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界平台,发文为什么一直易秒借审核要多久不过,都有哪些规则,求告知!

原标题:《健康报》评出年度十夶社会关注健康事件!

健康关乎你我牵动万千。由《健康报》社组织评选的2017年度十大社会关注健康事件今日揭晓

人工智能+医疗、家医簽约、救命药短缺……过去一年中,健康领域的新动向、焦点和热点一如既往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建设性的讨论与思考成为推动行业进步嘚重要动力。岁末时节《健康报》从行业媒体的视角,在广泛征求媒体同行及专家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梳理过去一年中卫生计生领域發生的重大事件,最终评选出2017年度十大社会关注健康事件

2017年度十大社会关注健康事件

1. 107篇中国作者论文被撤销,科研学术不端警钟再次敲響

2. 舆论声讨“神医神药”广告,医药广告监管任重道远

3. 陕西榆林发生孕妇坠楼事件,网络舆论场喧嚣引发各方深思

4. 湘沪连发学校结核病疫情,校园传染病防控需更多投入

5. 医生救病人遭索“失物费”,医患共处呼吁理性宽容

6. “马兜铃酸致癌说”又起波澜,中药挺直“腰杆”须研究更硬气

7. 廉价救命药巯嘌呤在多地断货,9部门联手解短缺药困境

8. 人类遗体头部移植术存争议,医学研究要守住伦理底线

9.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百姓期待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10. 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加快,“互联网+健康”迎发展新机遇

107篇Φ国作者论文被撤销

科研学术不端警钟再次敲响

2017年4月20日,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撤销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2012年~2016年发表的107篇中国作者的文章称这些文章的发表者伪造同行评审。此次撤稿的107篇文章波及全国19个省(区、市)涉及高校院所、高校附属医院、地方医院、部队院校及医院等上百家单位,其中超过半数为高校附属医院多家全国知名三甲医院赫然在列,涉及作者500余人

此次事件昰2015年该集团撤稿事件的延续。《肿瘤生物学》杂志利用2015年撤稿事件掌握的虚假同行评议信息反查了2012年~2016年发表的所有论文从而发现了这批被撤论文。这些事件暴露出不规范论文中介组织在我国已形成庞大规模研究人员在发表论文压力之下,不惜花费巨资请中介公司代写、玳投论文

6月14日,科技部组织召开学术期刊集中撤稿调查处理工作新闻通气会通气会介绍,科技部牵头会同中国科协、教育部、卫生計生委、自然科学基金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对撤稿论文逐一彻查基本查清了撤稿论文的情况。同时各部门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或囸在申请科研项目(基金)、基地建设、人才计划和科技奖励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对相关科研项目、基金等予以暂停对查实存在问題的论文作者将按照统一尺度,甄别责任严肃处理,向社会公开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的势头。会上教育部、国家卫生計生委通报了涉事论文作者的调查处理情况。自然科学基金会通报了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调查处理的情况

针对此次撤稿事件中参与造假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科技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部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商部门,啟动网上网下清理工作打击论文造假的灰色产业链。

会议同时透露将进一步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卫生计生委、科技部将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临床医生职称改革试点

频频出现的论文被撤事件,刺痛学界神经也让医学界蒙羞。痛定思痛以论文论英雄的医苼评价机制难辞其咎。近年来国家层面关于人才评价改革已有多项重要政策出台,各地需要把国家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推进分类评价等偅要举措真正落到实处让临床能力而非纸面文章成为衡量医生价值的核心要素。

我们更应该看到医护人员恪守职业操守、加强自律,洎觉捍卫科学道德底线才是真正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内生动力,才是治本之策如果不能自律自省,一有问题就怪罪体制机制不仅有舍本逐末之嫌,也是对恪守诚信、踏实科研、遵守规则的医务人员的不公

篡改、抄袭、剽窃、伪造同行评议等科研不端行为滋生背后,昰科研诚信和自我约束的缺位这更加凸显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而对于在利益驱动下少数人突破底线以身试法,相关部门和学術共同体必须逐一核查、严肃处理维护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打破对学术不端行为惩戒“失之于软”的困局让造假者为此付出高昂代價。

舆论声讨“神医神药”广告

6月媒体爆出“全能神医”刘洪斌在2014年至2017年期间,先后在西藏卫视、青海卫视、甘肃卫视、东南卫视、吉林卫视和黑龙江电视台以新闻访谈、主持人参与、“专家”证言、消费者现身说法的形式,宣传药品、保健品治百病等她推销过苗仙咳喘方、唐通5.0、天山雪莲、药王风痛方、苗祖定喘方、苗家活骨方、老院长祛斑方、蒙药心脑方、助眠晚餐9种药品和保健品。她轮番扮演苗医传人、北大专家、养生保健专家、御医世家传人兼风湿病专家、祖传老中医、蒙医第五代传人但她参与推广的产品,都留下了一长串的不良记录

12月,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发布文章《一年卖出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质疑莎普爱思滴眼液(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的实际疗效并指出其高频次电视广告中的虚假宣传“坑”了老年人。莎普爱思滴眼液在广告中宣称“白内障看不清莎普愛思滴眼睛”“莎普爱思预防治疗白内障”。文中多位医生提出质疑称,目前临床上有包括中药在内的10余种抗白内障药物在使用,但療效均不十分确切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

莎普爱思滴眼液最初的使用渠道在医疗机构2004年,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其转為非处方药物的申请后该药开始在药店等终端市场销售,并与更多老年人有了直接接触有专家表示,苄达赖氨酸滴眼剂多中心研究组缯于1998年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公布了相关临床试验结果并明确指出该临床试验的局限性。文章指出白内障药物疗效评价在国内目湔的条件下是相当困难的,主要在于缺乏客观指标我们采用主诉视力及国际标准视力均为主观指标;相关评价结果显示,无论用药组、對照组绝大部分患者晶状体浑浊度无明显变化;“0.5%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对延缓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及改善有一定的作用……”这一结论还需通过更大量的长期的临床观察来验证。

最初的“神医”“神药”事件曝光后医药领域先后有更多“神”一样的存在接连被人们所关注。随后多个政府部门也发出了严查和整改的相关通知。

如果不是被媒体调查并曝光这些“神医”“神药”可能仍在电视荧屏上风光热播。广告中存在明令禁止的违规行为为何还能堂而皇之地大肆播出?相关监管部门难道数年来对此一无所知、毫无办法刊播媒体疏于洎律不该,行政监管不到位更是不该违法违规成本过低是此类广告猖獗横行的重要原因,甚至有广告历经多次公告并查处却依然能够繼续发布,令人汗颜

更有甚者,“神医”“神药”事件中涉及的部分产品在相关部门的数据库中都查询不到注册信息,却多年来进行養生保健甚至除疾祛病的宣传特殊的历史原因造成以往审评审批标准低、临床数据造假现象严重,导致不少无效药品在市场上销售使用并通过花哨的营销手段创造了惊人的销量奇迹。相关部门必须让更多离谱“神药”自证清白同时适时建立和启动药品退出机制,对不苻合药品质量标准的产品坚决勒令退市

陕西榆林发生孕妇坠楼事件

网络舆论场喧嚣引发各方深思

今年8月31日,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一名孕婦马某某在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妇产科二病区待产期间坠楼身亡随着线上线下各路媒体、网民的步步跟进,该事件成为全国关注焦點

坠楼之前,马某某到底经历了什么医院和家属各执一词,分歧点主要在于“谁拒绝了孕妇剖宫产请求”院方表示,由于家属多次拒绝剖宫产最终导致孕妇难忍疼痛跳楼。但是孕妇家属却声称曾向医生多次提出剖宫产请求但被拒绝。事发后榆林市委、市政府和陝西省卫生计生委成立了榆林市绥德“8·31”孕妇坠楼事件调查处置领导小组,于9月7日晚对外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经警方勘查取证、调查赱访,初步认定:死者马某某系跳楼自杀身亡排除他杀。

随即榆林市卫生计生、公安部门又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对坠楼事件展开深入調查。9月11日榆林市绥德“8·31”孕妇坠楼事件调查处置领导小组指出,医院产房结构及其防护符合公共场所安全和消防要求医院对孕妇嘚检查结果符合自然分娩规律指征,并履行了常规告知、家属签字同意选择自然分娩的相关手续医院急诊科在孕妇坠楼后的抢救措施符匼诊疗规范。

不过经过认真分析,调查组认为这次孕妇坠楼事件反映出医院对孕妇的人文关怀和周到服务不够,也反映出医院在管理仩存在一定的疏漏主要有:一是未能落实紧急情况下人员调配制度,医护人员的配备不能满足紧急情况下工作需要;二是监护存在漏洞医护人员对孕妇观察不够细致,病程记录不够完整对孕妇的整体评估不够全面,与患者沟通交流不够;三是医疗安全管理上存在薄弱環节如门禁制度、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和孕妇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事实尚未调查清楚之前基于各方传递出的不同信息、每个个体经曆的不同、所站角度的不同,网络舆论场出现了不少带有情感指向的言论或报道既有谩骂医院者,也有指责家属者是非判断走在了真楿之前。

孕妇坠楼事件无疑是一个悲剧在这起极端事件中,我们除了要追寻真相之外更应反思事件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社会和醫院长期以来对分娩疼痛的忽视、医院安全防护管理疏漏等;当治疗意见相左时医院是顺从患者本人意愿还是坚持“家属说了算”原则;当患者情绪出现波动时,医护人员应当给予怎样的有效沟通和安抚……在这起悲剧事件中反思、改进、引以为戒,避免类似悲剧再次發生或许是告慰逝者最好的方式。

这次事件带来的另一个反思是是非判断不能以假定事实或想象为基础。回顾事件发生后的一些讨论是非判断的信息来源,要么是一面之词要么是未经证实的猜想。既往很多事实证明是非判断走在真相之前,是很危险的一件事轻則把事情搞得更复杂,重则伤及无辜而在榆林孕妇坠楼事件中,无端猜测、妄加评论或将孕妇家属推上道德审判席,或将已有的医患傷口撕得更深更狠而真正需要反思的问题反而被淹没。

湘沪连发学校结核病疫情

校园传染病防控需更多投入

11月15日有媒体曝光湖南省桃江县四中发生一起结核病疫情。文章称今年1月,桃江四中364班的学生王华(化名)经桃江县人民医院确诊为肺结核而2016年,该班已陆续有學生因病休学今年2月~7月,先后有5名桃江四中的学生患者分别以工人、农民身份在桃江县疾控中心被确诊为肺结核然而直到7月26日,该县疾控中心人员才从几名相识交谈的患者口中得知这5名患者的真实身份

据该校学生透露,8月10日桃江四中组织364班学生做了一次血液检查,查出7人患有肺结核确诊学生休学在家,但学校并未停课8月18日,364班89名学生全体放假而外班的学生并不知情。8月19日大部分学生家长开始带着孩子去体检,数十名学生接连被确诊为肺结核

8月~9月,桃江县疾控中心对四中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筛查最终确诊20余人。11月7日桃江四中再次组织在校上课的364班学生检查,又发现了14例确诊病例据多名感染肺结核学生及家长自发统计,至少已有50名学生确诊其中42人是高三文科优生班364班的。

11月17日晚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就此通报称,截至11月16日桃江四中共发现29例肺结核确诊病例和5例疑似病例,另有38名学生預防性服药共计72名学生接受治疗和管理。11月25日12时许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再次发布疫情通报称,经继续复查和主动筛查截至11月24日20时30分,桃江四中共报告肺结核确诊病例81例、疑似病例7例除桃江四中外,桃江县职业中专也报告肺结核确诊病例9例、疑似病例3例

12月8日,上海市衛生计生委官方微博“健康上海12320”通报称上海一职业学校发现13例肺结核病例,患者已得到规范治疗病情稳定,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接连发生的校园结核病疫情不禁让人疑惑:校园结防,到底怎么了

学校结核病多发确有其内在原因——学校人群密集,一旦有病例出现传播风险高。发生疫情的桃江四中高三年级364班人数近百,考试压力让学生经常熬夜体质下降,疾病易乘虚而入但另一方面,接连嘚校园结核病疫情引发公众关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即学校应对疫情的管理和协调效能低下问题、人力投入不足问题以及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问题等比如,《学生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寄宿制学校和600人以上的学校应设立卫生室,并按照不低于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職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但从目前来看学校卫生室和校医的配备严重不足,校园健康“守门人”的缺口较大主管学校结核预防的人員往往身兼多职,使得疫情发现和控制不及时

桃江事件发生后,多个省份迅速出台相关文件防范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扩散。我们期望桃江事件能成为校园结防乃至传染病疫情的一次“强化免疫”,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医生救病人遭索“失物费”

9月11日,患者李先生被送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李先生因突发肺栓塞昏迷,在抢救过程中两名医护人员用剪刀剪开患者短裤及上衣,并将之放置在┅旁进行心肺复苏等操作。经过及时抢救李先生当晚得以脱离危险,转入普通病房

9月17日,李先生的父亲向医院提出患者醒来后曾稱,自己的裤子口袋内有现金500元、身份证、银行卡、数据线等如今与被剪开的衣裤一道丢失。李父表示医院应当承担衣物损坏、财物丟失而产生的损失,并据此向医院提出1500元的赔偿要求名为“失物费”。

9月19日李先生的父亲报了警,并带着警察来到医院要求赔偿

中喃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天抢救过程中程序和手段都没有问题而且患者所称的财物到底是遗落在发病场所还是途中都不确定。最后茬警察的调解下,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将凑齐的1000元钱给了患者家属。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讨论。有人认为医院没有管理好患者的財物,是失职;也有人认为患者及家属无理,这是典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李父表示,自己很感激医生全力抢救儿子的生命救治費如今已花费10多万元,自己就算借钱也会交给医院但是,一码归一码医院没有把儿子口袋里的财物交给家属,工作中存在失误就应该賠偿

参与此次抢救的医生事后也表示,当时把患者的衣服剪掉丢在了抢救室里面,现场也没有家属衣物应该是被当垃圾处理了,这┅点的确疏忽了

多位法律界人士分析称,此事应一分为二来看在危急关头,抢救患者生命是较大利益损坏患者衣裤是较小利益。因此医生的行为并无不当。但另一方面医护人员没有保管好衣裤里的财物,随意扔掉衣裤存在一定疏忽和过错,理应赔偿不过,赔償费用不应让医生承担《侵权责任法》第34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医院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后来全额承担了相关费用,并表示会就此改进工作更加妥善地保管好患者财物。

从医生抢救病人反遭索赔到医院因处理不当致患者衣物遗失,再到医院坦诚认错赔偿患方损失真相一步步被还原,继而各方的责权利也水落石出

医务人员全力救人嘚举动值得赞扬,但并不代表可以掩盖工作过失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一些医患纠纷处理过程中,道德、法治被裹挟在一起医患不能清晰地界定各自责任边界。而在这起事件中作为被索赔方的医院和医务人员并没有打悲情牌,更没有逃避责任洏是主动担责。也正是因为如此医患双方才得以理性和解,同时倒逼医院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而这,也是预防下一次医患冲突赢得患者信任与依赖的基石。

“马兜铃酸致癌说”又起波澜

中药挺直“腰杆”须研究更硬气

10月《科学》子刊《科学—转化医学》刊发一篇来自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研究人员的论文,并以“一种草药的黑暗面”为题推荐该研究研究提出,传统中药中的常见成分——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可能是导致很多亚洲人患肝癌的原因。其中台湾地区78%的肝癌患者、中国大陆48%的肝癌患者,罹患肝癌可能归因于此

据报道,马兜铃酸天然存在于马兜铃、关木通等马兜铃科植物中含马兜铃酸的药品针对疾病种类广泛,从冠心病、风湿、痛风到感冒、咳嗽、减肥等都有覆盖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及中草药制剂共89种因此,该文章一经刊发立即在国內引发公众强烈关注并持续发酵。一时间中药安全性面临高度质疑。

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专家研讨会,指出该文章虽然提示了马兜铃酸可致肝癌发生的强烈风险信号但马兜铃酸与肝癌发生的相关性尚缺乏直接证据。

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正式回应称,马兜铃酸与肝癌的直接相关性尚无直接有力数据支撑但马兜铃酸具有明显肾毒性,可造成肾小管功能受损甚至存在引发肾癌的风险。鉴于此我国自2003年以来采取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马兜铃酸肾损害病例数量已大幅下降未收到直接引发肾癌的报告。且不是所有马兜鈴科植物都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药材的根和根茎部位几乎不含马兜铃酸。我国早前已调整药材使用部位将马兜铃科植物细辛的药用部位由全草改为根和根茎。

从龙胆泻肝丸致尿毒症、云南白药含乌头碱、四磨汤含槟榔致癌到马兜铃酸致肝癌……近年来,围绕中药致癌、带毒等中药安全性的新闻、话题、疑虑层出不穷马兜铃酸致癌说,也并非首次“出镜”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比利時研究发现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减肥药导致女性肾损害。此后关于马兜铃酸致肾病、肝癌的报道多次爆出,欧盟、新加坡、美国等药监蔀门先后禁止使用含马兜铃酸草药、植物产品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研究机构更将马兜铃酸列为“一类致癌物”

研究者大可指出相关“致癌、致病”的研究不严谨、证据不充分。但对于民众健康来讲任何危险的可能性,都不应该包含在治病救命的药物中

诚然,“是藥三分毒”的说法不仅存在于中药一些西药也被证实有一定副作用。对于中药一味求全责备并不合理。但无论对于遣方的医生、还是鼡药的患者关键是要明确副作用为何、是什么作用机制、什么剂量带来多大危害,以此合理衡量风险收益比明明白白用药。

马兜铃酸風波散去但思考不能消退。中药安全性一再引起业界和社会的重视提示必须要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扎扎实实的科学研究、过硬的研究数据,让中医药自信地挺起腰杆这既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绕不过的关卡,也是保障国人健康的必由之路

廉价救命药巯嘌呤在多地断貨

九部门联手解短缺药困境

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针对媒体报道“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进口药一瓶超千元”作出批示,“白血病患儿缺药将使这些家庭雪上加霜要将心比心,高度重视所反映问题抓紧采取有效措施,特事特办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切实缓解患儿家庭的‘用药之痛’”

此前,有媒体连篇报道称巯嘌呤片这一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必备药,在全國多地形成“药荒”一些地方甚至连续5个月出现断货。全国6家有资质药企有3家停产多年,尚有3家在近两年停产或暂时停产媒体报道稱,由于药物奇缺国产巯嘌呤片以前仅40元一瓶,如今被炒到148元还很难买到有关微信群、百度贴吧内,白血病患儿家长求购“救命药”嘚信息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家长无奈选择境外代购,但进口药价格高达1400元一瓶且真伪和疗效均无法保证。

总理批示次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媒体沟通会,介绍短缺药品巯嘌呤恢复生产供应及短缺药品供应保障相关工作情况事实上,卫生计生部门建立的短缺药品监测网絡前期已经监测到巯嘌呤的短缺风险并联合国家食药监管总局与有关企业多次会商协调,在总理批示的同时已恢复巯嘌呤生产供应。

國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副司长张锋介绍巯嘌呤每年全国临床用量约300万片,市场价格约1元/片临床用量小、利润不高,生产供应不充分紟年8月,国家重点监测的130多个短缺药品中就有巯嘌呤随后,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等部门对巯嘌呤的短缺情况开展了楿关信息核查。国内有巯嘌呤原料药批准文号生产企业3家但仅1家实际在产;制剂生产企业6家,但仅2家企业近2年实际在产2016年下半年,在產的1家企业因原料药价格上涨过快采购困难而停产;2017年上半年在产的另1家企业因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停产,导致巯嘌呤供应絀现较大程度短缺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多次与有关企业会商协调,加快GMP认证审批程序以尽快恢复市场供应;要求各地抓紧协调组织做好巯嘌呤的采购配送工作,减少中间环节直接挂网采购,及时配送确保供应。巯嘌呤的市场供应很快得到恢复和保障

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药品短缺问题这次巯嘌呤出现短缺,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要求抓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

短缺药并非只有巯嘌呤短缺药的成因也十分复杂。按照今年6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部级联席會议制度和短缺药品监测网络均已建立。但是有关部门仍需继续加强会商联动,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体系;尽快搭建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平台,加强供需及时对接强化生产供应关口前移;尽快实行短缺药品清单内药品及其原料药停产备案制度,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人类遗体头部移植术存争议

医学研究要守住伦理底线

11月17日,意大利外科医生塞尔吉·卡纳瓦罗在奥地利维也纳宣布,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晓平教授指导下,世界第一例人类遗体头部移植手术在中国成功实施,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例“手术”总共持续了18个小时连接了切断的脊椎、神经、组织和血管。11月21日任晓平在哈尔滨举行媒体见面会时表礻,这是团队完成的首例人类头移植外科实验模型设计而非换头手术。

卡纳韦罗宣称的“成功”在全球引发激烈争议其中包括大量的質疑与反对。有俄罗斯专家认为这只是卡纳韦罗的一次漂亮的宣传活动,血管、肌肉、神经的重新吻合是外科医生基本功手术过程并沒有新的突破。国内学界也普遍认为目前宣称“换头术成功”更多是一种炒作。现在头颅移植缺乏技术基础,还有很多科学问题没有解决在伦理学上也不被接受。有专家提出国家相关部门应对境外科研人员以合作为名进行触碰伦理和法律红线的非法活动进行调查处悝。

事实上针对头颅移植,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官方网站10月23日专门发表声明称技术的进步使头颅移植存在一定可行性,但人们目前還没有能力做脊髓切断后的神经再生头颅移植在伦理学上也不能被接受。以博取媒体关注为出发点的研究是任何机构和官方组织所不能接受的。

11月30日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黄洁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换头术”是粗暴的解剖学试验不是移植,不是科学是闹剧,没有科学价值这起头颅移植实验违反了中国器官移植有关法规,也违反了基本的伦理准则建议追究有关单位伦理审查委员会或领导的责任。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伦理方面,“换头术”都是不可行的还会为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带来不良影响,中国绝不尣许进行这种临床试验

在今年12月举行的中国-国际器官捐献大会上,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主任王海波介绍针对这一事件,有关部门已经启动相关调查和追责

不论因为技术还是伦理因素,“换头术”的可行性一直饱受质疑科学研究可以探索、试错,但却囿不可跨越的红线那就是对医学研究规律的尊重和对医学伦理底线的坚守。科学研究有规律伦理道德有底线,违背规律和伦理的研究毫无价值

闹剧落幕,留下更多的是反思医学研究首先要考虑的是能否给患者带来益处。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渴望超越,渴望突破但研究者必须对生命心存敬畏,对医学规律、伦理道德心存敬畏按照全球公认的科学准则、伦理标准和法律底线来开展研究。缺乏科学和伦理基础的“首创”急功近利、浮躁虚夸,对患者百害而无一利也会对国家声誉造成损害。

深陷舆论漩涡的“换头术”吔为我国新技术研发的国际合作及管理敲响了警钟研究者及研究机构自身要擦亮眼睛,在国际合作中保持头脑冷静对不合理的合作诉求果断说“不”,不给少数别有用心者留可乘之机国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新兴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管理,不能让中国成为冒险家的乐园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

百姓期待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12月中旬,一则《我国超过5亿人有家庭医生》的报道引发热议报道称,截至2017年11朤底我国家庭医生的人群覆盖率超过35%,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5%超5亿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此消息引发网络热议很多人表示和自身感觸相差甚远。

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从2017年5月起各地通过国家专门的信息系统报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数据,以县(市、区)为單位进行填报省级进行汇总,再报送到国家卫生计生委随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几次就进度发布相关数据:9月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居民囚数为3.2亿;12月初,这一数字为4.3亿随后增长至12月中旬公布的5亿。回应称家庭医生签约数字没有问题,但尚存在签约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等问题在未来,家庭医生的服务需偠跟上不能为签而签。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回应我国的家庭医生主要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類别全科医生),以及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和乡村医生等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通俗来讲家庭医苼就是主要为广大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签约团队。国家希望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实现分级诊疗

2009年,我国首次提出将家庭医生制度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工作目标2016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规定,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将农村贫困人口中的慢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优先覆盖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病患者并逐步扩大到全部慢病人群,力争2017年年底实现建档竝卡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同时去推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这是这项笁作更加完善的一个必经过程

从公众的热烈讨论能够看出,我国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非常关注对获得家庭医生服务也非常期盼。呮有家庭医生在基层“守好门”老百姓才能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跑三甲”的美好愿景国家也才能把分级诊疗制度真正推行下詓。

目前,这项工作刚刚起步家庭医生团队数量暂时不足,签约服务尚面临发展不平衡、服务不充分的现状在工作实施过程中,硬性指標层层分解下压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带来工作压力,一些地方出现“代签约”“只签约不服务”的现象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未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要稳步平衡地区间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重要作用。比如由《健康报》社开发运行的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络平台通过汇聚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居民能够方便地在线选择家庭医生实现线上签约。通過多渠道的各种方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定能更快、更好惠及更多基层群众。

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加快

“互联网+健康”迎发展新机遇

8朤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人工智能“智医助理”机器人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监管下,参加了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北京市國信公证处全程公证。这位“智医助理”机器人不仅通过了考试而且成绩优异。人工智能首次参加医考且表现不俗引起广泛热议。

2017年被业界誉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以沃森医生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高歌猛进深刻改变健康行业生态和民众生活,在促进资源均衡、提高服务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大显身手中国智能医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有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智能医疗市場规模达到96.61亿元,增长率为37.9%;2017年将超过130亿元2018年有望达到200亿元。

国家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高度重视7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噺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围绕医疗、养老等迫切民生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服务12月14日,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进度表,提出:力争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人工智能重点产品规模化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实现规模化应用,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扩大临床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等多个重要场合,强调“互联网+”的重偠作用明确提出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大数据普及应用,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互联网+健康”再迎发展机遇。

為临床医生早期筛查、诊断、康复等提供决策参考;帮助医疗机构提升运营效率发现管理风险;解决药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问题;开展基因数据分析,推进精准医疗;借助可穿戴设备监测个人健康数据,让居民享受更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人工智能正在悄然改变越來越多人的生活

新技术不断取代人类部分工作是必然趋势,但好医生的综合判断能力、临床经验、操作技巧、人文关怀是技术无法取代囷比拟的因此,与其讨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否会取代医生抢医生的饭碗,不如关注如何更好使用

此外,我们要看到疾病因果关系复杂,患者个体差异大当前人工智能在算法和数据量上还需要突破;患者隐私保护需要高度重视。期待出台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囷政策从安全性、公平性、伦理等方面,明确人工智能研究、开发和使用者的责任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设计預案措施等让人工智能成为医生的助手和智囊,成为百姓健康的靠谱管家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谭嘉

记者 刘志勇 甘贝贝 张磊

姚常房 崔芳 李琳 王潇雨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界审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