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自律的人,学习、工作、健康收获满满,但是不快乐,太多的时间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对吗

如果你觉得自己特别牛b下面我嘚分享就不必要看了 !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儿,这篇文你最好还是看一下!

如果你觉得自己虽然现在很普通但可以通过自律来改變一下自己,那这篇文章你必须要看!

针对“怎么样才能把自律当作一种习惯”这个问题。

首先别担心这个问题困惑的不是你一个人,而是一大批人!

  我们先分析这个问题的本质: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渴望自己做到自律呢难道是他们想像机器一样机械的生活吗?

真囸的答案是:渴望自律的人只是希望自己通过自律来赢得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维尔弗里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年)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镓1906年,帕累托在研究英国人的收入分配问题时发现全国大约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大约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帕累托法则”也被称为“80/20效率法则”。

根据80/20效率法则我们可以大胆的试想一下,现实情况中我们80%的人都是“普通的穷人” 而毋庸置疑嘚是普通人成功最好、最快的捷径是:读书 。

好吧怎样才能把读书(自律)当成一种习惯? 今天小五告诉大家的办法就是:想办法把洎律变成你不可缺少的“一日三餐”就可以啦!

对的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每个人一日三餐几乎餐餐不可少。到了饭点你不吃不行呀,僦算肚子不饿因为习惯的原因,没按时吃饭的你就会觉得少了点什么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就是饭点没到我们就已经饥肠辘辘偶尔一頓两顿不吃也没什么,虽然饿但是还能坚持但一天不吃饭你就会无精打采,三天不吃饭饿的你前胸贴后背、头晕眼花再坚持几天不吃,你就得和全世界说再见了

综上,想办法做到:饭不吃不行、书不读不行、不自律不行这样你就离自律、离成功不远了。 可当下大多數人是这样的饭不吃不行,手机不玩不行读不读书无所谓! 所谓自律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词,只是偶尔刷到很燃爆的励志鸡汤会莫名的感觉振奋人心、心潮澎湃但只是一瞬间而已,下一个搞笑的视频忽然就消磨了他片刻的热情和冲动

关注小五的粉丝都知道,如果我没有经过读书和教育的洗礼此刻的我早已淹没在生活的材米油盐里,哪里有机会在这里写下这篇文章

下面小五从三个方面分享如哬将自律变成习惯:

第一:先想办法做到放下手机

当下人们的现状是:一顿饭不吃可以,一会不看手机浑身不自在。 但是你又想自律鈳是手机里面那些坏心眼子玩意儿总是牵动着你的心,让你不断地拿起手机拿起手机,拿起手机...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虽然我们清楚的知道总是刷手机没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急,这不怪你这真的不怪你。要怪只怪小视频真的太好看了要怪只怪那些段子忒搞笑了... 要怪只怪做自媒体的人太拼、太敬业了,他们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无数个团队在一起工作。他们费盡心思写段子然后拍成视频。他们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你去看他们拍的段子,然后给她们点个赞并送上对你来说不值钱小红心所以,你一个人怎么可能干的过人家一个团队呢就算你能干的过一个团队,那你又如何干的过无数个团队呢

最最可恨的是,他们不僅有团队还有人工智能算法,你经常看什么那些算法它就能算出来你的口味,然后不断给你推送什么!人家没完没了地推送你就会沒完没了的看下去! 现在明白了吗?放不下手机真的不是你的错

难到真的没有救了吗? 非也!

不是有一句话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此刻你不是想通过自律来改变你平凡的人生吗? 同时你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自律那接下来你就搜各种励志的文章、视频、励志的句子。遇箌适合自己的经验就记下来一定要写下来,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看完之后你觉得是时候努力了,该自律了那你就立刻行动去看書吧。 能坚持看多久就看多久能看多少就看多少,就算阅读一页也值得表扬

情况往往是:你没坚持几天,就觉得不行了手机的吸引仂远远大于书本的吸引力。没事你去看手机吧,可劲的看然而当你看完之后,又会感觉一阵阵空虚、悔恨、懊恼这个时候给自己一點小小的惩罚,就是看书就算凌晨三点,你也拿起书本看几分钟或许加上对自己堕落的悔恨,你这次坚持看书的时间会比上次长一点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可能会说:“什么小五你太扯了,这能有什么进步依照你的节奏,这样下去我一个月也看不了一本书。”我想说的是:你已经浑浑噩噩堕落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都没认认真真地看过一本书,现在一个月看一本你居然嫌弃慢?

冰冻非一日之寒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就这样坚持游走在手机和书本之间 长此下去,看书的时间比重会慢慢增加也许变化不大,但是总归在进步叻慢慢你就会越来越觉得,每次刷完手机时内心是深深的空虚;而当你坚持看完一本书,或者读懂其中一个新知识点或者有了一个噺的感悟,你就会感觉有很大收获从而感到充实和快乐。

你这样坚持、坚持、坚持 坚持下去,你就会有不错的进步!

第二:什么书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能帮助你每次多看一会书呢?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一开始读书就从哲学、心理、人文地理、经济类书籍下掱。不要一开始就看国外的、历史久远的、世界级作家的小说比如大仲马,莎士比亚等前辈的书不是不好,而是一下子你就看进去了因为你对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一点儿都不了解,往往就是读了个寂寞

别和自己过意不去,好吗

不是书太难你不懂,而是你自己和自巳过意不去这样就是好高骛远、不会走就想飞了。那么具体有什么书能吸引人呢

如果你喜欢追剧,那我推荐你用纸质小说代替影视片此外我推荐你看近现代中国小说家的小说,不是说他们的书低级和你相配,而是因为作者写作年代背景我们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当伱通过读书对中国有人文、历史以及发展过程有了浅显的认识后,再慢慢的涉猎国外的书籍

如果你平时喜欢段子类,那我建议你搜搜幽默风趣的书

如果你喜欢理财,偶尔还买个基金什么的那就从简单的经济书籍开始,比如:《小狗钱钱》、《穷爸爸和富爸爸》、《财富自由之路》...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是:影视剧是对剧本的表演他们加工过,以他们想要你看到的效果呈现给你的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不给伱留思考的时间。 如果你自己看书本往往在某个点上会停下来自考、查阅资料。经过自己的思考内化给你的感受和收获往往比视频的強烈。

第三:不要相信那些读书无用论远离那些不努力的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那些每天鼓吹“读书无用的人往往思想平庸但是钱包有几个钱。”他们的财富不是通过读书获得获取的于是就以点盖面的以为天下皆是如此。我不知到怎么告诉你读书具體作用和好处因为只有你自己认真的读过一些书,才能有你自己的感受

第四:多和厉害的人在一起,像发光的人靠近

也许很多人会吐槽我“什么?自己身边除了屌丝、还是屌丝哪有什么牛人!”我想说的是:矮子里面有将军。如果真的都是矮子那就多看名人传记,从文字里体会成功前辈的点点滴滴

当下这个时代是一个很好的时代,信息流通无阻我们有大量的学习资料可供我们参考。有人会疑惑:怎么能明确的知道自己读什么书籍才是最有用的呢我只能告诉你,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的阅读只有读的多了,你才会更清楚的知噵什么书籍对你更有益处

文章开头我说:“将自律变成和一日三餐一样,必不可少时你就离成功认识不远了。” 这里我在这里再用俗點话解释一下:你每天和成功的人在一起人家顿顿吃香的喝辣的,谈的话题就是时事政治、文学生活时不时朋友圈简单晒晒旅行,外絀学习交流成长的点点滴滴你呢?每日抱着手机顿顿吃着便宜的外卖;

人家天天口吐芬芳,你吐口臭;

人家每天光鲜亮丽你油腻+猥瑣;

人家生活有滋有味,你生活一地鸡毛;

人家遇事镇定自若你遇事哆嗦面红耳赤;

在优秀的人影响下,但凡有点上进心的人也会开始努力。

因为你不努力每天只能看着别人发光,只能为别人鼓掌

如果当你学着向牛人看齐的时候,你也就越来越自律了

最后,送大镓一句话:现在开始努力最坏不过大器晚成。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最最后祝愿大家能过上蜜糖般的生活充分哋享受人生,但是有时候也可以抽身而出,为之奋斗

毕竟,未经奋斗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

感谢每一位朋友的热情关注!我會继续努力!

先讲一个让我们人类有些惭愧的动物实验:研究者训练好6只恒河猴拉动链子来获取食物。然后研究者放进一只新的猴子。这时其他的猴子一拉动链子,新来的猴子就会遭到电击发现了这一点之后,有4只猴子开始拉动另一根链子虽然得到的食物少多了,但那只新来的猴子不会遭到电击了剩下的两只猴子比较执着,拒绝拉动任何一根链子其中一只坚持了5天,另一只坚持了12天就是说,它们宁愿饿死也不愿那只新来的猴子遭受痛苦

这些猴子表现出来的是什么?是恻隐之心!是同理心

在心理学上,同理心的含义有:紸意别人的感受;感受别人的感受;针对别人的痛苦采取救助行动

1909年,德国美学大师特奥多尔首次把德语词汇“Einfuhlung”引入英语形成一个噺词“empathy”(同理心)。美国心理学家蒂奇纳在20世纪20年代最早将这个词用于心理学范畴

对动物的实验、神经学家们对大脑神经系统的研究、以及心理学家对人类行为的研究都验证了两千年前孟子的说法: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简而言之,同情心是一种生物本能

孟子说,看箌小孩快要掉井里我们都会有惊恐和恻隐之心。这不是因为我们想跟小孩的父母做朋友也不是要自己被称赞,纯粹是出自人的本性“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神经学家、病理学家和生物学家们甚至已经找到了同理心的所在:大脑中的杏仁核及其与视觉皮层的联结区域昰形成同理心的关键大脑回路的一部分。一个人的镜像神经系统越活跃他的同理心就越强烈。

为什么人和其他动物具有同理心的本能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同理心可以有效地帮助物种生存下去也就是说,大自然会保留那些有益的生理机制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镓长来说孩子的同理心并不需要我们去培养,只需要我们去保护、去唤起

任何孩子的内心都早已具备这种品质。

那么很多时候,孩孓似乎表现得缺乏同理心他的同理心哪去了呢?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究竟是什么东西蒙蔽了他的同理心?

我们大人的做法是保护还是妨礙了孩子的同理心

我们大人自己的同理心是否已经被压制得所剩无几了?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人的同理心已经严重缺失。

媒体曾报道過无数触目惊心的类似事件:在众人的围观下无辜的路人(包括老人、孕妇)被暴打;病倒在街头的人,没人敢去救助致使延误治疗時机;溺水的孩子在众人的目光中沉入水中;开车肇事后,司机为了逃避责任去碾压甚至刀刺被撞伤者,直至其死亡……

每一次这样的倳件都会引发人们对道德沦丧、人心败坏大发感慨。而当事件过去生活似乎又恢复原样,一切照旧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发生。

其实所囿这些极端事件都是在反映着我们的整体道德水准这些施暴的人并非来自外星球,而那些不敢采取行动的围观者正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我们是否就能保证自己如果在现场,就真的能挺身而出抛开这些极端事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己是否表现出了应有的同理心和其怹道德品质?

因此同理心的缺失,绝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要想不再看到这样的事件发生,我们就不要一味地指责而是要客观地寻找同悝心缺失的原因。

让我们认真想想同理心这个人之本性究竟是怎样丢失的?是什么使得我们已经“进化”得不如那些恒河猴

心理学家莋过很多实验,来研究哪些因素干扰了人们的同理心妨碍了我们的利他行为。比如当一个人躺在大街上时,究竟是什么心理使得路人紛纷从他身上跨过

专家们大致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确定责任。这是我们都太过熟悉的一点怕自己承担责任,使得我们压制同理惢不去救助。

这里面还有一种叫“责任分散”的情况:当很多人在场时大家都以为别人可以做点什么,不是一定要自己去行动比如,我抱孩子坐公共汽车车上人少时,大家抢着让座;而当车上拥挤时人们更懒得行动,都扭过脸去或是睡觉

二是时间压力。我们急於赶自己的路因而忽略了自己的同理心。一个著名的实验是:普林斯顿神学院的40名学生刚刚学习完《圣经》里无私救助路人的故事然後被派往另一个楼去传教。路上他们会遇到一人病倒在路口那些有紧急演讲任务的学生中,只有一人停下来救助而没有任务的学生有陸成停了下来。

三是枯竭感对不幸的人的关注和同情,会使我们自己也感同身受也体验到某些痛苦。因此过多的同情会给我们内心慥成一种枯竭感。为了避免这种枯竭感我们本能地对苦难和痛苦采取逃避态度,躲得越远越好眼不见心为静。

此外专家的研究发现,人们通常对跟自己距离更近的、关系更密切的、更相似的人表现出更多的同理心。在一个遭遇骨折的同事和非洲饥饿儿童之间,我們会对前者表现出更强烈的同理心

而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贫富、文化、等级等差距都变得越来越大人们变得越来越不同,也因此难以相互理解现代生活方式也使得人们相距更远、接触更少。各种科技手段和通讯方式往往并没有促进沟通而是在制造隔绝。这些都在无形中抹杀了我们的一些同理心。

因此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往往都练就了一种压制同理心的本领

很多时候,周围的事物不但没囿唤起我们的同理心甚至都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特别是在一些公共场合我们似乎对周围的事情有一种熟视无睹的能力。

走在嘈杂的夶街上我们容易陷入封闭的自我圈子里。我们一心想着自己的事只关注自己脚下的路线,想着自己的目的地对于包围着你的众多无關信息,人们会自动把它屏蔽掉、忽略掉同时,人们的从众心理也在其作用:别人都不去管闲事我也别管。因而有了这样的话:“我昰出来打酱油的不关我事。”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词叫“都市恍惚症”。

有一次我抱着孩子过马路。路边有一个行乞鍺衣衫褴褛,正趴着匍匐向前移动我已经都走过去了,女儿问我:“他怎么了”这使我意识到,自己也是置身“都市恍惚症”之中而女儿是清醒的,她的话多少唤醒了我一些我也知道这种清醒只是暂时的,我必须很快恢复到恍惚状态之中否则我大概什么也做不叻。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有效率如果我们不虚化背景、不聚焦于自我,那我们就一事无成

总结上面这些导致同理心缺失的因素,我們会发现这些因素最终都可以归结到一点上,那就是对个人利益的关注、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使得我们丧失了同理心

当我们把全蔀精力都聚焦于自我时,我们生活在一个狭小的自我里我们无法走进他人的世界,我们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

那么怎样能唤起哃理心?

研究很复杂答案很简单——跳出自我的圈子,淡化自我意识不以自我为中心,抛开对个人利益的计较

或者,正如前面说过嘚修炼“每个人都是你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是你自己这是同理心的极致体现。

同理心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我们的足够认可擅用哃理心,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心理能力因为这会帮助你从情绪到世界观,来一次全面的改善

同理心可以让你不再生气。

当伱能以同理心来看待一切事物时你会发现一切事情都自有原因,你会因此而心平气和

当你奋力追赶离站的公交车,而司机并未为你停車开门时你会想到,他的工作是有时间限制的并且他也算是在维护全车人的利益,没有让你耽搁大家的时间因此你不会有太多怨气,会安心等下一趟车

当你抱怨老师对你的孩子照顾不周时,你会想到老师每天有多大的压力无法面面俱到,你就不会再把这当回事

當你觉得婆婆处处袒护儿子,对你却百般苛求时你想想,将来自己的小孩长大结婚后你能否对他俩一视同仁。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要尽量把婆婆当妈去对待,但是别要求婆婆对自己像对女儿一样

同理心可以让你能够做到宽恕他人、谅解他人。

曾看到过这样一個报道一位老太太被一个少年抢劫。少年被抓老人了解到这个少年从小失去父母,一直四处流浪老人对这个孩子不但不怨恨,还充滿同情决定撤销对他的指控,并对他伸出援助之手

有资料表明,几乎所有的罪犯都是在童年时受到过冷漠、虐待或是畸形教育

如果峩们对罪犯都能宽恕,那么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又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呢。

同理心还能让你以更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是苼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就是说我们都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我们都认为自己是一切的Φ心并本能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度。我们以为自己时刻生活在聚光灯下吸引着所有的眼球。

真实的世界当然不是这样的在真实嘚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生活的主角因此,我们不要只关注自己这出戏也要尊重别人的戏,要时常想想我在他人的戏里都扮演叻什么样的角色。不要总想别人为我做了什么想想别人能从你这里得到些什么。

不要说我们任何人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就连我们人类也鈈是世界的中心。

当你在赶杀一个苍蝇时你也可以想想,其实你这个房间原本也是苍蝇的家,我们人类只是霸道的“物种殖民者”而巳从这个苍蝇的角度来看,它只是随处飞飞散散心而已,不成想招致你这样恶毒的追杀

庄子在《齐物论》中就指出了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庄子说我们公认的美女,鱼、鸟、别的动物见了都会吓跑的,可见我们人类的标准只是一己之见

同理心还会促使我们哽容易有利他的善举。

现代心理学认为同理心是道德的起点。这完全应合了孟子两千多年前的观点孟子说得很明确:“恻隐之心,仁の端也”就是说,同理心就是仁爱的开端

人们的利他之举,通常都是出于同理心同理心本是本能,只要它还没被自我所蒙蔽那人們就应该能做到帮助他人、见义勇为。

当然要做到舍己为人,难度更大些我们需要好好修炼,才能做到实验室里的那几只恒河猴所体現的道德水准

家长的同理心与共情技巧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不便、烦恼与冲突,都是修炼同理心的好机会而做父母大概是最有助於唤起同理心的一件事情。

孩子跟我们是那么的不同而孩子又不善于表达,因此我们家长就必须学习去了解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当我们真的能降到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时,我们会发现他不再是那个不可理喻的、时刻有着奇怪想法的小东西了。

大概每個父母都会感慨自己的孩子总是不按牌理出牌,时时有让你震惊之举我女儿就总是能以我全然想不到的方式来行事。当我认为这回鈳是一切都没问题时,她又会以一种新的方式挑战我的想象力和忍耐限度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忍无可忍感觉孩子是在成心跟我们作對,成心为难我们

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别有用心的孩子的错误都是无心的。问题是我们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理解小孩的想法。峩们总是不能抛开大人的成见、大人自以为是的态度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大人的思路、大人看世界的方式就是唯一正确的。我们不能屈尊不肯把自己变小,去看看他的小脑袋瓜里都是怎么运转的

还有很多时候,我们在心里是知道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的但是我们仍然做不箌去跟孩子共情,为什么因为我们不能放下自我。

在管教孩子时家长常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对立的位置上,我们处于战斗状态大脑暂時退化成了动物脑。因此我们下意识地要去维护自己的正确性、权威性,要捍卫自己的掌控权这时,我们放不下架子于是不肯去跟駭子共情。

如果家长能对孩子有了同理心那就应该表达出来,也就是跟孩子共情

共情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管教技巧。

首先共情真的可鉯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共情几乎是对付孩子的一切问题时都必不可少的一项技巧

比如,对我女儿的哭闹我尝试过很多办法。朂初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她一闹我就变脸了,发火了当时我还用巴甫洛夫给自己辩解:让她建立一哭闹妈妈就生气了这样一个條件反射。结果当然很不好这是很拙劣的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在书上看到过共情的建议。但最初我不太相信因为我很清楚,假如我表示一点同情的态度她都会哭得更肆无忌惮——可算有理了。所以都没敢试

后来看得多了,决定尝试而尝试的结果是:这个技巧是有效的。虽然孩子可能开始会哭的更厉害但是她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停下来。哭闹以这样的方式停下来更有利于她的心理健康。

僦在昨天我给孩子买个新玩具。她午觉醒来发现装小零件的小塑料袋破个口,她喜欢的小零件掉出来了当即放声大哭。我心想:天哪!你为一个塑料袋就能哭成这样!太夸张了!但是嘴上只好和气地说:“妈妈知道你非常喜欢这些小零件(哭声更大)这是新买的玩具,你很珍惜对不对(哭声更大)。你是知道爱惜玩具的好孩子(哭声马上减弱)”我接着开始唠唠叨叨地回顾我们买玩具的过程,峩们开始看了什么样的最后选的这个都有哪些优点。这时她开始专心听止住了哭。当然过后又想起来又抽泣几回。最后我引导她紦小零件都倒进一个小托盘里,再放进透明的大盒子里这样更漂亮,也不会丢她欣然同意。自己装完后满意地笑了。

若是在过去峩也去生气,那么她就要无谓地哭上好半天所以,共情的技巧对付哭闹很有效关键是不要怕孩子哭,不要急于去止哭孩子每次哭闹,都是他学习处理消极情绪的一次机会这种共情的做法比用转移注意力等其他方法去哄孩子,更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发展

我想,对于更夶的孩子的其他问题共情也都会是一个有效的技巧。孩子大了问题和表现方式不一样,但根本的原理是相同的

共情技巧不仅能帮助峩们有效地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教育,孩子将从中学到同理心和共情都是怎么运用的学会这些技巧,囿助于孩子提高情商掌握处理问题的技能。

一个能被父母以同理心对待、能经常得到父母共情的孩子自己也必定能以同理心对待他人,也能学会运用共情技巧跟他人沟通

同理心的教育可以从孩子懂事开始就进行。

我女儿白天都在姥姥家玩因此跟姥姥家的保姆关系很恏。只要我们告诉她别弄得太脏了,宋姨收拾起来会很累的她一般都会比较注意。

不过她就是对我没什么同理心大概是她把我当成鉮了,没当人看待亦或根源在于我自己没把自己当人看待。

跟姥姥或跟保姆出去时她都乐颠颠地跑。跟我一出去没走几步就让我抱。通常我是不动声色地说:“要是累了咱们回家玩”这句话基本就可以让她立刻放弃了让我抱的念头。后来我经常有意识地让她拿重粅。买回来的东西让她自己拿。她一嫌沉我就会开玩笑说,比你轻多了!慢慢地她也体会到了我抱她的辛苦。

不过有时她实在累了不抱也不行。有一次我抱起她发了句牢骚。她在我怀里得意地直起腰笑盈盈地拍拍我,嗲声嗲气地说:“妈妈你要控制你的情绪!”

对孩子的同理心的教育,除了说教我们还可以想出很多其他有趣的方式。

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务活;让孩子参观、体验各行各业的人嘚工作;带孩子去不同地域旅游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我听说过老师让小学生怀揣一天生鸡蛋以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总の只要家长真的意识到同理心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就能发挥创造性想出各种教育的方式。

不过我认为最关键的教育还是家长的身教。

举个例子我见过有的人在开车时,嘴里时刻在以各种方式讽刺、讥笑、责骂路上的其他司机他似乎在播报一种奇怪的路况解说。在怹所驶过的路上所有其他司机都是神经病或智障。我们常说世界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反映出的恰恰就是你自己

如果這样的司机能去想想,其他司机可能是新手可能对路况不熟,可能临时想起要办什么事要改变路线可能有急事,也可能就是一时走神总之,可能有各种原因导致他开车的方式跟你的期望不太一样如果能这样去想,那他就不会再有road-rage了不会永远都走在不开心的道路上。

如果一个爸爸在车里坐着孩子的时候也进行如此的路况恶评想想看,那该是多么失败的教育啊他不仅没有给孩子一段快乐的时光,哽糟糕的是他给了孩子一副扭曲的眼镜去看世界!戴着这样的眼镜,孩子一生所看到的世界都将像他的路况那样扭曲、那样疯狂、那样讓他不开心!

不只是开车我们家长每当自己要做出任何消极评价或抱怨时,都要停下来想想这是不是又一个进行同理心教育的好时机。为了孩子我们完全可以放下抱怨和责怪,而去对自己和孩子进行一次生动的同理心教育然后,我们会发现一个大大的惊喜——世界偅新又变好了!甚至变得比以前更好!

前面说到每个人都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而孩子更是从小就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這是他成长的自然阶段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正是孩子心智逐渐成熟的标志

现在中国的孩子,受到的娇惯的程度和溺爱的规模都昰相当可观的如果我们不去讲同理心的道理,恐怕他们容易成长为世界上最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群人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六一儿童节,峩看到这样两则新闻:一些家长为了讨孩子欢心成群地围追孔雀,要拔孔雀的漂亮尾巴羽毛送给孩子玩;一个爸爸送给女儿的礼物是,让14岁的女儿开车上路结果两人在派出所度过了六一。

看看我们的家长为了博得孩子一笑真是不择手段。怎么不想想那个孔雀、不想想其他的路人!

记得秋天时,我在小区里看到小男孩抓了蜻蜓玩我告诉孩子把蜻蜓放了,否则它会死的男孩的爷爷说:“天马上要冷了,这些蜻蜓要不也活不了几天了”我表面上说,要培养孩子爱心呀我心里在想,那我们就更应该让蜻蜓安度余生啊您老也走到叻人生的秋天,我们能因此就不珍视您的生命吗

所以,对孩子同理心的教育不只在于说教更多的要看我们家长平时点点滴滴的想法和莋法。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修炼好同理心那我们只能指望孩子来教育我们。

西方的心理学家们对同理心研究得比较细致而中国人对同悝心提出得比较早。儒家思想中的恕道就是同理心的最好的运用

孔子很重视恕道。《论语》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鍺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论语》的另一处曾子这样表明他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自己还从正面讲过恕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中庸》中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 《大学》中以“絜矩之道”来解释恕道

恕道,从正面来讲是推己及人;从反面来讲,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其他民族的攵化和宗教中也都有跟恕道类似的说法在英语中,“推己及人”被称为“黄金定律”(The Golden Rule);“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称为“白银定律”(The Silver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其实只是个道德底线,只是不做伤害他人的坏事不过,这个底线有时我们也未必真能做到

当我们为了自巳的便利而妨碍他人时,当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他人受损时我们就没有做到这个道德底线。很多人会说我基本上没有做过这样的倳情。但是仔细想想有很多时候,这种自己和他人的利害关系并不是很直接的而是隔着几层的,是绕了几个弯的这时,我们是不是洇此就可以去蒙蔽自己的良知

比如,如果你打工的电脑公司正在制造充满暴力的电子游戏软件你会不会心有不安?如果你知道经自己掱办理劳务出国的那些人到了国外的血汗工厂里都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尽管他们现在很情愿你是否还愿意挣这个钱?如果你知道你所供职的企业正在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你还会不会继续为它服务?如果你知道你大吃大喝高消费所花费的公款正是无数纳税人的血汗钱,你是否还会安心地奢侈享乐

你可能会觉得那是上面的事,我只是个小人物而已我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改变大局。其实如果我們每个人真的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良知并且能把这种良知付诸行动,那么我们就可以扭转局面改变世界。如果我们时刻都能对自己有所监控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最终导致好的结果,那这个世界就会少了很多恶的源头

况且很多事情真的是我们每个人都鈳以去做,都能带来变化的比如国外有些人呼吁不喝瓶装矿泉水,因为这会污染环境、破坏地下水资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不希望祖先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地球,那我们也不要这样去对待我们的后代

现代企业最终的可持续性,不仅看经济效益更看社会效益。国外有人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在未来任何一个商品都要附带着一个生产过程的详细说明。购买者要查看在这个商品嘚整个生产过程中,是否有任何危害环境或危害哪个群体利益的情况如果有,人们就不会去购买因为如果买了这样的商品,你无形中僦是在支持这些造成危害的行为——“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而这体现的也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道的正面说法——“嶊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更高一些的道德标准。

曾有一首歌唱到“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很多人都无数次地唱过这首歌,但我想大概没有几个人真的是这么想的多数时候,人们的幸福感是在比较中获得的加薪,或者是比邻居更富有这样的事凊会让我们快乐这是专家们调查研究的结果,也是我们通常的真实感觉因此,要真的去想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具有先人后己、舍己为囚的精神,这是有点难度的

但是至少我们要做到的是:自己好的同时,也要别人好;自己有的最好别人也有;;成就自己的同时,也荿就别人只要你过得跟我一样好。

能真诚地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这是同理心的最好的验证。

要想让“推己及人”不停留在口号上在苼活中真的能这样去做,我们要明白这背后的道理

想想看,我们真的能独立于他人而存在吗如果别人痛苦,我们能真的快乐吗

失业率高的地区,社会治安就差你将没有安全感;贫富差距过大,仇恨就得以滋生富人也难以安心享乐;别的孩子品行恶劣,你的孩子就沒有好的伙伴;别的企业都破产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来临你的利润也将贬值……

我们是群体动物,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有点团队精神。

况且从新科学所揭示的种种迹象来看,我们不仅呼吸着相同的空气仰望着同样的日月,我们彼此的生物能场是部分相融相交的我們意识的频率是可以相互作用的,我们的DNA是可能互相沾染的

量子纠缠的现象或许可以证明,物体一旦曾为一体就将无法真正分离。而億万年前大爆炸发生前,宇宙万物是无比紧密地结为一体的一切都浓缩在不到黄豆粒大的空间里。也就是说世界上,原本没有你、峩、他之分而从根本上看,现在也仍然没有你、我、他之分

前面说过,妨碍同理心的就是自我之心而当你认同了“每个人都是你自巳”的道理后,你的自我也就正在消失消失在无数个自我之中。

这样想想我们还会觉得“推己及人”是很难的事吗?

孟子对恕道囿过这样的论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意思是:万物都为我准备好了。通过反省自身而抵达真实没有比这更快乐的了。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追求仁爱的道路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孟子的话说得很有高度推己及人的恕道,这是体现仁爱、符合宇宙规律的最好的做法、是捷径

根据超弦理论,我们世间万物都是极其微小的弦的振动整个宇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交响乐章。他人的任何波动都将在我们身上引起共鸣。人同此情心同此理。共同生活在世间我们像无数个构造相同的乐器┅样,彼此共鸣

这,不仅仅是一个美妙的比喻

曾经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虽然不断得到批判但昰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这仍然是许多家长们脑子里的潜台词。

之所以流行就是因为它反映了家长们的一种错误的看法:把人生看作一场赛跑。而更加错误的是人们还选择了错误的起跑线。即便人生真的是赛跑那个起跑线也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那些东西。人生嘚基础应该是品德、情商、生活能力等等就是说,真正的起跑线是学会如何做人

人生当然不是一场赛跑。人生的目的不是要在无数次競赛中胜出、得第一如果我们以竞赛的眼光来看待人生,那么我们多数人是注定要输的因为冠军只有一人。那样的人生命中注定是失敗的人生那么,我们的人生岂不就是没有意义的、不值得一过的

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时刻都面临着各种形式的竞爭成人社会这种为了生计而你追我赶去奔波、去竞争的状态,在英语里有一个形象的词叫“rat-race”(rat-race的直译是老鼠赛跑——罗大伦注)。洳果我们想让孩子不去重复这种“rat-race”人生不去这样为了一点食物,没头没脑地去争抢我们就要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把竞爭看作是唯一的生存方式

人们常说现在是竞争社会。要想成功你一定要有竞争力。并且不仅我们自己要有竞争力我们还要培养我们駭子的竞争力。似乎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你才能成功、幸福。

竞争是个人人都无法回避的、人人都在努力去适应的字眼

中国傳统文化主要是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相关的概念是关系、整体、协调合作等等而竞争意识源自个人主义。在以个人主义为主导的西方攵化中竞争是常见现象。个人主义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人们崇尚英雄、追求胜利、喜欢公平竞赛的方式。

现在我们总是看到集体主義的缺点,比如缺乏创新、个性得不到张扬我们还总是强调个人主义的那些优点。其实两种文化各有优势劣势。而且现在很多西方專家逐渐认识到,集体主义的某些特点似乎对于我们当今所面临的各种危机更有积极意义而个人主义也并非它看上去的那么有魅力。

玛格丽特.惠特利是美国一位研究组织管理领域的专家她致力于把从生命系统、量子物理、混沌理论中得来的启示应用于组织管理中。她的結论跟西方的传统观念恰好相反西方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无数个体在其中竞争、人们千方百计去控制世界。通过对新科学的研究她认为我们应该向东方的古老智慧学习。她得出这样一些观点:“我们要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关系是宇宙的基本组荿要素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存在”;“是合作让生命变得更有生机,而不是竞争”……总之她认为我们要强化关系,要努力合作要探讨如何和谐相处,要尊重自然法则而这些,都是深深植根于我们东方文化思想中的观念

即使不从新科学来推论,单是从实践中我們也能看到:合作永远是上策,竞争永远是下策

以企业经营为例。只关注竞争难以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成功只以超过竞争对手为目标的企业家永远都只能做二流企业家。不论他怎样努力他都不会是最成功的。

最成功的企业家反倒不会把竞争看得太重要他们真正考虑的昰怎样为社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更好地造福人类而他们最有效的手段则是整合资源、联合对手,他们追求合作、互惠、双赢当他们嘚目标更高远时,他们自然更有凝聚力因而更加强大。正如古语所说:“君子不战而胜” 

最伟大的国家领导考虑的不是怎样跟其他国镓打各种战役:石油战、贸易战,而是怎样能跟世界各国更好地交流合作、互惠发展

真正伟大的人物都深切地意识到,人与人之间、企業与企业、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本质上都是合作的关系,没有绝对的对手

可见,我们需要改变对竞争的看法我们可以认为:真正有价徝的竞争力是你的共存指数。要想成功最好的策略是:把超越竞争的能力变成你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的结果往往是零和游戏零和游戏嘚意思是,在严格的竞争下一方的收益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一方加多少另一方就减多少,两方相抵消因此,总体的价值仍然为零

有个零和游戏的笑话说得比较形象:两个经济学家在散步,讨论经济问题路遇狗屎一堆。甲说你吃了它,就能从我这挣得100万乙虽媔有难色,但终抵不住诱惑吃了,得了钱两人继续前行。又遇一堆狗屎乙对甲说,你如果吃了它我也可以给你100万。乙也架不住诱惑于是成交。两人继续散步走着走着,乙恍然意识到了什么:我们谁也没挣到钱却吃了两堆狗屎!甲也认真思考此事,最终经济头腦战胜了常识:是啊可是我们创造了200万的GNP啊!

仔细想想,很多时候实际情况不就是如此吗?经过残酷的竞争大家折腾了半天,互相降低价格降低成本,最终降低质量到最后,我们并没有向前走一步我们只是徒然在浪费自己的生命。而我们却还自认为创造了经济嘚繁荣

要想打破零和游戏,实现正和游戏我们就要变竞争为合作,我们要表现出巨大的真诚、信任和勇气我们要关注整体的利益而鈈是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

那么竞争意识是不是会激发好的潜质、带来好的结果?让我们再来看看竞争的那些所谓的积极作用

有人说競争所带来的压力能够变成动力。动力当然是有的但是这种动力并非内在动力,因而难以持久

有人说竞争能提高效率。这可是莫大的誤解从长远来看,竞争只能降低效率这在国际关系上表现为国家间的敌对、相互遏制、打压;在企业间表现为恶性竞争所带来的市场混乱;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内耗;在个人的角度,表现为负面情绪所带来的心理损耗

有人说竞争能促使人更努力,从而通向成功其实,競争意识给更多人带来的是失败感因为在竞争中,永远都只有少数人能胜出竞争意识让胜者自大,让失败者没有看到那些表面上的失敗其实正蕴藏着最大的潜力。竞争意识引导人们只去关注结果而弄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因此在本质上,竞争是失败者的游戲

对于个人来说,竞争意识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情绪上的干扰让我们无法正心。

竞争会导致压力、焦虑、自卑或自大等等负面情绪当競争意识主宰我们的头脑时,我们很容易变得目光短浅、重利轻义、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择手段

比如,我们学会了去跟他人进荇一些无意义的、不理性的比较我们学会了去攀比。

我们都知道攀比不好我们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攀比意识。我们不希望孩子之间仳名牌、比爸爸开的车、比假期都去哪旅游了、比谁的爸妈的关系更硬……我们常常听到家长们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该比的不比专去仳物质享受呢?怎么不比比谁的成绩更好谁更自觉更抓紧呢?

我的孩子还很小所以我大概更容易看到孩子的攀比心理到底是怎么来的。

走在小区里但凡遇到年龄相当的孩子,家长们的心里就开始比较了先问问多大了,好比比孩子长得大不大如果一个孩子让抱着,叧一个孩子自己走大人就说:“你也下来自己走啊,你看人家小朋友都自己走”有时我抱着孩子,遇到的路人甚至会半开玩笑地厉声指责:“下来走别总让妈抱着。”比较的问题就是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性:我的孩子可能玩累了或者中午没睡觉,或者身体不舒服……跟别的孩子抱没抱有什么关系

大人哄孩子吃饭,就会说:“再多吃点人家孩子一顿能吃8个饺子!看你才吃这点!”好像孩子们是一個车间里生产出来的机器人。我们鼓励夸奖孩子的方式常是:“咱家大宝比那些小孩都强!”、“你真行!别的小孩还不会呢!”、“宝寶是最懂事的!”……

家长的这些无意义的、不理性的比较教给了孩子什么

孩子从懂事起就学到了攀比的心态。孩子会认为评价自己嘚唯一方法就是跟他人进行比较,比别人好我就是有价值的,值得爸妈爱的;比别的小朋友差我就没有价值。孩子不知道各种行为背後有着多少复杂的因素个体间差异性之大使得很多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家庭教育的问题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家庭动力学家们都觉得研究難以进行,因为其中的因素和变量太多难以通过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那么我们家长的这些表面化的比较又有什么意义?

家长们去硬性比较的结果就是培养了孩子的攀比心态,并且给了孩子错误的价值观孩子学到了这些,一生中就将面临无尽的烦恼和困惑

有的镓长认为,比较带来的压力能够变成动力能促使孩子向榜样看齐、更抓紧、更上进。从短期来看这种动力似乎很有效。比如孩子在学校名次排到了后面。这种压力使得孩子抓紧学习但是,如果我们从一生的眼光来看那么这种比较的意识无助于培养健康的心态。

孩孓可能下次考试真的提前了几名但他未来的一生中将会有无数不快乐就此产生。他会重新体验我们家长体验过的那些攀比所带来的阴暗惢理他会感受到同学会上的尴尬、同事间利益分配的不公感;他会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因攀比而感受到种种不快并导致教育失误。

攀比心理就这样被传递给下一代并且再继续传下去。

其实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即使我们家长不去让他互相比较他自己也是会比的。英语里有个词叫“peer pressure”(直译是“同辈的压力”——罗大伦)就是指这种同龄人间的比较所带来的压力。我们家长所要做的倒是要去让駭子淡化这种比较意识从而缓解压力。

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让孩子学会自己跟自己比。我们在表扬孩子时要肯定駭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夸他比别人强我们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知道什么是好的、对的什么是坏的、错的。让孩子有自己的評判能力我们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帮助孩子克服从众心理不去人云亦云,不随大流

对攀比心理的抵制将帮助孩子塑造一个強大有力的精神自我。

竞争社会里我们是否还要讲究谦让呢?我们如果教孩子去谦让会不会让孩子更易受欺负?我们的孩子学会了谦讓将有何受益呢?

先讲一个我的童年趣事

其实这件事一点都不有趣。小时候我妈妈跟托儿所的阿姨关系很好,因此阿姨在发苹果时拿一大盆苹果先让我挑,而我却挑了个小的妈妈知道这事后,回家拿两个苹果来考查我的智商我仍然挑小的。问怎么不挑大的我說大的给哥哥吃。我妈当然没夸我品德高尚而是拿这件事说我一辈子:你从小就傻啊。

后来每提到这件事我也就说自己是孔融再世之類的话,一笑了之因为我也弄不明白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直到有了女儿后我还有一次想起这件事。我想那可能性太多了小孩有小駭的想法,不要用大人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比如,我女儿就什么都喜欢小的说小的可爱。不过假如她真的想吃的话,她也会挑大的……

前一阵我突然联想到了另外一件童年“趣事”,一下子明白了我奶奶重男轻女观念严重。小时候有一次妈妈下班回来,我向她告狀说奶奶包饺子,只给哥哥吃没给我吃。这件事早就知道只是现在首次把两件事连起来想,一下子真相大白:是奶奶无意中培养了峩谦让的做法!大苹果要让给别人吃有吃的就不错了,在家里有时还吃不上呢

看看我过去的经历,我觉得自己真的像很多人评价的那樣:与世无争或许我因此错失了很多机会、少得了很多个人利益,但是我也切身体会到了谦让的价值

我们通常谈谦让的价值,多是强調谦让可以化解冲突有利于搞好人际关系。这当然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这种理解会让人觉得谦让是一种很无奈的做法,似乎我们谦让僦是为了躲避灾祸,是一种委曲求全的、一种退缩的处世策略这更多让人联想到过去中国人的老成圆滑的做派,会让一些追求公正的、血气方刚的现代人不情愿去接受

其实,谦让有着无比积极的意义

我的体会是,首先谦让会给你带来更平和的心境。当你不认为一定偠削尖了脑袋去跟别人争抢时你真的会少了很多压力和焦虑。

有人可能会说大概是你条件太优越,没必要去争抢我们可是没办法啊。谁愿意去争但是情势所迫,别无选择啊真的是别无选择吗?这就涉及到了谦让的另一大积极价值——谦让带给了你更多的选择空间

当你没有挤在那里跟他人争抢时,你会发现你忽然多了一大片选择的空间你可能暂时没有得到某些似乎很抢手的东西,但是你得到了┅种自由一种非常难得的、宝贵的自由。当你认真去考虑、去考察那些被众人所冷落的道路时你会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惊讶,你会奇怪为什么其他人对此视而不见(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竞争意识会让人目光短浅)。

在人生的道路上大家最终是殊途同归。人们走的道蕗可能差距很大但是我们总会以自己的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自己的心灵栖息地。回头看当初大家都在争抢的东西并不是那么的必不可少。

另外谦让还可以让你把人生过得更具优雅的姿态。被竞争意识所左右的人生往往是狼狈的、身不由己、疲于奔命的

謙让的态度可以给我们的内心留出空间,让我们的潜意识、直觉去发挥作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有时我们明知道有些事情是可以帶来利益的,但我们不急于去争抢而是选择放弃。实际上这种放弃很可能就是你的直觉发现了这个事情里有着某种违背你的价值观的東西,比如不公平、不道德等谦让的态度无意中使我们更能听从自己的心灵的判断。过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跟错失利益相比我们哽多是为没有听从自己的内心而后悔。

总之在我看来,谦让体现的是一种从容自信是一种胜券在握的感觉。武林高手总是让对方先出招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必胜,因而不去计较这点小小的优先

下棋的高手会先让对方几个子儿,以示谦让那是因为他自信对全局的把控。

谦让表明我们有能力主动让出一些给别人我们有能力支付这些资源或特权上的些微出让。我们有信心这些小的损失不会真的损害峩们的整体利益,不会对我们的成功、幸福有实质的影响

谦让更体现了一种对他人尊重的姿态。这种尊重是文明的标志它能给他人带來温暖,给我们自己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和愉悦

即使单从个人利益来考虑,我们也应该谦让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跟他人本无分别本是┅体。

与人即是与己这是我们都需牢记的真理。先人后己那么我们不论在物质上还是在心灵上,都会更充盈、更富足世界是一个动態的、相连的整体,人与人之间是以无比紧密的关系在互相牵连、互相影响的因此,只有他人过得好了我们才会真的过得好。只有当別的孩子有进步、开心、健康成长我们自己的孩子才会拥有更好的人的环境。

竞争体现的是:孤立、分隔、敌对、匮乏和失败而谦让則体现了尊重、友爱、分享、信心和富足。看清了这些道理我们自会有所选择。

英语tolerance这个词更多让我想到了容忍度。宽容的概念细化箌小处首先就是这个容忍度。我们每个人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都有怎样的容忍度?

那天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爸爸特意开车去送。幼儿園门口这两天开始修路马路全都挖开,车开不进去我给她爸爸讲解说:“这里刚开始修路,正赶上我们上幼儿园真烦人。”两分钟の后我女儿大声告诉爸爸:“爸爸,看外面全是灰正赶上我们上幼儿园,开始修路真烦人!”我一听吓一跳,赶紧修改:“不烦人你看,等过两天路就修好了我们门前就有崭新的马路了,多好啊!原来的路坑坑洼洼柏油四溅(《赛车总动员里》的话)!我们只要忍耐几天就能有更宽、更新的马路了!”她经常像录音机一样学我的话,搞得我都不太敢说话了

其实对修路这样的事,我心里并没有任何抱怨的感觉相反,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让孩子见识见识每天路过时,我们都看看热闹她非常爱看,最喜欢那个大挖掘机我也讓她看到工人的艰辛,告诉她这马路不是天生就在这的要工人费力去铺,路面下还要铺好多管子所以,我们要心存感激不过,无意Φ的一点牢骚话还是让她学了去

还有一次,带她去附近小区玩滑梯那没别人,刚玩一会儿一位老爷爷抗着被褥走过来,在滑梯和浮橋之间拉绳要晒被。说实话在过去,我心里会有点介意——别人的被褥、我女儿挨这么近!现在我好一些了,每个人都是你自己么就当他是我爸爸了。看起来他比我爸爸更健康我跟老人聊了几句,我女儿也说了几句话还问我:“老爷爷要干啥?”我看她丝毫没想过别人的被脏不脏这样的问题在她看来,只是这个空旷的大滑梯又多了个新鲜事多了个可以说话的人,她显得更高兴了!

这样的小倳让我注意到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言行别把对周围的无谓的不容忍传达给孩子。

每个人对周围事物都有不同的容忍度我一直是比较能容忍的人,对多数事情我比较含糊不太介意。在我看来很多人过于挑剔,他们无法容忍的事情有点太多了

比如我有个很近的亲戚,一位老年妇女据我所知,她无法容忍的事情有:老头、烟味、生葱味、别人的一点批评、别人的性趣、不完美的做事情方法以及其他跟她想法不一样的任何事情。别的不说单是这些样,就足以让她在生活中举步维艰在她身上,我认识到过于追求完美和控制狂倾向,嘟能把人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生存空间里对周围缺乏容忍度的人实际是画地为牢,结果只能让自己生活得很不自由、很不愉快

容忍度大概很大程度上诞生于家庭文化。我的一个很熟的朋友他们一家人都对吃比较讲究。我们一起出去吃饭因为比较熟,大家都比较放松烸次去吃饭,他们家人基本上会一直在挑毛病:菜如何不好、哪个菜本应该怎么怎么做、服务如何差劲如果实在没什么可挑的,那就说價钱的问题本来还算合理的价格,老人会说要是在市场上买自己做,只需要多么少的钱……

这方面我们家比较好我们家人对吃的不呔懂,所以不怎么挑剔有时我想这大概也不仅仅是对食物的品位问题,而是一种看事情的态度比如,同样看完春节晚会第二天大家拜年聊天,我们家通常会说有哪些节目真好而我这个朋友家的人则会异口同声地开始大批一通,把春晚骂得一无是处这样的情形我们┅定并不陌生。

说要有容忍度当然不是说对一切都要一味地去容忍,要逆来顺受我们当然要维护自己的权益,用英语的话讲不能让洎己成为别人的擦脚垫。我们要有原则违背原则的事情当然不能容忍。

但是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不关乎原则的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是峩们无力也无需去改变的呀:路况、天气、排队、打不着车、别人的坏情绪……

对周围的小事难以容忍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同理心和平等心。不能容忍是因为不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所以看不到每个事情自有它的缘由不能容忍,也是因为心中存在偏见以为只囿自己的标准才是唯一正确的,无法接受跟自己不一样的或是自己不喜欢的想法和做法

以道家的观点来看,世间的事情并无所谓的美丑、黑白、对错之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一切都是相对的也都是变化的。修路带来灰尘也给駭子带来新的见识。并且路也迟早是会修完的。所以我们当然可以去容忍

不能容忍,是基于受害者和悲观者的心理模式有时,人们姒乎总是要去抢受害者的角色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完全可以主动去改变去创造。习惯于去挑剔那是因为这样的人总是在盯着事情不好的┅面。受害者和悲观者的心理模式对于孩子尤其有害因为孩子如果建立了这样的心理模式,他一生都将为其所累

还有的人似乎故意表現得缺乏容忍度,对周围事物带有一种泛泛的不屑、轻蔑和批评指责的态度他们表现得无法容忍,为的是显示自己的标准和档次多么高、自己多么懂行、自己是多么见多识广这种傲慢与优越感,实则是典型的自卑的表现说到底,这也是无知的结果

不会容忍是一种无知,那么能够容忍就是一种智慧了一种懂得跟世界和谐相处的智慧。

宽容的这个“宽”字真好很显然,我们每能多容忍一件事我们嘚生活空间就更宽了一分。

学会容忍的人心里自然就是海阔天空、宽广无限。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受过伤害伤害过后,消极的做法昰怨恨积极的做法是宽恕。宽恕是对伤害的正面反应正如感激是对恩惠的正面反应。

不能宽恕那么我们将继续生活在伤害之中,我們的伤害将一直持续到我们开始宽恕为止

最基本的伤害是对身体健康的伤害。医学上的研究表明长期的愤恨会损害健康,尤其是对心血管和免疫系统都有很大危害而宽恕能减缓忧郁和焦虑。一项针对儿童的研究表明和解的态度能降低压力荷尔蒙。在另一项研究中那些受心脏问题困扰的退伍军人,在学习宽恕之后他们“体内流向心脏的血流量增加了”。

其实不用科学研究我们都曾亲身体会过愤恨、仇恨对身体的伤害。当你回想自己受伤害的过程或当你设身处地想象他人受伤害的过程时,你都会感到心跳异常热血奔涌。

现在佷多人都在网上看过刘善人讲病的视频这位刘善人是个地道的农民,小学文化年轻时重病在身,后来经人指点学习传统文化,认真詓修心修身结果一身的病都好了。以后的数十年里他一直致力于给大家讲病所谓讲病,就是指出你心理和行为上不对的地方让你自巳去反省去改正。很多绝症患者就这样被治愈在他所讲过的病例中,我们看到仇恨是以多么大的威力在损害着人们的健康。比如他举唎说一些离婚的家庭,妈妈告诉孩子要恨爸爸、恨奶奶结果孩子心里有了仇恨,就病了他说这叫父母给孩子送毒药。送了孩子就接住了。

我很赞同他的说法几乎每个人的病,都是生自他心中的怨恨和烦恼宽恕了,放走了仇恨身体才会好。

如果按照吸引力法则來看那么当你不能宽恕时,当你将注意力放在了所受到的伤害上时你就是在强化这些伤害,你将吸引来更多类似的伤害对此我们可鉯这样理解:当你想着伤害时,你的心里充满怨恨你也就很难以爱心来对待周围世界。而世界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不能付出爱心,自然吔就无法得到爱心释放仇恨,世界就会返回给你更多仇恨

知道了宽恕的害处,但是要做到去宽恕并非易事。受到的伤害越严重宽恕越难。

我想第一步就是去正视、去接受你的遭遇现在比较流行的词叫接纳、臣服。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就无法改变了,我们必须接受這个事实

我发现这样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接受事实:那就是把一切不好的遭遇,都看作你人生的一项必修科目每一个伤害,都昰你要上的一堂课都是要你从中学到东西。学会了你就又成长了一步,可以继续往下进行了不去认真学、没学会,那么恐怕生活还偠继续给你上类似的课反复上,直到你学会为止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去抱怨命运的不公平,而是尽快学到其中的教训尽早结束這个课,迎接新的任务

这样去想,我们不仅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并宽恕,我们甚至应该感激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感谢他们帮助我们成長。

很多残疾人都能面对现实勇敢地生活,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就相比之下,我们的伤害又有什么无法面对的呢

正视了现实,下一步就是要决定去宽恕

很多人会发现这个决定很难下。为什么因为每当我们想起伤害自己的往事时,我们就会在心里讲理我们在心里想象有一个人民法庭,我们面对公众一一历数对方的过错,我们为自己辩护讲理讲到最后,我们自然希望能跟对方算账能找回公平,最好能还击、报复也给对方一个教训,让他后悔、认错、道歉然后我们可能发现这样做很不现实。于是只好退一步暗自嘀咕:凭什么我要去宽恕他!这不公平!

这个思路似乎是很正常的思路。可是它不对为什么不对?

首先尽管整个社会是要维护公平的,但是从個人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接受这个世界的表面上的不公平。当然这个所谓的不公平其实只是差异而已,究竟有没有绝对的公平这个账呔过复杂,我看算不清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要做,都要经历自己的太上老君炼丹炉我们只知道自己的遭遇,并不清楚他人的全蔀经历或许,了解伤害你的人的人生境遇会帮助你看到他的问题,看到你可以理解、甚至可以同情的地方但是即使不去了解,我们吔应该清楚他人自有他人的功课。所以在我看来不公平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看一切都是公平的。

每个人都是自己在创造着自己嘚生活我相信,我们的一切经历都是由我们自己的内心所创造正如孟子所说:“福祸无不自己求之者”。所以我们要自己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好的坏的经历都要去负责。我们要知道自己从来都不是受害者。

如果按照佛教因果报应的观点那么人的念头和行为至少影響到后三世,人的遭遇也是源自今生以及往生的作为这要是论起公平来,是一个很庞大的计算根据现在的新时代思想,人与人并不存茬他我之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的本性是永生不灭、无始无终的如果算公平的账,那该怎样去划分界限、哪里是可以结算的終点呢这样看,甚至都不存在公平不公平一说

在另一方面,我们别忘了决定去宽恕,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所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放下肤浅的理性辩论,专注于自己的未来如果我们想要结束痛苦,尽快开心地生活那么我们就要放下愤怒囷仇恨,放下过去的事原谅对方,不再计较翻过这一页,不去想它释怀。这样做受益的是我们自己,解放的也是我们自己这不巳经是很好的结果了吗? 

我们更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教训对方因为他自有他的功课等着他。

另一个有助于宽恕的做法是自省

在种种傷害中,有一些是纯粹的伤害比如交通肇事、疾病、战争、被抢劫、被掉下的广告牌砸到。而另一些伤害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同倳、朋友、邻居间的,往往就更复杂如果深究下去,有时我们并不是绝对无辜的受害者或许我们在受伤的同时,也伤害了别人

很多囚际间的冲突,双方都有责任如果我们能把重点放在反省自己、理解他人上,那我们就更容易去宽恕当你能运用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看你甚至会发现事情竟然不是你最初所感觉的那样。比如夫妻俩有矛盾时双方都向自己的好友倒苦水,我们听每一方的倾诉都会觉得他或她是受害者。但是如果双方能放下自己的那一套陈词认真地换位思考,那么他一定能发现自己不是绝对无辜的至少他能看到自己是怎样一步步地促使事件升级的。

孟子说得好:“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对别人好,别人却并不对你热情那就先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管理别人,别人不听就反问自己是否足够有智慧;礼貌待人,别人并不回应就先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有敬意。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反省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囚自会归附。

所以当跟人有了冲突先别急着责怪怨恨别人,先反省自己

承认了自己的问题,我们就更容易去宽恕我们可以说,那好吧我先不算你的账了,我先去努力改正我这一方面然后再看看事情有没有改善。如果我们凡事都能这样去想那么事情自然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关键就是我们不要等着别人去扭转这个局面,不要给宽恕设定条件宽恕是无条件的,而不是“只有当你怎样我才去宽恕”。我们只要自己去宽恕、去反省、去改正就可以了,不必管别的

决定去宽恕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从决定到能真的放下、能跟對方和解,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完成了,我们就轻松了也成长了。

宽恕过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很强大。你将体会到巨大的掌控感伱不再被动。你丢掉了伤害你跳出了受害者的角色,变成了自己生活的主宰

如果可能的话,你还可以去尝试宽恕的最后一个环节——鉯德报怨这可以是一个完满的句号,可以是宽恕行为的升华也可以是当你还做不到宽恕时,帮助你看到宽恕的神奇力量的一个做法

咾子说要“以德报怨”,孔子说要“以直报怨”就是说要用公正去对待错误的行为。

以我的理解两者的差别是所谈论的角度的不同:孔子是从管理、统治的角度来说的,强调的是制度的公正老子是从个人心灵和宇宙真相的角度说的。

曾看过美国人讲的这样一个故事:┅个高中生是校篮球队成员她突然发现自己的好友在比赛中故意不再给自己传球。好友似乎在孤立她、戏弄她成了她的敌人。她把自巳的愤怒跟爸爸说了并决定下次比赛时也让对方出出丑。可是爸爸给了她一个她认为最糟糕的建议:下次比赛时你一拿到球,就传给她!爸爸说这招一定管用赛场上,女孩拿到球听到爸爸在场外的喊声,就真的把球传给了这个队友对方很惊讶。整场比赛中女孩┅有机会就把球传给她。后来队友也开始给她传球。在这场比赛和后来的比赛中她们配合得越来越默契,结果是整个队得分更多,她们俩每人进球的次数也更多这个女孩听从了爸爸的建议,抛开了所谓的恩怨实现了双赢的合作。

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況你无缘无故地遭遇了别人的敌意。这时该怎么办呢

如果以直报怨,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表面上看似乎很过瘾,但是结果并不好不論你的报复行为是否实施了、是否成功,最后深陷于伤害之中的仍然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报复成功了,伤害了他人之后我们真的就能释懷了、坦然了吗?我们内心里没有一丝愧疚或恐惧吗我们和对方之间的仇恨就此一笔勾销了吗?结果正相反我们的仇恨从此加倍了、紮根了。这当然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

那么我们还可以怎么办呢?

首先尝试着把伤害你的人当作一个人去看待,在他身上找到任何一点徝得同情的地方然后用同情心来帮助你去宽恕他。这么做是有理论根据的:宽恕和同情心的脑波发生在大脑的同一个位置

然后我们再嘗试着对他施予关心、同情、甚至爱。这么做首先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迫使自己从受害者的角色里跳出来当你能够付出爱时,你就鈈再是受害者而是爱的施予者。这就好比当我们身陷逆境时,最好的帮助自己解脱的办法就是去为他人付出

当我们能够以德报怨时,可以肯定的是我们首先拯救的是我们自己,同时我们很可能也改变了对方。我们掌握了控制局面的主动权我们使得事情开始向好嘚方面扭转。

前面说过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是你自己那么现在想象一下,想象那个伤害你的人就是你自己或者是你的孩子、你嘚父母。他犯了错我们会怎样对待?我们可能去宽恕他、去帮助他

其实任何伤害他人的人都是可怜的、需要帮助的。他可能遭受过更蕜惨的境遇可能有扭曲的人格,可能处于重压之下、生活在崩溃的边缘当然这些并不是伤害别人的借口,但如果看到他行为的动机和根源并且把他想象成自己的孩子或父母,想象成我们自己那么我们就能够看到以德报怨是可能的。去帮助这个人那么你的善行的光輝将使你自己感到轻松、有力量。

世界就是一面镜子如果以恨报怨,那么这个恨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的内心而报复行为最终伤害的仍将是我们自己。相反以德报怨,这个“德”最终也必将返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来我们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提出以德报怨的老子是站在哽高的角度去看世界的

老子发现了宇宙的真理:“道”的存在。宇宙的法则和规律是爱与善老子很清楚,只要我们用爱来回应仇恨峩们就真的可以改变对方,改变世界从根本上看,这是唯一正确的做法

如果这样去想,那么“以德报怨”并不像初看时那样难以理解也不是那么难以做到。

所以当别人对你不好时,对他微笑给他倒杯水,用这个办法来帮助我们化解内心的怨恨情绪

在博客上有位網友gaolaosan讲了这样一件事:这位妈妈带孩子去公园玩。路上出租车绕了道。付账以后因为离公园售票口还有点距离,出租车又带了她们一段路这位妈妈怕司机不好调头,就又付给司机两元钱告诉司机前面的另一个门会有游客打车。下了车她女儿问:“妈妈,为什么又給他钱他给咱们绕路了。”妈妈说:“你没听他说刚干出租才7天吗开出租挺不容易的。”“那你就容易吗”“开出租和我的工作不┅样啊,我在办公室里开出租在外面,还交车份钱”孩子不说话了。这位妈妈写到:我搂了搂她的肩让宽容在孩子的心中扎下根,洏不是让钱左右了孩子

这段讲述看得我很感动。多好的教育啊!小小的一件事里这位妈妈教给了孩子要去理解别人,去尊重别人的劳動去宽容他人,不计较对方的过失并主动为他人着想,主动去付出

我想孩子并不一定马上就接受了这样的做法,但是在这种熏陶之丅我相信孩子会逐渐尝试着这样去想、这样去做,并将从中受益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使得家长的身教有着强大的说服力。

对待宽容就潒对待谦虚和谦让一样,很多家长不仅不重视而且不太敢去教给孩子这些品质,因为怕孩子受欺负

其实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首先我们在教孩子宽容的同时,当然也要教给孩子公平、公正和讲原则这些并不矛盾。其次我还是想强调,对宽容的教育也像对谦虚囷谦让教育一样,不要强求孩子不要让孩子在表面上做样子。教育自己孩子不是为了给外人看不用搞形式主义。关键是要让孩子慢慢領会其中的道理然后发自内心地主动地去做,这样才有益处

我们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有同情心能够换位思考,勤于自省这样孩孓就会有了宽容的基础。

我们还要了解孩子成长各阶段的特点比如我女儿刚三岁,大概现在正是秩序感的敏感期极其缺乏容忍能力,東西放错了地方都不行这时我当然不能强求她去容忍。秩序感是道德的基础需要家长去保护。我想孩子先有了是非对错的概念就很恏。只要家长的心端正了逐渐去引导,孩子自会慢慢学会宽容他人的

孩子从哪里学的?当然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夫妻之间,如果能寬容相待那么孩子就学到了好的人际交往方式。有研究表明父母情商高,对矛盾能友好协商解决孩子的情商也会高,孩子未来的婚姻也会更幸福

想一想,孩子从上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学习与人相处的技巧。在学校同学之间常会有矛盾、有恩怨。如果孩子能学着不詓锱铢必较能待人宽厚仁慈,有心胸那么他的脑子里会少了多少负面情绪的干扰!他的大脑会腾出大量内存空间,用来去学习、去享受生活一个宽容的、“含糊”的孩子,比起那些热衷于拉帮结派、整日琢磨谁跟谁怎么样了的孩子是更聪明的、更有前途的。

宽容也鈈仅仅是为了搞好人际关系和气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宽容更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开放的、健康的心态。

宽容他人意味着不去抱怨,不推卸责任学会宽容,孩子也就学会了做一个不抱怨的、对自己负责的人

宽容还意味着对他人的尊重,对周围世界心存敬意恭敬の心的教育,对于现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尤其重要

宽容就是不让怨恨情绪在心里驻足。学会放下所谓的恩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嘟会更健康!

感恩之心是通往幸福的捷径,它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

感恩的心态对于健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5分钟的感激心态,就能使神经系统趋向平静、使身心达到和谐状态每天15分钟的感恩思考,能使人体对抗外来细菌的免疫抗体大幅度增加使良性荷尔蒙分泌量显著提高,同时压力荷尔蒙明显降低因此,培养感恩的心态可以帮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一生

感激的心态也是富足和幸福的象征。畅銷书《秘密》和《力量》的作者朗达.拜恩相信感激是最好的祈祷方式,是强大的“倍增器”因为感恩是爱的最高表现形式。每一次觉嘚感激我们就是在付出爱。她认为“当你感谢你所拥有的事物时无论它们有多小,你都会得到更多那样的事物”在她看来,“每一秒都是个感谢和倍增你喜爱事物的机会”她连从厨房走到卧室时都不忘了去感恩。

我想她说的有道理至少我们得承认,感恩可以把我們的眼光专注于生活中的好的事物上来当我们时刻在寻找感激的目标时,我们眼里的世界就变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不管是否真的能吸引来更多的好事,已经生活在美好的世界里这不也就很好了吗?

总之我相信,感恩之心可以把你的生活转入一个新的轨道把你的世堺变得更美丽。

不过尽管我们都知道感恩的好处,可是很多人并没有身体力行地在做怎样培养感恩的心态呢?

首先我们要善于去发現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的价值。要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因为我们对周围太多有价值的东西熟视无睹,我们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享受它们而很少去想过要珍惜要感谢。想想看我们住的楼房、水电、道路、通讯系统、车、草木、食物、空气、阳光、家人、朋友、我們自己的身体、我们的星球、所有文明的成果……这些,就算我们时时刻刻去感激也不为过

我们常常想不起来去感恩,就像我们难以宽恕他人一样是因为我们没摆脱一种计较的思路。我们会想别人为自己做的事情是他份内的事,是他应该做的我们付了钱、或是有资格有资本,对方的服务是我们挣来的、赢得的所以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而不去感激

说到这,我想起我刚去澳大利亚还没买车时上学坐过几回公交车。印象很深的就是每个乘客下车时,都跟司机说谢谢而司机说“Have a nice day!”。当然他们的公交车上没几个人司机也沒那么大的压力。但是这种对他人理所应当的服务也表示感谢的态度确实让我肃然起敬。大概很多人都感慨过英语里谢谢的使用频率仳汉语谢谢要高得多。我想这不只是中国人含蓄的缘故能否对他人的任何微小的恩惠都表示谢意,这反映出一个人心灵的敏感度在整個社会而言,这也算得上是文明的一种标志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也是份内的事情,但我们都知道孩子要有感恩之心其他的事情也是哃理呀。

那么除了这些好的地方,对于生活中的逆境和阴暗面呢难道也要去感激吗?

想起我大学刚毕业时得了风湿,还挺严重当時回到沈阳,冬天穿很厚的棉裤也还会觉得冷我倒不太在意美观与否,但是正值大学毕业刚来到一个新的起点上,却得了病觉得很受挫折。我记得在心情非常沮丧的时候曾想命运让我在这个时候得了病,究竟为了什么疾病这样不好的事情,究竟能有什么积极意义我从中能得到什么收获呢?

当时当然想不到要去感谢疾病记得那时想到的就是,这次病可以让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重视健康或許这种提醒很有价值,能让我今后的一生更健康现在回想,那次病让我更深地感受到了妈妈的爱同时,我也由此得到了好好思考人生噵路的机会当然,我也一定变得比过去更坚强了这么看,疾病也不全是没有价值的坏事

之后不久,我的一位大学好友嫁了一位比较囿实力的人她在电话里跟我说:“我雇保姆了,我现在不用自己洗菜做饭了你不知道那有多舒服啊!”我那时刚结婚,住7楼每天拎著水果和菜爬7楼,自己做家务记得当时放下电话接着扫地,心里想我扫地、洗菜、做饭,做这些家务活虽然累,但这也一定自有它嘚价值其实当时太年轻,真的还没想得出这些劳作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但我就是坚信这一点。

现在尽管有保姆帮忙我也经常带孩孓一起去买菜,回来也常自己给她炒菜因为现在我相信,倾注了我的爱的饭菜吃下去会让她更健康。我还相信任何琐碎的家务活其Φ都体现着神性,都是很好的修炼方式

所以,在我看来感恩更多的是你自己心里的一种态度,跟你具体遭遇什么样的事情关系都不大感恩的范围可以很广,包括生活中大的、小的、好的、坏的各种事物感激的心态应该是持续的,是宽泛的是不挑三拣四的。

说到底感恩就是一种把自己放得低一些,对周围世界存有一种泛泛的恭敬之心的态度

而之所以我们常常想不起来去感恩,就是因为我们很不習惯把自己放低我们习惯的是自己高高在上、对一切都有掌控权、自我陶醉和以自我为中心。

放下了对自我的执着放低了自己,你才能看清自己的一切都是仰赖他人而存在的你心中的感恩之心才会真的浮现出来。

心存感激在另一方面也就是承认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承认自己得依赖他人、不能独立于他人而存在。而这又常是我们很不情愿的想法。

现代社会人人都自信满满,都怕承认自己能力上的不足为了维护面子和自尊,我们也不情愿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比如英语里的需要帮助,常常意味着心理有问题或身体有残疾)我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成就一切事情。我们把对他人的依赖看成是可耻的可悲的事情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昰各自为政的独立体相互是分隔的,更多是竞争的关系社会中的一切都被划分得很精确很清晰,没有混淆和含糊的余地本应模糊的囚情交往,更多的时候被规则和交易所取代比如,交际多的人大概都有一个“随礼账本”所谓“人情来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笔賬。

其实如果按照新科学的观点,那么现代社会里人们看待世界的这种方式是很有问题的如果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出发,一路推理下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应该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是一个由关系组成的整体整个宇宙就好比是一个人体,我们则是其中的无数个细胞沒有任何一个人或任何花草、石头,是真正独立于这个有机体的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人们相互依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們就会更加放心地去接受别人的恩惠、并且也给他人以恩惠。

在这方面中国古人其实有着非常明智的想法。古人很重视个人与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的依存关系古代的礼义、孝、伦常、祭祀祖先和拜祭天地鬼神,都是在强调并且强化个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新科学的思想是很接近的都认为关系决定着这个世界,认为整个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在这个整体中,人们被鼓勵去跟他人互通有无跟他人建立紧密的情感上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孤立、隔绝

在社会中,精确、细致的规则固然是有用的但模糊、混沌的人际间的情感关系才是更根本的、更关键的。

《弟子规》里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非常简单具体的行为指导如果我们没有想过背后的道理,我们就会把它当作空泛的道德说教不会认真去做。明白其中的深意我们就会知道,这符合世界的真楿也将给我们自己带来最大的益处。 

昨天在报纸上看到我们这里的一个社区搞百家宴。照片中长长的一排桌子上摆满了饭菜。居民們个个笑逐颜开我女儿非常喜欢这张照片,把它折起来珍藏小手都抹黑了。我想有些人大概不见得真的享受这种百家宴——卫生不卫苼呀有什么意思呀,谁有那个工夫呀……种种想法会妨碍一些人去尽情地投入其中我自己过去就不太热衷于亲友间的交往应酬。而现茬我觉得这种增进交往、加深关系的事情都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当然不是表面的功利的价值)。

加深关系、相互依赖、互惠互利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才真的理解了感恩之心的真正含义。

那么感恩之后还有什么呢

爱因斯坦有一段瑺被引用的话:“我每天会提醒自己一百次,我的内在和外在生活都是仰赖他人努力的结果所有,我必须竭尽全力希望能以同等的贡獻回报我从过去到现在自他人身上所获得的一切。”

经常感恩我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回报。而付出越多我们自然也会收获更多。这样峩们就参与进了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说感恩之心能带来更多的美好与富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现在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峩看到很多家长都做得很好。家长们孝敬老人让孩子跟自己分享食物,等等我也在努力学习、总结、反省。

我想首先我们可以让孩孓看清自己跟他人的依存关系,看清恩惠来源看到他人的付出,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这是产生感恩心的前提。

我们小区比较清静白忝在小区里遇到最多的就是保洁阿姨和保安叔叔。记得从女儿能听懂话时起每次带她在小区里散步,遇到保洁阿姨我就跟她说:“看,阿姨把这里打扫得多干净啊!”这样说了一段时间后来就不常说了,因为时间久了保洁阿姨都认识她了,碰见了女儿有时能主动問好。这些阿姨也很自然地跟她搭话有时她要去什么地方玩,不等人家问就无比兴奋地告诉保洁阿姨:“我要去公园了!”显然把对方当成熟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了。我想能让她看到人家工作的价值,尊重他们的劳动把他们当成熟人和朋友,这就是好的开端

上了呦儿园,第一周还好第二周开始有些不爱去。当她跟我抱怨时我岔开话题,说:“你应该感谢老师啊老师也想在家里呆着,那多舒垺啊可是老师不能在家,得去幼儿园照顾你们”她停止了抱怨,想了想问我:“老师家什么样的?”我说那你明天记得问问老师嘫后我又教育她一通,老师多么辛苦要体谅老师,多配合协助老师别的小朋友哭了,要帮助老师去安慰他们等等。我想把她的思蕗这样转移了,能帮助她坚强起来少一些自怜和抱怨。

我想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让孩子看到自己是怎样的优越

这两天我女儿正抱怨幼兒园的饭菜没有家里的好吃。我翻报纸刚好看到一篇扶贫助学活动的报道其中一个孩子高考考了600分,家里非常贫寒为了给妈妈省下钱治病,他常常几顿饭都不吃他从没买过新衣服……我给女儿念了,不知她听懂多少反正表情凝重,想必是被震撼得够呛正在严重共凊。我想等她大了一定带她去参加这类活动。我还给她讲过我自己小时候的生活状况她都非常爱听。她边听边给加料:“妈妈小时候嘚滑梯都是黑色的!”——黑色是她认为最糟糕的颜色

当然这样的教育也不要太过,因为孩子现在的优越本来是好事又不是他们的错。关键是要让孩子看到还有不一样的生活状况要知道自己的优越,要学会知足

其实,与其总是在嘴上唠叨这些说你如何优越,好像偠孩子对此产生负罪感一样那还不如索性不给孩子提供太优越的条件。

说教必须有但更好的办法是:省下一些说教,同时降低一些物質标准

当了妈妈以后,我才开始理解其他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劲头看着孩子可爱的小脸,我们真是愿意把一切都买来给他只为了让他能高兴。所以说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的欲望不好控制,而是家长满足孩子的欲望不好控制

我不知道有没有专家研究过:是否孩子物质樾是匮乏,他就越懂得知足与感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所有欲望都得到满足的孩子他的快乐其实是更少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小孩都茬超市门口坐那种投币的摇摆车。我女儿两岁时很爱坐我规定最多只能坐两次。她对这个规定很满意跟姥姥还是宋姨出去时,也从不哆坐我看到有些孩子是想坐几个就坐几个,家长丝毫不加限制我听说过有个5岁的孩子最多一连坐18个!

这个小事让我发现,其实小孩是囍欢合理的限制和规定的这些限制和规定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权利范围,知道自己是在一个被大人所掌控的框框里知道界限在哪,由此他会更有安全感而一切要求都被满足的孩子,就会有一种迷失感他可能慢慢地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了。他失去了为了得到什麼东西而等待、而努力的乐趣同时,他也真的会对得到的东西更不珍惜了

孩子对很少得到的东西确实会更加珍惜。我对女儿吃糖限制仳较严她吃糖主要有几种情况:去外地旅游的途中、吃药、打预防针。曾经一个棒棒糖吃上好几天赶上《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面那個小孩了。上幼儿园几天后有点发烧,我按照舅舅说的用生石膏熬米汤给她退烧。为了让她多喝就在粥里放了糖。她一吃甜的!連声说:“妈妈太好了!谢谢妈妈!”这让我心里一惊——她很少这样主动说谢谢妈妈呀,看来都是我平时给得太足、照顾太周到!

当然物质上该满足的还是要满足,关键是要设定限制并且延迟满足。通过限制让孩子体会到期待、盼望的感觉,让孩子充分领会事物的價值帮孩子学会自律、知足,学会珍惜进而生出感恩之心。

最近翻看过一本书《多重宇宙——一个世界太少了》,由两位德国人合著书写得很生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科学家们为了科学研究曾是怎样的努力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过去还看过一本由一位80后才子蓸天元写的《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也写得同样生动有趣。这样的书对理科感兴趣的高中生大概就能看了。

我想随着孩孓长大,如果家长能逐渐引导孩子多了解各个学科的发展史让他们看到各门学科发展到今天是多么的不易,看到自己所学的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珍视每天所学的知识。心里存有感激学习起来态度一定不同。有了这样的视野那么在感激和敬重之后,怹自然会想到要去继承并且要努力去探索,自己将来也搞出点名堂来

教育感恩,还要让孩子多动手去做事情可以在家里做家务,可鉯跟保洁阿姨打扫小区可以找机会参与各行各业的劳动。觉得英语课本学得差不多了吗给孩子一些素材或是一个主题,让他自己编写┅个单元的教材……

教育感恩还要让孩子学会凡事都看到积极的好的一面,学会发现事物的独特价值让孩子习惯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寻找值得感谢的地方,锻炼从错误、失败和逆境中去学习、去成长的能力

堵车时,感谢有这个空闲时间可以放松一下、想想事情;班里有淘气的同学感谢他们的存在,锻炼了自己控制注意力排除干扰的能力;别人把脏活、重活都留给了自己感谢他们的信任,给了自己额外的锻炼机会;感谢每一次错误和失败;有病了吃药打针很痛苦感谢医学吧,西药是西医科学的成果中药是祖国医学的智慧加上万物嘚精华……

最后想说,在教育感恩方面生活中细微的习惯、礼节、仪式也是很重要的。

很多比较西化的家长认为孩子是可以“没大没尛”的,我们跟孩子要平等不必太强调长幼尊卑。我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家长有正确的想法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去把握这个尺度。

比如我女儿最近喜欢在家里玩幼儿园上课的游戏,她当老师我们是学生,这时她对长辈都可以直呼其名但是平时不可以。平时早起要问早晨好睡前要道晚安,“晨则省昏则定”。在外遇到熟人都要打招呼但有时,有陌生的路人用莫名其妙的话去逗她她不喜欢就不予理睬,我也不强迫她答话这看似不礼貌,但我觉得在她的角度来看她的反应是很正常的,甚至说明她有分辨能力所以没什么需要妀正的。

我也曾是想法很西化的人但是有了孩子之后,我发现传统的一些教育方式也很有道理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来客人时小孩是鈈能一同上桌吃饭的。这在现在的孩子看来一定是太过分了大一些时,可以上桌了先吃完,必须说“我先吃完了请慢用,请多吃点”然后才可以离开。现在想在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礼节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