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领导干部带队伍评论有病长期治疗是不是要找带理

||||||||||
最新播报:
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反复强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他对为政之要深察洞悉,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行得失了如指掌。在习近平的论述中,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为您一一解读。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改革越到紧要关头,事业越到十字路口,就越需要领导干部在位有责、挺身发力。这正是习近平反复强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原因。
  古语说:“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遴选、培养大批能谋善断、会干实干的领导干部,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带来极大的推力;反之,只能是增添蛮劲、虚劲、反劲。
  丰富的从政经验和人生阅历,让习近平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行得失尽知其要。他总是能用平实形象的话语一针见血地指出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论述中为一些干部“不善为”“不能为”和“不作为”三大问题开出了“治疗良方”。
  “创新针”和“理论液”治疗“不善为”
  领导干部“不善为”不同于主观上“不想为”。很多人是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的,但在新形势下,仍习惯沿用老思路老套路工作。许多“不善为”的领导干部也有干劲,做了大量工作,还把自己搞得很辛苦,但由于不对路子,往往陷于蛮干盲干,最后事与愿违。习近平曾形象地形容这种现象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勇气可嘉,却是莽撞和不可取的。
  那些“不善为”的领导干部既花费了上上下下的时间与精力,又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尤其还贻误了更加宝贵的发展时机,终因“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而拖累了大局。
  面对新问题,只有坚持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增强领导和决策中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习近平正是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讲创新问题。他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创新。
  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着重强调了用新发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挥行动、训练干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寻找机遇、打造亮点、拓展优势。对于脱贫攻坚、东北全面振兴、供给侧改革等几场“硬仗”,习近平都从创新方面布局支招,令人眼前一亮。
  创新是解决“不善为”问题的关键,而科学的理论指导则是前提和保证。一些领导干部的“不善为”正是因为忽视了党长期以来积累的执政经验、工作方法和政治规矩,需要重新“回炉”,重温著作、重学讲话,对照改进工作方法。
  习近平前不久就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其深刻用意,就是要让领导干部在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下功夫,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真正解决好“不善为”的问题。
  “学习剂”和“制度贴”消祛“不能为”
  领导干部的“不能为”,主要表现在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工作中显得能力不足。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了“本领恐慌”的问题,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习近平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针对领导干部,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习近平说,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要解决“不能为”的问题,离不开制度机制的健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制度性的安排,导致领导干部一旦任职达到一定的行政级别,除非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行政级别一般就不会下降。这让一些“不能为”的干部产生了侥幸心理,也让更多能干会干的干部只能“熬资历”,难以更好地施展才华。
  2015年6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强调要坚持推进制度改革,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在中办印发的《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中特别提到,对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单位工作或者分管工作处于落后状态等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应当进行调整。
  这一机制让机关不养“庸人”成为一种政治生态,督促了领导干部自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解决自身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问责刀”和“教育钳”剜除“不作为”
  “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群众对一些“太平官”长期尸位素餐反映强烈。
  领导干部“不作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该办不办,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政策空转,失信于民。其次,该管不管,放任了工作中的瑕疵和漏洞,甚至出现违纪违法乱象。再次,该闯不闯,日复一日,手脚僵化,遇到重大问题,必然手足无措。因此,领导干部“不作为”绝不只是让工作停滞,更会让事业蒙受巨大损失。
  习近平对“为官不为”的现象十分重视。他曾说,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
  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习近平也曾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2014年以来,前后已有数百干部因懒政怠政等不作为典型问题受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审计署也加大了对不作为问题的审计力度。制度正在发力,效果已经显现。然而,解决“不作为”问题,除了要用问责机制,也需通过教育,从心理上解决问题,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
  2014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安徽代表团提出“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对领导干部提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要求。习近平也曾强调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
  因此,中央部署了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地督促着各级领导干部摆正态度,从严从实要求自己,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本,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领导干部的“不善为”是方法层面的问题,“不能为”是能力层面的问题,“不作为”是态度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在相当一个范围内存在的,三者之间也并不是孤立的。“不善为”的状态得不到改变,终将成为“不能为”;而“不能为”长此以往也极易变成“不作为”,为党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要解决“三不”干部的问题,从严治党的力度和步伐必须不断加大。目前在全党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其深意就在于使从严治党“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来源:新华网 记者:王子晖)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当前位置: &
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1)
扫描到手机
14:31:11 & & &
原标题:“两学一做”系列:为“三不”干部治“病”新华网记者王子晖【学习进行时】习近平反复强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他对为政之要深察洞悉,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行得失了如指掌。在习近平的论述中,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为您一一解读。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涛摄改革越到紧要关头,事业越到十字路口,就越需要领导干部在位有责、挺身发力。这正是习近平反复强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原因。古语说:“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遴选、培养大批能谋善断、会干实干的领导干部,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带来极大的推力;反之,只能是增添蛮劲、虚劲、反劲。丰富的从政经验和人生阅历,让习近平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行得失尽知其要。他总是能用平实形象的话语一针见血地指出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论述中为一些干部“不善为”“不能为”和“不作为”三大问题开出了“治疗良方”。“创新针”和“理论液”治疗“不善为”领导干部“不善为”不同于主观上“不想为”。很多人是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的,但在新形势下,仍习惯沿用老思路老套路工作。许多“不善为”的领导干部也有干劲,做了大量工作,还把自己搞得很辛苦,但由于不对路子,往往陷于蛮干盲干,最后事与愿违。习近平曾形象地形容这种现象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勇气可嘉,却是莽撞和不可取的。那些“不善为”的领导干部既花费了上上下下的时间与精力,又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尤其还贻误了更加宝贵的发展时机,终因“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而拖累了大局。面对新问题,只有坚持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增强领导和决策中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习近平正是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讲创新问题。他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创新。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着重强调了用新发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挥行动、训练干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寻找机遇、打造亮点、拓展优势。对于脱贫攻坚、东北全面振兴、供给侧改革等几场“硬仗”,习近平都从创新方面布局支招,令人眼前一亮。创新是解决“不善为”问题的关键,而科学的理论指导则是前提和保证。一些领导干部的“不善为”正是因为忽视了党长期以来积累的执政经验、工作方法和政治规矩,需要重新“回炉”,重温著作、重学讲话,对照改进工作方法。习近平前不久就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其深刻用意,就是要让领导干部在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下功夫,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真正解决好“不善为”的问题。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590586',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2',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越野车被水冲走车主身亡 目击者:为救另一车出事
谁在力推人民币在非洲的应用?原来是它
大马外长:南海问题上会更强硬 小国不会被中国欺负
火星上发现第一个液态水湖 增加火星存在生命的期望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590561',
container: s,
size: '0,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1',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8',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50',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9',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4',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7',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5822746',
container: s,
size: '336,280',
display: 'inlay-fix'人民日报:领导干部“找不出问题”就是问题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石开
  或是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睁眼忙到天黑”,不存在作风问题;或是态度犹豫观望,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听不到真意见、查不准真“病灶”&&查摆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却苦于“找不出问题”。8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传递出这样一个判断: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
  “四风”问题绝非捕风捉影、空穴来风,而是在个性问题之上总结出来的共性现象,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虽不敢说每个领导班子、每个党员干部都有,但肯定大量地、普遍地存在,只是程度有差异、表现有不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反映了党自身建设的高度觉悟,也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如果不能敞开大门、开阔胸襟,真心诚意让群众评头论足,就看不到问题、找不准问题,更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始终与群众的期望隔着一层、差着一步,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比如,中央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精神”。是直面矛盾、敢于碰硬,以攻坚克难的态度把功夫用在解决问题上,还是回避矛盾、能拖就拖,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是在其位、谋其政,言必信、行必果,尽心尽力为民造福,还是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混日子、图清闲?是一事当前,公字当头、勇于任事,不遗余力破制约、解难题,还是怀揣个人的小算盘,顾惜自己的“羽毛”?担当之中见精神,不担当、不作为,正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
  表面上的问题,容易诊断治疗;要发现深层次问题,却需下些功夫才行。对一些“四风”问题,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普遍反映强烈,如果领导干部个人却浑然不觉,只能说明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没有病,但精神不好、状态不佳,甚至对肌体上的毛病形成了某种程度的“适应”。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亚健康”很容易变成“不健康”。
  这就有一个标准问题。标准是一面镜子,用低标准检查,尚属正常;用中标准衡量,也无大碍;用高标准对照,就要认真治疗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就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每一级领导班子、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积极行动起来,标准高一点、要求严一点,让那些“不是问题的问题”浮出水面,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找不出问题吗?不妨多问一点、想深一层。接地气,是不是自觉和经常?不能工作部署和要求多,对群众的思想和心理感受关注少。树正气,能不能一以贯之?对照党章规定和廉政准则,不能抹不开情面、拉不下脸面,和稀泥、打太极、迁就落后。增勇气,有没有畏难情绪?推动改革遇到障碍和困难时,还要敢于坚持正确主张,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才能团结大家一起前进。消暮气,是不是时刻警觉?对于新技术、新知识,务必保持敏感、提高兴趣,才能与时俱进。我们搞教育实践活动,正是为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找不出问题,怎么能达到活动的目标?
  老子《道德经》里说,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用现代的话可以解读为,只有把问题当问题,才不会出问题。这是多么富有哲理!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夫谓无病,实则病矣”,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保持精神的警觉、肌体的健康。否则,“温水里煮青蛙”,到病入膏肓,恐怕就悔之晚矣。
(责任编辑:UN635)
原标题:“找不出问题”就是问题
&&&&&&</div
也是所有领域包括政治都需要遵守的准则…[]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党员领导干部要常修为官之德
&&&&来源:&&&&
&&&&&&字号
德,即品德。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责任心的一种表现,对个人而言,德,是灵魂。“德,国之基也。”民无德,什么事都做不成;官无德,半分威信不会有;国无德,就会积弱积贫,毫无生机和希望。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唯德治,否德乱”就已成为明君贤相之共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党的领导干部,要常修为官之德。这是为官做人之首要,齐家立业之根本。
为官要讲官德。官德,是指领导干部在行政、谋事、做人时所表现出的做人的道德品位,“官德”即为“官者”的道德。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德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应该是高尚的,必须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德感人,以德树威,以德为政,如果“德行”差了,就会弱化群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有良好的官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处事原则。
所谓“常修”,就是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修炼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三省吾身”,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立党为公、勤政为民、廉洁自律。只有这样锲而不舍的修炼,才能坚持做到位极不自显,权重不谋私,德高不自矜,功多不自傲。
常修为官之德须存立党为公之心。为公最能去私,无私最是无畏。这是领导干部的操守,更是立身做人之灵魂。“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对每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做人是做官的基础,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做好官。一个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一定是好人,如果不会做人,则绝对是做不好“官”的。为此,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做到德才兼备,有德无才会贻误事业,有才无德会毁掉事业,德才兼备才能开创事业。德是第一位的,德好,形象好,就能产生非凡的人格魅力,凝聚人心,带领群众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职务是为履行职责而设置的,任何职务都是权力、责任和义务的统一。一份权力,一份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职务是承担责任的保证,履行职责是承担职务的条件,世上不存在没有责任的职务,也不存在没有义务的权力。职务越高,权力越大,如果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作为也就越大。反之,职位越高,权力越大,不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也就越大。共产党人不论担任什么样的职务,都必须兢兢业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扎扎实实为党工作,把真挚感情融入于为人民服务之中,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把为党工作视为终身义务。
要敢于主持正义,敢说公道话。这是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德行好不好,党性强不强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干工作、用干部,都要襟怀坦白,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敢做敢当。对正确的事就要坚持,错误的事就要纠正;正义的就应支持,非正义的就应反对。坚持正义,敢说公道话是一种无私的境界,这样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也可能遭人嫉恨,甚至遭到小人陷害,但为了真理,为了党和群众的利益,就不能怕得罪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不敢坚持真理,不敢修正错误,就是不称职,甚至是失职。“人间自有公道在”,要相信党、相信组织、相信群众是公道的,是能辨别是非曲直的。如果一个领导干部是非不清,甘当老好人,最终就会得罪群众,丧失党的原则,失去人民的信任。
德是为政之本,也是做人之本。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德感人、服人,以德树威,只有德高才能望重。德高,最根本的就是要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真心诚意的为基层和群众服务,才是最大的为公,才是一种至臻的德行境界。当前,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绝大多数干部还是比较注重德行修养的,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太注意这方面的修养,有的人一当上官,就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基层,“官升脾气长”;对领导对群众两个面孔,对上阿庾奉承,对下盛气凌人;有的甚至漠视群众、冷落群众,一事当前,考虑的不是群众的利益,群众的愿望,群众的需求,而是个人的名利得失;更有甚者,视群众为草芥,骑在老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为了追求个人名利,不惜民力财力,愚弄群众等等,这些不仅有悖于党的宗旨,党的光荣传统与作风,而且是最大的无德。历史实践证明,良好的官德从来不是与职位、权力相伴而生的,位高权重不等于德高望重。领导干部肩负着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肩负着诚心诚意为民办事谋利的重大职责,只有时时处处立党为公,心系群众和基层,才能真正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好党员、好干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注意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和亲民意识,时刻把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理想抱负、人生追求融入到本职工作实践,在实践中磨练自己,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在为民谋利中养成良好的官德。
常修为官之德当创勤政为民之绩。忘记“入党誓言”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不注意脚踏实地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同样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要扎扎实实干一番事业。如果一个领导者疏于政务,占住位子不干事,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这是一种无德或缺德的表现。常修为官之德,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一任领导,兴一方经济,献一腔热血,建一方文明,富一方百姓,做到守土有责。领导干部不管职务高低,能力大小,最重要的是要立足自己的岗位,有建功立业的气魄,紧贴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勤奋敬业,把想大事、干大事、出务实的政绩、做扎实的贡献作为检验自我勤政成效的基本尺度。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想干大事业的领导称不上是合格的领导,看摊守业的领导也不是好领导,脱离实际瞎指挥、盲干、蛮干的领导更不是称职的领导,只有崇实、务实、把干大事业与出实在政绩统一起来的领导才是合格的、优秀的领导。当前,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想干事的领导是大多数,但也确有少数领导干部革命意志衰退,有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终日暮气沉沉;有的得过且过,满足于守摊子,不出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贪图安逸,骄奢懒惰,疏于本职工作;有的好大喜功,不切实际,热衷于追求虚假政绩和“形象工程”,贪功诿过,等等。特别是有的人想升官发财比想工作多,有心出名、无心做事,只琢磨人不琢磨工作,沽名钓誉。为了当官发财,不惜一切代价、想千方设百计地奔波、忙碌,甚至丧失人格、出卖灵魂。这些都是作风不正、党性不纯、缺乏基本官德的表现,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一个领导干部当“官”是暂时的、短暂的。正因为短暂,更应该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机会,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勤政敬业,在短暂的时间内多为党的事业作贡献,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干事业、出政绩,要靠真本事工作。有作为才有地位。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人,最根本的是要靠自己的实力。在领导岗位上,没有实力、没有真本领是难以立足的,想出政绩也是不可能的。在其位当谋其政,领导者地位的高低,首要的取决于其对职责的履行情况。能把自己的份内事做好,这是对一个领导干部所负职责最基本的要求,而要开拓性的工作,出一流的政绩,就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真本领。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时刻注重学习、积累和思考,善于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实践磨砺中总结提高,增长才干。领导干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事业的成败。一流的见识、开阔的思路、务实的举措和一流的业绩,是与领导者的学识、气魄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紧密相关的。要想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必须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作基础,以广博的知识作阶梯,以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实践为前提,诚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的领导尽管工作很勤勉,作风正派,但限于知识和理论修养不高,实践经验不足,眼界较窄,尽管工作很努力,也只能算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办事员,没有起到一个领导者应有的作用。因此,领导者在工作之余,一定要高度重视自身素质和本领的提高,下决心超脱于琐事之外,把向书本、实践学习和经常性的思考放在重要位置,多一些学习,少一些应酬,经常性地浏览新知,关注新的理论,注重实践思考,确保自己的学识、见识不落后,自身的素质和本领不断的提高,这既是为官的需要,也是干事业的需要。
创勤政为民之绩,必须有开阔的胸襟和豁达的心态。这也是良好官德的重要体现。人的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态豁达,才能远离名利和个人恩怨的困扰。开阔的胸襟,就是要以事业为重,能容人容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共谋大业,共图发展。同在一起工作和共事,是一种缘份。相互之间有一些磕磕碰碰,对一些事情有一些不同的见解和主张,甚至有反对意见都是正常的,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大是大非问题就不要太认真。作为领导者尤其是主要负责人,一定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学会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团结人,切不可冤枉好人。即使是有毛病的干部或对自己有反对意见的干部,也要多加教育、多加引导、多加劝诫,给机会,用其所长。要相信人心都是可以感化的。如果心胸狭窄,唯我独尊,固执已见,不仅有损自身的形象,势必影响团结,不利于事业的发展。开阔的胸襟,说到底是一种修炼,是一种境界。豁达的心态,最根本的是不要为名利所累,为个人恩怨所困,知足常乐。任何时候都不能追名逐利,贪功诿过,也不可盲目与别人攀比,心态失衡,更不可利用手中的权力,凭个人恩怨害人、整人。开阔的胸襟和豁达的心态既是领导干部官德的修养,也是成就事业的重要保障。
一句话,共产党人当官只是为了更好地干事业,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体力行的,也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记、矢志不渝的。要达到这一点,就要视名利淡如水,看责任重如山,多奉献,少索取,始终保持“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心态;就要胸襟开阔,坚持以事业凝聚人心,以事业容人容事,具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雅量;就要有“为官一任,建功一方”的决心和恒心,始终做到在事业面前专心致志,在得失面前甘愿吃亏,在苦累面前毫不退却,在生死考验面前义无反顾;就要多学习,勤思考,敬业乐业,踏实肯干,靠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创造政绩,用好政绩树立好形象,用好形象赢得群众的真诚信任。
常修为官之德要有廉洁自律之行。“公生明,廉生威。”为官从政,不能为权力所害,不要为金钱所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本身就是一种人格力量,廉洁从政,就有主动权、发言权,群众就信服、拥护。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经得住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一个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贡献大小,如果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终将身败名裂。要管好自己,做明白人,不做糊涂人。凡是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管住自己的头,不该想的不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不去。管住自己既是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由此可见,管住自己是一种风范、一种情操、一种境界。
廉洁自律、为政清廉既是领导干部人品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必须遵守的政德规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名利面前不能有野心,金钱面前不能有贪心,美人面前不能有色心。要经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为官者要慎独。能否在无人看见、听到的情况下,依然谨慎不苟,坚持严格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校正,是最能反映领导干部是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能检验自我修养的自觉性、牢固性和有效性的。在这方面,当前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有的经不住金钱利诱,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甚至化公为私;有的囿于人情世故,冲不破“关系网”,在处理选人用人、出国学习、考察等敏感问题时,不能严格照章办事,甚至搞“暗箱操作”;还有的贪恋声色犬马,醉心于“酒绿灯红”,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伤害了人民的感情。为此,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慎独修身,按照自重、自警、自省、自励的要求规范言行举止,像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强调的那样,“即使在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可能的时候,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工作经得起检查”;要慎权养廉,切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始终恪守党性原则,做到不专权、不独断、不徇私舞弊,积极维护集体领导权威;要慎欲累德,切实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份之想,任何时候都不见利忘义,始终保持高尚文明的生活情趣,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作者: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机关纪委书记 李文斌)
(责编:张沛、张隽)
微信公众号
有多少事非得总理说了才能解决?
近来,还有许多事情记挂在总理心间,在他的敦促下也正逐步得到解决。但仍应反思:本应给群众方便的事情,为何非得总理说了才能解决呢?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内容|每日为您展现更多有料内容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导干部带队伍评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