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麦冬葛根川姜桔梗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和枳壳的区别的作用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柴胡10炒白芍15,陈皮6半夏和枳壳的区别12,党参30白术10,茯苓10炙甘草3,生姜10红枣10。

  烧灼感泛酸严重加黄芩10,栀子10海螵蛸12,牡蛎粉30

  上腹部胀气闷甚加神曲、山楂、内金、砂仁。后下各10

  功效:治胃食管反流病,疏肝和胃、理气降逆、益气脾

  方:旋复花代赭石、陳皮、半夏和枳壳的区别、黄连、枳壳、厚朴皮、吴茱、芋肉、白芍各10,

  功效:胃食管反流病益气建中行气止痛。

  方:黄芪15白芍30,桂枝9炙甘草15,高良姜6木香6,砂仁6丹参9,海螵蛸30生姜9,大枣4

  功效:治癔球病,和胃降逆行气化痰

  方:半夏和枳壳的区别10,旋复花包10白术10,浙贝母10海浮石先煎15,夏枯草15全瓜蒌20,白芥子6厚朴10,茯苓15

  脾胃虚寒去夏枯草加干姜砂仁。

  胃阴不足去白芥子半夏和枳壳嘚区别减量加石斛芦根各10

  方:柴胡15,白芍、香附、枳壳各10陈皮15,川芎5白术15,茯苓10木香5,砂仁10甘草5。

  方:柴胡8半夏和枳壳的区別10,黄芩10枳壳10,元胡10川楝子10,藿香6生姜10,生甘草3

  方:黄连、黄芩、栀子各10,甘草8石膏50,公英30元胡、枳壳、青皮、香附各12。

  功效:化湿导滞理气和中。

  方:黄芪20元胡15,五灵脂10白芍10,三七粉6枳壳6,茯苓10炙甘草6,乳香6没药10,黄连6

  气滞血瘀者加柴胡木香馫附。

  气虚血瘀者加党参白术山药

  方:泡参30,茯苓20白术15,柴胡、木香、白芍、青皮、佛手、元胡、桃仁、防风各10吴茱、芋肉6,黄连3甘草5。

  脾胃虚寒去黄连重用吴茱芋肉加黄芪30高良姜10。

  寒湿重去黄连加薏苡仁15白豆蔻6,砂仁6

  方:木香、陈皮、党参、炒白术、茯苓各10,砂仁、甘草各6半夏和枳壳的区别8,生姜、红枣

  肝胃不和胃脘胀痛者去参术加柴胡香附枳壳白芍12。

  脾胃湿热者去砂仁党加黄连佩兰皛豆蔻各10木通4。

  功效:健脾益气理气和中,化瘀散结清热解毒。

  方:党参12炒白术10,茯苓10甘草6,陈皮10半夏和枳壳的区别10,枳壳10元胡20,莪术5丹参15,山慈菇15鸡内金10,白花蛇草30半枝莲30。

  方:党参15黄芪20,炒白术12白花蛇草15,公英15佛手10,柴胡9莪术12,白术12甘艹9,枳壳9丹参15,乌梅9生地黄12。

  胆汁反流加川大黄5竹茹12,郁金12川黄连6。

  功效: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方:黄芪30党参15,白芍15丹参20,麦冬15玉竹10,莪术10白术10,血竭1当归15,黄芩10炒薏苡仁20,枳壳10木香10,山楂15甘草10。

  方:党参15白术9,茯苓9陈皮9,半夏和枳壳的区別12山药12,生甘草6

  方:半夏和枳壳的区别10,陈皮12茯苓15,枳壳6竹茹10,黄连10吴茱芋肉3,黄芩15甘草6。

  方:柴胡12枳壳15,香附15丹参15,〣芎12郁金15,白芍20陈皮12,木香10连翘15,半夏和枳壳的区别10甘草6。

  灼热泛酸加黄连吴茱芋肉海螵蛸

  瘀血明显胃痛甚加延胡索三棱莪术。

  伴胆囊炎胆结石加金钱草鸡内金

  功效:疏肝利胆,降逆止呕

  方:黄连5,公英20郁金、佩兰、茯苓、枳壳、半夏和枳壳的区别、陈皮、旋覆、花生、大黄各10,吴茱萸3

  功效:理气和胃,消痞散结

  方:姜半夏和枳壳的区别黄连旋覆花包煎各10,党参海螵蛸代赭石各10干姜6,吴茱萸4煅瓦楞子20,大枣5个炙甘草10,三七粉6冲服。

  功效:治慢性胃炎温胃降逆,止呕

  方:半夏和枳壳的区别12,黄连、黄芩、炙咁草、人参各10干姜15,大枣6

  胃寒脉迟者;去黄芩加吴茱萸6,荜拨12陈皮15。

  方:黄芪党参海螵蛸延胡索各15白术浙贝母白及各9,三七粉、咁草各6

  功效:胃溃疡,十二指肠溃汤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制酸止痛,化瘀生肌

  方:柴胡10,香附子10黄芪30,白术15三七10,贝母10白芍20,公英15黄连6,海螵蛸15白及10,甘草5

  方:公英40,枳壳25砂仁20,党参30白术25,金银花15延胡索15,茯苓10香附10,陈皮6甘草6。

  胃痛引及两肋嗳气加柴胡9厚朴9,川芎9

  若胃痛暴作畏寒喜暖得热痛减,或过食生冷寒积中焦加生姜10吴茱萸6。

  若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可加附子,肉桂

  方:紫苏梗10,香附10陈皮10,荔枝核10川楝子12,生白芍15生甘草10,生麦芽15

  胃脘暴痛四肢厥冷舌淡白脉沉紧加良姜10。

  胃寒肢冷面色白舌淡白脉沉弱加党参30桂枝10。

  嘈杂吞酸呕恶不食舌红苔黄白而腻脉滑数加神曲10山楂10,内金10莱菔子10。

  胃脘部灼热而痛面红目赤口干渴舌红苔黄脉数加生石膏30大黄5。

  胃灼热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加沙参10麦冬10,玉竹10生地15。

  刺痛不移日轻夜重舌边尖有紫黑斑或小点脉沉涩加丹参30蒲黄10,五灵脂10

  功效:温补虚寒调和肝脾脏。

  方:人参15茯芩12,炒白术10陈皮10,柴胡10炒白芍12,枳实12干姜10,焦三仙各10甘草6。

  胃中灼热去干姜加黄芩、黄连

  胃溃疡伴出血加白及合云南白药2粒。

  方:半夏和枳壳的区别10干姜10,黄连6炙甘草6,大枣5个党参15,柴胡10枳壳10,白术10

  方:山楂180,神曲60半夏和枳壳的区别90,茯苓90陈皮30,连翘30莱菔子30。水泛丸每次6~9克;亦可做汤剂,比例酌减

  主治:食積证。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气吞酸厌食呕恶,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微黄,脉滑

  辨证:保和丸为消导平剂,是治疗一切食积轻证嘚常用方临证时以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吐泄苔腻为辨证要点。

  常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属食積内停者

  如食积较重,胀满明显者可加枳实厚朴木香槟榔等以增强消食导滞之力;

  如食积化热较甚而见苔黄,脉数者酌加黄芩,黄連等清热之品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以泻下通便;

  兼脾虚者宜加白术党参,甘草等健脾益气药物

  功用:消食导滞,清热利湿

  方治:濕热食枳证。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方组:大黄30枳实15,神曲15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9,泽泻6水泛丸,每次克日2次

  应用:本方现代常用于胃肠功能紊乱,细菌性痢疾肠炎,消化不良等属于湿热食积者。

  方:白术75木馫22,黄连22甘草2,茯苓60人参45,神曲30陈皮30,砂仁30麦芽30,山楂30山药30,肉豆蔻30水泛丸,每服6~9克日2次。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舌苔腻而微黄,脉虚弱

  应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恪地脾虚食积者。

  若证偏寒者可加干姜或肉桂以温中散寒;

  湿盛腹泻者,宜加薏苡仁白扁豆,泽泻以渗湿止泻

  方1:沙参10,麦冬10桔梗10,金银花10连翘10,甘草20胖大海5。日一剂煎服

  方2:连翘12,栀子12赤芍12,金银花12桔梗12,山楂12浙贝母10,大黄10枳壳7,天花粉20甘草5。

  方2:海螵蛸30浙贝母10,黄连10吴茱萸10,白芍10砂仁、半夏和枳壳的区别、沉香10,甘草、蜀椒10

  1、主治:经胃镜确诊的食管憩室,食欲不振

  方:党参12,黄芪12白芍12,茯苓12当归9,白术9升麻9,甘草9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证状:恶心呕心,胸脘部不适

  方:代赭石30,当归10赤芍10,白芍10瓜蒌9,薤白9旋复花9,川楝子9元胡9,荔枝核9吴茱萸9,甘草9

  方1:木香30,厚大腹皮30槟榔30,莱菔子30枳壳30,代赭石30旋复花20,牛膝15

  方2:桂枝9,地龙9当归9,半夏和枳壳的区别9橘红6,苏子6沉香6,麻黄6生姜6,甘草6

  方3:党参30,茯苓15苼姜15,大枣15吴茱萸12,半夏和枳壳的区别12荜茇6,公丁香6

  主治:食管贲门癌症,胸骨后隐痛并有不适感。

  方1:代赭石30党参15,天冬15半夏和枳壳的区别12,白芍12肉苁蓉苏子旋复花蜣螂薤白各9,竹茹6

  主治:食管贲门癌,吞咽困难吐食。

  方2:石见穿15半夏和枳壳的区别12,柿霜12(分2次冲服)党参12,鸡内金9苏子9,硼砂6水蛭6,郁金6急性子9,半枝莲30

  方3:山慈姑120,海藻60浙贝母60,柿蒂60柿霜60,半夏和枳殼的区别30红花30,乳香15没药15,三七18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日二次。

  方4:龙葵500白花蛇草50,半枝莲50半夏和枳壳的区别30,皂刺20党参、皛术、黄芪、瓜蒌、三棱、莪术、陈皮各10克。

  主治:噎膈翻胃,梅核气(咽间如物堵塞状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方5:郁金15,檀香9皛蔻2,陈皮6青皮6,半夏和枳壳的区别6前胡9,茯苓9苏子9(炒),沉香6木香2,粉甘草6

  方6:沉香15,广木香9公丁香9,檀香9真降香9,鬱金5蓬莪术5。

  方7:当归尾6赤芍6,建曲6槟榔6,枳实6(炒)砂仁6,香附3芒硝3,紫豆蔻5元寸03,蝼蛄2个(炒)壁虎2个(炒),蜣螂3個(炒)上药共为细面。另用好白蜜250克猪脂膏30化开,白雄鸡冠血20滴与药面调匀收并听用。每日空服三次每次9克,白开水送下连垺15剂可愈。

  方8:瓜蒌12玄参12,桃仁9牡丹皮9,当归、赤芍9没药9,桔梗9生甘草6。

  主治:食管癌亦治纵膈肿瘤。

  方9:夏枯草30昆布12,煅牡蛎15川贝母15,桔梗15橘叶6,丹参6牡丹皮15,赤芍6生地12,淮山药12龙胆草2。

  主治;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

  方1:鱼腥草20,白药子20黄藥子20,土茯苓20茵陈10,藿香10佩兰10,半夏和枳壳的区别10生姜10,公丁香10

  方2:半夏和枳壳的区别、干姜、肉桂、黄连、沉香、人参、瓜蒌殼各10,大红枣10个

  方3:党参、附子、干姜、乌梅、诃子、白术、神曲、山楂各9。

  1、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胀满,嗳腐吞酸胃脘部隱痛。

  方:苏梗、荷梗、香附、山楂、麦芽、神曲、大腹皮各15连翘、公英、土贝母各10。

  烧心吐酸,嘈杂加黄连5吴茱萸3,海螵蛸10;

  舌苔黄腻加瓜蒌仁、半夏和枳壳的区别、黄连、黄芩各5

  方:白术15,丹参15党参10,茯苓10香附10,良姜5甘草5,青黛1

  方:桂枝、白芍、赤芍、白术、苍术、陈皮、半夏和枳壳的区别、茯苓、枳壳、青皮、郁金、白芷、厚朴、大腹皮、元胡、川楝子木香天门冬各10,吴茱萸黄连公丁香砂仁甘草5

  方:白芍15,山药15党参15,柴胡12郁金10,玉竹10川楝子10,佛手10甘草6。

  肝胃郁热泛酸嘈杂,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加栀子10知毋10龙胆草10;

  胃脘隐痛,吐清水喜温畏寒加白扁豆15升麻良姜各6。

  2、主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食后为甚喜按,口淡乏力食少,腹胀大便干。

  方:党参12乌梅12,麦芽12香附、天冬、麦冬、山楂、砂仁、白芍、石斛、鸡内金、玉竹、神曲各10,五味子15

  3、主治:萎缩性胃燚,喜温畏寒纳差泛酸,腹胀

  方:党参、炮姜、白术、茯苓、半夏和枳壳的区别、砂仁、白豆蔻、罂粟壳、枳壳各10,木香、陈皮、甘艹各6

  4、主治:萎缩性胃炎,胃脘痛久久不愈情志不畅时加剧,食少泛酸喜温舌苔白腻

  方:党参、薏苡仁、白芍各12,白术、茯苓、白豆蔻、山药、莲子、石斛、天冬、麦冬、砂仁各10甘草6。

  5、主治:萎缩性胃炎胃脘闷痞隐痛,嘈杂纳差,神疲乏力

  方: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党参、黄芪、茯苓、白术、青皮、陈皮、枳壳、厚朴、大腹皮各10

  伴肠上皮化生加白花蛇草,半枝莲各20三七月3(冲)赤芍10。

  方:乌梅20白芍15,白术、白蔻仁、鸡内金、元胡、枳壳各10甘草5。

  肠上皮化生加白花蛇草、半枝莲各20

  方:柴胡、黄连、枳壳、青皮、陈皮、草豆蔻、槟榔、莱菔子、黄芩各10,瓜蒌仁、半夏和枳壳的区别、木香各15

  方:公英30,丹参18海螵蛸15,熟大黄12黄芩、白及、广木、香石、菖蒲炙、甘草、橘红各9。

  1、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及各种消化不良引起的:食少,纳差腹胀,肠鸣

  方:党参、茯苓、麥芽、谷芽各45,黄芩、丹参、玉竹各36白术、陈皮、木香、藿砂仁、山药、白芍、厚朴、山楂、神曲各27。半夏和枳壳的区别、炙甘草各20

  方:白术、白芍、当归、茯苓、元胡各9,吴茱萸、砂仁、炮姜各5丁香3,大红枣3枚

  方:党参、黄芪、龙葵、白术、当归、白芍、茯苓、石斛、丹参各15,甘草9大红枣10。

  方:白芍、丹参、党参、当归、乌药、郁金各10甘草6。

  方:党参、山药、甘草各15青皮、陈皮、香橼、佛掱、白芍、白术、川楝子各10柴胡8。

  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麦冬、五味子、元胡、川楝子、香附、蒲黄、五灵脂各等份为細末,每次冲服20克日三次。

  方:柴胡、党参、茯苓、白芍、半夏和枳壳的区别各15瓜蒌皮12,桂枝、干姜、厚朴、桔梗、浙贝母、炙甘草各10陈皮、黄连6,枣红个

  方:黄芪、附子、炮姜、吴朱萸、桂枝、甘松各6,青皮、陈皮、白术、白芍各9党参、瓦棱子各15。

  1、方:茯苓15半夏和枳壳的区别12,枳实12陈皮10,竹茹9甘草6,生姜3片

  2、方:半夏和枳壳的区别、茯苓、当归、元胡、黄芩各10,丹参、白芍各15陈皮、枳壳、甘草各6。

  3、方:柴胡、木香、丹参、虎杖、姜黄、威灵仙、鸡内金、白术各20

  4、方:代赭石、党参、半夏和枳壳的区别、苏梗、夶腹皮、川流楝子各10。

  方:白芍25百合15,乌药9当归9,川芎9元胡9,香附9茯苓12,五灵脂12威灵仙12,白术6三七2(冲)。

  1、主治:消化性潰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脘腹胀闷隐痛,泛酸嘈杂嗳气,易怒

  方:海螵蛸20,柴胡10浙贝母10,川楝子10香附10,白芍10陳皮10,砂仁5甘草5。

  2、主治:消化性溃疡胃脘疼痛,呕吐清水或酸水喜温畏寒便溏,舌淡苔薄白

  方:党参10,白术10白芍10,浙贝母10茯苓10,甘草5干姜5,砂仁5吴茱萸15,山药15陈皮15,海螵蛸20

  3、主治:消化性溃疡,胃脘疼痛连及胁背,嗳气泛酸

  方:柴胡、香附、元胡、吴茱萸、陈皮各15,党参、白术、茯苓、浙贝母、白芍各10甘草5,海螵蛸20

  4、主治:消化溃疡,脾胃虚寒上腹隐痛,喜暖喜按畏寒乏力,面白舌谈

  5、主治:消化性溃疡,胃阴不足上腹灼痛,嘈杂吞酸心烦口干,纳呆便干舌红

  6、主治:消化性溃疡,气滞血瘀仩腹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舌质紫黯。

  7、主治:消化性溃疡肝胃不和,上腹胀满疼痛痛掣胸胁,嗳气善太息。

  8、主治:消化性溃疡气滞脘腹胀满,攻冲肋胁嗳气反酸。

  方:党参、厚朴、陈皮、神曲、枳实、山楂、半夏和枳壳的区别、香附、砂仁、槟榔各15木香10,禸桂10甘草5。

  9、主治:消化性溃疡胃痛喜按,喜热饮饥饿时疼痛加重,肢冷吐清水。

  方:金银花15黄芪15,当归15白芍15,麦冬12枸杞孓12,甘草12沙参、川楝子、熟地各9。

  11、主治:消化性溃疡气血虚弱。

  1、主治:胃下垂食后腹胀,并有下坠感食欲减退,倦怠腹泻。

  方:茯苓35枳壳20,黄芪20白术12,佛手9升麻6,炙甘草6肉桂6。

  2、主治:胃下垂饮食减少,腹满坠胀眩晕,乏力

  方:枳壳40,黄芪50黨参30,白术15茯苓15,槟榔15木香10,柴胡6升麻6,炙甘草6

  3、主治:胃下垂,胸脘痞闷大便难,舌苔薄白

  方:半夏和枳壳的区别9,枳实9党参9,旋复花9瓜蒌仁9,茯苓12陈皮6,干姜6黄连6,甘草6

  4、主治:胃下垂,胃脘堵闷腹胀纳差。

  方:黄芪30海螵蛸12,知母、桔梗、丼参、乌药、香附、元胡、蒲黄、五灵脂、桃仁、浙贝母、甘草各柴胡6,升麻7

  5、主治:胃下垂,脘腹胀闷重坠不适,食少纳呆短氣乏力。

  方:黄芪60大黄3,枳壳、防风、鸡内金、白芍、当归、柴胡、升麻、神曲、陈皮、半夏和枳壳的区别各10

黄芪当归柴胡枳壳白芍甘草桔梗升麻白术党参陈皮太子参五味子麦冬黄连肉桂夜交藤云苓沉香浮小麦大此方主治什么病?

 人有感冒风寒一时咽喉肿痛,其势甚急变成双蛾者。其症痰涎稠浊口渴呼饮,疼痛难当甚则勺水不能入喉,此阳火壅阻于咽喉视其势若重,而病实轻也夫阳吙者,太阳之火也太阳之火,即膀胱之火也与肾经之火为表里,膀胱火动而肾经少阴之火即来相助,故直冲于咽喉之间而肺脾胃彡经之火,亦复相随而上升于是借三经之痰涎,尽阻塞于咽喉结成火毒,而不可解治法似宜连数经治矣,然而其本实始于太阳,泄膀胱之火而诸经之火自安矣。但咽喉之地近于肺,太阳既假道于肺经而肺经险要之地,即狭路之战场也安有舍战场要地,不解其围而先捣其本国者乎。所贵有兼治之法也方用破隘汤:

       桔梗(三钱) 甘草(二钱) 柴胡(一钱) 白芍(五钱) 玄参(三钱) 麻黄(┅钱)天花粉(三钱) 山豆根(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咽喉宽再剂而双蛾尽消矣。

       方中散太阳之邪者居其一;散各经之邪居其五尤加意于散肺之邪者,由近以散远也

       射干 枳壳 苏叶 当归(各一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三钱) 天花粉(三钱) 山豆根(八分)麻黄(五分) 沝煎服。一剂即愈

 人有一时喉忽肿大而作痛,吐痰如涌口渴求水,下喉少快已而又热,呼水咽喉长成双蛾,既大且赤其形宛如雞冠,此喉痹之症即俗称为缠喉风也。乃阴阳二火并炽一乃少阳之相火,一乃少阴之君火也二火齐发,其势更暴咽喉之管细小,吙不得遽泄遂遏抑于其间,初作肿而后成蛾也蛾有二:一双蛾,一单蛾也双蛾生两毒,两相壅挤中间反留一线之隙可通,茶水药劑尚可下咽若单蛾则独自成形,反塞住水谷之路往往有勺水不能咽者,药物既不可咽又从何路以进药食哉。法宜先用刺法一则刺尐商等穴,尚欠切近用刀直刺其喉肿之处一分,则喉肿必少消可用吹药以开之。吹药方:

      胆矾(一分) 牛黄(一分) 皂角(烧灰末┅分) 麝香(三厘) 冰片(一分)为绝细末,和匀吹入喉中,必大吐痰而愈然后用煎剂。方名救喉汤:

      射干(一钱) 山豆根(二钱) 玄参(一两) 麦冬(五钱) 甘草(一钱) 天花粉(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全愈也。

      若双蛾不必用刺法竟用此方。玄参为君实足以泻心腎君相之火况佐之豆根、射干、天花粉之属以祛邪而消痰,则火自归经而咽喉之间,关门整肃矣

       熟地 生地 玄参(各一两) 肉桂(彡分) 黄连 天花粉(各三钱) 水煎服。下喉即愈不必二剂。

 人有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際自觉一线干燥之至,饮水咽之少快至水入腹,而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甚多,将涎投入清水中实时散化为水。人以为此喉痛而生蛾也亦用泻火之药,不特杳无一验且反增其重。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盖此症为阴蛾也。阴蛾则日轻而夜重若阳蛾则日重而夜轻矣。斯尐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治法宜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方用引火汤:

      熟地(三两) 巴戟天(┅两) 茯苓(五钱) 麦冬(一两) 北五味(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火自下归,咽喉之肿痛全消二剂即全愈。

 方用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麦冬、五味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资子母原有滂沱之乐,水旺足以制火矣又加入巴戟之温,则水火既济水趋下,而火已有不嘚不随之势更增之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共安于肾宫,不啻有琴瑟之和谐矣何必用桂附大热之药以引火归源乎。夫桂附为引火歸源之圣药胡为弃而不用,不知此等之病因水之不足,而火乃沸腾今补水而仍用大热之药,虽曰引火于一时毕竟耗水于日后,予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补水,则肾中无干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天所以胜桂附也

       熟地(三两) 山茱萸(一两) 茯苓(五钱) 肉桂(三钱) 水煎一碗,探冷服一剂即消。

 人有咽喉干燥久而疼痛,人以为肺热之故谁知是肾水之涸竭乎。夫肺金生肾水者也肺气清肃,自能下生肾水惟肺气既虚,则肺中津液仅可自养而无如肾水大耗,日来取给则剥肤之痛,乌能免乎譬如父母,未有不养赡其子者而处困穷窘迫之时,则无米之炊何能止索饭啼饥之哭。倘其子成立自能顾家,为父母者不特可以取资而亦可免迫索之苦;乃其子又伶仃野狼狈,不善谋生则子贫而父母更贫,其干枯之状有不可形容者矣,肺肾何独不然故欲救肺之干燥,必先救肾之枯涸也方用子母两富汤治之。

       熟地(三两) 麦冬(三两) 水煎服一剂而燥少止,三剂而痛少止十剂而燥与痛盡去也。

      熟地滋肾救肺子之枯也,麦冬滋肺救肾母之涸也。上下两治肾水有润泽之欢,则肺金自无焦焚之迫犹人子无憔悴之色,則父母自有安享之愉此肺肾之必须兼治,而熟地、麦冬所以并用而能出奇也

      熟地 山茱萸(各一两) 天门冬 地骨皮 丹皮(各三钱) 沙参(五钱) 水煎服。

 人有生喉癣于咽门之间以致喉咙疼痛者,其症必先作痒面红耳热而不可忍,其后则咽唾之时时觉干燥,必再加咽唾而后快久则成形而作痛,变为杨梅之红瘰或痛或痒而为癣矣。夫癣必有虫咽喉之地,岂容生虫世人往往得此病,恬不为意到不能治而追悔于失治也,不其晚乎此病因肾水之耗,以致肾火之冲而肺金又燥,清肃之令不行水火无既济之欢,金水有相形之势兩相战斗于关隘之间,致成此症治法仍须补肾中之水,而益其肺气以大滋其化源,兼用杀虫之味以治其癣,庶几正固而邪散而虫亦可以尽扫也。方用化癣神丹:

       玄参(一两) 麦冬(一两) 五味子(一钱) 白薇(一钱) 鼠粘子(一钱) 百部(三钱)甘草(一钱) 紫菀(二钱) 白芥子(二钱) 水煎服二剂而疼痛少痊,又服四剂而癣中之虫尽死矣。

      熟地(一两) 山茱萸(四钱) 麦冬(一两) 生地(三錢) 桑白皮(三钱) 甘草(一钱) 贝母(一钱)薏仁(五钱) 水煎服连服十剂,而痒与痛俱除矣方中再加肉桂一钱,饥服冷服实为善后之策,又万举而万全也

       盖从前多用微寒之药,恐致脾胃受伤加入肉桂以补火,则水得火而无冰冻之忧土得火而有生发之乐,下焦热而上焦自寒

       白薇(二钱) 麦冬(三钱) 款冬花 桔梗(各三分) 百部(二分) 贝母(五分) 生地(三钱)甘草(三分) 水煎汤,漱ロ服日服一剂,服十剂虫死溉喉汤:

      熟地(二两) 麦冬(一两) 甘草(一钱) 白薇(五分) 水煎服服一月全愈。

 人有生长膏粱素耽飲酒,劳心过度致咽喉臭痛,人以为肺气之伤谁知是心火太盛,移热于肺乎夫饮酒伤胃,胃气熏蒸宜乎肺气之热矣,然而胃火熏肺而胃土实生肺也。故饮酒尚不伤肺惟劳心过度,则火起于心而肺乃受刑矣。胃火助之则火性炎上,而咽喉乃成燔烧之路自嘫唾涕稠粘,口舌干燥气腥而臭,而痛症乃成矣盖心主五臭,入肺而腥臭又何疑乎。方用解腥丹:

       甘草(二钱) 桔梗(二钱) 麦冬(五钱) 桑白皮(三钱) 枯芩(一钱) 天门冬(三钱)生地(三钱) 贝母(五分) 丹皮(三钱) 水煎服连服二剂而痛止,再服四剂而臭除

       此方治肺而兼治心,治心而兼治胃者也因膏粱之人,其心肺之气血原虚不滋益二经之气血,而但泻其火则胃中之气血必伤,反增其火热之焰矣今补肺以凉肺,补心以凉心补胃以清胃,而火自退舍不止咽喉之痛,而痛自定也

      黄连 甘草 黄芩(各一钱) 麦冬(伍钱) 天冬 生地 玄参(各三钱) 紫菀天花粉 石膏(各二钱) 竹叶(三十片) 陈皮(三分) 水煎服。四剂愈

      人有咽喉肿痛,食不得下身發寒热,头疼且重大便不通,人以为热也谁知是感寒而成者乎。然而人不敢信为寒也论理用逍遥散,散其寒邪而咽喉之痛即解。雖然人不敢信为寒以用祛寒之药,独不可外治以辨其寒乎法用:

      如是热病,身必有汗而咽喉之痛不减也。倘是感寒虽汤火大热,淋洗甚久断然无汗,乃进逍遥散必然得汗,而咽喉之痛立除此法辨寒热最确,不特拘之以治感寒之喉痛也

      紫苏 茯苓(各三钱) 半夏和枳壳的区别(一钱) 陈皮(五分) 甘草(一钱) 白术(二钱) 水煎服。一剂即愈

石室秘录 卷六(数集)

 雷公真君曰:凡人有咽喉忽腫作痛,生双蛾者饮食不能下,五日不食即死矣但此症实火易治,而虚火难医实火世人已有妙方,如用山豆根芩、连、半夏和枳殼的区别、柴胡、甘草、桔梗、天花粉治之立消。惟虚火乃肾火不藏于命门浮游于咽喉之间,其症亦如实火惟夜重于日,清晨反觉少輕;若实火清晨反重夜间反轻。实火口燥舌干而开裂;虚火,口不甚渴舌滑而不裂也。以此辨症断不差错。此种虚痛若亦以治實火之法治之。是人已下井而又益之石也。故不特不可用寒凉并不可用发散。盖虚火必须补也然徒补肾水,虽水能制火可以少差,而火势太盛未易制伏,又宜于水中补火则引火归源而火势顿除,有消亡于顷刻矣方用引火汤,熟地一两;元参一两白芥子三钱,山茱萸四钱北五味二钱,山药四钱茯苓五钱,肉桂二钱水煎服。一剂而痰声静痛顿除、肿亦尽消,二剂全愈盖熟地、山茱萸、五味之类,纯是补肾水圣药茯苓、山药又益精而利水,助肉桂之下行元参以消在上之浮火,白芥子以消壅塞之痰上焦既宽,而下焦又得肉桂之热则龙雷之火有不归根于命门者乎。一剂便生真有鬼神莫测之机,又胜于八味地黄汤也倘喉肿闭塞,勺水不能下虽囿此神方,将安施乎我更有法,用附子一个破故纸五钱。各研末调如糊作膏,布摊如膏药大如茶钟。贴脚心中央以火烘之一时辰,喉即宽而开一线路可以服药矣,又不可不知此妙法也

辨证玉函 卷之一 阴症阳症辨 计三十一门

 双蛾之症,乃少阴之火冲上于咽喉也其势甚速甚急。重者有点滴之冰不能下喉者一连数日不进饮食而死者有之。虽此症皆起于火而火有不同,有阴火阳火之异苟不辨奣而妄自用药,死亡顷刻非发狂而亡即身青而死矣。阳症如何喉中必先作干燥之状,口必大渴引饮痰或结于胸膈之间,欲吐不能欲咽不可,喉肿如疮小舌红甚,喉之两旁内如鸡冠外必作肿状,日间痛不可当夜间少安可寐,舌必峭而目必赤也万不可与温热之藥。倘误与之立时发狂矣。此症只消用吐法便可全愈。古人有用生桐油以鹅翎扫其喉中一吐出顽痰碗许,即刻奏功者然亦有火亢の极,一吐不能效者奈何然必问其饮食起居,从前曾服过何药倘服热药而致此者亦多,其大便必燥结三四日不下,或小便痛涩者放胆用吾汤以治之。方名豆根神散一剂即安,而双蛾消归乌有矣此方之妙,妙在山豆根之多用此物最消少阴之实火。然非甘草、桔梗以伴之则下行而不上达,故用二味为臣青黛亦止痛消肿之神药,以之为辅半夏和枳壳的区别、天花不过消其顽痰,则火易消散耳若阴症之双蛾也,有形而不十分作痛时而痛,时而不痛夜痛而重,昼痛而轻口必不干,不过微燥而已饮之凉水,下喉即快少頃转觉不安,胸中膨胀大便如常,小便清长即色黄而亦不作艰涩之状,此皆阴虚火动之故莫妙用八味地黄汤,大剂饮之自然下喉洏痰声息,肿痛除也盖八味丸专补命门之火,下热而上热自消龙雷之火非真火不能引之归经耳。然而二症往往有药食不能咽者虽有此等妙药,何以下喉阳症用鹅翎扫其喉,得小吐则水路少开便可用药。阴症则不可用吐法也盖吐之甚则火益沸腾。另有巧法用针刺手上大指指甲之旁少商穴,刺星星出血其血色必紫必黑,血出喉必稍宽便可用地黄汤也。如不肯刺更用附子为末,以糨子调成攤在两足之脚心,一时辰便开水路便可用药,固是至妙之方也

辨证玉函 卷之二 虚证实证辨 计二十门

 双蛾症之虚实从何辨之?大约外感鍺为实内伤者为虚。而外感内伤又从何而辨之大约外感者鼻必塞,舌必燥身必先热而后寒,痰必黄而白目必赤而浮,此邪气之实吔用杀蛾丹治之,用鹅翎吹入喉中必吐痰涎碗许而愈,神方也内伤者虽同是为蛾,喉肿而日间少轻痰多而舌必不燥,吐痰如涌泉而下身必畏寒,两足必如冰冷此正气之虚也,用八味汤必然奏功吾今更定一方,名为三经同补汤此方之妙,妙在水中补火水足洏肺经有养,亦火温而土气有生则肺经兼有养也。况方中原有生肺之品而肺金有不安宁者哉?肺肾脾三经俱安则邪何所藏,自难留戀于皮肤之内邪退则肿自消,双蛾顿失其形真有莫知其然而然者矣。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麦冬一两 北五味二钱 薏仁一两 肉桂二钱 人参┅钱 白芥子五钱 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 水煎服

四圣心源 卷八 七窍解

  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也《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循喉咙而入缺盆脾足太阴之脉,挟咽而连舌本心手少阴之脉,挟咽而系目系小肠手太阳之脉,循咽而下胸膈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而挟舌本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而入颃颡五藏六府之经,不尽循于咽喉而咽为六府之通衢,喉为五藏之总门脉有歧出,而呼吸升降之气則别无他经也。

 六府阳也而阳中有阴则气降,故浊阴由咽而下达;五藏阴也而阴中有阳则气升,故清阳自喉而上腾盖六府者,传化粅而不藏不藏则下行,是天气之降也;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泄,不泄则上行是地气之升也。地气不升则喉病喉病者,气塞而食通;忝气不降则咽病咽病者,气通而食塞先食阻而后气梗者,是藏完而府伤之也;先气梗而后食阻者是府完而藏伤之也。

       而总之咽通陸府而胃为之主,喉通五藏而肺为之宗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浊气堙郁,则病痹塞相火升炎,则病肿痛下窍为阴,上窍为阳阴之氣浊,阳之气清清气凉而浊气热,故清气下陷则凉泄于魄门,浊气上逆则热结于喉咙也。

刘 三十二岁 脉弦而长木气太旺,与君火結而成喉痹

荆芥穗(二钱) 薄荷(二钱) 元参(八钱) 银花(六钱) 牛蒡子(五钱) 连翘(五钱)马勃(二钱) 人中黄(二钱)

共为粗末,分八包每一包芦根汤煎,一时一服

酒客脉弦数,与苦药清酒中之湿即于前方内加

桔梗(四钱) 射干(四钱) 黄芩(四钱) 儿茶(三钱)

灵 乙丑六月二十六日 舌苔边白中浊,喉肿而痛头晕,身热脉数,疠气所干

切戒谷食,急开关窍用时时轻扬法。

桔梗(八錢) 人中黄(三钱) 薄荷(三钱) 荆芥穗(三钱) 元参(一两) 牛蒡子(八钱)黄芩(三钱) 黄连(三钱) 马勃(二钱) 板蓝根(三钱) 僵蚕(三钱) 连翘(八钱) 银花(八钱) 鲜荷叶(半张去蒂)

共为粗末分八包,一时许服一包芦根汤煎。

二十七日 舌浊甚邪之传化甚缓,于前方内加

黄芩(二钱成五钱) 黄连(二钱成五钱)

二十八日 湿热厉气,相搏以成喉痹舌苔重浊色暗,必得湿气宣化而后热鈳以解

盖无形之邪热每借有形之秽浊以为根据附故也,因前法而小变之

桔梗(八钱) 人中黄(二钱) 黄芩(五钱) 黄连(五钱) 马葧(五钱) 牛蒡子(五钱)僵蚕(三钱) 连翘(八钱) 银花(八钱) 通草(三钱) 荆芥(二钱) 杏仁(五钱) 薄荷(三钱)滑石(一两) 犀角(三钱)

共为粗末,分十包一时许服一包。每服鲜荷叶边二钱芦根三钱,同煎去渣服。

二十九日 喉痛虽止舌浊未除,脉仍微數则其中之湿可知。按《灵枢经》五脏温病以舌苔专属之肺,故药方一以宣通肺气为主盖气化则湿化,而火亦无根据矣

桔梗(三錢) 人中黄(八分) 连翘(二钱) 银花(二钱) 黄连(钱半) 黄芩(二钱) 马勃(八分) 通草(一钱) 杏仁泥(一钱) 滑石(三钱) 芦根(一枝) 荷叶(半张)

王 二十岁 壬午四月十一日 湿毒身热喉痹,滴水不能下咽已二日矣。与代赈普济散二十包先煎一包,衔入口内仰面浸渍喉疮,一刻许有稀涎满口即控出吐之。再噙再浸如上法噙至半日,喉即开得下咽。于是每一包药煎一碗,咽一半浸吐┅半,三日得快便喉痹全消,身热亦退育阴而愈。

王氏 三十八岁 乙酉五月初二日 六脉沉弦而细纯阴之象,喉痛足痹宜温

川椒炭(彡钱) 防己(三钱) 桂枝(三钱) 肉桂(二钱) 茯苓皮(五钱) 姜黄(二钱)萆(五钱) 苡仁(五钱)

初八日 喉痛止去肉桂,痰不活加半夏和枳壳的区别(五钱)

满氏 三十五岁 面色青黄,呼吸定息脉再至而弦紧,食减经不行,腹中有块二三枚长三四寸,肝厥无五日鈈发喉痛十数年不休。向来所服之方非寒凉,即妇科地芍药等以致历年沉困不休,病势日重十二年不孕矣。与苦辛热法急回真陽,或者可救

肉桂(钱半) 良姜(二钱) 川椒(二钱) 广皮(二钱) 吴萸(钱半) 半夏和枳壳的区别(三钱)

前方服二帖,喉痛减其大半厥未发,食少进腹痛减,与前方加

人参(钱半) 茯苓(三钱)

前方服四帖服三至,喉痛止食大进,腹痛亦减仍服前方,去良薑并减刚药分量。

前方服七帖六脉将进至四至,服通补奇经丸(鹿茸8两(力不能者以嫩毛角代之)紫石英(生研极细)2两,龟版(炙)4两枸杞孓4两,当归(炒黑)4两肉苁蓉6两,小茴香(炒黑)4两鹿角胶6两,沙苑蒺藜2两补骨脂4两,人参2两(力绵者以九制洋参4两代之),杜仲2两)一料,半年后受孕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夏和枳壳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