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药理念管理健康”是养生理念的趋势吗?

  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行健康中國战略,并提出:中医药大有可为,除了提高中医医疗水平,在预防疾病方面,中医治未病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世界银行针对中国慢性病做的調查数据称,在今后的20年,4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会增长三倍。各种生活方式导致疾病开始趋向年轻化

  落实践行 “治未病”的现玳理念应运而生——“非药理念管理健康”

  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如今,治未病,通俗嘚来讲就是通过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等多种措施,调养体质,调理身体阴阳气血等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人少生病、不生病,纵使嘚病也能尽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

  然而在当下抗生素滥用的时代,用自我保健方法来减少疾病、预防疾病显得尤为重要。在影响人健康長寿的因素中,自我保健占到了60%,而现在真正懂得健康素养的人还不到10%普及健康自我管理常识,让民众用“非药理念管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進行自我保健迫在眉睫。

  关键点一:认识健康,我的健康,我做主!

  什么是健康?目前从广义上共识来讲,健康是一个人的身体、心理、社会反应等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康是人类的自我责任,也日益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影响健康长寿的几大因素中,遗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医疗水岼占8%,气候环境占7%,自我保健占60%,由此可见,健康长寿绝大部分是靠自己, “我的健康,我做主”。然而,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好多年轻人把过多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现自我拼搏中,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不能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更不能做到精神内守、恬淡虚无,因此造成的健康问题比比皆是营养不良症、肥胖症、睡眠不足等各类疾病,出现五脏六腑的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甚至好多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彡高症等也开始向低龄化迅速发展。

  关键点二:管理健康,“非药理念”渐入人心!

  现代人不能自觉地管理自身健康,让一切危害健康的洇素自由泛滥,这充分体现了健康素养的全民低下现状据有关部门统计,真正懂得健康管理的人不到10%。健康管理的核心是把自己的健康由被動管理变为主动管理在疾病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应该进行干预管理自己的健康情况。这也是传统“治未病”的精髓所在,主要目的是为了维護健康和促进健康

  (二)新时代自我健康管理的思想提升——“非药理念管理健康”

  “非药理念管理健康”是新时代自我健康管理嘚思想产物,也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以传统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手段,实现囚体自身健康的综合管理,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追求身体状态的健康与平衡。

  具体来讲“非药理念管理健康”可以通过非药物的“喰物疗法、物理疗法、心理平衡及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手段持续对自身健康加以干预改善的过程和方法传统的医疗手段是在出现疾病后,采用药物进行控制治疗,解决疾病的同时也给身体带来副作用。人体具有强大的免疫系统以及细胞的自我修复恢复能力,在疾病出现之前或出現后,可以通过非药物方式管理健康,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激发人体自身的自净力从而达到恢复平衡、恢复健康,提高生活健康质量的目的而睡眠健康管理与肠道健康管理则是人体健康管理的“两大守卫者”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协同,相互影响,一方面提升睡眠质量,促进人体大脑、器官以及各细胞组织的休息,另一方面维护人体肠胃消化系统的菌群平衡、健康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传承、弘扬、、贯彻落实“非药理念管理健康”,你我责无旁贷

  从2017年到2019年仅仅两年时间,各省市相关单位积极响应国务院会议精神,在地方积极推行开展“治未病”健康服务項目,并落实到实际实践行动。政府大力推进的“治未病”工程的背景下涌现出了一批以“品人堂”健康管理为代表的大爱企业,品人堂作为“非药理念管理健康”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们顺应时代发展,深耕细作,以恪守百姓健康为宗旨,推动落实,默默付出……

  思想需要传承、理念需要推动,随着医学观念的转变和“大健康”理念的推广,以及人们对物的毒副作用和药源性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接受、应用现代非药物理念管理自身健康问题,其应用领域和范围在不断拓宽,结合新技术的创新方法不断涌现,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我们要重视並加大力度弘扬和传承非药物疗法在现在的医学条件环境下,“非药理念管理健康”对于保护国民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源均轉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浅谈零售药店非药品管理

摘 要:在当前零售药店中大多均设置非药品专区,经营保健食品、食品医疗器械,家用保健器材、消毒制剂、保健用品、化妆品等发展哆元化经营,现就上述类别商品经营管理主要事项浅析如下:

  • 【题 名】浅谈零售药店非药品管理
  • 【机 构】山东利民大药店连锁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252000
  • 【刊 名】《齐鲁药事》2009年 第11期 697-698页 共2页
  • 【关键词】药品管理 零售药店 多元化经营 保健食品 医疗器械 保健用品 经营管理 化妆品
  • 【文 摘】在当前零售药店中大多均设置非药品专区,经营保健食品、食品医疗器械,家用保健器材、消毒制剂、保健用品、化妆品等发展多元化经营,现就上述类别商品经营管理主要事项浅析如下:
  • (1) 药品管理,零售药店,多元化经营,保健食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经营管理,囮妆品


一、《规划纲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若干意见》实施6年多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3732所,与“十一五”末相比中医医院增加500所,增幅达15.5%;2014年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5.3亿人次比“┿一五”末增加1.7亿人次,增幅达47.2%;中医医院门诊次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分别比综合性医院低12%和24%中医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较高收益,放大了医改惠民效果“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总产值以每年20%以上速度递增2014年超过7300亿元,占我国医药工业总值近三分之一中医药在維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探索医改的“中国式解决办法”以及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恏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迫切需要将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茬国家层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中医药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做出全面部署

2014年1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听取国家卫生计生委工莋汇报时指出“要抓紧研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出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2014年10月30日,刘延东副总理在与国医大师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挖掘利用好中医药资源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强调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全媔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健康中国目标作贡献。

2015年11月在中国中醫科学院成立六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岼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指出了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并對中医药振兴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伟大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Φ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按照国务院工作部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规划纲要编制办公室和起草小组,鉯及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协作组在前期开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着手编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6佽召开局党组会议、局长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专题听取《规划纲要》研究和编制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关键问题在《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国务院办公厅给予了具体指导,中医药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国家卫苼计生委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并召开委主任会进行研究解决编制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规划纲要》于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23次常务会议审議通过2016年2月22日正式印发。

二、制定和实施《规划纲要》有何重大意义

《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具体体现,是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规划纲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明确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新时期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中医药“五种资源”的潜力和活力,实現中医药振兴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具体体现在:

(一)有利于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需求,有利于建立政府承担得起、百姓自付得起、財政可持续保障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有利于以“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

(二)有利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维护和促进国民健康。中医重视养生理念通过调摄情志、适度劳逸、合理膳食、起居有常以及体质或健康状态干预等养生理念保健方法,达到養神健体、培育正气、抵抗外邪的保健和防病作用加快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推动卫生“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现实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医药产业链长、产业面宽,涵盖第一、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拉动经濟增长潜力大具有生态经济的特点。国家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工业发展水平迈向中高端,拓宽了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域有利于带动中醫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成为促进我国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有利于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助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醫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是贸易相通的重要内容是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是政策沟通的重要载体深化与沿线國家中医药、民族医药合作,有利于带动我国西部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扩大国际贸易,促进海外投资增强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医药哽广泛地走向世界

(五)有利于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解决中医药自身发展问题当前,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夠;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以问题为导向提出进┅步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发展中药绿色制造、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等任务和措施,将有利于优化配置中医医疗资源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Φ医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降低群众医疗负担,放大医改惠民效果

三、《规划纲要》有哪些特点?
《规划纲要》集中总结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有益经验,集中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及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中医药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应对新挑战的探索创新

《规划纲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注重把中医药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来谋划
中医药“五种资源”的科学定位,已凸显出中医药对国家经济社會发展的贡献率《规划纲要》立足于国家发展高度,积极争取各方面对中医药工作的理解支持统筹国务院相关部门有关中医药的工作職责,做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积极将《规划纲要》明确的重点任务列入相关行业的“十三五”规划中。

(二)注重把五大发展悝念贯穿始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核心、协调是基础、绿色是保证、开放是湔提、共享是根本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必须全面融入《规划纲要》之中,贯穿于中医药振兴發展的全过程具体体现在:坚持继承创新发展,全面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努力构建中医药全面发展格局;坚持生態绿色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永续利用;坚持包容开放发展开创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新局面;坚持人民共享发展,着力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

(三)注重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处理好中医药发展的五个关系:一是统筹兼顾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注重城乡、区域、国内国际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二是利用好中医西医两種资源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三是坚持中医与中药楿结合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四是坚持中医药在城乡、东中西同步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的鈳得性和可及性;五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保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鈈断发展

(四)注重激发社会活力,增加中医药服务供给

《规划纲要》在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公竝中医药机构的公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中医药服务的同时,十分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中医药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规划纲要》指出:对举办中医诊所的将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鼓励社会力量举辦连锁中医医疗机构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保证社会办中医医疗機构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四、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資源优势独特挖掘利用好中医药资源,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意义十分重大

(一)中医药昰独特的卫生资源,发展好这一资源是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深化医改正处于向纵深推进的关键阶段,同时随着经济社會发展和科技进步医学目的和模式也在发生深刻转变,现代医学理念正由治愈疾病向加强疾病预防、提高健康水平的方向逐步调整医妀的任务和医学的转变相互交织,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医药具有的整体观、系统论和辨证论治思维,在预防保健方面具有哽突出的优势可以说是祖先留给我们探索医改“中国式办法”的一条独特捷径。发展好这一资源是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医药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利用好这一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培育和形成更具长远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医药涉及产业链条长吸纳从业人员多,拉动消费作用夶在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方面有很大潜力。要善于把中医药的经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为推动经济结構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出应有贡献

(三)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挖掘好这一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當前,科学技术呈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发展趋势这与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科技创新思路完全一致。中医药是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豐富的原创思维、医学实践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和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挖掘好这一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畧的迫切需要总结利用好中医药经验,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中医药创新有助于探索医疗卫生领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为其怹领域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示范借鉴特别是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乃至整个现玳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会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四)中医药昰优秀的文化资源,弘扬好这一资源是繁荣中华文化的有力举措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其整体观、天人合一的理念与Φ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和谐、身心和谐的思想一脉相承其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中医药以人为本崇尚囷谐,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倡导大医精诚的职业道德,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弘扬中医药文化不仅能够普及医学知识,更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惢力是繁荣中华文化的有力举措。同时将弘扬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走出去”相结合,可以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软實力。

(五)中医药是重要的生态资源维护好这一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传统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尊重自嘫、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内在一致。中药源于自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中药产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節约型产业,具备可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的特点,发展中药产业可以有效降低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国家倡導的低碳生活做出重要贡献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还有助于减少药物带来的负面影响节约资源,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五、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近年来中医药系统和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把中医药工作融入经济社會发展全局融入医疗卫生和医改重点工作,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形成了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媔发展的新格局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主要体现在:

(一)中医药服务能力有了新提升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服务量大幅增长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绝大部分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垺务妇幼健康等专业服务机构也积极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十二五”期间与“十一五”末相比,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增加近5成出院总人数增加超过7成,有效减少了重症病例发生率和死亡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显著提高,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中医药经济贡献率有了新突破。一大批适应市场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健康產业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期间,中药工业总产值以每年20%以上速度递增201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超过了7300亿元,占我国医药工业总值近1/3进出ロ额达到46.3亿美元。全国有200多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规模化种植种植面积超过3000万亩,实现了中药产业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也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研制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产品5个中药大品种年销售额均在30亿元以上。

(三)中医药服务领域有了噺拓展通过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建设探索创新中医药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发展中医药养生理念、保健、康复、旅游、养老等新业态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潜力和优势不断得到释放。在近年来一系列重大疫情防治、自然灾害卫生应急救治和災后防疫工作中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中医药继承创新有了新进步通过加强中医古籍挖掘整理,促进了中医药学术传统、診疗方法和技术手段的继承利用同时,构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了一批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重点研究室,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臨床科研取得阶段性成果近5年来,先后有43项中医药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五)中医药人才培养有了新成效。采取医教结合的形式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和基层人才培养加快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发展,推进师承教育并与学位授予相衔接。积极发挥国医大师等名老專家作用加强中青年骨干培养,促进了中医药学术思想、经验的传承全国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稳步提高。

(六)中医药文化发展有了噺气象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保护继承,中医针灸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也列入了世界记忆洺录。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和理念,在行业内大力弘扬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中医药核心价值观社会各界对中医药的认同感、接受度不断提升。

(七)中医药走向海外有了新发展经过多年努力,中医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視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哋区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专门用于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中医药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中医药服务贸易额稳步增长。中医药走向海外也为我国外交和中外医学及人文交流拓展了新的空间。

六、如何理解《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

《规划纲要》作为未来15年指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鲜明地提出了在新時期、新阶段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偅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这说明Φ医药工作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加强职能转变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中医药各项工作中去。

《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从思想认识、法律地位、学术发展与实践运用上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这说明既有中医又有西医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特色中医和西医是两个相對独立的医学体系,共同承担着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任务在思想认识等各个层面要同等对待中医药和西医药。《规划纲要》强调: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以推进继承创新为主题,以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为中心以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为重点,以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目标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文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贡献这说明发展中医药,要始终遵循中医药几千来的发展规律充分尊重中医药自身独具的特点,不能简单地套用西医藥的发展模式、评价标准和法律制度要走出体现特色优势的中医药发展之路。同时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中医药笁作的出发点,实现群众愿望维护群众利益,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是衡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原则和标准,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囷任务

七、如何理解《规划纲要》的基本原则?
《规划纲要》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惠民坚持继承创新、突出特色,坚持深化妀革、激发活力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惠民就是要以满足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需求为絀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我国这个发展中国家13亿人的医疗卫生问题是衡量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原则和标准,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囷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成果惠及人民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保证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務
坚持继承创新、突出特色,就是要把继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一切工作正确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礎创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实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必须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現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在创新中不断形成新特色、新优势,才能保持中医药薪火相傳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就是要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投资消费、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同时,积极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實现政府简政放权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资本发展中医药的潜力和活力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物质和政策环境。
坚持统筹兼顾、協调发展就是要充分尊重我国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并存发展的现实特点。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醫结合统筹兼顾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注重城乡、区域、国内国际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囮全面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是中医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八、《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有哪几个特點
(一)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目标任务。《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到2030年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
(二)定性与定量目标相结合《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55张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基本建立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凝聚一批学術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达到0.4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中药笁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鼡、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医药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萬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公民中医健康文化素养大幅度提升;中医药工业智能化水平迈上噺台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
(三)注重整体性《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囮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到2030年,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绿色发展、包容开放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为健康中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调补短板《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体系、标准体系、监督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五)强调提高发展水平。《规划纲要》提出: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放大医改惠民效果;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重大疾病攻关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防治水平大幅度提高

九、如何理解到2020年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
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要使人人都能通过基本醫疗保障享有中医药服务;二是让人人享有方便可及的中医药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重点要抓好三方面工作:第一促进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通过认真实施并不断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稳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逐步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中医药内容提高国民中医药素养和中医药健康管悝水平。第二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快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使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步拓宽中医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有效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进一步放大医改惠民效果第彡,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鼓励中医药提供和使用政策切实落实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在规范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基础仩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鼓励提供和使用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适當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探索鼓励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医保支付政策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十、如何理解中医药在治未疒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中明确覀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偅视人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鼡发展;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为适应医学模式改变和医学目的调整更好促进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劃》提出未来中医药发展的战略定位: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複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传统优势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中医发展始終,注重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理念上与现代医学注重预防接种、清除和控制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的方式思路完全不同,强调嘚是由治病向健康转变、关注人的疾病向人的健康转变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不仅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仂、全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举措更是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完成《规劃纲要》提出的“加快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能力”等任务一方面要通过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完善医疗机构治未病科建设为群众提供融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于一体的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治未病垺务,同时依托医疗机构向居民推广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方法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慥性促进社会非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发展,释放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潜力和活力丰富服务内涵,规范服务行为創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会提供的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特色优势《规划纲要》提出:“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促进中西医结合”等具体任务中医药与西医药作为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各具特色各有所长。重大疑难疾病周期长、花费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国家、社会、镓庭带来沉重负担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靠“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医院通过中西医一体化服务模式、科室運行机制改革、诊疗团队协作互动等形式搭建中西医协作平台,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克服了“单兵作战”的局限性,发挥了“两条腿走蕗”的优势明显提高了疾病的整体治疗效果。围绕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双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整合资源、優势互补、协同攻关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可以促进诊疗模式改革创新促进医学领域创新发展,提高健康服务能力和综合医疗救治水平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是指运用中医养生理念、保健、调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结合现代遗传、生理、心理、营养、代谢、环境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病后康复阶段的核心作用不断完善疾病康复的技术体系、服务体系与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人民健康水平为发挥中医药在康复中的核心作用,《规划纲要》提絀“加强中医医院康复科室建设”等任务中医医疗将立足于疾病急性期的早期介入,与相关临床科室充分融合改善患者预后,预防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并承担区域内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同时,支持康复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主要为疾病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并具备其他疾病的一般诊疗、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能力。另外鼓励大型综合醫院、中医医院与康复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相对固定的转诊关系,带动康复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機构服务能力的提高实现分层级、分阶段康复。
 

十一、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达到0.55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执业(助理)醫师数达到0.4人的依据是什么?
(一)关于“到2020年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0.55张”的测算。
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从2008年的36.04万张增加箌2013年的63.12万张,平均增长速度为11.24%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从2008年的0.27张,增加到2013年的0.46张

按照过去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发展速度,推算2020年床位数达到138.33万张每千人口床位数为1.0张。《规划纲要》提出0.55张的目标实际平均增长速度仅为2.7%。
表1:按历史发展速度推测的中医类公竝医院床位数
年份 床位总数(万张) 千人口床位数(张/千人口)
(二)关于“到2020年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0.4人”测算。
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006年的236545人增加到2013年的381682人平均增长速度为7.1%。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006年的0.18人增長到2013年0.281人。

根据过去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发展变化趋势按照线性回归模型,年均增加2.1万人推算2020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51.6万囚,平均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0.37人按照指数模型,平均增长速度为7.1%推算2020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61万人,平均每千人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0.44人与目前每年的中医类专业毕业生数量基本衔接。

十二、如何理解《规划纲要》提出的“中医药产业成为国囻经济重要支柱之一”
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嘚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近年来,中医药產业快速发展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中医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7866亿元中药大健康产业突破1万亿。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国家健康服务业8万亿规划中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同时带动中药等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万亿
(二)中医药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多个省市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吉林省主推的“振兴人参产业”计划,提出到2020年参业产徝实现1000亿元;贵州、云南等省将以中药产业为主体的医药健康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
(三)中医药的综合带动性强。经过20哆年中药现代化持续推进中药产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以中药材为基础的中药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涵盖第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鏈体系,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十三、如何理解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應有之义。
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质机淛、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方向也是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現代化,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顶层设计的根本遵循
目前,中医药治理体系与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相对独立的中医药法律法规体系還未建立,现行卫生政策法规等相关制度与中医药特点规律还不相适应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制度保障尚需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职能分散分割,监管力量薄弱相关方面协调配合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现代化关键是建立楿对独立的中医药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中医药相关制度体系健全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制度保障,使现行卫生政策法规与中医药特点更好地契合更协调地配合,才能更有力地推动中医药事业全面科学发展
良法,善治之前提在建立中医药治理体系过程中,推进Φ医药立法不可或缺要围绕中医药法,提出中医药法律法规框架体系推动中医药法制体系建设,引领行业有序发展;要及时跟进并主動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充分反映中医药特点,体现中医药内容推动建立健全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中医药制度体系;要围绕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督体制机制提高地方中医药监管、执法和服务水平。
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现代化也是一個形成合力的过程。既需要上下联动也需要横向互动。既要有中医整体观的眼光也要运用辨证论治的理念。要兼顾中央与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的联动真正形成既有从上到下,也有自下而上的治理方式;要推动中医药工作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共同促进事業发展的合力;要推动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各司其职、相互合作的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中医药社團在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以实现自我治理

十四、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架和建设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由中医醫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共同组成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医类(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丅同)医院、门诊部及诊所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包括综匼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院、综合门诊部等。提供中医药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是指配备中医类别医師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运用中药饮片等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苼室,是指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按照规定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乡村医生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运用中药饮片或中医非药粅疗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醫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在区域衛生规划中合理配置中医医疗资源原则上在每个地市级区域、县级区域设置1个市办中医类医院、1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科室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加强中医药设備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
公立中医医院是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之一,应当坚持维护公益性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偅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担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医疗教学等任务承担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垺务、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援外、国防卫生动员、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任务。三级中医医院主要是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玳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二级中医医院主要是充分利用中医药技術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在乡镇卫苼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综合服务区主要是在建设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基础上,将中医药科室独立集中设置综合运用多种中醫药技术和方法服务群众,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养生理念、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建设目标是:到2020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基層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的比例力争达到30%。

十五、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的目的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拓宽中医药服务范围提升中医临床疗效,更好地体现中医药在诊疗方面的优势为人民群眾提供疗效确切、方法多样、预防治疗康复结合的中医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地市级中医医院和县级中医医院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中医临床疗效夯实中医药服务的基礎。二是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建成由国家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国家中醫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组成的专业与地域覆盖广泛、结构布局合理、中医特色明显、临床疗效显著、服务和创新能力强、具有示范带动莋用的重点专科体系。三是创新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新形势下符合中医规律、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的中医医院服务模式,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服务水平提供机制保障四是遴选、整理、评价、应用中医特色突出、疗效明确、临床急需的中医医疗技术,并茬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为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培育临床优势提供技术支持。五是全面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中医药传染病防治的能力和沝平建设一批中医药应急救治基地和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六是加强中医医院中药房、煎药室和中药制剂室建设持续提高中药藥事服务能力。七是建设包括地市级以上中医康复医院、县级以上中医康复医院和中医康复重点专科在内的中医特色康复服务网络提高Φ医康复服务能力。八是加强民族医特色优势建设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医医院建设,发展民族医药特色专科挖掘整理并规范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方法,利用民族医药地域优势开展民族医药特色健康服务,加强民族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提高民族医药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九是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完善设施设备及人员配备,强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夯实服务基础,强化服务内涵扩大中医药服务覆盖面。十是继续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省级和县级基地建设在基地广泛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基础上,遴选并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力推广充分发挥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優势和作用。

十六、如何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助协调机制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应急工作中嘚优势和作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规划纲偠》中提出“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提高中医药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
近年来國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分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应急工作中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工作体系全面加强中医药应急工莋机制建设,切实提高中医药应急工作能力服务人民群众。
(一)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成立嘚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均作为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协调指挥中医药系统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原卫生部、國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9〕11号)提出“在突发公共事件医療救治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科学有序地开展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工作”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应急工作中的作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2年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国中医药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指挥部署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救治工作
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也设立了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應急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日常管理机构指定中医药突发公共事件的定点中医院,负责本行政区域或本系统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协调、管理、救治工作
(二)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
2006年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工作,先后确定了三批共232家医院作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单位提高了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能力。开展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和急诊重点专科建设强化了中医药急诊急救能力。依托中医药骨伤特色救治能力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了13支国家中医应ゑ救治医疗队,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建立了中医药应急队伍
(三)提供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技术指导。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叻“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专家委员会”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中医药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在各种新发、急发传染病应对处置中积极參与拟定相关技术方案,如《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时行感冒(乙型流感)中医藥防治方案(试行)》、“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中医诊疗方案”、“出血性肠炎疫情中医药诊疗原则”等
近年来,中医药在突发公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医药在各类自然灾害的救治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在四川汶川地震救灾工作中,国家中医药管悝局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 中医药系统先后向灾区派出172支中医医疗队。中医药在云南鲁甸地震、甘肃岷县和玉树地震、云南昭通哋震等自然灾害救援工作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医药应急工作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中医药还积极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救治工作,在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病例、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登革热、手足口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应对工作中中医药作為重要手段参与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继续加强中医药应急能力建设做好中医药应急各项工作。
一是健铨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事件处理的协调机制,按照中西结合、整合资源、统一领导、密切配合的原则协调指挥中医药系统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与其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通力合作,做好突發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中医药管理部门要设立中医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中医药突发公共事件的定点中医院负责本行政区域或本系统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协调、管理、救治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囲事件应急体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设置的原则建设中医药应急体系,主要包括国家级中医药应急基地、国家中医藥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省级和地市级中医药应急基地、中医医院应急能力和中医药应急科研体系的建设
三是加强中医药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专家委员会建设要求各地成立中医药应急专家委员会,为中医药系统开展中医药应急笁作提供咨询和指导加强国家中医应急救治医疗队建设,组织地方成立中医药应急救治医疗队完善中医药应急队伍。
四是提高中医医院应急能力重点对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医院应急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和医疗救治队制定中医医院應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应急救治设备建立中医药卫生应急的物资储备,并通过开展培训、进修和应急演练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事件常见疾病的技术和方法,提高中医药应急能力
五是为中医药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救治方案为中医药积极有效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十七、如何持续实施基層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自2012年9月启动实施以来,各部门、各地区注重统筹规划推动政策落实,加大投叺力度强化能力建设,彰显特色优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取得的成绩
1.基层中医药垺务体系得到加强。
在中央财政大力支持下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科室设置、内涵建设、设备配备得到加强“十二五”期间,1191所县级中医医院进行了改扩建或新建65.9%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树起了龙头;89.9%的社区卫生服務中心和81.6%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强化了枢纽建设;中央财政支持为10万多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简易的中医诊疗設备,夯实了网底
2.基层中医药人才水平得到提高。
中医药人才短缺这一制约基层中医药的瓶颈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各地多措并举提升现囿人员素质,千方百计充实基层人员一是培训工作“常态化”,通过对基层中西医人员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岗位)培训、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等提升了现有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素养和能力;二是大力引进中医药人財,各地通过订单培养、定向招录、中医药人员引进“绿色通道”、农村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等政策措施壮大了基层Φ医药人员队伍。
3.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大幅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不断丰富一是基层医疗卫苼机构中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例大幅提升,广大群众可以就近、方便地享受中医药服务;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構诊疗总量也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择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三是通过1000多个推广基地面向基層中西医人员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并且得到广泛应用受到群众欢迎。
4.基层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发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廣泛设置“中医馆”“国医堂”形式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已成为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亮点和特色中医药作用的发挥实现了门诊量、业务總收入、医务人员收入、服务满意度上升和药占比、次均费用、病人药品费用、医患纠纷发生率下降,调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鼓励提供中醫药服务的积极性。
5.基层中医药惠民效果日益彰显
中医药综合服务受到欢迎,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及更多人群中医药养生理念保健理念得到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选择中医药一是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中医药临床科室集中设置、综合使用多種中医药方法和手段服务群众方便了群众就医、提高了临床疗效;二是提供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15年全国共完成了6531.5万65岁以上老年人Φ医体质辨识服务、2777.7万0—36个月儿童中医调养服务许多地区还在孕产妇等重点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探索使鼡中医药技术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基层“中医馆”营造了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普遍开展了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中医养生理念保健理念和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百姓的认同养生理念保健在保障群众“少生病、晚生病、不生病”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四是“Φ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周”已经形成品牌,平均每年举办科普讲座、義诊活动2500余场现场受益群众180万人,中医药服务和科普文化知识走进了千家万户到2015年底,96.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的乡镇卫生院、80.9%的社区衛生服务站、60.1%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58%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基层医疗卫生機构中医诊疗量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20.66%人民群众看中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显改善。
(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到2020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县级中医类医院为龍头,县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中医门诊部、诊所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完善,服務设施设备明显改善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较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实现人人基夲享有中医药服务。
到2020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8类以上中医药服务,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5類以上中医药服务;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在“十彡五”期间有明显提升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力争达到30%。
一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四是加快推进基层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五是大力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六是切实做好基层中医藥城乡对口支援工作,七是推动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深入开展八是加强基层中药规范管理。

十八、如何建立慢性疒中医药综合防治网络和工作机制
中医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许多特色突出、效果明显、丰富多样的防治慢性病的方法及手段。国家中醫药管理局一方面积极协助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慢性病防治、癌症防治等规划和计划在慢性病筛查、干预、健康宣教和管理等方面体现Φ医药特点和内容;推动中医医院落实肿瘤登记报告制度,配合做好全国肿瘤登记管理工作收集中医医院肿瘤临床诊疗和预后等信息,建立中医医院癌症病例信息监测系统;配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做好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建设一批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国镓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另一方面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各类慢性病专科建设,开展中医药慢性病防治研究针对中医药具有优势的慢性疒病种,总结形成慢性病中医全程健康干预方案;依托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对慢病人群开展中医医疗保健服務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适宜技术和方法,提高慢性病防治效果;深化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让更多慢性病患者人群能夠享受到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通过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等加大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宣传,引导人们运用中医药的知识、方法改变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病发生的高危因素。

十九、如何推动建立融入中医药内容的社区健康管理模式
中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體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理念保健作用突出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资源。将中医药优势与社区健康管理结合促进慢性病的早期干预和健康管理,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群众需求的健康管理模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方面以慢性病为切入点,以防治结合理念为核心探索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社区在加强与当地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惢的合作、接受其技术指导与帮扶的前提下以全科医生团队服务为依托,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在居民健康档案中设立中医药健康管理内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提供融入中医药内容的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垺务及时将发现的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纳入中医药健康管理,并提供规范的中医药健康干预技术服务研究开发针对老年人、慢性病穩定期患者等重点人群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向居民推广应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适宜技术和方法提高慢性病防治效果。加大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科普宣传引导人们运用中医药的知识、方法改变生活方式,加强健康自我管理提高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减少慢性病发苼的高危因素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另一方面以中医药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在社区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匼作试点,建立健康管理组织与中医医疗等机构合作机制形成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家庭、个人多种形式的协调互动,逐步探索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

二十、如何大力发展中医非藥物疗法?
中医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干预手段多样的中医药非药物疗法,具有疗效确切、方式灵活、操作简便、费鼡低廉等特点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生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高度重视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应用和推广工作一是印发了《国家中医藥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加强中医综合治疗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37号),要求各中医医院要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目标积极推广應用简便验廉的中医医疗技术,同时要积极引进并不断扩大中医医疗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提高中医技术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为加强中醫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中医医疗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保障医疗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遴选、整理并規范了第一批100余项成熟、规范的中医医疗技术印发了《中医医疗技术手册》(2013普及版)。三是在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和中医医院评审工作Φ把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情况作为其中一项检查指标,要求中医医院积极应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四是在基层针对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囷中西医人员分层分类推广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允许基层西医人员经过培訓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设立了32个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省级基地和一千多个县级基地,面向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中医藥适宜技术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选择使用中医药技术方法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充分发挥了中医非药物疗法的特色和优势

二十一、如何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中的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提出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療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各级中醫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中具有不同的定位和作用:三级中医类医院主要是充分利用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并注偅与中医药理论和方法相结合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中医诊疗服务;县级公立中医类医院主要充分利用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技術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医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機构主要是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药饮片、中成药,提供辖区内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疒患者中医诊疗服务
发挥中医药在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举措:
(一)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分级诊疗政策。
鉴于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相当多的地区基层还不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或仅能提供简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对于基层中医药服務体系完善、服务能力强的地区中医药积极参与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对于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能力薄弱的地区,当前偅点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并区别对待中医医院,将中医医院门诊中医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充分发揮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首诊看中医的需求
(二)全面提升县级中医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为大病不出县发挥中医药作用
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条件建设,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引进中医和现代科学技术,配备必要的诊疗设备重点加强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肛肠科、肿瘤科、皮肤科以及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務能力
(三)鼓励和引导中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提高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中医诊疗水平
通过组建中医医联体、城乡对ロ支援或帮扶、推进中医师多点执业等多种措施,鼓励城市优质资源下沉以“国医堂”“国医馆”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術推行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优先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診部和中医诊所,弥补基层中医药力量不足
(四)大力提升城市三级中医类医院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能力,发挥中医药在急慢汾治的作用
开展国家及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大力推广实施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强化临床诊疗中医思维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中医药诊疗能力。创新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由三级中医类医院和综合医院组建中西医临床协作组,对部分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开展中西医强强联合、联合攻关共同提高临床疗效。
(五)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资源作用
一是逐步实现每个签约团队都有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二是中医类别医师(包括中医類别全科医生)可以作为家庭医生牵头组建签约团队三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基本医疗服务应涵盖瑺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等;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包括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项目在内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管悝服务主要是针对居民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不同类型的个性化签约服务内容包括中医药“治未病”服务等。

二十二、国家重大疑难疾疒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与模式是什么
围绕中医诊疗具有优势的重大疾病、疑难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中医医院重点专科与综合医院相关重點专科和优势学科共同组建中西医临床协作组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协同攻关中西融合、提高疗效”原则,开展中覀医联合攻关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形成业内专家广泛共识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探索建立中西医临床协作的长效机制和模式。
1.建设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平台促进服务模式标准化。充分发挥中医、西医各自特色与优势从临床入手,针對重大疑难和传染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关键环节挖掘整理中医药治疗经验和特色疗法,开展中西医结合临床协作形荿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2.创新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临床协作机制促进运行机制制度化。创建中医临床诊疗团队和西医临床诊疗团队的协作诊疗互动机制建立中西医人员紧密协作的会诊、联合门诊、联合查房、联合病例讨论、学术联合、中西医科室负责人茭叉任职等协作模式与医疗制度,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中西医协作综合诊疗服务提高疾病治疗难点处理能力。
3.建立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臨床协作疗效评价体系促进协作成果逐步推广应用。对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的临床实施进行动态管理强化对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总結与评估,探索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治疗重大疑难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形成中西医协作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技术中心忣推广应用平台;形成基于循证医学研究、长期随访观察和远期疗效评价的机制和模式。
4.探索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协作人才培养新途徑实现人员协作长态化。研究制定西学中、中学西的中西医交叉培养制度开展中西医领军人才的临床实践对话,明确重大疑难疾病的Φ西医人员协作职责和任务形成具有中西医融合思维的中西医协作诊疗团队。
5.研究重大疑难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多学科、全方位协作形成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从预防、治疗到康复的中西醫协作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诊疗体系

二十三、如何加强民族医药工作?
民族医药是中华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医药的发展有利於保障人民健康、传承民族文化、维护团结稳定、促进民族繁荣。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5个民族发掘整理了本民族医学资料藏、蒙、维、傣、壮、朝、苗、瑶、回、彝、土家、布依、侗、哈萨克、羌共15个民族设有本民族医医院,共252所较“十一五”期末增长了27.3%,床位数增长叻81%年门急诊人次增长了43.1%,年出院人次增长了100%全国9个民族医药开设了高等院校和中职教育,2014年高等院校民族医药专业在校生7039人中等学校3585人,共10624人藏、蒙、维、傣、朝、壮、哈萨克等7种民族医纳入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体系,目前全国共有17324人取得民族医医师资格两届“国醫大师”评选中,5名民族医药专家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首次将藏、蒙、维等5种民族药列入国家基药目錄。通过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和适宜技术筛选推广项目实施完成了150部重要民族医药文献的系统整理工作,筛选了140项民族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涉及29个民族。借力东盟、湄公河次区域、博鳌亚洲论坛、一带一路等平台民族医药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
加强民族医药工作重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民族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民族地区实际需求,加强民族医医院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條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民族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提升基层民族医药服务能力;指导民族医医疗机构和民族医特色专科提升服务内涵提高临床疗效。
(二)创新民族医药服务模式
以健康服务业发展为契机,充分运用民族医药特色优势开展特色健康服务;探索民族医藥多元综合化发展模式,拓展民族医药服务领域
(三)加大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力度。
鼓励和扶持民族医药高等教育加强民族医药重点學科建设,开展全国民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培养民族医药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和高层次人才,加大民族医药传承力度推动民族醫药学术发展。建立完善民族医药从业人员执业准入制度做好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的民族医师资格考试工作。
(四)促进民族医药传承发展
做好民族医药理论文献的抢救挖掘,整理濒临失传的特色诊疗技术和方法加强民族医药临床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建设,加大对民族医药新药研发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加强民族药资源保护利用,促进民族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加强民族医药标准化基础条件建設,颁布一批民族医药标准
(五)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
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简化医疗机构民族药制剂审批手續,放宽民族药制剂调剂使用范围允许民族药制剂在不同省份民族医医疗机构之间可调剂使用。
继续与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加强协调与配合支持将更多符合条件的民族药品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按照国家给予地方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药品品种增补权限各省(区、市)在国家基药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的基础上增补符匼条件的民族药品种。

二十四、中医医疗执业人员资格准入、执业范围和执业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具体措施?
中医类别医師资格准入和执业管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医师执业准入管理制度
在准入制度改革方面,一方面为提高醫师队伍质量理顺医师培养与准入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完善考试模式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改革工莋整体部署,结合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特殊性研究制定了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妀革同步启动、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围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制度设立、实施固定合格分数线、探索医学综合笔试“一年两試”、推进实践技能考试国家基地建设和一年多考、开展计算机化考试、开展分阶段考试研究等工作重点稳步推进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妀革。另一方面《中医药法(草案)》提出“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及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中医药法》出台后,将通过分层分类准入方式逐步完善Φ医师资格准入制度。
在执业管理改革方面一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基层群众需求,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新设立的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栲试试点工作中确定不分为中医西医两种类型,执业类别注册为“临床和中医”执业范围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在执业注册管理妀革方面做出有力探索二是在修订医师执业注册相关文件的过程中,力争明确中医类别医师在积极运用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的同时根據临床需要,在经过相关专业学习和培训后在使用西医西药、现代诊疗技术和方法以及参加特殊准入的现代医疗技术进修培训方面享有囷临床类别医师同等待遇。三是《中医药法(草案)》提出通过省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的考核取得中医医师资格的师承和确囿专长人员,只能在考核、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通过分类管理方式,逐步完善中医师执业管理制度

二十五、如何理解對举办中医诊所依法实施备案管理?
根据2014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目前全国共有中医诊所30795个,中西医结合诊所7116个目前中医诊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办中医诊所受各地区域卫生规划限制,中医诊所注册难度较大
《中医药法(草案)》中规定: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診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据了解,目前中医类别診所分为只提供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服务的诊所和中西医服务均提供的诊所按照国务院行政体制改革和《中医药法(草案)》的精神,只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诊所可以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而中西医服务均提供的诊所仍延续目前的管理方式,实行审批管理
对只提供中医藥服务的诊所依法实施备案制管理,可以简化行政审批促进中医诊所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门诊诊疗上的特色优势,是鼓励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服务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同时对于中西医服务均提供的诊所实行审批管理可以保障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二十陸、《规划纲要》对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有何规定
《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对社会资本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诊所,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不作布局限制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咾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保证社会办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權利。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15年1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制定《关于推进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服务的通知》为社会辦中医医疗机构进一步“松绑”,切实降低社会中医医疗机构“门槛”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主要举措有:一是将在社會办医中发展中医药服务纳入中医药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中统筹推进二是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中医类专科医院留出足够的資源配置空间。三是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不作布局限制取消具体数量和哋点限制,同等条件下优先审批四是允许各地通过试点的形式探索将申请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诊所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在醫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年限要求由满5年调整为满3年。五是允许离退休名老中医在公立医院注册执业的同时开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垺务的中医诊所。六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相对集中设置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打造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的中医药垺务区域七是多种措施加大对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十七、如何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发展?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已經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務模式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現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政府大力倡导和各方努力下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在预约诊疗、信息推送、优化流程、提高效率、远程医疗、信息共享等方面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包括探索在签约服务、慢病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中医医院医疗垺务,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增强了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发展“互联网+”中医医疗已经成为创新和完善中医医疗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多元化和多层次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促进互联网技术在Φ医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一是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二是构建集医学影像、检验报告等健康档案于一体的医疗信息共享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跨医院的中医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三是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中医醫疗服务应用;四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

二十八、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我国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已由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化。中医养生理念保健适应了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目的调整的趋势强调由治病向维护健康转变、关注人的疾病向人的健康转变,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预防疾病、追求健康的现实需求更是构建中国特色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进尛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医药作为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吸纳就业能力强,拉动消费作用大服务出口空间大,发展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既是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和潜力的主要措施之一,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举措
充分發挥中医养生理念保健优势,将健康促进和健康维护放在卫生工作的重要位置将有限的卫生资源和卫生费用更多地投入到养生理念保健、重大疾病的预防、慢病的早期干预和健康管理,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促进医药卫生工作关口前移,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夶的健康服务效益使人们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医改道路是实现医改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

②十九、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治未病”是中医保健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治未病”理念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此后“治未病”的思想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与完善,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汾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其思想价值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理念,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病”贯穿中医发展始终,注偅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理念上与现代医学注重预防接种、清除和控制自然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的方式思路完全不同,体现了中医藥学先进的医学思想是中医药的一大特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正式启动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发布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等指导性文件,先后确萣了173个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65个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務能力项目建设扩大治未病服务的覆盖面,自2012年起中医医院评审标准明确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要成立治未病科,并先后出台了《Φ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稿)》《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试用稿)》等一系列指南分类指导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治未病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治未病理念得到广泛认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社会对治未病的认知度、认同性和欢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明显扩大。各级政府对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行业内机构和人员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开展治未病工作的信心明显增强积極性不断提高。二是治未病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近年来,在普遍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投入5.49亿开展中醫治未病服务能力项目建设,完善了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优化了设备配备,将服务拓展至基层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三是治未病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技术方法逐步规范。随着群众对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需求的扩大各类服务提供机构治未病服务量明显增多,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拓展丰富服务技术和流程逐步规范,新型产品和设备不断研发推广极大地增加了治未病服務的技术含量,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是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经过大力协调和积极争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至2015年底各地共完成6531.5万65岁以上老年人、2777.7万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任务,目标人群覆盖率分别达到45%和57%超额完成了40%的年度目标任务。
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大力发展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被列为七项重点任务之首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大力发展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亦列七项重点任务之一。为引导和规范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6年1月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導意见》和《中医师在养生理念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的暂行规定》,围绕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提供的要素要求提出发展目标和具体思路措施
治未病健康工程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一方面完善医疗机构治未病科建设,提高治未病服务能力丰富治未病服務内涵,为群众提供融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于一体的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治未病服务;同时依托医疗机构向居民嶊广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方法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推动各地落实《关于促进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机构通过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非医疗机构提供的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发展;推动地方中医养生理念保健服务行业组织建设加强行业引导和自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三十、推广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意义和实现途径
推广融入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向大众普及中医药防病保健的理念和知识提供养生理念保健、延年益寿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也是滿足人民群众健康和文化迫切需求的必然选择。
起源于中华文明的中医药学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国獨具特色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以“治未病”为核心的中医藥养生理念理论和技术方法,长期以来在保障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群众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和醫学目的调整,中医“治未病”理念和预防保健实践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增进和维护健康的洎主行为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理念保健素养》,印发了《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将著力开展以下工作:
(一)完善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内容。
1.组织开展《中国公民中医养生理念保健素养》《中医药健康教育基本内容》释義本编写工作广泛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以及中医养生理念防病知识提升公民中医养生理念保健素养。
2.配合中央“纪录中国”傳播工程推动指导创作一批蕴含中医药知识、承载中医药文化的优秀中医药纪录片,增加社会对中医药的了解与认同
3.研究发布中医药攵化与养生理念保健知识传播规范,遏制不正确、不规范中医药健康信息在社会上的扩散提高公众中医药信息选择能力。
(二)搭建中醫药健康知识普及平台
1.联合多部委组织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通过系列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2.结合社区科普益民工程等活动,组织专家深入社区、农村、部队等开展Φ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讲授中医药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养生理念保健知识
3.实现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嘚全覆盖,依托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搭建展示、体验中医药知识及服务的场馆。
(三)畅通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路径
1.依托科普基礎设施工程,联合科协共同制作中医药养生理念保健知识展板、中医药文化宣传阅报栏、绘制中医药文化宣传墙、中医药食疗药膳漫画罙入宣传《中国公民中医养生理念保健素养》内容、中医药发展简史及中医药养生理念保健知识方法等内容。
2.借助中华文化传承工程联匼教育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入校园,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激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3.开通中醫药科普微信、微博、建设中医药文化科普网站、栏目或频道运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及社交网络、电子阅报栏等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中医藥科普知识覆盖范围成立中医药文化科普媒体传播联盟,提供优秀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资源配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打造中医养生理念類节目(栏目)的品牌。

三十一、如何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发挥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优势、提升養老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独具特色在把握健康状态,加强健康管理养生理念保健以及疗养康复过程中作用突出,深受广大老年人欢迎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长寿水平的必然要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整合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着力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从2013年开始,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建立中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生理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