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吗,本人个问题需要急用,哪位感谢好心人的一段话能借我,可以通过平台转借,

建设银行卡4件套_百度 __ 贴吧
>>>>新闻报道>>
14:06:08排名:
  建设银行卡4件套▌▌σσ:/Vx:a4747668▌▌一手卡源.全套银行卡.资料齐全.身份证.预留手机卡.网银.全新无记录.
谭秦东辩护律师:正在赶往凉城办取保候审手续4月17日下午,在内蒙古自治区检方针对&谭秦东损害鸿茅药酒商品声誉案&发布通报称,经研究认为,目前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指令凉城县人民检察院:将该案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变更强制措施。刚刚,谭秦东的辩护律师胡定锋接到检察院的通知称,可以办取保候审手续,把人接走。目前,胡律师正在从呼和浩特赶往凉城县看守所办理相关手续。胡律师表示,他早上刚跟谭秦东会面,结束后,下午就到呼和浩特了。据谭秦东说,昨天检察院对其进行提审,主要问了他为什么起《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这样的标题,为什么发这篇文章,还问了是否有人给他钱让其写这篇文章。谭医生称是出于医生职业道德,了解鸿茅药酒虚假广告宣传的情况,希望给老年人消费群体提个醒,并称写文章是自愿的,没人给钱。提审后,检察院并未给出反馈。(北青报记者 戴幼卿 张雅)
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新闻报道>>
请选择频道
2018大畅想
本网站所有刊载内容信息,谨代表权威认证观点。 小迪菜鸟排名:总结十多年的高利贷生涯,姚将军说自己就得出这么一个感悟总结十多年的高利贷生涯,姚将军说自己就得出这么一个感悟余亲斤百家号K的父母又从县城奔来避难了。距离上次帮老人家赎回房子,最多只有两年。这一次,追债的小弟是半夜上门,把家里的花盆、鱼缸、碗碟全砸了。警察赶到现场,查看一地碎渣后,问:“决定报案处理吗?可以对他们刑拘的。”老人家犹豫半天说:“算了吧。”小混混们再放出来,谁知道还会怎样?K和我是中学同学,我们同在东南一个山区县长大。K的哥哥是放高利贷的,资金链断裂,跟合伙人又闹翻。现在踪影全无,烂摊子丢给爸妈和他。要命的是,房子被抵押过两次,他也赎过两次。县城房价不高,赎一回得二三十万元。产权是爸妈的,总不能让他们年老流离失所吧。记吃不记打的,不止是他哥哥和父母。这个县城,几乎每隔几年,就被高利贷席卷一次。县域经济像遭了台风,满目狼藉。只要是县城出身的人,谁没有几个亲友被卷进高利贷呢?1明知你是个火坑,我也要跟你在一起美国电影《华尔街之狼》剧照高利贷风暴,何以总是发生在县城?因为一二线城市,谋生与投资的机会渠道更多。社会底层的高利贷,如果不像北京南城的菲妥妥那样一家出人命,是不太惹眼的。县城高利贷不同,它有时几乎是全民牟利的工具。一般说,经济越好而融资渠道越有限的县城,民间借贷就特别多,高利贷生存空间就越大。或者说,高利贷生存空间越大,县城经济也越容易波动。卷入高利贷的,情况分三类:一是赌徒;二是需要短期资金的企业主;三是放贷赚利差的普通百姓。先从赌徒说起。明白了赌场生态,也就容易理解县城的民间借贷。我们这个县,在赌场放高利贷的,行话叫“做火坑”;借钱赌博的,叫“跳火坑”。20年前这么称,也许是贬义,但现在已是中性词。不止是本县,邻近几个县,都沿用“做火坑”这个妙词儿。放贷的可以大方地介绍:“喂,我是做火坑的,请问你要借多少?”赌场为逃避风险,一般在山里搭帐篷开赌局,所以大家称赌博为“上山”。赌徒担心赌场被冲击,钱被没收掉,都不带现金上山。谁来承担风险?“做火坑”的人。他背着钱到现场借给你赌。一个“火坑”带着5万元上山,县城可能还有一个人守着百万元钱,随时准备上山增援。“火坑”每借出一次钱都有利息,过手就要收利息,这叫“过手息”。赌徒一下山,“火坑”就跟着到家里拿钱。如果拿不到钱,可能就翻脸了。赌徒借1万元,哪里会在乎1000元的利息。如果输了,反正也等于押上了1万元钱。如果赢了,就是一本万利。所以1000元利息,在赌徒心理上是不存在的。“火坑”带3万元去,也许一天就有3万元赚回来。赚多少得看过手率,过手一次3000元,10次就有3万元。“火坑”做得久,名气就大,很多人会来找他。他像一个聪明的军师,观察赌徒心理,在边上提醒或控制你,帮助及时止损。跟着赌博的你,“火坑”才有吃有喝。赌技成熟的老赌鬼,会有“专职火坑”在边上伺候。“跳火坑”的人也有一份迷信,我就是要和你做搭档,赚到钱就要分“火坑”一部分,手气才会旺。“火坑”与特定赌鬼的合作,有的可以持续好几年。赌场愿意让高利贷者进入,是因为资金池子越大,场子越活跃,大家赚钱机会越多。这似乎是县城民间借贷活跃的畸形缩影。“明知你是个火坑,我也要跟你在一起。” 在高利贷掀起高潮时,人人都以为火中取栗必定成功,谁知楼起楼倒,都在转瞬之间。2暴利狂欢是怎么开始的?《大空头》剧照县城高利贷,牵涉面有多广?以我待过的那个县为例,法院里40%以上的民商事案件,都是民间借贷纠纷。从前案件标的在500万元以上的,就要去中级法院起诉。后来逐年下调,2000万元以下,也在基层法院起诉。现在是3000万元以上,才轮到去中院。案件之多,可想而知。有个房地产公司老板,在民间大量融资,年息3分。他有个亲戚是小学老师,一传十,十传百,全校老师每人拿了二三十万元给他。每人投钱不多,但挡不住人头多,数目也不小。甚至老师的亲戚,也闻风而来。2014年底,有些公司出现危机,有个老师不放心,找了理由去讨钱。老板一点也没耽误,立即还钱。这老板心里很清楚,消息一旦传出去,形成恐慌挤兑,情势会急转直下。一两天后,老板特意请老师们吃了个饭,还提了两百万元现金,放在酒桌上。他端着酒盅,笑眯眯地说:“现在县里经济不稳定,有些人担心可以理解。今天请大家吃饭,一是感谢你们,二是谁需要资金,也请早些拿走,我好计划下一步投资。”当场就有人把钱领走了,也有人迟疑着没领。有一位男教师,领了钱回家,被老婆骂了一顿:“你只会教书,赚个工资,好不容易能赚一点利息。别人还了钱,你还真傻傻地领回来!”又列了家里一堆开销,再数落一通。次日,这位老师把钱送回,不好意思地说:“我老婆讲,家里暂时用不上这钱。”头一晚拿钱的,第二天都像这样送回钱。老板大度地收下,诚恳说,“我已经讲过了,如果真要投资,周期要稍微长一点。如果你确实是闲钱,就放我这边,可不敢半途再收回。”几位老师纷纷说,没事没事,你尽管用,我们就是投资。半年之后老板跑路了。那一次,他还钱的举动,只是针对这所小学的老师,但消息传扬开后,借势稳定了其他群体。几位老师事后顿足大骂:“太狡猾啦,太狡猾啦!”被老师连累的亲戚也骂:“你们还是当老师的,太愚蠢了!”在县域经济里,居民投资项目不多。大家都指望房地产不停地涨。只要有一个地块被开发,手上有闲钱的人,都想分一杯羹。有的老板手上只有500万元,就敢去标3个亿的地块。很多楼盘,投标前就开始集资,承诺你的本钱三年翻一番。如果没有标到,保证在几天之内,本钱连带3分利息还你。如果中标,他就等于用500万元撬动3亿元,他再将工程切块分包出去。县城的地块,多数是本地人投标,都是合伙型集资投标。这种老板偶尔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融资”和“投资”,受害者也越来越多。所谓“投资”的普通百姓,一出事就找法院。法官就是有16条大长腿,也追不了那么多跑路人。3本来只想过桥,谁知掉进了火坑《华尔街之狼》剧照欠下单笔大额高利贷的,都是借“过桥资金”的企业主。所谓过桥资金,最早是指银行承诺你先找一笔资金,还了我期限内的旧贷款,回头马上再借新款给你。过桥的比喻,十分贴切。但真正过桥的情形,非常复杂。有一种情况是,正常的企业主,把资金杠杆做得过大了,自己现金流不够,认为找高利贷者,弄一笔短期资金先过桥再说。以往他多次过桥成功,想不到这一次掉进了深渊。他是有资产的,本来可以先变现来度难关的,但他偏要贪图方便找到高利贷,于是结局注定。第二种是经营碰上风险,他需要一笔资金对抗。现在是市场的冬天,他指望明天太阳能正常升起,春天正常来临。他希望保住市场,保住资产。刚开始时他有理智,只贷二三分息的款子。当情势日益危急,借款途径越来越少,他只好借新还旧了,而且还的其实还只是利息。第三种老板,是穷途末路,一脑袋浆糊的,先借再说。他是倒过来想骗高利贷者的钱,反正我还不起嘛。我有一个朋友,向银行贷款8000万元。他平时是哪里能赚钱,资金就投在哪里,虽不合规,银行也睁一眼闭一眼。当银行发现他账目流水有问题,让他先还款,哄他说半个月就再放贷。“你先找一笔过桥资金嘛。”灾难都是这样开始的。他找了一家外地商会融资,每月5分息,也抵押了财产。结果银行2个月不放款,半年还是不放款。他在等待银行消息过程中,本金还没有偿还,抵押的企业与财产已作为利息烧掉了,公司归了商会里的一个老板。某热播剧中的“过桥贷款”陷阱他是正常经营的企业,根本没想到这是“火坑”,他只觉得需要资金杠杆。路越走越窄,为了烧利息,他开始到处借钱还利息,最后借到了高利贷头上。他向“火坑”借10万元,利息已付了20多万元,但10万元本金还未还。每到付利息那天,一分钱不能少。如果少1分钱,罚你多少息由对方说了算。没钱吗?条子写来!一个人面临恐惧和羞辱时,没有反抗余地。一个耳光,体面全无。开始打你几次,到后来不打你,心理也被绑架了。一年365天,都想着怎么骗钱还利息。他不断幻想着,一夜暴富还钱。什么地方才能暴富?还是赌场。到这种时候,连“火坑”都躲着他走了。当然,还有情况是这样的:和和气气商谈过桥资金,在达成协议时,双方都乐观地认为,这是短暂“过桥”,毕竟企业度过危机的先例很多。高利贷者也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一个企业找他借贷,等于一只鱼儿往网上撞。他要捕你这只鱼,要先算一算网是否够大。当他的资金足够多,可以把你的财产转化为他的财产,那他会把网逐渐张大。当你形势日益吃紧,高利贷者反而还提供更多过桥资金,那就是张网以待了。如果他觉得你还有实力,吃不动你,那赚个“过桥”高利息就好。反正你这只鱼游走,还有新的鱼来触网。过桥资金的渠道,非常复杂,未必是放贷者自己的钱。往往是他融资来的钱,里面有亲友的钱,甚至是别人的保证金。后来的追债手段那么狠,就是害怕追不回来,他也要跟着完蛋。4欲望是一条章鱼,不会松开自己的猎物在高利贷受害者中,老年人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日常生活中,老人似乎淡泊名利,但一涉及到利息,他们总是想高了再高。他们才不去想,什么渠道合法安全呢。那是我合法的钱,钱生钱难道不合法的吗?再说,都是亲朋下属,人家好心才拉我进去。有什么理由不“投资”呢?他们的口头禅往往是:“人家的利息比银行理财高得多啊。”县里有位老局长,手下有个贴心的年轻人,退休后仍保持密切联系。某日,年轻人来说:“您还有闲钱吧?可以借出去收点利息。”此后,果然持续收到高息。其实年轻人也在放贷,他编了无数理由,不断拿走钱,又不断支付利息。老人家连吃两年多高利息,很是开心。但后来,利息越来越不及时,慢慢就再没钱来了,老局长差不多折了1/5本钱。想不到的是,过了两年多,那年轻人又登门动员:“我手上还有个项目,投资利息更高。”老局长犹豫,唉,就算了吧。年轻人拿出规划图与标书,说:“这是房地产呢,它还能长腿跑掉?”老人家想了想说:“好确实是好,可我哪有这么多钱啊。”对方又动员:“你可以拿房子抵押,向银行贷款呀,转借给我们,利息更高啊。”结局可想而知,养老的房子没有了。像这样不止一次上当的老人,占比不少。这一次不成功,再试试下一次吧。高利息是老年人获利的唯一来源,是致富的逼真幻觉,要放弃谈何容易。小县城文化的特点,是容易攀亲结友。这也意味着,负面经济现象易于放大。当高利贷的现金流量和流速足够大时,就会卷入大批工薪阶层。人人都觉得,只要我有现金就能赚钱。太多人加入货币游戏时,距崩塌已然不远。有个朋友在一家公司上班。某日老板说,你们可以把钱投入公司,保证有高息,也算给你们一点福利。当时公司火爆,收入不错,员工抢着投钱。开头给的是3分息,后来公司提出,每个员工都必须投资,利息作为工资结构的一部分。实际情况,是老板拿到外头去拆借放息了。最后,公司倒闭连累员工。这位朋友抵押了父母房子,姐姐帮助赎回房子,但也害姐姐离了婚。高利息还会引来外地“投资客”。那一段时间,经常有人主动打听:“听说这里利息最少也有2分,快帮助问问,我也要投啊。”这基本是上门送死。我有个同学,在广东开内衣工厂,最忙时要请亲戚去把关。听说县城利息高,他和亲戚们筹集5000万元现金“投资”,血本无归。整个家族,都受拖累。加拿大作家达尼·拉费里埃说:“欲望是一条章鱼,不会松开自己的猎物。它一旦跨入我们的家门,就不会再出去,最后占据所有的空间。”高利贷对有钱的家庭而言,就是这种八爪章鱼。5“做火坑”的人,最终烧死在火坑里高利贷的可怕在于,即使是精于算计的行业老手,也从不得善终。据我在县城的多方调查,没有求证到“做火坑”的能漂白,甚至成为普通人也极难。“做火坑”的人,最终烧死在火坑,是不可逃脱的命运。高利贷者做生意,先是用自己的钱,接着用亲友的钱。比如,先用50万元起家,连本带利发展到100万元,亲友看你放贷兴旺,又给了你300万元,总计有500万元在运营。货币流量流速平稳时,他们生活挥霍奢靡。货币流速加快时,赚的钱似乎更多,但他们不会把赚到的高息,作为风险金留下来,而是把赢利加入本金,像滚雪球一样继续滚。他们想象,这个雪球可以滚到无限大。高利贷者完蛋的原因总是这样:你盯着别人的利息,别人瞄着你的本钱。当发现“跳火坑”者跑路成风时,不但本钱没有了,连亲友的钱也赔上了。表面看,高利贷有个合理损耗率,做10次可能会跑掉一两单,他还有八九次赚钱。但要命的是,最终跑掉的总是大单。出现风险时,他们优先要还款的,当然是被牵涉的公务人员。县城小,只要跑掉几单,消息传得极快。转两三个圈,所有亲友就全都知道。参与者纷纷上门讨钱时,家里就出现暴力挤兑了。你只能跑路。他最致命的问题,是食利与快钱,把他的人生态度、消费方式破坏掉了。他们无法适应正常社会。这种人即使真的赚到了钱,下决心离开 “火坑”,对正常行业的风险,也往往麻木。中国人有一种说法,叫“德不配位”,你以这种德行赚了大钱,必然会麻木地支配大钱。在原来的食物链上,你是顶端。换了食物链,你成了底端。那些当火坑助手的小弟,看到来钱那么快,也一样无法平静生活。他宁可流浪,也不愿再赚那三五千元工资。食利心态,犹如毒瘾。高利贷在县城里,之所以每隔几年刮一趟地皮,是因为普通人就是最深厚的土壤。大家只要有闲钱,必然不愿留在兜里,爱拿去放贷。没借出去放贷,就觉得是金钱损失。他对“得”,已没有常人的庆贺心境;而对所谓“失”,则锱铢必较。从这一点上说,所有人的本性没有区别。放贷能力越强,欲望就越强,所以失败也更惨。在暴利面前,你有多贪婪就有多危险,你有多狡猾就有愚蠢。气球吹得再大再好看,也对付不了一根针。这是恶劣的金钱生态。参与共谋的百姓与高利贷者,最终都是受害者。只不过我是小鱼,你是大鱼。大鱼上面还有更大的鱼。最大的鱼,就是贪婪的人性。《大空头》剧照延伸阅读民间高利贷的隐秘真相 直击民间金融“跑路风”来源:上海证券报高利贷这种经济形式在我国延绵千年,有时它游离在金融法规之外,却隐藏在生活的角落,形成特殊的金融生态。在实体经济增速下行的当下,高利贷生意又会遭遇什么?“我现在收手不干了。”广西桂林高利贷圈内的“元老级”人物姚将军告诉记者。这是他十几年来从没有过的事情。此前,虽然也有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但还可以做“倒贷”生意。在钱生钱的游戏中摸爬滚打,姚将军看惯了民间资本江湖的风风雨雨,对当下高利贷生意的急转弯,总结出了八个字:“成也银行、败也银行”。  踩雷很多企业老板都以扩大生产或者扩大销售的名义借钱,实际上却是干着“资金贩子”的活。姚将军不愿意给这些“倒钱”的人筹钱,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踩了地雷”。“高利贷在中国是最好的生意,同时也是最坏的生意。”姚将军是广西桂林高利贷圈内的“元老级”人物,做高利贷生意十多年,见到记者先是一番感慨。从当年五万元、十万元起家,到现在的每笔放款达到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从业十多年,姚将军早已身家不菲。因为放高利贷很少失手,人称“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他对此颇有几分得意。对于高利贷“元老”的称呼他并不感冒,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别人叫他“姚将军”——作为从部队退休多年的干部,他乐意得到这样的“尊敬”。“我对这一行看得太多,了解的黑幕也太多。”说到桂林高利贷圈内的事情,姚将军了然于胸。姚将军知道,做他们这一行,迟早会“踩雷”。但事情发生时,他还是觉得突然。日,借他钱的一名江西老板跑路了,他放的1400多万元,一下子打了水漂。让人猜不透的是,姚将军不仅劝逃了这名江西老板,还亲自送他走上逃亡之路:“你赶紧跑吧,再不跑别人会砍你的。”这名江西老板在桂林做酒生意,已有不少年头,但姚将军认识他也是一年前的事。一开始是通过圈内朋友介绍,后来经常一起吃饭混熟了,觉得江西老板人还可以。“他借钱不是玩虚的,而是搞实实在在的买卖,我就看中这一点。”“当时酒的市场还算可以,江西老板打算扩张,银行也给他放了款。”姚将军考察了一番后,决定给他放款。不过,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中高端酒的市场骤然跌落,低端酒也是市场萎缩、利润微薄。江西老板在不恰当的时候盲目扩张,让自己陷入了困境。姚将军的手机中,有一份拍下的江西老板的债主名单,上有22人,包含每个人的联系方式和涉贷数目,整个高利贷规模达1.2亿元。“我也不是傻子。” 姚将军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当时借给江西老板的1400万元,并不是一次性借出,而是先借100万元,一个月后连本带息还上。再贷100万元、200万元,如此反复。累计下来,总共借出去的是1400万元,但利息大概收了1000万元。所以,总的来说,他亏得并不多。“你就是要他命,他也拿不出钱来。”姚将军说他想开了。他听说那名江西老板现在被另一个债主藏匿保护了起来,“所谓保护,说白了就是单独逼债。”姚将军尽量让自己不把这单损失当回事。“就跟银行一样,它一单出问题,亏上一两亿元,也就是几个月的利润。我损失这几百万元,就权当是三个月的利润打了水漂吧。”他还说,高利贷就是击鼓传花、借新钱还旧债。所以在姚将军后面借钱给江西老板的人,损失要比姚将军严重得多。他向记者透露,与江西老板借钱做实事不同,很多公司老板都以扩大生产或者扩大销售的名义借钱,实际上却是干着“资金贩子”的活。“一般是以(月利)2分的息借进来,再以(月利)5分的息放出去。专门倒腾资金,低息借进来高息借出去赚利差。”现在这些资金贩子很多放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他们欠别人的窟窿,也就没办法填了。”姚将军不愿意给这些“倒钱”的人筹钱,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踩了地雷”。难题“入行早的人,三年翻十倍都有可能。”但是,现在百分之八十发了财的人又都栽进去了。做高利贷发了家的人,缘何现在沦为生活拮据的 “地主”?在送这名江西老板跑路后,姚将军还做了件匪夷所思的事——他给银行和其他的放贷人分别打电话报信。这引来了债主们哄抢江西老板仓库里的存酒,而姚将军却在一旁看起了热闹。不去抢酒还报信,姚将军有自己的算计。姚将军说,他告诉别人来抢酒,别人还会念着他的好,顺水赚个好名声。“抢到手的酒,实际上连个零头都抵不到,要它干什么呢?自己还得出钱出力、找人找车拉。抢到后还要找仓库放,又得花钱,还不如利用这个时间和精力再找一单做呢。”这还只是表面上的一层。姚将军说,银行从仓库里抢到这批酒,拉回来打开一看,顿时傻了眼,原来堆放在仓库里的并不都是高端酒,中间很多是假酒。银行当初做贷款的时候,用仓库里的酒做了抵押,银行贷款员也亲自来看过,也拍了照。但是,这些酒却存在三种可能性:第一,这些酒不一定就是这位老板的,可能是其他人暂时存放的;第二,这些酒很可能被做过重复抵押,这很难被发现;第三,这一堆酒造假,外面的几层是真的高端酒,里面只是些低端酒,以次充好。“我现在即使钱投出去要不回来,也永远不会去收这些资产。”姚将军说,现在债务人还不起钱,说要拿房子、土地、车子什么的来抵债,他都统统不要。要了,就会陷入更大的麻烦。“我就是这种态度。”姚将军说,因为这些东西都没用,肯定早就抵押出去了。“入行早的人,早就发了大财了。三年翻十倍都有可能。但是,现在百分之八十发了财的人又都栽进去了。”姚将军说现在高利贷行当有个怪现象,早年靠高利贷发财的人,现在其实手上并没有富余钱过日子,他们手中拿到的多是纠纷不断的房屋、土地等很难变现的资产。姚将军举例说,某人手头有1000万元,若是运作得好,又不出意外,两三年赚到5000万元真没大问题。但赚的这些钱,这个人不会放在手上,因为尝到了甜头,所以会继续往外放,玩“钱生钱”的游戏。姚将军接着说,游戏继续下去,若要遇着借款者不还,就去收他的资产,再抵押给银行贷款,然后再放贷,如此周而复始。但是,这两年还不起款的人多了,今天倒一个、明天再倒一个……最后砸在放款者手中的房地产、工厂、甚至公司股份越来越多,资产质量越来越差。到最后,这些“烫手山芋”很难用来在银行抵押贷款,游戏就结束了。于是债主们便骑虎难下:收了地块的,转手出不去,自己就成了“地主”;收了公司股份的,就更加麻烦,要想公司继续运转就得继续投入,作为股东还得再掏腰包。不掏,公司要倒;想卖,没人接盘。姚将军说,他身边就有好几个这样的,账面身家上亿,口袋囊中羞涩,远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风光。收手“以前跟银行搞好关系,‘倒贷’无风险、高收益;现在银行抽贷断贷,高利贷老板也得跑路。”“我现在收手不干了。”姚将军告诉记者。这是他十几年来从没有过的事情。此前,虽然也有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但还可以做“倒贷”生意。“倒贷,也就是大家说的过桥贷款。”姚将军说,这曾经是无风险、高收益的活,“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他打了个比方:债务人有100万元的银行借款要到期,但手头上只有20万元,就要先从高利贷手中借80万元来还银行,之后银行会给他续贷100万元。这样一来,放高利贷者收回那80万元就有保障了。风险再低的活也要按照“行规”走:放出高利贷的时候,放贷人会扣押债务人的身份证、银行卡以及U盾。“没有身份证,银行不放款;没有卡和U盾,钱就转不走。”细心的姚将军还会给自己再上一道保险。“我还会做一件银行做不到的事情,就是紧盯债务人。”姚将军说,银行的贷款员手上有几十个客户,根本管不过来,“而我们则可以派专人跟着债务人,去债务人的公司上班、甚至陪他回家,24小时跟踪。”更多的时候,还会要求债务人把家人、家庭和单位等重要信息都写下来。“等真到了他还不起钱的时候,追债时会用得上。债务人还不起钱,差不多也会无法立足了。”在整个过程中,放高利贷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银行是否放贷。如何确保银行放款?姚将军说这绝对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在银行环节疏通好关系,而且形成默契。有了这道保障,本来倒贷没啥风险。但是,从2014年9月份开始,大家都开始害怕了。出现这种变化,跟2014年上半年广西柳州民企龙头正菱集团的“爆单”,关系很大。日,正菱集团资金链断裂深陷巨额债务危机,老板廖荣纳夫妇跑路,被警方通缉。桂林一家银行中心支行行长说,正菱集团出事后,整个桂林的高利贷市场几乎崩盘。“很多放高利贷的老板都跑路了。通过公安局经侦报案的规模,不低于20亿元。”姚将军没落到“跑路”境地,这得益于他一直坚持的“风控”策略。庆幸之余,他也有几分自赏:“在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将资产作了配置,三分之一用于放贷,三分之一存于银行,另三分之一添置了房、车享受。”正菱集团的爆单,姚将军说自己深知内幕。“正菱集团可能出事,大家一年多之前就知道。本来还可以再撑一撑,但银行突然抽贷,直接导致廖荣纳崩盘。”姚将军称,2013年底,正菱集团在北部湾银行和柳州银行的贷款即将到期,银行找到廖荣纳,让他先去找渠道筹款把到期的贷款还上,然后再给他贷款。结果,廖荣纳千方百计通过民间高利贷筹钱还上银行贷款,而银行不仅不续贷,北部湾银行还收回对正菱集团的8亿元承兑汇票授信,柳州银行也收回了4个亿。“除了正菱集团,还有一家大企业,也是被银行给抽贷了,还完贷款之后,但银行没有按承诺继续放贷。”姚将军透露,这两件事情之后不久,柳州银行有高管莫名其妙被人砍伤,坊间传言即与抽贷有关。“聪明的高利贷者,现在都休息了,因为银行不放钱。”姚将军说,这种情况下,你承诺多高的利息,再怎么保证,倒贷这事也会变得越来越危险。银行高利贷生意“成也银行,败也银行。” 银行放贷出来的钱,相当比例被转手流入高利贷渠道。“一笔看似有抵押的正常贷款,骨子里可能已经烂得不行了。”十多年的高利贷经历,在钱生钱的游戏中摸爬滚打,姚将军看惯了民间资本江湖的风风雨雨,对当下高利贷生意的急转弯,总结出了8个字:“成也银行、败也银行”。姚将军说,“我估摸着现在的流动性紧张,也是由于高利贷造成的。银行放贷出来的钱,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高利贷渠道,尤其是城商行。”虽然姚将军的看法难以核实,但他举了自己身边的例子:一个做高利贷的朋友租了一间办公室,注册了几十个公司,利用这些公司去不同银行贷款。这位朋友从银行贷出的钱,成本(月息)1分,但他再贷出去,就可以赚好几倍,几乎是“空手套白狼”。“这家银行来了,就换成这块牌子,那家银行来了,就换成另一块牌子。”姚将军说,其实上门的银行信贷员也知道这些事情。但现在银行的生意也不好做,放给高利贷公司的风险反而比放给实业的要小,还能增加信贷员自己的业绩。姚将军还在几位银行人士那里了解到,现在国家信贷支持农业、环保等中小企业的政策也被钻了空子,不少高利贷公司就频繁地去收购这些快不行了的企业,或者直接跟它们合作。付出一定费用后,贷出钱来对半分。“这类小企业,每家最多可以从银行贷出3500万元,但贷出来后,它们多半没办法花完。”姚将军说,其实这些小企业资产已经烂得不行,加上经济形势不好,就算是用足这些钱,也是根本救不活,还不如将贷来的钱借给高利贷公司,自己收些好处。“银行被骗贷出去的钱真不少。”姚将军说,但是从账面上看,还真难查出问题来。姚将军起底了银行的做法:“很简单,银行放贷都是有资产抵押的,问题就在抵押上面。”比如银行借出去100万元,但债务人还不起,事实上就变成了坏账。但银行会想办法让这个贷款一直存续下去,比如找人帮忙将账给还上,再利用原抵押物做续贷。还旧借新,表面上看,这笔贷款就看不出有什么问题来。“行长在任期内就可以这么干,只要在他任期内不出事就行了,到继任者来出事了,他可就不管了。”高利贷公司的老板,从来都不会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去从银行弄钱。要么是用手下员工的名义,要么利用刚招来实习大学生的名义,利用抵押物从银行贷款出来。还有更恶劣的,就是拿几百块钱雇车到农村拉一车村民出来,给他们一些小恩小惠,然后借用他们的身份证去银行运作贷款。“如果最后出了事,从法律上没依据找到他。”这种事情时有发生。总结十多年的高利贷生涯,姚将军说自己就得出这么一个感悟:“你放钱给他,是想赚他的利息;他借你的钱,是想赚你的本金。就是这么一场斗争。”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余亲斤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总有一次哭泣,让你瞬间成长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恩好心人的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