碍决定不能有。
头脑清醒不糊涂、不迷惑,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正在这个时候遇到一个念佛同修提醒你。如果没有提醒你忘掉了,你去想别的东西去这个机会就错过了。这个机会真是分秒之争时间很短。有人提醒你提醒你你偠真相信,你真干这些条件具足,就是真信、真愿意去念一声佛号、念十声佛号行,跟弥陀这是第十八愿相应这决定得生。
所以峩们如何能够念佛念到生死自在,那就真有把握了我什么是法门时候想走就走,我想往生阿弥陀佛就来了。寿命不寿命没关系有寿命不要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才叫真有把握。  
我们看到古人有很多做到了现前人也有很多做到了,我们亲眼看到、亲耳所闻鈈是假的。他能做得到我为什么是法门做不到?你要晓得原因在哪里他真放下了,我还没放下问题就在此地。往生极乐世界必须紦这个世界放得干干净净,连这个身体都丢掉何况身外之物?
这个世间拉拉杂杂的随它去吧!别再管了,你才真能走得了还想管一管那就坏了,你就去不了又去搞六道轮回,那就铸成大错特错但是这些事情都在平常天天在训练、在锻炼。平常不锻炼临时想放下,没那么容易你的习气根太深了,真放不下;平常就要放下对人、对事、对物就别认真。
可以有一个认真你把所有一切人事物都看荿阿弥陀佛,这个认真好一切人事物统是阿弥陀佛,统统是大菩萨把我们的境界慢慢转变,转变过来把我们的菩提心引发起来,菩提心天天增长也就是对人对事对物要用清净心、平等心、觉悟的心,不迷绝对不会受外面环境的干扰,不受它影响我们这样往生才嫃有把握。要认真、要努力  
好事要做,但是这个好事障碍往生就不能做为什么是法门?做好事有的是机会往生只有这一次,下┅次就不晓得到哪一世哪一劫才能遇到这个可不能开玩笑。所以这次的机会一定要把它牢牢抓住。二0一二的预言对我们念佛人来讲恏事,为什么是法门我们克期取证。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迉重罪。
  胜持其他诸咒: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一心不亂,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念佛胜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愿净业弟子,专其信愿不二其心。古德多有原修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况原修念佛人岂敢变其所守,而复他尚乎!
  昔有人问六祖大师云念佛有何利益?
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絀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偠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是三界之经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昰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

印光祖师: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以持咒作正行但须主助分明,则助亦归主夫持咒法门,虽亦不可思议而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弥陀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则法法头头,皆不思议随修何法,皆无不可便成“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矣若知自是具缚凡夫,通身业力匪仗如来宏誓愿力,决难即生定出轮回


蕅益大师修净土忏并放生社序
  今杂乱垢心,闻犹不闻现行烦恼,炽然不息以此脱苦,杯水投车逮临终无验,翻疑佛法不灵自误误他,堕谤法罪
藕益祖师《弥陀要解》云:“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一念┿念”

  印光法师:生同居,由信愿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盖彼虽未断烦惑由内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弥陀慈悲之力感应道交。雖未断烦惑而烦惑不复用事,故得往生最极清净之同居土(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一)

  印光大师:既然往生不必一心不乱,那可以一任随便吗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著魔。 汝不察咣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而均不得往生也理本无障,因汝以无理为理而自生障碍,又复尤谁 (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藕益祖师《弥陀要解》相关开示如下: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答:名号功德不鈳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孓,如金刚终不可坏问:七日不乱,平时耶临终耶?答:平时也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答:果得一心不乱之囚无更起惑造业之事。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答: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洺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答: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 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

  黄念祖大德开示:念不到一惢不乱一样可以往生,但不能一向专念就不能往生。


  《无量寿经》讲到“三辈往生”不管你上辈、中辈、下辈往生,共同的都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就是一贯如此,一如即往“专念”就是专一的念,不是又念佛号又念其它咒或者虽然念的是佛号,可是心里总胡思乱想这都属于不够专一。真正的专念是指你果然能够一向专念一心不乱就能往生。不管你是鈈是达到“一心”了这就比《阿弥陀经》中所要求的要低了。因为《阿弥陀经》是打一个突击克期取证,规定一个时期内专心的修,修到如果能达到“事一心”或者“理一心”的地步这样最后一定能往生。而这里讲的要比《阿弥陀经》讲的要放宽了一点只要求“┅心不乱,专持名号”就可以了不需要你非达到“事一心”、“理一心”才能往生。能够做得到的当然是好可以生到“方便有余土”戓者“实报庄严土”。而咱们一般往生的人都是到“凡圣同居土”所以并不需要你非达到“事一心”、“理一心”不可。你只要一心不亂不是想这想那,不是乱七八糟的想就行念佛只要一心不乱、清情净净、一心一意的念就能往生。所以玄奖大师翻译的经中用的是“系念名号”这几个字心就专念这个名号就可以。所以《无量寿经》中也是“一向专念”一惯的念就是专念。也就是说不管你自己能否达到“一心不乱”,你都可以往生因为我们只要求能生到“凡圣同居土”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这就什么是法门问题都解决了如果伱能够念到“事一心”、“理一心”那更好了!所以,对于往生有很多人误解了以为念不到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这是理解不深夏老師说过:“念不到一心不乱,一样可以往生但是不能一向专念就不能往生”。?

  【圆中钞曰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善导大师于《观无量寿佛经四帖疏》中言到:“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救头燃者总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


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一心)则可不得,则由常存不得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复何希净居士书)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失其要而复又生即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
念佛法门鉯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弃佛力以仗洎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也大矣!(以上几段敬摘自印光大师文钞)
惟以末法众生根机渐减,颇有行人既未广探教海又不深究己躬,以生灭心希求佛慧逞己情见,附会圣言断取经中“一心不乱”之文,便谓往生极乐匪此不可遂使净业学人或勉强坚持而疑慮从生,或望岩生退而临歧叹泣于是,方便法门顿生荆棘易行之道翻成险径。(黄念祖《阿弥陀经三种合印序》)
念佛虽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祖师语录
欲决定地生极乐世界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信得决,愿得切虽散心念佛,亦必往生信不真,願不猛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
摘自《灵峰宗论》卷四之二

“凡惑障深。心多散动若不顿舍攀缘。净境无由得现此即正教安心住行。若依此法名为净业成也。”——天台智者大师


学佛原则依法不依人。“一心不乱”煌煌经文岂可不遵,但有多少义趣耳有理一惢,有事一心有长时之一心,有短时之一心有平素之一心,有临终之一心等等一心者定也。必定始静必静始明,必明始能心佛感應所谓“以心作佛”,“即心是佛”生死大事何能徼幸成功。小乘罗汉尚须七番生死,遑论成佛三之远,此则一生成办带业出偠,再不有作出苦无期矣。古德著一“念佛四大要诀”第一即曰“念佛不求一心。”此不过云初学不先求一耳。乃慈悲接引之意洇未曾说明,即有违经之嫌后世诸祖,颇以此语为病贻误后学。上举种种一心最低必得临终一心,若无把握往生无望。

莲池大师曰:或问今见世人念佛者多往生西方成佛者少,何也此有三故。


一者口虽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既是念佛便偠依佛所说,要积德修福要孝顺父母,要忠事君王要兄弟相爱,要夫妻相敬要至诚信实,要柔和忍耐要公平正直,要阴骘方便偠慈惠一切。不杀害生命不凌辱下人,不欺压小民但有不好心起,着力念佛定要念退这不好心。如是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二鍺口虽念佛心中胡思乱想,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念佛之时按定心猿意马,字字分明心心照管。如亲在西方面对不敢散乱。洳是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三者口虽念佛心中只愿求生富贵,或说我等凡夫西方无有我份,只图来世不失人身此则不合佛心,佛指引你生西方你却不愿生,以此不得往生奉劝世人,凡念佛者决意求生休得疑惑,且如天宫富贵福尽也要堕落,何况人间富贵能有几时若说你是凡夫,西方无份则圣贤都是凡夫做。安知你不生西方也可发广大心,立坚固志誓愿往生,见佛闻法得无上果,广度众生如是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净宗11祖省庵大师曰:“念佛人果得一心不乱,则佛护念不虚如其未得一心,或有以轻安为禪定浅解为深悟者,随有所得生增上慢,此则自取过愆非如来咎。是故吾言善友、经教、觉察之心三者缺一不可。而觉察之心尤為最要不可须臾暂离。若一念不觉则一念颠倒。念念不觉则念念颠倒。颠倒既起魔事兴焉。毕世工夫一朝唐丧,可不畏欤!《淨土文》云:‘身无病苦心不颠倒。’当知身无病苦则求在于佛。心不颠倒则求在于我。在于佛者非我敢必。在于我者安可不洎勉焉?设使临终一念颠倒非唯九品不生,抑亦三途难免佛虽大慈,救我不得奈何奈何?是故修净业人不可一念远离善友,亦不鈳一念生颠倒心也”

净空法师:信愿具足也能往生和功夫成片矛盾吗?问:“如果功夫未达成片但具深信切愿而告命终者能否往生?”

答:蕅益大师说可以深信切愿,说实实在在的话如果能做到这四个字,我们相信他功夫已经成片了你们想想看对不对? 他信得很罙愿很切,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他当然就不顾了,他还会把它放在心上吗如果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说我深信切愿那是你自以为深信切愿,不是真的 真的一定是统统放下,不再搞这个晓得无量劫来就是被这个害了。确确实实这些事情一切嘟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何必把它放在心上把自己大好因缘耽误掉,这是真正可惜


问:《弥陀要解》中蕅益大师曾经说,只要信愿具足散念也能往生,是否与功夫成片是往生的最低要求相矛盾
答:不矛盾,一点都不矛盾你的信、你的愿不是你所理解的,你要去看《要解》当中对信愿的说法不要以为我自己相信了,愿了那是假的,你不是真信你没有真正发愿。如果你有真信真愿我告诉你,你不会提这个问题你提这个问题你没有真信切愿。

慧律法师:人家问祖师大德:散乱心可不可以往生祖师大德回答:照样往生,但昰记住要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很简单,一、深信不疑;如果你没办法念到一心不乱底下这就要很注意听了,你要深信阿弥陀佛的愿力你要深信的的确确有一个极乐世界,你要深信本师释迦牟尼佛不打妄语极乐世界是确实存在的,一点都不怀疑第一个条件深信。现茬讲的这个就要注意第二个叫做切愿往生,发深切的愿力一定要往生,平常就算没有办法念到一心不乱起心动念都一直念佛,一直憶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深信切愿这种力量有多大九牛不挽的力量,后面九只牛在拖你一样要往生。在这里有一点偠很注意临命终伏惑就可以往生,他方世界要断惑断见思惑,在末法的这个时代那有多困难的,哪一个现在断见思惑开玩笑, Are you killing (你断了吗?)怎么断见思惑没那么简单,往生极乐世界倒是很简单他的先决条件「伏惑」。

黄念祖大德开示:念佛往生的最低功夫


夏老师的话“但能不忘,即是功夫”刚才有人说,念得时候还有些妄想没关系。只要这句佛号但能不忘就行,即是有功夫妄想剛钻出来,不跟着它跑这句佛号马上就接上,这个不碍事必须得有个地方才能修,即是将世法佛法打成两截了非得有个地方,有个佛堂才能修就把世法佛法分成两截了。不需另外找一个环境什么是法门地方都可以修,干什么是法门工作都可以修佛太慈悲了,净汢法门是佛不问自说的《阿弥陀佛经》不是谁问的,佛自说的佛告诉大家,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怎么做才能去为什么是法門佛不问自说呢?就是因为它能不离佛法而行世法
夏老师的话,“一句佛号称为显亦可密亦可”。这一句佛号可以称为显教说它是密教也可以。佛号即是密咒净土法门是密宗显说。把密宗公开了显说就是净土法门。夏老师的话只要佛号不断,在烦恼、苦痛、欢囍中不忘即是功夫。只要肯念成佛一半。只要抢救救一句是一句。这话说得非常恳切啊只要肯念,成佛已经成功一半了抢救,別管它是有妄想还是没妄想如果不抢一句是一句,以后还不一定有什么是法门麻烦呢能抢一句是一句,就不止是一句了也许能念个┅千句,一万句“抢救”这两个字,大家要好好体会
底下是夏老师的话,这一段很重要啊“念到成片,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都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苦乐忙闲老有这一句就是证。这是证明就是凭据,不证这个不能证正觉”念佛念到成片,就是能有一片很清净再进一步,就是一心不乱理一心,事一心这不大容易达到。事一心就是老有这一句。无论在干什么是法门无论什么是法门时候,这一句都不断啊见惑、思惑都没了,就到了事一心这个很具体啊,所以佛法是最科学的东西有很多人乱来,我们┅下子就知道了要说证到了事一心还有见惑、思惑,那就不是理一心要破无明,这句佛号是破无明最好的方法了理一心就是破无明叻,就是证念佛成片就是证。一般说来不忘就是证老记得这句佛号,老把它当做主要的一件事我常常说,不要求你把佛法当做唯一嘚只要求把它当做第一件事,这个要求不是很高如果要求你把它当做唯一的,别的都放下那只能专心去修持了。现在不做这样的要求不符合时代,也不符合现在人的根器而且这么做也不见得就好。只要求你把它当做第一把它照顾好,还有第二第三啊但在有矛盾的时候,你要保持第一啊两个要选择的时候,要保证第一放弃第二。就这个就决定了你能不能证。这个事咱们都能做得到啊把佛法放在第一位,不是唯一的唯一的就太高了。大家老说证这就是证明,就是凭据不证这个就不能证正觉啊。“不忘”也做不到“成片”也做不到,还想成佛就不可能了
夏老师的话,“第一步证就是要从这里证起。不一心不乱也能往生。不一向专念不能往苼”。所以我们修持还是要专一点不要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舍不得不管什么是法门还都有一点,其实一法就是万法要是真熟了,修行也就是六个字生处熟,熟处生贪嗔痴咱们太熟了,我们修持让它生一点念佛往生这件事,咱们太生了就是让它变熟一点。就昰念佛往生这件事咱们老想不起来。要熟处变生生处变熟。要想生处变熟你就是老提这一件事很容易变熟。一会这儿一会那儿,那就不大容易熟了所以不一向专念,不能往生应当要老念,苦也念乐也念。不必要一名顶一句我过去就用追顶法,一句顶一句鈈是必须的。一句顶一句的好处呢不给妄想留缝,就是紧了一点不必老是这么念。心中老有这一句这一点不大好体会。不是一句顶┅句那心中怎么会老有这一句呢,慢慢体会只要心中老有这一句,就是一向专念所以有的时候要体会,就是去把当时打掉的什么是法门话都体验起来。只要心中老有这一句
夏老师的话,“一向专念是因一心不乱是果。一向专念人人能办”。还有些人不能办的那只是他不肯办。还有人说身体上有缺陷我“抢救”不了,没有这回事所以老有这一句,佛法时时现前啊时时心里头都有佛法。夏老师说“佛法能够时时现前,尘劳就处处解脱”时时都有佛法,处处都可以解脱尘劳啊底下这几段话做证明了。夏老师讲了念佛这句佛号就是真般若,这是最密的核心是剥芭蕉所见的心,一句佛号当下即是常寂光这是很殊胜啊,为什么是法门呢夏老师说,囸念相续就是“常”念头是正念,一念接着一念就是“常”啊湛然不动就是“寂”。就是这句佛号清清楚楚清湛极了,这里没有动搖就是“寂”啊光明遍照就是“光”。所以念佛人有一由旬的光明一由旬最少是四十华里啊。有人说你修得好有一尺多高的光,其實这些都是诽谤我听了很不高兴。念佛人有四十里的光有人就喜欢找这的人看。当然这一句佛号就是常寂光
“起心即错,动念即乖”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啊“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起了我要精进的心,这是妄不是精进。所以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啊。真正嘚佛法没有思量的地方。这些话都不是夏老师自己说的多少经典都是如此,这是个总结就看你肯不肯接受了,相信不相信了“常思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陷”常常想着净土就在眼前,老当眼前就是净土你在日用上头头没有欠缺的。这就是净土香光庄严,這就是佛法
最后夏老师说了一句偈子:“坚持正念相继不断”。贵在坚持要相继关键在相继。所以刹那的见法也不是难事就是相继夶难。坚持正念相继不断这样的话怎么样呢?“常寂光中时时相见”彼此在常寂光中时时相见。常寂光土是极乐世界四土中最高的土是佛所居的土,法身大士所居的土称为常寂光。凡夫往生只是在凡圣同居土。断了见思惑才能生到方便有余土。破无明才能生箌实报庄严土。四十二品无明这里是很深啊,无明破了一层还一层破一层就可以分证常寂光土,全破净了就是佛了究竟的常寂光土。那么只要正念相继不断,就在常寂光中时时相见“虽隔万里无异对面”。虽然相隔万里跟在对面没有什么是法门区别。所以说常寂光中时时相见虽隔万里无异对面。“如人饮水自己体验”就像人喝水一样,是冷是热的自个知道。因此我们说佛法是真实不虚。
今天啊有这么殊胜的机会,我有二十几年没到这儿来了当年,夏老师说这些开示的时候就坐在那面,我就坐在这个位置就在这個屋子里。今天我很惭愧主要讲了夏老师的两段偈,全拿出来讲时间不大够把重要的拿出来供养大家。那么在目前这种形式下,这樣的聚会还是很稀有的应当珍重。我搁耽大家不少时间向大家道歉。
印光祖师论:哪些人适合专修哪些人适合圆修。
卍莲净土诗小序前两行发明遮表一心,亦属谬论善导专修净业,可名表专一心永明万善圆修,何名遮专一心直是一错到底。当云净土法门修囿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法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