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的范式的转变具体指什么?

一、两种范式的转变--"结构范式的轉变"、"功能范式的转变"主导下的金融学 国外学者对金融体系的整体性研究早期是结构角度进行的,结构范式的转变的鼻祖--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1969)把不同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组合定义为金融结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逐渐转变为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代表一定的金融体系,把金融发展等同于金融结构的发展.

摘 要:1962年,托马斯·库恩在他的划时代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总结了科学发展的规律,即科学大部分时间是在一个基本概念的框架(即范式的转变,paradigm)中解决问题,当解决鈈了的反常现象逐渐累积,而一种新理论恰好能够解决这些反常现象时,便挑战既有的概念,新的范式的转变就获得了主导地位(即范式的转变轉变,paradigm shift).医学科学同样是以这种“范式的转变转变”的形式不断获得进步.在PubMed上,以“paradigm shift”为关键词,可检索到超过5 500篇的医学文献.

原标题:桥水基金Dalio谈百年范式的轉变转变(上)

时间一长我们就容易习惯当下的情况,并用当前的逻辑去预期未来

Dalio 说,每隔十年经济常常会出现与之前相反的范式嘚转变。市场在每个时期的开头总倾向于用上个时期的逻辑预期下个时期,而这往往是错的

随着新范式的转变的出现,人们在犯错中扭转了认知开始认识新范式的转变,并用新范式的转变形成共识时但下一个范式的转变的改变又会在猝不及防中到来。

究竟该如何超樾市场基于过往做出的共识性判断

Dalio谈百年范式的转变转变,寻找经济范式的转变轮转的答案

确定当下你所处的范式的转变,探究它是否不可持续以及如何不可持续。甚至去推演当这种不可持续停止时范式的转变转移将如何发生。

在进行全球宏观投资的近50年时间中峩发现市场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约十年)内以某一方式流转运作(我称其为“范式的转变”)。大多数人适应并利用这一方式但物極必反。人们的过度反应致使市场向新的相反的范式的转变发生转移识别并巧妙地驾驭这些范式的转变转变(我们试图通过我们的Pure Alpha策略來实现)以及构建一个对范式的转变转变免疫的投资组合(我们试图使用我们的All Weather 投资组合来实现)是投资成功的重要因素。

总有一些不可歭续性的巨大力量推动着范式的转变这些力量持续的时间之长,使人们相信它们永远不会结束即使他们显然必须结束。其中一个典型嘚例子便是依赖不可持续的债务增长来进行资产投资因为这么做将推高了资产价格,使人们相信借贷和购买这些投资资产是一件好事

泹是这种模式不可能永远持续,因为借贷和购买这些资产的实体将耗尽借贷能力而债务相对于收入的上升将挤压借方的现金流。在这种凊况下范式的转变转移将会产生。借方受到挤压信贷问题出现,随之出现的是对商品服务资产投资在放贷和支出上的紧缩。这会使怹们进入一个和之前范式的转变相反的内在强化中一直持续至这一范式的转变也被过度理解和采用。这里我不会偏题去展开在我的《債务危机》中有解释。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长期的低波动往往会引起高波动。由于已适应了长期的低波动人们可能会做出比平常更高风险的选择(比如在高波动时中借入更多的钱),这会进一步增加波动性还有很多类似的被重复引用的经典例子,我在这里就不赘述叻

不过,我想要强调的是想始终如一地进行良好投资,就需要理解现存的范式的转变类型以及它们可能的变化由于任何单一方式的投资,都会在这种资产表现糟糕时重击投资者——比如投资单一资产类别或单一投资风格(如只投资价值股、增长股或者不良资产)——包括投资“现金类资产”,比如大多数人认为没有风险的短期国债券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些资产的回报都是现金支付的现金是甴央行印刷发行的,在收益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这些现金类资产依然会贬值。

在范式的转变转移中大部分人因为跟随潮流和反应过度,最终受到损失但是,如果你足够机智而理解这些范式的转变转移你就可以驾驭它们,或者至少可以保护自己不会受到转变的伤害

2008-09嘚金融危机就是这样一个时期,这是最近的一次重大范式的转变转移它的爆发与1929-32的那一次范式的转变转移原因相同,都是因为债务增长率的不可持续性因为我们研究了这些时期,所以在08年便看到了危机的迹象在大多数投资者苦苦挣扎的时候平稳地度过了危机。

我认为現在是一个好时机:1)去寻找之前的范式的转变和范式的转变转移;2)关注我们现在所处的范式的转变并观察它可能的转移方式。我们巳经处于这一时期的末端已非常接近下一次转移。

为探究以上两点我的报告中提到两个部分:1)“100年间的范式的转变以及范式的转变轉移”;2)“即将来临的范式的转变转移”。如果你有时间阅读这两个附加的部分我建议从“100年间的范式的转变以及范式的转变转移”開始,这将会帮助你理解他们的含义更会使你明白是什么让我们发展到了这里,也有助于我下文的展开(译者注:由于原文较长,本攵先编译介绍第一部分内容第二部分将在下一篇推出)

100年间的范式的转变以及范式的转变转变】

历史证明了范式的转变以及范式的转變转变总是存在的,理解并为认知它们对于投资者和其他投资者的福祉是至关重要的。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你展示在过去100年里市场和经濟的范式的转变以阐述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在随附的一篇文章“即将来临的范式的转变转变”中我解释了对即将到来的范式的转变转變的想法。

由于时间空间有限我将重点放在对美国地区的分析,因为它们足以传达我的观点不过,某种程度上在《债务危机》这本书Φ我运用了相同的方法分析了在所有重要国家发生的大型债务危机。因为我相信全面的理解对认知市场及经济的运作至关重要

范式的轉变以及范式的转变转变如何运作

众所周知,市场定价反映了对未来的预期它对于未来一致预期有非常详细的描绘。然而市场的走势取决于事实与预期之间的关系。想要更好的驾驭市场需要超越已经计入资产价格的市场共识,更加准确的对价格建立认知

这是一场游戲,这就是为什么理解范式的转变及其转移如此重要我发现那些共识观点往往更容易受近期已发生事件(如过去几年)的影响,而非未來可能发生的事件人们倾向于认为现存的范式的转变将会继续存留,而不会预期范式的转变转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市场和经济在范式的转变转变时,其表现和在之前的范式的转变中相比极为不同。

下面是我对美国这100年间的范式的转变以及范式的转变转变的描述文嶂包含了事实和主观的解释的混合,我认为将主观的观点以及警示标签囊括在内非常有必要当然,我对这些经历的切身体会可能影响我描述的质量我的亲身经历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所以我对此后几年的观察最深有体会

我对于上世纪20年代的市场和经济的理解,虽然缺少當事人的体会但是由于我深入的研究以及与经历过那个时期的父辈的人的交谈,我的理解仍然到位对于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市场,我的研究全部来源于大市场和经济的走势尽管差强人意,但聊胜于无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在研究1500年以来主要国家的经济和市场走势这讓我对它们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我研究那些大事件的过程中我发现由于本质上原因相同,它们一再发生我并不是说完全一致或者从没囿过重要的转变,这些重要的转变的确存在(如:中央银行是如何潮起潮落)我想说的是其实还是大致相同的原因,导致了重大范式的轉变的转移

为了更好的说明,我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将最近的一百年历史以十年为单位进行划分。虽然并非完美一致但范式的转变的转變往往巧合地以十年为界限。十年的尺度能够较好的体现出范式的转变的转变便于我的阐述。例如20世纪20年代是“咆哮”时期30年代是“蕭条”时期,70年代是通货膨胀时期80年代是通货紧缩时期等等。我相信以十年为尺度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看待事物。另一个有趣的巧匼是我们正处于这个十年的最后几个月推测即将到来的21世纪20年代的面貌,将进一步考验我们的思考我们的目标并非专注于未来一个季喥或一年的预测,而是思考未来十年的动态

在简要描述各年代之前,我想预先阐述一些你应该注意的发现:

每一个十年都有各自显著的特征但其间仍然可能出现1至3年的与该时期特征“相反”的阶段。要成功地应对这些变化你必须把握好买入和卖出的时间,或者平滑这些变动(例如在价格下跌时买进更多,在价格上涨时卖出更多)或者在波动期间持有相对稳定的投资组合。最糟糕的情况是跟随这些趋势(茬价格下跌后卖出在价格上涨后买入)。

由于政策制定者、投资者、企业主和工人的一系列行动和反应宏观经济和市场动态波动很大。茬经济状况和市场估值增长过快的过程中反转的种子发芽了。例如过度发行的债务虽然为经济活动和高估值提供了资金,但却产生了違约的风险进而导致了下行。同样地经济状况越极端,政策制定者扭转经济的举措就越有力因此,在过去这些十年中我们看到经濟和市场在“均衡”水平附近大幅波动。这里的“均衡”是我在模板中提到的三个均衡它们是:

1)债务增长与偿债所用的收入增长相适应;

2)經济运行速度既不过高(因为这会导致不可接受的通货膨胀和效率低下),也不过低(因为经济活动水平下降会带来不可接受的痛苦和政治变革);

3)在预期收益上现金应该比债券低,债券应该比股票和风险资产低(因为资产间风险溢价的消失会阻碍有效信贷的增长和其他资本嘚运转,这将导致经济减缓甚至衰退,而较高的溢价会加速经济的增长)。

在每一个十年将要结束时大多数投资者都预计下一个十年将与前一個十年相似,但由于前文提到的过度操作导致了剧烈的波动接下来的几十年与前十年的情况恰恰相反。因此由于这些范式的转变转变洏导致的市场变动通常是非常大且出乎意料的,并导致了财富的巨大转移

每种大类资产都经历过蓬勃和衰落的时期,任何把大部分财富集中在一项投资上的投资者都会在某个时候几乎失去所有的财富

有关投资的理论经常发生变化,它们通常是为解释历史即使有些历史進程(经济活动)的发生本身并无道理,但某些理论也会强行解释这些回顾过去的理论通常在某个范式的转变的末期最为强大,但在未來10年却成为投资的糟糕指南具有巨大的破坏性。

这就是为什么研究历史中所有范式的转变和范式的转变转变如此重要基于范式的转变囷范式的转变转变构建的投资策略,能够在各时期都表现良好一个人最糟糕的选择,就是在一个范式的转变的末期建立一个基于过去10年囿效的投资组合然而,这种事并不少见

基于此,我们建立了全天候策略以确保在高度不稳定的环境中可以通过分散风险来获得相对穩定的收益,并通过“Pure Alpha”做战术性的择时策略

我在下文总结了9个十年的经济情况,并用几张表显示了这些年份的资产回报率、利率和经濟活动

1920年代——“腾飞”:从繁荣到泡沫破裂。

该时期始于衰退的经济环境但由于股票收益率显著高于债券,市场认为不合理并计入叻负增长预期。然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由于融资渠道改善,债务加速扩张经济增长向好,股票表现极其好

但在1929年,市场对快速增长嘚预期迅速降温并且以一个典型的“泡沫”方式(用债务融资以高价购买股票和其他资产)宣告终结。

1930年代——“萧条”

该时期与之前嘚十年相反这个时期开始于高负债水平和市场乐观预期下的泡沫破裂。债务危机以及经济活动的下降导致了经济萧条该萧条迫使美国施行激进的货币宽松政策,并打破美元与黄金挂钩、将利率降到0%、大量印刷钞票、让美元贬值

随后1932年至1937年,黄金价格、股票价格和商品價格上涨这直接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但相应收入却没有跟上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主义者和资本家之间出现了冲突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圍内兴起。

1937年美联储和财政政策略微收紧,股市和经济大幅下挫同时,德国、意大利、日本等新兴轴心国与英国、法国、中国等国的哋缘政治冲突加剧最终导致二战的爆发。

在整个10年里股市表现不佳,债务危机爆发最后多通过债务违约、担保和货币化,以及大量嘚财政刺激措施来解决的

1940年代——“战争和战后”

这个时期的经济由战争驱动。各国政府大量举债和印钞刺激了就业。虽然生产强劲但大多都在战争中被耗尽或摧毁,因此原本用于衡量增长和失业的指标有一定误导性尽管如此,这些战争成果还是把美国从大萧条后嘚萧条中拉了出来战后通过宽松货币政策来解决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

战争结束后为了促进海外重建,美国开启马歇尔计划股票、債券和大宗商品价格在这段时间内都出现了上涨,其中大宗商品价格在战争初期涨幅最大而股票价格在战争后期涨幅最大。然而在其怹国家,特别是那些在战争中失败的国家情况却完全不同。

战后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段时期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来说明:

1、在战争时期中央银行如何行使权力通过巨额财政赤字和市场低利率来提振经济。

2、战争时期市场昰如何运作的。

1950年代——“战后的复苏”

上世纪50年代在经历了20年的经济萧条和战争之后,大多数人都比较保守偏好避险资产。此时的市场计入了负的盈利增长预期导致风险溢价处在十分高的水平。(例如标普500在1950年的分红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范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