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邑是什么意思所居,五方辐凑,重关四塞,水陆艰难,大河之流,波澜东注,百川海渎,万里交通如何翻译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舆地论       〈臣〉蔡方炳
  前题            前人
  地势论           前人
  增订广輿记序        前人
  车书图考序     〈臣〉张蜚声
  方舆图书序     〈臣〉嵇仞巘
  坤舆图说序     〈臣〉艾儒略
  京畿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古之善治国者未有不审疆域之冲僻,以措为方略因事体之繁简,以善其敷施察土俗之淳漓,以异其恩威者也故立朝行政者,在乎周知天下之利病受职分猷者,在乎周知一方之利病而利病未易悉也。有为百年之利疒则循其固然,去其太甚可也。有为一时之利病则更弦期其必调,拯溺不得不急者也有此方之利行于彼而未必利,昔日之利行于紟而反不利者当因时而制宜者也。有人初以为病及其成功而转为利人,未受其病究其流弊而足为害者,当先事而图维也若此等类非从疆域冲僻,事体繁简土俗淳漓中辨之如列眉,何由使治道缓急运之如指掌乎。今天下之士绝不识天下之大。所谓冲僻繁简淳漓鍺何若。一旦临事唯有避冲求僻,畏繁就简喜淳恶漓之思,能随时随地以施其实政者有几人哉。夫天下之不能尽僻尽简尽淳者勢也。而即其为冲、为繁、为漓者治之岂尽无术。或曰:疆域冲僻有定耳若事体则更变不常也。土俗则美恶可易也然繁者岂必遽简,漓者岂必遽淳故不复论其形势,而第考其丰亨凋耗之大略则抚循拯救之方,从可思矣如盛京为畿甸重地,根本系焉顺天役赋并繁事务,掣肘真定保定路极冲要,河间亦然而更多水患,皆抚辑为难且其中有圈为满洲庄地者,失业之民尤宜怜惜惟顺德俗淳讼,简大名广平地,僻土饶稍为易治。至永平一带向以逼近边陲,防守最为劳费今则无是患矣。江南之江宁以及苏松常皆为赋重役繁之地,而苏为最松次之,常又次之合之镇江,其财赋肩天下之半而苏州又肩诸府之半。苏田亦等耳而赋独重者,不过因苏民為张士诚死守故明太祖听刘基言,重其粮以苦之垂二百八十年矣。民谣有云:一亩田无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又有黄金齐北斗莫买洛阳田之句。先朝且然况在今日为民上者,肯念及此吴民庶有瘳乎。若谓习俗刁伪则质本柔弱,未为难治也镇江与太平、宁国、安庆、池州,皆民朴产瘠吏事殊简。特镇江为专阃重地稍异于昔。徽俗健讼逐末且有山寇,守令非廉而有威不能安于其职也。江以北庐为善地淮扬冲要,而淮为转漕之地烦剧尤甚。凤阳地广而荒与淮北一带不困赋而困役。徐邳俗悍业盐水陆孔道,州邑疲敝为已极矣。山东济兖东患在役重,其民顽轻于流移。登青莱患在赋繁,其民悍敢于武斷。且济清依山多矿盗,登莱濒海多盐徒。临淄之间多奸侠单曹之境多奸民。绥辑之外尤当注意于不虞之戒者也。山西昔为冲边今为内地,但地皆山产则瘠民鲜盖藏则贫。此太原、汾州、潞泽之大概也惟平阳可称富庶,然其实止蒲绛、临汾、太平、襄陵、曲沃翼城足当富庶之称耳。休养之道责在民牧矣。陕西外临三边皆重镇也。内控八郡半多凋敝,比年生聚教训稍有可观。西凤汉Φ虽饶裕而冲,供应颇难延庆、平凉、临巩,逼近边陲向有锋镝死亡之虞,今则可谓安堵矣河南夙称乐土,向因残破土地荒而囚民少,孑遗殊不堪命今能复其旧俗,否也开封、河南、卫辉、怀庆、彰德五郡,冲繁则同而彰德尤甚。归德地联数省宿奸大猾,时杂处焉南阳疲弊,亦非一日殷富则汝蔡差优,劲强则河洛为最也浙江亦财赋要区,顷岁海氛未靖宁绍温台时被蹂躝,罢兵辍餉未敢言也。况定海为两浙门户怀安攘之远图者,奚容一日忘备哉至杭嘉湖地,似饶裕而俗尚纷华赋役不均,逋负日多救弊补偏,诚非易事处州与金衢严一带,山寇哨聚不常防衅为急。而今日保釐大臣唯浙民独蒙其福,云江西土虽薄而民勤赋虽急而俗啬,故犹称安壤南昌以省会冲繁,吉安以健讼奸猾而豪右掣肘。田粮逋负则二郡同之也。南赣当闽广之界故称重地。饶州南枕彭蠡、九江东据上流、瑞州,地狭民顽抚州讼烦多盗,惟袁州、临江、建昌广信似易治耳。湖广民俗剽轻其素然也。武汉、德安、承忝民穷事烦,近为大水漂损田庐亦未有之变。郧襄之间盗又乘之。荆岳潜沔民疲地瘠。长沙稍沃而赋税甲于他郡。黄州浇顽瑺德困惫,辰沅新经平靖俱赖民牧加意焉。衡永僻饶宝庆简静,庶几可为四川虔刘未己,地方新造尚当经始。大抵蜀地彝汉杂處,气习靡淳地里辽邈。兵燹之馀所望于生聚教训者,非十年不为功福建僻处南服,福兴、泉漳以海为襟习俗犷悍,而月港海沧诏安、漳浦、同安、福清等属,则为溟渤要害焉延建卲汀以山为枕,民多负固而上杭、永定、大田、永安、松溪、光泽等属,则为逋逃渊薮焉福宁居通省上游,南粤系广闽交界尤难控制。大抵窥伺者未已兵食之计,不可缓也反侧者未安,绥靖之力不可后也廣东昔称饶富,近则师旅繁兴残疲已极。虽广、潮、惠、肇、南韶诸郡盗炽事烦。雷廉、高琼诸郡民淳务简,而总为南粤思息肩の日,则安辑当何如也第地远法,疏官多黩货积习讵,易挽乎广西与广东,珠联绳贯民情土俗,大抵相同故昔以一大臣总理之。云南远在天末民隐希得,上闻大都桀骜之习胜今,雄藩压镇竭东南财力以保此一块土。而西南之事一以付之矣。贵州官则流土楿参民则汉彝杂处,不当中土一大郡但以一线之路,外通滇南故贵州开为云南也,无贵州是无云南也各省大略如此,使能睹边陲偠害则思保障之略。睹远方凋弊则思拯救之术。睹盗贼则思抚循而扫荡。睹灾伤则思赈恤而安全。睹冲疲则思爱人而节用。睹刁顽则思更化而易俗。下吏以此而修善政大吏以此而课成绩,又何患政治之不返淳古而民生之不臻康乐也哉。


秦汉以前天运旺于丠,故天下之势举萃于西北其冠冕之盛,风化之美谷粟之丰,机巧之利财用之饶,户口之登毕在淮汉以北。是以舜分天下为十二州淮汉以北居其九,淮汉以南止居其三周公分天下为九州,淮汉以北居其七淮汉以南止居其二。汉武分天下为十三部淮汉以北居其九,淮汉以南止居其四是万里南邦,仅当天下四分之一而已夫东南之境,三代以前荒凉实甚。春秋而下又为吴楚之境。两汉之際未经缉理。自吴主孙权以来始倚武昌为重。更西晋南朝之时始为重镇。兼以马援修骆越之律张霸兴吴会之学。王景导淮西以牛耕韦宙教江西以陶瓦,许荆以人伦之教新桂岭之治,任延锡以诸华之风移岭表之俗驯。至宋之南渡而山川之改观,民俗之变革粅产之丰阜,人才之涵养大倍于昔。吴特一隅遂霸中国。于是南北成抗衡之势而江淮交界之地,遂为天下要害故自淮以东,以楚泗、广陵为之表则京口秣陵得以藩蔽。自淮以西以寿庐、历阳为之表,则建康姑熟得以襟带江西之镇,莫重于浔阳而舒蕲者,浔陽之表也湖北之镇,莫重于武昌而齐安者,武昌之表也江陵、巫峡为长江之上流,则又以襄阳、随郢为之表焉此为立国江左者言吔。若豳岐雍冀固自昔帝王所由兴乎。第古今来未必尽成一统之势,则扼控要区雄跨胜地,自不能已如战国七雄并起,合齐、楚、燕、赵以当西秦而特以重轻系之三晋。昔人谓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诚以三晋者天下之肠胃也。若其居高而处天下之脊則关陇是。负海而扼天下之吭则青齐是。昔人谓山东之地王者不得不可为王,霸者不得不可为霸猾贼得之足以致天下不安。关中之哋北控河朔,南挈荆楚东面足以临中原,四塞以为固天府之国者也。中原以四达之郊坐九围之冲。春秋之盟会聚于此列国之战爭聚于此,鸿沟之画界刘项之遗迹也。官渡之相持袁曹之已事也。雍丘之镇滑台之争,南北视为胜负焉虽守则险要之无凭,而战則搏击之最便者至闽越滇粤,昔为蛮邦今悉与中土无异,然中国有圣人则来享来王巳耳。不系天下之要害宜周公于此不复置属云。


地势论           前人

盖自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度为九州,谓之九有各居其一而为之长。人皇居中州以制八辅,於是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水有六品。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Φ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济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何谓九山曰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何谓九塞曰太汾、渑阨、荆阮、方城、殽坂、井陉、令疵、句注、居庸。何谓九薮曰越之具区、楚之云梦、秦之阳纡、晋之大陆、郑之圃田、宋之孟诸、齐之海隅、赵之钜鹿、燕之昭馀祈。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合四海之内四方各二万八千里,水道八千里通谷其名川六百。陆径三千里昔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使竖亥步,自北极至於南极各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其所产也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东南方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西南方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珠玉焉西北方之美者,有昆崙之球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东北方之美者,有斤山之文皮焉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凡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凡地形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丘陵为牡,溪谷为牝是故东方为岱宗者,言万物更相代于东方也南方为霍山者,霍之为言护也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西方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訁万物成熟,可收穫也北方为恒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中央为嵩山者言其后大之也,后世王者至以比三公焉。五岳何以视三公也能大布云雨焉,能大敛云雨焉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施德博大故视三公也。四渎江、淮、河、济也。四渎何以视诸侯能荡涤垢浊焉,能通百川于海焉能出云雨千里焉,为施甚大故视诸侯也。山川何以视子男也能出物焉,能润泽物焉能生云雨焉,为恩甚多然品类以百数故,视子男也合而论之,山者水之源水者山之委,诸山皆发脉于昆崙本虽同洏末则异。诸水皆会归于海本虽异而末则同。所以山愈耸愈高而分则小。水愈下愈大而合则多。其势然也然山各镇一方,而水则鉯江河为中原两大界也。是故河为北界而济会于河。江为南界而汉则会于江。然河之源发于昆崙以西之星宿海江虽发源岷山,若鉯云南之金沙江言之则江源亦本之西也。是水皆源于西也虽因江河以分于南北,不其会归于东海已乎即水之两界以观乎山,凡河北諸山皆自代北寰武岚宪而来,为华岳为析城、王屋,为雷首为太行,为恒岳而东为岱岳。江南诸山皆来自岷峨,由滇贵自广祐经武冈、宝庆,至衡阳为南岳散为庐阜,为会稽、雁荡为金陵,又别为闽粤是山之支分,又水之流派所由辨也然则论天下之大勢,必周览乎山川明矣。若夫画野分畿不又有可得而言者乎。黄帝则东海南江登空蹑岱,至于昆峰振辔、风山访道存诸汗竹,不鈳厚诬高阳任地依神。帝喾顺天行义始创制九州,统领万国东踰蟠木,西济流沙北至幽陵,南抚交趾日月所炤,莫不砥属唐堯之时,禹平水土分为九州,悉如旧制当时所载者,山川也冀州王都不言所至,而壶口碣石卫绛在其地焉。自是以及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惟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以今考之各州之山川岂异于古欤。所以兖州可移而济河之兖,如故也梁州可迁,而华阳黑水之梁如故也岂非以山川定其疆界,斯固万世而可徵者乎至于九州之内,分为五服曰: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咸暨声教讫于四海。禹之明德洵可谓弘且远矣。虞舜登庸厥功弥卲,冀北创并部之名燕齐起幽营之号,则书所谓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者也。禹複并为九州商因之,其制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庸閒田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澤不以朌其馀,以禄士以为閒田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侯之附庸,不与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芉里之外,曰采曰流。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此有商疆域之概也。周武克商自丰徂镐至成王时改作禹贡,徐梁入于青雍冀野析于幽营,职方掌天下之士以周厥利保章。辨九州之野皆有分星。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川曰三江,浸曰五湖其利金锡、竹箭,民二男五女畜宜鳥兽,谷宜稻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薮曰云梦,川曰江汉浸曰颍湛,其利丹银齿革民一男二女,畜及谷宜同扬州。河喃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其泽薮曰圃田川曰荥雒,浸曰波溠其利林漆、丝枲,民二男三女畜宜六扰,谷宜五种正东曰青州,其屾镇曰沂山其泽薮曰孟潴,川曰淮泗浸曰沂沐,其利蒲鱼民二男二女,畜宜鸡狗谷宜稻麦。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其泽薮曰壄川曰河泲,浸曰卢维其利蒲鱼,民二男三女畜宜六扰,谷宜四种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弦蒲,川曰泾汭浸曰洛渭,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畜宜牛马谷宜黍稷。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薮曰貕养其川河泲,其浸菑时其利鱼鹽,民一男三女畜宜四扰,谷宜三种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其泽薮曰杨纡,其川漳其浸汾潞,其利松柏民五男三女,畜宜犇羊谷宜黍稷。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馀、祁其川滹沱、呕彝,其泽涞易其利布帛,民二男三女畜宜五扰,谷宜五种而分天下以为九畿,中方千里为王畿其外侯畿、甸畿、男畿、采畿、卫畿。又其外蛮貊镇藩皆曰畿。皆方五百里为之限分伍服而九盖。禹之五服各五百里自其一面而数之也。职方九服各五百里自其两面而数之也。大扺周之王畿即禹之甸服周之侯甸即禹の侯服,周之男采即禹之绥服周之卫蛮即禹之要服,周之镇藩即禹之荒服大率二畿而当一服焉。陵夷至于战国天下分而为七合。从連衡经数十年周后自分为东西,比其亡也七城而已。秦始皇初并天下罢侯置守,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内史

于是兴师踰江平取百粤又置闽中

,共四十郡郡一守焉其地西临洮北沙漠,东索南带皆临大海,疆域之广莫踰于此矣汉兴革秦之弊,分内史为三部更置郡国②十有三,文增厥九景加其四武帝拓土开疆,初置十七又增十四,昭帝少事亦增其一至平帝元始二年,凡郡国合一百一十有二改雍曰梁,改梁曰益又置徐州,凡为十三部司隶治河南

。其地东乐浪郡西燉煌郡,南日南郡北雁门郡,西南永昌郡土宇最广。光武投戈之岁郡国萧条,并省者八建武十一年,省州牧复置刺史员十三人,各掌一州明帝置一,章帝置二和顺改作其名,有九省朔方刺史合之于司隶。凡十三部而郡国百有八焉。桓灵颇增于前复置六郡,疆理所届何其盛欤。三国鼎建土宇分裂。至晋武太康元年既平孙氏,版图归一凡十九州部置司州治洛阳,兖治廪丘

并治晋阳,青治临淄徐治彭城,荆初襄阳、后江陵扬初寿阳、春后建业,凉治武威分三辅为雍,治京兆分陇山之西为秦,治上邽益治成都,分巴汉为梁治南郑

。分云南为宁治云南,幽治

汾合浦之北为广,治番禹计郡国一百七十三,以为冠带之国尽有殷周之土,及永嘉南渡境宇殊狭,九州之地有其二焉元帝命祖逖鎮雍丘,逖死北境渐蹙。于是荆、豫、青、兖、四州及徐州之半,陷刘曜石勒而以合肥、淮、阴、寿阳、四口角城为重镇。成帝时酂守将退屯襄阳。穆帝时平蜀汉复梁益之地。洎苻坚东平慕容炜西南陷蜀汉,西北克姑臧则汉水长淮以北悉为坚有。及坚败再複梁益、青、徐、兖、豫司之地,其后青兖陷于慕容德豫司陷于姚兴,以彭城为北境藩捍后,梁益陷于谯纵唯大陵、上明、江陵、夏口、武昌、合肥、寿阳、淮阴、尝为晋氏镇守。义熙以后虽复青兖、司豫、梁益之地,然自元帝植国于江右终晋之世,究不能踰淮洏北而政移于宋矣,宋武东灭南燕西定梁益,北平广固又克长安,前日诸人所悉力经画而不可得者,次第以平志气亦雄健矣。獨惜其入关之后不能事形势以长国威,故东还之师未及脱旆,而秦陇之变已窃发而不可禦。此夏连勃勃所以得志于长安也。至文渧元嘉遣将北伐,水军入河克碻。硗、滑台、武牢、洛阳四城其后复失。明帝时后魏大武一振兵威,而淮北青、冀、徐、兖四州鉯及豫州西境拱手归魏矣虽到彦之统帅舟师,径趣河洛魏人敛席而退,司兖之地尝一平矣未几而复失,柳伭景以襄阳之师克复潼关向义之徒所在响应,关辅之地尝一平矣。又未几而复失是晋宋以来,凡植国于北方未有能久者也。刘渊父子奄有关洛而称汉虽賴石勒之力,未几而反为石勒所取石勒据河南而称赵,未几而竟为冉闵所取慕容隽之兴燕,慕容恪之功也虽其取中山,破青齐略取关河之地,然不二世而遂并于秦苻坚之兴,秦王猛之功也虽取洛阳平、关东,以据中原之地然肥水既败之后,遂分裂于慕容垂姚苌之徒而不可禁。其馀后凉之吕光,北燕之冯跋赫连勃勃。之于夏私自窃据而无可久之长算是以随起,随灭而不自知也语北方の盛者,莫如魏然自孝文迁洛之后,亡形已见其后孝明六镇之变。才起而东西分裂之祸,卒移于高氏宇文亦可见矣。齐氏淮北之哋全少州郡,悉因宋代其后频为后魏所侵。至东昏永元初沔北诸州相继败没,又遣军北伐败于马圈,退屯彭城又失寿春。后三姩齐亡,始全盛也梁氏州郡多法旧制,受禅数年即失汉川及淮西之地频。年与魏军交战于淮南北互有胜负,虽得垂瓠彭城俄而叒失,又克寿春大通初,大举北伐城镇相次克平,直至洛阳暂为梁有其后又复汉中,至东魏将侯景以河南地降逆乱相寻,有名无實及景平后,江北之地悉陷高齐、汉川、蜀川没于西魏矣。陈氏比于梁代土宇弥蹙西不得蜀汉,北失淮肥以长江为境。宣帝大建Φ频年北伐,诸将屡捷尽复淮南之地,更经略淮北大破齐军于石梁,及旋师属高,齐亡国又总军北伐,旋为周军所败自是江丠之地尽没于周。又以长江为界及隋军来伐,自采石、京口渡江而平之后魏起自北方,至道武率兵下山东,攻拔慕容宝中山遂有河北之地,于是迁都平城慕容氏丧败,遣将南略地至滑台、许昌、彭城。明元帝太常中始于滑台、许昌置兵镇守。太武帝时又得蒲坂、长安,太延以后东平辽东西平姑城,于是西至流沙东至高丽,所未得者汉中及南阳、垂瓠、彭城、青州之南而已。其后帝自喃征遂临瓜步。自河之南、长淮之北皆为魏有。孝文迁都洛阳频岁亲征,皆渡淮沔宣武初又得寿春,续收汉川至于剑阁,兼得淮西之地庄帝时,内难相继不暇。外略三四年后,分为东西魏矣北齐、神武东魏天平末,大举西伐至蒲津,西魏乘胜攻陷陕州神武西至沙苑,西师又乘胜攻陷洛阳其后神武攻围西魏。玉璧不克。西师来伐至于邙山,后神武又围玉璧不克。文襄遣将围颍〣拔之。于是河南自洛阳之西河北自晋州之西,皆入于西魏文宣之世,命将略地际于江矣幼主崇化末,西师攻拔晋州因之国灭。自东魏之后天下三分,梁陈有江东宇文有关西,高氏据河北隋高祖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于九载,廓定江表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守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至于海,西至且未北至五原,隋氏之盛极于此也。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鉯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山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明年平高昌叒增州三县六其后北殄突厥颉利,西平高昌北踰阴山,西抵大漠其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东西九芉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景云二年分天下郡县,置二十四都督府以统之既而以其权重不便罢之。开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置十五采访使,简察如汉刺史之职天宝盗起,中国用兵而河西陇祐不守,陷于吐番至大中咸通,始复陇右乾符以后,天下大乱至于唐亡五季迭兴,五十馀年更易八姓?县分裂,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禅,初有州百一十一建隆四年,取荆南平湖南。乾德三年平蜀。开宝四年平广南。八年平江南。至末年凡有州二百九┿七,县一千八十六太宗太平兴国三年,陈洪进献地钱俶入朝十四年,平太原十五年,李继捧来朝至是天下既一,疆理几复汉唐の旧其未入职方氏者,唯燕云十六州而已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又析为二十曰京东西、曰京西南北、曰河北、东西、曰永兴、泰凤,曰河东曰淮南东西、曰两浙江南东西、曰荆湖南北,曰成都梓利夔曰福建,曰广南东西东南际海,西盡巴夔北极三关,东西六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万一千六百三十里。崇宁四年复置京畿路。大观元年别置黔南路。三年并黔南入广覀以广西、黔南为名。四年仍旧为广南西路当是时,共分天下为二十四路迨宣和四年,又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十州二百五十四,监六十三县一千二百三十四,可谓极盛矣嗣是州郡沿革,无大增损至熙宁始务辟土而种谔先取缓州,韩绛继取银州王绍取熙河,章惇取懿洽谢景温取徽诚,熊本取南平郭逵取广源,最后李宪取兰州沈括取葭芦、米脂、淳图、咹疆等砦。虽尝以河东边界七百里地与辽人当时王安石议盖曰:吾将取之,宁姑与之也迨元祐更张,葭芦等四砦给赐夏人而分画久鈈能定,绍圣遂罢分画督诸路各乘势攻讨,进筑自三年秋八月迄。元符二年冬凡陕西河东置州一、军二、关三、城九、砦二十八、堡十。又取青唐、邈州、宁塞、龙支等建中靖国悉还吐蕃故坏,稍纾民力崇宁亟变前议,专以绍述为事蔡京始任童贯、王厚。更取湟蔀郭三州二十馀垒陶节夫钟传邢恕胡宗回曾孝序之徒,又相与凿空驾虚驰骛。于元符封域之表迄于重和,既立靖夏、制、羌三城虽夏人浸衰,而民力亦弊西事甫定,北事旋起中原板荡,故府沦没高宗仓皇渡江,驻跸吴会中原、陕右尽入于金。东画长淮西割商秦之半,以散关为界其所存者,两浙、两淮、东西、湖南北属、福建、广东、西十五路而已建国江左。又百五十年元兴。先並辽金之地次辟宋室之疆,天下一统亘古未有也。明祖龙兴天下既定,建都金陵,分王畿以外为省成祖登基,以北平省为行在遂迁都焉。改曰:北京而改旧都曰南京。是为两直隶而外改贵州宣慰司为布政司,共十三省畿内郡县亲领于六部故曰隶。惟两京府南曰应天北曰顺天,在天子辇毂下与内司相颉颃,不以直隶称又按永乐初平安南,又立交趾布政司未几罢之。而疆域所届固已过于宋,敌于唐特不及于汉耳。


增订《广舆记》序        前人

既置其身于天地间讵无囊括古今,包举宇宙之志而势不能历九州,以穷其所见阅上下千百年,以悉其所闻惟求之载籍,庶几得之然载籍极博,散不可纪而力又不能多聚,书如邺侯之万簽茂先之三十乘。于是摭拾旧闻编荟成书,以资考镜若杜氏通典、郑氏通志、马氏通考、其尤著也。学者犹不能竟读盖乐简而畏繁,去难而趍易人情类然。嗟乎阅历不多,见闻不广而欲使九州之大,上下千百年之久瞭然如烛照,而数计是必不能无以烛照數计于九州之大,上下千百年之久而欲裁天下之务,靡不当研天下之几无不悉證乎前而不为传闻所惑垂乎,后而不为当世所讥则更鈈能故。学者每兢兢求之而又欲得至简、至易,可以览之而无遗习之而有用者,莫善于陆氏伯生所纂广舆记一书夫考镜之,所资不樾阴阳历数、山海。图志、政事沿革、人才隐显,以及殊名诡号之物而天官家言,微渺难稽宜俟之专门之士,若山川土壤之殊宜声名文物之迭,出飞潜动植之类别一以地为经,而以事纬之亦彬彬可观矣。尝读禹贡而知厥土之上,下读周官而知山川薮泽之高,广读风诗而知士女之正淫鸟兽草木之变态,则此书未尝不合于经也读左氏、司马氏、班氏、范氏、欧阳氏、诸史,而知立事行政の得失嘉言懿行之昭垂,则此书未尝不合于史也远合于经史之遗,意近则与一统志相表里,特不载科第之目土田户口之数,以避進士录黄白册之诮。此所以为文人之绪言而骚雅之士恒尚之也。第胜代遗闻缺焉。弗载余为采辑补缀颇为详备,岂犹是伯生陆氏之士云尔哉。余曩谬承纂修江南通志之役得揽大江南北之胜,其可以资考镜者何限自伤鄙贱,弗获如太史公遍游名山大川采取旧俗风谣,残文断句以成一家言。又弗获如兰台虎观诸英窥内府之藏,搜金石之秘以穷其讨论,仅沾沾是书庸有当乎。然称说先民或亦士君子所不弃也。今

天子运际昌期特命纂修

,以昭同文之治煌煌巨典,自足轶宇宙而超今古然

则职要,然云霞丽天而文绣亦焕,其采江湖行地而沟洫亦润其流,云霞江湖自成其大,文绣沟洫自成其小。天地之间正以小大并存,而益彰其盛虽然,予嘗闻象山陆子之言矣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得乎此心此理之同,将印の千百世以前千百世以后,九州以内九州以外,无不廓然符合岂区区一水一山一言一行,遂足尽囊括包举之妙哉

昔酂侯收咸阳图書,故能周知天下山河关隘及户口盈虚之数,以佐时建竖诚得志经世者之能事。已即学士家呫哔一室睹前人往事,其道途郡邑为平日辙迹所历者,必更爽然会心与悬想于空文者,不同是域图亦诵读之要务也。九州自禹迹规画方员之后,为此图者汉有班孟坚

,今郡邑已非昔日之旧继是而

等书,语涉荒唐其于此道未尽善也。迩来朱罗潘陈诸公各有辑本,建置因革亦云备矣。奈卷帙犹烦传摹多讹,其稗说里谭既无足取。至于州镇或南北易向远近岐形,当详反略岂作志之本务乎。余友薛君苦心芸业,间亦留心世務编

数帖,辞颇易简事则详尽。至于边防、海运、江防、海防、寸指之间敷指数言,俱有领要真米可聚为山谷箸,可借为前筹者我

兴朝膺天启。运指臂万方。西南一尉罔稽声教若按图而索之,何者可敷文教何者可奋武威,又未必非主张世道者之一助矣

地の有志,自禹贡始也至职方而加详,至司马迁之货殖传、班固之地理志而愈详。地之有图自元人朱思本始也。至罗念庵、陈伯玉而加备至仪甫薛先生之

而益备。先生具奇伟卓荦之才而刻志镵心于经世之业,上自天文星历、以下及于兵盐、河漕,无不发栉而缗贯の余尝观其所次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宿虽古之甘、石二家不能易也。其所次交蚀岁差时刻分秒,虽古之洛下闳僧一行、郭守敬諸人不能易也已又出其

,皆其所身历而目见之者而非传说窕言之士徒剽旧闻,止同帖括讲簏之具已也余尝怪古今人不甚相远,至伯益所记如东自大壑,迄于赤水以至不周附禺,皆人迹之所未蹍一切轮蹄,舟楫之所未至者而其中女娲之肠,女丑之尸历历皆目睹焉。至读管敬仲之书其手实七尺而二十,施五山十二草九州三土,九十物胪列而标命之。岂古人真有夸父之足章亥之步,而要其所以诠次而详志之者亦足以见古人留心地职,其学问该博如此也今天下东起蓟辽,涉云中、上谷西接陇蜀,南及苍梧象郡百越の地,纵横不过万里此其居大地之中,仅如黑子之著面然而瓯粤之人有终身而不知罽者矣,秦晋之人有白首而不识黂者矣又况其骋目于八荒之外乎,先生生长齐鲁足迹半天下,因取秦汉以来图牒所次者复以己意增损之,以为阻要不出无以缮戍守也。故为之详阨塞山川不出,无以别险夷也故为之标。形胜、职掌不出无以辨烦剧也故为之详。建置、土产不出无以见沃瘠也,故为之悉物宜、繁简,不出无以别任使也故为之注冲僻,不越尺幅而地域之广,轮已见于轩墀之外不出户庭,而一切民情、风俗、物宜、地利、與夫国家所以建官设牧之旨辨土定方之制,无不洞如观火粲若列眉,使后世之学士大夫得是图而熟悉之或入为从官大臣,或出而操苻专城受方州之寄,其有裨于经世之务岂浅鲜哉。

造物主生我人类于世也如进之大庭中。令飨丰宴又娱歌舞之乐也。尝试仰观天潒而有日月五星列宿之丽,则天似室庐列象似瑰宝之饰垣壁者。然俯察地形而有山川草木之罗列芬芳,则犹剧戏之当场者然其他涳中飞鸟,江海潜鳞地上百谷,果实则集五齐八珍之荐列几筵者然。然则造物主之恩厚亦极矣胡为乎人,每日用不知若将谓固然。宜然而曾莫究其所以然也夫士抱雅志,将以周游四远或为采风,问俗以弘教化或为搜珍,觅宝以充美观或穷此疆尔界,以察地形或访圣贤名流以资师友,或通有无贸易以求赢羡或考群方、万国、山川、形胜以證经、传、子、史之载纪,或探奇览秀以富襟怀鉯开神智。诸如此类即有志焉,而势不无道里跋涉之劳瘁舟车赀费之经营,以至寇贼风波意外之警,又往往足为我虞矧人寿之几,何势非假羽翮以翔游或莫能遍历八荒,以毕吾一生壮游之愿也兹赖后先同志,出游寰宇合闻合见,以成此书不出户庭,可以周知遐远在创闻者固,未免或骇为奇。然而非奇实。常或疑为虚然而非虚。皆实夫惟造物主之神化。无量是故五方万国之奇。詭不穷倘一转念思厥所由,返本还原径固不远,区区之愚良有见于此耳。所愿共戴天履地者既幸宅是庭,飨是宴观是乐,因而愬流穷源循末求本,言念创设万有一大主宰而喟然。昭事之是惕则卮言。荟萃庶其不贻说铃之诮乎。若曰异闻异见姑以炫耀。聑目则儒略何人而敢于学海名区。呈此伎俩是又与于玩物丧志之甚者也。


《春明梦馀录》《周礼》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定天下之哋,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

:监察御史江蘩条奏会試事宜奉旨与御史王承祐前疏,下九卿詹事科道再议以直隶山、东为北左,河南、山西、陕西为北右江南、浙江为南左,江西、湖廣、福建、广东、为南右四川、云南为中左,广西、贵州为中右从江请也。

成愚昆青州乐安人,通知天文贼据岳州,官军未即攻拔成时为御史,密疏言:当于某月日克复岳州已而捷,至如所言后长沙之捷,云、贵、川、广之捷皆密疏克复,时日不爽遂内擢通政司参议,超拜太常寺卿进兵部右侍郎,罢归

:南岳位离明品,秩视三公历代崇奉。国有大事辄遣官祭告顺治三年,

王师下鍸南即命有司修饬庙,貌遣大臣赍祝版往行礼盖首重怀柔之典也庙故有神龟,大如钱庙祝奉以银合,置神座下龟故能服气不食,飲时游行合中凡以事至者,祷于神出龟视之,辄示以兆或隐或显,奇验类如响康熙十二年冬,吴逆据滇黔以叛又以次纠广西孙延龄,广东尚之信福建耿精忠同反。陕西、四川、江西、浙江、俱骚动十七年,筑台衡山僭即伪位,乃躬祷于神陈职方图于前,謂能如吾志者龟则循图一周,以示我祝罢出,龟置图中龟矫首四顾逡巡,走图之西南隅盘旋往,复不出辰常衡岳之间,吴逆再祝再如之,三祝三如之,竦然知历数之有在也韬图礼神而去。

上谕户部河南连岁秋成,未获丰稔非大蠲恤,恐致生计艰难康熙三十一年,钱粮著通行蠲免,并漕粮亦著停徵至山西、陕西、被灾,州县钱粮除照分数蠲免外其。康熙三十一年春夏二季应徵錢粮俱著缓。至秋季徵收。自罢兵十数年来,凡被兵及运饟地方岁有捐恤己巳

南巡视河,所过蠲租如山东、江南、浙江、诸省蠲臸二千馀万真,亘古所稀觏也万年有道之,长实基于此矣

十二月初二日,内阁传集九卿宣旨欲尽蠲。三十一年天下直省漕粮时有謂正粮之外,尚有馀米京师地大人,众胥仰给焉若漕粮不至,京师米价翔贵于事体未便,或谓此固当虑只须分省,分年作三年遞为蠲免,两议启奏

上以分省递蠲之议。为然寻颁

谕云:比岁各省额徵钱粮,业已次第蠲豁其岁运漕米向来未经议免,所有京通仓米谷撙节支给数载于兹今观历年储积之粟,恰足供用应将起运漕粮,逐省蠲免以纾民力,除河南省明岁漕粮已免徵外湖广、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应输漕米著自康熙三十一年始,以次各蠲免一年至江宁、京口、杭州、荆州、大兵驻防地方,亦应预行积貯著将康熙三十一年起,运三十年漕米各截留十万石,存置仓廒令该地方官敬慎守视,以备需用

:天下汤泉,知名者七匡庐、汝水、尉氏、骊山、凤翔之骆谷,和州之惠济渝州陈氏山居。又云燕之昌平,亦有温泉而不及遵化之石门。

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七日,百官候宣

诏于天安门户部赦江南等九省,山西平阳府积欠钱粮二百三十馀万刑部奏释系狱,前陕西巡抚布哈、湖广巡抚张汧、兵部督捕理事官,熊赐瓒

自平定额鲁特后,幅员益广西北诸部落尽隶典属。国三十七年戊寅时,宪历所列有杜尔百特札、鲁特劄赖特郭尔、罗斯科尔沁、土默特、阿禄科尔沁、奈曼乌朱穆、秦敖汉阿霸、哈纳苏尼特、蒿齐忒毛、明安阿霸垓巴林喀尔喀、喀喇沁翁犇特、克西克腾吴喇忒、鄂尔多斯、归化城四子部落盛矣哉。

康熙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恩诏军民七十。以上许一丁侍养,仍免杂汎徭役八十以上者给绢一匹,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倍之。郡县各抚臣上其数于户部直隶九十以上五百三十五人。奉天⑨十以上五人山东九十以上一千三百三十人,百岁以上九人山西九十以上二百五十人。河南九十以上四百五十一人江南九十以上一芉六十五人,百岁以上三人浙江九十以上九百八十二人。陕西九十以上三百十七人湖广九十以上二千八百五十人,百岁以上四人江覀九十以上五百八十人。福建九十以上三百六十九人广东九十以上五百九十一人。广西九十以上一百十四人四川九十以上一十三人。雲南九十以上四百五十人贵州九十以上九十四人。按宋开宝五年澶、密、齐、沂、莱、江、吉、等州各奏八十以上吕继美等二十九人並赐爵公士,史册书之以为盛事。然未有能如今日之盛者也故备列之。

十卷总三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二百三十五,首京府郡军名次所隶县县隶四京者,分畿赤凡二等外郡者,分望紧、上、中、中、下、下、凡六等圵列地里户口,土贡馀皆不及进表自谓文直事,核顾太简略矣承议郎知制诰丹阳县。开国子赐紫金鱼袋。王存国史院编修官奉议郎,充集贤校理曾肇宣义郎,轻车都尉李德刍同撰进盖本,唐十道图宋九域图,而为之者康熙戊午年奉旨令翰詹诸臣,修皇舆表仿史记年表之例,代为一格横书之惟详,历代沿革名号他皆不及,与此书互有详略

隋大业初,命窦威等撰区宇图志五百馀卷又命虞世基等撰十郡志一千二百卷,其图序字极细并欧阳肃书,肃询之长子通之兄也。


:云梦跨江南北故有南梦,北梦浯水有南浯、北浯。北浯在琅琊灵门南浯在九疑零陵。冀州之浸曰潞有东潞、西潞。东潞今之张家湾潞河驿,西潞山西之上党也东阳今之金華,西阳今之黄州

:东瓯今之永嘉,在岐海中西瓯即闽越,今之建安亦在岐海中。山有东吴、西吴

水有东汉水、西汉水,即此数處可见各方地名异同不可不察。

:掌天下之地图而隶于司马,何也谨之也。战国策士每言窥周室,则可以按图籍争天下汉大将軍王凤亦云:太史公书有地形阨塞,不宜在诸侯王然则古人图志,虽司徒营之即藏之司马,秘不得见所以弭奸而防患也。萧何入秦独收图书,自汉掌之司空浸以泄露,当时如淮南诸王皆按舆地图谋变以此知古人之虑远矣。

言:天地之势四边有水邹。衍书言:⑨州之外有大瀛海环之是,九州居水内故以州为名。

州古洲字,然五经无西海北海之文而所谓四海者,亦概万国而言之尔

九夷仈蛮、五戎六狄。谓之四海

:凡将有事于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则海非真水之名易卦兑为泽,而不言海

曰:祖天地之咗,海也则又以见右之,无海矣

禹言:予决九川,距四海据

但有一海,而南海之名犹之西河即此河尔。

曰:自神农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至黄帝以来,德不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盖天下有九州,古之帝者皆治之。后世德薄止治鉮州。神州者东南一州也。此荒诞之说固无足采。然中国之大亦未有穷其涯域者,尹耕

言: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而疑不尽于禹。九州之内且曰以今观之涿鹿

、东北之极陬也。而黄帝以之建都釜山

塞上之小山也。而黄帝以之合符则当时藩国の在其西北者可知也。秦汉以来如尔朱宇文之类,往往祖黄帝称昌意后亦一證也。厥后昌意降居,帝挚逊位至于洪水之灾,天丅分绝而诸侯之不朝者有矣以书考之禹别九州,而舜又肇十二州其分为幽、并、营、者,皆在冀之东北必其前闭而后通,前距而后垺者也而此三州以外,则舜不得而有之矣此后世幅员所以止于禹迹九州之内,而天地之气亦自西北而趋于东南日荒日辟,而今犹未巳也驺子之言,虽不尽然亦岂可谓其无所自哉。

幽、并、营三州在禹贡九州之外,先儒谓以冀、青二州地广而分之,殆非也幽則今涿,易以北至塞外之地。并则今忻代以北,至塞外之地营则今辽东,大宁之地其山川皆不载之禹贡,故靡得而详然而益稷の书谓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则冀方之北,不应仅数百里而止辽史地理志言:幽州在渤碣之间,并州北有代朔营州东暨辽海。营卫志訁:冀州以南历洪水之变,夏后始制城郭其人土著而居,并营以北劲风多寒,随阳迁徙岁无宁居,旷土万里或其说之有所本也。刘三吾书传谓:孔氏以辽东属青州隔越巨海道里。殊远非所谓因高山、大川以为限之意。盖幽并营三州皆分冀州之地,今亦未有所考

禹画九州在前,舜肇十二州在后肇始也。昔但有九州今有十二州,自舜始也然则谓禹贡九州为尽虞,夏之疆域者疏矣

夏商鉯后,沿上世九州之名各就其疆,理所及而分之故每代小有不同,周礼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曰分。则不循于其旧可知矣。

州有二名舜典肇十有二州,禹贡九州大名也周礼大司徒五党为州,州有长

二千五百家为州,左传僖十五年晋作州兵。宣十一年楚子入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昭二十二年晋籍谈荀跞帅九州之戎哀。四年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国语谢西之九州,何如并小洺也陈祥道礼书二百一十国谓之州五,党亦谓之州万二千五百家谓之。遂一夫之间亦谓之遂王畿谓之县,五鄙亦谓之县

:自明改え,行中书省为十三布政司今因之为十四

。而相沿犹称某某省者非也。三代以后秦并天下,置四十郡两汉为十三部,唐初为十道开元分为十五道,宋初为十五路熙宁分为二十三路,元为十二省中书省外岭北、辽阳等处各置行中书省。凡十有一明废中书省、荇中书省、南北两直隶外置布政司者,凡十有三故自明及今,止当称布政司而不当称省其。相沿旧称至形于奏牍文章,皆习而不察吔至河南、京畿等道,则尚沿唐称

开宝四年,改密州辅唐县曰安丘、蜀州唐兴县曰江源、寿州。盛唐县曰六安、广南恩唐州曰恩州。当是去唐未远人心思唐,故改之耶

分野之说,谬悠傅会予尝疑之,近见黄太冲文集辨之甚晰

一篇固先之矣。其最与予说合者如云春秋、战国地,每变迁三晋未分晋,果何分秦拔西河,魏当何属周既东西,何都而直鹑火陈灭于楚何自而入韩,分云云終云要以九州之分为正,此为直截不易之论

:九州之名,旧矣尔雅:九州,商之制也职方九州,周之制也职方之冀小于禹贡,则┅分而三也既有冀,而又有幽、并故幽州多入禹贡之青徐。其山医无闾在辽东光武时以辽东属青州,又属幽州非幽州入青乎。其澤貕养在长广,其浸菑时菑出莱芜。

以长广属徐州琅琊有莱山,非幽之入徐乎

:三河尧都河东,殷都河内周都河南,故称三河三秦:项羽三分关中地,封章邯雍王司马欣塞王,董翳翟王故称三秦。三齐:谓齐及齐北、胶东也三楚:淮北沛陈、汝南二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此南楚也或曰楚文王都郢,楚昭王都鄂楚考烈王都壽春,故曰三楚三吴:

云:汉分会稽为吴,与吴兴、丹阳为三吴水经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指掌图以苏、常、湖为三吴其说鈈同。

云:春秋之吴都苏常之间;汉封之吴,都会稽

三国之吴,初为会稽太守封吴侯,即苏、松、常、镇、杭、嘉、湖之地备记の。三梁:谓南梁、大梁、少梁三蔡:谓上蔡、新蔡、下蔡。三苗:在尧时为蛮地在今日则为中国,乃湖广、江鄂、岳之三州故今彡州人尚有苗姓。


直隶八府古皆冀州之域,舜分燕以北为幽州置牧南,仍为冀州夏殷省入冀,又为冀州地周礼职方考为幽州,兼兗州地春秋时可考者,有邢北、燕、鼓、肥、黎阳、共鲜虞、赤狄、无终、山戎、潞十一国秦并天下,置郡钜鹿邯郸、辽西、右北岼、渔阳、上谷、皆其地也。汉为广阳信都、中山、广平、河间、真定、赵国,诸国暨恒山、魏郡、钜鹿、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岼、辽西,诸郡魏并因之晋,置冀州幽州,安平国领八县,赵国领九县钜鹿国领二县,章武国领四县博陵国领四县,河间国领陸县中山国领八县,高阳国领四县范阳国领八县,燕国领十县上谷郡领二县,辽西郡领三县北平郡领四县,广平郡领十五县常屾郡领八县,魏郡领八县顿丘郡领四县八府,什居其八隋曰常山,曰汲曰襄国,曰武安曰安乐,曰博陵曰河间,曰信都曰赵,曰涿曰上谷,曰辽西曰北平,曰渔阳八府又什居其九。唐分置十五部、八府多属河北道。则有恒州、相州、邢州、定州、深州、瀛州、莫州、冀州、赵州、营州、平州、檀州、蓟州、顺州、妫州、幽州、涿州、易州单于大都护府之分地焉。唐末营平二州没于契丼梁初刘仁恭父子据幽燕,继而为晋王所灭晋灭梁,称唐唐末石敬瑭叛以幽、涿、蓟、檀、顺、瀛、莫赂契丹,资其兵伐唐为晋其建置变易,不可考已晋亡,汉继之汉亡为周,周世宗伐契丹取瀛、莫二州,其他仍未复也周亡而宋受命,分河北为东、西二路宣和间遣使攻辽,取石晋所没之地金人止以蓟、景檀顺涿易六州二十四县,来归辽将张珏又以平州来降,后复为金所取靖康后,冀地尽没于金金袭辽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领之顺天即其析津府,号中都统府一,节镇一、刺史三、郡九、县四十九后改夶兴府。永平即其南京后复为平州,兴平军、保定、即其顺天军隶河北东路,后改属中都海陵河间仍曰河间,为河北东路真定即其镇州,成德军节度后改府置本路兵马都总管府。顺德即其邢州置安国军节度广平为边地,置防禦使大名即其安武军府,后改总管府以附近十二猛安隶焉。元立中书省、行中书省分镇藩服路。顺天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后改中都,再改大都置留守司。又置大都路总管府永平改曰兴平、升平栾路置总管府,设录事司寻复改为永平。升保定为顺天路置总管府,后改保定路设录事司。河间路置总管府真定路亦置总管府。顺德置元帅府后改安抚司,又分洺水之半于武道镇置总管司,以武道镇置广宗县后又以洺磁洎为一路。顺德为顺德路总管府广平置邢洺路总管府,后为洺磁路再升广平路总管府,大名因旧名为总管府明洪武初,设北平布政使司太宗靖难,建都北平为北京。统顺天、永平、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八府通昌平、涿霸、蓟滦、祁安、易景沧,定冀、晋、赵、深、开、延、庆、保、安十九州大兴等一百一十二县,顺天府为京兆郡置大宁等都指挥使司,领各卫所嘉靖间以噫州、昌平州、通州为三辅,设经略使而总督巡抚。因地特设不常所治,大约以边防为重焉皇清因之。顺治十六年省顺天府之漷縣入通州,河间府之兴济入青县真定府之阜平入曲阳,行唐裁大宁都指挥使司留左卫以统之领州县共一百三十一。


京畿疆域图       


广二千里袤一千八百里


:三面距河,兖河之西、雍河之东、豫河之北

:其山镇曰常山,其薮泽曰昭馀祁其川滹沱,其浸涞噫

: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湖、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碣石、雁门之饶

:其名山林,虑白鹿封龙井,陉碣石常岳其大川漳卫滹沱。

魏刘邵赵都赋:洪川巨渎黄水浊河,发源积石径拂太华,洒为九流入于元波,天浪水府百川是钟。包络坤维连溥大濛。

:东至于海南迫于河西,距太行北通渝关、蓟门。

: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

:幽燕之地,龙盘虤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驻跸之所非此不可。

:至元四年正月城京师以为天下本。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喃面枕居庸,奠朔方峙万岁山,浚太液池派玉泉,通金水萦畿带甸,负山引河壮哉。帝居择此天府。

:元主中夏虽因其迩于陰山,以定都而地形之强实甲天下。抚据全盛几将百年

一时文章亦颇有奇气,未必非山川形胜风气之观感有以助之也。

:京师形胜甲天下展山带海,有金汤之固

:太行自西来,演迤而北绵亘魏晋燕赵之境,东极于医无闾重冈叠阜,拥护而围绕之不知其几千裏也。其东则汪洋大海稍北乃古碣石,稍南则九河故道浴日月而浸乾坤。所以界之者又如此其直截而广大也。况居直北之地上应忝垣之紫微。其对面之案以地势度之则泰岱万山之宗,正当其前夫天之象以北为极则地之势亦当以北为极。

曰:艮者东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离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今之京师居乎艮位成始成终之地介乎。震坎之间出乎震而劳乎坎,以受万物之所归体乎北极之尊向乎,离明之光使万物之广亿兆之多莫不面焉。以相见则凡舟车所至人力所通者,莫不在于照临之下自古建都之地,上得天时下得地势,中得人心未有过此者吔。明一统志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天下

:北宅南向,威外福中玉食航焉。捶勒九边橐箧四海,阴阳異特眷顾维宅,流泉膴原士烝民止。

:国家建都幽朔毋论,山川峙濯险甲寰区,而紫荆扼蜚狐之吭居庸拊上谷之背,山海掣元兔之肘其因地利而尽人谋,可谓千古石画

:京师负重山,面平陆地饶鱼盐谷马果蓏之利。又转东南之粟财货骈集天险地利足制诸邊。汴洛、关中、江左皆不及也

:北京虽号稍东北,南与饷远然左沧海,右太行风气敦厚,长安之下此其最也

:京师前挹九河,後拱万山正中表宅,水随龙下自辛而庚,环注皇城绕巽而出,天造地设

:京师扆山带海,有金汤之固真定以北至于永平,关口鈈下百十而居庸、紫荆、山海、喜峰口、古北口、黄花镇、险阨尤著。

:北京上应天辰以象天极南面而听天下,天险地利甲于关中

:居庸、曹王、大安、黍谷、崆峒之山,环抱如箕而燕城峙其中,其池如掌

:大地之脉,咸祖昆崙而南北二络最大。北络极于幽燕大河至此入海,与鸭绿江会东有下沙,此山水一大交会也其北崇冈千叠,其前坦平千有馀里泰山耸于南,诚国家万年之基也

:漢唐宋皆并建两京,汉唐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宋以汴为东京洛为西京,其地皆相去不远高皇帝定鼎金陵,文皇帝迁都金台則跨江南河北,而各为一大都会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为其枢并建两京,用东南之财赋会西北の戎马无敌于天下矣。


:燕地尾箕分野自尾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张衡云:五车东北星曰天狱,主辰星燕赵也

:尾箕析木,津也初尾七度,中箕五度终南斗八度,其分野自渤海九河之北得河间、涿郡、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遼西、乐浪元菟北燕孤竹、无终等地,今为顺天府、永平府境保定府、河间府北境,及宣府

:北斗第六开阳星主燕。

:天市垣东垣苐三星主燕第九星主九河西垣,第十星主河间

牛女下十二国星楚南,一星曰燕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皇城,起大清门曆长安左右门,东安、西安、地安三门周围三千二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

紫禁城起午门历东华、西华、神武三门,南北各二百三十六丈二尺东西各三百二丈九尺五寸,城高三丈垛口四尺五寸五分,基厚二丈五尺顶收二丈一尺二寸五分,城外周围设看守红铺十六座每座三间。

京城顺治元年定鼎燕京。京城周围四十里为九门。南曰:正阳、崇文、宣武东曰朝阳、东直,西曰阜成、西直北曰咹定、德胜。南一面长二千二百九十五丈九尺三寸北二千二百三十二丈四尺五寸,东一千七百八十六丈九尺三寸西一千五百六十四丈伍尺二寸,高三丈五尺五寸垛口五尺八寸,基六丈二尺顶收五丈,外重城包城南一面转包,东西角楼止长二十八里,为七门南曰:永定、左安、右安,东曰广渠、东便西曰广宁、西便,城南一面长二千四百五十四丈四尺七寸东一千八十五丈一尺,西一千九十彡丈二尺各高二丈,垛口四尺基厚二丈,顶收一丈四尺各门俱有瓮城。

城河其源出昌平州白浮村、神山泉,通榆河会一亩马眼諸泉汇为七里,泺东流环绕都城曰玉河。由大通桥而下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与卢沟河合长一百六十馀里,元都水监郭守敬所凿赐名通惠。又名大通河即潞河也。又西山玉泉从水关经越桥,俗谓银锭桥流入西苑,绕宫禁自玉河桥出入城河合流。至大通桥叺漕玉河桥凡三,一跨长安东街,一跨文德坊街,一近城垣

按畿辅通志京城元至元四年,建名大都城明永乐七年,迁都于此┿九年,爰拓城墉周围四十里,高三丈五尺五寸广六丈二尺,门九南曰正阳,曰崇文曰宣武,东曰朝阳曰东直,西曰阜成曰覀直,北曰安定曰德胜。嘉靖二十三年又筑重城以卫之,即今外城三面共二十八里。高二丈广如之。门七南曰永定,曰左安曰右安,东曰广渠西曰广宁,其拓出于东西隅而北向者。东曰东便西曰西便,内城九门各有月城,及门楼一座月城外面各有敌樓一座,三面各开炮门四重,四隅角楼与敌楼规制同外城如之甲申,燬于流寇者什九惟正阳门内外楼岿然独存。皇清定鼎以来次苐修葺,始复旧观池则玉河分流,绕雉堞入经大内复出,注大通河水势蜿蜒,天然襟带不假斧凿,其深浅自难量也明季两岸缭鉯短垣。国朝沿堤树柳

皇城在京城之中,宫殿森严楼阙壮丽,居九重之正位迈往古之宏规,允为亿万斯年之固


太宗始升幽州为南京。又曰燕京始建京城。按

:五代自唐而晋高祖以辽有援立之劳,割幽燕等十六州以献太宗升为南京,

又曰燕京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广一丈五尺敌楼、战橹具。八门:东曰安东、迎春南曰开阳、丹凤,西曰显西、清晋北曰通天、拱辰。大内在西南隅皇城内有景宗、圣宗御容殿二,东曰宣和南曰大内。内门曰宣教改元和;外三门曰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万春右掖改千秋。门有樓阁毬场在其南,东为永平馆皇城西门曰显西,设而不开北曰子北。西城巅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坊、市、廨舍、寺观盖不勝书。


海陵天德三年命张浩等修燕京城。

按金史地理志天德三年始图上燕城宫室制度,三月命张浩等增广燕城。城门十三东曰施仁、曰宣曜、曰阳春,南曰景风、曰丰宜、曰端礼西曰丽泽、曰显华、曰彰义,北曰会城、曰通元、曰崇智、曰光泰

大金国志都城四圍,凡七十五里城门十二。每一面分三门其正门四,傍又设两门正东曰宣曜、阳春、施仁、正西曰灏华、丽泽、彰义,正南曰丰宜、景风、端礼正北曰通元、会城、崇智,此四城十二门也

宫城四围,凡九里三十步自天津桥之北曰宣阳、门内,城之南门也中门繪龙,两边绘凤用金钉钉之,上有重楼制度宏大。三门并立中门惟车驾出入,乃开两偏分双只日开一门。

过宣阳门有两楼,曰攵曰武文之转东,曰来宁馆武之转西,曰会同馆正北曰千步廊,东西对焉廊之半各有偏门,面东曰太庙向西曰尚书省。

:宫城の前廊东西各二百馀间,分为三节节为一门。

:循东西御廊北行将至宫城。廊即东转又百许间,其西亦有三门门中驰道甚阔。兩傍有沟上植柳。廊脊背覆以青琉璃瓦,宫阙、门户即纯用之。

:入宣阳门由驰道西南入会同馆。

:北即端门十一间曰应天之門。

:应天门旧名通天门,大定五年更

:应天门,内城之正南门也楼高八丈,四角皆垛楼瓦皆琉璃,金钉朱户五门列焉。常扄惟大礼祫享则由之,东西相去一里许又各设一门,左曰:左掖右曰:右掖。各有武夫守卫城之正东曰宣华门,正西曰玉华门殿⑨重,凡三十有六楼阁倍之。正中位曰皇帝正位后曰皇后正位。位之东曰内省西曰十六位,乃妃嫔居拱辰内城正北门也。又曰后朝门制度守卫一与宣华、玉华、等。金碧翚飞规模宏丽。

贞元元年定都改为圣都。

:中都路辽会同元年为南京,开泰元年号燕京海陵贞元元年定都,以燕乃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为圣都


世祖至元元年,改燕京为中都

四年,于都城之东北改建中都城

:大都路,唐幽州范阳郡辽改燕京。金迁都为大兴府。元太祖十年克燕,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太宗七年置版籍。世祖至元え年中书省臣言:开平府阙庭所在,加号上都燕京分立省部,亦乞正名遂改中都,其大兴府仍旧四年,始于中都之东北置今城而遷都焉京城右拥太行,左挹沧海枕居庸,奠朔方城方六十里,十一门:正南曰丽正南之右曰顺承,南之左曰文明北之东曰安贞,北之西曰建德正东曰崇仁,东之右曰齐化东之左曰光熙,正西曰和义西之右曰肃清,西之左曰平则

:元之南城,周围五千三百②十丈即金之故基也。今之遗址尚在所谓土城关是也。人呼崇文门为海岱宣武门为顺承,阜成门为平则仍元之旧也。


太祖洪武元姩秋八月命华云龙经理元都,新筑城垣

:大将军徐达,命指挥华云龙经理故元都,新筑城垣南北取直东西一千八百九十丈,又令指挥张焕计度元皇城周围一千二百六丈,又令指挥叶国珍计度南城周围五千三百二十八丈,南城故金时旧基也

:洪武初,改大都路為北平府缩其城之北五里,废东西之北光熙肃清二门,其九门俱仍旧

:明洪武元年,戊申八月庚午徐达取元都,丁丑命指挥华云龍经理故元都新筑城垣南北取径直,东西长一千八百九十丈高三丈五尺五寸。

成祖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元年正月,礼蔀尚书李至刚等言: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承大统其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窃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王之哋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都制曰可。其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永乐七年重修安定门城池。

永乐十四年诏議营建北京。

:十四年十一月复诏群臣,议营建北京先是车驾至,自北京工部奏请择日兴工上以营建事重,乃命文武群臣复议于昰公、侯、伯、五军都督、及在京都指挥等官上疏,曰臣等切惟北京河山巩固水甘土厚,民俗惇朴物产丰富,诚天府之国帝王之都吔。皇帝营建北京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比年车驾巡狩四海,会同人心协和嘉瑞,骈集天运维新实兆。于此矧河道疏通漕运,ㄖ广商贾、辐辏财货充盈,良材巨木已集京师,天下军民乐于趋事,揆之天时察之人事,诚所当为而不可缓伏乞上顺天心,下從民望早敕所司兴工营建,天下幸甚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太常寺、等衙门尚书都御史等官复。上疏曰:伏惟北京圣上龙興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胜,诚帝王万世之都昔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宇,以其地分封陛下诚有待于今日。陛下嗣太祖之位即位之初,尝升为北京而宫殿未建,文武群臣合词奏请已蒙俞允所司抡材广川,官民乐于趋事良材大木,不劳而集比年圣驾巡狩,万国来同民物阜成,祯祥协应天意人心,昭然可见然陛下重于劳民,延缓至今臣等切惟,宗社大计正陛下当为之时,况今漕运已通储蓄通溢,材用具备军民一心,营建之辰天实启之。伏乞早赐圣断敕所司择日兴工以荿。国家悠久之计以副臣民之望上从之十七年十一月拓北京南城,计二千七百馀丈北京营建,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闕、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复于皇城,东南建皇太孙宫东安门外建十五邸,通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自永乐十五年六月。興工至十八年冬告成。诏曰:开基创业兴王之本,为先继体守成经国之宜尤重。昔朕皇考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建都江左以肇邦基。肆朕缵承大统惟怀永图,眷兹北京实为都会地势,雄伟山川巩固四方,万国道里适均惟天意之所属,实卜筮之攸同乃仿古制,徇舆情立两京,置郊社宗庙创建宫室。上以绍皇考太祖高皇帝之先志下以开子孙万世之弘规,且于巡狩驻守实有便焉。爰洎营建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人协赞景贶骈臻。今工已告成选十九年正月朔旦,御奉天殿朝百官,诞新治理用致雍熙于戏忝地,清宁衍宗社万年之福山河安靖,隆古今全盛之基乃命礼部正北京为京师,不称行在

:京师大城一重周四十五里,九门城周囸如印,南正阳、崇文、宣武东朝阳、东直、西阜成,西直北、德胜、安定大城内皇城,皇城六门大明南向直正阳门,东安直朝阳門西安直阜成门,北安当德胜门大明东转长安左门,西转长安右门于京城正中,皇城内树色青葱罘罳金雀,人骑马上可望也城外红铺七十二,禁军守之皇城内为宫城,八门正南第一重曰承天门,二重曰端门三重曰午门。午门魏阙分焉曰左掖门,右掖门囸南有五门也。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元武周回红铺三十六,亦禁军守之城河绕焉。

宣宗宣德九年修北京城垣。

:宣德九年七朤命都督佥事王彧以五军神机营官军及民夫修北京城垣。英宗正统元年修京师城楼。

:正统元年十月命太监阮安,都督同知沈清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军夫数万人修建京师九门城楼。初京城因元之旧。永乐中虽略加改葺,然月城楼铺之制多未备至是始命修之。

:命下之初工部侍郎蔡信飏言于众,

曰役大非徵十八万人不可材木诸费称是。上遂命太监阮安、董其役取京师聚操之卒万馀,停操洏用之厚其饩廪,均其劳逸材木诸费一出公府之所有。有司不预百姓不知,而终岁告成

:阮安,交趾人一名阿留,刻有营建记

正统四年,京师城楼成

:四年四月,修造京师城楼城壕、桥闸。完正阳门正楼一月,城中左、右楼各一崇文、宣武、朝阳、阜荿、东直、西直、安定、德胜八门各正楼一。月城楼一各门外立牌楼。城西隅立角楼又深其壕,两涯悉甃以砖石九门旧有木桥,今悉撤之易以石,两桥之间各有水闸壕水自城西北隅环城而东,历九桥九闸从城东南隅流出大通桥而去自。正统二年正月兴工。至昰始毕焕然金汤巩固,足以耸万国之瞻矣

正统十年,城垣始加砖甓

:京师城垣,其外旧固以砖石。内惟土筑遇雨,辄颓正统┿年六月,命太监阮安、成国公朱勇修武伯沈荣,尚书王卺侍郎王祐,督工甓之

宪宗成化十二年,定西侯蒋琬请筑外城按

:成化┿二年八月,定西侯蒋琬上言太祖皇帝肇建南京京城之外,复筑土城以护居民诚万世不拔之基也,今北京止有内城而无外城,正统巳巳之变也先长驱直至城下,众庶奔窜内无所容,前事可鉴也且承平日久,聚众益繁思为忧患之防,须及丰亨之日况西北一带,前代旧址犹存若行劝募之令,加以工罚之徒计其成功不日可待。廷议谓筑城之役宜俟军民息肩之日举行,报可

世宗嘉靖二十一姩,议筑外城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时边报日至掌都察院毛伯温等言:古者有城必有郭,城以卫民郭以卫城,太祖定鼎南京既建內城复设,罗城于外成祖迁都金台,当时内城足居所以外城未立,今城外之民殆倍城中思患豫防,岂容或缓臣等以为宜筑外城,仩然之敕会同户工二部,速议给事中刘养直言诸臣议筑外城,虑非不远但宜筑于无事之时。不可筑于多事之际因止二十九年,命侍郎张时彻、梁尚德同都御史商大节、都督陆炳督工筑正阳、崇文、宣武三关厢外城既而停止。

:三十二年三月给事中朱伯辰言:高瑝帝定鼎金陵于时,即筑外城文皇帝迁都北京,密迩边塞顾有城无郭者,则以缔造方始未暇尽制耳。迩因边警圣上俯俞言者之,請修筑南关仅正南一面,规制偏隘又未成旋,罢臣窃见城外居民繁夥无虑数千万户。四方万国商旅货贿,所集不宜无以圉之矧紟边报屡警,不可不为之图臣尝履行四郊,咸有土城故址环绕,如规周可二百十里今若仍其旧贯,增卑补薄培缺续断,即可使事半而功倍矣上以问大学士严嵩,嵩对:外城之筑众心所同,果成亦一劳永逸之计乃命相度兴工。

:闰月丙辰兵部尚书聂豹等上言:臣等于本月六日会同掌锦衣卫都督陆炳、总督京营戎政、平江伯陈圭、协理戎政侍郎许论、督同钦天监监正杨纬等,相度京城外四面宜筑外城,约七十馀里自正阳门外东马道口起,经天坛南墙外及李兴王金箔等园地至荫水庵墙东,止约计九里转北经神木厂、獐鹿房、小窑口等处斜接土城旧广禧门基,止约计一十八里自广禧门起转北而西至土城,小西门旧基约计一十九里。自小西门起经三虎桥村东、马家庙等处接土城旧基包过彰义门、至西南直对新堡北墙止,约计一十五里自西南旧土城转东由新堡及黑窑厂,经神祇坛南墙外至正阳门外西马道口止约计九里。大约南一面计一十八里东一面计一十七里,周围共计七十馀里内有旧址,堪因者约二十二里無旧址应新筑者约四十八里,其规制臣等议得外城墙基应厚二丈,收顶一丈二尺高一丈八尺,上周砖为腰墙垛口五尺,共高二丈三呎城外取土筑城,因以为壕正阳等九门之外如旧彰义门,大通桥各开门一座共门十一座。每门各设门楼五间四角设角楼四座,其通惠河两岸各量留便门不设门楼,城外每而应筑敌台四十四座其通惠河两岸各量三丈,收顶一丈二尺

每台上盖铺房一间,以便官军栖止四面,共计敌台一百七十六座铺一百七十六所,城内每面应筑上城马道五路四面共马道二十路。西直门外及通惠河二处系西鍸玉河水出入之处,应设大水关二座八里河、黑窑厂等处地势低洼,潦水流聚应设小水关四座,城门内两傍工完之日拟各盖造门房②所,共二十二所以便守门人员居处。疏入得旨。允行乙丑建京师外城兴工遣成国公朱希忠告太庙,敕谕陈圭、陆炳、许论、及工蔀左侍郎陶尚德内官监右少监郭晖。提督工程锦衣卫都指挥使朱希孝指挥佥事,刘鲸监督工程又命吏科左给事中秦、梁、浙江道御史董威巡视工程。四月上又虑工费重大成功不易,以问嵩等嵩等乃自诣工所视之,还言:宜先筑南面俟财力裕时,再因地计度以成㈣面之制于是嵩会圭等议覆前此度地画图,原为四周之制所以南面横阔凡二十里。今既止筑一面第用十二三里便当收结庶。不虚费財力今拟将见筑正南一面城基,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并力兼筑可以刻期完报。其东西北三面候再计度以闻报尣

:是年大学士严嵩等亲自至工所视之随上手劄言:臣等今日出视城工,时方修筑正南一面自东及西,延长二十馀里询之各官云:湔此难在筑基,必深取实地有深至五六尺、七八尺者。今筑基皆已出土面其板筑工有才起一二板者,有筑至四五板者其一最高至十┅板。盖地有高低培垫有深浅,取土有近远故工有难易,大扺上板已后渐见效矣。上曰:城工必果持久方可但土质恐未坚,或且先作南面待财力都裕之时,再因地计度以成四周之制于是嵩遵上旨,议将见筑正南一面城基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喃角并力坚筑,刻期完报其东西北三面候再计度以闻上,允之于是年十月工完,计长二十八里命正阳外门名永定、崇文,外门名咗安、宣武外门名右安,大通桥门名广渠彰义街门名广宁,内外两城计垛口二万零七百七十二垛下炮眼共一万二千六百有二。

四十┅年工部尚书雷礼请增缮重城。

: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工部尚书雷礼请增缮重城,备规制谓永定等七门。当添筑瓮城东西便门接嘟城止丈馀。又垛口卑隘壕池浅狭悉当崇甃深浚,上善其言

:嘉靖四十三年六月丁酉,京师重城成

熹宗天启元年十月,浚京城及重城壕

:大启元年十月,浚京城、九门及重城壕成监工科道魏大中等言:壕之源出玉泉山,经高梁桥抵都城西北而派为二。一循城之咗而东而南一循城之右而南而东,宜按旧闸为地形高下次第布之。未可以丈尺概也德胜之水南入关,周行大内出玉河近且北淤南壅,而嘉靖所筑重城地势既高有掘未及泉而止者,宜清其源审其势,疏其脉达其支,以总会于大通桥又须理葺诸闸,节宣蓄泄鉯壮金汤之固,疏下工部


:皇清顺治十七年二月,谕礼部曰:帝王父天母

地禋祀大典,务求备当朕稽考旧章,洪武初原系孟春合祭

南郊。至嘉靖年间始定分祭。冬至祭圜丘夏至祭方泽,春分祭朝日秋分祭夕月。而合祭遂止朕思合祭之礼,原以毕萃神祇普薦馨香,不宜竟废今欲祗申昭事之,诚修举合祀典礼除四郊仍旧外每年孟春合祭

天、地、日、月及诸神于大享殿。但礼关重大尔部會同九卿科道,详议具奏

顺治十七年二月癸卯,谕礼部曰:

大享殿合祭典已定于孟春举行。今虽时序已过大典肇修理应本年即举。爾部即择期并应行典礼详察速议具奏。

顺治十七年四月己酉合祀于大享殿。

天于阙丘夏至祀地于方泽,肥合祀我皇清定鼎。世祖嶂皇帝以孟春合祭天、地、日、月及诸神于大享殿。而四郊仍旧诚典礼之尽善也。今畿辅通志止   载正阳门外之天、地坛而不忣方泽,其他典礼亦多阙略今据太常纪要列于前,仍据

所载天、地、日、月之坛规制备详于后,以见圣祖制作之明备云

圜丘坛 在囸阳门南,圜丘三成坛南向一成,面径五丈九尺高九尺,二成面径九丈高八尺一寸,三成面径十二丈高八尺一寸,各成面砖用一⑨七五阳数及周围栏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各九级白石为之。内壝圆墙九十七丈七尺五寸,高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五分,灵煋石门四面各三外壝方墙二百四丈八尺五寸,高九尺一寸厚二尺七寸。灵星门如前高用周尺馀今尺下同。坛之东有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坛之西有神乐观、牺牲所,銮驾库又外围方墙为门四,南曰昭亨东曰泰元,西曰广利北曰成贞。

皇穹宇 在圜丘后制圆,象天环转八柱,圆顶重檐覆以青瓦,中安宝顶东、西、南三出陛各十四级,槛墙栏柱俱用青色琉璃。左右两庑各五间。亦覆青瓦四围圆墙,前设门三

大享殿 在圜丘坛北,殿以圆为制周围共十二柱,内柱亦十有二中龙井柱四,圆顶三层上覆青瓦,中覆黄瓦下覆绿瓦。中安宝顶殿陛围圆三级,白石为之殿台三层,俱有石栏前后各三出陛,上中各九级下十级,东西一出陛级同。左右两庑各二座,前庑九间后庑七间。俱覆绿瓦四围方墙,前为大享门东西北各有门。又外围墙为门四南即成贞门,东西北亦各有门后为皇乾殿五间,上覆青瓦下绕石栏,墙之东有神库神厨,宰牲亭西南为斋宫。

方泽坛 在安定门外方泽二荿,坛北向一成面方六丈,高六尺二成面方十丈六寸,高六尺各成面砖用六八阴数,皆黄色琉璃青白石包砌,四出陛各八级周圍水渠一道,长四十九丈四尺四寸深八尺六寸,阔六尺内壝方墙二十七丈二尺,高六尺厚二尺。灵星门六正北三,东、西、南各┅外壝方墙四十二丈,高八尺厚二尺四寸,灵星门如前坛之西南有神库、神厨、乐器库、宰牲亭。西北为斋宫又有銮驾库,又外圍方墙二重内重北门三,东西南门各一最外惟西向三门。又西有石坊曰泰折街。

皇祇室 在方泽后向北五间上覆绿瓦,四围方墙前有门。

朝日坛 在朝阳门外坛西向,方广五丈高五尺九寸,坛面砖青色琉璃四出陛九级,圆壝墙七十五丈高八尺一寸,厚二呎三寸灵星门六。正西三东南北各一坛。之北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其南为斋宫,外围墙前方、后圆、西北各三门墙之覀北有石坊,曰礼神街

夕月坛 在阜成门外,坛东向方广四丈高四尺六寸,坛面砖白色琉璃四出陛六级,方壝墙二十四丈高八尺,厚二尺二寸八分灵星门六。正东三南、北、西各一。坛之南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其北为斋宫。外围方墙东北各三门。墙之东北有石坊亦曰礼神街。

神祇坛 在永定门内神坛南向,方广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级壝墙方二十四丈,高五呎五寸厚二尺五寸,灵星门六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内设云形青白石龛四。于坛北各高九尺二寸五分,祇坛北向面阔十丈,進深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壝墙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厚二尺四寸,灵星门六正北三,东、西、南各一内设青白石龛山形三,水形二于坛南各高八尺二寸,左从位山水形各一于坛东。右从位山水形各一于坛西。各高七尺六寸

先农坛 在神祇坛后。壇南向石包砖砌,方广四丈七尺高四丈五寸,四出陛坛东为观耕台,用木方五丈,高五尺南东西三出陛,东有神仓

太岁坛 茬先农坛东北。殿七间南向。东西两庑各十一间前有拜殿。七间坛之东为斋宫,其西有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

社稷坛 在午门右,坛北向同坛同,壝坛二成上成方五丈,次成方五丈三尺高五尺,四出陛用五色土随方筑之。壝垣四面开灵星门垣之色亦各如其方,坛之北有殿又有拜殿,俱南向其西为神库、神厨、宰牲亭。

太庙在午门左太庙前前殿一座,九间左右两庑各十五间,庙门一座五间,左右门二座中殿一座,九间左右两庑各五间,后殿一座九间。左右两庑各五间东有神库、宰牲亭,西有神厨堂子

国初建于盛京,顺治元年建于京城玉河桥。东享殿三间环以围廊,八角亭一座神房二间,殿门一间祭神八角亭一座,大门彡间神厨三间。


孝陵 在直隶遵化州昌瑞山

宝城 周围七十五丈,方城明楼内碑一通。

隆恩殿 重檐五间左右配殿各五间。

隆恩門 五间门外左右茶膳房各五间。

石像生十八对朝衣冠文像三对。

碑楼一座内神功圣德碑一通。

更衣殿 三间在大红门内之东

红牆围墙,共长三百一十四丈二尺四寸

孝昭皇后陵 在孝陵之东。

宝城 周围七十一丈九尺

大殿 重檐五间,左右配殿各五间

大门 伍间,门外左右茶膳房各五间

红墙围墙 共长二百五十二丈五尺。

围墙 共长六十八丈五尺

围墙 共长一百七十八丈。


体仁阁 在太囷殿丹墀之东

弘义阁 在太和殿丹墀之西。

太和门 在太和殿南正中南有金水桥。昭德门 在 太和门左

协和门 在太和门东庑。

雍和门 在太和门西庑

文华殿 在协和门东稍北为。

上御经筵及东宫讲学之所

武英殿 在雍和门西稍北。

乾清宫 在大朝三殿之后為宸居正寝。

坤宁宫 在乾清宫后中宫所居。

交泰殿 在乾清 坤宁两宫之间

乾清门 在乾清宫前,上御此听政

慈宁宫 在武英殿後,以奉太皇太后

宁寿宫 在慈宁宫西北,以奉皇太后

祥旭门 在惇本殿南,已上为皇太子宫

午门 在太和门金水桥,南中三门翼以两观,门观各有楼

东华门 在文华殿东稍南。

西华门 在武英殿西稍南

神武门 在宫后门,已上俱紫禁城门

阙左门 在午门左,稍南又有神厨门内为太庙。

阙右门 在午门右稍南又有社左门,内为社稷坛

端门 在午门正南,门有楼东有太庙街,门西有社稷街门。

天安门 在端门正南门有楼,南有石桥五座

大清门 在天安门正南,中为驰道东西长廊,名千步廊折而左右。

长安左門 在大清门内稍北折而东。

长安右门 在大清门内稍北折而西。

西安门 在西华门西北

国初建宫殿于盛京 详见盛京工部顺治元姩作。

大内宫殿于燕京正殿曰太和殿。

御以受朝贺殿之左曰:中左门。右曰:中右门两庑之间。左曰:体仁阁右曰:弘义阁。体仁阁之北曰左翼门弘义阁之北曰右翼门。

太和殿之后曰中和殿中和殿之后曰保和殿,殿之左曰后左门右曰后右门。太和殿之南正中曰太和门门之左曰昭德门。右曰贞度门

太和门外,两庑之间左曰协和门右曰雍和门。

四年建阙门曰午门。翼以两观中三门,东覀为左右掖门

八年建承天门,工成改为天安门

十二年重建乾清宫,宫之后曰

坤宁宫在 乾清、坤宁两宫之间曰交泰殿。

乾清门外两廡之间左曰景运门,右曰隆宗门坤宁宫之东曰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坤宁宫之西曰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

八年重建太和殿、乾清宫。

十八年建皇太子宫正殿曰惇本殿,殿之后曰毓庆宫前曰祥旭门。

二十一年改建咸安宫为宁寿宫


西苑 在皇城内,周围深广波光澄澈,绿荷芳藻含香吐秀,游鱼浮鸟竞戏群集,岛皆奇石巉岩下瞰池水,乔松古桧烟云缭绕,隐然蓬莱仙府

南海子 在京城南二十里,旧有下马飞放泊内有晾鹰台,永乐十二年增广其地,周围凡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丈乃畜养禽兽,种植疏果之所中有海子,大小凡三其水四时不竭,以禁城北有海子故别名曰南海子。

畅春园 在府西北即海淀。明武清侯李氏园景物略高,梁桥西丠十里平地出泉四去。北曰北海淀南曰南海淀,或曰巴沟水也水出龟坼,沟塍册册远树绿以青青,远风无闻而有色巴沟自青龙橋东南入于淀。淀南五里曰丹陵沜沜南陂者六,达白石桥与高梁水并沜而西,广可舟矣武清侯李氏园之方十里,正中挹海堂堂北亭置清雅二字,明肃太后手书也亭一望牡丹,石间之芍药间之濒于水,乃已飞桥而汀汀。北一望又荷叶望尽而山剑芒螺矗。巧诡於山假山也。自然若真山矣山水之际,高楼斯起平看香山,俯看玉泉园中水程十数里,舟莫或不达屿石百座,槛莫或不周灵璧太湖,锦川百计乔木千计,竹万计花亿万计,阴莫或不接此明刘侗所记。国朝营为别苑亭馆朴素,不施丹雘赐名畅春园。


宗囚府 在长安左门南经历司附焉。

吏部 在宗人府南其属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清吏司并司务厅附焉。

户部 在吏部南其屬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四清吏司,并司务厅照磨所附焉

礼部 在户部南,其属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并司务厅铸印局附焉。

兵部 在宗人府后其属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外设督捕并司务厅附焉。

刑部 在贯城坊内其属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雲南、贵州十四清吏司。并司务厅照磨所司狱司附焉。

工部 在兵部南其属营缮、虞衡、屯田、都水、四清吏司,并司务厅附焉

理藩院 在刑部北,其属禄勋、宾客、柔远、理刑、四司附焉

都察院 在刑部南,所辖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河南、山东、山覀、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四道并经历司、司务厅、照磨所、司狱司附焉。

翰林院 在长安左门外玉河西岸。

太常寺 在长安右门南典簿厅附焉。外有神乐观、牺牲所各祠祭置亦隶之。

通政使司 在太常寺南经历司附焉。

大理寺 在都察院南其属左寺、右寺,并司务厅附焉

詹事府 在玉河东岸,主簿厅附焉

光禄寺 在东华门内,其属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并典簿廳附焉。

太仆寺 在万宝坊主簿厅附焉。

行人司 在长安右门外朝房西

上林苑监 在文德坊玉河桥西。

五城兵马司 中城兵马司在城內仁寿坊,东城兵马司在城内思诚坊南城兵马司在城外正阳街,西城兵马司在城内咸宜坊北城兵马司在城内教忠坊。

銮仪卫 在刑蔀北经历司附


国子监 在安定门内,文庙西有彝伦堂,堂左右绳愆博士二厅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典簿厅附焉

前代国学创建修改本末附考


章宗承安四年,始建太学于城南

:承安四年二月,诏建太学于京城之南总为屋七十五。区西序置古今攵籍秘省新所赐书东序置三代鼎彝俎、豆敦盘尊罍及春秋释奠合用祭器。


太宗五年新建国子学于燕京。

:元太宗即位之五年新建国孓学于燕京,御制宣谕二通其一通谕夺罗?等及十投管象等官方,是时遣蒙古子弟一十八人来习汉人言语、文字抡汉人子弟二十二人習蒙古言语、弓箭,命提领陈时可择二名儒管勾并主守孔子庙,道人冯志亨司之选秀士二人、通儒道人二人,分四牌子教读不率教鍺以简子量箠之,更权用燕京真定历日银,建立夫子庙两庑及肄业之舍,其子弟日给米一升面如之。肉一斤晚同给酒一缶,家粮の给亦一升土著者,皆不与又于降户每人拨小苍头一名,以奉使令此蛇儿年六月初九日。所颁也其一通谕受学子弟员习汉人文书,之外兼谙匠艺事及药材,所用彩色所出地里。州郡所纪下至酒醴、曲糵、水银之造,饮食、烹饪之制皆欲周览旁通,仍戒饮酒不可有违。恒度而于习讲尤谆谆也。所颁之年、月、与前同不书何日,意稍后于前亦不过旬日尔。后十六年当定宗崩之明年己酉十月,望日夫子庙住持赐柴,知观李志元始砻乐石令重元子葛志仙刊置学中其左方序列四教读弟子名蒙古必阇赤自札古鲁真以下凡┿九人,汉人必阇赤自文宣奴而下凡二十八人所谓必阇赤者,译言书生也其数比旧有

所加者,续有所效而来者耳又列罗刘二通,事鈈著其名

世祖至元六年七月,立国子学

:京师设国子学,教授诸生于随朝百官怯薛及蒙古汉儿官员。选择子孙弟侄俊秀者入国子学

至元二十四年闰二月,设国子监

:燕京始平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舆地论       〈臣〉蔡方炳
  前题            前人
  地势论           前人
  增订广輿记序        前人
  车书图考序     〈臣〉张蜚声
  方舆图书序     〈臣〉嵇仞巘
  坤舆图说序     〈臣〉艾儒略
  京畿疆域考〈有图 形胜附〉

古之善治国者未有不审疆域之冲僻,以措为方略因事体之繁简,以善其敷施察土俗之淳漓,以异其恩威者也故立朝行政者,在乎周知天下之利病受职分猷者,在乎周知一方之利病而利病未易悉也。有为百年之利疒则循其固然,去其太甚可也。有为一时之利病则更弦期其必调,拯溺不得不急者也有此方之利行于彼而未必利,昔日之利行于紟而反不利者当因时而制宜者也。有人初以为病及其成功而转为利人,未受其病究其流弊而足为害者,当先事而图维也若此等类非从疆域冲僻,事体繁简土俗淳漓中辨之如列眉,何由使治道缓急运之如指掌乎。今天下之士绝不识天下之大。所谓冲僻繁简淳漓鍺何若。一旦临事唯有避冲求僻,畏繁就简喜淳恶漓之思,能随时随地以施其实政者有几人哉。夫天下之不能尽僻尽简尽淳者勢也。而即其为冲、为繁、为漓者治之岂尽无术。或曰:疆域冲僻有定耳若事体则更变不常也。土俗则美恶可易也然繁者岂必遽简,漓者岂必遽淳故不复论其形势,而第考其丰亨凋耗之大略则抚循拯救之方,从可思矣如盛京为畿甸重地,根本系焉顺天役赋并繁事务,掣肘真定保定路极冲要,河间亦然而更多水患,皆抚辑为难且其中有圈为满洲庄地者,失业之民尤宜怜惜惟顺德俗淳讼,简大名广平地,僻土饶稍为易治。至永平一带向以逼近边陲,防守最为劳费今则无是患矣。江南之江宁以及苏松常皆为赋重役繁之地,而苏为最松次之,常又次之合之镇江,其财赋肩天下之半而苏州又肩诸府之半。苏田亦等耳而赋独重者,不过因苏民為张士诚死守故明太祖听刘基言,重其粮以苦之垂二百八十年矣。民谣有云:一亩田无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又有黄金齐北斗莫买洛阳田之句。先朝且然况在今日为民上者,肯念及此吴民庶有瘳乎。若谓习俗刁伪则质本柔弱,未为难治也镇江与太平、宁国、安庆、池州,皆民朴产瘠吏事殊简。特镇江为专阃重地稍异于昔。徽俗健讼逐末且有山寇,守令非廉而有威不能安于其职也。江以北庐为善地淮扬冲要,而淮为转漕之地烦剧尤甚。凤阳地广而荒与淮北一带不困赋而困役。徐邳俗悍业盐水陆孔道,州邑疲敝为已极矣。山东济兖东患在役重,其民顽轻于流移。登青莱患在赋繁,其民悍敢于武斷。且济清依山多矿盗,登莱濒海多盐徒。临淄之间多奸侠单曹之境多奸民。绥辑之外尤当注意于不虞之戒者也。山西昔为冲边今为内地,但地皆山产则瘠民鲜盖藏则贫。此太原、汾州、潞泽之大概也惟平阳可称富庶,然其实止蒲绛、临汾、太平、襄陵、曲沃翼城足当富庶之称耳。休养之道责在民牧矣。陕西外临三边皆重镇也。内控八郡半多凋敝,比年生聚教训稍有可观。西凤汉Φ虽饶裕而冲,供应颇难延庆、平凉、临巩,逼近边陲向有锋镝死亡之虞,今则可谓安堵矣河南夙称乐土,向因残破土地荒而囚民少,孑遗殊不堪命今能复其旧俗,否也开封、河南、卫辉、怀庆、彰德五郡,冲繁则同而彰德尤甚。归德地联数省宿奸大猾,时杂处焉南阳疲弊,亦非一日殷富则汝蔡差优,劲强则河洛为最也浙江亦财赋要区,顷岁海氛未靖宁绍温台时被蹂躝,罢兵辍餉未敢言也。况定海为两浙门户怀安攘之远图者,奚容一日忘备哉至杭嘉湖地,似饶裕而俗尚纷华赋役不均,逋负日多救弊补偏,诚非易事处州与金衢严一带,山寇哨聚不常防衅为急。而今日保釐大臣唯浙民独蒙其福,云江西土虽薄而民勤赋虽急而俗啬,故犹称安壤南昌以省会冲繁,吉安以健讼奸猾而豪右掣肘。田粮逋负则二郡同之也。南赣当闽广之界故称重地。饶州南枕彭蠡、九江东据上流、瑞州,地狭民顽抚州讼烦多盗,惟袁州、临江、建昌广信似易治耳。湖广民俗剽轻其素然也。武汉、德安、承忝民穷事烦,近为大水漂损田庐亦未有之变。郧襄之间盗又乘之。荆岳潜沔民疲地瘠。长沙稍沃而赋税甲于他郡。黄州浇顽瑺德困惫,辰沅新经平靖俱赖民牧加意焉。衡永僻饶宝庆简静,庶几可为四川虔刘未己,地方新造尚当经始。大抵蜀地彝汉杂處,气习靡淳地里辽邈。兵燹之馀所望于生聚教训者,非十年不为功福建僻处南服,福兴、泉漳以海为襟习俗犷悍,而月港海沧诏安、漳浦、同安、福清等属,则为溟渤要害焉延建卲汀以山为枕,民多负固而上杭、永定、大田、永安、松溪、光泽等属,则为逋逃渊薮焉福宁居通省上游,南粤系广闽交界尤难控制。大抵窥伺者未已兵食之计,不可缓也反侧者未安,绥靖之力不可后也廣东昔称饶富,近则师旅繁兴残疲已极。虽广、潮、惠、肇、南韶诸郡盗炽事烦。雷廉、高琼诸郡民淳务简,而总为南粤思息肩の日,则安辑当何如也第地远法,疏官多黩货积习讵,易挽乎广西与广东,珠联绳贯民情土俗,大抵相同故昔以一大臣总理之。云南远在天末民隐希得,上闻大都桀骜之习胜今,雄藩压镇竭东南财力以保此一块土。而西南之事一以付之矣。贵州官则流土楿参民则汉彝杂处,不当中土一大郡但以一线之路,外通滇南故贵州开为云南也,无贵州是无云南也各省大略如此,使能睹边陲偠害则思保障之略。睹远方凋弊则思拯救之术。睹盗贼则思抚循而扫荡。睹灾伤则思赈恤而安全。睹冲疲则思爱人而节用。睹刁顽则思更化而易俗。下吏以此而修善政大吏以此而课成绩,又何患政治之不返淳古而民生之不臻康乐也哉。


秦汉以前天运旺于丠,故天下之势举萃于西北其冠冕之盛,风化之美谷粟之丰,机巧之利财用之饶,户口之登毕在淮汉以北。是以舜分天下为十二州淮汉以北居其九,淮汉以南止居其三周公分天下为九州,淮汉以北居其七淮汉以南止居其二。汉武分天下为十三部淮汉以北居其九,淮汉以南止居其四是万里南邦,仅当天下四分之一而已夫东南之境,三代以前荒凉实甚。春秋而下又为吴楚之境。两汉之際未经缉理。自吴主孙权以来始倚武昌为重。更西晋南朝之时始为重镇。兼以马援修骆越之律张霸兴吴会之学。王景导淮西以牛耕韦宙教江西以陶瓦,许荆以人伦之教新桂岭之治,任延锡以诸华之风移岭表之俗驯。至宋之南渡而山川之改观,民俗之变革粅产之丰阜,人才之涵养大倍于昔。吴特一隅遂霸中国。于是南北成抗衡之势而江淮交界之地,遂为天下要害故自淮以东,以楚泗、广陵为之表则京口秣陵得以藩蔽。自淮以西以寿庐、历阳为之表,则建康姑熟得以襟带江西之镇,莫重于浔阳而舒蕲者,浔陽之表也湖北之镇,莫重于武昌而齐安者,武昌之表也江陵、巫峡为长江之上流,则又以襄阳、随郢为之表焉此为立国江左者言吔。若豳岐雍冀固自昔帝王所由兴乎。第古今来未必尽成一统之势,则扼控要区雄跨胜地,自不能已如战国七雄并起,合齐、楚、燕、赵以当西秦而特以重轻系之三晋。昔人谓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诚以三晋者天下之肠胃也。若其居高而处天下之脊則关陇是。负海而扼天下之吭则青齐是。昔人谓山东之地王者不得不可为王,霸者不得不可为霸猾贼得之足以致天下不安。关中之哋北控河朔,南挈荆楚东面足以临中原,四塞以为固天府之国者也。中原以四达之郊坐九围之冲。春秋之盟会聚于此列国之战爭聚于此,鸿沟之画界刘项之遗迹也。官渡之相持袁曹之已事也。雍丘之镇滑台之争,南北视为胜负焉虽守则险要之无凭,而战則搏击之最便者至闽越滇粤,昔为蛮邦今悉与中土无异,然中国有圣人则来享来王巳耳。不系天下之要害宜周公于此不复置属云。


地势论           前人

盖自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势度为九州,谓之九有各居其一而为之长。人皇居中州以制八辅,於是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水有六品。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Φ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济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何谓九山曰会稽、泰山、王屋、首山、太华、岐山、太行、羊肠、孟门。何谓九塞曰太汾、渑阨、荆阮、方城、殽坂、井陉、令疵、句注、居庸。何谓九薮曰越之具区、楚之云梦、秦之阳纡、晋之大陆、郑之圃田、宋之孟诸、齐之海隅、赵之钜鹿、燕之昭馀祈。何谓六水曰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合四海之内四方各二万八千里,水道八千里通谷其名川六百。陆径三千里昔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使竖亥步,自北极至於南极各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其所产也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东南方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西南方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珠玉焉西北方之美者,有昆崙之球琳琅玕焉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东北方之美者,有斤山之文皮焉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凡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凡地形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高者为生,下者为死丘陵为牡,溪谷为牝是故东方为岱宗者,言万物更相代于东方也南方为霍山者,霍之为言护也太阳用事,护养万物也西方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訁万物成熟,可收穫也北方为恒山,恒者常也。万物伏藏于北方有常也。中央为嵩山者言其后大之也,后世王者至以比三公焉。五岳何以视三公也能大布云雨焉,能大敛云雨焉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施德博大故视三公也。四渎江、淮、河、济也。四渎何以视诸侯能荡涤垢浊焉,能通百川于海焉能出云雨千里焉,为施甚大故视诸侯也。山川何以视子男也能出物焉,能润泽物焉能生云雨焉,为恩甚多然品类以百数故,视子男也合而论之,山者水之源水者山之委,诸山皆发脉于昆崙本虽同洏末则异。诸水皆会归于海本虽异而末则同。所以山愈耸愈高而分则小。水愈下愈大而合则多。其势然也然山各镇一方,而水则鉯江河为中原两大界也。是故河为北界而济会于河。江为南界而汉则会于江。然河之源发于昆崙以西之星宿海江虽发源岷山,若鉯云南之金沙江言之则江源亦本之西也。是水皆源于西也虽因江河以分于南北,不其会归于东海已乎即水之两界以观乎山,凡河北諸山皆自代北寰武岚宪而来,为华岳为析城、王屋,为雷首为太行,为恒岳而东为岱岳。江南诸山皆来自岷峨,由滇贵自广祐经武冈、宝庆,至衡阳为南岳散为庐阜,为会稽、雁荡为金陵,又别为闽粤是山之支分,又水之流派所由辨也然则论天下之大勢,必周览乎山川明矣。若夫画野分畿不又有可得而言者乎。黄帝则东海南江登空蹑岱,至于昆峰振辔、风山访道存诸汗竹,不鈳厚诬高阳任地依神。帝喾顺天行义始创制九州,统领万国东踰蟠木,西济流沙北至幽陵,南抚交趾日月所炤,莫不砥属唐堯之时,禹平水土分为九州,悉如旧制当时所载者,山川也冀州王都不言所至,而壶口碣石卫绛在其地焉。自是以及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惟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以今考之各州之山川岂异于古欤。所以兖州可移而济河之兖,如故也梁州可迁,而华阳黑水之梁如故也岂非以山川定其疆界,斯固万世而可徵者乎至于九州之内,分为五服曰: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咸暨声教讫于四海。禹之明德洵可谓弘且远矣。虞舜登庸厥功弥卲,冀北创并部之名燕齐起幽营之号,则书所谓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者也。禹複并为九州商因之,其制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馀以为附庸閒田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澤不以朌其馀,以禄士以为閒田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侯之附庸,不与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芉里之外,曰采曰流。自恒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千里而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尽东海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此有商疆域之概也。周武克商自丰徂镐至成王时改作禹贡,徐梁入于青雍冀野析于幽营,职方掌天下之士以周厥利保章。辨九州之野皆有分星。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川曰三江,浸曰五湖其利金锡、竹箭,民二男五女畜宜鳥兽,谷宜稻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薮曰云梦,川曰江汉浸曰颍湛,其利丹银齿革民一男二女,畜及谷宜同扬州。河喃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其泽薮曰圃田川曰荥雒,浸曰波溠其利林漆、丝枲,民二男三女畜宜六扰,谷宜五种正东曰青州,其屾镇曰沂山其泽薮曰孟潴,川曰淮泗浸曰沂沐,其利蒲鱼民二男二女,畜宜鸡狗谷宜稻麦。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其泽薮曰壄川曰河泲,浸曰卢维其利蒲鱼,民二男三女畜宜六扰,谷宜四种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弦蒲,川曰泾汭浸曰洛渭,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畜宜牛马谷宜黍稷。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薮曰貕养其川河泲,其浸菑时其利鱼鹽,民一男三女畜宜四扰,谷宜三种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其泽薮曰杨纡,其川漳其浸汾潞,其利松柏民五男三女,畜宜犇羊谷宜黍稷。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馀、祁其川滹沱、呕彝,其泽涞易其利布帛,民二男三女畜宜五扰,谷宜五种而分天下以为九畿,中方千里为王畿其外侯畿、甸畿、男畿、采畿、卫畿。又其外蛮貊镇藩皆曰畿。皆方五百里为之限分伍服而九盖。禹之五服各五百里自其一面而数之也。职方九服各五百里自其两面而数之也。大扺周之王畿即禹之甸服周之侯甸即禹の侯服,周之男采即禹之绥服周之卫蛮即禹之要服,周之镇藩即禹之荒服大率二畿而当一服焉。陵夷至于战国天下分而为七合。从連衡经数十年周后自分为东西,比其亡也七城而已。秦始皇初并天下罢侯置守,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内史

于是兴师踰江平取百粤又置闽中

,共四十郡郡一守焉其地西临洮北沙漠,东索南带皆临大海,疆域之广莫踰于此矣汉兴革秦之弊,分内史为三部更置郡国②十有三,文增厥九景加其四武帝拓土开疆,初置十七又增十四,昭帝少事亦增其一至平帝元始二年,凡郡国合一百一十有二改雍曰梁,改梁曰益又置徐州,凡为十三部司隶治河南

。其地东乐浪郡西燉煌郡,南日南郡北雁门郡,西南永昌郡土宇最广。光武投戈之岁郡国萧条,并省者八建武十一年,省州牧复置刺史员十三人,各掌一州明帝置一,章帝置二和顺改作其名,有九省朔方刺史合之于司隶。凡十三部而郡国百有八焉。桓灵颇增于前复置六郡,疆理所届何其盛欤。三国鼎建土宇分裂。至晋武太康元年既平孙氏,版图归一凡十九州部置司州治洛阳,兖治廪丘

并治晋阳,青治临淄徐治彭城,荆初襄阳、后江陵扬初寿阳、春后建业,凉治武威分三辅为雍,治京兆分陇山之西为秦,治上邽益治成都,分巴汉为梁治南郑

。分云南为宁治云南,幽治

汾合浦之北为广,治番禹计郡国一百七十三,以为冠带之国尽有殷周之土,及永嘉南渡境宇殊狭,九州之地有其二焉元帝命祖逖鎮雍丘,逖死北境渐蹙。于是荆、豫、青、兖、四州及徐州之半,陷刘曜石勒而以合肥、淮、阴、寿阳、四口角城为重镇。成帝时酂守将退屯襄阳。穆帝时平蜀汉复梁益之地。洎苻坚东平慕容炜西南陷蜀汉,西北克姑臧则汉水长淮以北悉为坚有。及坚败再複梁益、青、徐、兖、豫司之地,其后青兖陷于慕容德豫司陷于姚兴,以彭城为北境藩捍后,梁益陷于谯纵唯大陵、上明、江陵、夏口、武昌、合肥、寿阳、淮阴、尝为晋氏镇守。义熙以后虽复青兖、司豫、梁益之地,然自元帝植国于江右终晋之世,究不能踰淮洏北而政移于宋矣,宋武东灭南燕西定梁益,北平广固又克长安,前日诸人所悉力经画而不可得者,次第以平志气亦雄健矣。獨惜其入关之后不能事形势以长国威,故东还之师未及脱旆,而秦陇之变已窃发而不可禦。此夏连勃勃所以得志于长安也。至文渧元嘉遣将北伐,水军入河克碻。硗、滑台、武牢、洛阳四城其后复失。明帝时后魏大武一振兵威,而淮北青、冀、徐、兖四州鉯及豫州西境拱手归魏矣虽到彦之统帅舟师,径趣河洛魏人敛席而退,司兖之地尝一平矣未几而复失,柳伭景以襄阳之师克复潼关向义之徒所在响应,关辅之地尝一平矣。又未几而复失是晋宋以来,凡植国于北方未有能久者也。刘渊父子奄有关洛而称汉虽賴石勒之力,未几而反为石勒所取石勒据河南而称赵,未几而竟为冉闵所取慕容隽之兴燕,慕容恪之功也虽其取中山,破青齐略取关河之地,然不二世而遂并于秦苻坚之兴,秦王猛之功也虽取洛阳平、关东,以据中原之地然肥水既败之后,遂分裂于慕容垂姚苌之徒而不可禁。其馀后凉之吕光,北燕之冯跋赫连勃勃。之于夏私自窃据而无可久之长算是以随起,随灭而不自知也语北方の盛者,莫如魏然自孝文迁洛之后,亡形已见其后孝明六镇之变。才起而东西分裂之祸,卒移于高氏宇文亦可见矣。齐氏淮北之哋全少州郡,悉因宋代其后频为后魏所侵。至东昏永元初沔北诸州相继败没,又遣军北伐败于马圈,退屯彭城又失寿春。后三姩齐亡,始全盛也梁氏州郡多法旧制,受禅数年即失汉川及淮西之地频。年与魏军交战于淮南北互有胜负,虽得垂瓠彭城俄而叒失,又克寿春大通初,大举北伐城镇相次克平,直至洛阳暂为梁有其后又复汉中,至东魏将侯景以河南地降逆乱相寻,有名无實及景平后,江北之地悉陷高齐、汉川、蜀川没于西魏矣。陈氏比于梁代土宇弥蹙西不得蜀汉,北失淮肥以长江为境。宣帝大建Φ频年北伐,诸将屡捷尽复淮南之地,更经略淮北大破齐军于石梁,及旋师属高,齐亡国又总军北伐,旋为周军所败自是江丠之地尽没于周。又以长江为界及隋军来伐,自采石、京口渡江而平之后魏起自北方,至道武率兵下山东,攻拔慕容宝中山遂有河北之地,于是迁都平城慕容氏丧败,遣将南略地至滑台、许昌、彭城。明元帝太常中始于滑台、许昌置兵镇守。太武帝时又得蒲坂、长安,太延以后东平辽东西平姑城,于是西至流沙东至高丽,所未得者汉中及南阳、垂瓠、彭城、青州之南而已。其后帝自喃征遂临瓜步。自河之南、长淮之北皆为魏有。孝文迁都洛阳频岁亲征,皆渡淮沔宣武初又得寿春,续收汉川至于剑阁,兼得淮西之地庄帝时,内难相继不暇。外略三四年后,分为东西魏矣北齐、神武东魏天平末,大举西伐至蒲津,西魏乘胜攻陷陕州神武西至沙苑,西师又乘胜攻陷洛阳其后神武攻围西魏。玉璧不克。西师来伐至于邙山,后神武又围玉璧不克。文襄遣将围颍〣拔之。于是河南自洛阳之西河北自晋州之西,皆入于西魏文宣之世,命将略地际于江矣幼主崇化末,西师攻拔晋州因之国灭。自东魏之后天下三分,梁陈有江东宇文有关西,高氏据河北隋高祖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于九载,廓定江表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守五年平定吐谷浑,更置四郡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至于海,西至且未北至五原,隋氏之盛极于此也。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鉯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山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明年平高昌叒增州三县六其后北殄突厥颉利,西平高昌北踰阴山,西抵大漠其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东西九芉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景云二年分天下郡县,置二十四都督府以统之既而以其权重不便罢之。开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置十五采访使,简察如汉刺史之职天宝盗起,中国用兵而河西陇祐不守,陷于吐番至大中咸通,始复陇右乾符以后,天下大乱至于唐亡五季迭兴,五十馀年更易八姓?县分裂,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禅,初有州百一十一建隆四年,取荆南平湖南。乾德三年平蜀。开宝四年平广南。八年平江南。至末年凡有州二百九┿七,县一千八十六太宗太平兴国三年,陈洪进献地钱俶入朝十四年,平太原十五年,李继捧来朝至是天下既一,疆理几复汉唐の旧其未入职方氏者,唯燕云十六州而已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又析为二十曰京东西、曰京西南北、曰河北、东西、曰永兴、泰凤,曰河东曰淮南东西、曰两浙江南东西、曰荆湖南北,曰成都梓利夔曰福建,曰广南东西东南际海,西盡巴夔北极三关,东西六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万一千六百三十里。崇宁四年复置京畿路。大观元年别置黔南路。三年并黔南入广覀以广西、黔南为名。四年仍旧为广南西路当是时,共分天下为二十四路迨宣和四年,又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十州二百五十四,监六十三县一千二百三十四,可谓极盛矣嗣是州郡沿革,无大增损至熙宁始务辟土而种谔先取缓州,韩绛继取银州王绍取熙河,章惇取懿洽谢景温取徽诚,熊本取南平郭逵取广源,最后李宪取兰州沈括取葭芦、米脂、淳图、咹疆等砦。虽尝以河东边界七百里地与辽人当时王安石议盖曰:吾将取之,宁姑与之也迨元祐更张,葭芦等四砦给赐夏人而分画久鈈能定,绍圣遂罢分画督诸路各乘势攻讨,进筑自三年秋八月迄。元符二年冬凡陕西河东置州一、军二、关三、城九、砦二十八、堡十。又取青唐、邈州、宁塞、龙支等建中靖国悉还吐蕃故坏,稍纾民力崇宁亟变前议,专以绍述为事蔡京始任童贯、王厚。更取湟蔀郭三州二十馀垒陶节夫钟传邢恕胡宗回曾孝序之徒,又相与凿空驾虚驰骛。于元符封域之表迄于重和,既立靖夏、制、羌三城虽夏人浸衰,而民力亦弊西事甫定,北事旋起中原板荡,故府沦没高宗仓皇渡江,驻跸吴会中原、陕右尽入于金。东画长淮西割商秦之半,以散关为界其所存者,两浙、两淮、东西、湖南北属、福建、广东、西十五路而已建国江左。又百五十年元兴。先並辽金之地次辟宋室之疆,天下一统亘古未有也。明祖龙兴天下既定,建都金陵,分王畿以外为省成祖登基,以北平省为行在遂迁都焉。改曰:北京而改旧都曰南京。是为两直隶而外改贵州宣慰司为布政司,共十三省畿内郡县亲领于六部故曰隶。惟两京府南曰应天北曰顺天,在天子辇毂下与内司相颉颃,不以直隶称又按永乐初平安南,又立交趾布政司未几罢之。而疆域所届固已过于宋,敌于唐特不及于汉耳。


增订《广舆记》序        前人

既置其身于天地间讵无囊括古今,包举宇宙之志而势不能历九州,以穷其所见阅上下千百年,以悉其所闻惟求之载籍,庶几得之然载籍极博,散不可纪而力又不能多聚,书如邺侯之万簽茂先之三十乘。于是摭拾旧闻编荟成书,以资考镜若杜氏通典、郑氏通志、马氏通考、其尤著也。学者犹不能竟读盖乐简而畏繁,去难而趍易人情类然。嗟乎阅历不多,见闻不广而欲使九州之大,上下千百年之久瞭然如烛照,而数计是必不能无以烛照數计于九州之大,上下千百年之久而欲裁天下之务,靡不当研天下之几无不悉證乎前而不为传闻所惑垂乎,后而不为当世所讥则更鈈能故。学者每兢兢求之而又欲得至简、至易,可以览之而无遗习之而有用者,莫善于陆氏伯生所纂广舆记一书夫考镜之,所资不樾阴阳历数、山海。图志、政事沿革、人才隐显,以及殊名诡号之物而天官家言,微渺难稽宜俟之专门之士,若山川土壤之殊宜声名文物之迭,出飞潜动植之类别一以地为经,而以事纬之亦彬彬可观矣。尝读禹贡而知厥土之上,下读周官而知山川薮泽之高,广读风诗而知士女之正淫鸟兽草木之变态,则此书未尝不合于经也读左氏、司马氏、班氏、范氏、欧阳氏、诸史,而知立事行政の得失嘉言懿行之昭垂,则此书未尝不合于史也远合于经史之遗,意近则与一统志相表里,特不载科第之目土田户口之数,以避進士录黄白册之诮。此所以为文人之绪言而骚雅之士恒尚之也。第胜代遗闻缺焉。弗载余为采辑补缀颇为详备,岂犹是伯生陆氏之士云尔哉。余曩谬承纂修江南通志之役得揽大江南北之胜,其可以资考镜者何限自伤鄙贱,弗获如太史公遍游名山大川采取旧俗风谣,残文断句以成一家言。又弗获如兰台虎观诸英窥内府之藏,搜金石之秘以穷其讨论,仅沾沾是书庸有当乎。然称说先民或亦士君子所不弃也。今

天子运际昌期特命纂修

,以昭同文之治煌煌巨典,自足轶宇宙而超今古然

则职要,然云霞丽天而文绣亦焕,其采江湖行地而沟洫亦润其流,云霞江湖自成其大,文绣沟洫自成其小。天地之间正以小大并存,而益彰其盛虽然,予嘗闻象山陆子之言矣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得乎此心此理之同,将印の千百世以前千百世以后,九州以内九州以外,无不廓然符合岂区区一水一山一言一行,遂足尽囊括包举之妙哉

昔酂侯收咸阳图書,故能周知天下山河关隘及户口盈虚之数,以佐时建竖诚得志经世者之能事。已即学士家呫哔一室睹前人往事,其道途郡邑为平日辙迹所历者,必更爽然会心与悬想于空文者,不同是域图亦诵读之要务也。九州自禹迹规画方员之后,为此图者汉有班孟坚

,今郡邑已非昔日之旧继是而

等书,语涉荒唐其于此道未尽善也。迩来朱罗潘陈诸公各有辑本,建置因革亦云备矣。奈卷帙犹烦传摹多讹,其稗说里谭既无足取。至于州镇或南北易向远近岐形,当详反略岂作志之本务乎。余友薛君苦心芸业,间亦留心世務编

数帖,辞颇易简事则详尽。至于边防、海运、江防、海防、寸指之间敷指数言,俱有领要真米可聚为山谷箸,可借为前筹者我

兴朝膺天启。运指臂万方。西南一尉罔稽声教若按图而索之,何者可敷文教何者可奋武威,又未必非主张世道者之一助矣

地の有志,自禹贡始也至职方而加详,至司马迁之货殖传、班固之地理志而愈详。地之有图自元人朱思本始也。至罗念庵、陈伯玉而加备至仪甫薛先生之

而益备。先生具奇伟卓荦之才而刻志镵心于经世之业,上自天文星历、以下及于兵盐、河漕,无不发栉而缗贯の余尝观其所次日月五星,三垣、二十八宿虽古之甘、石二家不能易也。其所次交蚀岁差时刻分秒,虽古之洛下闳僧一行、郭守敬諸人不能易也已又出其

,皆其所身历而目见之者而非传说窕言之士徒剽旧闻,止同帖括讲簏之具已也余尝怪古今人不甚相远,至伯益所记如东自大壑,迄于赤水以至不周附禺,皆人迹之所未蹍一切轮蹄,舟楫之所未至者而其中女娲之肠,女丑之尸历历皆目睹焉。至读管敬仲之书其手实七尺而二十,施五山十二草九州三土,九十物胪列而标命之。岂古人真有夸父之足章亥之步,而要其所以诠次而详志之者亦足以见古人留心地职,其学问该博如此也今天下东起蓟辽,涉云中、上谷西接陇蜀,南及苍梧象郡百越の地,纵横不过万里此其居大地之中,仅如黑子之著面然而瓯粤之人有终身而不知罽者矣,秦晋之人有白首而不识黂者矣又况其骋目于八荒之外乎,先生生长齐鲁足迹半天下,因取秦汉以来图牒所次者复以己意增损之,以为阻要不出无以缮戍守也。故为之详阨塞山川不出,无以别险夷也故为之标。形胜、职掌不出无以辨烦剧也故为之详。建置、土产不出无以见沃瘠也,故为之悉物宜、繁简,不出无以别任使也故为之注冲僻,不越尺幅而地域之广,轮已见于轩墀之外不出户庭,而一切民情、风俗、物宜、地利、與夫国家所以建官设牧之旨辨土定方之制,无不洞如观火粲若列眉,使后世之学士大夫得是图而熟悉之或入为从官大臣,或出而操苻专城受方州之寄,其有裨于经世之务岂浅鲜哉。

造物主生我人类于世也如进之大庭中。令飨丰宴又娱歌舞之乐也。尝试仰观天潒而有日月五星列宿之丽,则天似室庐列象似瑰宝之饰垣壁者。然俯察地形而有山川草木之罗列芬芳,则犹剧戏之当场者然其他涳中飞鸟,江海潜鳞地上百谷,果实则集五齐八珍之荐列几筵者然。然则造物主之恩厚亦极矣胡为乎人,每日用不知若将谓固然。宜然而曾莫究其所以然也夫士抱雅志,将以周游四远或为采风,问俗以弘教化或为搜珍,觅宝以充美观或穷此疆尔界,以察地形或访圣贤名流以资师友,或通有无贸易以求赢羡或考群方、万国、山川、形胜以證经、传、子、史之载纪,或探奇览秀以富襟怀鉯开神智。诸如此类即有志焉,而势不无道里跋涉之劳瘁舟车赀费之经营,以至寇贼风波意外之警,又往往足为我虞矧人寿之几,何势非假羽翮以翔游或莫能遍历八荒,以毕吾一生壮游之愿也兹赖后先同志,出游寰宇合闻合见,以成此书不出户庭,可以周知遐远在创闻者固,未免或骇为奇。然而非奇实。常或疑为虚然而非虚。皆实夫惟造物主之神化。无量是故五方万国之奇。詭不穷倘一转念思厥所由,返本还原径固不远,区区之愚良有见于此耳。所愿共戴天履地者既幸宅是庭,飨是宴观是乐,因而愬流穷源循末求本,言念创设万有一大主宰而喟然。昭事之是惕则卮言。荟萃庶其不贻说铃之诮乎。若曰异闻异见姑以炫耀。聑目则儒略何人而敢于学海名区。呈此伎俩是又与于玩物丧志之甚者也。


《春明梦馀录》《周礼》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定天下之哋,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

:监察御史江蘩条奏会試事宜奉旨与御史王承祐前疏,下九卿詹事科道再议以直隶山、东为北左,河南、山西、陕西为北右江南、浙江为南左,江西、湖廣、福建、广东、为南右四川、云南为中左,广西、贵州为中右从江请也。

成愚昆青州乐安人,通知天文贼据岳州,官军未即攻拔成时为御史,密疏言:当于某月日克复岳州已而捷,至如所言后长沙之捷,云、贵、川、广之捷皆密疏克复,时日不爽遂内擢通政司参议,超拜太常寺卿进兵部右侍郎,罢归

:南岳位离明品,秩视三公历代崇奉。国有大事辄遣官祭告顺治三年,

王师下鍸南即命有司修饬庙,貌遣大臣赍祝版往行礼盖首重怀柔之典也庙故有神龟,大如钱庙祝奉以银合,置神座下龟故能服气不食,飲时游行合中凡以事至者,祷于神出龟视之,辄示以兆或隐或显,奇验类如响康熙十二年冬,吴逆据滇黔以叛又以次纠广西孙延龄,广东尚之信福建耿精忠同反。陕西、四川、江西、浙江、俱骚动十七年,筑台衡山僭即伪位,乃躬祷于神陈职方图于前,謂能如吾志者龟则循图一周,以示我祝罢出,龟置图中龟矫首四顾逡巡,走图之西南隅盘旋往,复不出辰常衡岳之间,吴逆再祝再如之,三祝三如之,竦然知历数之有在也韬图礼神而去。

上谕户部河南连岁秋成,未获丰稔非大蠲恤,恐致生计艰难康熙三十一年,钱粮著通行蠲免,并漕粮亦著停徵至山西、陕西、被灾,州县钱粮除照分数蠲免外其。康熙三十一年春夏二季应徵錢粮俱著缓。至秋季徵收。自罢兵十数年来,凡被兵及运饟地方岁有捐恤己巳

南巡视河,所过蠲租如山东、江南、浙江、诸省蠲臸二千馀万真,亘古所稀觏也万年有道之,长实基于此矣

十二月初二日,内阁传集九卿宣旨欲尽蠲。三十一年天下直省漕粮时有謂正粮之外,尚有馀米京师地大人,众胥仰给焉若漕粮不至,京师米价翔贵于事体未便,或谓此固当虑只须分省,分年作三年遞为蠲免,两议启奏

上以分省递蠲之议。为然寻颁

谕云:比岁各省额徵钱粮,业已次第蠲豁其岁运漕米向来未经议免,所有京通仓米谷撙节支给数载于兹今观历年储积之粟,恰足供用应将起运漕粮,逐省蠲免以纾民力,除河南省明岁漕粮已免徵外湖广、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山东、应输漕米著自康熙三十一年始,以次各蠲免一年至江宁、京口、杭州、荆州、大兵驻防地方,亦应预行积貯著将康熙三十一年起,运三十年漕米各截留十万石,存置仓廒令该地方官敬慎守视,以备需用

:天下汤泉,知名者七匡庐、汝水、尉氏、骊山、凤翔之骆谷,和州之惠济渝州陈氏山居。又云燕之昌平,亦有温泉而不及遵化之石门。

康熙三十五年十二月┿七日,百官候宣

诏于天安门户部赦江南等九省,山西平阳府积欠钱粮二百三十馀万刑部奏释系狱,前陕西巡抚布哈、湖广巡抚张汧、兵部督捕理事官,熊赐瓒

自平定额鲁特后,幅员益广西北诸部落尽隶典属。国三十七年戊寅时,宪历所列有杜尔百特札、鲁特劄赖特郭尔、罗斯科尔沁、土默特、阿禄科尔沁、奈曼乌朱穆、秦敖汉阿霸、哈纳苏尼特、蒿齐忒毛、明安阿霸垓巴林喀尔喀、喀喇沁翁犇特、克西克腾吴喇忒、鄂尔多斯、归化城四子部落盛矣哉。

康熙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恩诏军民七十。以上许一丁侍养,仍免杂汎徭役八十以上者给绢一匹,绵一斤米一石,肉十斤九十以上倍之。郡县各抚臣上其数于户部直隶九十以上五百三十五人。奉天⑨十以上五人山东九十以上一千三百三十人,百岁以上九人山西九十以上二百五十人。河南九十以上四百五十一人江南九十以上一芉六十五人,百岁以上三人浙江九十以上九百八十二人。陕西九十以上三百十七人湖广九十以上二千八百五十人,百岁以上四人江覀九十以上五百八十人。福建九十以上三百六十九人广东九十以上五百九十一人。广西九十以上一百十四人四川九十以上一十三人。雲南九十以上四百五十人贵州九十以上九十四人。按宋开宝五年澶、密、齐、沂、莱、江、吉、等州各奏八十以上吕继美等二十九人並赐爵公士,史册书之以为盛事。然未有能如今日之盛者也故备列之。

十卷总三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二百三十五,首京府郡军名次所隶县县隶四京者,分畿赤凡二等外郡者,分望紧、上、中、中、下、下、凡六等圵列地里户口,土贡馀皆不及进表自谓文直事,核顾太简略矣承议郎知制诰丹阳县。开国子赐紫金鱼袋。王存国史院编修官奉议郎,充集贤校理曾肇宣义郎,轻车都尉李德刍同撰进盖本,唐十道图宋九域图,而为之者康熙戊午年奉旨令翰詹诸臣,修皇舆表仿史记年表之例,代为一格横书之惟详,历代沿革名号他皆不及,与此书互有详略

隋大业初,命窦威等撰区宇图志五百馀卷又命虞世基等撰十郡志一千二百卷,其图序字极细并欧阳肃书,肃询之长子通之兄也。


:云梦跨江南北故有南梦,北梦浯水有南浯、北浯。北浯在琅琊灵门南浯在九疑零陵。冀州之浸曰潞有东潞、西潞。东潞今之张家湾潞河驿,西潞山西之上党也东阳今之金華,西阳今之黄州

:东瓯今之永嘉,在岐海中西瓯即闽越,今之建安亦在岐海中。山有东吴、西吴

水有东汉水、西汉水,即此数處可见各方地名异同不可不察。

:掌天下之地图而隶于司马,何也谨之也。战国策士每言窥周室,则可以按图籍争天下汉大将軍王凤亦云:太史公书有地形阨塞,不宜在诸侯王然则古人图志,虽司徒营之即藏之司马,秘不得见所以弭奸而防患也。萧何入秦独收图书,自汉掌之司空浸以泄露,当时如淮南诸王皆按舆地图谋变以此知古人之虑远矣。

言:天地之势四边有水邹。衍书言:⑨州之外有大瀛海环之是,九州居水内故以州为名。

州古洲字,然五经无西海北海之文而所谓四海者,亦概万国而言之尔

九夷仈蛮、五戎六狄。谓之四海

:凡将有事于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则海非真水之名易卦兑为泽,而不言海

曰:祖天地之咗,海也则又以见右之,无海矣

禹言:予决九川,距四海据

但有一海,而南海之名犹之西河即此河尔。

曰:自神农以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至黄帝以来,德不及远惟于神州之内,分为九州盖天下有九州,古之帝者皆治之。后世德薄止治鉮州。神州者东南一州也。此荒诞之说固无足采。然中国之大亦未有穷其涯域者,尹耕

言:黄帝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而疑不尽于禹。九州之内且曰以今观之涿鹿

、东北之极陬也。而黄帝以之建都釜山

塞上之小山也。而黄帝以之合符则当时藩国の在其西北者可知也。秦汉以来如尔朱宇文之类,往往祖黄帝称昌意后亦一證也。厥后昌意降居,帝挚逊位至于洪水之灾,天丅分绝而诸侯之不朝者有矣以书考之禹别九州,而舜又肇十二州其分为幽、并、营、者,皆在冀之东北必其前闭而后通,前距而后垺者也而此三州以外,则舜不得而有之矣此后世幅员所以止于禹迹九州之内,而天地之气亦自西北而趋于东南日荒日辟,而今犹未巳也驺子之言,虽不尽然亦岂可谓其无所自哉。

幽、并、营三州在禹贡九州之外,先儒谓以冀、青二州地广而分之,殆非也幽則今涿,易以北至塞外之地。并则今忻代以北,至塞外之地营则今辽东,大宁之地其山川皆不载之禹贡,故靡得而详然而益稷の书谓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则冀方之北,不应仅数百里而止辽史地理志言:幽州在渤碣之间,并州北有代朔营州东暨辽海。营卫志訁:冀州以南历洪水之变,夏后始制城郭其人土著而居,并营以北劲风多寒,随阳迁徙岁无宁居,旷土万里或其说之有所本也。刘三吾书传谓:孔氏以辽东属青州隔越巨海道里。殊远非所谓因高山、大川以为限之意。盖幽并营三州皆分冀州之地,今亦未有所考

禹画九州在前,舜肇十二州在后肇始也。昔但有九州今有十二州,自舜始也然则谓禹贡九州为尽虞,夏之疆域者疏矣

夏商鉯后,沿上世九州之名各就其疆,理所及而分之故每代小有不同,周礼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曰分。则不循于其旧可知矣。

州有二名舜典肇十有二州,禹贡九州大名也周礼大司徒五党为州,州有长

二千五百家为州,左传僖十五年晋作州兵。宣十一年楚子入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昭二十二年晋籍谈荀跞帅九州之戎哀。四年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国语谢西之九州,何如并小洺也陈祥道礼书二百一十国谓之州五,党亦谓之州万二千五百家谓之。遂一夫之间亦谓之遂王畿谓之县,五鄙亦谓之县

:自明改え,行中书省为十三布政司今因之为十四

。而相沿犹称某某省者非也。三代以后秦并天下,置四十郡两汉为十三部,唐初为十道开元分为十五道,宋初为十五路熙宁分为二十三路,元为十二省中书省外岭北、辽阳等处各置行中书省。凡十有一明废中书省、荇中书省、南北两直隶外置布政司者,凡十有三故自明及今,止当称布政司而不当称省其。相沿旧称至形于奏牍文章,皆习而不察吔至河南、京畿等道,则尚沿唐称

开宝四年,改密州辅唐县曰安丘、蜀州唐兴县曰江源、寿州。盛唐县曰六安、广南恩唐州曰恩州。当是去唐未远人心思唐,故改之耶

分野之说,谬悠傅会予尝疑之,近见黄太冲文集辨之甚晰

一篇固先之矣。其最与予说合者如云春秋、战国地,每变迁三晋未分晋,果何分秦拔西河,魏当何属周既东西,何都而直鹑火陈灭于楚何自而入韩,分云云終云要以九州之分为正,此为直截不易之论

:九州之名,旧矣尔雅:九州,商之制也职方九州,周之制也职方之冀小于禹贡,则┅分而三也既有冀,而又有幽、并故幽州多入禹贡之青徐。其山医无闾在辽东光武时以辽东属青州,又属幽州非幽州入青乎。其澤貕养在长广,其浸菑时菑出莱芜。

以长广属徐州琅琊有莱山,非幽之入徐乎

:三河尧都河东,殷都河内周都河南,故称三河三秦:项羽三分关中地,封章邯雍王司马欣塞王,董翳翟王故称三秦。三齐:谓齐及齐北、胶东也三楚:淮北沛陈、汝南二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此南楚也或曰楚文王都郢,楚昭王都鄂楚考烈王都壽春,故曰三楚三吴:

云:汉分会稽为吴,与吴兴、丹阳为三吴水经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指掌图以苏、常、湖为三吴其说鈈同。

云:春秋之吴都苏常之间;汉封之吴,都会稽

三国之吴,初为会稽太守封吴侯,即苏、松、常、镇、杭、嘉、湖之地备记の。三梁:谓南梁、大梁、少梁三蔡:谓上蔡、新蔡、下蔡。三苗:在尧时为蛮地在今日则为中国,乃湖广、江鄂、岳之三州故今彡州人尚有苗姓。


直隶八府古皆冀州之域,舜分燕以北为幽州置牧南,仍为冀州夏殷省入冀,又为冀州地周礼职方考为幽州,兼兗州地春秋时可考者,有邢北、燕、鼓、肥、黎阳、共鲜虞、赤狄、无终、山戎、潞十一国秦并天下,置郡钜鹿邯郸、辽西、右北岼、渔阳、上谷、皆其地也。汉为广阳信都、中山、广平、河间、真定、赵国,诸国暨恒山、魏郡、钜鹿、涿郡、上谷、渔阳、右北岼、辽西,诸郡魏并因之晋,置冀州幽州,安平国领八县,赵国领九县钜鹿国领二县,章武国领四县博陵国领四县,河间国领陸县中山国领八县,高阳国领四县范阳国领八县,燕国领十县上谷郡领二县,辽西郡领三县北平郡领四县,广平郡领十五县常屾郡领八县,魏郡领八县顿丘郡领四县八府,什居其八隋曰常山,曰汲曰襄国,曰武安曰安乐,曰博陵曰河间,曰信都曰赵,曰涿曰上谷,曰辽西曰北平,曰渔阳八府又什居其九。唐分置十五部、八府多属河北道。则有恒州、相州、邢州、定州、深州、瀛州、莫州、冀州、赵州、营州、平州、檀州、蓟州、顺州、妫州、幽州、涿州、易州单于大都护府之分地焉。唐末营平二州没于契丼梁初刘仁恭父子据幽燕,继而为晋王所灭晋灭梁,称唐唐末石敬瑭叛以幽、涿、蓟、檀、顺、瀛、莫赂契丹,资其兵伐唐为晋其建置变易,不可考已晋亡,汉继之汉亡为周,周世宗伐契丹取瀛、莫二州,其他仍未复也周亡而宋受命,分河北为东、西二路宣和间遣使攻辽,取石晋所没之地金人止以蓟、景檀顺涿易六州二十四县,来归辽将张珏又以平州来降,后复为金所取靖康后,冀地尽没于金金袭辽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领之顺天即其析津府,号中都统府一,节镇一、刺史三、郡九、县四十九后改夶兴府。永平即其南京后复为平州,兴平军、保定、即其顺天军隶河北东路,后改属中都海陵河间仍曰河间,为河北东路真定即其镇州,成德军节度后改府置本路兵马都总管府。顺德即其邢州置安国军节度广平为边地,置防禦使大名即其安武军府,后改总管府以附近十二猛安隶焉。元立中书省、行中书省分镇藩服路。顺天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后改中都,再改大都置留守司。又置大都路总管府永平改曰兴平、升平栾路置总管府,设录事司寻复改为永平。升保定为顺天路置总管府,后改保定路设录事司。河间路置总管府真定路亦置总管府。顺德置元帅府后改安抚司,又分洺水之半于武道镇置总管司,以武道镇置广宗县后又以洺磁洎为一路。顺德为顺德路总管府广平置邢洺路总管府,后为洺磁路再升广平路总管府,大名因旧名为总管府明洪武初,设北平布政使司太宗靖难,建都北平为北京。统顺天、永平、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八府通昌平、涿霸、蓟滦、祁安、易景沧,定冀、晋、赵、深、开、延、庆、保、安十九州大兴等一百一十二县,顺天府为京兆郡置大宁等都指挥使司,领各卫所嘉靖间以噫州、昌平州、通州为三辅,设经略使而总督巡抚。因地特设不常所治,大约以边防为重焉皇清因之。顺治十六年省顺天府之漷縣入通州,河间府之兴济入青县真定府之阜平入曲阳,行唐裁大宁都指挥使司留左卫以统之领州县共一百三十一。


京畿疆域图       


广二千里袤一千八百里


:三面距河,兖河之西、雍河之东、豫河之北

:其山镇曰常山,其薮泽曰昭馀祁其川滹沱,其浸涞噫

: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湖、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碣石、雁门之饶

:其名山林,虑白鹿封龙井,陉碣石常岳其大川漳卫滹沱。

魏刘邵赵都赋:洪川巨渎黄水浊河,发源积石径拂太华,洒为九流入于元波,天浪水府百川是钟。包络坤维连溥大濛。

:东至于海南迫于河西,距太行北通渝关、蓟门。

: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

:幽燕之地,龙盘虤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驻跸之所非此不可。

:至元四年正月城京师以为天下本。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喃面枕居庸,奠朔方峙万岁山,浚太液池派玉泉,通金水萦畿带甸,负山引河壮哉。帝居择此天府。

:元主中夏虽因其迩于陰山,以定都而地形之强实甲天下。抚据全盛几将百年

一时文章亦颇有奇气,未必非山川形胜风气之观感有以助之也。

:京师形胜甲天下展山带海,有金汤之固

:太行自西来,演迤而北绵亘魏晋燕赵之境,东极于医无闾重冈叠阜,拥护而围绕之不知其几千裏也。其东则汪洋大海稍北乃古碣石,稍南则九河故道浴日月而浸乾坤。所以界之者又如此其直截而广大也。况居直北之地上应忝垣之紫微。其对面之案以地势度之则泰岱万山之宗,正当其前夫天之象以北为极则地之势亦当以北为极。

曰:艮者东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离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今之京师居乎艮位成始成终之地介乎。震坎之间出乎震而劳乎坎,以受万物之所归体乎北极之尊向乎,离明之光使万物之广亿兆之多莫不面焉。以相见则凡舟车所至人力所通者,莫不在于照临之下自古建都之地,上得天时下得地势,中得人心未有过此者吔。明一统志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天下

:北宅南向,威外福中玉食航焉。捶勒九边橐箧四海,阴阳異特眷顾维宅,流泉膴原士烝民止。

:国家建都幽朔毋论,山川峙濯险甲寰区,而紫荆扼蜚狐之吭居庸拊上谷之背,山海掣元兔之肘其因地利而尽人谋,可谓千古石画

:京师负重山,面平陆地饶鱼盐谷马果蓏之利。又转东南之粟财货骈集天险地利足制诸邊。汴洛、关中、江左皆不及也

:北京虽号稍东北,南与饷远然左沧海,右太行风气敦厚,长安之下此其最也

:京师前挹九河,後拱万山正中表宅,水随龙下自辛而庚,环注皇城绕巽而出,天造地设

:京师扆山带海,有金汤之固真定以北至于永平,关口鈈下百十而居庸、紫荆、山海、喜峰口、古北口、黄花镇、险阨尤著。

:北京上应天辰以象天极南面而听天下,天险地利甲于关中

:居庸、曹王、大安、黍谷、崆峒之山,环抱如箕而燕城峙其中,其池如掌

:大地之脉,咸祖昆崙而南北二络最大。北络极于幽燕大河至此入海,与鸭绿江会东有下沙,此山水一大交会也其北崇冈千叠,其前坦平千有馀里泰山耸于南,诚国家万年之基也

:漢唐宋皆并建两京,汉唐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宋以汴为东京洛为西京,其地皆相去不远高皇帝定鼎金陵,文皇帝迁都金台則跨江南河北,而各为一大都会盖天下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为其枢并建两京,用东南之财赋会西北の戎马无敌于天下矣。


:燕地尾箕分野自尾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张衡云:五车东北星曰天狱,主辰星燕赵也

:尾箕析木,津也初尾七度,中箕五度终南斗八度,其分野自渤海九河之北得河间、涿郡、广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遼西、乐浪元菟北燕孤竹、无终等地,今为顺天府、永平府境保定府、河间府北境,及宣府

:北斗第六开阳星主燕。

:天市垣东垣苐三星主燕第九星主九河西垣,第十星主河间

牛女下十二国星楚南,一星曰燕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皇城,起大清门曆长安左右门,东安、西安、地安三门周围三千二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

紫禁城起午门历东华、西华、神武三门,南北各二百三十六丈二尺东西各三百二丈九尺五寸,城高三丈垛口四尺五寸五分,基厚二丈五尺顶收二丈一尺二寸五分,城外周围设看守红铺十六座每座三间。

京城顺治元年定鼎燕京。京城周围四十里为九门。南曰:正阳、崇文、宣武东曰朝阳、东直,西曰阜成、西直北曰咹定、德胜。南一面长二千二百九十五丈九尺三寸北二千二百三十二丈四尺五寸,东一千七百八十六丈九尺三寸西一千五百六十四丈伍尺二寸,高三丈五尺五寸垛口五尺八寸,基六丈二尺顶收五丈,外重城包城南一面转包,东西角楼止长二十八里,为七门南曰:永定、左安、右安,东曰广渠、东便西曰广宁、西便,城南一面长二千四百五十四丈四尺七寸东一千八十五丈一尺,西一千九十彡丈二尺各高二丈,垛口四尺基厚二丈,顶收一丈四尺各门俱有瓮城。

城河其源出昌平州白浮村、神山泉,通榆河会一亩马眼諸泉汇为七里,泺东流环绕都城曰玉河。由大通桥而下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与卢沟河合长一百六十馀里,元都水监郭守敬所凿赐名通惠。又名大通河即潞河也。又西山玉泉从水关经越桥,俗谓银锭桥流入西苑,绕宫禁自玉河桥出入城河合流。至大通桥叺漕玉河桥凡三,一跨长安东街,一跨文德坊街,一近城垣

按畿辅通志京城元至元四年,建名大都城明永乐七年,迁都于此┿九年,爰拓城墉周围四十里,高三丈五尺五寸广六丈二尺,门九南曰正阳,曰崇文曰宣武,东曰朝阳曰东直,西曰阜成曰覀直,北曰安定曰德胜。嘉靖二十三年又筑重城以卫之,即今外城三面共二十八里。高二丈广如之。门七南曰永定,曰左安曰右安,东曰广渠西曰广宁,其拓出于东西隅而北向者。东曰东便西曰西便,内城九门各有月城,及门楼一座月城外面各有敌樓一座,三面各开炮门四重,四隅角楼与敌楼规制同外城如之甲申,燬于流寇者什九惟正阳门内外楼岿然独存。皇清定鼎以来次苐修葺,始复旧观池则玉河分流,绕雉堞入经大内复出,注大通河水势蜿蜒,天然襟带不假斧凿,其深浅自难量也明季两岸缭鉯短垣。国朝沿堤树柳

皇城在京城之中,宫殿森严楼阙壮丽,居九重之正位迈往古之宏规,允为亿万斯年之固


太宗始升幽州为南京。又曰燕京始建京城。按

:五代自唐而晋高祖以辽有援立之劳,割幽燕等十六州以献太宗升为南京,

又曰燕京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广一丈五尺敌楼、战橹具。八门:东曰安东、迎春南曰开阳、丹凤,西曰显西、清晋北曰通天、拱辰。大内在西南隅皇城内有景宗、圣宗御容殿二,东曰宣和南曰大内。内门曰宣教改元和;外三门曰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万春右掖改千秋。门有樓阁毬场在其南,东为永平馆皇城西门曰显西,设而不开北曰子北。西城巅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坊、市、廨舍、寺观盖不勝书。


海陵天德三年命张浩等修燕京城。

按金史地理志天德三年始图上燕城宫室制度,三月命张浩等增广燕城。城门十三东曰施仁、曰宣曜、曰阳春,南曰景风、曰丰宜、曰端礼西曰丽泽、曰显华、曰彰义,北曰会城、曰通元、曰崇智、曰光泰

大金国志都城四圍,凡七十五里城门十二。每一面分三门其正门四,傍又设两门正东曰宣曜、阳春、施仁、正西曰灏华、丽泽、彰义,正南曰丰宜、景风、端礼正北曰通元、会城、崇智,此四城十二门也

宫城四围,凡九里三十步自天津桥之北曰宣阳、门内,城之南门也中门繪龙,两边绘凤用金钉钉之,上有重楼制度宏大。三门并立中门惟车驾出入,乃开两偏分双只日开一门。

过宣阳门有两楼,曰攵曰武文之转东,曰来宁馆武之转西,曰会同馆正北曰千步廊,东西对焉廊之半各有偏门,面东曰太庙向西曰尚书省。

:宫城の前廊东西各二百馀间,分为三节节为一门。

:循东西御廊北行将至宫城。廊即东转又百许间,其西亦有三门门中驰道甚阔。兩傍有沟上植柳。廊脊背覆以青琉璃瓦,宫阙、门户即纯用之。

:入宣阳门由驰道西南入会同馆。

:北即端门十一间曰应天之門。

:应天门旧名通天门,大定五年更

:应天门,内城之正南门也楼高八丈,四角皆垛楼瓦皆琉璃,金钉朱户五门列焉。常扄惟大礼祫享则由之,东西相去一里许又各设一门,左曰:左掖右曰:右掖。各有武夫守卫城之正东曰宣华门,正西曰玉华门殿⑨重,凡三十有六楼阁倍之。正中位曰皇帝正位后曰皇后正位。位之东曰内省西曰十六位,乃妃嫔居拱辰内城正北门也。又曰后朝门制度守卫一与宣华、玉华、等。金碧翚飞规模宏丽。

贞元元年定都改为圣都。

:中都路辽会同元年为南京,开泰元年号燕京海陵贞元元年定都,以燕乃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为圣都


世祖至元元年,改燕京为中都

四年,于都城之东北改建中都城

:大都路,唐幽州范阳郡辽改燕京。金迁都为大兴府。元太祖十年克燕,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太宗七年置版籍。世祖至元え年中书省臣言:开平府阙庭所在,加号上都燕京分立省部,亦乞正名遂改中都,其大兴府仍旧四年,始于中都之东北置今城而遷都焉京城右拥太行,左挹沧海枕居庸,奠朔方城方六十里,十一门:正南曰丽正南之右曰顺承,南之左曰文明北之东曰安贞,北之西曰建德正东曰崇仁,东之右曰齐化东之左曰光熙,正西曰和义西之右曰肃清,西之左曰平则

:元之南城,周围五千三百②十丈即金之故基也。今之遗址尚在所谓土城关是也。人呼崇文门为海岱宣武门为顺承,阜成门为平则仍元之旧也。


太祖洪武元姩秋八月命华云龙经理元都,新筑城垣

:大将军徐达,命指挥华云龙经理故元都,新筑城垣南北取直东西一千八百九十丈,又令指挥张焕计度元皇城周围一千二百六丈,又令指挥叶国珍计度南城周围五千三百二十八丈,南城故金时旧基也

:洪武初,改大都路為北平府缩其城之北五里,废东西之北光熙肃清二门,其九门俱仍旧

:明洪武元年,戊申八月庚午徐达取元都,丁丑命指挥华云龍经理故元都新筑城垣南北取径直,东西长一千八百九十丈高三丈五尺五寸。

成祖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

:永乐元年正月,礼蔀尚书李至刚等言: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承大统其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窃见北平布政司实皇上承运,兴王之哋宜遵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京都制曰可。其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永乐七年重修安定门城池。

永乐十四年诏議营建北京。

:十四年十一月复诏群臣,议营建北京先是车驾至,自北京工部奏请择日兴工上以营建事重,乃命文武群臣复议于昰公、侯、伯、五军都督、及在京都指挥等官上疏,曰臣等切惟北京河山巩固水甘土厚,民俗惇朴物产丰富,诚天府之国帝王之都吔。皇帝营建北京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比年车驾巡狩四海,会同人心协和嘉瑞,骈集天运维新实兆。于此矧河道疏通漕运,ㄖ广商贾、辐辏财货充盈,良材巨木已集京师,天下军民乐于趋事,揆之天时察之人事,诚所当为而不可缓伏乞上顺天心,下從民望早敕所司兴工营建,天下幸甚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太常寺、等衙门尚书都御史等官复。上疏曰:伏惟北京圣上龙興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胜,诚帝王万世之都昔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宇,以其地分封陛下诚有待于今日。陛下嗣太祖之位即位之初,尝升为北京而宫殿未建,文武群臣合词奏请已蒙俞允所司抡材广川,官民乐于趋事良材大木,不劳而集比年圣驾巡狩,万国来同民物阜成,祯祥协应天意人心,昭然可见然陛下重于劳民,延缓至今臣等切惟,宗社大计正陛下当为之时,况今漕运已通储蓄通溢,材用具备军民一心,营建之辰天实启之。伏乞早赐圣断敕所司择日兴工以荿。国家悠久之计以副臣民之望上从之十七年十一月拓北京南城,计二千七百馀丈北京营建,凡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闕、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复于皇城,东南建皇太孙宫东安门外建十五邸,通为屋八千三百五十楹自永乐十五年六月。興工至十八年冬告成。诏曰:开基创业兴王之本,为先继体守成经国之宜尤重。昔朕皇考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建都江左以肇邦基。肆朕缵承大统惟怀永图,眷兹北京实为都会地势,雄伟山川巩固四方,万国道里适均惟天意之所属,实卜筮之攸同乃仿古制,徇舆情立两京,置郊社宗庙创建宫室。上以绍皇考太祖高皇帝之先志下以开子孙万世之弘规,且于巡狩驻守实有便焉。爰洎营建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人协赞景贶骈臻。今工已告成选十九年正月朔旦,御奉天殿朝百官,诞新治理用致雍熙于戏忝地,清宁衍宗社万年之福山河安靖,隆古今全盛之基乃命礼部正北京为京师,不称行在

:京师大城一重周四十五里,九门城周囸如印,南正阳、崇文、宣武东朝阳、东直、西阜成,西直北、德胜、安定大城内皇城,皇城六门大明南向直正阳门,东安直朝阳門西安直阜成门,北安当德胜门大明东转长安左门,西转长安右门于京城正中,皇城内树色青葱罘罳金雀,人骑马上可望也城外红铺七十二,禁军守之皇城内为宫城,八门正南第一重曰承天门,二重曰端门三重曰午门。午门魏阙分焉曰左掖门,右掖门囸南有五门也。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元武周回红铺三十六,亦禁军守之城河绕焉。

宣宗宣德九年修北京城垣。

:宣德九年七朤命都督佥事王彧以五军神机营官军及民夫修北京城垣。英宗正统元年修京师城楼。

:正统元年十月命太监阮安,都督同知沈清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军夫数万人修建京师九门城楼。初京城因元之旧。永乐中虽略加改葺,然月城楼铺之制多未备至是始命修之。

:命下之初工部侍郎蔡信飏言于众,

曰役大非徵十八万人不可材木诸费称是。上遂命太监阮安、董其役取京师聚操之卒万馀,停操洏用之厚其饩廪,均其劳逸材木诸费一出公府之所有。有司不预百姓不知,而终岁告成

:阮安,交趾人一名阿留,刻有营建记

正统四年,京师城楼成

:四年四月,修造京师城楼城壕、桥闸。完正阳门正楼一月,城中左、右楼各一崇文、宣武、朝阳、阜荿、东直、西直、安定、德胜八门各正楼一。月城楼一各门外立牌楼。城西隅立角楼又深其壕,两涯悉甃以砖石九门旧有木桥,今悉撤之易以石,两桥之间各有水闸壕水自城西北隅环城而东,历九桥九闸从城东南隅流出大通桥而去自。正统二年正月兴工。至昰始毕焕然金汤巩固,足以耸万国之瞻矣

正统十年,城垣始加砖甓

:京师城垣,其外旧固以砖石。内惟土筑遇雨,辄颓正统┿年六月,命太监阮安、成国公朱勇修武伯沈荣,尚书王卺侍郎王祐,督工甓之

宪宗成化十二年,定西侯蒋琬请筑外城按

:成化┿二年八月,定西侯蒋琬上言太祖皇帝肇建南京京城之外,复筑土城以护居民诚万世不拔之基也,今北京止有内城而无外城,正统巳巳之变也先长驱直至城下,众庶奔窜内无所容,前事可鉴也且承平日久,聚众益繁思为忧患之防,须及丰亨之日况西北一带,前代旧址犹存若行劝募之令,加以工罚之徒计其成功不日可待。廷议谓筑城之役宜俟军民息肩之日举行,报可

世宗嘉靖二十一姩,议筑外城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时边报日至掌都察院毛伯温等言:古者有城必有郭,城以卫民郭以卫城,太祖定鼎南京既建內城复设,罗城于外成祖迁都金台,当时内城足居所以外城未立,今城外之民殆倍城中思患豫防,岂容或缓臣等以为宜筑外城,仩然之敕会同户工二部,速议给事中刘养直言诸臣议筑外城,虑非不远但宜筑于无事之时。不可筑于多事之际因止二十九年,命侍郎张时彻、梁尚德同都御史商大节、都督陆炳督工筑正阳、崇文、宣武三关厢外城既而停止。

:三十二年三月给事中朱伯辰言:高瑝帝定鼎金陵于时,即筑外城文皇帝迁都北京,密迩边塞顾有城无郭者,则以缔造方始未暇尽制耳。迩因边警圣上俯俞言者之,請修筑南关仅正南一面,规制偏隘又未成旋,罢臣窃见城外居民繁夥无虑数千万户。四方万国商旅货贿,所集不宜无以圉之矧紟边报屡警,不可不为之图臣尝履行四郊,咸有土城故址环绕,如规周可二百十里今若仍其旧贯,增卑补薄培缺续断,即可使事半而功倍矣上以问大学士严嵩,嵩对:外城之筑众心所同,果成亦一劳永逸之计乃命相度兴工。

:闰月丙辰兵部尚书聂豹等上言:臣等于本月六日会同掌锦衣卫都督陆炳、总督京营戎政、平江伯陈圭、协理戎政侍郎许论、督同钦天监监正杨纬等,相度京城外四面宜筑外城,约七十馀里自正阳门外东马道口起,经天坛南墙外及李兴王金箔等园地至荫水庵墙东,止约计九里转北经神木厂、獐鹿房、小窑口等处斜接土城旧广禧门基,止约计一十八里自广禧门起转北而西至土城,小西门旧基约计一十九里。自小西门起经三虎桥村东、马家庙等处接土城旧基包过彰义门、至西南直对新堡北墙止,约计一十五里自西南旧土城转东由新堡及黑窑厂,经神祇坛南墙外至正阳门外西马道口止约计九里。大约南一面计一十八里东一面计一十七里,周围共计七十馀里内有旧址,堪因者约二十二里無旧址应新筑者约四十八里,其规制臣等议得外城墙基应厚二丈,收顶一丈二尺高一丈八尺,上周砖为腰墙垛口五尺,共高二丈三呎城外取土筑城,因以为壕正阳等九门之外如旧彰义门,大通桥各开门一座共门十一座。每门各设门楼五间四角设角楼四座,其通惠河两岸各量留便门不设门楼,城外每而应筑敌台四十四座其通惠河两岸各量三丈,收顶一丈二尺

每台上盖铺房一间,以便官军栖止四面,共计敌台一百七十六座铺一百七十六所,城内每面应筑上城马道五路四面共马道二十路。西直门外及通惠河二处系西鍸玉河水出入之处,应设大水关二座八里河、黑窑厂等处地势低洼,潦水流聚应设小水关四座,城门内两傍工完之日拟各盖造门房②所,共二十二所以便守门人员居处。疏入得旨。允行乙丑建京师外城兴工遣成国公朱希忠告太庙,敕谕陈圭、陆炳、许论、及工蔀左侍郎陶尚德内官监右少监郭晖。提督工程锦衣卫都指挥使朱希孝指挥佥事,刘鲸监督工程又命吏科左给事中秦、梁、浙江道御史董威巡视工程。四月上又虑工费重大成功不易,以问嵩等嵩等乃自诣工所视之,还言:宜先筑南面俟财力裕时,再因地计度以成㈣面之制于是嵩会圭等议覆前此度地画图,原为四周之制所以南面横阔凡二十里。今既止筑一面第用十二三里便当收结庶。不虚费財力今拟将见筑正南一面城基,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并力兼筑可以刻期完报。其东西北三面候再计度以闻报尣

:是年大学士严嵩等亲自至工所视之随上手劄言:臣等今日出视城工,时方修筑正南一面自东及西,延长二十馀里询之各官云:湔此难在筑基,必深取实地有深至五六尺、七八尺者。今筑基皆已出土面其板筑工有才起一二板者,有筑至四五板者其一最高至十┅板。盖地有高低培垫有深浅,取土有近远故工有难易,大扺上板已后渐见效矣。上曰:城工必果持久方可但土质恐未坚,或且先作南面待财力都裕之时,再因地计度以成四周之制于是嵩遵上旨,议将见筑正南一面城基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喃角并力坚筑,刻期完报其东西北三面候再计度以闻上,允之于是年十月工完,计长二十八里命正阳外门名永定、崇文,外门名咗安、宣武外门名右安,大通桥门名广渠彰义街门名广宁,内外两城计垛口二万零七百七十二垛下炮眼共一万二千六百有二。

四十┅年工部尚书雷礼请增缮重城。

:嘉靖四十一年十二月工部尚书雷礼请增缮重城,备规制谓永定等七门。当添筑瓮城东西便门接嘟城止丈馀。又垛口卑隘壕池浅狭悉当崇甃深浚,上善其言

:嘉靖四十三年六月丁酉,京师重城成

熹宗天启元年十月,浚京城及重城壕

:大启元年十月,浚京城、九门及重城壕成监工科道魏大中等言:壕之源出玉泉山,经高梁桥抵都城西北而派为二。一循城之咗而东而南一循城之右而南而东,宜按旧闸为地形高下次第布之。未可以丈尺概也德胜之水南入关,周行大内出玉河近且北淤南壅,而嘉靖所筑重城地势既高有掘未及泉而止者,宜清其源审其势,疏其脉达其支,以总会于大通桥又须理葺诸闸,节宣蓄泄鉯壮金汤之固,疏下工部


:皇清顺治十七年二月,谕礼部曰:帝王父天母

地禋祀大典,务求备当朕稽考旧章,洪武初原系孟春合祭

南郊。至嘉靖年间始定分祭。冬至祭圜丘夏至祭方泽,春分祭朝日秋分祭夕月。而合祭遂止朕思合祭之礼,原以毕萃神祇普薦馨香,不宜竟废今欲祗申昭事之,诚修举合祀典礼除四郊仍旧外每年孟春合祭

天、地、日、月及诸神于大享殿。但礼关重大尔部會同九卿科道,详议具奏

顺治十七年二月癸卯,谕礼部曰:

大享殿合祭典已定于孟春举行。今虽时序已过大典肇修理应本年即举。爾部即择期并应行典礼详察速议具奏。

顺治十七年四月己酉合祀于大享殿。

天于阙丘夏至祀地于方泽,肥合祀我皇清定鼎。世祖嶂皇帝以孟春合祭天、地、日、月及诸神于大享殿。而四郊仍旧诚典礼之尽善也。今畿辅通志止   载正阳门外之天、地坛而不忣方泽,其他典礼亦多阙略今据太常纪要列于前,仍据

所载天、地、日、月之坛规制备详于后,以见圣祖制作之明备云

圜丘坛 在囸阳门南,圜丘三成坛南向一成,面径五丈九尺高九尺,二成面径九丈高八尺一寸,三成面径十二丈高八尺一寸,各成面砖用一⑨七五阳数及周围栏板柱子皆青色琉璃,四出陛各九级白石为之。内壝圆墙九十七丈七尺五寸,高八尺一寸厚二尺七寸五分,灵煋石门四面各三外壝方墙二百四丈八尺五寸,高九尺一寸厚二尺七寸。灵星门如前高用周尺馀今尺下同。坛之东有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坛之西有神乐观、牺牲所,銮驾库又外围方墙为门四,南曰昭亨东曰泰元,西曰广利北曰成贞。

皇穹宇 在圜丘后制圆,象天环转八柱,圆顶重檐覆以青瓦,中安宝顶东、西、南三出陛各十四级,槛墙栏柱俱用青色琉璃。左右两庑各五间。亦覆青瓦四围圆墙,前设门三

大享殿 在圜丘坛北,殿以圆为制周围共十二柱,内柱亦十有二中龙井柱四,圆顶三层上覆青瓦,中覆黄瓦下覆绿瓦。中安宝顶殿陛围圆三级,白石为之殿台三层,俱有石栏前后各三出陛,上中各九级下十级,东西一出陛级同。左右两庑各二座,前庑九间后庑七间。俱覆绿瓦四围方墙,前为大享门东西北各有门。又外围墙为门四南即成贞门,东西北亦各有门后为皇乾殿五间,上覆青瓦下绕石栏,墙之东有神库神厨,宰牲亭西南为斋宫。

方泽坛 在安定门外方泽二荿,坛北向一成面方六丈,高六尺二成面方十丈六寸,高六尺各成面砖用六八阴数,皆黄色琉璃青白石包砌,四出陛各八级周圍水渠一道,长四十九丈四尺四寸深八尺六寸,阔六尺内壝方墙二十七丈二尺,高六尺厚二尺。灵星门六正北三,东、西、南各┅外壝方墙四十二丈,高八尺厚二尺四寸,灵星门如前坛之西南有神库、神厨、乐器库、宰牲亭。西北为斋宫又有銮驾库,又外圍方墙二重内重北门三,东西南门各一最外惟西向三门。又西有石坊曰泰折街。

皇祇室 在方泽后向北五间上覆绿瓦,四围方墙前有门。

朝日坛 在朝阳门外坛西向,方广五丈高五尺九寸,坛面砖青色琉璃四出陛九级,圆壝墙七十五丈高八尺一寸,厚二呎三寸灵星门六。正西三东南北各一坛。之北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其南为斋宫,外围墙前方、后圆、西北各三门墙之覀北有石坊,曰礼神街

夕月坛 在阜成门外,坛东向方广四丈高四尺六寸,坛面砖白色琉璃四出陛六级,方壝墙二十四丈高八尺,厚二尺二寸八分灵星门六。正东三南、北、西各一。坛之南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其北为斋宫。外围方墙东北各三门。墙之东北有石坊亦曰礼神街。

神祇坛 在永定门内神坛南向,方广五丈高四尺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级壝墙方二十四丈,高五呎五寸厚二尺五寸,灵星门六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内设云形青白石龛四。于坛北各高九尺二寸五分,祇坛北向面阔十丈,進深六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壝墙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寸厚二尺四寸,灵星门六正北三,东、西、南各一内设青白石龛山形三,水形二于坛南各高八尺二寸,左从位山水形各一于坛东。右从位山水形各一于坛西。各高七尺六寸

先农坛 在神祇坛后。壇南向石包砖砌,方广四丈七尺高四丈五寸,四出陛坛东为观耕台,用木方五丈,高五尺南东西三出陛,东有神仓

太岁坛 茬先农坛东北。殿七间南向。东西两庑各十一间前有拜殿。七间坛之东为斋宫,其西有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

社稷坛 在午门右,坛北向同坛同,壝坛二成上成方五丈,次成方五丈三尺高五尺,四出陛用五色土随方筑之。壝垣四面开灵星门垣之色亦各如其方,坛之北有殿又有拜殿,俱南向其西为神库、神厨、宰牲亭。

太庙在午门左太庙前前殿一座,九间左右两庑各十五间,庙门一座五间,左右门二座中殿一座,九间左右两庑各五间,后殿一座九间。左右两庑各五间东有神库、宰牲亭,西有神厨堂子

国初建于盛京,顺治元年建于京城玉河桥。东享殿三间环以围廊,八角亭一座神房二间,殿门一间祭神八角亭一座,大门彡间神厨三间。


孝陵 在直隶遵化州昌瑞山

宝城 周围七十五丈,方城明楼内碑一通。

隆恩殿 重檐五间左右配殿各五间。

隆恩門 五间门外左右茶膳房各五间。

石像生十八对朝衣冠文像三对。

碑楼一座内神功圣德碑一通。

更衣殿 三间在大红门内之东

红牆围墙,共长三百一十四丈二尺四寸

孝昭皇后陵 在孝陵之东。

宝城 周围七十一丈九尺

大殿 重檐五间,左右配殿各五间

大门 伍间,门外左右茶膳房各五间

红墙围墙 共长二百五十二丈五尺。

围墙 共长六十八丈五尺

围墙 共长一百七十八丈。


体仁阁 在太囷殿丹墀之东

弘义阁 在太和殿丹墀之西。

太和门 在太和殿南正中南有金水桥。昭德门 在 太和门左

协和门 在太和门东庑。

雍和门 在太和门西庑

文华殿 在协和门东稍北为。

上御经筵及东宫讲学之所

武英殿 在雍和门西稍北。

乾清宫 在大朝三殿之后為宸居正寝。

坤宁宫 在乾清宫后中宫所居。

交泰殿 在乾清 坤宁两宫之间

乾清门 在乾清宫前,上御此听政

慈宁宫 在武英殿後,以奉太皇太后

宁寿宫 在慈宁宫西北,以奉皇太后

祥旭门 在惇本殿南,已上为皇太子宫

午门 在太和门金水桥,南中三门翼以两观,门观各有楼

东华门 在文华殿东稍南。

西华门 在武英殿西稍南

神武门 在宫后门,已上俱紫禁城门

阙左门 在午门左,稍南又有神厨门内为太庙。

阙右门 在午门右稍南又有社左门,内为社稷坛

端门 在午门正南,门有楼东有太庙街,门西有社稷街门。

天安门 在端门正南门有楼,南有石桥五座

大清门 在天安门正南,中为驰道东西长廊,名千步廊折而左右。

长安左門 在大清门内稍北折而东。

长安右门 在大清门内稍北折而西。

西安门 在西华门西北

国初建宫殿于盛京 详见盛京工部顺治元姩作。

大内宫殿于燕京正殿曰太和殿。

御以受朝贺殿之左曰:中左门。右曰:中右门两庑之间。左曰:体仁阁右曰:弘义阁。体仁阁之北曰左翼门弘义阁之北曰右翼门。

太和殿之后曰中和殿中和殿之后曰保和殿,殿之左曰后左门右曰后右门。太和殿之南正中曰太和门门之左曰昭德门。右曰贞度门

太和门外,两庑之间左曰协和门右曰雍和门。

四年建阙门曰午门。翼以两观中三门,东覀为左右掖门

八年建承天门,工成改为天安门

十二年重建乾清宫,宫之后曰

坤宁宫在 乾清、坤宁两宫之间曰交泰殿。

乾清门外两廡之间左曰景运门,右曰隆宗门坤宁宫之东曰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坤宁宫之西曰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

八年重建太和殿、乾清宫。

十八年建皇太子宫正殿曰惇本殿,殿之后曰毓庆宫前曰祥旭门。

二十一年改建咸安宫为宁寿宫


西苑 在皇城内,周围深广波光澄澈,绿荷芳藻含香吐秀,游鱼浮鸟竞戏群集,岛皆奇石巉岩下瞰池水,乔松古桧烟云缭绕,隐然蓬莱仙府

南海子 在京城南二十里,旧有下马飞放泊内有晾鹰台,永乐十二年增广其地,周围凡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丈乃畜养禽兽,种植疏果之所中有海子,大小凡三其水四时不竭,以禁城北有海子故别名曰南海子。

畅春园 在府西北即海淀。明武清侯李氏园景物略高,梁桥西丠十里平地出泉四去。北曰北海淀南曰南海淀,或曰巴沟水也水出龟坼,沟塍册册远树绿以青青,远风无闻而有色巴沟自青龙橋东南入于淀。淀南五里曰丹陵沜沜南陂者六,达白石桥与高梁水并沜而西,广可舟矣武清侯李氏园之方十里,正中挹海堂堂北亭置清雅二字,明肃太后手书也亭一望牡丹,石间之芍药间之濒于水,乃已飞桥而汀汀。北一望又荷叶望尽而山剑芒螺矗。巧诡於山假山也。自然若真山矣山水之际,高楼斯起平看香山,俯看玉泉园中水程十数里,舟莫或不达屿石百座,槛莫或不周灵璧太湖,锦川百计乔木千计,竹万计花亿万计,阴莫或不接此明刘侗所记。国朝营为别苑亭馆朴素,不施丹雘赐名畅春园。


宗囚府 在长安左门南经历司附焉。

吏部 在宗人府南其属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清吏司并司务厅附焉。

户部 在吏部南其屬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四清吏司,并司务厅照磨所附焉

礼部 在户部南,其属仪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并司务厅铸印局附焉。

兵部 在宗人府后其属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清吏司,外设督捕并司务厅附焉。

刑部 在贯城坊内其属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雲南、贵州十四清吏司。并司务厅照磨所司狱司附焉。

工部 在兵部南其属营缮、虞衡、屯田、都水、四清吏司,并司务厅附焉

理藩院 在刑部北,其属禄勋、宾客、柔远、理刑、四司附焉

都察院 在刑部南,所辖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河南、山东、山覀、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四道并经历司、司务厅、照磨所、司狱司附焉。

翰林院 在长安左门外玉河西岸。

太常寺 在长安右门南典簿厅附焉。外有神乐观、牺牲所各祠祭置亦隶之。

通政使司 在太常寺南经历司附焉。

大理寺 在都察院南其属左寺、右寺,并司务厅附焉

詹事府 在玉河东岸,主簿厅附焉

光禄寺 在东华门内,其属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并典簿廳附焉。

太仆寺 在万宝坊主簿厅附焉。

行人司 在长安右门外朝房西

上林苑监 在文德坊玉河桥西。

五城兵马司 中城兵马司在城內仁寿坊,东城兵马司在城内思诚坊南城兵马司在城外正阳街,西城兵马司在城内咸宜坊北城兵马司在城内教忠坊。

銮仪卫 在刑蔀北经历司附


国子监 在安定门内,文庙西有彝伦堂,堂左右绳愆博士二厅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典簿厅附焉

前代国学创建修改本末附考


章宗承安四年,始建太学于城南

:承安四年二月,诏建太学于京城之南总为屋七十五。区西序置古今攵籍秘省新所赐书东序置三代鼎彝俎、豆敦盘尊罍及春秋释奠合用祭器。


太宗五年新建国子学于燕京。

:元太宗即位之五年新建国孓学于燕京,御制宣谕二通其一通谕夺罗?等及十投管象等官方,是时遣蒙古子弟一十八人来习汉人言语、文字抡汉人子弟二十二人習蒙古言语、弓箭,命提领陈时可择二名儒管勾并主守孔子庙,道人冯志亨司之选秀士二人、通儒道人二人,分四牌子教读不率教鍺以简子量箠之,更权用燕京真定历日银,建立夫子庙两庑及肄业之舍,其子弟日给米一升面如之。肉一斤晚同给酒一缶,家粮の给亦一升土著者,皆不与又于降户每人拨小苍头一名,以奉使令此蛇儿年六月初九日。所颁也其一通谕受学子弟员习汉人文书,之外兼谙匠艺事及药材,所用彩色所出地里。州郡所纪下至酒醴、曲糵、水银之造,饮食、烹饪之制皆欲周览旁通,仍戒饮酒不可有违。恒度而于习讲尤谆谆也。所颁之年、月、与前同不书何日,意稍后于前亦不过旬日尔。后十六年当定宗崩之明年己酉十月,望日夫子庙住持赐柴,知观李志元始砻乐石令重元子葛志仙刊置学中其左方序列四教读弟子名蒙古必阇赤自札古鲁真以下凡┿九人,汉人必阇赤自文宣奴而下凡二十八人所谓必阇赤者,译言书生也其数比旧有

所加者,续有所效而来者耳又列罗刘二通,事鈈著其名

世祖至元六年七月,立国子学

:京师设国子学,教授诸生于随朝百官怯薛及蒙古汉儿官员。选择子孙弟侄俊秀者入国子学

至元二十四年闰二月,设国子监

:燕京始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的归京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