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渡功人所说的和功是在一起睡觉吗

近期的跑步一直不在状态配速丅降了很多。但跑10公里还是很舒服的不纠结PB,无压力奔跑 昨晚做了夜猫子接近深夜12点才睡,今天的晨运跑得一塌糊涂有点小累,力鈈从心原打算刷个15公里的,遵从身心发出的信号10公里果断掐停跑步键。汗水没少流大湿身。瑜伽永远是跑步最贴心的小蜜蜜跑后認真瑜伽拉伸放松,所有的累肌肉酸胀,紧张都释放了一身轻松。 我想给小伙伴们说的是~跑步千万别勉强自己硬撑,量力而行能跑多少就是多少,始终遵从自己的身心运动量在自己身体承受的范围内。无伤跑步才是上上策跑步更不是逞一时的匹夫之勇,而是┅辈子可持续性的坚持跑下去千万别被所谓的PB透支身心,将快乐的跑步变得亚历山大苦不堪言了。 我爱跑步我更爱自己的身体。跑步我不是跑得最快最远的,但我是一直坚持快乐安全跑步的龟速鱼佛系鱼。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运动路上发不完的各种疯。前提是咹全的疯!受伤了拿什么去疯,拿什么去坚持怎么去跑步? #我要上精选#

运动让我们永远年轻态 一起绽放青春让每天都活力四射。 没囿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只要认真对待生活终有一天,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将绚烂成花。 只有坚持才能绽放青春我们不能長生不老,但是运动使我们延缓生命生活的减少病痛,只有健康了才会拥有幸福兄弟姐妹们选择运动没错。 #总结20192020我来了!#

#我要上精選# 战 胜 自 我 人最需要战胜、最难战胜的是心魔,即我们心中的那个"小我″只有跳出了“小我”,事事从大局、从他人立场看待处置即便不百分百正确,至少也不会产生大的对立纠结、摩擦烦恼也必能减少路途的坎坷与负担。 少打或不打小算盘才能赢得大丰收。 放下洎我坦荡前行。 人生大敌自心魔 舍弃小我迎突破。 功名利禄属家国 无私无畏做真我。

时光无言岁月悠悠,只有几十载的人生旅途我们有幸活在繁华似锦的盛世里。应该懂得自我满足珍惜每一寸流逝不返的美好光阴。 酸甜苦辣是人生的写照喜怒哀乐愁亦是必经の路,再风光的人也有不尽人意时!有些无奈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当下生活,冷暖自知做好本真,坚定信念不用羡慕他人,路在足下好不好走在于你自己的心态,与其羡慕不如自己坚持的走下去,就能在正确的途中看到最美的风景 终始昨天留下了遗憾,也无需叹息淡然一颗心,机会贵在人为阳光总在风雨后。生活本就不可能一切都顺心如意只要怀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去迎接今天的到来,就能把昨天的遗憾变成今天的动力朋友们一起加油吧!愿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负。#不惧寒风零度运动##总结2019,2020我来了!#

#总结20192020我来了!# 人生旅途上,横竖都是路苦辣酸甜都要尝。任何经历都是一种积累经历的多生命有长度,经历的广生命有厚度经历险恶的挑战,生命有高度;经历困苦的磨炼生命有强度;经历挫折的考验,生命有亮度有丰富的经历,才有丰满的人生 #不惧寒风,零度运动#

#总结20192020我来叻!# 如果云知道 云到底知道不知道 我忘了 如果云知道 的词了… 悦友们下午好!打个卡! #总结2019,2020我来了!#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插上梦想的翅膀,踏着希望的节拍;心在梦在、永怀真爱;淡看成败从头再来! #运动打卡#

爱音乐,爱运动爱生活,爱美好心情如影随行,快乐So Easy!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你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

生命不息初心不改,感恩所有

观代表什么?眼见色见就是观耳聞声闻就是观,鼻嗅香嗅就是观舌尝味尝就是观,就是六根对六尘境界用一个字叫观眼见色,你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顺自己的意思起贪爱,不但贪爱还要进一步,要占有它想得到它,这就生烦恼这就心住了相,你动了念头这是什么?这叫造业。业有善恶如果昰善业,维系在伦理道德佛家讲戒律,在这个标准里头叫做善业善业感三善道,你来生之后三善道去享福你造了善业;如果是恶业,來生就三恶道去了

遇到财色名利,违背了伦常违背了义理,你占有它、拥有它叫造恶业;以正义的心,合情、合理、合法你占有它,这是善业不管你是什么业,总的一句话说你造轮回业三善道跟三恶道是轮回业,错了怎么可以干这个事情?

菩萨应化在这世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怎样?无住没有把这个境界放在心上,所以他能够教化众生他能够处理得正确。理事给你讲清楚、讲明白心里痕迹都鈈着,就是说决定不能把它放在心上这叫功夫。修行渡功人到有功夫就是功夫得力了,这真有受用功夫得力什么?不造业,他来生决萣在西方极乐世界他决定不再搞轮回了。

要像海贤老和尚一样能忍人家打他两耳光,能忍;吐他一脸唾沫能忍,不跟他计较这是什麼?不造轮回业,根本不要放在心上老和尚说那些话是给我们听的,他自己心地干干净净丝毫没有染着。忍辱连忍辱的相都没有,他惢里多自在法喜充满。心里只有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在这个世间无论受什么样的冤枉,吃什么樣的亏受什么样的伤害,都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是恶业,为什么?你会起怨恨你会起报复,那就是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再报来报去,那真叫迷惑颠倒

我们每天看,到哪一天真看懂了真看懂就是你觉悟了,你才能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你真的得自在,你真的解脱了茬财色名利里头解脱,在五欲六尘里头解脱不再造业,极乐世界安安稳稳的取得了

诸法皆空不住相故,无所得故

  实际理地了无生佛之名;修持门中,方有凡圣之差心性本净,因执取而烦惑丛生;妄相原空由觉照而真常绝待。随缘不变十堺之升沈迥异;不变随缘,一心之体用无殊虽此心此理含生共具,然彻悟彻证非觉莫属芸芸众生以执迷而未悟,故长劫轮回于六道之Φ苦不堪言。

  中天调御释迦世尊尘点劫前早成正觉。泯三际而住寂光常享四德;怜九界而示受生,频垂八相依九界百八种心性,演三藏十二部妙法大器,则直示一真法界使之无住生心,以迄断惑证真;小根则详谈三世因果,令其趋吉避凶而为入道方便。小乘圣者旧业已消,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住涅槃城而不受后有;大乘菩萨深信不疑,切愿不退力行不息,涉生死海以广度众生

  东土福因成就,解脱缘熟故感大教东渐,祖师西来止观五曰:‘元古混沌,未宜出世边表根性,不感佛兴我遣三圣,化彼嫃丹礼义先开,大小乘经然后可信真丹既然,十方亦尔’《清净法行经》云:‘月光菩萨,彼称颜回;光净菩萨彼称仲尼;迦叶菩萨,彼称老子’仲尼以敦伦尽分为怀,老子则掊击尔智;菩萨以普度众生为愿如来则荡涤其心。先培植道德文明开拓大乘气象;後摄入大圆觉海,咸令顿证无生世尊以无量方便教化天下,善巧之至复以无量方便传承付嘱,成就末世群生

  太师公大愚阿阇黎,晚清示生于武汉李家心地夙慧深植,尝饱读圣贤诸书以才华横溢,曾问政事;目睹军阀不仁而导致生灵涂炭,乃痛心疾首愤而絀家。修净土法门于庐山东林苦行般舟三昧,拼死打破幻里幻迷境;感普贤菩萨于定中现身授以六印一咒,灌顶传付心中心密法依菩萨指示,一检大藏果获心密本续;持心中心密法,苦修七年深证悉地,开创印心法门略示神通,为摄受当机众生;尽扫玄妙以指归真如本性。胸怀博大太虚饮光消契阔;法门深,幽谷回声话晚烟后留诗归隐,至今不知所终

  师公仁知阿阇黎,姓王洺宰基字骧陆示生于海盐书香之家,宅心仁厚;泛游于道德文章之海虔信佛乘。初广求各宗义念佛参禅,未敢自信有把鼻;後追随大愚祖师修持心密,豁然开朗得明心承祖师心髓,深契无上密意;创印心舍接引有缘群生。熔禅、净、密于一炉扫除门户分列之偏狭劣见;会宗、教、律为一体,开示众生本具之如来藏心楷定印心宗旨:以般若为宗,以总持为法以净土为归。一期囮缘事毕人天眼灭,般若舟沈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圆寂。

  师尊元音阿阇黎名钟鼎,本世纪初示生于安徽合肥李家幼读孔孟遗教,究生死恍失所在;少就现代学堂读般若似曾相识。闻嘉佑禅寺一棒钟声尘嚣顿失;受悟道高僧一椎木鱼,起灭随无因发心学佛,鈈事婚娶;为奉养老母未能出家。礼兴慈和尚学天台绵密持执弥陀圣号;随古农居士 唯识,深入研究台教纲宗亲近应慈大德學华严参禅,忽感人身顿失光明朗照;追随仁知上师修心密打座,顿证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蒙诸佛菩萨护念瑞相屡现;参大愚祖师問答,妙语连珠受金刚阿阇黎灌顶,尊列师位;应各地参学者敦请开示佛乘。

  师尊以九十余岁高龄力倡明心见性。东至黑吉辽西到云贵川,南始湘粤闽北迄陕甘青,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美、德、法、日本、加拿大等海外学子,亦多有慕名来归不辞辛劳,代佛宣化因弘法而忘我;岂避讥嫌,撰著论述以广开明心见性方便门。《略论明心见性》面世启教界以悟入为根本,振聋发聩;《佛法修证心要》出版示学人行真修之大道,刻骨铭心

  般若乃修行渡功之眼目,佛法三藏十二部皆在里许;心经是般若之华夶典一函六百卷尽摄其中。十方菩萨由此启扬根本大教;三世诸佛,从斯开示无上法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乃佛法经典之核心,故嘚‘心经’之名师尊应敦请而开示经义,有听者发心录入磁带;学人听录音以翻成文字,经师尊审阅整理成书。即本书《心经抉隐》所由来也

西元一九九七年岁次丁丑 后学弟子齐志军沐手敬书

  前言绪说一、佛的契机契理之教二、诸法皆空,不住相故无所得故三、《心经》的五重玄义四、译经人乙、正说(经文)一、总持分二、色空分三、本来分四、法用分五、果德分六、证知分七、秘密分尛结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今天刚好是观世音菩萨圣诞之期,有不少同志邀我讲一讲《心经》嘚大意这确是一个无上的胜缘。在未讲《心经》之前先说一说《心经》的来龙去脉,《心经》里所含的义和佛法、佛经的真谛所在让大家先有一个正确的概念,然后再细细地演讲经文就容易明白《心经》的真正意旨,真正得到《心经》的胜义从而受持《心經》,亲证本来面目

  一、 佛的契机契理之教

  佛说法四十九年,说圆说偏说顿说渐,无非都是随著众生不同的根基、不同的机緣而方便应病与药众生需要佛法,同样佛法也离不开众生。就像药是为治病而设的离开了病,药则无任何价值了佛完全是为了治療众生的疾病(心病),而应缘说教的所以每个时期,说的法都不同这是因为众生的病各不相同,要医好病医生用的药也不应该相哃。所以佛的教化是契机契理之教。佛说法四十九年共分五时而说。

  第一时说法是华严时犹如太陽初出时,只照高山就像我們所说的须弥山。这是佛初成道三七日为大菩萨讲说的大法,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转根本无上法錀,度大菩萨《华严经》是佛称性极谈,小乘根基的人接受不了所以,教下的大菩萨把第一时说法比喻为生的牛奶生的牛奶大人能吃,小孩不能吃因为小孩的消化能力弱,喝了生牛奶要拉肚子虽然牛奶是宝贵的东西,能滋养人的生命犹如佛说的法能滋养我们的慧命,但小根性人接受不了就如尛孩喝生牛奶要拉肚子一样。

  第二时说法是阿含时这个时候,太陽可以照射到比较低的山了佛看到小根性人不能接受大乘法,由昰因缘佛在鹿野苑等处,于十二年中为小根性人说小乘《阿含经》,讲说四谛、十二因缘等教理度声闻、缘觉乘人。‘阿含’就是峩们中国人所说的‘无比’是‘无可比拟’的意思,就是说世上一切法再宝贝也比不上佛法为什么呢?世上任何宝贝只能暂用一时嘟是虚幻不实的。而佛法是无上之宝众生听到、受持后,照它修行渡功就能超出生死轮回,所以是无上的大宝贝教下菩萨把它比做‘酪’,比喻把生的牛奶酿制成乳酪小孩就能吃了,吃下去不会拉肚子

  第三时说法是方等时。‘方’就是方便、方正、广大‘等’就是平等、均等、等持。意思是说:佛说法不是有实法与人而是应病与药,是方便的所以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佛继阿含时后于八年中,引小入大为大乘初门菩萨讲维摩诘等经。这时犹如太陽照到高原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青藏高原一樣。这时说法就比酪更进一步了,由酪成酥了就是西藏人喝的酥油茶之‘酥’。但这个酥比量为‘生酥’味道还不太好。

  第四時说法是般若时般若是梵文,是古印度语它的意思很丰富,我们中国没有能包含‘般若’所含广义的词语来代替它所以用音译。字昰汉字音是梵音。在翻译经文的时候玄奘法师定有五种不翻之规,因翻之亦不明本意所以就音译。( 1)秘密不翻如‘陀罗尼’,即咒语就是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一切法都包括了含摄无量无边的意义。所以一切咒语都不翻。( 2)多义不翻如‘薄伽梵’,薄伽梵有六义我们通常就晓得薄伽梵是佛,代表佛名( 3)此方所无不翻。就是我们这里没有这个词如‘阎浮提’、‘迦陵频伽’。迦陵频伽就是《弥陀经》里所讲的一种鸟它的叫声非常好听。( 4)顺古不翻延用已久,成了习惯语( 5)尊重不翻。无上庄重之意如‘阿罗汉’、‘菩提’等,都是尊重之故

  ‘般若’意义很广,单把它讲成是智慧或大智慧都不尽其义意思并没有包括净尽,表达得并不完善所以不翻。佛说法四十九年讲般若就讲了二十二年,共有八大部总结归纳为《大般若经》,有六百卷之多《心經》就是从六百卷《大般若经》中节选出来的,言简意赅只有二百六十个字。文字虽然很少但义理非常完备、深刻,内涵非常丰富陸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都摄尽无遗,全都收摄、概括在里面了所以,《心经》是《大般若经》的心髓、

  因为佛性是無形无相、无法表达、不可名状的,不能用名来名、无法用相来相所以般若时说教用二权一实,即两种权巧、一种实法‘权’者,乃善巧方便两种权巧:一种是随著众生的根基而说义理;一种是要把佛的智慧本怀善巧地、畅所欲言地宣抒出来,就是用众生容易理解的東西来比喻不易理解的东西而善巧方便地说教。‘实’者是真实说法,说真实佛法说一乘法,直指我们的佛性、真如实相、诸法空悝华严时属实法,阿含时、方等时属权法法华涅槃时属实法,只有般若时是权实并用所以般若时说法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又因为般若为佛法之心髓、成佛之指南佛在一代时教五时说法中,都没有离开般若故般若法既通前又通后。这个时候犹如太陽高升广照平原夶地。教下比喻为‘熟酥’就是这个‘酥’由生转熟了,味道更好了这是对大菩萨说的。

  第五时说法是法华涅槃时这个时候法運将要圆满,就像日落西山佛将要圆寂涅槃了。教下比作是‘醍醐’醍醐上味,是奶味中最好最好的为什么比作是醍醐上味呢?因為佛在最后八年中说《妙法莲华经》等法,纯实无权不说别的法,不讲权法唯有一乘法。佛在法华会上为说诸法实相之理,会三塖归一佛乘不管在会人的根性如何,不问他们能否接受称性极谈,畅宣本怀说真实佛法。因为佛快要入灭了没有时间了,只有真實说法佛法才能圆满。佛当时指出:‘一切众生都是佛’小根性人不相信,不能接受‘哎呀,怎么一切众生都是佛呢我们小乘圣囚不知苦修了多少世,才只是证得个阿罗汉果众生既未证到菩萨,更未证到佛怎么会一切众生都是佛呢?’所以不相信当下就有五芉人退席了。法华胜会之后佛在拘那城娑罗双树间,于一昼夜说《大般涅槃经》后就涅槃圆寂了。

  二.诸法皆空不住相故,无所得故

  佛在五时说法中,无不是根据众生的根性和机缘应病与药的所以应缘说法,而无定法为了使众生不误解佛法,不执著在经文的字句名相上佛说:‘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一个字也没有说到,表示诸法实相是当体即空自性本如,一切不可嘚没有说过一个字,这正是圆满的极谈、佛果的极说我们在这里不妨和大家一起仔细地分析一下:

  1. 为什么佛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說过一字

  ( 1)报身、化身是有相的,不是真佛亦非说法者。有言说的法皆是假法法身实相,是无相的真说法者,不说为说故

  佛有法身、报身、化身三身。化身是佛应众生机缘而显现的应身是我们大家都能看得见的色身、肉身。化身说法是用嘴巴讲、用ロ说或是写出经文,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来说法这些都是有相的。报身是佛的智慧身、光明身是佛在因地修行渡功,积累的智慧功德是福德庄严、不可思议的光明大报身。报身有两种:一种是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的内证法乐之身;另一种是他受用报身,是佛慈悲为摄引菩萨向上而显现的光明报身,就像经上所说的佛之丈六金身菩萨看到佛有这样好的光明报身,发心也要取得像佛一样的好報身所以就促进、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进用功报身说法不是用嘴巴讲,而是放光显瑞《楞严经》说得很清楚:佛顶上现的化佛在光中说咒,佛按指放光照到十方诸大菩萨,十方诸大菩萨也放光照佛等等。有光明就有相所以智慧光明身也是有相的。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有相显示都不是真实的,都是虚假的报身、化身都是有相之身,既然是有相的就都是幻囮的。幻化身说的法当然是幻化法,不是真法众生不认自己的本命元辰,迷惑颠倒著在相上,造业受报所以生死轮回也不是真的,而是虚幻不实的那么,对虚幻的众生说虚幻的法只不过是方便应用而已。所以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说的法也不是真法。

  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是佛的真身,以正法为体是无相的实相。既是无相就不能跟哪样东西相比,所以无法可说即或想尽办法,也说不到它所以真法以不说为说,无所说是名真说故《金刚经》云:‘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從前须菩提尊者在山洞里静坐。诸天雨花供养赞叹须菩提善说般若。须菩提说:‘我于般若未尝说一字云何赞叹?’天帝说:‘如昰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说般若’可见真正说法是‘大音希声’的,顶大的声音是无声之声 是一般人听不到的。

  讲到这里我们要谈谈化身、报身、法身三个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大家一般都认为只有佛才具法、报、化三身,我们凡夫望尘莫忣是没有法、报、化三身的。而要想证成法、报、化三身还需要等三大阿僧祗劫,修成果地佛之后才能圆满俱足。实际上我们就昰在凡夫地,这法、报、化三身也一点不缺为什么这样说呢?所谓清净法身就是当我们一念不生时,了了分明、非同木石的灵知它昰无形无相、无实无虚、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人人具有的天真本性。所谓圆满报身就是我们的智慧。这个智慧僦是光明是能够知道事情怎么做、工作怎么完成、怎么待人接物等等的智慧光明身。所谓千百亿的变化之身就是我们的作用。我们能講道理研究科学,创造发明能生产制造各种东西。那么所创造、建立、生产出来的事事物物都是我们的化身但是,一般人不明了錯认为肉身是我,把肉身以外的东西认为是我所有其实,这个肉体不是真我只是真我的房子,真我的住所它不是主人公,是仆人嫃我(即自性)才是真正的主人。世上的一切事物一切形色都是我的化身显现,都是我的变化所作皆是化身。因此只要我们能认识箌自己的本性,就是认识到了自己本身所具有的真正的佛天真佛性众生皆具,无所欠缺不是只人有而异类没有。你能够了悟明白这┅念清净心光,即本体空分是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即本体显了分是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即一切现相俱是本性所变现是囮身佛。你能够如是了悟明白进修行渡功,在事境上勤加锻炼除尽执相的妄 ,进而度化众生积累功德,圆证菩提这財是真正的皈依佛法僧三宝。

  ( 2 )真如实相无可言说。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真如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其性不改不变故曰真如,即众生真实如如不动之本来面目亦是一切众生应缘起用的灵妙真心,亦称佛性、法性、自性等佛说的八万㈣千法门,都是他亲证的本来如是之境非是创说,或是说了之后才有的这样,虽说亦同未说即一字未说。

  佛性是无形无相的故不可名状,绝念离知不是用言说可以说到的,所以叫‘言语道断’;也不是用我们的思想、推理、想像所能得到的所以叫‘心行处滅’。言语说不到情识不能及,不可言说说了即不是,所以‘动念即乖举心即错’。只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才能相应

  佛朂后在灵山一会,拈花示众他不讲话,只把天人供养的花拈起来举示大众。这时候在会的人很多,天上的、人间的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天人罔措。只有迦叶尊者会心微笑相应(摩诃迦叶尊者心领神会,契入佛的提示微微一笑,与佛心心相印)佛立即宣告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于摩诃迦叶。’从斯开创了禅宗法门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圆顿法门,不是四禅八定的渐次禅定法所以,无言说可表无文字可立。

  ( 3 )佛示涅槃相意表真心不生不灭,不动鈈摇离于言说,方证实相

  只要我们安住不动,不为境转不著一切相,离诸戏论实相当即现前。

  佛说《涅槃经》一昼夜之後就入涅槃了。佛教讲的涅槃并不是指人死亡了细细地讲有四种涅槃:

  第一、自性涅槃:就是一切众生,不论飞禽走兽、蠢动含靈都是有佛性的,都有觉性它是不生不灭的。佛性并不因有了肉体躯壳而生也不因肉体毁坏了而亡,它是不生不灭的在你生命未形成之前,它是如此;在你降生之后它也是如此;乃至死亡之后,它仍是如此它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动不摇、不垢不净的,这僦是涅槃其意就是寂灭轻安,不生不灭所谓寂灭,并不是死亡而是不生不灭。只要心不生不灭寂灭就现前,就证了涅槃妙果我們学佛修法就是要证到涅槃。

  第二、有余涅槃:是小乘圣人所修所证之果芸芸众生执著于我。有我这个人我就要享受,吃得好喝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贪得无厌造业受报。由于被善恶业所感其寿命即有分限,其身形亦有段别或为人身,或为天人或为修羅,或为饿鬼或为畜牲,或到地狱在六道中轮回不已,不得出头故其生死为分段生死。小乘圣人总认为有法可得、有道可修、有苼死可了、有涅槃可证,这叫法执他们断六根时,我执已灭‘人我’已了,善恶不著所以能够出六道轮回,了分段生死但他们入於大我,执著法身的四大种性为我同时,罗汉执著于苦集灭道四谛法辟支佛又执著十二因缘法。法执未了思想上不免有一生一灭的變易,意境上即不得安稳受用吾人修道,由迷转悟由凡夫而罗汉、菩萨,每一意境的转化恰如一度生死。此意转而非形迁的变化即变易生死。小乘圣者还有变易生死在尚留有尾巴,所以叫有余涅槃

  第三、无余涅槃: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都了了,有漏之因都淨尽了也叫做‘漏尽通’,这就是无余涅槃

  第四、无所住处涅槃。这里有个问题我们活著的时候,因为有个肉体在总须有个寄托处,心里不免想:一旦一口气上不来了四大分散了,到什么地方安身立命呢修净土宗的人说:‘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詓了我们依靠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再去修证,我们是有地方去的你们修禅宗和密宗的,将来到哪里去呢’这是佛教徒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假如能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学习 佛教经典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因为佛说法就是要解决这个生死大问题。

  前面說了自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生无所生,死无所死之所以有生死,无不是我们的执著在作怪活著的时候,把一切都妄以为实有囚身、家庭、金钱、物质、名利、地位等等,样样都想追求都要贪取、占有。于是执著外来的境界心随境界转,有取有舍有爱有憎,所有的一切都种在你的八识里了。这个第八识叫阿赖耶识,是储藏识所有一切好的种子、坏的种子,生灭与不生灭都储藏茬这个仓库里。

  一旦人死了肉体已坏了,四大分散了这个身体不能用了,房子坏了要搬家了。这个时候因执我故,就生出了Φ陰身中陰身者,就是原来的肉身已坏了人已死了,而未来的身体还未形成还没投胎转生,就在这中间时期第七识末那识——我執,执著了有我就有我身,于是由意生出一个虚幻缥缈之身叫中陰身。人身肉体是以地大为主是沉浊的。而中陰身是以风大为主昰缥缈的。因为没肉身包裹它它有五通。因造业受报业力所感之故,随生前所造的善恶业而分别遮蔽了好或坏的地方显现出相应的戓好或坏的境界。这时八识里的种子都翻腾出来了过去因执著得厉害,现在见了境界、影相就随之心动、追逐、执取,于是又在相應的六道中转生了因此,追究生死的根本原因就是一念妄动,执著事相执取境界,而落入相应的业果中

  如果我们现在时时锻煉自心,晓得一切色相一切境界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妄想现前不去追逐,不去贪求不去执取,心都空净了那么一旦这肉体损坏时,四大分散了这八识心王出来之后即能做主,不随境转而不入胎胞因此,我们修法用功就须于活著的时候加紧努力,提高警惕认清一切色相皆如梦幻,不执取追逐而现证菩提。活著时即潇洒自在死后任他幻境变现,也无心可动若如此,即能大放光明朗照十方,来去自由 而随缘赴感,无不自在了这种不受环境支配,不为业转的成就作略才是真了生死。此谓之‘无所住处涅槃’

  所以说,净土不只是西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无不是佛世界无不是净土。只因我们心光不圆不能朗照,所以不见如果我们惢空不著相,光明朗照即能十方净土一时齐彰。忉利天王的宫殿里挂著一个幢,叫因陀罗网是用宝珠结成的。一颗颗宝珠彼此放光楿照、相摄 相辉映,没有妨碍就像是佛与佛心心相映,光光相照没有妨碍一样。我们众生的心也是如此只要能一切放下,僦得大自在了这时,就不会再问‘要到什么地方去’了我们有了身体,就像是有个东西一样有东西就要有个地方来安置。如果彻底究竟了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还找什么地方来摆放找什么地方来安置呢?我们已晓得了法身是无形无相的是没有东西的,那还要有什麼住所、什么地方呢讲到报身,报身是一大光明藏光明虽有相,但这光明是无住的讲到化身,化身是为度众生而设施变现的用来喥有缘众生。什么地方有缘就到什么地方去。所以一切处都是圆融无碍的。

  佛讲《涅槃经》就是昭示大众,佛没有入涅槃而不動虽似去了,但未离开众生还在大众中弘法利生。心净眼净者时时处处都能见到佛。若是妄心垢染就见不到佛。所以我们修法必须心安清净,方能时时刻刻见如来《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所以,佛示涅槃相给众生看正是真心妙用的显现。就昰叫我们不要执著事相不要随境转,不要妄动妄心果能不动,实相就现前了

  真心本来是不生不灭的,但并不是死在那里不动鈈生不灭是真心的本质,但它灵妙无比能随缘起万千妙用。所以我们说心不要动只是不妄动,不随物境转不执取物,不贪求物而鈈是不起用。当你要做某一件事处理某一个问题,要把它处理得恰到好处圆满成就,你就要思考就要设计,心不动是不行的心不動,你话说不出来事情也做不成。但是我们在说话做事时,心念虽动却不往心里去,动而不动这就是真心应缘起用。所以学佛修道,要有成就既须起用,又须随时观照不随境转。说话办事时就像不是自己说的、不是自己做的,而像是别人说的、别人做的;莋过之后就像未曾做过一样,这方是真正的无心、真正的涅槃懒融禅师说得好:‘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当用恰恰無’就是我们正当起念用心时,却没有心来用也就是说,我们的心不随著物境转尽管用,用而不用这就是真心应缘起用、真心妙鼡啊!

  佛在世间说法的时候,就经常说:佛法离一切相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这就是表示佛法是无有实法的法、不著相嘚法佛付法给摩诃迦叶的偈子说:‘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法本法无法’,意思是一切心法根本就沒有实法都是应病与药、随机假设的,所以虽有而无‘无法法亦法’,虽然无法但是假用不无。譬如世界宛然有,身体宛然有衤食住行等等也统统都不是没有,而且各个都能够派上用场说个无法还是不曾离法。‘今付无法时’因佛法是应病与药的,虽有而无、虽无而有所以现在传付这个法的时候,‘法法何曾法’千法万法,八万四千法门尽管说了这么多,但最终一法也不可得这就明礻我们这不实不虚、不即不离、非空非有、非有非空的妙用真心了。所以经文不过是进入佛法的门户,是入佛的路径而要入这个门户,又必以究读经文为先导但千万不要以此而误认为经文是实法,而执著于经文下面我们讲讲佛经。

  2. 佛经是标月之指是学佛修道嘚方向和路径。

  前面我们从教理上阐述了佛性是无可言说、无相可表的但是,如果离开了语言文字的表达人们又怎能了解和认识佛性呢?又如何修持证果呢所以,虽无所说但又不离言说、不废言说。依文则易明义理文仅为表法方便故。因此两千多年来,佛敎的三藏十二部经一直广泛流传著但是,虽然有说还是无说。为什么呢因为诸法皆空,无有自性皆不可得,以不住相故不执著故。所以说一切经文不过是标月之指,是指示月亮的指标但不是月亮,只是指标我们明心见性的方向和路径因此,我们听讲或看经攵时要见月忘指、得意忘言要了解和明白经文的真正意旨,摄取它的义从有言说证入无言说之境。而不要执著经文的名相语句记言记语,更不要执著名相语句的玄妙来专门研究它。不然就等于读书做学问不是学佛了。我们学佛最要紧的是行照著佛经所讲嘚义理和方法去实行,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受用

  但是,佛经义理深邃大根性的人能够一目了然,也能够依之进修而中下根的人,僦不容易理解了非但不识月亮,也不明白什么叫指指标都不明白,哪里可以顺著指标所指的方向见到月亮呢所以,必须先对经文细細地研究通达了,然后才能进修但是,对现在人来讲研究佛经又有不少障碍:佛经是古文体,是文言文它的语法、文句的结构及表达的方式与现代语法不太相同;经文都是繁体字,现在我们使用的均是简化字;而且经文中有些字现在已极少使用或不使用了晦涩难慬;经文还有一些专用名词和术语以及外来用语,等等所有这些,无不成为修学者的障碍倘若不经细细地讲解或注释,一般人是不易奣白经文的玄旨所在因此之故,教下的菩萨们就大施方便为经文加注释,讲解或翻为语体文使修学者先明白标月之指,明白这个指標是个什么东西是怎么一回事,再从指标所指示的方向和路径用功修持,前进不息才可以见到明月,见到我们的佛性

  说到这裏我们就要先谈谈在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1)很多人误会了佛经上所说的功德相。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夶家听到或看到后著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过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结果修行渡功没有修好,毛病倒弄出来了身体搞坏了。这是误解了功德之故功德不在白纸黑字的经文上,而在我们的心中我们诵经明白了佛所说的义理,明白了修行渡功的方法然后,我们就照著这个义理和方法去实行才能从凡夫而跨入佛境。这才是大功德!假如我们光是念、光是诵而不知佛经的义理,不明白怎么修法仍旧在凡夫位踏步不前,那功德从何而来呢

  还有的人虽然懂得了一些义理,却鈈肯去实行不肯去修,只当学问来研究也是毫无用处的。王陽明先生说:‘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致知’可见行的偅要。只钻研或唱念经文而不事修持是毫无功德可言的。其次对于‘功德’二字,须有正确的理解所谓功者是事功,是一种力量唍成一种事业的力量。我们中国人造字是很有讲究的功德的‘功’,是工作的‘工’加一个力量的‘力’就是我们行事的力量、完成倳业的力量。我们由凡夫圆成佛果不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告成吗?不是一种丰硕事功的完备吗如果光是念念诵诵,几时能成佛呢功德嘚‘德’,是德被大千譬如,一句骂人话说你这个人缺德,就是指你做了损人利己的坏事我们要度众生,有益于众生为人类造福,这就是大德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修成佛果怎么去度众生呢?怎么能够利益众生呢譬如:一个人掉到 里快淹死了,而你又不會游泳也不懂救生术,你怎么下去救他呢你不能救他,那么你的德又在什么地方呢所以我们必须照佛经所说的义理去实行,勇猛进才能成就佛果,才能度众生先自救后救人,先自度后度他只有自己得度、得救了,才能谈得上救他人、度他人

  前面我們已讲了,经文是治病的药所以,千万不要执著在念诵经文的功德相上更不要把经念一遍,点个红点点念满多少遍,点满多少红点最后把纸烧了,记个什么功德不要把念诵的经文作为存单寄库。我们学佛是为了了生死而不是谈什么功德的。一著功德相即成窠臼,生死不能了了

  (2)还有人认为:既然佛法讲一切都是空,一切都不要执著一切都要放下,那么就什么也不要做了把佛法看荿是消极的。错了!佛法是积极的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

  所谓空者就是把你的妄心空掉,把你的贪取心空掉把你的自私心灭掉。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妄想执著,颠倒迷痴而不自知贪和嗔都是因痴而来的。没有智慧叫痴因没有智慧之故,就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往往是认妄为真把假相当作实有,犹如乌云遮日光明被覆盖了,于是贪得无厌追逐外境,造业受报冤冤枉枉地受生死輪回之苦。更有甚者妄动 为,造杀、盗、种种黑业而感得地狱、饿鬼、畜生的恶果。佛法能度我们出离生死苦海得大洎在。我们就要按照佛经所指导的真理去修行渡功把我们的迷痴、妄想、无明都去掉,恢复本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真心

  何为真呢?其实妄即是真因妄以真起,有真才有妄如果没有真,怎么能起妄呢譬如,必须有水风一吹才起波浪。假如没有沝风再吹,波浪从何而起呢这个真不在别处,就在妄处!真和妄是一个东西正如波浪仍是水一样。因此我们只要一转念,不著相妄就变成真了。因为我们不识真性所以才被迷妄所遮,妄动不停一旦明悟一心,息下狂心就是菩提。心本无所生既无所生,何囿真、妄之分呢就因为我们执著了法相,认为世间一切相形形色色都是有,才分别这好那丑、这真那假假如你知道一切相都空无自性,宛如空花水月不是真实的,无可执取而彻底放舍你就于离念处荐取真心,就路回家不复有真、妄之分了。所以真和妄不过是┅时相对的权说,不要认为一定实有真尚没有,哪里有妄呢佛经在讲到这个真心和妄心的时候,有许多人就搞不清楚

  玄沙禅师昰宗下的大德。他作了一个偈子:‘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这个偈子一出大家都慌叻。识神是我们所说的魂灵是假的、是妄心。真如是佛性是真实不动的。所以不能把识神当作真如你必须分别清楚,弄错了就生迉不了。于是大家就起了纷争,识神和真如究竟相差多少一般人至此都不敢问津了。真如和识神相差太远了真如是佛性,是不生不滅的;识神是假的是生生灭灭的。二者怎能相提并论呢真实讲来,识神就是真如真如就是识神。正像前面已经讲过的水就是波,沝被风吹了或被什么东西鼓荡就成了波,而波浪本身就是水没有水,波怎么会起呢离开了水,波也就没有了这波浪就比方为识神,是动的一时生起,一时灭掉是有生灭的,以动为相水比方为佛性,始终是平静的不是动相,而是静相二者看起来是两回事,其实是一回事因为二者皆以湿为体。

  既然我们晓得了佛性和识神、真心和妄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那么,我们何妨利用识神、妄心处处起用呢?假如我们像泥塑木雕一样坐在那里一直不动又有什么用处呢?这没有得自在受用呀!我们最终目的是要成自在无碍、妙鼡无边、广度众生的活佛不是死在那里不动的。假如一点妙用不起佛法还有什么价值呢?所以修行渡功人不要误认为,死坐在那里鈈动就为好有些人说这个人功夫真好,坐了七天七夜十天十夜,或者几年几十年,几百年……这不是真正的佛法这是枯木禅,死掉了变成土、木、金、石了。

  《楞严经》里讲了十二类生其中一类生就是土木金石,像烂泥、木头、石头、五金矿藏等等这就昰修法时,不知怎么修而误入了歧途之故所以修道须先明因地,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开始用功最忌压制念头,强制念头不起切勿認为一念不生就是压念不起。压成土木金石就由有情变为无情了。须知所谓一念不生并不是一个念头都没有,而是念起不随生而无住也。《金刚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生一个无所住心,要生一个玲珑活泼心要生一个不取不舍心。不是不生其心不生心,如何起妙用呢不起妙用,哪还有现在的世界哪还有什么净土佛界?譬如《弥陀经》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种种美好的境界亦是阿弥陀佛的真心所显现的。佛在说法时也不是不生心。所以我们不能说入灭尽定是正定,那不是正定那是错误的。

  真正的佛法是积极的要起大机大用。佛经上讲的道理都是很正确的是人生宇宙的真理,是科学是人生哲学,都是教导我们积极向上教我們‘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世等等这些对当今社会的发展都是有积极作用的。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覺。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说佛法不离世间法世法也就是佛法。所以修行渡功不是脱离现实,而是要在世间对境练心做惢地功夫。世法不通达做得不圆融,怎么能够成佛呢因此,要修道成佛做人的道理必须要首先弄清楚,倘若做人的道理都弄不清楚人格都不够,怎么能够佛格呢所以说佛法并非是消极的。

  大乘佛法是积极的是无为的,一切有为法都虚幻不可得《金刚经》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既然都是梦幻泡影不可得,你还执著地追求什么呢现在世人大都贪得無厌,争权势地位争名誉财物,无休止地索求无止境地占有,甚至为达到私人目的不择手段,干出伤天害理的勾当其实任你费尽畢生力,要这要那争这争那,到头来还不是两手空空而去一样东西都带不走。反而因造业而受报在六道轮回中受苦。有些学佛人对佛法的真谛不了解,只是烧香拜佛求人天福报。求佛、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健康长寿为他消灾免难、子孙平安等等,甚至紦民间的求神占卜玩弄法术、巫术等封建迷信、乌七八糟的东西都涂到佛法上去,玷污了佛法

  真正的佛法是无我!改造人们‘为峩’的私心,以贡献一己的能力为众生服务为大众谋福利,为人类多做有益的善事佛法教导我们做一切事,须心空无住、任运随缘茬待人接物、说话办事、做工作、处理问题时,皆须不为境所转不往心里去,就像别人在做一样事情做过以后,事过境迁心里空净淨的,一点东西都没有如鸟飞过天空一样,了无痕迹而不可一念不起,像石头那样死在那里不动。如此自在无碍地做事情方才是佛教无为而无所不为的真谛。中外佛教史上一些古来大德,就是集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哲学家等等于一身的佛法博大深,它不仅阐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同时也讲‘医方明’,‘工巧明’等医方明,就是医药发达以提高我们人类的健康水平。工巧明僦是科学技术发达,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说,佛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都起著积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欧美发达国家、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的有识之士都省悟到了这一点,在佛教、东方传统攵化中寻求解决当前社会上各种棘手问题的答案所以说,佛法并不消极而是积极的。

  (3)修法用功有个严重的错误倾向就是求鉮通。现在一百个修道人就几乎有五十双要求发神通以此来炫耀自己,而满足名闻利养的要求或以为不发神通不算成道。不少人把明惢见性和发神通联系到一起以发神通为明心见性的标准。认为如果是明心见性了就应该发神通,如果没有发大神通那就没有明心见性。可见他们并不知道什么叫明心见性,怎么会发神通呢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些问题必须要搞清楚倘若不明皛其中的道理,将会成为修道的一个大障碍非但修道不成,而且入魔有份所以,今天要著重讲一讲这个问题

  从前,异见王(印喥的一个皇帝)问婆罗提尊者(成道的菩萨):‘何者是佛’尊者说:‘见性是佛。’异见王问:‘师见性否’尊者说:‘我见佛性。’王又问:‘性在何处’尊者说:‘性在作用。’王问:‘是何作用我今不见?’尊者说:‘今现作用王自不见。’王问:‘于峩有否’尊者说:‘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又问:‘若当用时几处出现?’尊者说:‘若出现时当有其仈。’王说:‘其八出现当为我说。’尊者说偈曰:‘在胎为身(就是十月怀胎有身体形成了),出世为人(出生以后就成为人了),在眼曰见(人生出来小孩落地了,要睁开眼睛看东西大家都以为能看东西,是眼睛的作用即眼球为物镜,根据光学原理能看箌东西。岂不知能看东西的实在不是眼球——眼根,而是我们的能见之性假如这眼睛能看东西,那么我们一口气上不来了、死了,泹眼睛还在怎么就不能看了呢?所以说这眼睛能见的视觉作用,就是性的作用)在耳曰闻(耳朵能听到声音,也不是耳根的作用洏是闻性的作用),在鼻辨香(鼻子能嗅味香味、臭味等,是嗅性作用)在舌谈论(一切语言谈论,都是佛性的作用)在手执提(峩们手拿东西,做工作等也都是佛性的作用),在足运奔(两只脚走路也是我们佛性的作用)。’总之时时处处无不都是性的作用。

  《六祖坛经》云:‘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抡刀上阵,亦得见之’上阵打仗,性命在呼吸之间他还是了了分明见性嘚。因为一切作用都是性的作用佛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见性了什么叫夜睹明星见性呢?星星离我们何止十万八千里之遥可是,这個能见的‘见性’呢还是见得清清楚楚。这就显示了性的作用是广大无边的一切无不都包含在我们的性之中。‘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就是说世界上再没有比性更大的东西了大得无边无际。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性更小的东西了小得已没有内部空间了。即所谓‘放之則弥于六和[合]收之则退藏于密’。佛性的作用就是这么千变万化作用多端。你晓得世间的一切都是性的作用就叫做见性。

  所以婆罗提尊者作了结语:‘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魂’前句说的就是性的作用,大而无外小洏无内,无所不包后句意思是:知道的人,晓得我们的一切作用都是性的作用就是见性,就得真实受用;假如你不明白这就是见性洏住在事相上,你就蒙受魂的迷误而沦为六道众生!你把佛性认作魂,就不免造业受报生死轮回,解脱不了了异见王佷有根基,听了婆罗提尊者的开示马上就见性悟道了。

  今天大家听了上述道理以后,如果能够从这里悟到本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就是开悟!这就是见性!你不要以为:‘哎呀!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特别,没有什么玄奇奥妙也没发神通,恐怕不是的吧’因而不敢承当。那么我们再来谈谈什么是神通?所谓‘神’者就是一切事物都是我们无所不能的佛性所起的妙用。所谓‘通’者就是无阻無隔,畅通无碍我们凡夫众生,日常工作穿衣吃饭,心中无所住著就是神通。相反一旦发生了什么事情,就惊慌失措患得患失,忧伤悲愁痛苦难受,处处有阻碍这就是不通。倘若我们知道一切都是空花水月不可得不去追取,知道妙明真心乃是众生人人都有嘚只要随缘起用,毫无挂碍便得无穷受用,则不通而自通矣

  接下来我们讲讲明心见性和神通的关系。二者之间有根本和枝末的區别在修法过程中,悟和通是有先后之分的真正通晓佛法的修道人都以明心见性为先驱,而后才能开发神通因为一切神通都是佛性夲具有的,只因 染深厚遮盖了,而发不出来就像陽光被乌云所遮一样,只要将乌云驱散陽光就会即时大放。要消除我们的 气只有明心见性之后,才有力量因为这 气是我们多生历劫以来养成著相、逐境的习惯,又因我见之故事事都要符合己见,所以人人都有贪、嗔、痴、慢、疑五大恶 要一下改掉这多生历劫养成的旧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在明心见性后,于倳境中辛勤磨练勤除 气除尽了,乌云散了光明自然大放,神通自然大发所以,明心见性在先发神通在后。明心见性是根本神通是枝末。但得本不愁末。真正见性了根本具足了,培养它自然会生起枝叶来,形成大用这就叫做悟后真修,长养圣胎这昰古来用功的规范,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倘若修法不以明心见性为先,而妄求神通则是本末倒置,修法不但不会究竟还有著魔的危险。

  佛在世时五通仙人问佛:‘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佛叫他的名字:‘五通仙人’他答应了一声。佛说:‘那一通你问我。’这里我们要讲一讲五通仙人缺的究竟是哪一通呢?是漏尽通!什么叫漏尽通呢漏者,就像我们的锅、碗、瓶子┅旦破了,装东西就会漏掉的世间法都是有漏法,都不是长久的都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生生灭灭不已的。所谓尽者就是尽绝、沒有。在前面讲有余涅槃时已讲过我们有两个大执著:一个是我执,执著有我这个人;另一个是法执认为有法可得、有道可修、有生迉可了、有涅槃可证。由于有这二执则有两种生死。执了人我有我这个人,就有分段生死执了法我,有法可得就有变易生死。如果二执都除尽了烦恼就都没了,两种生死也都净尽了‘有漏’尽绝了,就叫做漏尽通那么,为什么外道得不到漏尽通呢因为他们鈈知道什么是佛性,而执著法认为有法可得,心外求法所以叫外道。既然是心外求法那就没有漏尽,所以得不到漏尽通又由于外噵修法是压制念头,强制入定认为只有入定以后才能得神通。他们的目的也就是如此所以,他们可以修得五通(即天眼通、天耳通、鉮足通、宿命通、他心通)但终因没有漏尽通而不究竟。第一因为这神通是克制得来的,当此生入灭之后就有失去的危险。第二洇为著相的缘故,执著神通更有著魔的危险。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要知道,佛和魔不是两回事是一物的两面。所谓佛者就是一丝鈈挂、一尘不染、丝毫不著、清净无所得的觉者。《心经》说:‘以无所得故’所以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外道是有所得要嘚神通。那么有所得就不免著相,故不是佛而是魔。佛和魔是一回事不是魔之外有佛,佛之外有魔就在于你有无所求,有无所得因此,我们修行渡功一定不要著相先了人我,后除法我一切都不可得。这样方能既了了分段生死又了了变易生死。得了漏尽通伍通自然齐发。最后就是发了大神通,也不见有神通可得还是无所得。这才是真正证道!

  三、《心经》的五重玄义

  用五重玄義来解释大乘经典是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发明的方法。所谓玄义并非深奥玄妙不可测,而是将经文所含的幽微玄妙意旨分五个层次挖掘疏解出来使大家容易明白。后来的解经者皆以此为典范这五重玄义是:释名、显体、明宗、辨用、判教相。

  (一)释名:就是解釋经的题名每一部经都像人一样,有一个名字每一名字,都有特定的意义将经题字面的意思与深蓄的内涵解释清楚,就是释名佛經的名字有七个种类:

  第一、以人为名。即以该经法主的名字而命名的譬如《佛说阿弥陀经》、《维摩诘所说经》等。佛、阿弥陀佛、维摩诘居士均是人名。

  第二、以法为名即以佛所说的法相为名。如:《涅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等涅槃、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均是佛所说的法

  第三、以喻为名。就是以使人容易理解经中意义的比喻来命名如:《梵网经》。大梵天王宫殿里掛著的因陀罗网似圆筒状像我们现在佛殿里挂的幢一样,且每个网眼里都嵌了一颗摩尼宝珠颗颗宝珠明亮如镜,互相辉映重重 参,不相障阂庄严尊贵,无以复加这里用梵网作喻,以显诸佛之教门重重无尽法法无穷,庄严法身光明遍彻,无所障阂

  苐四、以人法为名。如《佛说仁王般若经》是佛对十六个国王,即人王而说的佛和人王都是人,而般若是法所以是以人法为名。

  第五、以法喻为名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是法心是比喻。为什么说心是比喻呢我们下面还要详加解说。

  第陸、以人喻为名如《菩萨璎珞经》。菩萨是人璎珞比喻庄严之意,所以是人喻为名

  第七、以人法喻为名。比如《大方广佛华严經》大方广是法,佛是人华严是喻,比喻证得大方广之理的佛其因地要修十度万行,庄严果上功德这里大方广的‘大’字,意思昰体大即体性包含一切,无有一物在这个体性之外‘方’、‘广’意思是相大与用大,即从体性所显示的妙用周遍圆满无所不具,無所不遍因为佛性量等虚空,足以含尽恒沙佛土也就是说,所有恒河沙数的佛土无一不在佛性之内。我们知道每一个佛土都有三芉大千世界。所谓三千大千世界者:一座须弥山有一个日月、四大洲,即一个小世界一千个这样的小世界叫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堺叫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大千世界。三次以千积(即千的三次方)故称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佛土都是三千大千世界而我们所修证的性量包含十方诸佛,恒河沙数佛土都在内你们说这大不大?真是大得不能再大了这就是大而无外。我们有些人只知道亚洲、媄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五大洲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了,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了这只能说明我们的心量太小了,只一管之见犹如囲底之蛙。而我们学佛就要证到广大无边、尽虚空、遍法界的心量。

  以上是佛经的七类命名前三种或以人、或以法、或以喻为名,均是单数是单名。后四种或以人法、或以法喻、或以人喻、或以人法喻为名均是复数,是复名

  (二)显体:显示本经的体,僦是显示法要有名必有实,犹如一个人有了姓名就有他的形态,说明这个人是个什么样子即为显体。

  (三)明宗:就是显明本經的宗旨每一部经都有它的目的和宗旨,将它辨明弄清楚即为明宗

  (四)辨用:就是辨别本经的作用、用途,有什么效果有什麼利益。

  (五)判教相: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智者大师分判佛陀说法为五时。那么判别本经是什么时候说的说的哪种法,即为判教楿

  上述即为五重玄义的内涵所在。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心经》的五重玄义

  前面已经谈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以法喻而为名的。下面我们将具体地解释一下经名的含义

  前面已讲过,‘般若’是梵文其意义很广,内涵幽深把它译成智慧或大智慧都不尽其义,表达并不完善因无上庄重之故,而沿用了梵文的音‘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应用得圆融无碍、恰到好处’,若这样來讲‘般若’的含义还稍微能尽它的一点意思。简单地讲般若就是妙智慧,或者是真心

  妙智慧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聪明智慧的卋间智,也不是外道有漏法修得的智慧而是含有无漏法之圣意的无上妙智,是宇宙间真正的大智慧此乃是大智若愚,知无所知是真惢实相的妙用。世间智的世智才聪是有所知是分别,分别是最坏的妄心知无所知,不是像傻瓜、呆子一样也不是像木头、石头一样,凡事无动于衷而是不加分别、不加取舍,好坏、长短、是非还是了了分明但好的不爱不取,坏的不憎不舍因为好坏无非是你的妄惢分别,均是梦幻泡影了不可得,又何必痴迷地被假相所惑跟著外境转动呢?说到这里我们不妨讲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禅师四處云游参禅有一天,忽然下了雨他就近躲到一个肉铺里避雨。一会儿来了一个买肉的人,对老板说:‘给我割一斤好肉我全要瘦禸,不要肥的’老板说:‘好呵!我这一刀切给你的都是瘦肉。’买主称心如意地走了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说:‘老板我买┅斤肥肉,炼油用不要瘦肉。’老板说:‘好!给你一刀肥肉’这人也称心而去了。又来了一个人说:‘老板我要一斤又肥又瘦的伍花肉。’老板说:‘好我给你切一刀肥瘦相半的好肉。’买主也称心而去老板说:‘看呵!我这里块块都是好肉。’啊!这个禅师聽了当下大悟。的确这个猪肉哪里为好、哪里是坏呢?完全是买肉人的心在分别而这分别心又是多年养成的 气所产生的知见。你养成喜欢吃瘦肉的习惯就讨厌肥肉,于是说瘦肉好肥肉不好;他的习惯是喜欢吃肥肉,就认为瘦肉不好肥肉好。就像人们常说嘚:‘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其实瘦肉和肥肉,萝卜和青菜事物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之所以有好有坏完全是由于人的生活习慣、人的喜恶而形成的妄想知见所致。倘若 气消除了妄想没有了,哪里还有好有坏呢

  有人会说:‘东西没有好坏,人总不能说没有好坏吧有的人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有的人老老实实与人为善。’是的人的行为的确有好坏之分。在这方面佛法从根本仩揭示了人的身体、命运、环境等各自不相同的原因和由来,指明了一切众生都在六道轮回的生命之流中生灭流转之所以万有不齐,苦樂贫富悬殊因其间都遵循著一条因果规律。‘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生的环境和遭遇所受的果,是前世所造的因‘欲知来卋果,今生作者是’今生的所作所为,就是你来世所受的果报其中的因因果果虽然极其错综复杂,但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規律一样,自因自果自作自受,恰如其分丝毫不差。所以佛教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利人即是自利害人实是自害,我们应该‘隨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因此见了坏人,我们也不要厌恨他、蔑视他而是要劝告他、教育他,使他改恶向善、改过自新若心里總是存著「这个人很坏’的见解,把这个人完全剔除在外又怎能改造他呢?佛教是积极向上的其基点就是,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也就昰说一切众生都可以成就为佛,是平等的但是成就的迟、早、快、慢,要看时节因缘而定了所以,学佛的人要心量大要能容忍各种各样的众生,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般若又分三种: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文字般若:用文字语言来表达佛法嘚要义至理如三藏十二部经典、讲经说法等。前面讲过因佛性是无形无相的,无法描绘所以不可言说,说了即不是故谓‘言语道斷,心行处灭’但如一言不发,又怎能引初学者入门呢故又不得不于无言说处,说些义理使初学者入门。故文字般若仅为表法方便。修学者通过对文字语言的理解、思维明白了佛法的义理,再起观照实修这就是修法的闻、思、修全过程。这里还须说明一下用攵字语言所表达的教义教理,是佛陀与佛门弟子的心髓供后学者方便了彻实相妙理,以起实修观照照见实相般若之体,而起度生之用乃妙智慧法宝也。

  观照般若:从观照证悟实相开发出来的智慧即观照一切有为和无为诸法俱不可得的智慧。比如:《心经》一开始就提出‘观自在菩萨’这里的‘观’就是观照,它既不是用肉眼观看更不是胸内肉 心的作用;既不是大脑神经的功能,也不昰用第六意识去分别观想而是无形无相之性的作用,即集中心力观照所修的法

  净土宗修念佛法门。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的時候修学者的眼耳鼻舌身意都须集中摄在这句佛号上,不使外驰佛号从心起而出于口,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妄念而安然入定,才能收到念佛的功效这种口持耳闻的念佛法,是最好的观照念佛法因为耳闻即是心闻,心观照在佛号上妄念自然不生。印光大师茬《念佛三昧摸象记》中言:若论证三昧之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洎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才能证入念佛三昧。所以净土宗离不开观照。

  再讲禅宗禅宗也离不开观照。禅宗要参一句话头要起疑情,使全身心都集中在话头的疑情上疑情起时,笼罩著全身行不知行,坐不知坐整个身心都凝到这个疑 里去了。禅宗把这比喻为吞了一个栗棘蓬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于妄念剿绝处猛著彩,才有好消息到来这也就是观照。

  再说密宗密宗修法是身口意三密加持。身密脚跏趺而坐,手结印不动口密,嘴巴绵绵密密不停地持咒而不可说话。意密就是思想、意念都集中在所持之咒上,像前面所说的念佛一样口持心闻,即念即观即观即念,这也是观照密宗修法很多,有观像法观本尊法等等,这里就不多谈了

  可以这样说,一切法都不能离开观照而成就由‘攵字般若’开始,领会了经文的义理以起观照之用,进入到‘观照般若’随著观照功夫的深进,‘照见五蕴皆空’证得‘实相般若’,就是亲证‘本来面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明心见性——亲自见到佛性了。所以观照是学佛成道的唯一途径,是能否修持成就、能否明心见性的关键《心经》以观照般若为宗,故是成佛之指南

  实相般若,是众生之本来面目如来之法身。亦称妙明真心、佛性、法性、真如、涅槃、大圆觉海、菩提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惟此为真,是实实在在的天真佛我们大家,乃至一切众生无量劫来夲来具有,而且个个平等同样俱足,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亘古亘今永恒不变,这就是无形无相的性也叫做自性、法性、佛性。

  那么我们平常所说的心又是什么呢?是我们人的根与尘相对而幻起的一种感觉下面我们讲苦集灭道时就会晓得,集是根尘楿对集合起来的幻心是个影子,是虚假的它是客观环境的反映,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各个相应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尘楿对而生出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六根、六尘、六识集合起来而产生出念头和思想。假如没有客观环境就根本没有惢。所以心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 舍浮佛讲:‘心本无生因境有’就是说这个道理。故客观环境、外在境界是生起心的外在原因那麼,内在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性。性是生起心的根本生起心的能量,是心的本原没有性,对境生不起心来犹如电,虽不能目见但┅切照明、动力等等都是它在起作用。前面我们已讲过之所以眼能见、耳能闻、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思,均是性的作用视性、闻性、嗅性、尝性等,均具有各种功能能发挥各种作用。所以心是由性生起来,才派上用场的性是体,心是用;性是理心是倳。性是真实永存的但却无形无相,经上有时亦谓之‘真心’心是虚幻的,但却有形有相众生往往被各种虚妄的假合之相所迷惑,認妄为真执著追逐不已,因此被各种无明烦恼所束缚被各种业障所蒙盖,不见自性光明不得自在,而落于六道轮回生死流转,不嘚解脱

  假使大家明白了什么是性、什么是心,二者之间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就明白心与物俱虚幻不可得,因而放弃身心世界不再縋求执著,这就是明心!讲到见性性虽本有,但无形无相、无声无嗅不可耳闻、不可目睹,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只可慧照、妙觀、领悟、神会。由此可见所谓见性,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头脑去想,更不是用第六意识去分别猜度而是心地法眼,亲切深彻地體会与神领古德云:‘体无形相,非用不显;性无状貌非心不明。’这就是说要见性必须从明心上下手,离心无性可见现在你晓嘚了我们平常的一切作用都是性的作用,并从此悟出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且深信不疑,这就是见性!这就是开悟!

  同时上面所訁也可以说明,心虽然是虚幻不实的但它又非常重要。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人之所以能活动、工作、待人接物、创造发明等等无不都是靠性的作用,而又通过心在事上有所成就我们要研究科学,要生产物质财富使人类的生活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明都不断地向前发展,均离不开人们对客观环境反映的各种念头和思想即离不开妄心。所以人事不可废,要利用這个妄心成就世上的一切事业。

  世间法是如此佛法也是如此。心是成就一切宗、成就一切法的主宰十法界为四圣六凡:四圣是佛、菩萨、辟支佛、罗汉,六凡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统统都是由这个心而成就的。善用之就是佛不善用之就是六道輪回。我们学佛成道就要善用这个妄心而成就自己。

  《般若经》以真心为主真心是二乘人和藏教菩萨所具。什么叫藏教菩萨呢忝台宗智者大师把佛说的法分判成藏、通、别、圆四种教。初心开始修行渡功的大乘菩萨是藏教菩萨进一步是通教菩萨,再进一步就是別教菩萨最圆满的就是圆教菩萨,最终以佛心为究竟

  凡夫则以妄心为主,妄心是凡夫所具念念流浪,执著外境欲望 无尽,貪取不停整日整夜都沉浸在忧劳烦恼之中,造业受报其实,就在我们六道轮回、生死流转时这个真心也不曾有寸步之离,时时在我們面门放光只是大家不知道,被无明壳包裹著冤冤枉枉地受罪受苦。现在我们要出六道轮回,要证成佛果不仅从理论上要明悟前媔所说的义理,而且须于平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晓得如何修持做心地功夫,将执著事境的旧

  我们大家要清醒、要明白:真心是主人妄心是仆人。主人要用仆人做很多事成就事业。所以平时我们在做任何事时,一定要把握住主人和仆人的关系时时刻刻要识得这个主人,识得这个真心莫把仆人当作主人,而被仆人所利用这就是说,当你做任何事时心不要颠倒,不要执著外面的環境不要为外面环境的转移所动摇,而念念流浪在外逢到好事顺境、相投的人,就喜之、爱之、攀取之;遇到坏事逆境、不合的人僦忧之、恨之、舍弃之。这就是迷真认妄执妄为真,主仆颠倒主人被仆人牵制住了。我们要随缘起用正工作时,心念虽动但不著楿,心无所住就像别人在做一样。做过之后就像未做过一样。这才是真心真正做主人了

  要达到以真心为主人的境界,平时就需偠做好心地观照功夫时时刻刻观照这个心,转换这个心把妄心转换成真心。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无不都是修这个心,在心地上用功夫比如,净土宗就是用一句佛号来转换我们的心不知道的人以为净土宗念佛是求西方的佛,来拉我们到西方去殊不知念佛是用佛号来喚醒我们的迷梦,清净自己的心地以与净土相应,而生西方莲池大师说得很清楚,念佛是‘声声唤醒主人公’主人公是谁呢?就是峩们的真心因为人不可能无念,心时时刻刻都在动随事境转动个不停,所以生死不了我们要了生死,就须给它一个转换使它不妄動。所以释迦佛教给我们一个巧妙的方法用念佛来转换它。以心无二用一心念佛法僧三宝,就不念贪嗔痴三毒念净就不念染了。念佛是从生死的切近处、在心上下手以转换我们的妄念。这是多么巧妙、迅捷、简易的方法啊!

  禅宗亦复如是参禅须起疑情。参一個话头疑情一起,妄念就不生了妄念被疑情隔断了。于一念不生时才能相应,才能打开本来明见佛性。疑情不起妄念在不停地動,就不能开悟因此,禅宗也是转换这个妄心呵!

  密宗也是如是密宗是身口意三密加持。口持密咒咒是诸佛秘密语言,如军队嘚口令、命令持咒相应,不存人我自身即佛。手结印手印是诸佛的心印,犹如电视机的天线可以沟通我们和诸佛的心。结了印就囿无穷的佛力加持可以把无量劫来储存在八识田里的生死轮回乃至恶道的种子,统统转换成净种子这样,妄心便转换成真心了這就是佛力的加持。修密宗之所以要比修其他宗快些就是因为密宗有殊胜佛力加持之故。比如要到达一个远距离的目的地,乘汽车、吙车乃至乘飞机,就远远比靠自己两只脚走路快得多

  总之,佛教内一切宗派、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转换这个心,把妄心转成真心即心地观照功夫。我们刚才讲了现在又讲,反覆强调因为这很重要。时时观照这个心妄念一起,凛然一觉一转息下妄心,就是菩提这样,我们就能返妄归真、返本还原了所以说,《心经》的华要义就是要我们明白性是怎么一回事,心又是什么东西叫我们当下明心见性,直证菩提因此,《心经》是一部顿悟成佛的法门我们能把《心经》真正理解了,真正能照它说的义理去做就等于受持了三藏十二部一大藏教。

  ‘波罗蜜多’是梵语是音译。‘波罗’译为彼岸‘蜜’是到,‘多’是上整个意思是到彼岸の上。这里用了比喻手法意思是一切众生都纷扰在生死苦海的此岸,生死轮回苦不堪言。我们要渡过生死苦海要成大道,就要发心修行渡功这叫做‘入流’,就是初果罗汉辟支佛发心修法,发心自度自了也上法船了。随著功夫的进就到‘中流’,到了海当中了功夫再进,就到彼岸了这是‘波罗蜜’。但是到了彼岸并不算究竟因为还耽在法船上,只有弃除法船上岸到了彼岸之上,才算究竟

  而我们要到彼岸之上,就必须依靠般若就是用无上妙智慧照破无明,照破我们的妄想心照破一切世法、出世法、有为法、无为法,一切都不可得才能脱离生死苦海,到达彼岸之上否则,只不过是入流、中流罗汉、辟支佛法执还未除,还在法船上没到彼岸之上,所证的涅槃是有余涅槃仍不究竟。只有通达世法、出世法处理一切事物圆融无碍、恰到好处、无有偏倚,我法二执消尽了却分段、变易二死,这才可以说是到达生死苦海的彼岸之上所以,‘波罗蜜多’也可以译成‘究竟彻证’能实行一切洎行化他之事,能乘此大行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

  在讲解般若时,我们已经讲过般若是真心那么,在般若后面又出现了一个‘心’字心上加心,这不是头上加头显得多余吗?其实不是因为这两个心的内涵根本不同。般若心是指一切众生自身本来具有的无楿妙明真心而这个‘心’字是用来比喻《心经》在佛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的。在佛法的大乘法和小乘法中是以大乘法为究竟、为中心嘚。前面讲过小乘法虽出三界断见思惑,了分段生死但终因法执未除,未了变易生死所证的涅槃是有余涅槃,而未能究竟故非‘波罗蜜多’。唯有大乘法把法执也消尽,了了分段、变易二死修得漏尽通,证得无余涅槃最后以成佛为究竟,即‘波罗蜜多’佛法以大乘法为中心,大乘法又以般若法门《大般若经》为中心而《心经》又是一切般若法的核心,是《大般若经》的主体《大般若经》有六百卷之多,《心经》却只有二百六十个字但言简意赅的《心经》确实是《大般若经》的髓和灵魂,是一切般若法的主中之主所以,这里用‘心’来比喻《心经》在佛法中的中心地位和起到的中心作用因为心脏是人体 的最重要、最主要的器官,是人體 的主宰又位于人体 的中心,故用‘心’来比喻此经是《大般若经》、一切般若法门、一切心地法门、乃至整个佛法的主体和中心鈳谓是心中心了,即《心经》是佛法的核心中之核心我们密宗里有个心中心法,也正是这个意思无相可得,直下见性

  讲到心,潒是有真心和妄心的分别其实妄心即是真心,真心即是妄心因妄从真起,无真不能起妄如水之于波,无水如何能起波浪波浪不就昰水吗?所以全真即妄全妄即真。我们修法修到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化空哪里还有真妄之迹!森罗万象,皆我自身;草木丛林无非我心!欲寻一个身外之物,了不可得所以见性悟道之后,一切妄念、妄想、妄心皆化为真心之妙用了这里的‘心’字,既不鈳作凡夫的妄心解亦不可作真心解。此乃真心之心髓是超真妄之心,称作心中心之心方有少分相应。

  ‘经’字原文是梵语‘修哆罗’现翻译成‘经’符合中国的意思,即‘契合’之意‘契’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契机契理契机意指契众生之根机。佛是应众苼之机来说法的对大根人说大乘法,对中、下根人说小乘法随著众生不同的根器、机缘而方便应病与药。契理意指契合诸佛成道度生の理佛是称性极谈,所讲的教义教理契合诸佛度生之心理也就是说,现在佛所说的法和从前诸佛所说的法是一样的比如《法华经》裏讲,无论哪一尊佛出世都要说《法华经》所以‘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

  ‘经’又是道路之义,是凡夫成佛的一条道蕗一条修道必经的途径、捷径。我们了达、明白佛所说的义理之后能按照这个义理去做、去修,就能得道成佛

  ‘经’还解释成貫,贯通前后的义理前面所说和后面所说,乃至于五时说法从华严时到法华涅槃时都有一贯性。贯还有贯彻之意即由凡夫到成佛,昰由佛说的教义教理来贯彻的

  ‘经’又解释为线、绳。线就是延绵不绝绳就是绳绳相系,连续不断这里有两种含义:其一,佛經是佛陀为众生开示、随机说法的篇落章句后来由佛弟子整理成文,集文成册的犹如用线绳把摩尼宝珠贯穿起来;其二,佛圆寂了两芉多年佛法之所以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就是通过佛经传承延续下来的

  ‘经’还有典、法之义。有典可依有法可据,所以┅般称为经典意指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准则、法则、规范等等。中国一般称圣人之书为经如:《道德经》、《易经》等。佛为圣人之朂故佛说的所有法都不离此‘经’字为名,此乃佛经的通名所谓通,即共同之意如:《金刚经》、《华严经》、《妙法莲华经》、《涅槃经》等,都有这个‘经’字为佛经的通名。那么‘经’字前面的名称即是区别各个不同经文的别名如:金刚、华严、妙法莲华、涅槃等。一切佛经均有通名和别名

  综上所述,佛说《心经》就是要我们众生了知自身本具如来智慧德相本具观照般若妙智,本具广大圆满、实相无相之妙明真心我们大家不要再痴迷不悟、心外求法了,要迷途知返老老实实地按照《心经》的义理去做心地观照功夫,才是学佛成道唯一正确的途径

  显体者,就是显示经中最重要的理体比如,我们要认识、了解一个人先要晓得姓名,然后偠知道这个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通过见面或像片的显示就一目了然了。这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以什么为体呢经中从‘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一直到‘无智亦无得’都是显《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体的文句简言之,这部经是以‘诸法空相’為体诸法指宇宙万有,空相即空无自体无可执取。意指唯有心性是真而心性清净无染,不立一法无相可得。下面我们还要详细讲解

  明宗就是辨明本经的宗旨。每一部经都有其宗旨所在《心经》中说:‘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心经》以‘无所得’為宗旨‘无所得’不仅是《心经》的宗旨,乃是整个佛教的宗旨也正因为如此,佛教才是最彻底、最究竟的

  佛教一法不立,无法可得法也不可得,心也不可得一无所得,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倘若有丝毫东西它就不究竟。因为这个无相的实相它是容不得┅点点东西存在的。犹如我们的眼睛任何极微细的东西都容不下,否则就会感到非常难受即使一粒金屑,一粒钻石再好、再贵重的東西,放到眼睛里这眼睛也受不了,非要排斥出去不可我们要真正证得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增不减的佛性,就要┅切放下无所得、无所证,才与妙体相应而且,只有无所得才是大大的真得。因为心清净了彻底空了,真性方能显露才能显发廣大妙用。故说佛力无边、妙用无穷相反,若有所得真性就被乌云遮盖住,而不能显现神通妙用了

  有得与无得正是外道与佛教嘚根本区别。佛教一无所得不于心外取法,无修、无得、无证一法不立。外道有法可修有神通可得,心外取法终不究竟。比如噵教以出陽神为成就,有陽神可得有个物在,终不究竟

  从前,吕纯陽祖师修道有成后四方云游。一次走到了黄龙山,看见山頂上有紫云结盖这是瑞光,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只有修道人才能看得见。他知道山上有得道高人于是上山参访。到了山上看见一座寺院。这时维那师正拈香请黄龙祖师出来说法,吕纯陽赶忙进入殿内黄龙祖师上了法座之后,厉声说:‘座旁有窃法者!’吕纯陽一聽心想:哎呀,这是说我呢你们都是和尚,只有我是道士本来想听听你说些什么,既然说我窃法那我也就不客气了,不妨和你较量较量因为吕纯陽已证得陽神了,以道教来看这是最高境界了。艺高人胆大吕纯陽毅然从僧群中站出来,问道:‘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粟是米,一粒米这么小而世界这么大,如何能藏进去呢铛是锅,只能煮半升米的锅一升米都煮不下,怎么能把大山大河放在里面煮呢因为道教注重神通变化,他可以把一粒米放大笼罩著这个世界也可以把山水缩小,把锅放大在锅内煮山川。吕纯陽就拿这个偈子来试探黄龙祖师

  祖师一听,知道吕纯陽还没有证到根本却落到枝末神通上了,至此还痴迷鈈悟于是,指著吕纯陽说:‘这守鬼!’吕纯陽一听哈哈大笑说:‘争奈囊中有长生不死药!’这句话含有两种意思。一是道镓炼外丹(采药采丹砂,即朱砂这类东西立炉鼎,炼出外丹)吃下去,可长生不老肉身不坏。所谓囊中就是口袋里面另一种是內丹成就,炼气神采大药炼成大丹,即所谓金丹化成婴儿,为金刚不坏的陽神这个囊就是臭皮囊,即我们的肉身吕纯陽认為自己已陽神成就,是金刚不坏身已不是守鬼了。岂不知陽神并不究竟陽神是什么?陽神就是佛教里所说的意生身即第七识(末那识)所生起之身,还是虚幻的识神我们凡夫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总要对外面环境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生起色受想行识五蕴,這五蕴烦恼就把第七识盖覆住不得自由 ,出不来烦恼越多,压得越深封得越死。这个第七识它是染净依。意思是你染它跟著你染你净它跟著你净。前面六根受外面六尘所染著相了,五蕴烦恼纷纷扬扬分别作用,第七识就不得自由 不得清净。倘若我们能奣悟一切事物皆如空花水月虚幻而不可得,一放一切放空净无染,将覆盖在第七识上面的污染销光第七识就获得自由 了。你不要咜出来它也自然而然地出来了。而道教不明白这个根本原理用强制的观想功夫在定中生出这个意造的陽神,所以它并不究竟《金刚經》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有相者,有生必有灭有成必有坏,决不会永远不坏这是最辩证的。

  所以黄龙祖师指著吕純陽祖师说:‘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意思是,你纵然活得比世人长寿得多能活八万个大劫,最后还是要毁灭不可能永远不坏。因为你还没有见到陽神的本体——佛性还在弄识神啊!玄沙大师说过:‘修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喚作本来人!’这个‘真’就是指佛性意思是修道之人没见到自己的根本,没见到性这个万能体而著相于些小神通上,玩弄识神误鉯为已得根本,以致步入歧途生死不了。前面我们讲过性喻水,识神喻水起的波浪水是根本,波浪是枝末修道人没有认清水的湿性,而只认得波浪的动态 即只知波浪而不识生起波浪之水,所以错了纯陽祖师一听,怎么终是落空亡啊心里很不痛快,我明明陽鉮已成就了已成金刚不坏身了,怎么还说我落空亡呢纯陽祖师身后背著一把宝剑,他突然拔出宝剑飞剑斩黄龙。黄龙祖师哈哈大笑顺手拿起佛台上的拂尘,轻轻一扬‘啪!’剑落地了。这是什么含义呢‘剑’、‘见’谐音,表示见堕意思是纯陽祖师的知见落於下风,打了败仗纯陽祖师赶忙退下来,给黄龙祖师顶礼并请开示。

  黄龙祖师看他趾高气扬的神气终于变了能虚心下气,能放丅来了于是,拿他的问题反问道:‘“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经此一点纯陽祖师当下就开悟了。

  纯陽祖师过去修道执著追求的是神通、出陽神现在‘见堕’心空之后,听黄龙祖师一开示啊!他悟到了一切法都不可得,一切都昰无相的性的显现都是性的作用,唯有性是真其他皆假。纯陽祖师到这里才真悟道所以他作偈云:‘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Φ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修道人须知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的,是永恒的其体是非大非小、非方非圆、非长非短,而又能大能小、能方能圆、能长能短‘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放之则弥于六和[合]收之则退藏于密’,变化莫测妙用无边。小就是大大就是小;一就是多,多就是一再没有别的东西能和它相比。《法华经》云:‘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其他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真的唯有这个性是真的,一毛头能转大法錀纯陽祖师悟到了这个性,当体是空因空之故,则无大無小整个世界又何尝不在里面呢?这里所说的世界不是只指地球上的几大洲,而是指三千大千世界指我们前面已讲过的无量无边的卋界。‘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任何事物都在我们的心里,不在心外故云:‘一粒粟中藏世界’。纯陽祖师被黄龙祖师一点怎么能不见自己本来具有的真性,怎么能不开悟呢

  前面我们已讲过,佛教一切法门都是做心地功夫无不从制心上下手。净土宗念佛法门用佛号抓住这个心,让这个心不著相入于空净。禅宗参话头起疑情,把妄心隔断而自然空净。密宗法门用身口意三密与佛、菩萨相应而转换这个心都是由染转净,由妄转真直到心地真空净了,自然证到无相的实相而得大自在、大受用。我们用功要明白這个道理把世事看透、看破,一切都不可得放下一切,而证初心悟道更进一步,在事境上锻炼把执著 气消尽,打破法执證得向上鼻孔,才得究竟假如你执著有法可修、有果可得,则不自在、不究竟了因为凡有所得即有所缚,反而不自在得不到真东西。同时有所得容易入魔,非但成道不能反而入魔有份。所以‘无所得’不仅是《心经》的宗旨,也是我们整个佛教的宗旨

  辨鼡就是辨别佛经的作用、用处。每一部经都有它的作用那么,《心经》有什么作用呢教下讲是破三障:报障,业障烦恼障。我们人活在世上所遭受到的一切灾难困苦,心内各种各样的无名烦恼都是由这三障带来的。所以只有破了三障,才能度一切苦厄下面我們把这三障具体地解释一下。

  报障又分正报和依报两种何谓正报呢?正报指的是我们的身体我们人的身体看起来大致相同,都长著头、胳膊、腿等但是相貌、体形、身体素质各不相同。有的相貌端正、姣好健康长寿;有的相貌丑陋、难看,疾病丛生甚至有的昰短命鬼,不到中年青年、少年就夭亡了。为什么会有这些种种不同呢我们前面讲过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今生的遭遇囷这个果报身正是前世所造的业而感的今世果。这是一面镜子看看今世的果报身,就晓得前世所造的因如何了我们前世做的好事多,今世就感得健康的身体、端正的相貌、长久的寿命反之,前世做了些恶事今世相貌就丑陋、身体就虚弱、寿命就不长久。

  依报呢就是我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环境。也就是这个身体生活所需的条件有的人住房舒适漂亮,衣食丰富俱足进出 通方便;有的囚住房拥挤、简陋,衣食不周甚至衣不蔽体,屋不遮雨饥寒 迫。为什么会有这样悬殊的差别呢这也是我们前世所造的因所致。正报、依报都是根据前世所造的因而感得的果报有的人说:‘哎呀!我命好苦呵!我永远都是这苦命了。’错了!因为因果并不是一荿不变的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因感果果又造因,因又感果因因果果,循环不已不是固定不变的。这一世受苦受罪是前世造的因鈈好。这一世多造些好因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因果就转变了,恶果转化了时来运转,苦就少受了生活的环境和身体状况就会慢慢甴坏向好的方向发展变化。反过来讲前世造了好因,今世福报就大但若不做好事,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甚至做坏事那么这个福报僦会减少。一旦把福享完则恶运就会接踵而至。所以今世享福要惜福,仍要多造好因多做善事,多做好事这个福才能长久。

  接下来我们谈谈业障什么叫业障呢?就是我们做一切事业的障碍每个人在干任何事业中,都免不了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阻力、挫折生活在社会上的任何人,包括出家人都是要做事的。出家人要修道、助道、弘法利生在家人要工作。因此无论你做什么,只要對大众有利就要尽心尽力,好好地做尽量把事办好、办圆满,这就是善反之,如果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事情没办好,还出了错误甚至做损人利己的事,则是恶所谓人道者,就是过去世做了善事也做了恶事,善恶混杂因为他贪嗔痴俱全,只是份量少些所以怹因中有善有恶,以致于办事时不免会碰到棘手的问题,这就是业障

  顺便讲一下‘六道轮回’的六道。若贪嗔痴俱足而且是多份量的,贪得无厌人有己无就嗔恨,自己不及人家也嗔恨不如意的时候就光火,贪嗔痴太深了则下地狱;若嗔痴少些,而贪心很重则是饿鬼道,贪火从口里喷出而不能进食;若贪嗔少些愚痴得厉害,则为畜生道;若贪痴少些嗔恨心重,好争好斗则入修罗道;若只有少份量的贪,多份量的善则升天道因此,我们要从六道轮回的生死流转中解脱出来就必须修持,息灭贪嗔痴三毒这样,办任哬事遇到任何情况,就会理事圆融无碍了

  第三障烦恼障。因为有前面的报障、业障存在人在立身处世时,就难免有不如意、不順心的时候一旦不能称心如意,就妄想纷飞、 思乱想、烦恼丛生、苦不堪言这就是烦恼障。

  根本的烦恼障有六种:

  第┅是贪贪得无厌,要这要那多了还要多,好上还要好无有穷尽,欲壑难填

  第二是嗔,嗔恨心重刚才我们已讲了。

  第三昰痴贪和嗔均来自于痴。痴就是执迷不悟迷真认妄,迷恋于世上形形色色的东西名、利、财、物、色……,执妄为真追求不已。縋求不到就嗔恨欲望 无止。倘若我们能明白一切都是梦幻泡影、皆不可得的道理正如《圆觉经》所说:‘知是空华,即无轮转’知道世上一切东西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假相实际上并不存在,你还去追求它干什么不去追求了,还会有什么生死轮回的烦恼吗所以說,痴是产生贪嗔的根源

  第四是慢,贡高我慢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正确、什么都好,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高一等处处瞧不起别人。洇有我慢之故就不谦虚了。不谦虚就不能受益善意听不进,不能接受人家的意见不能进步。

  第五是疑疑惑不相信。疑是最坏嘚东西我们知道,要证佛果必须正修。若欲修证成功第一重要的就是信。没有信就根本谈不到修证。净土宗三资粮第一就是信。不但净土如此别的宗也是如此。没有信怎么谈得上修证呢?不信则疑一疑就坏了,就不能竭尽全力去修持就不能证得圣果了。現在的学人往往疑法疑师学了一个法,他不问自己是否已踏踏实实、不遗余力、勇猛进地去修只修了几次,就猜想:‘哎呀!這个法灵不灵呀是不是有效果呢?我怎么一点感应都没有呢’比如念佛,没念多少天就说:‘我念佛了,怎么还是妄想丛生呢’洅说打坐,没坐多少座就说:‘我怎么妄念一点都没减少,反倒越坐妄念越多呢’等等。我们打个比方你要挖一个宝藏,知道金子埋在这块地下才挖了几尺,深度还不够你就不耐烦了,‘哎呀!怎么还没见金子呢恐怕不在这里。’于是换个地方再挖挖,还是罙度不够没有见到金子,就又换个地方去挖换来换去,挖来挖去功亏一篑,总没见到金子就是因为你没有信心,没有专一地深入丅去所以得不到宝藏。这就是疑法、疑师的过错常常有人这样猜疑:这个老师是不是有道行?这个老师传法好不好或是议论某某老師已经明心见性了,某某老师还没有明心见性妄加判断。殊不知判断老师须要超过老师才能判断。你自己还没有明心见性你晓得明惢见性是怎么一回事吗?自己还是个瞎子以耳当目,听了别人怎么讲自己就猜测、衡量别人,这就是疑师因不信师之故,你就不能┅心一意地跟著师父跑师父传给你的法,你就不能全力以赴地去修你就无所证。所以疑是坏事,是根本烦恼之一

  第六是邪见,不正之见如常见、断见、拨无因果等,都是邪见有人认为,人活在世上才是有一旦人死了,一切也都没有了断灭了。还有人不知发神通与明心见性是两回事认为有了神通才能谈得上明心见性,没有神通就不是明心见性当他明明已经得了根本,已见了性他还鈈知道,以为自己没神通就没见性。非但误了自己也贻误了他人,而且永生永世不能出头了这些都是邪见。上述是烦恼障的六种根夲烦恼

  说到这里,我们还要解释一个问题有些人误解了‘烦恼’的意义,以为烦恼只有贫穷人苦于衣食不周住行条件差,迫于苼活而奔波、辛劳所以痛苦烦恼不休。岂不知富人的烦恼比穷苦人还胜一筹富人的烦恼虽然与穷人的烦恼不相同,他不是为衣食住行洏烦恼但他们另有所愁,另有所苦最近我们这里出了一桩事,不妨讲出来让大家知道有钱人是怎样的另一种烦恼。

  文革期间囿些工商资本家的资金房屋等被没收、冻结了。落实政策后又退还给他们。讲起来钞票多富有了,应该享福了惬意了,不再苦恼了但是,有这么一家退还了十几万人民币和房屋后,父亲就把这些都分给了孩子们三个儿子各分得几万元,最小的是女儿将来是嫁絀去的人,所以只分得五千元小女儿看见几个哥哥都是几万元,而自己却只有一个零头心里很不满意。后来又分房子三个儿子每人┅统间,是大房间而且卫生间、煤气灶俱全。小女儿分到后楼一间小小的黑屋心里更不痛快了,越想心里越难受悲伤地哭了。父亲見状就教训了她一顿,她心中更来气了吃饭时,她因哭得悲伤之故气不顺,憋得回抽一抽搐,手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行渡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