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北沙参沙参叶子上长白点怎么办,急死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全站分类导航
|||||||||||||||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基本信息/长叶沙参
长叶沙参种中文名:长叶沙参 种拉丁名:Adenophora bockiana Diels 科中文名:科拉丁名:Campanulaceae 属中文名:属拉丁名:Adenophora&国内分布:产西北部(松藩、汶川、、宝兴、天全、丹巴) 海 拔: 中国植物志:73(2):122
荠苨/长叶沙参
【别名】苨、菧苨、、土桔梗、、梅参、长叶沙参&&
释名/长叶沙参
《尔雅》:“苨,菧苨。”郭璞注为荠苨。《》:“菧苨,荠苨,亦以声为义。”《》:“荠苨多汁,有济
产地分布:/长叶沙参
&&&&产四川西北部(松藩、汶川、理县、宝兴、天全、丹巴)&&&&&&
生长习性:/长叶沙参
&&&&生长于海拔3,000米至3,3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阳山坡草地中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6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06:21:15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检索结果:
5939《中药大辞典》
列表首字:《全国中草药汇编》:沙参
拼音Shā Shēn
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
来源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四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A. berticillata (Pall.) Fisch.]、杏叶沙参A. axilliflora Borb [A. stricta Miq.]或其同属植物,以根入药。秋季刨采,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刮去粗皮,即时晒干。
原形态1、四叶沙参(轮叶沙参)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主根粗肥,长圆锥形或圆柱状,黄褐色,粗糙,具横纹,顶端有芦头。茎常单生,少有丛生,除花序外不分枝,无毛。基生叶成丛,卵形、长椭圆形或近圆形;茎生叶常4片轮生,偶有5~6片轮生,外形变化很大,由卵形、披针形至条形,长4~8厘米,宽1.5~3厘米,边缘有粗锯齿、细锯齿至全缘,叶越宽,齿越粗。夏季开花,花序圆锥状,下部花枝轮生,顶部花枝有时互生;花萼光滑而小,杯状,先端5裂,裂片条状;花冠蓝色,窄钟形,长约1厘米,先端5浅裂;雄蕊5;雌蕊1,下部具肉质花盘,花柱细长,突出花冠外,柱头2裂,子房下位。蒴果球形而稍扁,孔裂,含有多数种子。
2、杏叶沙参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全株被白色细毛。主根粗肥,细长圆锥形。茎单一,直立,上部分枝。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广卵形;茎生叶互生,有短柄或无柄;叶片卵形或窄卵形,长3~7厘米,愈向上部叶愈窄小,边缘有粗细不等的锯齿。夏季开花,宽相近,蓝色。蒴果近球形。
生境分部1、四叶沙参(轮叶沙参) 生于山野阴坡草丛中、林缘或路边。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2、杏叶沙参 生于路旁、山坡石缝或草丛中。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四川等地区。
化学成分1、四叶沙参的根含三萜类皂甙为沙参皂甙(C30H58O4)。
2、杏叶沙参的根含呋喃香豆精类:花椒毒素(xanthotoxin 或 ammoidin,为8-甲氧基补骨脂素)。
药理作用1、本品有祛痰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
2、沙参的1:40浸液无溶血现象,但能与红血球作用变色而发生混浊沉淀。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养阴,润肺止咳。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热咳嗽,咯痰黄稠。
用法用量2~4钱。
复方肺热咳嗽无痰,咽干:(南)沙参、桑叶、麦冬各4钱,杏仁、贝母、枇杷叶各3钱。水煎服。
备注同属植物凡主根粗壮者均可作沙参(南沙参)入药,常见的还有以下数种:
1、阔叶沙参Adenophora pereskiaefolia (Fisch. ex Roem. et Schult.) Fisch., ex Loud.。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等省。
2、山沙参Adenophora potaninii Korsh.。分布于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省。
3、长柱沙参Adenophora stenanthina (Ledeb.)Kitag.,分布于东北各省。
4、柳叶沙参Adenophora coronopifolia Fisch.,分布于东北各省。
5、线齿沙参Adenophora capillaris Hemsl.,分布于四川省。
6、西南沙参Adenophora buueyana Diels,分布于四川、云南等省。
7、百合叶沙参Adenophora lilifolioides Pax et Hoffm.,分布于西藏。
8、紫沙参Adenophora paniculata Nannf.,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等省。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沙参
拼音Shā Shēn
别名知母、白沙参、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文希、羊婆奶、南沙参、铃儿参、泡参、桔参、山沙参、沙獭子
出处本品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吴普本草》首先记载沙参之形态,云:"三月生如葵,叶青,实白如芥,根大,白如芜菁 。三月采。"《蜀本草》亦谓:"花白色,根苦葵根。"《纲目》记载较详,云:"沙参处处山原有之。二月生苗,叶如初生小葵叶而团扁不光。八、九月抽茎,高一二尺。茎上之叶则尖长如枸记叶而小,有细齿。秋月叶间开小紫花,长二三分,状如铃铎,五出,白蕊,亦有白花春。并结实,大加冬青实,中有细于。霜后苗枯
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沙参、杏叶沙参、轮叶沙参、云南沙参、泡沙参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dinophora stricta Miq.2.Adenophora hunanensis Nannf.3.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 [A.uerticillata Fisch.; Campanula tetraphylla Thunb.]4.Adenophora khasiana (Hook. F. et Thoms.)5.Adenophora potaninii Korsh.
采收和储藏:播种后2-3年采收,秋季挖取根部,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乘新鲜时用竹片刮去外皮,切片,晒干。
原形态1.沙渗 多年生草本,茎高40-80cm。不分枝,常被短硬毛或长柔毛。基生叶心形,大而具长柄;茎生叶无柄,或仅下部的叶有极短而带翅的柄;叶片椭圆形、狭卵形,基部楔形,长3-11cm,宽1.5-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两面疏生短毛或长硬毛,或近于毛。花序学不分枝而成假总状花序,或有短分枝而成极狭的圆锥花序,极少具长分枝而成圆锥花序的;花梗长不足5mm;花萼常被短柔毛呀粒状毛,少数无毛,筒部常倒卵状,少数为倒卵状圆锥形,裂片5,狭长,多为钻形,少数为条状披针形;花冠宽钟状,蓝色或紫色,外面无毛或有硬毛,裂片5,三角状卵形;花盘短筒状,无毛;雄蕊5,花丝下部扩大成片状,花药细长;花柱常略长于花冠,柱头3裂,子房下位,3室。蒴果椭圆状球形,极少为椭圆状,长6-10mm。种子多数,棕黄色,稍扁,有1条棱,长约1.5cm。花、果期8-10月。
2.杏叶沙参 本种与沙参的区别在于:茎生叶在茎上部的无柄或仅有楔状短柄,叶基部常楔状下延,基生叶具长柄。花序分枝粗壮,几乎平展或弓曲向上;花萼裂片卵形至长卵形,最宽处在中下部,通常多少重叠,宽1.5-4mm,花盘多功能数有毛,少无毛;花柱与花冠等长。花期7-9月。
3.轮叶沙参 本种与前两种的区别在于:叶3-6轮生,卵圆形至线状披针形。花序分枝也常轮生;花盘较短,长2-4mm,直径不超过1mm;花冠细小,近于筒状,口部稍收缢,裂片长约2mm。花期7-9月。
4.云南沙参 本种与前三种的区别在于:茎生叶均匀分布于茎上;常无柄,叶片卵圆形至长卵形或倒卵形,上面疏生糙毛,下面密硬毛或仅叶脉上被硬毛。假总状花序;花盘短筒状,长不超过1mm;花萼边缘有1-3对小齿。花期8-10月。
5.泡沙参 本种与前四各的区别在于:茎常密被倒生短硬毛;茎生叶无柄,极个别有楔状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长圆形、狭椭圆形和倒卵形,两面被毛,边缘有2至数个粗大齿。花序通常在基部有分枝;花盘被毛;花柱与花冠近等长。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多生于低山草丛中和岩石缝内,也有生于海拔600-700m的草地上或m的开旷山坡及林内者。
生于海拔600-2000m的草地或林缘草地中。
2.生于山地草丛中。
3.生于草地或灌木丛中。
4.生于海拔m的杂木林、灌丛或草丛中。
5.生于海拔3100m以下的阳坡草地,少生于灌丛或林下。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广西等地。
2.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3.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及华南。
4.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西藏。
5.分布于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或凉爽气候,耐寒,虽耐干旱,但在生长期中也需要适量水分,幼苗时期,干旱往往引起死苗。当年播种的沙参,一般不开花结实,需至翌年6月开花,花基6-9月,9月种子成熟。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作种子繁殖,分春播与冬播,北方春播4月,冬播在1月上冻以前。整地施足基肥,每1hm2施堆肥或厩肥kg。整地后,作畦宽1m,按行距40cm开浅沟,把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1.5cm,稍镇压,浇水,并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春播种子约两星期后出苗。冬播种子第2年春季出苗。
田间管理体制 幼苗出土后要注意除草、松土,苗高3cm左右间苗1次,高10-15cm时定苗,每隔10-15cm,留壮苗1棵。为防止倒伏,在生长期间,可结合施肥进行培土壅根。追肥,苗期需勤施薄肥,保持幼苗健壮,以后除每年植枯萎后和出苗前,各追肥1次外,还需在5、7、9月各肥1次,以人畜粪为主,在植株高45cm时,及时打顶,控制植株高度,减少养分消耗,有利根部生长。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可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射。褐斑病可用代森锌6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射,虫害有蚜虫、地老虎等为害。
性状性状鉴别 (1)沙参 根圆柱形或圆锥形,有的弯曲或扭曲,少数2-3分枝,长8-27cm,直径1-4.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贡色,较粗糙,有不规则扭曲的皱纹,上部有细密横纹,凹陷处常有殖留棕褐色栓皮。顶端芦头(根茎)单个,稀多个,长2-7cm,四周具多数半月形茎痕,呈盘节状。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类白色,多裂隙,较松泡。气微,味微甘、苦。
(2)杏叶沙参 根圆锥形,下部分枝极少,长9-17cm,直径0.7-2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无环纹,有纵皱。顶端芦头长1.4-8.8cm,盘节明显或不明显。折断面不平坦,类白色,较结实。
(3)轮叶沙参 根圆柱形,少2-分枝,长5.5-14cm,直径0.5-2cm。表面无纵皱,上部具环纹。折断面不平坦,白色,中空。
(4)云南沙参 根偶有分枝,长5-25cm,直径1-3.5cm,上部多横纹,下部具弯曲纵纹或深沟纹。芦头长0.5-4cm。折断面白色,多裂隙。
(5)泡沙参 根圆柱形,少2分枝,长8-14cm,直径0.9-3cm,表面矍环纹。芦头长3-6.5cm,盘节密。折断面不平坦,淡黄白色,松泡,中空。
均以粗细均匀、肥壮、色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1)沙参(未去皮) 落皮层由木栓石细胞和木栓层组成。木栓石细胞1-3环,每环1列细胞,细胞长亠菜,外壁增厚4-45&m,侧壁常增厚成倒“U”字形,有的外壁呈脊状增厚突入胞腔内:木栓细胞2-4环,每环3-7列细胞。皮层窄,可见狭长的乳汁管。中柱三生构造明显,次生构造略偏心;近中央的三生维管束与次生维管束相嵌排列;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呈断续的弧状;三生维管束的木质部束常短宽,单束成分叉;射线明显,常挤压破碎,本品乳汁和常与筛管群伴生;菊糖仅见在少数导管或导和附近薄壁细胞中。
(2)杏叶沙参 无木栓石细胞。木栓层厚4-25列细胞,木栓细胞壁平直工微波状弯曲。三生维管束密集。乳汁管存在于韧皮部、栓皮层。菊糖结晶少,存在于导管中,极少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见封闭组织。
(3)轮叶沙参 木栓石细胞1-8环,每环厚1-2列细胞。木栓细胞厚3-7列细胞。乳汁管稀少,多聚集在筛管群附近。菊糖结晶多,存在于韧皮部。
(4)泡沙参 木栓石细胞1-6环,每环厚1-5裂细胞;木栓石细胞壁均匀增厚,纹孔、孔沟明显。木栓细胞环2-15列细胞。三生维管束多,排列零乱;韧皮部外侧乳汁管群成环。菊糖结晶无或偶见。
粉末特征:(1)沙参 ①网纹、螺纹导管直径18-70&m,网纹导管网孔多狭缝状。②木栓石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长条形、类椭圆形、类多边形,长18-155&m,宽18-61&m,壁厚1-5&m,有的垂周壁连珠状增厚;侧面观长方形,外壁增厚5-7&m。③木栓细胸表面观类长方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直或弯曲;断面观类长方表,壁略波状弯曲,有的可见条状纹理。④有节乳管常连接成网状。⑤菊糖结晶扇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
(2)杏叶沙参 ①网纹、梯纹导管直径14-71&m;梯纹导管纹孔多呈长方形。②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边形、类长方形,长35-2233&m,宽12-53&m。此外,有菊糖、乳汁管,偶见木栓石细胞(根茎)。
(3)轮叶沙参 ①网纹、孔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2-88&m。②木栓石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长93-240&m,宽21-59&m,壁厚1-27&m,可见细必裂纹及纹孔;断面观长方形,外壁厚,侧壁稍厚,呈马蹄形。此外,有木栓细胞、乳汁管及菊糖。
(4)泡沙参 ①网纹、梯纹导管直径12-75&m。②木栓石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类多边形,长35-107&m,宽19-46&m,壁厚5-14&m,纺也稀,细孔状,孔沟明显。③木栓细胞表面观长条形、类长方形或类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波状弯曲;断面观类长方形,壁略弯曲,有的可见条状纹理。此外,有乳汁管、菊糖。
化学成分沙参根中分离得4个化合物,它们是:&-谷甾醇(&-sitosterol),&-谷甾醇-&-D-吡喃葡萄糖甙(&-sitosterol-O-&-D-glucopyranoside),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及二十八碳酸(octa-cosanoic acid)[1]。
药理作用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腹腔注射杏叶沙参煎液(0.5g/只)能明显增高小鼠末梢血中淋巴细胞和T细胞数;胸腺内淋巴细胞数和T细胞数亦有增加趋势,可显着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可明显增加小鼠脾脏重量,但降低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数和T细胞数。表明沙参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沙参也可提高淋巴细胞转换率。
2.祛痰作用:按1g/kg剂量给家兔灌服沙参煎剂表明具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其作用可持续4小时以上,但作用强度不及紫花等。
3.抗真菌作用:沙参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强心作用:1%沙参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具有明显强心作用,离体心脏振幅增大,作用可持续5分钟。
鉴别量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身碎骨2g,加水20ml,置水浴中加热10min,滤过。取液液2ml,加5%&-萘酚乙醇液2-3滴,摇匀,沿试和壁缓缓加入硫酸0.5ml,两液接界处即显紫红色环。(检查糖类) 另取滤液2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置水浴中加热5min,生成红棕色氧化亚铜沉淀。(检查糖类)(2)薄层色谱 取药材粉末2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60ml,回流提取4h,回收氯仿后,残渣以1ml氯仿溶解作为供试液。另取&-谷甾醇及&-谷甾醇棕榈酸酯各1mg,加氯仿1ml溶解作为对照液。分别吸取上述供试液和和对照液各10&m,点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苯(9:1)展开至1/2处,吹干,再以氯仿-苯(7:3)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液,110℃加热5min。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炮制1.沙参: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和芦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蜜沙参:现行,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南沙参片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黄橙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南沙参片100kg用炼蜜25kg。
3.饮片性状:沙参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表面黄白色或类白色,有多数不规则裂隙,呈花纹状。周边淡棕黄色,皱缩。质轻。无臭,味微甘。蜜沙参形如南沙参片,表面橙黄色或焦黄色,偶见焦斑,味甜。
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15-30g,或入丸、散。
注意风寒咳嗽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防己,反藜芦。"2.《本草经疏》:"脏腑无实热,肺虚寒客之作嗽者,勿服。"
复方《纲目》:“沙参白色,宜于沙地,故名。其根多白汁,俚人呼为羊婆奶,《别录》有名未用羊乳,即此也。此物无心味谈,而《别录》一名苦心,又与知母同名,不知所谓也。铃儿草,象花形也。”按:弘景谓五参“主疗颇同”,非也,实因其根皆为锥形与人参相类也。时珍列沙参为山草类,并谓“沙参处处山原有之”,而又调其“宜于沙地”,所释乃望文生义。《吴普本草》云:“沙参,一名白参,实白如芥,很大,白如芜菁。”《广雅疏证》:“案&沙&之言斯,白也。”《诗刊、小雅. 瓠叶)笺云:“&斯&,白也。今俗语斯白字作&鲜&,齐鲁之声近斯。斯、沙古音相近。实与根皆白,故调之&白参&,又谓之&沙参&”。“沙参”与“白参”同义。《广雅疏证》又云:“《神农本草》云:&沙参一名知母,味苦,此苦心之所以名也。&”《本草经考注》则云:“沙参、知母,古误混同&&知母下地参、水参、水须三名盖为沙参一名。沙参下黑字一名虎须亦是知母条错简欤。”可供参考。
各家论述1.《别录》:"沙参生河内川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暴干。"2.《本草经集注》:"今出近道,丛生,叶似枸杞,根白实者佳。此沙参井人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多名,又有紫参,正名牡蒙,在中品。"3.《蜀本草》:《图经》云:花白色,根若葵根。"4.《本草图经》:"今出淄、齐。潞、随州,而江、淮、荆、湖州郡或有之。苗长一、二尺以来,丛生崖壁间,叶似枸杞而有叉牙,七月开紫花,根知葵根,着许大,赤黄色,中正白实者佳。二月、八月来根,暴十。有上生者叶有细有大,花白,瓣上仍有白粘胶,此为小异。"5.《救荒本草》:"沙参,令辉县太行山边亦有之。又有杏叶沙参及细叶沙参,气味与此相类,但《图经》内不曾载此二种叶苗形容,未敢收入本条。今皆另条开载。救饥:掘根浸洗极净,换水煮上苦味,再以水煮饭熟,食之。"6.《本草备要》:"似人参而体轻松,向实者良。生沙地者长大,生黄土者瘦小(北地真者难得。沙参分南北两种:北者良;南者功用相同而力稍逊。)"7.《本草从新》:"南沙参,色稍黄,形稍瘦小而短,近有. 种味带辣者,不可用。"8.《本经逢原》:"沙参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9.《植物名实图考》:"沙参,《本经》上品。处处皆有,以北产及太行山为上,其类亦有数种,洋《救荒本草》。花与荠苨相同,惟叶小而很有心为别。"
临床应用1.骚日老西散(沙参四味散)沙参 25g,甘草15g,紫草茸15g,拳参15g。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混匀,分装,即得,每袋50g。本品淡白色粉末;味微甘。功能解热清肺,止咳祛痰。用于感冒咳嗽,肺热咳嗽,痰中带血,胸胁刺痛。口服,每次5g,每日1-2次,小儿酌减。(《辽宁省药品标准》1987年)2.南沙参浸膏溶液:南沙参 1000g。取南沙参按渗漉法,以35%乙醇为溶媒,俟渗出液达生药量5倍时,停止渗漉,回收乙醇并浓缩,滤过。取少许澄明滤液测定含量后,调整至每1ml含抽出物250mg,再加0.5%宋甲酸钠,静置8-10天,取上清液滤过即得。按总抽出物方法测定:每1ml含总抽出物250mg。功能镇咳祛痰,清肺火止咳。用于肺气虚弱,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脓疡,肺结核,咳嗽气短,午后发热,咯血等。口服,每次2-10ml,每日2次。(《中药制剂汇编》)3.利咽合剂:南沙参250g,桑叶75g,石斛125g,射干125g,木蝴蝶37g,白苏子125g,麦冬150g。以上七味,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滤过,静置,上清液浓缩至1050ml,加适量防腐剂,搅拌,静置,取上清液 1 000ml,即得。本品为淡黄色液体,味苦。放置后略有沉淀。取本品2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水浴加热5分钟,产生红棕色沉淀,本品的相对密度应不低于1.03。功能养阴生津,清热利咽。用于慢性咽炎。口服,每次20ml,每日2次。(南京市卫生局《医院制剂规范》)
摘录《中华本草》别名&&马樱丹、红彩花、头晕花、如意花
来源&&为马鞭草科马樱丹属植物五色梅Lantana&camara&L.,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直立或半藤状灌木,高可达2&米,有强烈臭气,全株被短毛。茎枝常有下弯的钩刺。叶对生,叶柄长1厘米以上,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3-9厘米,宽2-3.5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或楔形,稍偏斜,边缘有钝齿,上面粗糙被短刺毛,脉网稍成皱纹状,下面被刚毛。四季开花,花序腋生,总梗4-10厘米,顶端密集多数无梗小花,组成稠密的小伞形花序,小总苞片多数,卵状披针形,花冠高脚碟状,4-5裂,有红、粉红、黄、白等各种颜色。雄蕊4,着生花冠管中部,短而内藏,子房上位,花柱粗长,柱头偏于一侧,稍肥厚。核果球形,肉质,成熟时紫黑色。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林缘。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省区。&
采集季节&&全年采收。
药理作用&&1.马樱丹碱有解热作用。2.乙醇提取物的生物碱部分使犬血压降低,呼吸加速,引起震颤;对小鼠兴奋肠管,抑制子宫,有平喘作用。3.叶子喂牛、羊,产生严重黄疸及光敏。
性味功能&&根:淡、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枝、叶:苦、凉、有臭气。祛风止痒,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根:感冒高热,久热不退,颈淋巴结结核,风湿骨痛,胃痛,跌打损伤。枝、叶:外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疖肿,跌打损伤。用量:根30-60克。外用枝叶适量,煎水洗或捣烂外敷。
参考配方&&1.感冒高热:五色梅根、算盘子根、岗梅根各30克,水煎服。
2.皮肤湿疹:五色梅叶、两面针、苏叶、毛麝香、薄荷叶、侧柏叶、旱莲草各30克,共研粉。一般痒时,酒水各半调涂;剧痒醋水调涂。每日换药3次。如有粘性黄水流处,加滑石30克,五倍子15克,雄黄、枯矾各10克,共研细粉,用干粉撒患部。
来源&&为伞形科前胡属的植物紫花前胡Peucedanum&decursivum&(Miq.)&Maxim.白花前胡P.&praeruptorum&Dunn.,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1.紫花前胡(鸭脚七、野当归):多年生草本,高70-140厘米。根长而直,粗壮,纺锤形或分支,有少数支根。茎直立,单一,有棱,上部有少数分枝,有毛,下部无毛。基生叶柄长14-23厘米,有细毛,基部膨大成叶鞘,叶片硬纸质,一回至近乎二回羽状复叶,小叶卵形至长卵形,中间的小叶近菱形,边缘有细锯齿,基部下延至小叶柄上呈翅状,两面脉上都有短毛,但下面脉上稍不明显,茎生叶向上逐渐变小,最上部常只有广阔的紫色叶鞘。秋季开紫色花,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1-2,囊状卵圆形,紫色,宿存,伞幅10-20,小总苞片数个,披针形,花梗多数。果实卵圆形,无毛,分果有5棱,侧棱发展成较宽而薄的翅。
2.白花前胡(鸡脚前胡、岩棕):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粗状而长直,根头处有叶鞘残存纤维。茎直立,单一,上部分枝,被短毛,下部无毛。基生叶有长柄,叶柄基部膨大呈叶鞘,抱茎,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式羽状复叶,长约15-20厘米,第一回小叶2-3对,最下面一对有较长的叶柄,向上有短柄或无柄,第二回小叶3-5裂,裂片呈菱状卵形或广卵形,先端尖,基部平截形至微心形,边缘有缺刻状粗锯齿,上面沿中脉处有细短柔毛,下面无毛或沿脉上疏生细短柔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或几无柄,近花序的叶片生在膨大的叶鞘上。秋季开白色小花,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片1-2,条状披针形,边缘膜质,多数脱落。伞幅12-18,小总苞片8片,披针形,有缘毛,花梗约20,萼片5,细小呈齿状,花冠5瓣,广卵形,雄蕊5,与花瓣互生,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短,基部呈扁圆锥形。果实卵圆形,无毛,分果有5棱,侧棱发展成窄而厚的翅。
生境与分布&&紫花前胡生于山坡、林边、草坡地。分布于吉林、辽宁、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区。白花前胡生于向阳山坡草丛中。主要分布于浙江、湖南、四川,此外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广西、广东、贵州亦产。
采集加工&&秋末采挖。洗净,闷透,切片,晒干。蜜炙前胡:前胡片10斤,炼蜜2斤,炼蜜用水化开,拌前胡片,少闷,炒至不粘手,放凉。
药理作用&&前胡有较好较持久的祛痰作用,其效果与桔梗相仿。
性味功能&&甘、辛、微寒。散风清热,降气化痰。
主治用法&&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明目益精,祛实热,开胃下食,反胃呕逆,清肺热,散风邪,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咳喘,痰多。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1.肺热咳嗽,痰稠粘腻:紫花前胡12克,桑白皮、贝母、麦冬、杏仁各10克,甘草、生姜各6克,水煎服。
2.流行性感冒:紫花前胡全草、冬桑叶、一枝黄花各10-15克,白英30克,鸭跖草60-120克,忍冬藤15克,水煎服。
3.慢性气管炎:紫花前胡、白芨、酢浆草、沙参各10克,天花粉15克,麻黄6克,枇杷叶3片,水煎服。
4.感冒咳嗽,气喘:前胡、苦杏仁各10克,紫苏子、桔梗各6克,水煎服。
5.孕妇咳嗽:前胡、当归各10克,水煎服。
6.月经不调:紫花前胡、野荞麦根各30克,珍珠菜、丹参、茜草各15克,水煎,冲甜酒服。于月经第五天开始,连服3-5天。
7.风湿关节炎:紫花前胡、虎杖根各30克,独活15克,水煎服。或浸烧酒1.5斤,每次服30-60毫升。
8.外伤出血:鲜叶捣烂外敷。
9.小儿夜啼:前胡捣筛,蜜丸小豆大,日服一丸,温开水下,至5-6丸,以愈为度。
别名&&马辛、马细辛、马蹄细辛、马蹄香、水马蹄、杜蘅
来源&&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杜衡Asarum&forbesii&Maxim.,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下生多数细根。叶1-4片,具长柄,叶片心状肾形,长2.5-4.5厘米,宽3.5-6.5厘米,上面有白斑。春季开花,花被管钟状,喉部无明显缢缩,外面黄绿带浅褐色,内面紫色,管部有方格状网纹,雄蕊12,花药长三角形,花丝极短,子房半下位,花柱6,肥厚,柱头2裂,蒴果肉质,近球形,熟时不规则开裂,有多数黑褐色种子。
生境与分布&&野生于阴湿林下,沟旁及草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等地。
采集季节&&四季可采,秋季为佳。
药理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使动物呼吸中枢麻痹,少量长期给动物使用,产生磷中毒样症状,肝肾产生脂肪样病变。
性味功能&&辛、温、有小毒。祛风散寒、镇咳止痛、活血解毒。
主治用法&&风寒头痛,牙痛,咳喘,中暑腹痛,痢疾,急性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毒蛇咬伤。
参考配方&&1.头痛、牙痛、腹痛:土细辛1.5-3克,研末,开水吞服。
2.风湿痛、四肢麻木:土细辛3克,威灵仙、八角枫、牛尾菜(大伸筋)、大血藤、黄精各30克,浸酒服。
3.跌打损伤:土细辛6克,土鳖虫10克,泡白酒100毫升,每次服15毫升,并用药酒搽患处。
4.蛇咬伤:土细辛15克,雄黄6克,射干10克,朱砂根10克,胆草6克,浸酒搽。
5.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土细辛1.5-3克,水煎服。或研末,每次服0.5-1克,开水送服。
6.中暑发痧:土细辛鲜叶7片,捣烂冲开水服。或用土细辛根研末吹入鼻孔中。
7.瘰疬:土细辛根3克,威灵仙10克,牛膝6克,水煎,早晚饭后各服一次。忌食猪头肉。
8.口舌生疮:土细辛根加黄连等量,研细末敷患处。
9.风寒感冒:土细辛3克,仙鹤草6克,葱白3根,水煎服,红糖为引。
10.腰痛、腹胀:土细辛根3-6克,水煎服。
姜(附:干姜、炮姜、姜皮)
别名&&生姜
来源&&为姜科姜属植物姜Zingiber&officeinale&Rosc.,以根状茎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100厘米。根状茎肉质,肥厚扁平,横走并分歧,表面淡黄色,里面黄色,有芳香和辛辣味。叶二列生,无柄,有包茎叶鞘,叶片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平滑无毛。夏、秋开花,花葶直立,从根状茎上生出,高15-25厘米,被以覆瓦状疏离的鳞片,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花稠密,苞片卵形,长约2.5厘米,先端具硬尖,绿白色,覆瓦状排列,边缘黄色,花冠裂片3,黄绿色,唇瓣较短,淡紫色带黄白色斑点。本种在栽培时很少开花。
生境与分布&&除我国东北外大部分省区均有栽培。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采挖。
药理作用&&1.内服本品对口腔及胃粘膜有刺激作用,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使食欲增加。2.姜有抑制肠内异常发酵及促进气体排出的作用。3.对大脑皮质有兴奋作用,有抗催眠剂的作用。4.对于延髓的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增加血液循环,使血压上升,促进发汗,给呼吸及物质代谢以好的影响。5.大量口服生姜会引起口渴、喉痛,吸收后由肾排泄,若剂量过大,能刺激肾脏发炎。
性味功能&&辛、温。发汗,散寒,止呕,解毒。可解半夏、南星毒。
主治用法&&风寒感冒,胃寒呕吐。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风寒感冒:生姜10克,水煎加红糖适量热服。或加紫苏叶6克,葱白2根,水煎服。
&&&&老姜的干品。辛、热。温中,回阳,逐寒。治胃腹冷痛,虚寒吐泻,手足厥冷,痰饮咳嗽。用1.5-6克。孕妇忌服。
&&&&干姜的加工品。干姜切小块,锅内炒成外面黑棕色,内部棕黄色并发泡,喷少许清水,晒干。辛、热。温经止血。止虚寒性吐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消化不良。用1.5-6克。
根状茎的皮。辛、微温。行皮消水。治水肿。用克。
参考方:水肿:姜皮、陈皮、茯苓皮、大腹皮、冬瓜皮各克,水煎服。
别名&&祁白芷
来源&&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兴安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ex&Franch.&et&Savat.或杭白芷,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大型草本,高2-2.5米。根粗大,实心,圆锥形,垂直生长,外皮黄褐色,侧根粗长略呈纵行排列,基部有横梭形木拴质突起围绕,突起不高,有时窄条形。茎粗壮,圆柱形,中空,常带紫色。茎生叶互生,有长柄,叶柄基部扩大呈半圆形叶鞘,叶鞘无毛,抱茎,亦带紫色,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小叶片披针形至长圆形,基部下延呈翅状。茎上部叶无柄,仅有叶鞘。夏季开白色小花,排成大型复伞形花序,伞幅通常22-38个,总苞1-2片,膨大呈鞘状,小总苞片通常比花梗(小伞梗)长或等长,花梗10余个,花瓣倒卵形,先端内凹,双悬果扁平长广椭圆形,分果有5棱,侧棱有宽翅,无毛或有极少毛。
&&&&杭白芷(香白芷):植株较矮小,一般不超过2米,侧根略排成四条稍斜纵行,基部木拴质突起而高大。花稍小,黄绿色。
生境与分布&&生于湿草甸子、灌木丛中及河沟两旁沙土或石砾质土壤中。主产于四川、河南、河北。南北各地有栽培。杭白芷生于灌木丛间,福建、台湾有分布,浙江有栽培。
采集季节&&秋季采挖,切片晒干。
药理作用&&白芷毒素少量能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和迷走神经,使呼吸增强,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对脊髓也有兴奋作用。大量能引起强烈间歇性惊厥,&继而全身麻痹。
性味功能&&辛、温。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
主治用法&&风寒感冒,前额头痛,鼻窦炎,牙痛,痔漏便血,白带,痈疖肿毒,烧伤。用量3-10克。外用适量。
参考配方&&1.鼻窦炎:白芷、辛夷各10克,苍耳子6克,水煎服。
2.感冒及副鼻窦炎引起的头痛:白芷、菊花各10克,水煎服。
3.烧伤:白芷、紫草、忍冬藤各30克,虫白蜡22克,冰片1.5克,香油500克。先将香油加温倒130℃,放入白芷、紫草、忍冬藤,加温并保持到150℃,至白芷变为焦黄色,过滤后加入虫白蜡,稍冷后加入冰片。将消毒纱布浸入油中,清创后覆盖在创面上,外加包扎。也可单用消毒棉签外涂,每日2-3次。
别名&&蚕羌、竹节羌、大头羌、狗引子花、曲药
来源&&为伞形科羌活(背翅芹)属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incisium&Ting.宽叶羌活(川羌活)N.&franchetii&Boiss.,以根状茎和根入药。
形态特征&&1.羌活: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以上。地下有块状或长圆柱形的根状茎和根,有香气,节间长短不等,其节间很短,成蚕形者为蚕羌,节间较长呈竹节状称竹节羌,茎节特别膨大且不规则者名大头羌。茎直立,中空,表面淡紫色,具纵直的条纹,无毛。叶互生,有长柄,柄长10-20厘米,基部扩大呈鞘,长约3厘米,抱茎,茎基部的叶为二至三回单数羽状复叶,质薄,无毛,小叶3-4对,第一回小叶片三角卵形,最下一对小叶具柄,最上一对小叶近无柄,小叶片二回羽状分裂,最终裂片披针形,边缘有不等的钝锯齿,茎上部的叶近无柄,仅有长卵形的鞘。秋季开小白花,花多数,排列成复伞形花序,伞幅10-15条,各条顶端有20-30条花梗,无总苞片,萼片5,裂片三角形,明显,花瓣5,倒卵形,先端尖,向内折卷,雄蕊5,花丝细,弯曲,子房下位,2室,花柱2,短而反折,花柱基部扁压状圆锥形。双悬果卵圆形,无毛,背棱及侧棱有翅,棱槽间有3-4油管,结合面有5-6油管。图示为羌活。
2.宽叶羌活:高80-180厘米,根状茎肥厚近头状,黑棕色,根直,长而粗壮,有多数侧根。茎基部紫红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叶大,多为三出式三回羽状复叶,最终小叶片较宽,卵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粗锯齿,茎上部叶逐渐退化呈广阔膨大的紫色叶鞘,仅下面脉上稍有毛。秋季开黄色花,萼齿较细小。双悬果稍圆形,褐色。
生境与分布&&羌活生于高山灌木林下或草丛中。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宽叶羌活生于高山向阳山坡草丛及灌木林中。分布于陕西、青海、内蒙、湖北、四川、西藏等地。
采集加工&&秋后采挖根部,晒干。
药理作用&&抑菌试验:本品挥发油对布鲁氏杆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辛、苦、温。解表,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用法&&感冒风寒,发热头痛,青光眼,关节疼痛,破伤风,荨麻疹,皮肤搔痒。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1.风寒感冒:羌活、防风、白芷、川芎、甘草各6克,生地黄、黄芩各10克,生姜3片,水煎服。
2.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羌活、秦艽、防风、防己、桂枝、当归各10克,水煎服。怕冷明显加附子或川乌6-10克,气血不足选用党参、黄芪、首乌、玉竹、熟地各10克。
紫苏(附:紫苏叶、紫苏梗、紫苏子)
别名&&赤苏、红苏、红紫苏、皱紫苏
来源&&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Var.&crispa&(Thunb.)&Decne.,以带叶嫩枝入药。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有香气。茎四棱形,紫色或紫绿色,多分枝,有紫色或白色长柔毛。叶对生,有长柄,叶片皱,卵形至宽卵形,长4-12厘米,宽3.5-10厘米,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粗圆齿,两面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两面均疏生柔毛,下面有细腺点。6-7月开花,聚伞花序排成顶生与腋生的穗状花序,稍偏侧,苞片卵状三角型,具缘毛,萼钟形,先端5裂,外面下部密生柔毛,花冠二唇形,红色或淡红色,雄蕊4,二强,子房4裂,柱头二裂。小坚果倒卵形,灰棕色。
&&&&同科属植物白苏,功效相同,效果略差。
生境与分布&&全国各地广有栽培,长江以南各省有野生,生于路旁、村旁。
采集加工&&9月上旬花序将长出时采集。
药理作用&&1.苏叶煎剂或浸剂给试验性发热的家兔灌胃,有缓和的解热作用。2.本品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3.本品能减少支气管粘膜的分泌物,缓解支气管痉挛。4.紫苏油及其主要成分紫苏醛给绝食12小时的家兔口服,可引起血糖上升。5.抑菌试验:本品水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6.紫苏油制菌性强,紫苏醛是紫苏特有香气的成分。
性味功能&&辛、温。散寒解表,理气宽中。
主治用法&&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用量3-15克。
参考配方&&风寒感冒:紫苏、荆芥、防风、陈皮各1斤,干姜、香葱各半斤,共研细粉,以红糖3斤,水适量,和匀压成块,每小块10克,焙干,每日2次,每用一小块,开水冲服。
辛、温。发表散寒。治感冒、鼻塞、咳喘、鱼蟹中毒。用量克。
参考方:食蟹中毒:紫苏叶克,生姜大片,煎汤频饮。
辛、温。理气宽胸,解郁安胎。治胸闷不舒,气滞腹胀,妊娠呕吐,胎动不安。用量克。
参考方:胸腹胀闷、恶心呕吐:苏梗、陈皮、香附、莱菔子、半夏各克,生姜克,水煎服。
辛、温。降气定喘,化痰止咳,利膈宽肠。治咳嗽痰多,气喘,胸闷呃逆。用量克。
参考方:咳嗽痰喘:紫苏子、芥子、莱菔子各克,水煎服。
别名&&香荆芥、线芥、四棱杆蒿、假苏
来源&&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裂叶荆芥S.&multifida&(L.)&Briq.,以全草或花(果)穗入药。
形态特征&&1.荆芥:一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有强烈香气。茎直立,四棱形,基部稍带紫色,上部多分枝,全株被短柔毛。叶对生,近无柄,叶片3-5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披针形,长1.5-2厘米,宽2-4毫米,全缘,两面均被柔毛,下面有凹陷腺点。6-8月开花,轮伞花序,多轮密集于枝端,形成长穗状,长3-8厘米,具无柄条形苞叶,花小,花萼钟形,被毛,先端5齿裂,花冠二唇形,上下唇近等长,上唇较小,呈凹头匙形,下唇较大,3裂,稍超出花萼,淡红紫色。雄蕊4,二强。小坚果4枚,卵形或椭圆形,棕色,有光泽。
&&&&2.裂叶荆芥:上部分枝不多,叶宽卵形,3-5深裂,裂片较宽而钝,花蓝紫色。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阴坡、沟塘边与草丛中。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湖南等地区。现多为栽培。裂叶荆芥分布于东北、华北、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
采集加工&&秋季花穗绿色时采收。
药理作用&&1.荆芥煎剂口服能使汗腺分泌旺盛,皮肤血液循环增强,有微弱解热作用,并有解痉作用。2.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生长。
性味功能&&辛、温。发表,散风,透疹,炒碳止血。荆芥穗作用较强。
主治用法&&&感冒,头痛,咽痛,麻疹不出,荨麻疹,皮肤搔痒,炒碳治便血,崩漏。用量3-10克。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参考配方&&1.感冒,流行性感冒:荆芥穗、防风、柴胡、桔梗各6克,羌活4.5克,甘草3克,水煎服。
2.麻疹不透:荆芥、防风、浮萍各6克,芦根、紫草各10克,水煎服。
3.皮肤搔痒:荆芥、苦参各15-30克,水煎洗患处。
4.痔疮大便带血:荆芥碳60克,研末,每服6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
别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杭菊、亳菊
来源&&为菊科菊属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常以白色花序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茎直立,基部木质,多分枝,具细毛或绒毛。叶有柄,叶片卵圆形至窄长圆形,长3.5-5厘米,宽3-4厘米,边缘有缺刻及锯齿,基部心形,下面有白色绒毛。秋季开花,头状花序大小不等,直径2.5-5厘米,单生枝端或叶腋,或排成伞房状,总苞片中央绿色,有宽阔膜质边缘,具白色绒毛,外围舌状花白色、黄色、淡红色或带淡紫色,中央管状花黄色,也有全为舌状花或管状花的。瘦果柱状,无冠毛。
生境与分布&&为栽培品。我国各地有栽培。河南产者称怀菊花,安徽产者称滁菊花或亳菊花,浙江产者称杭菊花。
采集加工&&秋季霜降前花正开时采摘头状花序,烘干或蒸后晒干或通风阴干。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2.有解热作用。3.菊花浸膏给小白鼠腹腔内注射,可使毛细血管抵抗力增强。4.菊花水煎剂或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流感病毒(PR8株)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甘、苦、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解疮毒。
主治用法&&感冒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头眩,耳鸣,疔疮肿毒。用量6-20克。
参考配方&&1.感冒风热头痛:菊花、桑叶各12克,连翘、薄荷各6克,水煎服。
2.风热眼痛:菊花、白蒺藜各10克,防风5克,水煎服。
3.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目赤、耳聋:菊花、石决明、生地、白芍各15克,龙胆草5克,水煎服。
4.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菊花、银花各25-30克,头晕明显加桑叶12克,动脉硬化、血脂高者加山楂12-25克,为一日量。两周后可将菊花、银花减至10克。上药混合,用沸滚开水冲泡10-15分钟后当茶饮。一日量分4份,每份冲泡2次。
5.偏正头痛:菊花10克,薄荷、川芎、白芷各3克,水煎服。
6.急性结膜炎:菊花10克,蒺藜6克,木贼、决明子各3克,水煎服。
7.毛囊炎、疖肿:鲜菊叶适量,捣烂去筋,敷患处红肿部位的周围,或捣烂绞汁外涂,或用干叶研末,冷开水调敷患处。
葛根(附:葛花、葛谷、蔓、叶)
别名&&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
来源&&豆科葛属植物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以根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藤本,植株全体密生棕色粗毛。块根圆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纤维性很强。茎基部粗壮,上部多分枝,长达数米。叶互生,有长柄,托叶盾状,小托叶针形,小叶3片,顶端小叶较大,菱状卵形,长5.5-19厘米,宽4.5-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时3波状浅裂,侧生的一对小叶较小,斜卵形,两边不相等,背面苍白色,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秋季开花,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密,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萼钟形,萼齿5,披针形,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内外面均有黄色柔毛,萼齿约于萼管等长,花冠蝶形,紫红色或浅蓝色,长约1.5厘米。荚果条形,长5-12厘米,宽达1厘米,扁平,密生黄色长硬毛。
&&&&野葛的根纤维较多,粉质较少。
生境与分布&&生于路旁、山坡或灌丛中。我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
采集加工&&初春或霜降后采挖。洗净,刮去外皮,晒干。
药理作用&&1.解热:葛根浸剂给家兔灌胃,对过期伤寒混合菌苗引起的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2.葛根煎剂或提取物有轻度降压作用。3.葛根所含黄酮给狗作冠状动脉内注射,有短暂的增加脑动脉、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对脑血管的扩张作用比对冠状动脉血管要明显。4.黄酮体给大白鼠灌胃,500毫克/公斤,有拮抗因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反应。5.所含大豆甙有镇痉作用。6.葛根水煎剂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7.葛根煎剂给家兔灌胃后第一小时使血糖上升,较正常血糖稍高,第二小时降至较正常稍低,第4、5小时左右降低最显著,此时肝糖元有增加倾向,肌糖元无大变化。8.小白鼠口服葛根制剂有避孕作用,可能与葛根异黄酮有女性激素样作用有关。
性味功能&&甘、辛、平。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发斑疹。
主治用法&&消渴,呕吐,解诸毒,感冒发热,口渴,头痛项强,疹出不透,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肠梗阻,痢疾,高血压引起的颈项强直和疼痛,心绞痛,突发性耳聋。生食堕胎,蒸食消酒毒,可断谷不饥,作粉尤妙。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1.感冒发热:葛根、柴胡、黄芩各10克,荆芥、防风各6克,水煎服。
2.热症烦渴:①葛根、知母各10克,生石膏15克,甘草3克,水煎服。②葛粉120克,先以水浸粟米半升,浸一夜,捞出煮粥食之。
3.疹出不透:葛根、连翘、牛蒡子各6克,蝉蜕3克,水煎服。
4.高血压伴有颈项强直和疼痛,经降压药治疗未消失者:在降压药治疗基础上加下药:①葛根10-12克,每日1次,分2次服。②葛根粉(葛根水提取物)每日2克,分2次服。③葛根黄酮,每次40毫克(相当于生药5克),口服。个别病例服后过敏,需及时停药。
5.急性胃肠炎:葛根、黄芩、姜半夏、藿香各10克,黄连、厚朴各6克,六一散12克,水煎服。
6.冠心病心绞痛:①葛根黄酮片(每片含总黄酮10毫克,约等于生药1.5克),每日总剂量30-120毫克,分2-3次服。②葛根30-60克,红花15-30克,桃仁、郁金各15克,水煎服,每日2次,一疗程为20天。
7.早期突发性耳聋:葛根黄酮片,每次服2片,每日2-3次。
8.辟瘴不染:生葛捣汁一小盏服,去热毒气。
9.酒醉不醒:生葛根汁饮1-2升即愈。
10.衄血不止:生葛根捣汁,服一小盏,三服即止。
11.诸菜中毒,发狂烦闷,吐下欲死:葛根煮汁服。
12.金疮中风,颈强欲死:生葛根125克,水3升煮取1升,去渣,分4次温服。
葛藤的花。秋季采集,晒干生用。
性味甘、平,解酒止渴。
主治酒醉烦渴,肠风下血,用量克。
葛之果实,甘、平,治下痢十岁以上,解酒毒。
&&&金疮止血。
&&&主治喉痹,消痈肿。
&&&参考配方:妇人吹乳:葛蔓烧灰,酒服克,服效。
&&&2.疖子初起:葛蔓烧灰,水调缚之。
别名&&香藁本
来源&&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辽藁本Ligusticum&jeholense&Nakai&et&Kitag.藁本L.&Sinense&Oliv.,以根及根状茎入药。
形态特征&&1.辽藁本(热河藁本):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根状茎短,成不规则块状,生多数细长的根,外皮深褐色,断面黄白色,有浓烈香气。茎圆柱形,中空,下部带紫色。基生叶早枯,茎生叶互生,下部及中部的叶有长柄,基部鞘状抱茎,一至二回三出羽状复叶,最终小叶片卵形或广卵形,边缘有少数缺刻状牙齿或浅裂,上面沿叶脉有乳头状凸起,下面灰绿色。夏季开白花,为复伞形花序,伞幅6-19个,小花梗短,小花密集成小团状,总苞片和小苞片都呈锥状条形,花瓣5,椭圆形,基部急窄,背部有一脉,雄蕊5,较花瓣长,花药黑紫色,子房下位,花柱呈压扁的圆锥形。双悬果椭圆形,分果棱槽中各有油管1-2个,结合面有油管2-4个,果棱具窄翅。图示为辽藁本。
2.藁本(西芎、茶芎):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以上,根状茎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有多数条状根,具浓香,茎中空,有纵沟。叶互生,叶柄长达20厘米,基部扩大呈鞘状,抱茎,二至三回羽状复叶,最终小叶5-9片,卵
形,两侧不相等,边缘为不整齐的羽状浅裂或粗大锯齿状,上面脉上有乳状凸起。夏秋开白花,多数小花聚成复伞形花序,伞幅16-20,不等长,总苞片常具3-5条形裂片,花萼缺,花瓣5,椭圆形至倒卵形,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全缘或微凹,中央有短尖凸起,向内折卷,外面有短柔毛,雄蕊5,花丝细软弯曲,花柱2,细软而反折,子房卵形,下位,双悬果广卵形,稍侧扁,分果棱槽中各有油管3个,结合面有油管5个。
生境与分布&&辽藁本生于阴破草丛中及山地林缘和多石山坡林下,也有栽培。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主产于河北省。藁本生于山坡草丛或水滩边,也有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主产于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省。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挖。
药理作用&&1.挥发油对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痛作用,有轻度降压作用。2.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性味功能&&辛、温。发散风寒,祛湿止痛。
主治用法&&风寒感冒头痛,头顶痛,腹痛泄泻。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风寒感冒头痛:藁本、防风、川芎各10克,白芷、菊花各6克,水煎服。
来源&&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haplocalyx&Briq.,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80厘米,有清凉浓香。根状茎细长,白色或白绿色。地上茎基部稍倾斜向上直立,四棱形,被逆生的长柔毛,并散生腺鳞。叶对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尖锯齿,两面有疏短毛,下面并有腺鳞。夏季开花,花小,腋生轮伞花序,苞片较花梗及萼片稍长,条状披针形,花萼钟状,外被疏短毛,先端5裂,裂片锐尖,花冠二唇形,淡红紫色或白色,长4-5毫米,上唇二浅裂,下唇3裂,长圆形,雄蕊4,近等长,与雌蕊的花柱均伸出花冠之外。小坚果长圆形,长1毫米,褐色,藏于宿萼内。
生境与分布&&生于水边湿地、水沟边、河岸、山野湿地。分布于全国各地,并广为栽培。
采集加工&&6-10月收割。全年可收2-3次。
药理作用&&1.内服小量薄荷能兴奋中枢神经,间接传至末梢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机体散热增多。2.薄荷制剂局部应用时,可使皮肤、粘膜产生冷觉反射,使血管收缩。薄荷油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能慢慢渗入皮肤内,引起长时间充血,同时反射性引起深部组织血管变化,调整血管功能,达治疗目的。3.从薄荷油中蒸发出甘菊环(或称甘菊色素)对烧伤兔耳有抗炎作用;使肠管蠕动亢进,但并无推动小肠运动之效;对离体小鼠肠管有解痉(对抗乙酰胆碱)作用。
性味功能&&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用法&&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痛,牙痛,皮肤瘙痒。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1.感冒、头痛、鼻塞:薄荷、菊花、蔓荆子各10克,荆芥6克,金银花12克,水煎服。
2.感冒、咳嗽、嗓子干、头昏身热、嘴唇生疱疹:薄荷(后下)、生甘草、栀子各5克,连翘、绿豆(打碎)各10克,水煎服。
3.受暑头昏、口渴、小便少:薄荷、生甘草各3克,滑石20克,共研细末,(鸡苏散)。每服10克,开水调服或煎服。也可外用治热天的痱子发痒。
4.鼻炎、鼻窦炎、感冒鼻塞:薄荷10克,硼砂3克,冰片1.2克,共研细末,取少许吸入鼻孔,每日3次。
5.风疹、皮肤发痒:薄荷3-6克,配蝉衣煎服。薄荷后下,煮沸3-5分钟即可,不宜久煎。
别名&&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
来源&&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单叶蔓荆Vitex&rotundifolia&L.,或蔓荆V.&trifolia&L.,以成熟果实入药。
形态特征&&1.单叶蔓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茎灰白色,幼枝四棱形,密生柔毛。单叶对生,叶柄甚短,叶片倒卵形或卵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圆或微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下面灰白色,两面有毛及腺点。夏季开淡紫色唇形花,圆锥花序窄长,顶生,密被粉状绒毛,花萼钟形,长5毫米,上端浅裂呈波状齿,绿白色,花冠长1厘米以上,管状,顶端裂成二唇,上唇二裂,下唇3裂,中央裂片特长,先端圆,雄蕊4,伸出花冠之外,花药个字形分叉,子房球形,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二裂。果实近球形,灰黑色,直径5-7毫米,下半部为增大的灰白色宿萼包围。
&&&&2.蔓荆:落叶灌木,高2米左右,全株密被灰白色细绒毛。枝条常蔓生,幼枝四棱形,节上生根。叶对生,通常为三出复叶,叶柄长0.5-3厘米,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3-7厘米,宽1-2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全缘,下面密被灰白色细绒毛,揉之有香气。夏季开淡紫色唇形花,多花排成顶生聚散圆锥花序,花较单叶蔓荆稍小,花冠1厘米以下。果实球形,褐色,稍带肉质,较宿萼稍长。图示为蔓荆。
生境与分布&&单叶蔓荆生于海滨、沙滩、湖畔。分布于辽宁、福建、台湾、广东等沿海各省。蔓荆生于旷野、山坡、河边、沙地草丛及灌木丛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秋季果熟时采收。锅内炒至焦黄色。
性味功能&&苦、辛、平。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主治用法&&风热感冒,头晕,头痛,目赤肿痛,夜盲,肌肉神经痛。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1.感冒头痛:蔓荆子、紫苏叶、薄荷、白芷、菊花各10克,水煎服。
2.高血压病,头痛眩晕:蔓荆子、菊花各10克,薄荷(后下)、川芎各6克,钩藤12克,水煎服。
3.急性结膜炎,头痛:蔓荆子、决明子、菊花各10克,蝉蜕6克,水煎服。
4.老年体虚,手脚抽筋:蔓荆子10克,水煎服。
别名&&木笔花、望春花、春花
来源&&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辛夷Magnolia&liliflora&Desr.玉兰M.&denudata&Desv.,以花蕾入药。
形态特征&&1.辛夷(木兰、紫玉兰):落叶灌木,高3-5米,常丛生。干直立,树皮灰白色,分枝,小枝除枝梢外均无毛,带褐紫色或绿紫色,有明显灰白色皮孔,叶痕呈三角状半月形,芽有细毛。单叶互生,具短柄,柄的基部较宽厚,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倒卵形,长8-18厘米,宽3-10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密被短柔毛,下面绿色有光泽,脉上有细柔毛。花蕾外被黄绿色长毛,花春日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单生于枝顶,大型,花被9片,每3片排成一轮,最外一轮披针形,黄绿色,较小,长约2.3-3.3厘米,其余的矩圆状倒卵形,较大,长8-10厘米,外面紫色或紫红色,内面白色,雄蕊和心皮均多数,花柱1,顶端尖,微弯。聚合果长圆形,长7-10厘米,淡褐色。
&&&&2.玉兰(白玉兰):落叶小乔木,高可达6米。嫩枝及芽有柔毛。单叶互生,叶片膜质,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宽而突尖,基部宽楔形,下面及脉上有细柔毛。春季开大型白色花,先叶开放,有香气,萼片与花瓣大小近相等,且无显著区别。蓇葖果。
生境与分布&&辛夷多栽培于庭院,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玉兰栽培或野生于森林中。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1-2月采剪未开放花蕾,晒至半干,堆起待内部发热后再晒至全干。
药理作用&&1.辛夷花蕾的挥发油有收缩鼻粘膜血管的作用。2.辛夷对麻醉动物(犬、猫、兔)及不麻醉动物(大白鼠)无论口服或静注均有显著降压作用。辛夷提取液对心脏有轻度抑制作用,能直接扩张血管,并阻断神经节之冲动传导。辛夷制剂小剂量给麻醉犬静注有兴奋呼吸的作用。3.辛夷小剂量给豚鼠皮下注射有浸润麻醉作用,辛夷饱和溶液对蛙神经肌肉有箭毒样作用,辛夷的水提取物有明显的乙酰胆碱作用。4.辛夷对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辛、温。祛风散寒,通肺窍。
主治用法&&头痛,鼻塞,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1.急、慢性鼻炎,副鼻窦炎:辛夷、木香各3克,酒知母、酒黄柏各10克,水煎服。
2.慢性鼻炎:①辛夷、鱼脑石等分,研末,用棉球蘸药末塞鼻。②辛夷、苍耳子等量,煎汁滴鼻,或研粉鼻吸,每日3-4次。
3.头痛感冒:辛夷花2克,苏叶6克,开水泡服。
别名&&连壳、黄花条、黄链条花、黄奇丹、青翘、落翘
来源&&为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l.,以果实入药。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2-3米。枝条细长开展或下垂,小枝浅棕色,稍四棱,节间中空无髓。单叶对生,具柄,叶片完整或三全裂,卵形至长圆卵形,长6-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春季先叶开花,花1-6多簇生叶腋,花萼4深裂,裂片长椭圆形,花冠黄色,具4长椭圆形裂片,花冠管内有橘红色条纹,雄蕊2,着生于花冠的基部,花丝极短,花柱细长,柱头2裂。蒴果木质,有明显皮孔,卵圆形,顶端尖,长约2厘米,成熟时2裂。种子多数,有翅。
生境与分布&&生于低山灌丛或林缘,多为栽培。分布于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山东、江苏、江西、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采集加工&&白露前采青果为青翘,寒露前采熟透果实为老翘。
药理作用&&1.抑菌实验:连翘水煎剂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醇提取物(7.8毫克/毫升)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作用,但水煎剂无效。2.果壳所含齐墩果酸有轻微强心、利尿作用。3.连翘对麻醉犬的血压有速降作用。4.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能增强毛细血管致密度,对毛细血管破裂、皮下溢血有效。5.连翘煎剂有镇吐作用,能对抗洋地黄、阿朴吗啡引起的呕吐。6.连翘具有抗肝损伤的作用。
性味功能&&苦、微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主治用法&&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急性肾炎,肾结核,斑疹,丹毒,痈疖肿毒。用量:6-15克。
参考配方&&1.痈肿疮疖:连翘12克,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地丁各10克,水煎服。
2.咽喉肿痛:①连翘、黄芩、麦冬各12克,生地25克,玄参10克,水煎2次,分2-3次服。②连翘、玄参、板蓝根、生地各10克,水煎服。
3.外感初起,发热,头痛:连翘、金银花各10克,薄荷、荆芥、生甘草各3克,水煎服。
4.瘰疬:连翘、夏枯草、玄参各10克,牡蛎15克,水煎服。
别名&&野菊花、叶黄菊、苦薏
来源&&为菊科菊属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indicum&L.,以叶、花、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左右,有特殊香气。茎基部常匍匐,上部多分枝,有条棱,幼时被柔毛。叶互生,有柄,叶片卵状椭圆形,长2-3厘米,宽1-3厘米,羽状浅裂,顶端裂片稍大,侧面两对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边缘具尖锐锯齿,两面均有细柔毛,上部叶逐渐变小。秋末开花,头状花序,直径约2-2.5厘米,有长梗,2-3个组成聚伞花序,总苞半球形,外层苞片椭圆形,较内层苞片稍短,背面中部有毛或光滑,花黄色,外围一层舌状花,先端3浅裂,中部管状花,两性,先端5裂。瘦果具5条纵条纹。
生境与分布&&生于路旁、山坡、杂草丛中。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
采集加工&&花在秋季末开花时采收。叶、全草在夏、秋季采收。
药理作用&&1.抑菌试验:野菊花水煎剂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2.本品对麻醉猫、麻醉狗有明显降压作用,其作用是通过抗肾上腺素及扩张外周血管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而出现的。
性味功能&&苦、辛、凉。有小毒。清热解毒,降血压,清肝明目。
主治用法&&防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高血压病,肝炎,痢疾,痈疖疔疮,毒蛇咬伤。用量10-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1.&预防流行性感冒:野菊花茎叶、鱼腥草、金银藤各30克,加水500毫升,煎成200毫升,每服20-40毫升,每日3次。
2.感冒:野菊花、木棉花、岗梅根、东风桔、黄荆叶各15克,玉叶金花3克,水煎服,连服3天。
3.湿疹、皮炎:野菊花全草1斤,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过滤后湿敷患处。
4.脑膜炎、发热头痛、颈项强直:野菊花、金银花、大青木根、称星树根各30克,水煎服。
5.高血压、头胀痛、眩晕、失眠:野菊花、臭牡丹根各30克,水煎服。
6.急性火眼,红肿羞明:野菊花、蒲公英各30克,水煎服。
7.无名肿毒、痈疽、疔疮:野菊花、金银花、土茯苓各3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金银花(忍冬藤)
别名&&银花、双花、二花、二宝花
来源&&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以花蕾入药。
形态特征&&半常绿缠绕藤本,长可达9米。茎细,左缠,中空,多分枝,皮棕褐色,呈条状剥裂,幼时密被短柔毛。叶对生,凌冬不落,叶片卵形至长卵形,长3-8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或急尖乃至渐尖,并有小短尖,基部圆形乃至近心形,全缘,嫩叶有短柔毛,下面灰绿色。夏初开花,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黄白相映,故名金银花,苞片叶状,宽卵形至椭圆形,小苞片近圆形,花萼5裂,无毛或有疏毛,花冠长3-4厘米,外面有疏柔毛和疏腺毛,稍呈二唇形,管部和瓣部近相等,上唇4裂,下唇不裂,雄蕊5,子房无毛,花柱和雄蕊长于花冠,有清香。浆果球形,熟时黑色,有光泽。
生境与分布&&生于丘陵、山谷、林边、常有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集加工&&5-6月日出前采收未放花蕾,当日晒干,不宜翻动,不要沾水,否则易黑。
药理作用&&1.抑菌试验:本品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人型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水浸液比煎剂作用强。2.能与胆固醇结合,减少家兔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
性味功能&&甘、寒。清热解毒。
主治用法&&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大叶性肺炎,肺脓疡,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急性阑尾炎,痈疖脓肿,丹毒,外伤感染,子宫颈糜烂。用量:10-60克。
参考配方&&1.感冒:(银翘散)金银花、连翘各12克,竹叶15克,荆芥穗6克,薄荷、甘草各3克,淡豆豉10克,牛旁子、桔梗各11克,芦根18克,共研细末,每次18克,水煎服。
2.钩端螺旋体病:①预防:金银花、连翘各30克,白茅根60克,黄芩18克,藿香12克。在接触疫水期内,每日1剂,3次煎服。②治疗:上方减白茅根30克,加栀子15克,淡竹叶12克,通草10克,加水500毫升,煎沸半小时,取液,再煎2次,每次加水200毫升,合并3次煎液,加水至6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隔4小时服1次,退烧后可每隔6小时服1次,每次150毫升,连服3-5天巩固疗效。
3.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金银花60-90克,蒲公英30-60克,甘草10-15克,每日1剂,早晚2次煎服。
4.&无名肿毒,疔疮:金银花30克,蒲公英25克,天葵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另用捣烂敷患处。
5.出血性麻疹:金银花、紫草、赤芍、丹皮、生地各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
6.外伤感染性骨髓炎:金银花30克,连翘25克,地丁、野葡萄根各15克,黄芩10克,丹皮6克,水煎服。
别名:忍冬、银花藤、金银藤。为忍冬带叶的茎枝。
性味功能:甘、寒,久服轻身长年益寿,清热解毒,通筋活络。治风湿性关节炎,荨麻疹,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行性感冒,疔疮肿毒。用量10-60克。
参考方:1.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用抗感冒片,每服4-5片,每日3次,儿童酌减。
2.咽炎、大叶性肺炎、肺脓肿、支气管炎、皮肤感染:忍冬藤、芦竹根、三颗针、蒲公英各30克,犁头草、紫花地丁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细菌性痢疾、肠炎:忍冬藤100克,水浸12小时,文火煮3小时,使溶液成100毫升,每日每公斤体重服1.6-2.4毫升,分4-6次服。
4.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初起发热:采金银花连茎叶自然汁半碗,煎8分服之,以渣敷上。败毒托里,散气活血,其功独胜。
5.恶疮不愈:忍冬藤一把捣烂,入雄黄1.5克,水2升,瓦罐煎之,以纸封7层,穿一孔,以疮对孔熏之三时久,大出黄水后,用生肌药取效。
6.鬼击青身,作痛:忍冬藤30克,水煎饮之。
7.诸般肿痛,金刃伤疮,恶疮:(忍冬膏)忍冬藤125克,吸铁石10克,香油1斤,熬枯去渣,入黄丹60-90克,熬至滴水不散,如常摊用。
制剂:1.抗感冒片:忍冬藤1.2克,野菊花0.6克,射干0.2克,阿司匹林0.06克,扑尔敏0.002克,维生素C0.01克(每片含量)。将忍冬藤、野菊花、射干水提3次,并液浓缩成膏,加乙醇,静置沉淀,回收乙醇,再浓缩成膏状,加淀粉、阿司匹林、扑尔敏、维生素C,压片。每片重0.6克。
2.忍冬酒:治痈疽发背,不问发在何处,皆有奇效。
别名&&香茹、香草、窄叶香薷、铜草、海州香薷
来源&&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香薷Elsholtzia&splendens&Nakai.,细叶香薷Mosla&chinensis&Maxim.,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棕红色,四棱形,具凹沟,沟内密被白色卷曲柔毛。叶对生,柄短,密被柔毛,叶片广披针形至披针形,长2.5-3.5厘米,宽3-9毫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有疏锯齿,偶有全缘,上面深绿色,密被白色长柔毛,下面淡绿色,密布腺点。秋季开花,轮伞花序密聚成穗状,顶生兼腋生,长1-3.5厘米,小苞片扁圆形,先端短尖,萼钟状,5裂,被长柔毛及腺点,花冠唇形,淡紫红色,长约6毫米,上唇二裂,下唇三裂,雄蕊4,上部2个较短。小坚果4个,近卵圆形,棕色,藏于宿存萼内。
&&&&细叶香薷(华荠苧):多分枝,密被短茸毛。叶对生,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3厘米,宽0.2-0.5厘米,边缘有小浅锯齿或近全缘,叶柄短,叶两面密生短茸毛,秋季开淡紫色小花,短穗状花序,小坚果球形,褐色,有皱纹。全草香气甚浓。
生境与分布&&常生于山野路旁。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采集加工&&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
药理作用&&1.其挥发油对小鼠实验性咳嗽有镇咳作用。2.本品挥发油有祛痰作用。
性味功能&&辛、微温。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尿消肿。
主治用法&&暑湿感冒,发热无汗,头痛,腹痛吐泻,水肿。用量3-10克。
参考配方&&1.暑湿感冒:香薷、厚朴、白扁豆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预防感冒:用水蒸汽蒸馏法制备挥发油,加入适量淀粉压片,每片重0.5克,含挥发油1.5毫升,即为细叶香薷油喉片。每次2-3片含服,每日2-3次,连用2-3天。
3.中暑发痧,胃痛呕吐:香薷、仙鹤草各15克,水煎服。
4.急性胃肠炎,痢疾:香薷、红辣蓼、青蒿各15克,水煎服。
5.跌打瘀肿疼痛:香薷嫩叶、酢浆草、马鞭草各30克,捣烂外敷。
6.中暑、感冒、胃痛:香薷全草10-12克,水煎服或煎汤代茶饮。
气管炎用药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垂珠花
别名&&白客马叶、小叶硬田螺
来源&&为安息香科安息香属植物垂珠花Styrax&dayanthus&Perk.,以叶入药。
形态特征&&乔木,高3-20米,胸径达24厘米;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嫩枝圆柱形,密被灰黄色星状微柔毛,成长后无毛,紫红色。叶革质或近革质,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7-14(16)厘米,宽3.5-6.5(8)厘米,顶端急尖或钝渐尖,尖头常稍弯,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上部有稍内弯角质细锯齿,两面疏被星状柔毛,以后渐脱落而仅叶脉上被毛,侧脉每边5-7条,近基部2条相距较近,上面平坦,下面凸起,第三级小脉网状,两面均明显隆起;叶柄长3-7毫米,上面具沟槽,密被星状短柔毛。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具多花,长4-8厘米,下部常2至多花聚生叶腋;花序梗和花梗均密被灰黄色星状细柔毛;花白色,长9-16毫米;花梗长6-10(12)毫米;小苞片钻形,长约2毫米,生于花梗近基部,密被星状绒毛和星状长柔毛;花萼杯状,高4-5毫米,宽3-4毫米,外面密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和星状长柔毛,萼齿5,钻形或三角形;花冠裂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6-8.5毫米,宽1.5-3毫米,外面密被白色星状短柔毛,内面无毛,边缘稍狭内褶或有时重叠覆盖,花蕾时作镊合状排列或稍内向覆瓦状排列,花冠管长约2.5-3毫米,无毛;花丝扁平,下部联合成管,上部分离,分离部分的下部密被白色长柔毛,花药长圆形,长4-5毫米;花柱较花冠长,无毛。果实卵形或球形,长9-13毫米,直径5-7毫米,顶端具短尖头,密被灰黄色星状短绒毛,平滑或稍具皱纹,果皮厚不及1毫米;种子褐色,平滑。花期3-5月,果期9-12月。
生境与分布&&产于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福建、广西、云南等省区。常生于海拔100-1700米的丘陵、山地、山坡及溪边杂木林中。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甘、苦、寒。止咳润肺。
主治用法&&咳嗽,肺燥。用量10-15克。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杜鹃(映山红)
别名&&杜鹃花、红杜鹃、映山红、艳山红、艳山花、清明花
来源&&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杜鹃Rhododendron&simsii&Planch.,以根、叶、花入药。
形态特征&&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1-3米。茎分支细而多,密被黄褐色平伏硬毛。叶互生,具短柄,柄上有毛,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6厘米,宽1-3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疏被硬毛,下面密被褐色细毛,脉上更多。春季开粉红色花,2-6朵簇生于枝端,萼5裂,近椭圆卵形,长2-4毫米,表面密被褐色硬毛,花冠宽漏斗状,径4-5厘米,裂片近倒卵形,稍不等大,上面3片有深红色斑点,雄蕊7-10,花丝中部以下有稀疏细毛,花药顶孔裂,子房卵圆形,密被硬毛,柱头头状。蒴果卵圆形,长5-8毫米,密被硬毛,有宿存花萼。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中或岩畔腐殖土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及云南等省区。
采集加工&&春末采花,夏季采叶,秋、冬采根。
药理作用&&1.止咳试验:用氨雾法使小鼠咳嗽,用32克/公斤杜鹃浸膏灌胃(1克浸膏等于2克生药),有止咳作用。2.祛痰试验:用酚红排泄法对小白鼠进行试验,用32克/公斤杜鹃浸膏灌胃有祛痰作用。3.豚鼠平喘试验:用磷酸组织胺引喘法,前30分钟先用32克/公斤杜鹃浸膏腹腔注射,有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
性味功能&&根:酸、涩、温,有毒。祛风湿,活血祛瘀,止血。叶、花:甘、酸、平。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止痒。
主治用法&&根: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闭经,外用治外伤出血。花、叶:支气管炎,荨麻疹,外用治痈肿。用量:根:6-10克;花、叶:10-15克。外用适量,根研粉、叶鲜品捣烂敷患处。孕妇忌服。
参考配方&&1.慢性气管炎:杜鹃枝叶30克,五指毛桃60克,鱼腥草25克,胡颓子叶15克,羊耳菊10克,用温水3碗,先将药浸30分钟,小火煎40分钟左右,约煎至1碗,分2次服。10天为一疗程。
2.月家病,经闭干瘦:杜鹃全草30-60克,水煎服。
3.跌打疼痛:杜鹃子研末,用1.5克,酒吞服。
4.血崩:杜鹃根30克,煮汁熬甜酒吃。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吊兰
别名&&硬叶吊兰、钓兰
来源&&百合科吊兰属植物吊兰Chlorophytum&capense&(L.)&O.&Kuntze.,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横生或斜生,根多数,黄白色肥厚肉质圆柱状或柱状梭形。叶基生成丛,宽条形,长15-30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长尖,绿色,质地坚韧。春夏季从叶腋间生出数枝花茎,纤细,长于叶,有时变成披散状的纤匍枝,枝端或节上生叶丛成幼小新植株,花白色,排成长而疏散的总状花序,花有细梗,花被6片,椭圆形,长约1厘米,外轮较窄,雄蕊6,子房球形,花柱细长。蒴果近三角形。
生境与分布&&种植于庭院或室内。我国南方各省广泛栽培,北方室内也有栽培。
采集加工&&四季可采,通常鲜用。
性味功能&&甘、微辛、平。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主治用法&&小儿高热,肺热咳嗽,吐血,跌打肿痛。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银边吊兰(银边兰、金边草),叶缘两边黄白色。性味甘、苦、凉。功能为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活血祛瘀。主治肺热咳血,气管炎,外用治疔疮肿毒,痔疮肿痛,骨折,烧伤。用量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暴马子
别名& 荷花丁香、白丁香
来源& 为木犀科丁香属植物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 (Blume) Hara var. mandshurica (Maxim.) Hara.,以树干及枝条入药。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3-8米。树皮暗灰褐色,有横纹,小枝灰褐色,皮孔明显,椭圆形,外凸。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厘米,叶片卵形或广卵形,长5-12厘米,宽3-9厘米,先端渐尖或呈尾状或钝,基部通常广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淡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叶脉明显突起。夏季开白色花,多花形成疏大顶生圆锥花序,长15-25厘米,小花梗长1-2毫米,萼钟状,4裂,花冠4裂,管部较萼略长,雄蕊2,花丝较花冠裂片约长2倍,伸出花冠外。蒴果长圆形,长约2.3厘米,常有小瘤突,成熟时2裂,种子每室2,周围具纸质翅。
生境与分布& 生于河岸、林缘及针阔叶混交林内。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宁夏等省区。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砍伐,以10月至第二年3月为好,切成小段,鲜用或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 1.经动物实验,本品有镇咳、化痰、平喘作用。2.抑菌试验:暴马子全皮和内皮水煎剂对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毒性:试验证明,本品无明显毒性。
性味功能 &苦、微寒。清肺祛痰,止咳平喘。
主治用法& 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用量15-30克。
参考配方& 1.慢性气管炎:①暴马子15克,水煎服。②暴马子、小檗各15克,松萝6克,水煎服。③暴马子酊,每斤酒浸暴马子100克,每服10-15毫升,每日3次。
2.急、慢性气管炎:暴马子500克,松萝200克,小檗500克,蔗糖500克,制成暴马子糖浆,每服25毫升,每日2次。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大蝎子草
别名&&大荨麻、大荃麻、蝎子草
来源&&为荨麻科蝎子草属植物大蝎子草Girardinia&palmata&(Forsk.)&Gaud.,以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丛生草本。高可达2.5米,生短毛和锐尖状螫毛。单叶互生;叶柄长4-15厘米;托叶合生呈宽卵形;叶片轮廓五角形,长宽约10-25厘米,基部浅心形或近截形,掌状3深裂,一回裂片具少数三角形裂片,边缘具粗牙齿,上面疏生糙毛,下面生短伏毛,基出脉3条。秋季开淡绿色小花,雌雄异株,柔夷花序腋生;雄花序长达12厘米,具少数分枝,雄花密集,直径约2毫米,花被片4,雄蕊4;雌花序长达18厘米,具少数分枝,雌花密集,长约1毫米,花被片2,不等大,柱头丝状。瘦果宽卵形,扁,长约2毫米,光滑。
生境与分布&&产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生长于山谷、林边、水沟旁潮湿地。
采集季节&&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苦、辛、凉。有毒。祛痰,利湿,解毒。
主治用法&&咳嗽痰多,水肿。外用治疮毒。鲜品用量15-3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附注&&螫毛有毒成分为高浓度酸类,能刺激皮肤引起烧痛、红肿,有如荨麻疹症状。可用肥皂水或苏打水洗涤,内服苯海拉明25毫克,日服3次。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榕树
别名&&细叶榕、成树、
来源&&为桑科榕属植物榕树Ficus&microcarpa&L.&f.[F.&Retusa&auct.&Non&L.],以叶、气根入药。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20-25米,有乳汁。枝上有气根,习称“榕树须”,长而下垂,黑色。单叶互生,革质,光亮,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浅波状,基出脉3条,每边侧脉5-6条。夏秋开花,雄花、瘿花和雌花同隐藏于扁球形花序托内,花序托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外形似果,直径5-10毫米,无梗,乳白色,成熟时带黄色或淡红色。
生境与分布&&产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生长于村旁、路边、山谷。在广东东莞为常见行道树种。
采集季节&&全年可采,晒干备用。
药理作用&&1.止血试验:将大狗股动脉、股静脉半切断,以榕树叶干粉末撒于切口,稍加压,或以榕树叶煎液用药棉浸后敷在切口,均有显著止血作用。2.抑菌试验:本品叶、树皮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史密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叶:微苦、涩、凉。清热,解表,化湿。气根:微苦、涩、凉。发汗,清热,透疹。
主治用法&&叶:流行性感冒,疟疾,支气管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百日咳。气根:感冒高热,扁桃体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叶用量10-15克;气根用量15-30克。
参考配方&&1.防治流行性感冒:榕树叶、大叶桉叶各30克,水煎服。
2.慢性气管炎:鲜榕树叶75克,陈皮20克,水煎浓缩,加糖成90毫升糖浆,每次服30毫升,日3次。10日为一疗程。
3.细菌性痢疾:鲜榕树叶1斤,加水煎成500毫升,成人每次服200毫升,小儿50-100毫升,每日2-3次。
4.扁桃体炎:鲜榕树须180克,黑醋一碗,煎液,每日含嗽数次。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灯台树
别名&&鸭脚树、肥猪叶、大树理肺散、买担别
来源&&为夹竹桃科鸡骨常山属植物糖胶树Alstonia&scholaris&(L.)&R.&Brown.,以叶、嫩枝入药。
形态特征&&常绿大乔木,高5-30米,树皮灰白色,有条状纵裂,嫩枝绿色,各部折断有白色乳汁流出。叶4-8片轮生,有短柄;叶片革质,长圆形或倒卵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2-6厘米,先端圆或钝,基部下延,全缘,羽状脉边缘连接。夏季开白色花,为顶生的伞形聚伞花序,花部内外被毛;花冠管细长,近喉部稍膨大,裂片5,近圆形;雄蕊5,花丝极短,插生管部膨大处。蓇葖果成对,下垂,细长如豆角,长达25厘米。
生境与分布&&产于云南,常栽培作行道树。生长于向阳路旁或杂木林中。
采集季节&&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炒黄备用。
药理作用&&1.退热作用:灯台树水溶液给实验性发热家兔灌胃,有轻度退热作用。2.对动物实验性支气管炎,有祛痰、平喘作用。3.对动物肠道平滑肌有解痉作用。4.灯台树所含生物碱对运动神经有类似箭毒样作用。5.本品对实验性鸟型疟疾有轻微抗疟作用。6.本品大剂量对动物有降压作用。
性味功能&&淡、平。有毒。化痰止咳,止痛。
主治用法&&支气管炎,百日咳,胃痛,腹泻,疟疾;外用治跌打损伤。用量10-12克。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慢性气管炎:灯台树、七叶一枝花、广地龙、栝楼皮各3克,紫菀1.5克。按上述剂量将原生药研粉压片,每片含原生药0.5克,每日服3次,每次8片。
& 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
来源& 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以根状茎入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1-1.5米。根状茎细长横走,长50-100厘米,直径粗者可达1厘米,有分枝或不分枝,节上生须根。茎细长,节部具疏生细毛。叶互生,通常有5小叶组成鸟趾状复叶,有时为3片或7片,小叶片卵状长椭圆形或卵形,有小叶柄,中间小叶片长4-8厘米,宽2-3厘米,先端圆钝或短尖,基部楔形,下面脉上有短毛,两侧小叶成对,着生于同一小柄上,较小。夏季开黄绿色花,圆锥状花序腋生,疏松,长9-15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花萼细小,花冠裂片披针形,先端尾状长尖,长约2毫米。浆果球形,绿黑色,径6-8毫米,上半部有一皱纹。种子长椭圆形,长约4毫米,有皱纹。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间阴湿环境,以山间林下阴湿而有乱石的环境最为常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洗净,晒干、研粉备用。
性味功能& 苦、寒。清热解毒,治咳祛痰。
主治用法& 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肾盂肾炎,胃肠炎。用量0.75-1克。
&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红车轴草
别名& 红三叶草、三叶草、红菽草、红花苜蓿、红花草翘摇来源& 为豆科车轴草属植物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inn.,以花序及带花枝叶入药。形态特征& 短期多年生草本,生长期2-5(9)年。主根深入土层达1米。茎粗壮,具纵棱,直立或平卧上升,疏生柔毛或秃净。掌状3出复叶;托叶近卵形,膜质,每侧具脉纹8-9条,基部抱茎,先端离生部分渐尖,具锥刺状尖头;叶柄较长,茎上部的叶柄短,被伸展毛或秃净;小叶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5-3.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钝,有时微凹,基部阔楔形,两面疏生褐色长柔毛,叶面上面有V字形白斑,侧脉约15对,作20°角展开在叶边处分叉隆起,伸出,形成不明显的钝齿;小叶柄短,长约1.5毫米。花序球状或卵状,顶生;无总花梗或具甚短总花梗,包于顶生叶托叶内,托叶扩展成焰苞状,具花30-70朵,密集;花长12-14(18)毫米;几无花梗;萼钟形,被长柔毛,具脉纹10条,萼齿丝状,锥尖,比萼筒长,最下方一齿比其余萼齿长1倍,萼喉开张,具一多毛的加厚环;花冠紫红色至淡红色旗瓣匙形,先端圆形,微凹缺,基部狭楔形,明显比翼瓣和龙骨瓣长,龙骨瓣稍比翼瓣短;子房椭圆形,花柱丝状细长,胚珠1-2粒。荚果卵形;通常有一粒扁圆形种子。花果期5-9月。生境与分布& 原产欧洲中部,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并见逸生于林缘、路边、草地等湿润处。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或鲜用。性味功能& 微甘、平。止咳,止喘,镇痉。主治用法& 咳喘,痉挛。用量15-30克。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萝藦
别名& 白环藤、奶浆藤、天浆壳、婆婆针线包、青小布来源& 为萝藦科萝藦属植物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以块根、全草和果壳入药。形态特征& 多年生缠绕草本,长达2米以上,有乳汁。块根肥大,黄白色,有横纹。单叶对生,有长柄,叶片卵状心形,长5-8厘米,宽4-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脉上被疏毛。秋季开白色带淡紫红斑纹的花,总状花序腋生,花冠5裂,裂片里密生长毛,副花冠极短成一环,花丝短,合生,花药与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柱细长,伸于合蕊柱之外。蓇葖果纺锤形,长8-10厘米,表面有瘤状小突起。种子多数,扁卵形,顶端有一簇白色细长毛。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山野、路边草丛中。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福建、河南、四川、贵州等省区。采集加工& 秋季采果,夏季采块根及全草,晒干备用。药理作用& 萝藦对甲型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性味功能& 根:甘、温。补气益精。果壳:辛、温。补虚助阳,止咳化痰。全草:甘、微辛、温。强壮,行气活血,消肿解毒。主治用法& 根:体质虚弱,阳痿,白带,乳汁不足,小儿疳积,外用治疔疮,五步蛇咬伤。果壳:体质虚弱,痰喘咳嗽,百日咳,阳痿,遗精,外用治创伤出血(用种毛贴患处)。全草:肾虚遗精,乳汁不足,外用治疮疖痈肿,虫、蛇咬伤。根和全草用量10-15克。果壳用量6-12克,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参考配方& 1.骨、关节结核:萝藦干根30-45克,加水适量,文火煎6-8小时,浓缩至300毫升,去渣,服时加酒食量一次服(能饮者加酒75-100毫升)。药渣同上法再煎服一次,3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小儿酌减。2.慢性气管炎:①萝藦根12-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粉剂6-10克,每日分2次服,10日为一疗程。②萝藦根12-15克,马兜铃、甘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10日一疗程。3.丹毒、蛇虫咬伤:鲜萝藦适量,捣烂敷患处。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泡桐
别名& 空桐木、白桐、水桐、桐木树、紫花树来源& 为玄参科泡桐树植物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Seen.) Hemsl.及锈毛泡桐P. tomentosa (Thunb.) Steud.,以根、果入药。形态特征& 1.泡桐: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粗壮,褐色,光滑无毛。叶对生,叶柄长9-12厘米,叶片宽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0-20厘米,先端渐窄尖,基部微心形,全缘,上面幼时有短星状毛,老叶无毛,下面密生灰白色星状毛。春季开花,圆锥花序顶生,花大,长达10厘米,倒圆锥形,5深裂,裂片被毛,花冠漏斗状钟形,白色或淡紫色,内面有紫斑,5裂片略不等大,几为四方形,上唇者较窄,下唇者较宽,端有啮痕状齿或凹头,雄蕊4,二强,隐于花冠筒内部,药室相分离,不具退化雄蕊,子房2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花柱细长,内弯。蒴果倒卵形,长达9厘米,木质,先端有短尖头,基部有紧贴的宿存花萼,萼齿5浅裂。种子多数,扁而有刺。&&& 2.锈毛泡桐:落叶乔木,高10-12米。树皮暗灰色,小枝密被绒毛。叶柄长3-15厘米,叶片宽卵形至卵状心形,长12-25厘米,全缘,有时具3-5浅裂,上面有短柔毛,下面密被灰黄色绒毛。春季开花,圆锥花序塔形,长20-30厘米,密被锈黄色短毛,花冠漏斗状钟形,裂片稍不等大,淡紫色,内面有黑点及黄色斑纹,蒴果宽卵形,长3-4厘米,先端有短喙,宿萼5深裂。生境与分布& 泡桐分布于长江流域各省,除北方较冷地区外都有栽培。锈毛泡桐分布于东北北部,全国各省多有栽培。采集加工& 秋季挖根,夏季采果。药理作用& 1.泡桐果及泡桐木屑提取物均能显著延长二氧化硫引咳法所致小鼠的咳嗽出现时间。2. 泡桐果及泡桐木屑提取物均能显著延长豚鼠因组织胺引起的翻倒时间,对整体动物有平喘作用。3.泡桐叶泡沫提取物能使小白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明显增多。4.泡桐果有降压作用,对高血压患者作用明显。5.抑菌试验:泡桐花提取物有较强制菌作用,其他部分制菌力也较强。性味功能& 苦、寒。根:祛风,解毒,消肿止痛。果:化痰止咳。主治用法& 根:筋骨疼痛,疮疡肿毒,红崩白带。果:气管炎。用量:均为15-30克。参考配方& 慢性气管炎:鲜泡桐果半斤,百部18克,桔梗、青果各15克,猪胆汁1.8克。先将泡桐果煎煮去渣,再将百部、桔梗、青果加水煎去渣,二次煎液混合并加入猪胆汁,浓缩成膏,共成45毫升,每服15毫升,日3次,10天为一疗程。
& 中草药图片大全之--瓜蒌(附:天花粉、瓜蒌子)
来源& 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双边栝楼 T.uniflora Hao.,以果实入药。形态特征& 1.栝楼:多年生草质藤本,长达10米。块根粗长柱状,肥厚,稍扭曲,外皮灰黄色,断面白色,肉质,富含淀粉。茎多分枝,有浅纵沟。单叶互生,具粗壮长柄,卷须腋生,常有2-3分枝,叶形多变,通常近心形,不裂或掌状浅裂至中裂,裂片常再浅裂或有齿,基部心形,凹入甚深,幼叶被毛,渐脱落,老叶下面具糙点。夏季开白色花,雌雄异株,雄花数朵生于总梗先端,雌花单生,花梗甚长,果时可达11厘米,花萼5裂,裂片条形至条状披针形,花冠管细长,上部5裂,裂片倒三角形,先端细裂成流苏状,雄花有3雄蕊,花药聚药,成熟时分开,雌花子房下位。瓠果广椭圆形或近球形,长约10厘米,熟时橙黄色。种子多数,瓜子状,卵形,长约1.5厘米,棕色。&生于山坡草丛、林缘溪旁及路边。各地常有栽培。分布于华北、西北、华东和辽宁、河南、湖北、湖南等地。&2.双边栝楼:近于上种,叶纸质,长8-16厘米,宽近于长,3-9深裂几达基部。&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广东、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采集加工& 秋季采集成熟果实,采时应带果梗,便于悬挂阴干。也可将果实纵剖,取种子晒干。药理作用& 1.瓜蒌果实在体外有杀死腹水癌细胞的作用。2.果实经动物实验有抗癌作用,对肉瘤作用比腹水癌的作用强。果皮醚浸出液抗癌作用比种子为好。3.瓜蒌的水提取物可使血糖先上升后下降,最后复原。4.抑菌实验:果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杆菌均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北沙参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