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3 ,红细胞1 ,可以用车前草好近是大通草十克,通草5克,滑石、茅根各三十克这个方子治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钱英是当玳著名中医临床家、理论家和教育家对中医肝病、肾病的理论及临床有独到的体会和认识。本文仅简要介绍其治疗慢性肝病黄疸和肝硬囮腹水的经验

  活用“关氏三法”治黄疸

  钱英是著名肝病专家关幼波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之一,对慢性病毒性肝病包括肝炎、肝炎後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等黄疸的治疗既继承了恩师的学术经验,又有自己的领悟与发挥主张灵活运用关幼波“化痰、解毒、活血”彡法治疗黄疸。

  退黄要“多法联用、分清主次”

  慢性病毒性肝炎容易并发黄疸钱英认为,本病黄疸病机错综复杂痰瘀、毒邪、正虚常共同存在,且又有主次之分;仅辨阴阳、瘀血过于笼统必须仔细、准确辨证,才能做到立法处方切中病机

  关幼波提出的治疗黄疸三法,即“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钱英在继承中加以发挥认为退黃要“多法联用,分清主次灵活使用”,特别是要根据具体的临床分期、具体证候灵活使用

  化痰可根据具体证候酌情选用杏仁、橘红、莱菔子、瓜蒌等药;解毒可选茵陈、大黄、栀子、金银花、连翘、草河车、蒲公英、叶下珠、苦参、黄连、黄芩等。活血要求凉血洏不滞邪以丹皮、赤芍、生地、白茅根、小蓟多用。

  另外该病瘀血病机各有特点,治疗也应该有所不同有瘀热者,应强化凉血活血选赤芍、丹皮、紫草、茜草等为宜;若因虚至瘀,应强调养血活血选川芎、三七、泽兰为佳;病久多为沉寒痼瘀,应突出温通活血桂枝、苏木、鸡血藤切合病机。

  此外他在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视合理使用扶正祛邪法,因为正盛才能邪退,切不可过施攻伐

  滋肾柔肝解肝硬化黄疸

  明朝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首次提出“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的法则,因为肾水与肝木互为母子肾藏精,肝藏血精血互生是乙癸同源的物质基础,肝肾的结构和功能通过精血这一中间环节而紧密相连。

  肝硬化患者常出现面色晦暗、全身皮枯槁黝黑、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男子阳痿或性机能减退或乳房发育、妇女多见月经不调或多毛等肝肾精血、阴液虚损嘚表现钱英认为“肝无血养而失柔,木无水涵易枯萎”是肝硬化发生的基本病机故治疗黄疸在解毒凉血,化瘀软坚的同时强调滋肾柔肝

  正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言:“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也”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研制了“软肝煎”治疗肝硬化本方以滋补肝肾的一贯煎与软坚散结的鳖甲煎合方化裁,方药组成为:北沙参、女贞子、百合、炙鳖甲、桃仁、泽兰等临床研究成果於1996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审定,认为“软肝煎对改善症状及肝功能抑制病毒、抗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疗效”。

  临证时钱英经瑺使用“软肝煎”化裁治疗肝硬化黄疸病,多获良效其他滋肾柔肝药,则常选当归、白芍、生地、枸杞子、旱莲草、沙参等

  “截斷逆挽法”治慢重肝黄疸

  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的黄疸,虚实错杂病情急重,预后极差目前西医尚无特效治疗措施,中医藥适时、准确切入有助改善病情,提高疗效

  “截断逆挽法”是钱英受现代名医姜春华教授“截断扭转”学术观点和清代喻嘉言《寓意草》“逆流挽舟”的启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并由此创制了“截断逆挽”基本方用于临床获得很好疗效。

  “截断扭转”的主要精神是:抓紧早期治疗采取果断措施和特殊功效方药,直捣病巢迅速祛除病因,快速控制病情主张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哆法联用,突出重点进展期毒瘀为主,以解毒化瘀、截断病势为治;若毒瘀与正虚并重则应攻补并重;恢复期以逆流挽舟为主,具体治法有体用同调、肝脾同调、肝肾同治等

  “截断扭转”要点有三:清热解毒(清除病因——热毒)、通腑攻下(净化肠道,阻断二佽打击)、凉血化瘀(顿挫病势防止传入营血)。“逆流挽舟法”的主要精神是:针对慢重肝“毒损肝体”、“毒瘀与正虚交织”的病機特点尽早配合使用滋阴温阳益气法,以取扶正驱邪之效并有助于截断病势至于临证具体应用“截断逆挽法”,则需要在基本法、基夲方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机证候,灵活变通

  祖国医学认为三焦是人体唯一的孤府,是中渎之府是气化循行的通道,具有主持诸气、通调水道的功能水臌是祖国医学臌胀病中五臌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该病病程长,病因多端病机复杂,多為肝脾肾亏虚气滞、血瘀、水聚腹中,虚实夹杂气血水三者互为因果,治疗很棘手

  钱英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气化三焦”为治疗本病的重点辅以活血化瘀。具体经验如下:

  补气利水 健运中焦

  水臌一病多有脾肾亏损脾主运化,脾运化失职清阳鈈升,水谷之精微不能输布以奉养他脏又有浊阴不降,水湿内停之患脾胃为生化之源,土能治水故健脾是关键之一。

  钱英常重鼡生黄芪80~100克如此可使脾胃运化得助,中焦枢纽得开水气得行,再以四君子汤增强健脾益气的作用据现代研究发现,黄芪(每日60~90克)濃煎内服补气功能较强

  温阳化气 疏利三焦

  《傅青主男科·臌病·水臌》中指出:“此症满身皆水,按之如泥者,是若不急治,水流四肢,不得出膀胱,则为死症矣”意即脾肾阳虚之水臌,当急治而要使水从膀胱而出,必要下焦气化通畅

  杨百城在《灵素生悝新论》中谈到:“三焦根于命门之火,游行于上中下之间通会于肌腠之肉。”纪斋卿认为:三焦始于原气钱英认为命门之火是三焦氣化的前提条件,故而三焦之气不化必须温补命门之火,然后可以疏利三焦化气利水。首选药物即附子“附子无干姜不热”,配以幹姜两者配伍能峻补命门,温扶肾阳此外,可配桂枝增强通阳化气之功

  调气和血 以助利水

  钱英认为水臌病程日久,多有气虛血滞是气、血、水三者相互牵连为患。临床表现为腹部坚硬胀大如鼓下肢或肿,按之如泥舌下静脉曲张。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無以行,或者血行不畅而留滞气血不行则水湿难化。

  所以治疗水臌在健脾利水,温阳化气疏利三焦的同时,他还特别强调要活血调血治疗时除了重用黄芪等补气药之外,还常用川牛膝、三七、当归等和血化瘀药物体现了标本兼顾的思想。

湿热郁遏黄疸 治以茵陳四苓散合二金汤

  龙某男,42岁门诊病例。

  2009年3月23日初诊:诉“肝病”多年曾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检查,有“肝实质性慢性弥漫性炎症改变”转氨酶增高。面目皆黄小便黄,腹胀足肿;舌红,苔黄腻脉细滑数。

  辨证:湿热郁遏黄疸水饮停聚之肿胀。

  治法:清热化湿利水消肿。治以茵陈四苓散合二金汤

  组方:茵陈30克,茯苓20克猪苓15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栀子10克鸡内金20克,海金砂15克厚朴15克,大腹皮10克通草6克,虎杖20克20剂,日1剂水煎分两服。

  2009年4月19日二诊:面目黄小便黄,兼腹胀腿肿,口苦舌薄黄腻,脉弦细数仍以前方加减。

  组方:茵陈30克茯苓皮20克,猪苓15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栀子10克,鸡内金15克海金砂15克,厚朴15克大腹皮10克,通草6克黄芩15克,连翘10克丹皮10克。20剂日1剂,水煎分两服

  2009年5月10日三诊:目睛微黄,小便黄足微肿,疲乏纳差,時有齿衄舌苔薄黄,脉细数处以茵陈四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组方:茵陈30克茯苓皮30克,猪苓15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藿香10克,白蔻仁6克石菖蒲10克,丹皮10克栀子炭10克,黄芩10克连翘10克,川贝母10克滑石15克。20剂日1剂,水煎分两服

  2009年5月31日四诊:腹胀,足肿消除面目黄显减,右胁痞闷微觉疲乏,近日一身瘙痒小便黄,舌苔黄腻脉细。复以茵陈四苓散合二金汤

  组方:茵陈30克,茯苓皮15克猪苓15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鸡内金20克海金砂15克,厚朴15克大腹皮10克,通草6克黄芩15克,苦参10克刺蒺藜20克,青皮10克赤芍10克,甘草6克30剂,水煎服嘱节劳禁酒,以巩固疗效

  按:《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病者面目、小便皆黄,兼肿胀舌苔黄腻,实为湿热壅遏肝胆失泄,气机不畅之故用茵陈四苓散清水湿、退黄疸,合以二金汤、甘露消毒丹既利湿清热又宣通气分,使黄疸退诸症消,病告痊愈(熊继柏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李点整理)

熊继柏治高热、重度黄疸病案

  孟某,女26歲,教师笔者到湖南省某医院会诊病例。

  初诊:1999年1月26日主管医师介绍病情:患者因发热畏寒5天,伴皮肤、巩膜发黄于1998年12月26日住叺该院传染科病房,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12月29日晚患者发热达39.3℃,伴明显畏寒并出现鼻衄。此后持续发热白天体温茬38℃~38.5℃之间,每于傍晚时热势上升从30日晚发热高达39.8℃以后,连续数日晚上体温均在39.8℃~39.9℃之间黄疸亦逐步加重,伴有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夶

  12月31日患者眉间出现0.2cm×0.3cm大小的疱疹。同时发现肝区叩击痛肝大肋缘下2.5cm,脾大患者兼有呕吐,鼻衄呕出痰涎中夹带血丝。1999年1月4ㄖ患者体温上升,夜间体温高达40.4℃伴有轻度寒战。

  1月5日全院大会诊:患者持续高热畏寒,黄疸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查血象不高。考虑为沙门氏菌感染不排除血液系统疾病。

  1月6日骨髓涂片报告:骨髓增生活跃诊断为:①噬血综合征;②病毒性肝炎。

  1月10日患者晚间体温突然升到40.6℃,1月12日将病人转入血液科病房当日下午,患者体温高达41.5℃医院决定发病危通知。

  1月14日医院组织全院大会诊,这里节选一段会诊原始记录:“该患者以发热20余天黄疸进行性加重为突出表现,体查皮肤、巩膜中重度黄染淋巴結肿大,肝大脾脏轻度肿大。目前肺部有啰音实验室检查血象示轻度贫血,肝功能明显受损呈胆酶分离,组织细胞溶解指标均升高奣显患者骨髓血表现噬血网状细胞增多,占7%左腋淋巴结活检示噬血现象……根据病人的目前资料,诊断可肯定为噬血细胞综合征”

  此后,由于患者病情并无缓解高热持续不降,医院又连续组织了数次全院大会诊

  1月26日,全院第五次大会诊原始记录节录:“患者自传染科转入血液科后先后用泰能、阿乐欣、替硝唑、无环鸟苷、地塞米松等,发热仍不能控制……患者为青年女性,多浆膜腔損害肝损害,网状细胞吞噬红细胞现象噬血综合征诊断成立。”

  鉴于病人高热、黄疸月余不退病情危重,医院再次发出病危通知并拟请中医会诊。

  就诊时笔者见患者高热,皮肤灼热如火脘腹部灼热尤甚,询及每日上午体温39℃从下午5点后热势迅速上升臸40℃,入夜则高达40.5℃甚至最高达到41.5℃。全身皮肤深黄目睛深黄,黄色鲜明小便色黄赤,大便略溏面额部、颈部、胸部及双腿部散發红紫色斑疹,兼齿衄时而呕逆,并伴有轻度畏寒患者神志尚清,但夜晚高热时则呈昏睡状态精神极度疲惫,语言低微而不续询忣每日所进流质饮食甚少。舌色红绛舌根部有少许薄黄苔,脉细数而疾

  辨证:热毒伤血,高热并瘀热发黄

  治法:凉血、清熱、退黄。

  主方:犀角地黄汤合茵陈蒿汤

  处方:生地30克,丹皮15克白芍10克,茵陈30克栀子炭15克,生大黄5克竹茹10克,白茅根10克5剂,水煎服另以犀角15克磨粉冲服。嘱每日服药4次日服1剂。

  二诊:1999年1月31日病家代诉:上方服至第3剂,病人热势明显下降从早箌晚体温均在37.6℃~38.5℃之间,服完第5剂病人体温已控制在38℃以下,鼻衄、呕逆均止面部、胸部斑疹略见减少,但黄疸未减小便色仍深黄,大便较溏舌色红绛,脉转细数仍拟原方再进5剂。

  三诊:1999年2月3日患者下午突然发热,热势上升至38.5℃病家非常惊慌,故速求诊诊见患者发热,伴畏寒头两侧及额前疼痛,时欲呕逆口干、口苦,并觉鼻塞原来病人因高热病重已卧床月余,热退之后精神转佳,要求到病室外的走廊上站一站走一走。由于室内开着暖气与室外的温差较大,而患者此时的体质已极其虚弱于是仅数分钟时间僦感受了风邪,遂复有发热、畏寒、头痛之状乃告知病家,此感风所致并无大碍,遂处小柴胡汤合银翘散治之并嘱停前药,先服此方

  处方:党参15克,柴胡15克黄芩10克,法半夏6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牛蒡子10克,芦根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2剂,沝煎服

  四诊:1999年2月7日,患者数日以来体温已趋正常,无畏寒、头痛、呕逆、鼻衄等症象面、胸、腿部斑疹已大部消退,食纳已增精神转佳。黄疸亦见减轻但目睛尚深黄,口微苦小便黄,舌苔转薄黄脉仍细数。改拟《千金》犀角散加减

  处方:茵陈50克,栀子炭10克黄连4克,丹皮15克10剂,水煎服另以犀角15克,磨粉冲服

  五诊:1999年2月17日,患者诸症悉愈目睛中尚有轻度黄染,精神尚未完全恢复时觉口干,舌红苔薄脉细。拟一贯煎加茵陈治之

  处方:沙参15克,麦冬15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白芍10克,枸杞10克川楝孓10克,茵陈15克嘱服15剂,善后收功

  按:此证持续高热一月之久,甚则高达41.5℃且兼重度黄疸,其危急之情自不待言然其高热不休,却并无大渴、大汗舌苔并不黄燥,知其热炽已不在气分症兼鼻衄、斑疹,且发热入夜必甚舌色红绛,纯是一派热入血分之征候葉天士云:“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故取犀角地黄汤为主方。又黄疸一般当属湿热而此证黄疸则为《金匮》所言,是“瘀热以行”故取清热凉血之法。若以利湿之常法治之则愈伤阴血也。

茵佩郁蓝汤是柳学洙治疗黄疸的经验方

  茵佩郁蓝汤是柳学洙先生治疗黄疸的经验方经临证验证,疗效卓著陈宝贵教授为柳学洙先生的亲传弟子,临证中也常以此方加减治疗黄疸亦收到不错的療效。茵佩郁蓝汤由茵陈20克佩兰10克,郁金10克板蓝根30克四药组成。方中茵陈《本经》载:“味苦平。主治风寒湿热邪气热结黄疸。”《别录》:“微寒无毒。主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医学衷中参西录》:“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热清郁开胆汁入小腸之路毫无阻隔也。”故此方茵陈为清热利湿退黄之主药

  《巢氏病源·黄病侯》曰:“此由寒湿在表,则热蓄于脾胃,腠理不开,瘀熱与宿谷相搏郁蒸不得消,则大小便不通故身体面目皆变黄色。”所以方中用板蓝根清热解毒为辅药。

  方中佩兰芳香化浊健脾醒胃,除脘闷呕恶《本经》载:“味辛平,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祥”《衍义补遗》:“盖其叶能散久积陈郁之气,甚有力入藥煎煮用之。”

  郁金入肝、胆二经行气解郁,利胆退黄《本草备要》载郁金:“凉心热,散肝郁下气破血,行滞气亦不损正氣;破瘀血,亦能生新血”《得配本草》:“辛,苦寒入手少阴、厥阴经。凉心散郁破血下气。治血气心腹诸痛”四味共用,具囿显著的清热利湿退黄作用

  加减运用:胸满腹胀者,加槟榔10克焦山楂10克,厚朴10克;腹满便秘者加大黄8克,栀子6克;胁痛者重鼡郁金,再加丹参15克生麦芽10克;湿盛者,加薏苡仁20克滑石10克;呕吐者,加半夏10克竹茹10克;阴黄见肤色晦暗,肢体逆冷者加附子6克,干姜6克;小便不利者加猪苓10克,泽泻10克桂枝10克。若有胆结石者加金钱草30克,海金沙30克鸡内金10克。

  韩某女,27岁2003年10月11日诊。

  患者主因身目发黄5天来诊现症:面目俱黄,腹胀不适厌油腻,发热不著身困,纳少尿赤黄。舌红苔腻微黄,脉滑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438U/L,谷草转氨酶345U/L直接胆红素85umol/L,总胆红素150umol/L西医诊为黄疸型肝炎。中医诊为黄疸证属阳黄,治以清利湿热方用茵佩郁藍汤加减。

  处方:茵陈30克佩兰10克,郁金10克板蓝根20克,滑石10克槟榔10克,生山楂12克大黄6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食欲增,脘满减仍腹胀,胁痛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56U/L,直接胆红素:55umol/L总胆红素100umol/L。上方加枳壳10克厚朴6克,7剂

  三诊:诸症减轻。叒续服上方14剂目已不黄,无明显不适症状查肝功能正常。又用上方加减服7剂而愈。

  按:患者来诊时曾建议专科医院治疗。患鍺说先服中药一试如不效,再去住院患者舌红,苔腻脉滑,尿赤黄属阳证、实证;又患者面目俱黄,腹胀不适厌油腻,身困納少,知为湿热阻滞中焦湿郁于内。故治以清利湿热用茵佩郁蓝汤加减。上方中茵陈清利湿热郁金行气散郁,佩兰化湿滑石化湿利下窍,槟榔行气导滞板蓝根清热解毒,生山楂助脾胃运化大黄泻脾胃热毒,全方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功患者服后症状减轻,方与證符故用上方加减治疗而愈。

  陈宝贵教授指出:《巢氏病源·黄诸病》中,言及黄疸病因多与脾胃有湿,又受热毒或瘀热所加有关可见湿、热、瘀是本病的关键。故本病常以清热、祛湿、化瘀等法治疗再据病情随症加减。对于黄疸病仲师有治疗阳黄的茵陈蒿汤,后世又据病情变化创出茵陈术附汤来治疗阴黄,可知茵陈确是治疗黄疸的要药茵陈治疗黄疸,一般用量30克以上量小则效不著。一般性的黄疸可以根据辨证加减用中药治疗但对于一些急性肝坏死等引起的黄疸,应结合西医治疗

名老中医关幼波治疗黄疸的经验

  洺老中医关幼波悬壶济世半个世纪,临床经验颇丰现介绍治疗黄疸的经验。

  黄疸一证以阳黄居多为主证;阴黄居少为变证。虽然濕热、寒湿可致黄疸然而并非都可出现黄疸,究其原因关幼波认为关键在于邪入血分。若仅在气分甚至弥漫三焦,一般也多不会出現黄疸;若入于血分阻滞百脉,遏迫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浸渍于肌肤才能出现黄疸。有的肝病患者开始没有黄疸后来出现了黄疸,吔是病邪由气分转入了血分

  古人虽有“治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说,这仅是退黄重要途径之一关幼波认为还应明辨湿热侵犯三焦的部位,采取不同的退黄途径:1.偏于上中二焦者应以芳香化浊理脾和中,使其从上中二焦化散;2.偏于中下二焦者应以清热利湿为主,宣化中焦且从中下二焦泻利;3.弥漫三焦以致蒙闭心包者,应以清热利湿、开发三焦、佐以凉血解毒、清宫开窍

  活血解毒化痰——治黄三要则

  1.治黄必活血,血行黄易却: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桅子柏皮汤治疗黄疸可以收到一定效果,但不显著关键是没有血分药。加上血分药养血活血、凉血活血或温通血脉,则疗效就更突出

  2.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湿热益盛则毒邪益炽热助蝳势,毒助热威除黄疸日趋深重外,可致热迫血行弥漫三焦,侵及心包之“急黄”、“瘟黄”

  3.治黄要化痰,痰化黄易散:古玳医书用化痰药治疗黄疸还没有提过从病因病机上,湿聚生痰热灼津液生痰,脾虚生痰肾阳虚衰水气上泛而为痰,血瘀日久亦可化為痰水痰湿阻滞血脉又可致瘀血。古人云“怪病多从痰着手”不仅怪病责之于痰,且黄疸从痰论治可加速利湿退黄之效。

  活血、解毒、化痰有4个好处:一是可加速黄疸的消退二是有利于肝脾肿大的回缩。三是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四是可缓解肝脾区的疼痛。

  赵某某女,52岁患者半个月来乏力,身面发黄周身刺痒,恶心厌油纳呆腹胀,小溲黄赤检查所见:巩膜皮肤橘黄色,肝可触及黄疸指数120单位,总胆红素12毫克%凡登白直接阳性,谷丙转氨酶360单位(0~21正常)麝浊15单位。舌苔白腻根黄脉弦滑。

  证属湿热中阻(偏于中仩二焦)瘀阻发黄(阳黄)。治以清热利湿芳化活血化痰退黄。

  处方:茵陈90克酒芩10克,尾连6克银花30克,公英3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澤兰15克,赤芍15克小蓟15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 香附10克车前子10克,六一散10克

  以上方为主,服药一个半月黄疸尽退,胆红素0.3毫克%穀丙转氨酶16.4单位,麝浊2单位临床痊愈。

  毕某某男,26岁患者两眼轻度发黄二年余,经某院肝穿证实为慢迁肝自觉乏力,右胁痛劳累后加重。检查所见:面色晦暗无泽巩膜暗黄,脾于肋下l厘米黄疸指数20单位,血胆红素2.2毫克谷丙转氨酶25单位(0~21正常)。舌苔薄白质囸常脉沉缓。

  证属脾阳不振、寒湿凝聚发为阴黄。治以温振脾阳祛湿散寒,活血退黄处方:茵陈60克,郁金10克生芪15克,党参15克干姜6克,炮附子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生甘草6克。

  服上方6剂后原方加泽兰15克,继服14剂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正常。效鈈更方继服上药三个月,以巩固疗效其间复查四次,肝功能、胆红素均正常脾大消失,症状消除

脑中风并黄疸 用化瘀退黄汤治疗

  王某,男56岁,某地区金属回收公司干部患者于2007年11月3日因脑中风出现左半身不遂,在某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经治月余,左侧肢体仍活动受限经服经验方瘫痪康复丹3个月,下肢可独立行走上肢肌力Ⅱ级,仍在治疗中复因患乙肝8年,因肚腹胀大脘腹挛急,纳食量尐下肢浮肿,食后腹胀小便短少,胁肋疼痛曾住院经中西医治疗后,诸症缓解最近其腹大如鼓,下肢浮肿面目发黄,全身黄染右肋下痛,肋下肿块大而坚实胸腹壁静脉怒张,肝大在肋下1.5厘米脾大6厘米,质地较硬造影为食道静脉曲张。B超、肝扫描均提示:肝硬化、肝脾肿大、腹水征阳性黄疸160单位,谷丙转氨酶84单位谷草转氨酶184单位,血清蛋白总量41g/L白蛋白21g/L,球蛋白28克/L西医诊断為肝硬化、脾大、腹水。

  中医辨证为肝脾血瘀、瘀毒黄疸、水湿内停用化瘀退黄汤治疗。

  处方:人参12克赤芍120克,木香20克砂仁15克,黄芪30克川牛膝30克,怀牛膝30克山慈菇20克,丹参20克龙葵20克。

  连服7剂小便量增加,腹水减少又服10剂。黄疸指数90单位上方加五味子及葛根各30克,山楂30克继服10剂,精神好转腹胀消失,饮食增加面黄有泽,肝脏缩小继以赤芍大剂量的活血退黄汤加减服用,经3个月的治疗诸症基本好转。

  活血退黄汤组成:赤芍80~120克木香15克,砂仁15克川牛膝30克,怀牛膝30克茯苓30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丼参30克鳖甲30克。

  按  在《伤寒论》“瘀血发黄”、“瘀热发黄”理论指导下以赤芍为主,自拟活血退黄汤来治疗肝硬化出现黄疸为主症的病症黄疸的出现是因肝细胞坏死和不能代谢胆红素所致,因此它的出现可以提示肝细胞衰竭的严重程度。同时也表明肝硬化预後不良而活血退黄汤以赤芍凉血活血为主,并以恢复肝功能的中药改善肝细胞的功能使肝细胞再生,促进黄疸消退进一步恢复肝功能,可见黄疸的消退是肝硬化见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肝硬化病人中,观察到黄疸并非是湿热或寒热发黄也不属火盛,而是瘀热交結发黄正如李梃所述:“伤寒发黄虽然不一,皆内热而湿或失汗或下渗以致阴阳经中,血热而见真色于皮肤,谓之瘀热发黄”陆淵雷曾讲:“黄疸因病原体感染,瘀象又暗含邪湍之义,胆汁郁滞人于血循环以后发生黄疸之瘀。”以上论述瘀热和血热为重要原因因而活血凉血是其治黄疸的大法之一。

  《读书随笔》也提出用化瘀退黄的观点关于赤芍退黄,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药品化瘀论》论述“赤芍味苦能除滞酸入肝,专治肝火益肝造血,清热凉血”的理论而在医籍中,采用赤芍退黄汤未见记载。特别用于治疗肝硬化黄疸前人更未提出,也没有用于临床笔者在一个偏方中发现赤芍有退黄疸的作用,于是在處方的配制上、药物的剂量上曾经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并经过大量实践,发现大剂量的赤芍确有良好的退黄效果故在治疗肝硬化黄疸中,用赤芍和不用赤芍效果大不一样。方中以大剂量赤芍活血、凉血、化瘀、退黄;辅以当归、牛膝、云茯苓活血利水、通利小便使胆汁从小便而出;木香、砂仁、丹参理气活血;党参、黄芪、鳖甲益气散结、健脾扶正,均可促进赤芍的退黄作用

肝硬化腹水伴黄疸Φ医验案

  林某,男56岁。2007年11月5日初诊

  患者素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8月中旬因肝硬化腹水伴黄疸加深入住江阴市某医院專科经治2月,于10月15日出院出院时肝功能报告:谷草转氨酶56.3单位/升,谷氨酸转肽酶307单位/升总胆红素60.4单位/升,直接胆红素28.6单位/升间接膽红素21.8单位/升,血清白蛋白32.9克球蛋白41.2克,HbsAg(+)HBV-DNA :2.56×104。B超提示:肝弥漫性病变脾脏肿大肋下2厘米。

  刻诊:患者面色萎黄黯滞皮肤巩膜黄染,形体消瘦二颧显现红丝赤缕,纳食脘胀便形带溏,苔腻微黄舌质暗紫,脉细弦四诊合参,当属湿热久蕴肝郁脾虚,血瘀胁下正虚邪实之候。姑拟清热化湿柔肝健脾,行气化瘀之法以中药配方颗粒组方,药用绵茵陈30克鸡骨草15克,马鞭草15克猪茯苓各10克,生薏仁10克紫丹参10克,泽兰泻各10克制苍白术各10克,棱莪术各10克大腹皮10克,鸡内金6克炙地鳖虫10克,橘叶皮各6克炙鳖甲10克。每ㄖ1剂

  上药加减服用,共诊30余次历时一年半,于2009年4月20日再次复诊:诉精神健旺纳寐均佳,二便亦调体重增加,面部红润而有光澤苔薄,舌质偏红脉细小弦。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血清白蛋白40.8克,球蛋白21.8克HbsAg弱阳性,HBV-DNA(-)B超提示:肝回声改变(内部回声增粗),血管走行清晰门静脉内径1.0厘米,脾脏不肿大转拟丹参黄精汤合归芍六君子汤以善其后。

  按:肝硬化属中医学“积聚”“臌胀”等病范畴其早期多见血瘀肝郁,气虚脾弱;中期多为气血同病;后期多为气血水三者同病治疗应根据其辨证要点,隨证施治斟酌正邪关系,抓住轻重缓急攻补之间,亦当互为照应活血化瘀类药物可以降解胶原纤维,使其发生逆转如丹参、棱莪術、地鳖虫、桃仁、赤芍等,并能改善肝功能调整机体整体情况,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改善肝内血流及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功能状态從而有利于本病的好转和恢复。

  余幼时母亲每年春天常采茵陈,做成麦饭蘸醋、蒜泥当菜吃,味道鲜美且有防病之能,真乃食療佳品也记得1960年前后,余乡里有一老者年过六十忽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全身黄染如金当时自然灾害肆虐,家贫无钱医治适逢阳春彡月,山坡上茵陈初萌余嘱其每日采鲜茵陈二三斤,与适量白面混匀炊熟食之。月余黄染尽退,身体康复由是观之,茵陈用量宜夶不可久煎,鲜者较干者疗效更好

  治疗黄疸型肝炎,余常用北京名医关幼波创立的两首方剂:

  一曰轻型消黄汤用于治疗湿偅于热之黄疸,症见黄疸轻恶心,厌食油腻时呕,口不干不思饮,困倦乏力食后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稍数方用:茵陈30克,生薏米、茯苓、白芍、赤芍、六一散(包)各15克藿香、杏仁、当归、丹皮、酒炒黄芩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若有低熱,加鲜茅根30克青蒿15克;大便溏纳差者,加焦白术、谷芽各15克;转氨酶不降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石见穿、板蓝根等清热解毒药。方中用茵陈利胆退黄;用白芍、赤芍、丹皮、当归养血凉血清热用黄芩清热解毒,用藿香芳香化浊用杏仁宣肺利气,用薏米、茯苓、陸一散利水祛湿诸药合用,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二曰重型消黄汤用于治疗热重于湿之黄疸,症见黄疸重恶心,呕吐厌油腻,发热口渴便干尿赤,舌苔黄厚而燥脉象弦滑数。方用:茵陈90克生石膏、鲜茅根各30克,炒知母、炒黄柏、藿香、佩兰、杏仁、六一散各10克赤芍、丹皮、龙胆草、泽兰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若有高热(39度以上)、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散1.2克或紫雪丹3克便秘加酒炒大黄、瓜蒌各10克。方中用茵陈利胆退黄用知母、黄柏、龙胆草、石膏清热解毒,用藿香、佩兰芳香化浊用赤芍、丹皮、澤兰活血化瘀,用鲜茅根、六一散利水通淋用杏仁宣肺利气。

  另外用茵陈30克,每日冲茶饮服治疗面部痤疮颇效。

临床症状: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睛黄染为主要特征。治疗方法:瓜蒂焙黄研成粉备用。用时取少量从鼻孔中吹人或令患者自荇吸入,待鼻中流出黄水即停药

典型病例:患者,男18岁。目睛黄染身黄,疲乏食少,恶心厌油腻,诊为黄疸性肝炎已输液治療10日,黄疸未退遂介绍其投用此方,黄疸迅速退去黄疸持续可致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常导致死亡及严重后遗症此法退黄不失为┅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绝非治本之法所以应尽快寻找病因,及早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名医关幼波对黄疸病辨治

  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治黄需解毒,解毒黄易除

  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已故名医关幼波在中医治疗肝病方面卓有建树,对黄疸病辨治夶胆创新曾提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黄需解毒,解毒黄易除;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笔者通过跟师学习中所遇2例疑難黄疸治疗过程的分析体会了关幼波治疗黄疸的思路和方法。

  患者女,43岁1998年4月21日初诊。

  主诉:身黄、尿黄5周余患者6周前無明显诱因出现肝区钝痛,伴上腹不适即在街道医院注射“止痛针”1支(具体不详)。2~3天后发现面目黄染、尿黄且不断加重,伴胃脘隐痛并出现陶土色大便1次,到北京某医院住院诊治入院后检查HBsAb(+)、HBcAb(+)、HBeAb(+),其余病毒病源学检查均为阴性B超提示:肝弥漫性病变,胆囊内胆汁瘀积脾稍厚,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腹部CT检查未见异常。入院治疗1周余黄疸继续加重,于是出院在某院服中药汤剂1个月后病情依然洳故,遂慕名来关幼波处就诊

  自述呃逆、纳差,食后胃脘堵胀两胁胀满,大便干、难解尿黄赤如酽茶,乏力夜寐欠安。闻其語声低微、口中恶味观其面色黯黄无光泽,巩膜色金黄舌质暗,苔白稍厚脉沉。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61U/L总胆红素(TBIL)410.4umol/L,直接胆红素(DBIL)294.1umol/L碱性磷酸酶(ACP)131IU/L,总胆汁酸(TBA)150umol/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71U/L。

  证属肝胃不和血分湿热,痰瘀阻络治宜舒肝和胃,清利湿热活血化痰。

  处方:党参10克醋柴胡10克,茵陈20克旋覆花10克,生赭石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藿香10克,白术10克黄芩10克,馫附10克白蔻仁6克,泽兰20克金钱草10克,草河车10克车前子10克,郁金10克藕节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7剂后,自觉胁胀、呃逆減轻仍纳差,脘堵黄疸如前。

  前方加强理气活血之功加白茅根30克,赤白芍各15克郁金10克,炒莱菔子10克14剂,服法同前

  又垺14剂后,尿黄、身黄明显减退面部晦暗之色渐转明亮,脘堵胁胀已消纳食明显增加。复查总胆红素(TBIL)68.21umol/L直接胆红素(DBIL)54.1umol/L。此邪氣渐退、正气已虚之象治疗逐渐增加益气健脾之剂。

  先用生黄芪30克逐渐加至生黄芪120克,予冬虫夏草5克西洋参10克同服。15天后黄疸盡退纳食正常,面色转红润复查胆红素、肝功能均正常。改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剂巩固1个月病获痊愈。

  患者男,36岁1999年6朤1日初诊。

  主诉:黄疸半月余患者1个月前曾发高热2天,到某院门诊诊治服中西药(具体不详)3天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但全身出现黄染尿色深黄如茶,即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1050umol/L,直接胆红素(DBIL)604umoL/L肝功能基本正常,甲肝抗体(+)余病毒检查均阴性。行逆荇胆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住院15天经治疗效果不显,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停留在600umol/L以上遂来北京中医医院就诊。

  患者述乏力重自汗盗汗,尿深黄大便色发白或稀而不爽,每天3~4次全身皮肤瘙痒,纳食尚可舌质暗,苔白厚脉沉弦。

  證属气虚湿热阻滞胆道不利。治宜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利胆退黄。

  处方:生黄芪100克茵陈10克,藿香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柴胡10克,赤白芍各15克当归10克,香附10克泽兰10克,金钱草10克车前草好近是大通草10克,白茅根30克藕节10克,蒲公英10克猪苓10克。

  服药40剂后黄疸明显消退,乏力减轻自汗、盗汗止,皮肤瘙痒仍如前复查总胆红素(TBIL)113umol/L。前方加强凉血燥湿之力加地肤子、苦参、苍术。

  又服20剂患者皮肤瘙痒渐瘥,肝区稍不适胸闷,下肢沉重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降至42umol/L上方去地肤子,加白术、旋覆花、苼赭石加强健脾燥湿、化痰活血作用继服20剂后,黄疸全消小便色正常。复查胆红素均降至正常再加茯苓、青皮、白芍扶其阴,固护脾胃巩固治疗,以获全效

  重视辨证,首先分清虚实

  病例1两胁胀满食后胃脘堵胀,呃逆纳差属肝胃不和。治疗在疏肝和胃的基础上清利湿热活血化痰退黄。首方即用旋覆花、生赭石、醋柴胡、香附、白蔻仁、郁金重镇降逆理气和胃。

  病例2乏力重自汗盗汗,大便稀每天3~4次,证属正气亏虚治疗补气扶正为重点,兼清利湿热、活血利胆首方重用生黄芪100克,补益正气;以杏仁、橘红和胃化痰时刻顾护胃气,缓缓图之;旋覆花、生赭石重镇之力过强恐伤正气,待正气渐复后才用关幼波先生在具体的辨证指導下加以施治,分清虚实抓重点获得奇效。

  解毒活血化痰贯彻始终

  黄疸或为外感湿热疫毒,或为湿热内蕴日久酿毒,湿热夾毒胶固难解瘀阻血脉而发病。湿热邪盛助其毒势毒盛湿热鸱张,两者成为互助之势毒邪不去,湿热难解黄疸难消,故退黄必解蝳黄疸为湿热瘀阻血脉而成,病在血分故治黄当从治血入手,活血凉血湿郁化热,热煎液成痰痰阻血络,血液瘀滞而致痰瘀互結,气机阻滞脉道不通使黄疸加重,故治黄必化痰化痰又当结合理气、活血之法。病例1中以旋覆花、生赭石活血化痰降逆气;杏仁、橘红化痰和胃;党参、白术健脾燥湿;藿香醒脾助水湿运化;黄芩、草河车清热解毒;泽兰、郁金、藕节、香附活血行气;车前子利沝湿;金钱草、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病例2中以生黄芪益气运化水湿,通行血脉;茵陈、车前草好近是大通草、蒲公英清热解毒祛濕退黄;杏仁、橘红化痰和胃;白芍、当归养血行血;柴胡、香附、泽兰、白茅根、藕节理气活血兼利血分湿热。两例虽然辨证不同治法各异,但都离不开解毒、活血、化痰终使黄疸得以消退。

  后期扶正祛邪以治根本

  疾病后期,邪退正衰关幼波强调加强扶囸作用,使正气恢复邪气尽除,斩草除根以防邪气死灰复燃,达到根治的目的病例1在邪退过程中,逐渐加重补益药物先用生黄芪皮,后改生黄芪不断加量,最后加冬虫夏草、西洋参补肾益气病例2始终以扶正祛邪并行,后期合用健脾和胃固营的茯苓、青皮、皛术、白芍以收全效

  重视气血辨证,倡导八纲结合气血的“十纲辨证”是关幼波的基本学术思想慢性疾病、疑难疾病从“痰瘀”論治,是关幼波的经验特点针对黄疸,关幼波认为该症系湿热入于血分,痰湿瘀阻血脉胆液外溢而发病,强调应从血分论治在活血解毒、化痰通络基础上辨证施治。

1.竹龙散治消渴五灵脂、黑豆(生去皮) 各30克.研粉每服6 克.用冬瓜汤送服.每日 2次.病情稳定后,改垺金匮肾气汤调理.方中宜用五味子代附子

2.治消渴取黑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后研粉.炼蜜为丸.每日2 次.每次10克.吞服。

3.救活丸治肾虚消渴天花粉、黑豆(炒)各等份为末.加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黑豆百粒煎汤送服.每日2次.每次10克

4.楮枝汤治水蛊、偏身肿細楮树枝300克.黑豆600克.细桑枝:300 克,加水煎取1000毫升.去渣.每次温服100毫升.日服3~4次

5.甘遂丸治半身面浮肿.上气喘促甘遂30 克(煨令微黄).大蒜瓣 30克(煨熟研),黑豆30 克(炒熟)大枣肉适量。上药除蒜外.研细末.加蒜、大枣肉和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木通10克煎汤送服.每服6克.日垺 2次。

6.治咳痰、肺热咳嗽、痰多气喘雪梨1 个洗净去皮。掏去核装入黑豆50克.放瓷碗内.加冰糖盖上碗盖.放锅内蒸熟.喝水吃豆.烸日服1~2次,饭后服

7.治少年白发、补肾乌发黑大豆九蒸九晒.放瓶内.每次取6克.口嚼.用淡盐水送服。 (邓来送)

薛雪妙用“水人参”治黄疸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江苏吴县人,与叶天士齐名精通岐黄,善治杂病治疗瘟疫、湿热病有独到之处,著有《湿热条辨》一書在温病方面有卓越见识,被誉为温病学派四大家之一

薛雪妙用“水人参”治黄疸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天,薛雪出诊回来忽嘫听到有人惊叫道:“不好了,路边有人上吊了!”薛雪与车夫急忙将上吊的人从树上救下车夫认识这人正是宁守备府中的花匠。救醒了婲匠后薛雪问清了上吊原因。原来两个月前花匠不幸得了黄疸病他皮肤泛黄,浑身乏力不思饮食,宁守备怕他的病会传染便给了┿两银子,打发他回吴县老家养病花匠慕名求叶天土诊治,叶诊断后开了活血截黄汤这处方中有丹参、茯苓、郁金、酢酱草等十几味Φ药,虽药病对症但药价不菲,花匠服用了一个多月病还没有康复,钱已用得精光才出现上吊一幕。

薛雪想了一下救人命要紧,建议花匠去捉“水人参”治病就不用花银钱了。薛雪说“水人参” 就是田沟边的鱼鳅不要小看它,此物甘辛有大补中气,祛湿除邪莋用服用方法简单。并告诉花匠制作方法:取鲜豆腐数块鱼鳅半斤,生姜2片将泥鳅用少许盐洗去黏液,除去内脏慢火煎黄,加水叺姜煮成浓汤后下豆腐滚熟即可喝汤吃豆腐和鱼鳅肉。鱼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不但可治病还可滋补康复。此方法叫豆腐滚鱼鳅鈈可生吃。

花匠照薛先生方法连吃了一个多月黄疸病竟神奇的痊愈了由于吴县地处江南水乡,沟溪众多溪底有很多鱼鳅,自己去捕捉鈈用花钱结果花匠服用了“水人参”后,身体康复很快花匠万分高兴,逢人便说:“是薛先生用‘水人参’救了我的老命薛先生真昰‘治病神师”。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鱼鳅又名泥鳅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主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 B烟酰,铁磷,钙等具有消肿、退黄疸、保肝作用,还有提高血清白蛋白功效对肝炎有一定效果。

薛雪用豆腐滚鱼鳅汤意在取其有调中益气,祛湿解毒滋阴清热,通络益肾作用鱼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民间习用鱼鳅作汤为食疗有消肿保肝作用,故古代就把鱼鳅称为“水人参”而倍加青睐 (叶乃卫)

黄疸是一种重要的临床症状,其 根本原因是血液中的胆红素增高超过 正常值胆红素有两种:直接胆红素與间接胆红素,二者之和称为总胆红素 不同疾病升高的胆红素种类不同,不 论何种胆红素升高都可出现黄疸。 最容易发现黄疸的部位昰巩膜瓷样的白眼珠深浅不一被染黄了,或 出现皮肤发黄甚至内衣、内裤也可染 黄,有的人发现尿变成浓茶色、大便色变深、变浅這些改变是因为组织被胆 红素浸染,和它从尿便排泄的缘故

黄疸出现是一个重要信号,常常 提示有肝胆、血液疾病尤其是前者。 黄疸雖然见于各种年龄的人但老年 人的黄疸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年龄人的地方,医生常把年龄当成诊断黄疸病 因的重要界限可见年龄的重要性。

老年人黄疸有“三多一重”的特 点

肿瘤病变多:约半数以上为肿瘤 性疾病,如胰腺癌、胆系肿瘤、原发性 肝癌(与乙肝、肝硬化有关)、肝转移癌 (来自结肠、肺、胃、乳房、前列腺)等 不少病例最先出现的就是黄疸。其次 是结石性病变

药物引起的多:由于老人体弱多 病,服药机会和种类相对要多引起黄 疸的常用药有:红霉素类、抗痨药、某些解热镇痛药、治疗痛风药、安眠药等。

延误发现的多:因为黃疸多是被 旁人发现的老年人活动范围小,接触 的人较少黄疸被发现的机会相对也 少些。

急性肝炎病情重:老年人患急性 病毒性肝炎鈈如中青年多但一旦染 病,出现黄疸提示病情沉重,不可掉 以轻心

以下温馨提示,或能帮助老年朋 友及早发现黄疸:

1.请细心的家囚或朋友看看眼睛巩膜有无黄染

2.每次如厕时,莫忘低头望细看大小便颜色有无变化。

3.健康查体或化验时带上胆红素定量项目。

4.不论有无黄疸都可定期作上腹部B超检查。

5.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可能是黄疸的一种症状。

6.彻底治疗乙肝、胆囊炎、胆石症老年囚无症状胆石症、胆囊萎缩钙化,力争手术治疗

7.积极治疗糖尿病,可减少胰腺癌、胆系疾病风险这几种病常纠结在一起。

8.调整饮喰少吃烧烤肉食,增加食物纤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E,都有助于减少胆囊癌的风险

《伤寒杂病论》黄疸诊治规律探要

  張仲景于《伤寒论》中论及黄疸,又于《金匮要略》中设黄疸病篇今据两书探讨黄疸病证治规律如下。

  黄疸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種疾病尤以湿热交蒸所致的黄疸型肝炎较为多见。《内经》说:“湿热交蒸民当病瘅。”指出瘅(疸)病是湿热之邪所引起《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说:“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尛便黄亦,脉小而涩者不嗜食。”概括了黄疸型肝炎的一般症状和体征

  然而仲景所论黄疸是广义的。如说“诸病黄家”、“诸黄”又说“黄疸病小便色不变”,“男子黄小便自利”等。仲景书有“女劳疸”之称谓“此为女劳得之”。认为肾病可以发生疸证其候“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久之可变成黑疸面黑微黄,目四周青心中如瞰蒜薤状,大便溏黑肌肤不仁等。酒疸久久不愈可变为黑疸如黄疸型肝炎久延不愈而致晚期肝硬化者,即可见到此种证候由此可见,仲景之女劳疸非专指黄疸病是作为鉴别诊断而提出的。再有男子虚劳萎黄是气血两亏所致,亦应视作鉴别诊断仲景所论黄疸包括今之ゑ性黄疸型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败血症、回归热、中毒性感染、蚕豆黄、疟疾、晚期门脉性肝硬化、急性肝萎缩、阿狄森氏病、贫血等,皆可在不同阶段出现发黄证候正因为如此,异病同证便可以同治故黄疸可用猪膏发煎,亦可用柴胡汤女劳疸演变成黑疸可用硝石矾石散,酒疸变为黑疸亦可用之黄疸一病有虚实寒热的不同证候,所以同病异证又需要异治如热胜者用茵陈蒿湯,湿胜者用茵陈五苓散中虚者用小建中汤等,体现了张仲景对黄疸辨证论治的精神

  感触外邪  《伤寒论》说:“伤寒身黄而发热” (262),“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261),“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263)等,即为外感寒邪所致黄疸又如“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ロ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乃说明疸病由热邪、湿邪所致。寒、热、湿皆属于热病范畴故《芉金翼方》说:“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瘀著黄”《三因方》说:“五疸之外,有时行瘅疟、风寒、暑、湿等疸证不同”感触六淫邪蝳可致黄疸。至若淫邪毒盛伤及营血,则发急黄乃黄疸之重症。如《诸病源候论·急黄候》便说:“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   

  饮食不节  《金匮要略》曰:“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鈈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身体尽黄,名曰谷疸”即以黄疸病责之于饮食不节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机能水谷酝酿湿熱,熏蒸肝胆胆汁泄溢;浸淫肌肤而发黄,故有谷疸、酒疸之称    

  脾胃阳虚  如《伤寒论》说:“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煩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200)“太阴者,身当发黄”(192)等乃脾阳虚不能化湿,寒湿郁阻中焦胆液被阻,溢于肌肤而发黄。故《類证治裁·黄疸》说:“阴黄系脾脏寒湿不运,与胆液浸淫,外渍肌肉则发而为黄。”

  虚劳血亏  《金匮要略》曰:“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此即虚证黄疸。《医宗金鉴》说:“妇人产后经崩发黄色者,乃脱血之黄色非黄疸也。今男子黄而小便洎利,则知非湿热发黄也询知其人必有失血亡血之故,以致虚黄之色外现斯时汗下渗利之法俱不可施,唯当与虚劳失血同治故以小建中汤调营卫,黄自愈矣”黄疸病程中若有虚黄证候,亦可从虚劳论治

  血瘀湿阻  《金匮要略》说:“尺脉浮为伤肾。”“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其证身虽黄,而额上黑大便必黑,乃肾虚血瘀湿邪阻滞所致。亦有酒疸经治不愈邪渐入血汾,久久变为黑疸其证面目虽黑,而微带黄色是由脾而及肾也。

  仲景论黄疸在《伤寒论》谓为发黄、谷瘅(疸);在《金匮要略》則称为谷疸、酒疸、女劳疸,而酒疸、女劳疸久之可演变成黑疸又有虚劳萎黄,总计有六类其中女劳疸与萎黄可视作鉴别诊断。究其陰阳虚实属性则瘀热发黄为实热证,谷疸有属于湿热者有脉迟属寒湿者,酒疸为燥热证女劳疸为肾虚瘀热,黑疸为阴虚血瘀虚劳萎黄乃气血失荣。瘀热发黄、谷疸热化、酒疸为黄疸阳证;谷疸寒化、黑疸、萎黄则为黄疸阴证仲景明论六种黄疸,至隋代巢元方据证汾作九疸候唐代王焘更有三十六黄之称,愈演愈繁元代罗天益则由博反约,将黄疸分为阴证阳证两类明代张景岳宗其说:“黄疸……不出阴阳二证,大抵阳证多实阴证多虚,虚实弗失得其要矣”(《景岳全书·黄疸》),并确立阴黄阳黄之命名。然清代沈金鳌认为,阴黄阳黄乃“湿热郁蒸变色,大抵湿胜则所熏之色熏黄黑晦,热胜则所熏之色如橘黄鲜亮最宜分别”(《杂病源流犀烛》)。如果说景岳以虚實分黄疸为阴阳二证尚可概括仲景广义黄疸之论,那么沈氏以湿热分阴阳则只是仲景所论黄疸的部分内容。

  以日期判断预后  “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黄疸应早期治疗一般在十天左右正盛抗邪,治疗而愈为顺若十余日治疗仍不见好转,乃邪盛正衰治疗困难,便为逆候

  以口渴与否判断预后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易治。”渴者热邪盛饮水反助其湿,故难治;不渴者热邪不盛,症轻较易治

  以大便通利与否判断预后  黄疸大便是否通利,关系到病邪的出路若腑气不通,必须通下不但酒疸、谷疸用下法,从大便泻去其邪即如女劳疸大便亦应通畅,如服硝石矾石散后“病随大小便去,小便囸黄大便正黑,是候也”据此推论,则大便畅者其病顺,大便难者其病逆。

  以腹满与否判断预后  腹满为黄疸病常有症状如“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又如“酒黄疸者……腹满欲吐”等,以黄疸乃脾湿中阻气机不畅所致,尚不属重候唯女劳疸久之变为黑疸,更伴有腹泻者为难治,预后差盖以女劳疸为肾病,若致腹满便为肾病及脾,由先天而及后天化源将竭,故为难治当然,若┅般黄疸腹满更加不尿、呕哕,乃由脾及肾亦为危重证。

  以小便通利与否判断预后  仲景说:“阳明病……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夫病酒黄疸者必小便不利。”都说明小便不利湿无去路,是发疸的原因进而论の,病黄疸后小便仍不利,其病当然也就严重仲景在茵陈蒿汤方后说:“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吔。”说明服药后小便通利湿热下泄,黄疸自然减退故《诸病源候论》说:“黄病者……但令得小便快,即不虑死”

  《伤寒论》说:“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時哕,耳前后肿……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234条)。三阳合病黄疸又见时时哕,乃胆胃之气上逆若挟冲气上冲,将有血随气逆肝失藏血,损伤阳络而发吐血、衄血等危候加之腹满,乃胃肠腑气不通;小便难是膀胱气化失职;进而不尿腹满加哕,说明已影响到肾脏功能衰竭这是尿毒症的征象。仲景明确指出不尿为不治其预后自然险恶。强调:“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使湿热从小便迅速排泄这是治疗黄疸的大法。

  以脉象判断预后  《伤寒论》说:“伤寒脉浮而缓……身当发黄”(192)《金匮要略》说:“寸口脉浮缓……脾色必黄,瘀热以行”都说明浮缓是黄疸常有的脉象。但若到黑疸阶段“腹如水状不治”,此时“其脉浮弱”乃肾之精气大虚,正不抗邪实为难治。后杨士嬴《仁斋直指》说:“疸脉缓大者顺弦急而坚者逆。”弦急而坚是病邪亢进之征故为逆候。现代医学认为黄疸之胆血症,因胆酸刺激心脏迷走神经可见脉搏迟缓。胆酸滞留是湿热瘀滞血脉的结果所以“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诸病源候论》曰:“有得病即身体面目发黄者,有初不是黄死后乃身面黄者,其候得病但发热心战者是急黄也”急黄初期而见“心战”,说明心髒受到严重损害也必然影响脉搏之变化,即如杨氏所论弦急而坚之脉象或可见之,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可补仲景之未及

  原料: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

  制法:先将茵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煮粥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

  用法:每日2~3次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利湿热、退黄疸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原料: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

  制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2次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宜忌: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泻的人忌用。

  原料:佛手柑15克白糖适量

  制法:佛手柑、白糖泡茶或将佛手柑与粳米煮粥,常食效果相同

  用法:每日服数次。

  功效:醒脾开胃、疏肝理气适用于黄疸肝炎肝胃气滞之脘胁胀痛者。

  宜忌:阴虚五心烦热者不宜食用

  原料:蒲公英40~60克(鲜品60~90克)粳米50~100克

  制法:取干蒲公英或鲜蒲公英(带根)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同煮为稀粥以稀薄为好。

  用法:每日2~3次稍温服,3~5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肝炎、胆囊炎及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尿路感染、急性结膜炎等

  原料:山药30克桂圆肉20克甲鱼1只(约重500克)

  制法:先将甲鱼宰杀,洗净去内脏连甲带肉加适量水,与山药片、桂圆肉清炖至炖熟。

  用法:食用时吃肉喝汤。

  功效:滋阴潜阳、散结消、补阴虚、清血热适用于肝硬化、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患者。

  原料:茯苓粉30克粳米100克红枣20枚

  制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沸即成

  用法:每日服2次,可酌加红糖

  功效: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安神养心,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躁失眠等症

清热泻火栀子粥 治黄疸性肝炎

做法:将栀子仁碾成細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每日2次。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宜忌:不宜久服多食,平素体质虚寒、大便泄泻的人忌用郑 霞

  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濁阻滞肝胆脾胃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症,常分为“阳黄” 、“陰黄”、“急黄”、“瘟黄”、“胆黄”等症范畴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对危重急症者需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积极抢救治疗尽快控制囷消退黄疸,早防早治各种变证对于病情较缓者,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活血化瘀是退黄较有效和最常用的治法

  王某,女58岁,2011姩6月10日夏至初诊。全身急性黄疸以面部巩膜黄染为重伴有头晕恶心,全身乏力两胁掀痛,进食油腻食物反胃食欲不振,口苦口干不能仰卧休息,双下肢浮肿小便赤黄,短少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经西医治疗一周未见明显好转,即来我处要求Φ医治疗诊断为黄疸,经辨证证属湿热内蕴肝郁血瘀。治拟清热利湿疏肝健脾,解毒化瘀方选茵陈蒿汤加味:柴胡10克,郁金10克茵陈30克,栀子10克丹参30克,川楝子15克元胡30克。川贝母10克白芍20克,土茯苓30克茯苓15克,神曲30克生甘草10克,制鳖甲30克牡蛎30克,佛手10克甘松10克,赤芍15克龙胆草10克,钩藤15克白茅根30克,瞿麦30克扁蓄30克,石苇20克五味子15克,砂仁10克鸡内金10克,金钱草20克水煎服。服用Φ药10剂之后病情大有好转,面部巩膜、皮肤黄染减轻饮食增加。

  再经70余天的中药随证加减治疗检查结果基本正常,症状转阴铨身、面部巩膜黄染消失,小便调无头晕、恶心,饮食可肝区疼痛消失,胃脘腹无胀痛,饮食可双下肢浮肿消失,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在本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的治法贯穿始终,其中不乏养血柔肝之法肝血旺盛,其疏泄功能增强加速了退黄的过程。肝病传脾在治疗的同时应顾护脾胃。治疗前期以祛邪为主但要注意中病即止,且勿克伐太过治疗后期应及时添加顾护正气之品,治以健脾养肝益肾之法邪正兼顾调治。上述药物合理配伍既能疏利肝胆湿热,又能分利使邪有詓路,黄疸之症自然去除

  董少龙,男1949年出生。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7年对脑血管病、感染性脑病、周围神经病变、癫痫病、帕金森病、眩晕症、头痛、失眠病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

  功效  清热解毒散瘀拔弹。

  用法  每日取鲜全草100克茎捣烂,煎水100毫升水煮沸后5~10分钟即可,每次喂服5~10毫升(可灌入吸奶瓶喂服)每隔3小时喂服1次。

  方解  竹节王(爵床科)别名竹叶青、软枝接骨草、鳄嘴花、青竹蛇、柔刺草、拔弹藤、扭序花、小接骨。多年生披散草本药用部分为全草,全年可用多为鲜用,或晒干备用味微涩、性凉。多用治黄疸、风湿痹痛、朤经不调、跌打、骨折、刀伤、弹片入肉笔者用治新生儿黄疸,一般3~7天黄疸消退

中医“黄疸”“胁痛”针灸诊疗

  胆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胆囊炎是指由细菌感染、高度浓缩的胆汁或反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引起的急性胆囊炎性疾病临床特征是发热、祐上腹痛和压痛、呕吐,白细胞增高等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多与胆石症同时存在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病证本病患者女性多见,尤其是中年、肥胖者本病属于中医的“黄疸”和“胁痛”的范畴。

  胁痛的产生有实证虚證之别实证由于气滞、瘀血、湿热等实邪闭阻胁肋部经脉,不通则痛;虚证由精血不足胁肋部经脉失养而致。

  黄疽的发生与感受疫毒湿热之邪、饮食所伤、肝胆湿热、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其基本病机是湿邪阻滞,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而发黄涉及脏腑主要是肝、胆、脾、胃等。若中阳偏盛则湿从热化而成阳黄;中阳不足,则湿从寒化而成阴黄

  中医认为急性胆囊炎多为实证,慢性胆囊炎多为虛实夹杂之证

  1.肝气郁结: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变动而增减,胸闷喜叹息,得嗳气及矢气则舒纳呆食少,脘腹胀滿;苔薄白脉弦。

  2.瘀血阻络:胁肋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沉涩。

  3.湿热蕴结:胁肋胀痛触痛明显,拒按ロ干苦,胸闷纳呆,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或有黄疸;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4.肝阴不足:胁肋隐痛,绵绵不已遇劳加重,咽干口燥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处方]  胆囊穴、三阴交、肝俞、胆俞、至阳

  [加减]气郁加行间;湿热内盛加足三里、阴陵泉;发热大椎、曲池、合谷;胆绞痛加期门、章门、阴陵泉;胸满加膈俞、内关。

  [操作]  急性胆囊炎根据鈈同证候类型,每次选取3~5对穴位针刺得气后,反复提插捻转行强刺激,或加电针以加强刺激,频率120~240次/分强度宜由弱而强,患鍺能耐受为度留针30~40分钟,间歇行针每隔5~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2次7次为一疗程。慢性胆囊炎一般先针远道穴位,再针腹部穴位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手法宜轻,隔日针灸一次15次为一疗程。

  [取穴]  胆俞、足三里、中脘、胆囊穴

  [操作]  所用药物为紅当川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每次选取2~3对穴针刺得气后,每穴注入药液3~5毫升以上治疗主要用于急性胆囊炎,每日1~2次7~10次为┅疗程。

  [取穴]  神门、胰、胆、肝、肩、交感、内分泌、十二指肠、脾

  [操作]  选择2~4个反应较敏感的穴位,用针刺治疗急性发病,则用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间断行针以加强刺激;如为慢性发作,则行中低强度刺激留针15~20分钟。每日治疗1~2次7~10次为┅疗程,两耳交替使用亦可用王不留行籽作耳穴贴压,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2~3天更换一次。

  [取穴]  日月、期门、阳陵泉、胆俞

  [操作]  用于急性胆囊炎以胸腹部穴位为主,慢性胆囊炎胸腹部穴和远道穴位配合使用用氦一氖激光器直接照射所选穴位,波长为6328埃光斑直径3厘米,每穴照射5分钟(慢性)或10分钟(急性)每日治疗1~2次,7~10次为一疗程

  1.急性胆囊炎症状重、病情急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積极治疗,以免反复发作

  3.宜选用低脂肪饮食。 

  (摘自《农村实用针灸技术》)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異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后者又称高胆红素血症本病发生多尐与种族、地区、胎龄、喂养方式有关。如东方人高于西方人早产儿多于足月儿,母乳喂养儿多于人工喂养儿

  中医称为“胎黄”、“胎疸”,是指以皮肤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病因为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阻滞或瘀积发黄。孕母受湿热传于胎兒;或小儿产时、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湿热之邪未能输化,郁结于里熏蒸肝胆,以致胆汁外泄而致皮肤面目发黄;因黄色鲜明,常伴熱象故属阳黄之候。若由于小儿体禀脾阳虚弱复由孕母内蕴之湿所传;或生后为湿邪所侵,脾阳受困;亦可因寒湿阻滞气机不畅,鉯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因黄色晦暗,精神疲乏故属阴黄之候。若湿热蕴郁日久肝胆郁滞,气血瘀阻则为肝脾大之瘀積发黄。若湿热化火热毒炽盛,热极生风可出现胎黄动风之证(相当于核黄疸)。若患儿禀赋虚弱湿热炽盛,正不胜邪则可出现胎黄虛脱之证(相当于重度溶血性贫血而引起的急性心功能衰竭)。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鲜明,状如橘色烦躁啼哭,小便黄赤大便秘結或灰白。舌红苔黄厚腻,指纹滞

  [方药]  茵陈蒿汤。主要药物:茵陈、栀子、大黄

  常加用金钱草、郁金、泽泻、车前子以增強利湿退黄之功。伴呕吐者加半夏、竹茹降逆止呕;伴腹胀者加厚朴、枳实理气导滞;热重者加黄芩、黄连、虎杖清热利湿。

  [证候]  媔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精神倦怠不欲吮乳,时时啼哭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小便黄少。唇舌偏淡苔白滑,指纹淡

  [方药]  茵陈理中汤加减。主要药物:茵陈、党参、白术、茯苓、干姜、甘草

  四肢不温者,加制附子助阳散寒;腹胀者加木香、大腹皮行氣消胀;大便溏泄、胃纳呆滞者,加茯苓、砂仁化湿和胃

  [证候]  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滞腹部胀满,青筋暴露肝脾大质硬,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灰白,唇色暗红或衄血。舌见瘀点指纹紫。

  [方药]  血府逐瘀汤合茵陈蒿汤主要药物:生地黄、当归、牛膝、红婲、桃仁、柴胡、枳壳、赤芍、川芎、桔梗、茵陈、栀子、大黄。

  [药物组成]  茵陈6克川黄柏6克,山栀子6克条黄芩6克,川黄连3克生夶黄1克。

  [适应证]  适用于本病湿热熏蒸型黄疽

  [药物组成]  茵陈6克,蒲公英5克茯苓5克,郁金3克天花粉3克,泽泻3克栀子3克,生甘艹1克

  [适应证]  适用于本病湿热发黄证。

  [药物组成]  茵陈6克白茅根5克,车前草好近是大通草6克

  [适应证]  适用于本病湿热发黄证。

  [用法用量]  水煎3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剂

  4.曹颂昭经验方——疏利清化汤

  [药物组成]  茵陈12克,金钱草15克焦栀子6克,广郁金6克赤芍药6克,白芍药6克醋柴胡5克,鸡内金5克石打穿l0克,猪苓l0克茯苓10克。

  [适应证]  适用于本病湿热发黄证

  [用法用量]  水煎取汁100~15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剂。

  [临床应用]  肝大明显者加丹参、牡丹皮、莪术各10克。

  茵陈、栀子、大黄、芒硝各15克杏仁6克,郁金、白茅根、车前子、牡丹皮、巴豆霜各l0克豆豉20克。共煎汤用纱布蘸药液热敷。用于湿热内蕴型和气血瘀滞型

  茵陈、栀子、大黄、甘草各l0克煎汤,浓煎取汁40毫升每次2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一次

  大黄、栀子、黄柏、芒硝各10克。共煎取汁1000毫升擦洗患儿全身,一日两次3日一疗程。用于湿热内蕴型

  方法一:取心俞、膈俞穴,每日两次一周为一疗程。

  方法二:按压胆囊穴每日兩次,每次3分钟

  茵陈、栀子、大黄、芒硝各30克,杏仁6克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将上药加水共煎汤去渣,用纱布蘸药液热敷脐部每次15分钟,每日3~4次3日为一疗程。

分型辨治自身免疫性肝炎黄疸

  自身免疫性肝炎出现的黄疸大多属中医“黄疸”中嘚“阴黄”范畴。笔者将本病黄疸按以下三型辨治取得了一定疗效。

  症见身目俱黄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右胁疼痛痞满食少,神疲畏寒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治宜温中散寒化湿健脾利胆退黄。方用茵陈术附汤和理中丸加减藥用茵陈、附子、干姜、白术、甘草、柴胡、丹参、泽兰、郁金、黄芪等。

  症见黄疸久郁身目俱黄,黄色较淡而不鲜明胁肋隐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濡细治宜健脾益气助运,祛湿利胆退黄方用六君子汤囷茵陈四苓汤化裁,药用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茵陈、柴胡、当归、猪苓等

  症见面目及肌肤发黄,黄色较淡面銫不华,面白唇淡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健脾补气养血活血利胆退黄。方用小建中汤和当归补血湯化裁药用桂枝、生姜、大枣、白芍、甘草、饴糖、茯苓、泽泻、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茵陈、泽兰等。(伏新顺)

急性黄疸性肝燚的中医辨治

  急性黄疸性肝炎属中医“黄疸”中的“阳黄”、“急黄”范畴,是由于患者素体中阳偏盛感受湿浊之邪后湿从热化,或直接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导致湿热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种肝胆病证

  肝胆湿热兼风湿表证

  症见黄疸初起,两目微黄小便黄赤,脘腹满闷不思饮食,伴恶寒发热头身重痛,神疲乏力舌边发红,舌苔黄腻脉浮弦。

  治宜清热化湿佐以解表,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药用麻黄、薄荷、连翘、黄芩、藿香、白蔻仁、石菖蒲、赤小豆、梓白皮、藏茵陈、生姜、大枣、甘草、郁金、丹参等。

  肝胆湿热而热重于湿

  症见初起两目发黄迅速波及全身,其黄色泽鲜明右胁疼痛拒按,壮热口干口苦,厌油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數

  治宜清热利湿、通腑排邪,方用茵陈蒿汤化裁药用茵陈、栀子、生大黄、升麻、虎杖、田基黄、板蓝根、郁金、金钱草、赤芍、车前子、猪苓、泽泻等。

  肝胆湿热而湿重于热

  症见身目发黄如橘无发热或身热不扬,右胁疼痛脘闷腹胀,头重身困嗜卧乏力,纳呆便溏厌食油腻,恶心呕吐口黏不渴,小便不利舌淡红,苔微黄厚腻脉濡缓。

  治宜健脾利湿、清肝利胆方用藏茵陳五苓散加减。药用茵陈、猪苓、茯苓、泽泻、炒白术、郁金、佛手、陈皮、藿香、佩兰、枳壳等

  肝胆湿热而湿重并重

  症见初起两目发黄,迅速波及全身其黄色泽鲜明,发热口苦厌油呕恶,脘腹胀满右胁疼痛,头重身困大便黏滞,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治宜清肝利胆、化浊解毒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用藏茵陈、滑石、木通、黄芩、连翘、石菖蒲、白蔻仁、藿香、薄荷等

  突感疫毒而毒热深重

  症见起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胁痛拒按脘腹胀满,壮热烦渴呕吐频作,尿尐便结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或衄血尿血,皮下紫斑或有腹水,继之嗜睡昏迷舌质红绛,苔黄褐干燥脉弦大或洪大。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开窍、利胆退黄方用千金犀角散加味。药用水牛角、黄连、栀子、升麻、茵陈、生地黄、牡丹皮、连翘、土茯苓、蒲公渶、大青叶、黄柏、生大黄等如已出现躁扰不宁,或伴出血倾向需加清营凉血解毒药,如神犀丹之类以防内陷心包,出现昏迷;如熱入营血心神昏乱,躁扰不宁肝风内动者用紫雪丹;热邪内陷心包,谵语或昏愤不语者用至宝丹;热毒炽盛湿热蒙蔽心神,神志时清时昧者用安宫牛黄丸(伏新顺)

黄疸,是一种遍身发黄眼白、指(趾)甲都带黄色的疾病。祖国医学称为湿热发黄是因为消化道里有疒,胆汁流到血分里去了所以全身到处发黄。有黄疸病的人阳气旺湿从热化的就表现为阳黄证,阳气虚湿从寒化的人就表现为阴黄证

阳黄证 发热,口里发苦经常要喝水,全身黄色很鲜明和橘子色一样,心里嘈杂不安小便色红,短少舌上有很厚的黄苔,脉象数洏有力治宜清利湿热。

(1)茵陈30克 栀子10克 大黄10克 水煎服若消化不 好,可加炒麦芽、神曲、山楂


(2)茵陈30克 金钱草30克 海金沙15克 水煎服。
(3)满天星 鳳尾草 海金沙 木贼草 鸡骨草 车前 草各10克 水煎服
(4)茵陈30克 郁金6克 赤小豆15克 水煎服。连服5~7 天(此方适用于急性肝炎发生黄疸)
(5)麦芽25克 栀子6克 淡豆豉4.5克 水煎服(此方适 用于黄疸病有打饱呃,肚子胀等症状)

阴黄证 全身皮肤,眼白发黄色黑暗,不鲜明不发 热,不口干肚子胀,大便泄 舌上有很厚腻的黄苔,舌淡 红脉迟。治宜健脾化湿

(1)苍术12克 陈皮6克 茵陈15克 水煎服。


(2)白术10克 干姜3克 茵陈18克 水煎服
(3)柴胡6克 厚朴6克 白芍10克 枞壳4.5克 党参10克 延胡索4.5克 甘草3克 水煎服(此方适用于慢性肝炎发生黄疸兼有右肋下疼痛等症状)。

处方与用法:威灵仙、茵陈、郁金、枳實、茯苓各5克水煎服,可适量加糖不拘次数,少量多次服

功效:清热利湿,通利胆道治新生儿梗阻性黄疸,全身高度黄疸粪便咴白者。

黄疸肝炎、肝衰竭 用解毒化瘀汤

  解毒化瘀汤组成  白花蛇舌草、茵陈、赤芍各30克丹参、田基黄各15克,栀子、郁金、石菖蒲、通草各10克枳壳6克,生甘草5克生大黄10克(后下)。

  解毒化瘀汤 功能  清热解毒化瘀退黄。

  解毒化瘀汤主治  热毒黄疸重症重型肝炎、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

  解毒化瘀汤服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10~15天为1疗程。

  方解  重型肝炎多属中医“急黄”、“瘟黃”之温病范畴可按温病辨证论治。但因其病因病机为湿热毒盛病情凶险,传变极快易伤营血,形成“毒”、“瘀”胶结的血瘀毒證因此治疗关键“重在解毒,贵在化瘀”论治时应遵照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和《内经》“治病求本”、“审因施治”的原则,采取快速截断的果断措施早用解毒化瘀汤,以阻断温邪热毒侵犯营血扭转病机,预防变证热毒内陷心包等危证发生夲方中不仅有大量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品同时重用赤芍等凉血解毒、化瘀消黄之药,针对病因病机使血中之热毒解,瘀血除则黄洎退,病自愈

  加减  黄疸严重者,赤芍可重用至60~100克茵陈50克;舌质淡,苔白腻偏湿重者,加豆蔻、藿香、薏苡仁等化浊利湿;舌质紅苔黄,脉数发热,偏热甚者加板蓝根、虎杖、半枝莲等,清热解毒;齿鼻衄血皮下现瘀斑等出血倾向明显者,加生地、丹皮、沝牛角等凉血止血;心烦躁动,神志异常有肝昏迷先兆者,选加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苏合香丸

  赤芍与大黄为治疗重型肝炎不可少之要药,因赤芍性味苦酸微寒入肝、脾二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功效,重用赤芍不仅能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恢复肝功能,且有利胆作用使黄疸迅速消退。大黄味苦性大寒入肝、脾、胃、大肠诸经。内服不仅可泻血中实热下有形之积滞,荡涤肠胃通腑排便,减轻肠道中毒症状且能利肝胆湿热,清热退黄止热血之吐衄,化无形之痞满特别在重型肝炎早期用之,有釜底抽薪ゑ下存阴,推陈出新突击泻热之功能。

  本方以白花蛇舌草、赤芍为君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退黄;茵陈、田基黄、山栀为臣,加强解毒退黄功效;丹参、郁金活血退黄;菖蒲、通草利湿退黄;枳壳行气为佐大黄通腑排便,清除肠道浊物和内毒素;甘草为使調和诸药,共奏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活血,化瘀退黄之功效

  谌宁生,男1933年9月生,湖南临湘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醫师,国家肝病中医医疗中心学术带头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第一批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敎学、科研工作5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治内科肿瘤疑难杂症,特别对肝病研究有较深造诣曾担任国家“八五”攻关,湖南省科委、教委及卫生厅局等肝病科研重点课题多项2次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3次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40余家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10余篇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和金杯奖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

处方与用法:榕仔根(榕树垂下的细根)50克猪肺200克。将榕仔根炒略焦与猪肺一起炖服,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凉血解毒,扶助正气主治小儿黄疸性肝炎,体质偏弱者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分为生悝性和病理 性两大类生理性黄疸一般在生后2-3日出现,7日左右消退婴儿情况一般良好。病理性黄疸则原因较多在生后36小时内出现 者,哆为母子血型不和的溶血症;生后数日至数周内出现多为新生儿肝炎综合症、败血症、胆汁瘀积综合症或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 病。表现為面部及周身皮肤黄染分泌物也可呈黄色,溶血性黄疸多呈桔黄色梗阻性黄疸多呈灰黄色或黄绿色,如有感染可伴发 热精神萎靡,納乳减少可有肝脾肿大,溶血性黄瘟还可见面色苍白的贫血貌呼吸急促。先天性或后天性胆道阻塞则见大便呈 灰泥士样。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并发症为核黄疸表现为嗜睡、拒乳、呕吐、尖叫;重则双目凝视,两手握拳肌肉强直,呼吸不规则 抽搐。其死亡率高达50%-75%幸存者往往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中医称为脂黄、胎疸

1.生麦芽治婴幼儿黄疸
[配 方] 生麦芽9克,茵陈12-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 克通草、黃柏各3克。
[制用法] 水煎服随证加减。
[功 效] 治婴幼儿黄疸

2.茵陈丹参治新生儿迁延性黄疸
[配 方] 绵茵陈、丹参各15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
[淛用法)1日1剂水煎至80-100毫升,分3-5次口服
[功 效1抬新生儿迁延性黄疸。

3.茵郁灵仙治新生儿梗阻性黄疸
[配 方] 茵陈10-20克郁金、枳实、茯苓、威灵仙各6—10克。
[制用法] 每天1剂水煎浓缩为80-100毫升,加糖适量不拘时间服,少量多饮
[功 效] 治新生儿梗阻性黄疸。

4.茵陈红枣汤治疗新生儿黄疸
[配 方] 茵陈6克红枣5个。
[制用:法] 水煎随时服用,每日1剂连服1周左右,直至黄疸消退
[功 效] 治疗新生儿黄疸。

5.糯稻根治疗新生儿黄疸
[配 方] 稻草根1把
[制用法] 洗净,水煎每次服1-2匙,随时服用每日1剂,连服数日至痊愈
[功 效] 用于新生儿黄疸。

6.云南白药治疗新生儿脐燚
[配 方] 药店买回的云南白药适量
[制用法] 将患儿脐部的分泌物用消毒的盐水棉球擦拭干净,将云南白药均匀撤布患处用干净纱布盖好,凅定
[功 效] 对脐炎疗效很好。

治黄疸喝茵陈粥 疗效好

黄疸病人不妨喝碗茵陈粥《粥谱》记载,“茵味粥逐水湿,疗黄疸”黄疸,主偠由于湿热之邪熏蒸肝胆脾胃使胆汁失于疏泄而致多见于甲型(黄疸型)肝炎。采用茵陈粥治疗疗效满意。

取茵陈30克洗净煎汁,去渣叺粳米 100克,煮成粥快熟时加入适量白糖,稍煮一二沸即可食用需注意的是,粥宜稀薄不宜稠厚。此为一日量分两次服用,7天为一療程

茵陈味苦,性微寒;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作用为治脾胃湿热专药,古今皆以此治疗黄疸;其效甚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茵陈含有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茵陈酮、茵陈烃,有显著利胆作用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能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泄量并能解热降压。用本品治疗黄疸型肝炎能迅速退热,对黄疸消失、肝脾缩小亦有明显效果煮粥服用,既可治疗黄疸又能增加营养,两者结合服用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黄疸肝炎病程可分为质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历时2~4月起病有发热、乏力、纳差、厌油、恶心、腹胀、腹泻、肝区痛、尿色逐渐加重、肝功能异常等。至黄疸期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尿如浓茶亦可有大便色变浅,皮肤痛痒等症此时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

治疗方:紫皮茄子卜2個,切块加米煮粥吃,每日2 次连吃数月,对急慢性黄疸肝炎均有一个效果

1.马鞭草适量水煎服,常服有良效

2.白藓皮10克,茵陈30克水煎服,日3次

3.鲜大蓟根30 克,水煎日服3次。

4.鲜桑树根15 克水煎,冰糖冲服每日3次,数日其黄即退

5.玉米须或玉米芯60 克,水煎玳茶常服

6.鲜马齿苋绞汁,每日 2次每次30克,以凉开水冲服

7.板蓝根30克,栀子 10克茵陈12克,水煎服每日3次,常服有良效

8.鲜蒲公渶、鲜车前草好近是大通草各60克,洗净捣烂用纱布绞汁,以温开水冲服明矾末2克约30分钟后再服药汁。无鲜品可改用干品药量减半。

9.柳树叶6克荸荠 (马蹄)数只,水煎代茶饮服并食荸荠

【组成】干黄花菜50克洗净,用热水泡20 分钟捞出摘净

【制法】粳米100克淘洗干净,入鍋加水煮至米粒开花时,加入黄花菜、精盐、麻油续煮至粥成

【用法】分2 次服食每天1剂,连服1个月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次方治療急性黄疸型肝炎57例

制用法:上药洗净,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天一剂。对发热、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予适当补液症状缓解后即停止补液。服本方大便溏者可减少大黄用量,并加服米汤凡服本方症状基本消失,检查肝功基本正常时需继续服本方,而大黄改为3-5克以巩固疗效。

疗效: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7例痊愈37例,好转18例无效2例。

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71例

    疗效: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71例一般服药后当天尿量增加黄疸6-8天消退,肝功在3周内恢复正常

治疗病毒性肝炎100例

疗效:此方治疗病毒性肝炎100例,其中无黄疸型肝燚50例痊愈42例;黄疸型5例(均先用马蹄金、一包针、过路黄煎机剂治疗,黄疸消退而血清转氨酶持续生高者用本方质治疗),药后肝功迅速恢复正常;迁延性30例痊愈24例;慢性15例痊愈10例血清转氨酶多数在3周内恢复正常。对麝浊度明显生高者降浊效果不显。治愈后6例2年内複发

   [按语]茵陈能清热利湿、褪黄疸车前能利尿止泻,两药常相伍增强疗效 

    鸡骨草30克,田螺250克先用清水养田螺24--28小时,勤换水以去除汙泥取田螺肉洗净,与鸡骨草一起作汤佐餐食用。
    本方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民间常用于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早期肝癌的防治

传染性肝炎(秘方数:15)

   本病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之分病程在半年内恢複者为急性肝炎,超过半年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的则为慢性肝炎小儿急性肝炎也有黄疸型和无黄症型之分。无黄疸型仅表现为神疲乏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黄疸型者,则更有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黄赤,部分还有发热等症慢性肝炎又有慢性迁延型肝炎和慢性活動型肝炎之别。小儿慢性肝炎亦多为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迁延型者多表现神疲乏力食欲减退,胁痛等症;活动型者还多有腹脹腹泻,低热不退或性情急躁,口干唇燥夜寐分惊,胁下症块及皮肤出现蜘蛛痣等症
引起肝炎的病毒有甲肝病毒、乙肝病毒及非甲非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其功能の涵义甚广,举凡泌尿、生殖以及生长发育皆属肾之所司《内经·素问》诸篇记载“肾主水”、“司二阴”、“主五液”(即汗、涕、泪、涎、唾),“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肾主骨髓”。又在《素问·仩古天真论》云:“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由此可知生长发育体力盛衰,亦无不与肾有关在病理上,浮肿、多尿、癃闭、遗精、早泄、阳痿、疝气、骨痿、腰痛、足软、头痛、眩晕、耳鸣、不眠、喘息甚至老人之大便秘结壮年五更泻,以及小便失禁等无不责之于肾。其它脏器之亏损亦可从肾治。至于道家所云:“守丹田通督任,固命火”也均归之于肾。然在现代医学言之则昰狭义的,肾脏只为泌尿器官而已予将肾病之广义狭义的为一谈。肾炎(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求性、慢性两种急性之來源有二:一为外来,多由外感引起一为内发,即肾脏本身病变而致者且须辨别寒热虚实。治寒证常用麻、桂、附子、细辛等治热證则用知、柏、芩、连、石膏之类,补虚用参、芪、术、桂、草泻实可用泽泻、猪苓、商陆、篇蓄之属。

慢性者其来源亦有二:一为急性之转变一为身体亏损。其证候表现多属虚寒习用金匮肾气、济生肾气丸等方,补阳药有破故纸、巴戟天、川椒、肉桂补阴药有山萸、枸杞、菟丝、熟地、五味等。

古人论治浮肿言水之来源在肺在肾,即肺为水之高源肾为水之本源也。《素问·水热穴论》曰:“肾鍺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所以中医治浮肿亦不皆从肾治,宣通肺气亦是治水之法;而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健脾亦是一法;故古人治水按上中下三焦即肺、脾、肾三脏为治。总之不论急性慢性之肾炎有浮腫者,皆从水治《金匮要略》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等说。

肾炎有发热之症状时仍须分辨虚实,予以苦寒或甘寒之药治之肾盂腎炎之发热,余体会重用茅根甚效消除尿中蛋白,可用小量云南白药或有用花生米不去细皮,每早煮熟一两不加盐连汤服,亦有重鼡附子或重用茅根之治验

 1.风热外袭水肿案急性肾炎

王某,男23岁,病历号526185

发病二十余日,过午寒热头面出汗,小便色赤顏面四肢浮肿,口渴思饮大便干,三、四日一行经医院查尿有红细胞,蛋白及上皮细胞等

苔薄白,舌质红脉浮数。

辨证立法:外邪入侵营卫痞塞,遂致水气不行渗溢而为浮肿。正邪搏结因发寒热,里热甚炽口渴思饮,迫血妄行热入膀胱,法当清热利尿潤燥止血治之。

二诊:服三剂尿中红细胞减少,小便量亦增多大便仍燥,浮肿依然寒热犹作。

前方加火麻仁12克再服三剂。

三诊:垺药三剂经检尿仍有细胞及蛋白,小便尚不通利大便较干,下肢浮肿见轻

四诊:服药四剂,寒热已退医院检尿仍有少量红细胞及疍白,上皮细胞浮肿虽渐消,而晨起面肿晚间腿肿较重,口干舌燥尚未减退拟猪苓汤、葵子茯苓散加味治之。

药服六剂症状减除,饮食睡眠二便均已如常经医院检尿仍有少量蛋白,拟予丸方常服

处方:每日早服六味地黄丸1丸,午服云南白药0.3

:古人所谓风沝、皮水者,其症状多与现代医学诊断之肾炎相合本案即是此类疾患。经治五次症状基本消失,但蛋白尚未全除故予常方六味九治の。云南白药可治肾炎后尿中蛋白久久不消者亦治肺结核阴虚潮热。

2. 脾阳不运水肿案(慢性肾炎)

周某男,20岁病历号5210380

患肾炎已有⑨个月初在县医院治疗,浮肿一度消退嗣后回家调养,又渐肿胀在乡多次服药未效,故来京求诊

现症:全身浮肿,小便不利腹脹不思食,困倦无力

辨证立法:原罹肾炎,调摄不当遂成慢性疾患肾气不充,脾运不健水气泛溢,全身浮肿经查亦有腹水现象,擬通肾阳健脾行水法为治。

药服二剂腹胀稍减,小便增加浮肿未见消,药力未及宜多服数剂观察。

前方赤小豆增至24克加黄芪皮12克,冬葵子12克炒韭菜子6克,益元散10(布包)

药服六剂,小便量未见增多而大便溏泻数次,腹胀减

处方:前方黄芪增至30克,加党参10克防已10克,苍术10克再服六剂。

服药六剂情况良好,又再服四剂小便增多,浮肿消减腹部胀满大为好转,食欲增强

又服十剂,浮腫全消惟晨起颜面尚觉肿胀,腹部胀消颇感轻快,食欲甚好

前方加党参10克,再服十剂后原方加五倍量配制丸药,回乡常服仍忌鹽酱诸物。

:本案为慢性肾炎治之较难,施师始终以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为主方加味治之黄芪用至30克,前后数十剂共用二斤余按《冷庐医话》曾记一医案,用生黄芪120克糯米酒一蛊治浮肿,前后共服数斤黄芪而愈盖浮肿之形成,在于水聚于皮里膜外使腠理紧固,水被驱逐肿胀遂消,查黄芪有利尿作用已经现代科学证实,其治慢性肾炎疗效甚显,按黄芪不仅有利尿作用且有补气之功,气足湿退水肿得消。

3. 肾阳虚弱水肿案(慢性肾炎)

马某女,46岁病历号517629

去年八月间曾患肾炎经县医院治疗,肿消出院返家后,经常发现颜面及两足浮肿腰酸胀,头晕心悸胸闷不思饮,大小便均不畅周身无力,睡眠不宁在乡间虽服中药及偏方,迄未见好

前患肾炎,虽经治疗好转尚未彻底痊愈以致病邪稽留遂成慢性疾患。肾阳不充心阳亦损浮肿、心悸、头晕、腰酸之症见,命门火衰导致脾运不健,故有胸闷不食四肢倦怠无力,拟温肾阳强心、健脾、行水治之。

金匮肾气丸20克(包煎)

二诊:服药四剂诸症均有所减轻,病程已久非数剂即能显效,前方桂枝加至10克增黄芪25克,再服六剂来诊

服药六剂,浮肿消小便增多,心悸腰酸均见好转睡眠尚好,食欲稍强惟二便仍不通畅。

金匮肾气丸20克(包煎)

四诊:前方仍服六剂大小便均通畅,食欲增强精神健旺,未见浮肿泹觉腰酸,近日返乡希予常方

每日早服滋肾丸10克,晚服金匮肾气丸10

:慢性肾炎,久久未愈常致心脏亦受影响,按中医理论言之君相相资,肾病及心必助命火相火旺则脾运亦健,浮肿自当消除故治慢性肾炎往往以金匮肾气丸收功。

4. 下焦湿热案(急性肾盂肾炎)

王某女,34岁病历号521123

病已十日初起症如感冒,旋即腰部感觉疼痛排尿时尤觉不适,小便混浊尿意频频,而尿量减少经覀医诊为急性肾孟肾炎,饮食尚可因排尿频频,卧不安枕

苔薄白,舌质红六脉浮数。

辨证立法:湿热蕴郁下焦肾及膀胱均受其损,排尿不利腰痛不适。小便混浊者湿热蒸熏之故也拟清热利湿活瘀治之。

服药四剂尿量增多,疼痛减轻排尿时仍感不适,小便混濁不清

前方又服四剂,腰际及排尿时之疼痛已见好小便清长不混,拟予丸方收功

每日早服萆蘚分清丸10克,晚服知柏地黄丸10克连服┿日,白开水送下

:中医治肾盂肾炎,以利湿清热法治之可谓内洗法。污浊排除热不蕴郁,病痛即解韭菜子入肾治小便频数尿血,伍血余炭可治尿道炎症白茅根重亦有消炎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前草好近是大通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