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早产宝宝小儿轻微脑性偏瘫型偏瘫康复后能像正常人走路吗

  刚刚在网上看帖子说宝宝肌张力高是脑瘫前兆,我宝宝十多天就能抬头,脚也有力量,不过没觉得他傻呀,没满

刚刚在网上看帖子说宝宝肌张力高是脑瘫前兆,我宝宝十多天就能抬头,脚也有力量,不过没觉得他傻呀,没满月就喔喔的说话,喜欢听音乐,出生几天就会自己抱奶瓶,因为两个月了黄疸还没退医生说是母乳性的,好害怕会脑瘫!

患有脑瘫的孩子都会出现肌张力高的现象,以致于造成肢体僵直、行为困难等,孩子肌张力高就是脑瘫吗?   肌张力高和脑瘫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肌张力,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就被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肌张力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肌张力高是脑瘫典型的发病症状,主要表现在痉挛型脑瘫或强直型脑瘫:    1.痉挛型脑瘫——痉挛型脑瘫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一类脑瘫,约占全部患者的60%~70%,肌张力高是其最典型的表现。患儿常表现为“折刀”式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上肢常表现为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呈紧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中。下肢大腿内收,肌张力增高,大腿外展困难,髋关节内旋,踝关节跖屈。   当痉挛型脑瘫患儿呈俯卧位时,因肌张力过高其膝关节、髋关节呈屈曲姿势,抬头困难,仰卧位时头后仰或低头。扶呈坐位时头向后仰,用力扶成坐位后膝关节弯曲,不能伸直,跪时两足跟不能放在臀后方而是在两侧,下肢呈“W”形。站立时髋、膝略屈,足尖着地。由跟腱收缩,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而呈踮足。    2.强直型脑瘫——强直型脑瘫也是一种与肌张力过高有直接关系的脑瘫,但临床上很少见到。由于患儿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肢体僵硬,活动减少。由于锥体外系受损所致。被动运动其四肢时,主动肌和拮抗肌都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 但是,肌张力高不一定就是脑瘫,脑瘫确诊的话需要综合其他症状和诊断中和判断。请你不过过于担心,最好带宝宝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 早期诊断:   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 (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 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 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 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 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 意义。 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 1.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 2.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 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的宝宝也和你的差不多,现在一岁多了,没什么问题啊!而且挺聪明的,学什么东西都很快

如果你懂一些营养和健康的知识就不会出现这种想法的,出现脑瘫必须有前提条件的。

【摘要】:目的 探讨MRI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143例脑瘫患儿的临床和MRI资料,回顾性分析脑性瘫痪(CP)患儿磁共振表现与脑瘫类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及出生胎龄的关系。 结果 MRI表现为室周白质损伤(PWMI)52例,弥漫性脑损伤31例,脑发育异常19例,局灶性脑血管意外11例,正常24例,无法分类性病变6例。不同类型MRI表现的GMFCS分布不同(2=87.974,P=0.000, Fisher精确检验)。PWMI的患儿中,早产儿多见,且主要为双瘫及偏瘫,GMFCS分级为Ⅰ~Ⅲ级多见。弥漫性脑损伤中,四肢瘫及不随意运动型常见,GMFCS分级多为Ⅳ~Ⅴ级较多。脑发育异常及局灶性脑血管意外足月儿多见,GMFCS分级显示为前者重度障碍多见,后者轻度障碍多见。 结论 脑性瘫痪患儿MRI表现与脑瘫类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出生胎龄有密切关系,对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技术,分析CP患儿运动功能与全脑灰质容积的关系。 方法 对40例CP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和全脑3D结构像扫描。采用VBM5对全脑容积进行分割,获得脑灰质、脑白质、脑脊液容积。运用SPM5和SPSS13.0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 GMFCSⅠ~Ⅱ级与Ⅲ~Ⅴ级相比灰质总容积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0.237,P=0.814),灰质容积与GMFCS分级呈负相关性的脑区有:左侧眶部额中回(BA10/11)、左内侧额上回(BA9)、双侧海马旁回(BA27)、双侧岛叶、双侧舌回(BA18)、双侧小脑半球、左尾状核、右侧颞中回、左侧后扣带回、右侧枕中回。GMFCSⅢ~Ⅴ级患儿比GMFCSⅠ~Ⅱ级脑灰质容积减少的脑区主要有左侧眶部额中回(BA10/11)、左内侧额上回(BA9)、双侧海马及海马旁回(BA27)、左侧尾状核、右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前扣带回、双侧岛叶、左侧舌回、双侧小脑;灰质体积增加的脑区左侧颞中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灰质体积与GMFCS分级呈正相关性脑区主要有:左侧颞中回(BA21)、左侧颞下回(BA20)、双侧丘脑及豆状苍白球、左侧缘上回(BA40)、双侧楔前叶(BA7)、右侧枕上/中回(BA19)。 结论 随着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加重,CP患儿部分脑区灰质容积减少。减少的脑区不仅局限于与运动功能直接相关的初级运动皮层、小脑、基底神经节;还包括前额叶皮层、扣带回、颞叶、枕叶等与情绪、记忆、学习相关的脑区,同时可能存在脑注意网络、默认网络等静息态脑网络功能的异常。随运动功能障碍加重,部分脑区灰质容积增加,可能与脑可塑性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轻微脑性偏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