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现在418天,从半岁开始总是宝宝嗓子发炎的图片咳嗽有痰,但不发烧,怎么办,能彻底治好,永不复发吗

&p&&b&本问题下绝大多数回答都事先预设了立场:孩子是善良纯洁的小天使,一定是家长的一些错误才导致了孩子当前的问题。&/b&&/p&&p&要么是批驳家长一番顺便再灌个鸡汤了事;要么一言不合就要讲故事;要么干脆就是直接把育儿书章节直接搬运;还有因为家长不会带孩子就上升到民族以及国家的劣根性上,真是醉了;就是不正面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p&&p&&br&&/p&&p&知乎亲子育儿话题下的这股答题的鬼风气,真是够了,今天就开一次群嘲。&/p&&p&我就不信国外的家长还天生就会带孩子。我觉得吧,&b&那种引经据典貌似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正常家长看完后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多少的答案.....&/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c5dbaa24a1f952e9068dc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48& data-rawheight=&30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8&&&/figure&&p&&b&说的好,但是这毫无意义! ----------伊利丹-怒风&/b&&/p&&p&&br&&/p&&p&&br&&/p&&p&&br&&/p&&p&&br&&/p&&p&&u&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头一遭不会带孩子不理解原理都是正常现象(包括国内外),不会带是正常的,不会带没什么大不了的,没必要因此有负罪感。会带的才是少数派。&/u&&/p&&p&&br&&/p&&p&我们可以把问题弄得更简单更纯粹一点----&b&孩子不饿不冷无任何不适就是一直哭闹怎么办?&/b&&br&我来正面回答。&/p&&p&&b&首先分析问题:&/b&&br&1岁多2岁又不到的孩子理解能力是比较低的,并没有那么复杂的思维模式。也不存在什么无理取闹。因为没有语言,所以哭闹也只是一种表达。&br&题主的想法可能就是正确的,孩子哭闹很可能就是为了耍你玩。因为看着一个很大的人表情急躁,不停的发出各种声音,晃来晃去对于这个&b&年龄孩子的感官上来说“十分有趣”。&/b&&/p&&p&我可以举个例子,其实有很多孩子不仅仅是会哭闹,有些孩子还特别喜欢丢东西,其实是同理。孩子丢,家长只能去捡。然后再丢再捡,无限循环。因为看着一个更大的人晃来晃去,并且可以被自己控制行为十分有趣并且有互动,仅此而已。只要家长通过捡东西互动了,就会强化这个行为。&br&&u&至于家长累不累,这个丢的东西贵不贵,这个地方能不能丢。孩子根本不可能去考虑这种事。&/u&&/p&&p&而题主这个孩子生活需求上也基本满足,也不存在环境不适宜的大前提下,那这个哭闹也不代表“害怕 伤心 沮丧”等哭泣所具有的情绪,所以这种情况的哭闹,根本就不是想要安抚,也没法安抚。&br&&b&所以我反对本题下各种建议花式安抚的答案。在我看来简直是头疼医屁股。&/b&&/p&&p&&br&&/p&&p&当然了,其他答主也提到也有可能出现的极少数情况&/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dfea544bd6a31c3cd49a1b3352e8cec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91& data-rawheight=&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dfea544bd6a31c3cd49a1b3352e8cece_r.jpg&&&/figure&&p&&b&有没有这种可能呢,当然有了,这个栗子举得没毛病。而我的建议依然是不去考虑这种极小概率原因的可能性。&/b&因为就像这个例子里所说:&/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dbb168db89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80& data-rawheight=&2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0&&&/figure&&p&我更不认为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摸索来找到症结并制定解决方案。&/p&&p&&br&&/p&&p&&br&&/p&&p&由于家长和孩子为社交对象,要控制孩子的行为必须要先控制自己的,按照原理可以判断出孩子下一步出现的行为,并且提前做出应对,你就会像了解对手意图的棋手一样,不会惊慌焦虑。&br&&b&&u&所有和答主类似被自己孩子(1岁半--4岁)哭闹所困扰的家长,我建议试试我的方法。&/u&&/b&&/p&&p&&br&&/p&&p&&br&&/p&&p&&br&&/p&&p&&b&第一步:不如沉默。&/b&&/p&&p&孩子哭闹的家长应该具备的第一条件反射应该是“闭嘴”。因为低龄儿童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是根本不会去听你在说什么的,至于你说的有没有道理,话术多么精美。&b&who care。&/b&&/p&&p&如果这个孩子有语言(2岁半-4岁),可能会靠近你,一边哭一边拉着你胡言乱语问东问西。&/p&&p&这更考验家长耐心的关键时刻,绝对不要回答孩子的任何问题,更不要接话茬,而是继续沉默。如能坚持10-15分钟你就成功了百分之三十。&/p&&p&&b&安抚不如沉默,讲道理不如沉默,谈恋爱不如沉默。&/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68ea1e0d20a5e9cee35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4& data-rawheight=&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84&&&/figure&&p&&br&&/p&&p&&br&&/p&&p&&br&&/p&&p&&b&第二步:控制表情。&/b&&/p&&p&孩子在哭闹时,通常会寻求与家长视觉交流。也就是说孩子会一边哭一边看你,如果你背对孩子,孩子甚至可能会走到你视线范围内继续哭。因为孩子需要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了你,如果你的情绪被影响,那孩子的目的就达到了。同时“哭闹”技能被强化。&u&“下一次哭闹强度+1”。&/u&&/p&&p&所以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应该做到面无表情甚至微笑,仿佛孩子根本没有在哭一样,由于不能干扰和操控到社交对象,这对于孩子来说“哭闹”这个行为的意义就显得不是太有必要了。之后这个行为出现的概率便会逐步降低了。&/p&&p&而且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不存在道德概念,也就是说某个行为不存在“应不应该”,而是“能不能”。能而且有用就一定会继续,他们也更会优先选择有成功经验的行为。&/p&&p&&b&所以家长在面无表情的情况下可以心理默念这句话:&/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4ad1d081f5bab6ece4f18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79& data-rawheight=&1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9&&&/figure&&p&&br&&/p&&p&&br&&/p&&p&&b&第三步:转移注意力。&/b&&br&一般来说,在第一步和第二步都完成的比较好之后(10-15分钟)。也就是基本上冷处理结束,孩子的哭闹声音逐步变小之后,你可以观察到孩子会有一个困惑的表情。而这个信号就是完成整个处理流程的关键。这时家长只需要走到房间的另一端(要在孩子的视线范围之内),拿出孩子平时最喜欢的玩具或者零食,或者自己干脆拿出IPAD看动画片。只要弄出声响,孩子一定会被吸引过去,这时你可以拿着玩具OR零食问孩子:吃(玩)吗?这时你们就一起玩一会,等孩子彻底消停之后,你就可以走开或者和孩子愉快的玩耍了。然后你们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该干什么干什么&b&END....&/b&&/p&&p&&br&&/p&&p&&b&注意事项:在整个执行过程之中,一定要防止其他家人的中途干扰,比如爷爷奶奶一听孙子哭就飞奔而来这种情况。&/b&所以呢,在处理前尽可能就留下一个互动对象(家长自己)。如果人多容易坏事,那就下次再说。原则上最好孩子的教养者(家里所有人)都保持统一,如果不能就要减少在执行流程时出现的人。一般来说根据孩子能力不同,整个流程最好完成5-15次。如果每天一次的话大概半个月以内吧,孩子越大能力越高需要的次数就越少。我相信你孩子以后类似哭闹出现的概率会大大降低。&br&&u&(同时这个流程前提是排除了孩子饿了渴了尿了之类的生理环境上不适的原因,纯粹就是闹你,看起气急败坏的样子很好玩,或者一定要达到某个不被允许的目标。)&/u&&/p&&p&&br&&/p&&p&&br&&/p&&p&&br&&/p&&p&&u&当然了知乎儿童教育心理话题下也存在着所谓的“政治正确”。那就是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说孩子不对。孩子错了一定是家长不对 老师不对 阿姨不对 长辈不对甚至同学不对。&/u& &b&而对我而言孩子只是一个更为单纯的存在,既不是恶魔更不是什么天使。并没有什么对与错的区别,更不会对自己行为划分一个明确的界限。&/b&&/p&&p&&br&&/p&&p&&br&&/p&&p&&u&和那些教育学家们不同,我是个一线工作者,长年大量和各种年龄各种状况的孩子打交道。&/u&&br&以上只是我从行为角度所做的一些建议,我不喜欢唯心的东西,我绝对相信我的方法有治标的作用,所以我只能保证有用,既不能保证方法完美,更不能保证你们喜欢。&/p&&p&&br&&/p&&p&&br&&/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李老西的家庭干预指南&/a&&/p&
本问题下绝大多数回答都事先预设了立场:孩子是善良纯洁的小天使,一定是家长的一些错误才导致了孩子当前的问题。要么是批驳家长一番顺便再灌个鸡汤了事;要么一言不合就要讲故事;要么干脆就是直接把育儿书章节直接搬运;还有因为家长不会带孩子就上升到民…
大女儿27个月。&br&昨晚睡前她让我给她讲故事,我说,妈妈跟你说点别的吧!&br&我说:妈妈今天去学开车,老师是个叔叔,他很凶,总是批评妈妈,妈妈觉得很伤心,怎么办呢?&br&她说:妈妈,你去崇俭幼儿园吧(她即将要去的幼儿园)那里有丹丹老师,还有别的丹丹,没有叔叔。她们都会保护你的,你别害怕!最后还用叮嘱的语气说了声“啊”!&br&&br&爸爸开车带她去驾校接我,没想到爷爷奶奶去了我们家,奶奶打电话给爸爸问什么时候回去,她告诉奶奶:我家有玩具,你俩先玩一会吧!&br&&br&有一天爷爷跟我开玩笑说:你家真富,有老大老二(我的两个女儿),有没有老三老四呀!我也开玩笑地问她,咱家有老三吗?她想了想说:咱家没有老三!我又问:那咱家有老几呀?她答:有姥姥!&br&&br&给她讲成语半途而废,她似懂非懂。一次带她去淘气堡,里面的滚筒很高,她尝试了好多次都爬不过去,我刚想过去帮她,她奋力一跳,脸着地摔了过去,我惊得赶紧过去扶她,以为她会哭。结果她爬起来后脸上笑成了一朵花,高兴地对我说:妈妈我没有半途而废呀!&br&&br&吃早饭的时候,爸爸说起他兜里没钱了。她溜溜地爬下餐桌对爸爸说:爸爸我有钱,我给你拿去!然后跑到玩具那里,找到了她在职业体验馆里洗衣服、当消防员赚到的100块梦想币,直接放到了爸爸的手里,爸爸给你我赚的钱!&br&&br&我和她一起在窗帘后面藏猫猫,她让我给她唱歌,我突然想起了摇篮曲,便哼了起来。小家伙听着听着就趴在了我的大腿上安静下来,等我扶起她的小脸,她竟泪流满面。那时她刚满两岁。&br&&br&路上遇到押运车,她大叫:妈妈是救护车!我告诉她这是押运车,车里面装了很贵很贵的东西,所以开车的叔叔都带着枪,谁抢就打谁!她若有所思:妈妈,他的枪里有水吗?(她只玩过两只水枪)
大女儿27个月。 昨晚睡前她让我给她讲故事,我说,妈妈跟你说点别的吧! 我说:妈妈今天去学开车,老师是个叔叔,他很凶,总是批评妈妈,妈妈觉得很伤心,怎么办呢? 她说:妈妈,你去崇俭幼儿园吧(她即将要去的幼儿园)那里有丹丹老师,还有别的丹丹,没…
有!!!!!!!!!!!(以下6个部分,都是关于婴幼儿的)&br&&br&&strong&PART.2
学步车其实会害了婴儿&/strong&&br&&br&现在的一些搞推销的会给你说:买这个(学步车)送小宝宝最好,这是升级版,跟以前的不一样,有科学依据的,小朋友在这个升级版的学步车上走路不仅不会摔倒,学走路学的快,而且还不会像以前的学步车一样盘腿BLABLABLA(省下几千字)&br&&br&然而,事实是:&br&&br&学步车表面上看,能够让孩子尽快学会行走,父母也省了很多功夫,但是“&b&没有爬够的孩子,注意力是容易出现问题的”&/b&。过早学习行走,不是一件好事,应该让孩子“爬够”,原因如下,孩子在爬行的时候,&b&他的头是面对地面的,这个时候头、手与地面三者的角度和空间距离,正好是正确的学习&看书坐姿的角度与距离。&/b&孩子爬行的年龄,正好也是很多神经发育的年龄,孩子的爬行有利于孩子神经系统形成链接,利于今后注意力的品质提高。而“爬不够”,容易导致孩子长大后&b&感统失调。&/b&(“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此概念来自百度百科,原谅我懒得去翻参考文献,不好意思)越来越多的爷爷奶奶和家长会因为担心地下脏,看到孩子在地上爬,一把帮孩子抱起来并心疼的喊“哎呀乖乖~地上那么脏!”,而不让孩子在地上爬,要不天天抱着,要不就用学步车,其实并不好。而且过早的学习行走,容易让孩子脚部骨骼畸形发育,成(X型腿还是O型腿囧。我忘记了具体是哪个,好像是O型腿)&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t.sohu.com/0070423.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学步车危害大?用还是不用?&/a&(附上有关链接)&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nYmeYyQi4TzIFkIt90qCLBE4KV_6-Ba9gVeiWWPwwCa-ut-iiE6TJgtY_MnFl57SdJL30o9lPFj0JS5hSwkV9K%23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学步车_百度百科&/a&(附上相关链接)&br&&br&&br&&br&PART.3 婴儿用的勺子&br&&br&上个年代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用的勺子基本都是钢勺,那个时候的孩子吃饭,总是容易戳伤自己的脸。而现在,有了貌似更安全的橡胶勺子,这样孩子怎么戳都不会戳伤自己。&br&这里单单说一下钢勺的其中一个作用:钢勺戳伤孩子之后,有一个作用是源自于的&strong&痛觉&/strong&:&b&因为疼痛,让孩子在吃饭过程中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位置,逐渐到精准无误的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巴里面,而这个逐渐精准和不断尝试调整位置的过程,其实大大地利于孩子神经系统发育&/b&,而那个年龄,也正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很关键的时期。&br&&br&到1 岁半左右,婴儿能够按照一定目的,进行有意识的尝试错误,改进手段的动作以解决新的问题(李红,2003)。而痛觉引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尝试错误之后的不断调整。&br&儿童对物体的抓握(勺子),通过反复的尝试与失败提醒(痛觉),儿童在抓握摆弄物体时,够不够得着,这样的实践经验是他们理解近&strong&距离空间&/strong&,发展空间知觉的基本条件。在摆弄物体中,反复同一动作总是引起同样效果,这就使儿童获得关于实际动作跟直接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这种因果关系的认识使儿童对自己的行动后果产生预见性。&br&&br&&br&&br&PART.4 玩具&br&&br&下图婴儿玩具是干嘛的?&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d9fcec8e9d602f195e3fc573daf96cd_b.jpg& data-rawheight=&271& data-rawwidth=&2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6&&&/figure&&br&&br&我们成年人会觉得这些玩具是干嘛的,感觉好无聊……&br&这个玩具你会发现,有很多种“抓”的方式。而婴儿手部神经发展最开始是&strong&只能握、抓这些动作(手指只能并用,不能分工)——然后随着细微神经发育,手指分化,能够形成更精细的抓握动作。&/strong&&br&所以这个看似无聊的玩具,其实是遵循婴儿手部神经发展规律,促进他们通过大圈、小圈、各种方式的抓握,促进baby们的&strong&手指分化&/strong&。所以这些玩具其实对婴儿的大脑发育是非常好的。&br&&br&下面这个玩具也是同理,通过多种孔,让婴儿可以随便抓握,以多种方式抓握,不断以各个方式尝试抓握,来达到促进细微神经发育,进而促进大脑发育,帮助婴儿五指分化。&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eace0eb03e_b.jpg& data-rawheight=&173& data-rawwidth=&2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9&&&/figure&&br&如果你的孩子拿到这个玩具在&strong&咬&/strong&,是因为:&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a_b.jp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a_r.jpg&&&/figure&&br&这是他认识世界的方式(《发展心理学》第八版,谢弗,邹泓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br&&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70a363ff5fe288e0c671_b.jpg& data-rawheight=&143& data-rawwidth=&7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70a363ff5fe288e0c671_r.jpg&&&/figure&&br&&br&&br&咬——抓握等方式,对儿童的自我概念、空间概念的训练都非常有帮助,就像评论区一位妈妈留言说的那样:现在很多大人看起来很无聊的玩具,其实都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孩子很感兴趣,而且对孩子发育也很有帮助。&br&所以在婴儿早期的时候,有意注意婴儿的咬、抓握方式、五指分化,对孩子帮助非常大。&br&&br&PART.5 婴儿的原始反射&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41db4585ced4bd537b42d4c588035ed_b.jp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41db4585ced4bd537b42d4c588035ed_r.jpg&&&/figure&&br&&br&&br&&br&&br&正常情况下,这些原始的条件反射在几个月内会小时,因为它们受&strong&大脑低级“皮下层”区域控制&/strong&,一旦&strong&高级中枢皮层成熟,并开始控制自主行为&/strong&,&strong&皮层中枢就会失去控制作用&/strong&。许多原始反射对婴儿好像没什么作用,但是对发展心理学家而言,它们是重要的&strong&诊断指标&/strong&(stirniman&stirniman,1940)。如果婴儿出生时缺少这些反射,或者这些反射持续的时间过长,就可以据此诊断婴儿的神经系统可能出现了某些病变。总而言之,一些反射的出现和消失是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的证明。&br&&br&&br&PART.6 婴儿的客体永存性&br&&br&&strong&客体永存性:即使看不到人和物体,也能意识到他们存在。&/strong&&br&&br&例如,七个月大的宝宝还没有形成客体永存性的概念,母亲给宝宝做鬼脸,宝宝KIKIKI地笑。母亲用手把自己的脸捂住,宝宝就会以为妈妈不见了。然后妈妈把手打开,宝宝又会“KIKIKI”地笑。&br&相信这个画面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见,就是父母捂住自己的脸,然后又打开,宝宝会笑的特别开心,因为它们还没有形成客体永存性,所以在他们的世界里,也许觉得面前的一切好神奇。&br&特别可爱吧?&br&&br&&br&&br&——————————————————————————————————————————&br&【&strong&文献&解释部分&/strong&】——6.11更新&br&&br&&br&PART.2 学步车部分的文献与研究解释&br&关于相关研究:&br&陶沙、董奇等对爬行经验在婴儿迂回行为和客体永久性方面的作用作了详细的研究。迂回行为是指个体在面临空间障碍,不能直接达到目的的情况下,换用间接途径达成既定目的。绕过障碍物取得物体就是一种典型的迂回行为。他们将8~11 个月的婴儿分为会爬和不会爬的两组,完成同一项测查任务;将婴儿感兴趣的玩具放置在透明有机玻璃下的中心区域,婴儿能从透明的盒子顶面看到玩具,但不能从盒子顶面直接够到玩具。而想要够取玩具就必须采取迂回行为,从正对着他但不能直接看到的开口够取盖在盒子下的小玩具。实验结果表明,会爬的婴儿在迂回任务中表现得比不会爬的婴儿更出色。研究者认为,爬行动作的获得与婴儿迂回行为的发展可能有功能上的联系,即爬行通过向婴儿提供大量的相关经验,从而促进婴儿迂回行为的发展。客体永久性指主体对客体存在与否的认识不依赖于直接感知,而形成了有关客体存在的稳定内部认识。作为婴儿认知与情绪发展的基础,客体永久性是婴儿期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br&&br&&strong&&em&【1】董奇,陶沙,曾琦,J J Campos. 论动作在个体发展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 1997, (4):48~55&/em&&/strong&&br&&br&这里补充的是爬不够的孩子在除了注意力的以外的地方可能有的不足。&br&这里会有部分知友说:&u&那么我小时候没有爬,直接学的走,你是不是说我注意力不如别人咯?&/u&&br&&strong&解释:&/strong&第一,我们知道心理学是研究的统计学中的大概率事件,就是普遍性,除了文化心理学,其他心理学的研究很难规避&strong&个体差异&/strong&这一点;第二,&strong&同一个结果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strong&,也许没有爬够,但是在其他与注意力有关的因素,您完成的非常好,所以您的注意力并没有出现很大的问题。&br&&br&有知乎网友可能会说:学步车是时代进步的象征,我凭什么不用。&br&&strong&解释:&/strong&科技带来的东西未必就一定是好的,例如塑料袋。无论科技创造出了多少东西,&strong&使用科技产物的原则应该是尊重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strong&(遵循人发展的基本规律)。学步车当然可以用,在附录的两个网络链接也说的很清楚了,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用的过早。&br&反正题主我以后肯定不会让我侄儿侄女们用学步车的,如果有知友说:我不信~我不信~我就不信你说的这些!我就要让我孩子使用高科技!用!学!步!车!&br&我只能说:好哒~(毕竟我怂,你非要用,难道我还要和你撕逼么?)&br&&br&相关研究:&br&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比了不会爬、不会爬但使用学步车、手膝爬的 3 组8.5 个月的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水平。发现不会爬但使用学步车的婴儿和手膝爬行婴儿的发展水平高于不会爬的婴儿,其中尤以爬行经验在9 周以上的婴儿表现最佳。这一研究结果说明,爬行等运动经验与客体永久性水平的关系不仅仅来自成熟对二者的制约。爬行等运动经验对婴儿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另外,研究者们以发展落后的特殊婴儿作为对象的研究发现,爬行与其客体永久性的发展具有因果关系(董齐等,1994)。对患有脊柱裂的运动残疾婴儿客体永久性发展的研究表明,在会爬之前(约12 个月),其客体永久性的水平很低;然而,在学会爬行的6 周内,他们的客体永久性达到比以前高得多的水平。对爬行动作滞后到13 个月才出现的婴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没有一定运动经验,即1 岁内婴儿的表现并不一定随其年龄增长而提高。&br&从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strong&爬行经验对儿童认知发展确有重要作用&/strong&。&br&Lepecq 等发现早期认知发展来自于感知觉,并且由于儿童动作发展不成熟,早期的认知发展是基于感知觉能力的[7]。Bertenthal 等也证实了动作与知觉的交互作用。Mark A.等发现丰富的视觉信息(光线、颜色)与自由的身体移动可以提高儿童搜索目标的成绩。Yan.Jin H.等总结了19 次研究,被试包括了年龄为4 到144 个月的1029 个儿童(男510,女519),发现年龄越大,动作对空间搜索行为的影响越大;动作状态、搜索模式、动作帮助、测验条件和测验信度都是空间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且对儿童进行动作训练可以显著地提高儿童的空间搜索能力;结果表明儿童的动作经验是空间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Eppler 等研究发现当物体的听觉和视觉信息能指导婴儿的行为时,婴儿会增加对这些信息的注意。婴儿通过爬行获得了自由移动的能力,并获得大量经验信息,这些信息促进了感知觉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儿童的认知能力。Siegel 等的研究发现婴儿助行器敝大于利。这是因为婴儿助行器减少了儿童爬行的机会,也就减少了儿童本应获得的经验,从而影响了认知能力的发展。&strong&可以说,儿童通过爬行获得了运动经验,促进了感知觉的发展,影响了认知能力的发展。&/strong&&br&&br&&strong&&em&【1】Yan Jin H, Thomas, Jerry R, Downing, John H. Locomotion improves children’s spatial search: A meta-analytic review. Perceptual &Motor Skills ,): 67~82&br&【2】 Eppler, Marion A. Development of manipulatory skil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ttention. Infant behavior & Development, ): 391~405&br&【3】Siegel, Andrea C, Burton, Roger V. Effects of baby walkers on motor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n human infants. Journal ofDevelopmental & Behavioral Pediatrics, ):355~361&br&【4】Mark A, Schmuckler, Hannah Y Tsang-Tong. The role of visual and body movement information in infant search.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499~510&/em&&/strong&&br&&br&关于学步车与婴儿骨骼腿型:&br&【婴儿身体发育特点】&br&婴儿骨骼软骨成分较多,与成人比,其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 5,而成人为3: 7,因此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易弯曲变形,不易骨折,可塑性强。婴儿关节结构上,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韧带较薄而且松弛,关节周围肌肉细长,故其伸展性和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差,在外力作用下易脱位。其肌肉发育特点是: 先躯干肌后四肢肌,先屈肌后伸肌,先上肢肌后下肢肌,先大肌肉后小肌肉。另外,婴儿身体头占较大部分,头身比例大约1: 4,颈部肌肉较弱。&br&【学步车对婴儿的危害】&br&婴儿从爬行到直立行走是一个对自身肌肉控制的神经支配过程,由于有学步车的保护作用,婴儿在&br&不能自主控制平衡时,也不会摔倒,&strong&不利于婴儿独立行走的练习和身体肌肉的正常发育&/strong&。欧洲专家曾对190 名婴儿进行调查,&strong&发现102 名使用学步车的婴儿爬行、直立行走的时间普遍比不使用学步车的婴儿晚3 - 4 周。&/strong&&br&&br&&strong&&em&【1】吕春根. 卫生部建议“不使用学步车”童车企业当重视[J]. 玩具世界, 2011,( 10) : 29 - 31.&/em&&/strong&&br&&br&PART.3 吃饭勺子&br&&br&整理一下评论区的疑惑,大概内容如下:&br&所以就是要挨打来让痛觉刺激神经——吐槽版本&br&难道就没有想过为了刺激神经发育而戳伤自己的脸吗——找我原文纰漏版本&br&&br&那么在这里解释:&br&PART3部分,我其实就是以钢勺来介绍一下与婴儿互动中,对婴儿产生的好处,我没有说过让婴儿就是该用钢勺,或者说我没有说婴儿就是要去戳伤自己。囧&br&不过,还是希望正在当父母的知友,或者即将的父母的知友,在给孩子选用餐具的时候,安全性是肯定要考虑的,但是千万不要买太软的勺子,就是戳到一点都没感觉的勺子。&br&有一位评论区的妈妈说的那种就很好,是折中:她的孩子的勺子是头头部分有橡胶,但是戳着会不舒服,只是不会戳伤之类的。&br&其实这种勺子就比较好,因为会有不舒服【这种感觉也会帮助孩子尝试错误调整位置】,但是又保证了大家之前吐槽的安全性的问题。&br&&br&&em&&strong&PART3 参考文献:&br&【1】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6&br&【2】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六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br&【3】李红,何磊.心理科学进展.).315——320&br&【4】谢弗.《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strong&&br&&br&&br&&/em&&strong&&em&PART.4——6参考文献&br&【1】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6&br&【2】董奇,陶沙,曾琦,J J Campos. 论动作在个体发展早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 1997, (4):48~55&br&【3】李红,何磊.心理科学进展.).315——320&br&【4】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六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em&&/strong&&br&&br&——————————————————————————————————————————&br&(6.10更新)&br&①先给大家道歉,昨天晚上答题的时候,只是把老师上课讲的然后和自己的笔记整理了一下, 就直接答题了,偷懒没有附上参考文献,所以有很多知乎网友在评论区质疑这篇文章的&u&&strong&可靠性&/strong&&/u&。&br&非常感谢你们的指出!我这几天闲下来了就好好整理一下文献,把&strong&&u&参考文献&/u&&/strong&附上来,感兴趣的知友也可以私聊我,我把文献打包发给你们!&br&②再来就是感谢!一觉起来,真的没有想到有那么多赞!谢谢每一位看完这篇文章的朋友,谢谢你的肯定和欣赏以及点赞。&br&③关于有知友评论说我是马后炮,我觉得你会有这种感觉,可能是源于心理学很多实验都是在&strong&已有现象&/strong&的基础上,展开做实验,然后的结果,分析。所以会给你造成马后炮的感觉吧。&br&④有网友说“&strong&完全不信&/strong&”以及吐槽我在&strong&讲“段子”,&/strong&我想说第一,也可能是我没有附上参考文献,怪&strong&自己没有严谨&/strong&;第二,心理学在国内不够普及的情况下, 容易给别人造成“&strong&我信就有不信就没有&/strong&”的误区,我们国家目前心理学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strong&反而被一些“心理鸡汤”和“玄学”妖魔化了&/strong&,我也很无奈。&br&⑤有知友说我写的这个感觉有点……不靠谱,哈哈哈。但是这就是实验心理学得出的结论呢,&strong&心理学真的不是大家想的玄学、心灵鸡汤,我们也是要和神经解剖行为实验打交道的&/strong&(好吧,我连参考文献都没录好像没资格说,哈哈哈!)然后在顺便开个小玩笑,这个问题是“&strong&有没有什么一般人不知道的知识&/strong&”,所以可能是大家不知道,以前也没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所以突然看到会觉得我是来搞笑的吧,哈哈!&br&⑥心理学&strong&研究普遍现象&/strong&,当然我们&strong&也重视个体差异,但是更多的时候研究不能体现个体差异&/strong&。所以不再反驳或者一些知友犯了&strong&可得性偏差和幸存者偏差&/strong&然后说的言论了。&br&七:我从头到尾&strong&没有教大家要如何如何&/strong&哦,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用课堂上老师讲的&strong&借花献佛&/strong&而已。&br&⑧:再为文章中一些不合理的、太绝对化的措辞道歉!非常感谢大家!&br&&br&还有就是关于第一条,我不知道是不是全球都是这样的(为昨天说了不负责的话道歉),我也不知道我们国家是不是因为这个所以才这样的。反正很多老师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先用铅笔再用钢笔,这好像已经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事情了。&br&关于第二条&strong&学步车&/strong&,就要说到&strong&爬&/strong&,说到&strong&感统失调&/strong&。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现在大城市里面那些干预感统失调、和提高注意力的机构,他们其中一个干预方式就是在一个空间很大的地方,让大家爬三十分钟。大家不要因为“爬”这个字就觉得我在开黄腔啊。&br&第三条勺子的事,其实是从&strong&痛觉&/strong&的相关研究的出来的。&br&第四条玩具,我写这个只是由于上次逛超市有人问我“这些玩具是干嘛的感觉好无聊”,想起了,然后顺带答一下。我不是卖玩具的!不是推销玩具的!我也没有叫大家一定要去买!并且!我和学步车没有仇!&br&&br&最后的最后!&strong&我!真的!非常!害怕!被撕!!!&/strong&哈哈哈。&br&如果你觉得看完了觉得非常不屑一顾,&strong&请口下留情,不要浪费你的时间来和我撕逼&/strong&,因为我不喜欢撕逼,&strong&因为!我!怂!!&/strong&&br&&br&最后的最后的最后,&strong&参考文献正在补充中整理中!&/strong&谢谢大家的指出!&br&&br&再次感谢!!!&br&&br&——————————————————————————————————————————&br&(6.11更新)&br&关于参考文献和对原文当中PART.1——PART.3 不恰当的措辞已修改和完善。&br&一觉起来,已经1800+个赞了,说实话,我想去回答一个问题叫&strong&“自己回答的问题第一次破千是怎样的体验”,我要回答:我!好!方!我很焦虑!&/strong&&br&&br&我之前回答一个问题,看到赞从0慢慢到19我都会很开心很开心,现在这样反而有点受宠若惊。因为最初就是很单纯地发一下自己学到的东西,没想到会这样。同样也是第一次这么多人关注,看到评论区里面说“胡扯”“胡说八道”以及更难听的一些话之类的,其实挺难过的,因为我第一次被点了这么赞,所以难免会在意这些声音。&br&&br&有知友说:你应该马上去找参考文献,而不是在评论区回复“正在找”。&br&这到底是什么逻辑?参考文献是我一下子就能变出来的吗?我不回复“正在找”你要觉得我不负责,我回复了“正在找”你也可以挑刺。我没有找的过程哪来跟你直接翻出文献啊。&br&我觉得有时候部分知友会不会对待别人太苛刻了呢?这样的苛刻真的好吗?毕竟大家没有利益关系和竞争关系,只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如果不喜欢,你可以点一下反对或者完全没有帮助啊。如果我说的有问题,你可以比较友善地讨论或者提醒我。(画外音:喂喂喂,说好的不撕呢?题主:一下没忍住囧。。。)&br&&br&同时,要谢谢知友们对我的严谨性的指出,比如因果表述不当和没有附参考文献等,确实我严谨性在第一版本做的不够,谢谢你们的指点和包容以及肯定。&br&&br&然后在这次翻文献中,自己也的确又增长了很多技能。&br&&br&还有要特别特别感谢每一位肯定这篇回答的知友,特别特别感谢鼓励我的知友,还要感谢一些私信关心我的知友,还要感谢我的同学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522e6fbc2982778bfa6eb4f& data-editable=&true& data-tip=&p$b$522e6fbc2982778bfa6eb4f& data-hash=&522e6fbc2982778bfa6eb4f& data-title=&@胡二君& data-hovercard=&p$b$522e6fbc2982778bfa6eb4f&&@胡二君&/a& 。&br&&br&——————————————————————————————————————————&br&&br&结尾:&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1ce9d35ceb138d6cf89131_b.jpg& data-rawheight=&2448& data-rawwidth=&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a1ce9d35ceb138d6cf89131_r.jpg&&&/figure&&br&&br&&br&&br&&br&50%的儿童能够在图中所标出的月份里面完成每一种技能,但是美中技能出现的具体时间还是有很大差别。例如有四分之一的儿童在11.1个月大的时候就能很好的走路,90%儿童到14.9个月大能够走的不错。这种平均模式的知识对父母是有益还是有害呢?&br&&br&这就是我们心理学里面说的:&strong&&u&研究的是普遍规律,但是都存在个体差异!&/u&&/strong&&br&&br&好啦,这些东西都非常有趣,而且可能非心理学专业和没有当父母的都不知道吧。&br&&strong&&u&心理学需要普及!&/u&&/strong&&br&&br&最后!再次感谢大家!&br&——————————————————————————————————————————&br&(6.17更新)&br&&br&关于PART.1,我还是没有找到文献,所以放到最后来了。&br&以下大家看到的这个部分,是上发展心理学课的时候,老师讲过的,&strong&我是根据我的笔记搬上来的,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找到文献支持,只是听老师说过。&/strong&&br&所以看到这里的朋友,感兴趣可以继续看下去&u&(但是由于接下来的这个部分,我没有找到文献和数据支持,只是纯凭我的笔记,所以大家就随便看看吧),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点叉啦~&/u&&br&谢谢大家的指点。&br&以下是之前的原文。&br&&br&&strong&PART.1 为什么小学生都是先用铅笔,再用钢笔?/ 6~7岁的孩子用铅笔的不为多数人知道的好处&br&&br&&br&&/strong&除了大家能够想到的“方便修改”“练字”等,还有有一个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原因是:&br&铅笔写字的时候,需要用的力道大于钢笔写字,而&strong&小学一年级(6、7)岁&/strong&的孩子,正好是在发育细微神经细小神经。而这些神经,正好和指尖这种位置很关键。&br&孩子在用铅笔的过程中,有助于&b&刺激指部细微神经,促进神经系统发育。&/b&&br&同时,6、7岁的孩子,注意力机制仍然不够成熟,他们的注意力保持时长不能达到一节课的长度,而&b&用铅笔,通过力道,能够刺激孩子分泌出一种神经兴奋递质,保持学生上课注意力的专注水平&/b&。&br&&br&但是在小学一年级,&strong&钢笔、中性笔、自动铅笔,可能就达不到这个好处。&/strong&&br&孩子的神经发育遵循的原则是&strong&由头到尾(cephalcaudal development)和远近发展的原则(proximodistal development)原则(生理成熟的一种顺序,生长的顺序是从头到尾,和从身体中部到远端发育)&/strong&(谢弗,2013),而这个时候一年级的孩子&u&普遍正好&/u&该发育的是&strong&指部的细微神经末梢和髓鞘化&/strong&(谢弗,2013;林崇德,1995)。同时顺带一提,&strong&6、7岁&/strong&的孩子普遍&strong&注意力机制&/strong&开始完善,以及&strong&认知加工的脑机制&/strong&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以&strong&6、7岁&/strong&是最&strong&佳入学年龄&/strong&(《教育心理学》陈琦,2014;林崇德,1995)&br&&br&PART1 铅笔&br&这是被大家吐槽得最厉害的一个部分。&br&现在要开始正式回答修改的部分了。&br&在大家提出质疑之后,我开始了查找文献和翻阅书籍,但是没有找到,然后我发邮件给了我的导师和另一位教发展心理学的老师。我的导师告诉我她是两年前看到的这个文献,所以现在已经找不到原文发给我了。我的另一位老师还没有回复我。&br&胡二君告诉我她以前查到过这篇文献,因为当时老师讲完她就去查了,然后才回答的上述截图中的问题。现在她还在继续帮我找ing。&br&&br&所以,我并没有找到可以支持PART.1的数据,这个部分,就如我同学的答案回答的一样,只是上课做的笔记。&br&那么关于大家的各种吐槽和质疑,我想回答一下:&br&第一个是我原文的标题引发了大家歧义“为什么先用铅笔再用钢笔”,所以评论区一些知友会说“难道40多年前的科技就已经知道了这一点了吗”之类的。&br&所以就挨着解释一下吧:&br&①我并没有表达因为有了这个研究结果,所以国家才规定“先用铅笔再用钢笔”&br&②我强调的是6、7岁的孩子,因为孩子的神经发育遵循的原则是&strong&由头到尾(cephalcaudal development)和远近发展的原则(proximodistal development)原则(生理成熟的一种顺序,生长的顺序是从头到尾,和从身体中部到远端发育)&/strong&(谢弗,2013),而这个时候一年级的孩子&u&普遍正好&/u&该发育的是指部的细微神经末梢和髓鞘化(谢弗,2013;林崇德,1995)。同时顺带一提,&strong&6、7岁&/strong&的孩子普遍&strong&注意力机制&/strong&开始完善,以及&strong&认知加工的脑机制&/strong&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以&strong&6、7岁&/strong&是最&strong&佳入学年龄&/strong&(《教育心理学》陈琦,2014;林崇德,1995)&br&③一位知友提出了,我的表述有问题,所以我认为我的表述应该换成“铅笔对6、7岁孩子的意义”,不然的确容易让大家觉得我因果逻辑有矛盾。&br&④一位知友在评论区鼓励我说:“这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在研究结果上做出的分析和讨论,所以达到的推广不够,因此很多人不知道,没接触过,才觉得不可思议不愿意相信吧。”可能也的确印证了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大家不知道的知识”,我觉得心理学需要推广。&br&⑤我同学的答案也说了,自动铅笔≠这里我们说的铅笔的功效&br&⑥我们强调的是6、7岁的孩子用铅笔,所以这里不讨论铅笔一直用下去之类的意思。也有人吐槽说:“一年级的孩子又不是一边用铅笔一边做笔记。”这一点,我无力反驳。&br&⑦:我从来没有说:用钢笔不好,用自动笔不好,用中性笔不好。我只是在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用铅笔好。至于有知友说:“你胡说八道!我就偏要给我孩子用中性笔,铅笔是落后的”,我想说:好哒~(毕竟我怂,你非要用,难道我还要和你撕逼么?)&br&⑧PART.1原文的第一句话是&u&:“其中有一个原因是”。&/u&所以,我没有否认大家说的可以方便擦啊、便宜啊这些原因。我只是补充一个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原因而已,用不着因为我没有说大家都知道的可以擦之类的答案就觉得我在胡说八道。&br&&br&最后,解释完了我想解释的地方之后,由于我们没有找到直接有关的文献,所以我们打算从我们已知道的东西再说一下:&br&我们是从儿童神经发展的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来努力再尽最大可能解释了,如果后来找到了相关文献,再补充。&br&还要再强调的是,&strong&还是希望一年级及一年级以前的孩子们先用铅笔,遵循发展规律,不要拔苗助长!&/strong&&br&&br&&em&PART.1参考文献&br&&br&【1】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6&br&【2】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六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br&【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br&【4】谢弗.《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em&
有!!!!!!!!!!!(以下6个部分,都是关于婴幼儿的) PART.2 学步车其实会害了婴儿 现在的一些搞推销的会给你说:买这个(学步车)送小宝宝最好,这是升级版,跟以前的不一样,有科学依据的,小朋友在这个升级版的学步车上走路不仅不会摔倒,学走路…
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br&&br&你爸爸妈妈都不要你了。&br&&br&你永远也住不上你家的新房子。&br&&br&叫她姐姐(我清楚的知道她是我的妹妹)&br&&br&你是姐姐,要大方一点。&br&&br&你学学妹妹,怎么没有一点小孩的活泼。&br&&br&让着点她们,你是主人/姐姐&br&&br&不就是个玩具吗&br&&br&你不要为了逃避写作业就装病&br&&br&因为这几句话,我小时候一直很惶惑,我的妈妈总是出差,我爸爸不会照顾小孩,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就是住在奶奶家里。&br&&br&每次和爹妈见面都是短暂的,经常是给我一些零花钱,让我每天用一元钱,钱花完了他们就回来了,一个月似乎又短又长,短的是相聚,长的是分别。&br&&br&我很想我妈,这大概是小孩的天性,我会把我妈妈给我的礼物一个一个都当成宝贝似的放好,即使那是很丑很丑的猴子玩偶,即使那是几张A4纸上打印出来的卡通动物。&br&&br&我知道我的亲戚很疼我,对我是真的好,但是她很喜欢对我说:“你的妈妈不要你啦。”“你爸爸妈妈都不要你啦,到我们家来当女儿吧。”。&br&&br&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很难过也很疑惑,我不止一次的羡慕过我的妹妹,你看,你的妈妈天天陪着你,所以没有人可以用这句话来逗你,有的时候也会偷偷的想,“难道妈妈真的不要我了吗?为什么总是不回来啊?”&br&&br&我小的时候真的是一个敏感、羞涩、木讷、笨嘴拙舌情商低的小孩。我对于这样的话只能涨红着脸干巴巴的对应“不,不是的,我妈妈要我的,她只是去出差了。”,可她们似乎有有了新的乐趣“可是你妈妈都不回来看你,你怎么证明她要你。”。对哦,我该怎么证明呢?这个时候为什么我妈妈不在?于是我憋了很久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了,哭了出来。&br&&br&这个时候她们会哈哈一乐,你看这孩子真是经不住逗,这么快就哭了。倘若我爸爸在场,此时就会呵令我停止掉眼泪。在大人的眼里稍微有点眼泪就算了,及时收住皆大欢喜。&br&&br&可是我是真的难过,上二年级时因为偷偷哭有点收不住,然后被打了。&br&&br&几十几百次的逗弄后,我终于可以收起我的眼泪,面对她们的逗弄沉默很久,可是在他们眼里,我这样消极的抵抗一点意思也没有,这小孩不好玩不可爱。&br&&br&我妈妈出差回来带给我的很丑的猴子,我可以抱很久不撒手,却在我妹妹发烧时被大人拿去给她做磕头动作逗她开心,我妈妈给我打印的卡通被她们吃饭时垫桌子吐鱼骨头,当我每天都要看看那些卡通时,我发现我的乌龟不见了。&br&&br&我哭着,歇斯底里的要去抢回我的东西,我指责她们为什么要随便动我的东西,可是她们却觉得我不可理喻,不就是一个玩具吗?不就是一个ppt里常见的乌龟吗?至于吗?不要那么心胸狭隘嘛,有什么大不了的?&br&&br&是的,很有大不了,你们拥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却还要抢我为数不多的珍宝。像一个强盗一般。&br&&br&我给我妈妈告状,得到的说辞就是“她对你也挺好的啊,不就是一张纸吗?妈妈下次再给你打印。你乖一点,要懂事。”&br&&br&哦,那好吧,下次吧。我答应着,变成了一个被夸赞的乖孩子,可是我的心似乎掉到了另一个空间,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寒冷。&br&&br&干脆把我所有的东西都拿走吧,反正也什么都没有了。&br&&br&从小听到大的你要懂事,于是我很努力的在懂事,什么是懂事呢?大概就是我可以听大人的话,安安静静的不惹麻烦不让人操心。&br&&br&这个很累,似乎我怎么做都不太好,我有喜欢的东西不愿意送出,是我不懂得分享,我不想出去玩耍是我太懒。&br&&br&于是我送出东西或与人分享时心中百般不乐意,面对对面大人虚伪的“可以吗?”时,我会笑着说可以。皆大欢喜,我爸爸妈妈因为我的懂事大方脸上有光,对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两遍都很满意结果,我的难过又能算得了什么呢?&br&&br&我很讨厌跑跳,因为小时候有些哮喘,不算严重,但是跑完跳完剧烈运动大笑完后,就会咳嗽很久,很难受。&br&&br&我不乐意去像妹妹一样玩耍疯跑就会被说成是“没有一点小孩的样子,去像你妹妹一样跑步去。”&br&&br&于是我去了,跟在她的自行车后面跑了很久,我想用接下来的咳嗽向她们证明我真的会因为跑步难受很久,可是在我的咳嗽声中,这变成了矫情,还会让我憋住咳嗽,这样就能少咳。&br&&br&我觉得我活在很多的想当然与恶意揣测中,我急性胃肠炎发作,在床上难受的打滚时,大人只会认为是我偷懒不想写暑假作业,当我真的烧起来时,她们才反应过来,原来她说的是真的,最后我已走不动路,原本从奶奶家到医院五六分钟就可以快快走到,那时我被爷爷和爸爸架着才能勉强磨蹭过去。开始发作时没人相信我,只是将自己的想法往我身上强扣而已。&br&&br&一如三年前我突然发现自己腰痛,想去做检查,家里人都认为只是着凉了,没多大事,小孩子怎么会有腰呢?直到我感觉到了不对劲,我真的很难受,我无法发力提起重物,弯腰会疼。于是我说什么也要自己去拍片子查查。&br&&br&腰椎滑脱。我对这个的概念很陌生,下意识有些害怕,先瞒了下来,回家说起腰痛依然没人重视,直到我说出了检查结果。&br&&br&后来又腰椎间盘突出,合起来做了手术,特别疼。所有的人都认为我已经彻底好了,没人听到医生说的少搬运重物,少弯腰。&br&&br&当我说我洗头弯腰太久特别难受所以凉水洗时,我妈说你得多锻炼多适应,不然以后怎么办。,我的同学说是因为你太懒不愿意用热水。&br&&br&似乎我认真的说我不舒服时大家都认为我在说笑,在偷懒,当真的出了大问题时才有人意识到,哦,原来她真的生病了啊。&br&&br&从小到大,我在长辈的眼里都是一个听话省心的孩子,诚实,在姐妹们的眼里我都是一个脾气很好,很软的人。&br&&br&但是我心底有困兽,它被层层锁链压制栓牢在我的最深处,她们看见的永远是有阳光照耀着的平静小湖,即使偶尔微风使它泛起了涟漪,也很快就会平息。&br&&br&我已经不会再认为是因为我没有付出什么而给别人带来麻烦并且愧疚。我已经不会再为了面子上的和平而忍让付出。&br&&br&小气也好自私也罢,我想让自己活的开心一点,没有道理我总是要去付出。&br&&br&如果可以穿越回十几年前看到曾经那个笨拙爱哭的自己,我会搂着她对她说“哭出来吧,有我在呢。”&br&“你不必总做长辈眼中的乖孩子,快快乐乐的成长,对想要的东西竭力去争取,对不喜欢的事情坚决说不。”&br&“如果再有人逗你,你对她微笑着走开就好,不要为了这样的人弄得自己难过。”&br&&br&如果以后我有了和我性格差不多的孩子,我会为她保驾护航,让她的童年一直开心快乐,免遭一切傻逼问题的骚扰。&br&&br&五月三号补充如下:&br&&br&这两天看了底下的评论,给安慰我的人说一声谢谢,给和我有相似经历的人一个抱抱(*?︶?*).?.:*?&br&&br&我写下的这些是我童年中记得比较清楚的事,写的也有些混乱,现在我已二十啷当岁,再回头想想,似乎也就是这样了。&br&&br&我一向是把人生按照五年来区分,头一个五年和第二个五年我是比较浑浑噩噩的状态,四五岁那阵回老家,姥姥偷偷把苹果饼干锁在床头木柜子里,等我有一天从村子里疯回来时叫了我一个人进屋,她摸出一把钥匙打开了床头红漆斑驳的柜子,翻了一会摸出一个苹果和几块饼干来塞到我的手里,“你姐爱吃这个,前段时间买了苹果,听说你们要回来时我就藏了一个,快吃吧。”&br&&br&姥姥家在农村,条件不是特别好,苹果和饼干在我爷爷奶奶家并不是是稀罕物,天天都有的,果盘里没缺过水果,盒子里没缺过饼干,说实话那个小苹果黄黄的,没有红富士红红的讨喜,还有点蔫,饼干则又干又粗,吃着刮喉咙,但是这份心意和这句嘱咐是我记忆中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直白汹涌的爱。&br&&br&在老家过了大半年,那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每天都过的不一样,之后回了家这边,生活又成了死水一滩。&br&&br&日子就是这样,没什么非黑即白,好的也有坏的也有,感受过爱意的会在回想起时不自觉的笑出来,悲伤的愤怒的疑惑的想起来时也没什么波澜了。&br&&br&&br&第三个五年中,还是不懂得怎么和人相处,和人打交道的时候总是带着些许的讨好,努力维持完美的人际关系,被害妄想症很重,换成现在的话说就是总有刁民要害朕,中二叛逆时,为曾经的经历感到无比悲伤,也曾想到过跳楼,想自杀,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无比的多愁善感,写过一些很矫情的东西,最悲伤的想法借用《被嫌弃的松子一生》中那句,生而在世,我很抱歉。&br&&br&给我妈聊天时声嘶力竭的哭诉,我妈却没啥反应,觉得我心眼太小,她给我说如果当年她不出差,怎么给我好的生活,难道要一起挤在小房子里吗?&br&&br&我那时候觉得这简直不可理喻,这样不好吗?现在想来每个人的幸福是不一样的,你需要拥抱,她需要面包,就是这样。&br&&br&第四个五年中我出了家门开始了我的外地住校生活,我的爹妈总是回忆当年他们比我还小,就去当兵了balabala的,所以无大事不打电话,日常聊天止于多穿点衣服和不要亏待了自己,每一代孩子的需求都不太一样,父母那个年代的孩子每天能吃饱,隔三差五有白面馒头,有油渣吃就是幸福,他们不缺少兄弟姐妹,童年的乐趣要多得多,到了我这一代,他们为人父母时日子开始变好了。&br&&br&不过什么才是好日子呢?吃不饱的时候有窝头青菜就是幸福,窝头青菜的时候里细粮吃肉就是幸福,在普遍不缺细粮不缺肉有单位分发的住房时,继续奋斗能挣的更多就是幸福,如此追求,幸福长长远远而无尽也。&br&&br&最近一次我爸他们朋友聚会时,他好朋友的老来子也来了,那小孩真是生的活泼可爱,聪明机灵,我妈我爸都爱的不行,我不是很喜欢小孩,没什么反应,只和跟我差不多大的女孩一起聊天。&br&&br&饭局到了结尾时我妈突然说“时间过得太快了,我还感觉你像他这么大时还是昨天,现在想好好关心你疼你了,你都已经这么大了。”&br&&br&我的父母不是不懂得爱,相反他们很爱我,只是在我最需要爱的时候,他们错过了那段时光而已,当他们年龄终于奔五而去终于能好好安定下来开始想陪伴我时,我却长大成人,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br&&br&这段彼此错过的时光就这样错过了吧,接下来的时光不错过就好了。&br&&br&第四个五年中慢慢地开始长大了,爹妈离得远,很多事也只能自己动手解决,思想也慢慢地开始转变,快乐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愁人的事情蹲下想想,不会抽烟,咂吧咂吧嘴也就过去了。&br&&br&还是会思考活着是为了什么呢?原本是小说没有完结,我想看结局。再说我讨厌的人也还活着,互相恶心呗。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还有很多疑惑没有得到答案,还有很多明日没有尘埃落定。&br&&br&死了或许是种解脱,活着却未必都是受罪,第一二个五年的悲伤总不能困住我一辈子,人生最多十来个五年,人不能总是止步于悲伤,记住过往的悲伤有时候也是提醒自己要注意,避免再把这种悲伤都流下去。&br&&br&我的身边还有无数你们这样温暖的星火,前进的道路上总是还有父母朋友的支持。希望那些曾经和我一样被这些愚蠢的玩笑伤到的人们可以越过越幸福,也避免再让自己的孩子受到同样的伤害。&br&&br&本来想总结性的说一点点,结果又这么长篇大论的写了好多,真是跪给自己的总结能力了_(:з」∠)_
你妈妈走了,不要你了。 你爸爸妈妈都不要你了。 你永远也住不上你家的新房子。 叫她姐姐(我清楚的知道她是我的妹妹) 你是姐姐,要大方一点。 你学学妹妹,怎么没有一点小孩的活泼。 让着点她们,你是主人/姐姐 不就是个玩具吗 你不要为了逃避写作业就装…
&p&不炖鸡汤,只聊干货。养娃肯定累,但如果情况糟糕到让人感觉“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负面情绪很重”,那我觉得当务之急不是自我开导,而是想办法提高生活质量。我见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大家子围着一个娃转,一顿饭追着喂两个小时,换个尿布都要吵一架。我对他们的忍耐力非常钦佩,这种生活换成我一天都忍不了,李开复来开导也没用。这不是养娃,是自虐。&/p&&p&作为一只贪图享受的金牛座,我从怀孕就开始研究如何轻松愉快地养娃,目前儿子一岁半,健康活泼脾气好,吃得比我多,睡得比猪香,跑得比兔子快,小区邻居都感叹没见过这么乖的宝宝。我个人的感受是头三个月最累,后面便渐入佳境柳暗花明,生活内容虽然和单身时大不一样,但生活质量绝对没有“直线下降”。&/p&&p&养娃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占用大量时间精力,所以要从两个方面改善:&b&一,重新规划日常活动,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二,降低养娃的难度。&/b&&/p&&p&&b&Rule No.1,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家务负担。&/b&&br&人的精力就那么多,家里添个娃相当于多打一份工,想喘口气就得设法砍掉带娃以外的家务,当然如果你能长期负担每月10000+的月嫂或育儿嫂就当我什么都没说。我家的办法是请钟点工,每天3小时买菜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全部搞定,自家人只管照顾孩子。3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对于没孩子的家庭可能不算什么,对于有娃的家庭就是沙漠里的绿洲,一个月2000左右(北京市场价)我认为非常值。如果家里不方便请人,可以利用各种黑科技,生鲜电商、外卖app、干衣机、扫地/拖地机器人、全自动电饭锅电炖锅空气炸锅都是省时省力的好帮手。&/p&&p&另外一个tip是把家里收拾整齐,确保所有常用品都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我家娃的床头永远备有干净衣服和大毛巾,出现吐奶尿床打翻水杯等突发情况三秒之内控制局面;尿布、护臀膏和抚触用的按摩油放在尿布台下;疫苗本、病历和随身水杯放在去医院专用的背包里;大人的日用品按照同样原则放置(但要确保娃拿不到),使用后放回原处。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家里一团乱不但严重影响心理感受,而且会浪费大量找东西的时间。&/p&&p&&b&Rule No.2, 团队作战。&/b&&br&养娃头几个月就是一场战争,新生儿除了吃奶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照顾难度不大,但频次高且不分昼夜,两小时喂一次奶、四小时换一次尿布,母亲一个人照顾的话几乎没有睡眠时间,母爱再伟大也撑不住。比较理想的配置是2-3个大人分工合作,但不要超过四个人(包括月嫂),否则沟通成本太高。&/p&&p&我儿子出生第一个月住月子会所,全家人跟护士学习带娃技术。满月后由我、孩子爹和我母亲轮班,我和我母亲管白班,早8点到晚12点,4小时换一次岗;孩子爹值夜班,职责范围包括在不弄醒我的情况下按时把娃塞到我怀里喂奶,喂饱后拍嗝并竖抱半小时防治吐奶,娃粑粑了立即抱到卫生间换尿布哄睡,尽可能不打扰我和我母亲休息。这种方案可以保证全家每个人的休息时间,大幅提升带娃体验。如果爸爸白天上班不能值夜班,可以交给月嫂,但白天要留出时间让月嫂休息,毕竟人家也是人。&/p&&p&&b&团队作战的要点是团队成员必须心齐,战略明确,战术统一。&/b&我儿子刚出生时婆婆来帮忙,非要给娃用棉布尿裤、喂糖水、抱在怀里睡,室温25度还要捂棉被,而我坚持用纸尿布、不喂水、放在小床上盖薄毯子睡,数次沟通失败后我决定解除婆婆的带娃职务,请婆婆回家,整个世界清静了。团队成员育儿理念不一致会导致孩子无法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大人产生负面情绪,团队士气下滑,因此必须谨慎选择战友并统一培训。&/p&&p&&b&父亲参与带娃非常重要&/b&,一方面有助于减轻母亲的负担,维系夫妻感情,另一方面能极大增进父亲和孩子的感情。父亲没有经历过怀孕生产的过程,往往无法像母亲一样对娃产生亲切感,甚至认为孩子影响了自己在家里的地位,这种毛病只有亲自带娃才能治疗。带娃越累感情越深,人就是这么贱,没有深夜哄过痛哭的娃的爹不足以谈人生。&/p&&p&&b&Rule No. 3,坚持科学育儿,建立作息规律。&/b&&br&一套科学合理、兼顾全家需求的作息规律是孩子健康的基础,夫妻感情的保障,家庭安宁的源泉,赌上为人父母的尊严也要守护思密达!&/p&&p&娃一出生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她的作息规律,夜里不开灯或者把灯光调暗,喂奶多量少次;白天开窗晒太阳,喂奶少量多次,这样坚持一个月左右娃夜间就会睡得更沉,白天更活跃。2-4个月是养成规律作息的关键时期,要仔细观察娃每天睡眠、吃奶、活动、排便的时间,逐步形成规律,出现异常要及时分析原因。我家当时在客厅里架了一块一米乘一米五的白板,详细记录一周内每个小时的活动情况,例如周一上午十点半多吃20毫升奶导致下一顿推迟15分钟,一望便知。这个作息表不仅要符合婴儿发育需求(比如3个月左右的宝宝每天应睡14-16小时),而且要符合其他家庭成员的需求,如果娃习惯早晨5点醒但大人还困得要死,那就设法把娃的起床时间往后调。&/p&&p&具体操作方法请参考国外的科学育儿经典,个人推荐《&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41771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a&》、松田道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110192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定本育儿百科》&/a&、麦考夫&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海蒂育儿大百科(0~1岁)》&/a&,非常详尽,从不伤腰的喂奶姿势到肠胀气按摩手法再到哺乳期避孕都有明确指导。至少读两本,对比读,反复读,做笔记,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社交平台上的育儿专家要谨慎关注,研究婴儿睡眠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bo.com/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小土大橙子&/a&、研究婴幼儿辅食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bo.com/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苏蒂小骑&/a&比较靠谱,&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bo.com/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崔玉涛&/a&可以作为参考,生病还是要去医院。&/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8b66c3136_b.jpg& data-rawwidth=&408& data-rawheight=&57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8&&&/figure&&p&&br&&/p&&p&娃作息规律的好处说不完,比如夜里入睡快,不夜醒不夜奶,白天不哭不闹吃饭香,拉粑粑都不那么臭,跟作息不规律的娃简直不是一种生物。家长也不需要24小时围着娃转,娃睡觉或自娱自乐的时候就可以爱干嘛干嘛了。&/p&&p&一旦娃形成稳定的作息规律,他/她的作息时间就是你家的最高法和根本法,一切家庭活动要围绕这个作息时间来安排,否则你就会体验到什么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婴幼儿自我调节能力弱,午睡推迟半小时就可能睡不着,睡不着就会心情烦躁,心情烦躁就吃不下饭,吃不下饭更烦躁,然后大哭大闹谁哄都不好使,美好的一天就这么完蛋了。我家周围一公里内所有快递员外卖员都不敢在我儿子午睡的时间段上门,不然就会发生极其血腥的暴力事件。&br&&b&&br&Rule No.4,不要和孩子对抗。&/b&&br&娃半岁以后开始有自己的意志,不能随便摆弄了,这时带娃的工作重心就从“喂养”逐渐转移到“教养”。老一辈的教养方法常常趋向两个极端,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严厉压制,我个人的体会是这两种方法都非常累人。放任法虽然一时轻松,但会给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例如吃饭必须追着喂,睡觉必须抱着哄,最终还是大人受累;压制法不但费劲,而且会造成孩子脾气暴躁,和大人对着干。&/p&&p&&b&最有效率的办法是引导。&/b&以换尿布为例,我儿子会爬以后再也不肯老老实实躺着换尿布,把他放倒立刻一骨碌爬起来满床乱窜,两个大人才能按住,嚎得跟杀猪似的。后来我尝试西尔斯的建议,每次换尿布先把干净的尿布放在娃面前做献宝状:“看!一块新尿布!多干净多香香啊!”然后唱着歌脱娃的裤子:“小腿腿钻山洞~小脚脚钻出来~小屁股肉滚滚~系上新尿布!”系好后做大喜过望状,啪啪鼓掌,大功告成。现在只要跟娃说“尿布”娃就会自动躺平,满怀期待地看着我。&/p&&p&教娃看绘本也是很好的办法。我儿子刚开始加辅食的时候,我妈为了喂得快让娃边玩玩具边喂,结果娃越吃越慢,一顿饭要吃一个多小时,不给玩具就绝食。他特别喜欢的蒲蒲兰绘馆《小熊宝宝》系列正好有一册《午饭》,每次吃饭我就拿来做示范:“你看小熊宝宝自己拿勺子,大口大口吃饭饭,宝宝要不要大口吃饭饭呀?”没几次就把毛病改掉了,非常轻松。&/p&&p&和孩子沟通要注意两点,&b&一是控制自己的情绪&/b&,孩子先感受到你的情绪后感受到你的语言,你焦躁孩子也焦躁,你平静孩子也平静,高高兴兴就把问题解决了。&b&二是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交流&/b&,一两岁的小娃不能完全理解成人的语言,用简单句型+手势+夸张面部表情孩子可能一下就懂了。&/p&&p&&b&Rule No.5,爱护自己,坚持健身。&/b&&br&没娃的人爱怎么抽烟喝酒熬夜打游戏都没关系,反正还有几十年才遭报应,但一旦当上爹妈就要把爱护身体上升到战略层面。慢性亚健康状态是很讨厌的,比如奶娃姿势不当导致腰部肌肉劳损,抱娃太多导致“妈妈手”,绝壁让你的生活质量降到谷底。有很多措施可以预防身体劳损,例如使用喂奶枕或躺着喂奶,用手臂而不是手腕抱娃,用按摩球和热敷包放松肌肉,配备背带、腰凳和婴儿车等现代化装备;根本性的办法是积极健身,保持肌肉力量特别是核心力量,练好了走路都倍儿轻松。&/p&&p&我怀崽子时胃口奇好,一天五觉六餐还特别爱吃肉,整个孕期胖了20公斤(捂脸),腹肌完全消失,站着是一堆,躺下是一坨,从床上坐起来都要别人拉一把。卸货20天后开始恢复训练,在室内散步,做简单的伸展运动;出了42天产褥期开始做郑多燕和px90系列的力量瑜伽;三个月开始挑战腹肌撕裂者(Ab Ripper X, px90系列的腹肌训练)和Fitness Blender的hiit有氧操。产后四个月,体型和体力基本恢复。&/p&&p&产后健身要注意几点: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二,避免burpee之类的高冲击动作,产后半年内关节都处于松弛状态,容易受伤。三,穿戴合适的运动内衣,尤其是母乳妈妈,推荐shock absorber四级防震,谁用谁知道。四,选择简便易行的运动项目。在家里有娃嗷嗷待哺的情况下花两三个小时泡健身房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可以选择7分钟、T25、Fitness Blender的hiit系列等效率高门槛低的训练方案,每天只需10-20分钟,一个月保你焕然一新。练好力量不仅抱娃更轻松,自信心也会大幅提升,带娃出门遛个弯都倍儿骄傲。&/p&&p&&b&Rule No.6,留出整块时间做自己爱做的事。&/b&&br&养娃是一场持久战,每一个战士都需要一点调剂,一点安慰,一个莉莉.玛莲。尽可能利用碎片时间做需要做的事,留出整块时间做你爱做的事,无论读书写作还是撸啊撸,能让你的生活质量上升一个台阶。我过去一年读了十几本育儿、时间管理和心理治疗的书,都是在喂奶、蹲坑、坐地铁的时候看的,整块的空余时间留着看小说、看mv、刷科技新闻,每个月至少去一次电影院,定期做指甲,还做了一次超声刀。在奶瓶和尿布面前,也要保持一条单身狗的优雅。&/p&&p&&b&有个事业相当成功闺女也很可爱的朋友曾经跟我说,有孩子以后需要很大的毅力才能继续拼事业,因为孩子带来的满足感太强烈了。这几天教儿子学数数,当他竖起一只小手指口齿清晰地说“一~~~”,我感觉比第一次写封面稿还激动。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和这个小生命相遇、共同度过几十年,是人生中一件非常奇妙非常美好的事情。希望你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b&&/p&
不炖鸡汤,只聊干货。养娃肯定累,但如果情况糟糕到让人感觉“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负面情绪很重”,那我觉得当务之急不是自我开导,而是想办法提高生活质量。我见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大家子围着一个娃转,一顿饭追着喂两个小时,换个尿布都要吵…
你为什么要开导你孩子呢?你应该开导你同学的孩子啊。&br&“这玩具不是我的,是我儿子的,他的私人物品我也无权处理。如果你喜欢,明天阿姨买个一样的送你好吗?”&br&(如果他答了好就到此为止)&br&“你一定要啊?那你问问他愿不愿意给吧,如果他不愿意给,阿姨也没办法哟。”&br&“你很失望啊?这就对了。人哪里能想要什么就得到呢?早点接受这个道理比晚点懂得好多了”&br&“想哭?那就哭吧,哭出来会舒服点”&br&“记得啊,以后一定要经济独立,经济独立的优点是(省略三千字),最重要是可以自己买想要的东西”&br&&求人不如求己,你看阿姨想买什么都自己买&&br&“这些道理你现在可能不懂,觉得阿姨像唐僧(不要问唐僧是谁,阿姨也不知道),但过二十年你会懂的,到时候你说不定想来感谢阿姨哟”&br&类似的~&br&&br&经评论启发,再添点:&br&“孩子,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看开点吧。”&br&“阿姨去年还看上了你家车呢,阿姨说什么了吗?”&br&“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br&“做人最重要是开心”&br&……&br&&br&最后,应群众的呼声加上:&br&“饿不饿?我给你煮碗面?”&br&……
你为什么要开导你孩子呢?你应该开导你同学的孩子啊。 “这玩具不是我的,是我儿子的,他的私人物品我也无权处理。如果你喜欢,明天阿姨买个一样的送你好吗?” (如果他答了好就到此为止) “你一定要啊?那你问问他愿不愿意给吧,如果他不愿意给,阿姨也…
&b&给所有怕鬼的孩子,讲一个鬼故事。&/b&&br&&br&最喜欢的故事,是长这么大,记忆里面的第一个故事。&br&《聊斋志异》里面的王六郎。&b&一个暖萌暖萌的鬼故事。&/b&&br&&br&记得那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农村的小平房,家里的床还是奶奶出嫁时搬来的拔步床,三面有围,顶上雕花。&br&我问爷爷:“为什么把家里的大桌子扛到床上来了?”奶奶就笑着打我屁股,爷爷就从旁边的书架上给我讲故事。&br&那本聊斋志异,爷爷应该是挑着给我读,那年月我还不记事,印象里最早的故事,就是《王六郎》&br&&br&&br&&blockquote&许某人,家住在淄川城北郊,以打渔为生。每天夜晚,他都要带酒到河边一边饮酒一边捕鱼。他喝酒时常常把酒洒在地上,祷告说:“河里溺死鬼请喝酒。”&br&&br&他这样做已经成习惯了。别人捕鱼一无所获,而只有他总是捕到满筐的鱼虾。有一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一个人在河边喝酒。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个少年,在他身边来来回回地走。许某一向乐于助人,看见少年便邀请少年过来喝酒,少年挺爽快地与他共饮起来。这个晚上没捕到一条鱼,许某感到很失望。少年站起来说:“请让我到河的下游为你赶鱼去。”&br&说完,少年便飘然而去。没过多久,少年回来了,说:“大批的鱼来了。”许某果真听见了鱼的唧唧呷呷的声音,连忙把网拉起来,一下子捕到了好几条一尺多长的大鱼。他高兴极了,对少年表示感谢。&br&少年要走时,他要送鱼给少年,少年不要,说:“多次喝你的酒,这点小事哪里算得了什么。你如果不嫌弃,我以后还要为你帮忙。”许某说:“我才与你饮一次酒,怎么说已喝了多次呢?你肯永远这样关照我,可我没法报答你的盛情。”许某问他叫什么,少年回答说:“姓王,见面时你就叫我王六郎好了。”两人就这样告别了。 &br&&br&第二天,许某卖掉鱼,多打了些酒。晚上到河边时,那少年已经先到,两人便高兴地饮起酒来。喝了几杯后,少年就替许某下河赶鱼。就这样过了半年。 &br&&br&有一天,少年忽然告诉许某说:“自从我们相识以来,彼此情谊胜过同胞骨肉,遗憾的是分别的时间快到了。”&br&听他的话说得很凄惨,许某吃惊地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几次想说而又不肯说,最后说:“我们两人感情很好,说出来你不会害怕吧?临别前,不妨直说了吧。我是鬼,因为平时喜欢喝酒,喝醉了淹死在这河中,当鬼已好几年了。以前你捕的鱼比别人多,都是我在暗中帮助你,以此感谢你用酒祭奠我。明天我罪孽已满,将有人当我的替身,我将到别的地方投胎为人。我们相聚只有今夜了,所以不能不感到悲伤。”&br&&br&许某听说后开始有些害怕,但毕竟两人曾长期亲密无间,也就不再害怕,只是为他这位鬼友感到悲伤。&br&于是斟满一杯酒递给少年说:“六郎,请满饮这杯酒,不要过分伤心。你我相识又马上要分手,虽然令人难过,但你的罪孽满了,劫难过了,这应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你我应该高兴才是。”于是和王六郎开怀大饮。&br&在交谈中,许某顺便问王六郎:“你的替身是谁?”王六郎回答说:“你明天可以在河岸上看一下,中午,有个女子过河时将被淹死,那人就是我的替身。”快到天亮了,村里公鸡报晓时,两人流着眼泪告别了。&br&&br&第二天,许某站在河边验证这件怪事。到中午果真有个妇女抱着婴儿过河,一到河中间便落水,婴儿被丢在岸上,伸手蹬脚地啼哭着。妇人在水里挣扎,时沉时浮,后来,她浑身水淋淋地爬到岸上,坐在地上稍微喘息了一下,抱起婴儿径直朝前走了。&br&当妇女落水时,许某很不忍心,想下河救她;但转念一想这是王六郎的替身,救了她,王六郎就无法投生,所以最终还是没有去救。当妇女自己从水里爬上岸后,许某便怀疑王六郎的话不真实。到了夜间,许某又到老地方捕鱼。&br&&br&少年又来了,对许某说:“今天我们又相聚了,从此以后再也不会分别了。”许某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那位妇女本可以替代我,但是我可怜她怀抱中的婴儿。不忍为我一人,而害了两条性命。所以我放过了她。以后我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有替身,这也许是你我的缘分还没完吧?”&br&许某感叹地说:“你这样的善心,足可以感动天帝。”从此他们又像过去那样每夜相聚饮酒。&br&&br&几天后,王六郎又来告别。许某怀疑他又有了替身。王六郎说:“不是的。上次我的恻隐之心,果真被天帝知道了。现在我被授为招远县邬镇的土地神,明天就要到任。你如不忘记旧日的情谊,可以去探望我,不要害怕路远难行。”许某祝贺他说:“你被封为神,这是大快人心的事。只是人神相隔,即使我不怕道路艰险去找你,可我将怎么与你会面呢?”六郎说:“你只管前去,不要过多考虑。”临走时他再三叮嘱许某一定要去。&br&&br&许某回到家里,即刻就想准备行李去招远县。他的妻子笑着说:“你此去有几百里路远,即便找到了地方,恐怕泥巴做的土地神也无法和你说话。”许某不听,终于步行到了招远。向当地人打听,果然有个邬镇。&br&到了邬镇,他住在旅店中。问土地庙在哪里。店主惊异地问:“客人莫非姓许?”许某回答说是的。店主人又问:“你莫非家住在淄川?”许某感到很奇怪,反问道:“是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店主不回答他的话,赶紧出去了。不一会儿,许多男人抱着孩子来了,女人们则在外面偷看。纷纷前来的人在门外围成了一道墙,许某非常惊讶。众人就对他说:“几天前,我们梦见土地神说:‘我淄川的老友许某最近要来。你们可以帮助他一点路费。我们听后在这里恭候你已好几天了。’&br&许某也感到奇怪,于是前去土地庙祭祀王六郎,说:“自从与你分别后,每天都梦到你。这次我应约远道而来,又承蒙你在梦中告诉众人,我由衷地感谢你。惭愧的是我没有贵重的东西送给你,只有薄酒一杯,你如不嫌弃,就像昔日在河边那样把它干了。”祷告完后,许某又烧纸钱。突然,从神座刮起一股旋风,过了好长时间才平息下来。&br&(一字一句的看看有没有错别字,看到这里不知道为什么眼泪都出来了。)&br&&br&晚上,许某梦见王六郎来了,衣冠鲜明,和以往大不一样。他感谢许某说:“多谢你远道前来探访我。我高兴得眼泪直流。只是我现任小小的土地神,虽与你近在咫尺,但不便与你会面,我心中非常遗憾。这里老百姓送你一些薄礼,聊以报答你昔日对我的友情。你回去时,我会再来送你的。”&br&&br&住了几天,许某要回家,众人殷勤诚恳地挽留他,早晚都有人宴请他,有时一天有好几个人请他。许某坚决辞谢要回家。于是众人拿着礼单和包袱,争着送东西给他,不到一天,赠送的东西装满了他的行李袋。老人与小孩夹道送行,一直把他送出村子。许某快出村子的时候,突然刮起一股羊角风,这股风护送他行了十几里路。&br&许某再次拜告说:“王六郎请保重!不劳你远送了。你心地仁慈,必能造福一方,不需要我这个老朋友多说了。”羊角风盘旋很久才散去。全村人也嗟叹着回去了。许某回家后,家里比以前稍稍富裕些,于是就不再捕鱼了。&br&后来,他向招远人问土地神的情况,都说土地神有求必应,很灵验。&/blockquote&&br&爷爷在那之前应该给我讲个很多个故事,那时候应该是我三四岁的时候,之前的故事都记不得,唯独记得,在那个春天的夜晚,黄色的灯光下。雕着好看的花的拔步床上,奶奶在旁边闭着眼睛点头,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br&&br&&b&这大概是我听过最温暖的故事了,温暖的水鬼,不慎落了水之后,还要帮着给他喝酒的人驱赶鱼。&/b&&br&&b&温暖的渔人,见了陌生人愿意分他一口酒喝。&/b&&br&&b&善良的鬼,本来自己可以转生的,却让给了一个母亲。&/b&&br&&b&有那么点人情味的天帝,倒也不是什么正经事情都不做。&/b&&br&&b&我到现在都觉得,这个世界上都是好人。&/b&&br&&br&&br&&br&&br&&b&小时候家住农村,房间里面是没有厕所的,想去撒尿只能去院子里面黑漆漆的厕所。我却老是怕黑。&/b&&br&&b&爷爷也好,奶奶也好,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也好,老是会用老毛猴子之类的东西吓我,说我再不听话就被抓走啦~&/b&&br&&b&所以我总是怕,憋得难受也不想去厕所。&/b&&br&&br&&br&&b&后来,那个四岁的夜晚,奶奶跟我说:“不要怕,就算是有鬼,也是跟王六郎一样好的呀。”&/b&&br&&br&&br&我从小没接受过什么正了八经的敬天法祖的教育,但就是这样的耳濡目染,才知道万物有灵,才知道上天纯善,才知道敬畏之心。&br&&br&后来,祖母和小妹走后,愈发觉得,鬼怪这种事情,不见得都是坏事。&br&&b&生前温温柔柔的人,死后又能怎么暴戾呢?&/b&&br&&b&就算是我现在就死掉了,化生的魂魄也会守着我爱的人,怎么可能会伤害他们?&/b&&br&&b&他们又怎么会伤害我?&/b&&br&&br&有些时日里我也怕黑,怕鬼。&br&&br&之前知乎上有个问题叫做,如何告诉孩子世界上没有鬼。&br&想起来前几年,叔叔家前院老爷爷刚去世,我那个六七岁的弟弟总是害怕,晚上不敢出门,不敢关灯睡觉,怎么哄都不行,就是哭,就是会害怕。&br&那年过年,我想了一个办法。&br&&br&&b&陪他一起看了《怪兽大学》《怪兽电力公司》&/b&&br&&b&然后告诉他,也许那些可怕的东西本质上是一群萌萌哒的小可爱。&/b&&br&&br&&br&&b&问他,邻居爷爷对你好不好呀?他说:“好,经常给我糖吃,还给我打树上的枣”&/b&&br&&b&“那么温和的爷爷,就算是死了也会很疼你的,他会帮你看着门不让那些坏东西欺负你的呀。”&/b&&br&&br&&br&&b&“你怕不怕奶奶?”“不怕,想奶奶了。”&/b&&br&&b&“你小姐姐呢?”“可喜欢小姐姐了!”&/b&&br&&b&“她们俩都守着咱们呢,别怕。”&/b&&br&&br&&br&&br&&br&&b&对呀。&/b&&br&&b&我也不怕黑了。&/b&
给所有怕鬼的孩子,讲一个鬼故事。 最喜欢的故事,是长这么大,记忆里面的第一个故事。 《聊斋志异》里面的王六郎。一个暖萌暖萌的鬼故事。 记得那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农村的小平房,家里的床还是奶奶出嫁时搬来的拔步床,三面有围,顶上雕花。 我问爷爷…
&p&.&br&讲点比较好操作的。&br&&br&&/p&&ol&&li&&b&把他当成一个人,而不是玩具。&/b&很多人逗小孩,其实不是为了让小孩子开心,而是为了能从小孩的蠢笨中获得快乐。你说你抱着这种心态,让小孩怎么喜欢你。&/li&&li&&b&不要老是去烦他,但在他需要找你玩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玩得开心。&/b&大多惹小孩烦的人,就载在了这一条上,他想自己安安静静做一个美男子的时候,你跑过去拉着他说些有的没的,他来找你玩的时候,又玩不起来。关于如何和小孩玩起来,请看下一条。&/li&&li&&b&如果你想和小孩玩得开心,就把自己当成小孩。&/b&你和他玩得不开心是因为你作为大人,打从心底觉得他玩的游戏是幼稚的无聊的。你要把这种心态放一边,暂时骗自己这个游戏很好玩。然后,你要专心、专心、专心,像他一样专心地投入到他的游戏中。&/li&&li&&b&如果你想和小孩聊得来,就把他当大人。&/b&其实,现在的小孩接受能力非常好,只要你的话逻辑不是太复杂,他们是能懂的。你把小孩当成什么都不懂的小动物,他就会展现给你看他小动物的一面:爱哭爱闹不可理喻。你把他当大人,他会好交流得让你吃惊。这一条需要和下面一条结合看。&/li&&li&&b&用正常语气说话,像跟正常人交流一样交流。&/b&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的大人在跟小孩说话时,总喜欢模仿小孩子语气。其实你想想,他们也知道你是个大人,然后说话奶声奶气的,简直太诡异了。当然了,这个「正常人」懂的东西还比较少,所以,能解释清楚的东西就尽量解释清楚,别糊弄。解释不清楚的,就直接告诉他你现在还小,等你再长大一点跟你讲你才会明白,别糊弄。&/li&&li&&b&重视他说的话。&/b&如果你做到了前几条,他基本上讲话不会太胡闹。大多数人觉得小孩子老是胡说八道,其实不是,如果他们情绪稳定,又比较开心时,说的话是有他们自己的道理的。这时你就要问他「为什么」了,让他解释给你听。你觉得不对的,要跟他解释清楚,或者说,交流清楚;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夸夸他,跟他说:「嗯,你说得有道理」;你觉得无伤大雅的,就可以「哈哈哈哈」。&/li&&li&&b&把自己当人。&/b&我的意思是,你要给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反馈。他让你开心,你对他多好一点,他对你做了不好的事情,那你就不和他玩。他就不会对你任性胡闹了,又由于大人里就你有意思,其他人都很奇怪,他还是会来找你玩哒。&/li&&/ol&&br&举一个小栗子。&br&&br&我的小侄女,现在在读幼儿园大班,从小就因为长得好看,到哪里都有一群大人围着,而她因为从小习惯了这种模式,所以对那些大人有点爱理不理,也比较淘气,听不进话。我不太喜欢围着她,但跟她一起玩的时候,一定会让她玩得开心,所以她喜欢自己跑来跟我玩,当我像跟大人一样跟她说话的时候,交流会顺畅得不可思议!&br&&br&最后,很重要的一条是,不要想着能跟每个孩子做朋友,就像你没办法跟每个大人做朋友一样,让所有人喜欢你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上面讲的对一小部分小孩是无效的,这不是你的原因,是他们父母给他们从小的教育的原因。我们不是儿童专家,又不会也无力无心用电视剧里「爱的感化」之类的招数,是没法解决这部分儿童的问题的。&br&.
. 讲点比较好操作的。 把他当成一个人,而不是玩具。很多人逗小孩,其实不是为了让小孩子开心,而是为了能从小孩的蠢笨中获得快乐。你说你抱着这种心态,让小孩怎么喜欢你。不要老是去烦他,但在他需要找你玩的时候,一定要让他玩得开心。大多惹小孩烦的人…
&p&多图预警!!!&/p&&br&&p&大半夜失眠睡不着的答主来更新了!&/p&&p&5月8日更新(十一、十二)&/p&&br&&p&5月4日更新(九、十)&/p&第一次收到这么多的赞同,不得不说答主心里真是美爆了啊哈哈哈&br&&br&说在前面&br&1.所有图片均截自BBC纪录片《生命礼赞》,感兴趣的可以搜索BBC.Life Story&br&2.非科班生物学出身,说了几个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欢迎探讨&br&3.多图预警&br&&br&一、鼠兔——兔子真的不吃窝边草&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a1a6d4ce718f4ded37c1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a1a6d4ce718f4ded37c1_r.jpg&&&/figure&这个萌萌哒小东西叫鼠兔,生活在北美的落基山脉的岩石层&br&(此处经知友 &a data-hash=&21e805e6af9e& href=&//www.zhihu.com/people/21e805e6af9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Terrance Jiao& data-hovercard=&p$b$21e805e6af9e&&@Terrance Jiao&/a& 指正,鼠兔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附近和亚洲中部的高原或山地,也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北美洲西部和欧洲。再次表示感谢) &br&山谷中的花草是它们的食物,因此选择一个离草坪较近的洞穴就会方便很多,它们在落基山脉少有的不落雪的几个月里,往返于草地和洞穴之间,储存下足够的花草作为冬季的食物。&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f9b876ef9faf54c30d7faceb011578a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af9b876ef9faf54c30d7faceb011578a_r.jpg&&&/figure&&p&一些鼠兔洞穴附近的草地上的干草已经足够它们吃了,但它们通常都直接忽视掉!&/p&&p&反而要去偷别的鼠兔同学的干草!&/p&&p&趁人家不在家的时候,飞快跑到别鼠兔家里连吃带拿啊!&/p&&p&被发现了就扔下赃物赶紧跑啊!简直要被萌哭了!&/p&&br&&p&二、亚洲喷水鱼&/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6c72e68dc7d8acecfd248b679f06db0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6c72e68dc7d8acecfd248b679f06db0_r.jpg&&&/figure&&p&它们以昆虫为食,却又生活在水中,但它们拥有一项神奇的技能,顾名思义,喷水鱼就是会喷水的鱼嘛,它们会喷出水柱射落岸边植物上的小昆虫!&/p&&p&由于光线通过水面时的折射,它们往往需要经过数百次的练习才能掌握这一技能。&/p&&p&有可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射落了一只昆虫,正要吃的时候,被旁边更大的喷水鱼抢走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7fa0502aab89b597e49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7fa0502aab89b597e49_r.jpg&&&/figure&&p&嘤嘤嘤,不开心&/p&&br&&br&&p&三、日本河豚&/p&&p&长这个样子,这个呆萌的小鱼简直是艺术家&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e37d8a0eb8da62dd1196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嗓子发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