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蝗疗法钻进右腿会不会存活?已有好多年了

怎样才能把钻进腿里的蚂蟥弄死
怎样才能把钻进腿里的蚂蟥弄死
怎样才能把钻进腿里的蚂蟥弄死
皮肤过敏反复发作怎么办?皮肤病医生在线告诉你,皮肤过敏实际是因为人体免疫力下降,还有。。。其他因素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小儿内科
擅长:外科
共1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医师
专长:中西医结合
&&已帮助用户:124226
你好积极医院诊治为好,你的描述不好判断,祝你健康欢迎再来咨询
问蚂蟥会不会钻进肉里,我好害怕钻进去了
职称:医师
专长:妇科综合
&&已帮助用户:27842
指导意见:你好,你的情况是水蛭不会进入人体的,只会附着皮肤进行吸血。 蚂蟥会进入到你的皮肤,但不要用力拽它,朝它钻的方向用力拍打皮肤。它就退出来了
问请问老师蚂蝗钻进手掌的肉里面去了,已经两天了~有什么...
职称:医师
专长:心脑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62843
问题分析:你好,朋友,根据你的描述,蚂蟥蚂蟥是通过吸盘吸血的,是不会经过皮肤进入人体,即使进入了人体是活不长久的。如是从嘴里鼻腔、咽头、食道的话,可多喝盐开水杀灭;意见建议:建议你去医院查血,观察红细胞和血小板有无异常,才可确定。
问喝下蚂蟥十年,它还在身体里吗
职称:医师
专长: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对消化、呼吸、两性生活、生殖系统的...
&&已帮助用户:268560
你好建议你最好大医院检查治疗为好,蚂蟥又名蛭,是一种吸血环体动物。在野外遇到蚂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蚂蟥叮人吸血后容易引起感染,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同是在遭到侵袭时,冷静地处理。
  蚂蟥分旱蚂蟥、水蚂蟥、寄生蚂蟥三种。前两者是常遇到的。旱蚂蟥的“老巢”多在溪边杂草丛中,尤其是在堆积有腐败的枯木烂叶和潮湿隐蔽地方的为多。这些家伙平时潜伏在落叶、草丛或石头下,伺机吸食人畜血。水蚂蟥则潜伏在水草丛中,一旦有人下水,它们便飞快地游出附在人畜的身体上,饱餐一顿之后离去。
  当这些“吸血鬼”叮在你身上时,不要着急。旧版本用吐口水,滴风油精等方法是荒谬也不安全,会导致蚂蟥全是收缩吐出吸入的血液污染伤口。我们应该先找到它的头盘(在整体形态细长的一端),用指甲挑开,再挑开尾
盘----次序不可调换!!。
  蚂蟥脱落以后,对于被叮咬后留下的“奔驰”商标伤口要进行必要处理,不然引起感染便麻烦了。涂一些碘酒或酒精消毒。如果没有这些东西的话,也不用着急,教你一个土方,用竹叶烧焦成炭灰,或将嫩竹叶捣烂敷在伤口上,一样可以达到防感染和止血的目的。 之后还要贴上创可贴。
  虽然我们有对付蚂蟥的办法,但被它叮咬,吸一通毕竟不是件舒服的事,所以最好是做一些防备工作。
  穿长裤,并且把袜子套于裤腿外,扎紧裤脚,因为蚂蟥是无孔不入的。裸露的地方要涂抹防蚊剂或防扩油膏。当你全身都散发出这种味道,蚂蟥便敬而远之。
  蚂蟥的解剖和习性以及医学意义
  蚂蟥是环节动物门、有环带亚门蛭纲动物的俗称。全世界有500多种,我国共有2目、8科、33属、也有近100种。这类动物与蚯蚓或沙蚕等其它环节动物不同,多数营暂时性的体外寄生生活。与这种生活方式相适应,蚂蟥的体上无刚毛,前、后端有吸盘,称为前吸盘(口吸盘)和后吸盘,有吸附功能,也可辅助运动。体内肌肉发达,体腔被肌肉和结缔组织分割填充而缩小。
问蚂蟥钻进大腿看见有没伤口
职称:医师
专长:骨关节病
&&已帮助用户:191
病情分析: 蚂蟥进入大腿,要用力拍打蚂蟥进入的部位,他会慢慢出来;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切开去除;建议先拍打试试意见建议:蚂蟥进入大腿,要用力拍打蚂蟥进入的部位,他会慢慢出来;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切开去除;建议先拍打试试
问水蛭钻进腿里怎么办?
职称:医师
专长:社区医师、妇科
&&已帮助用户:120017
一是在皮肤表面伤口钻入,这种现象是不能存活。不要担心
问蚂蟥钻进腿里怎么治疗
职称:医师
专长:颈椎病、肩周炎、腰突、肿瘤
&&已帮助用户:789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
你好,如果确定是蚂蟥钻进腿里,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手术切除,以免病情加重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很多人不能良好调节自我心理,导致.
湿疹这种疾病,一般男性发生的几率要比女性要大,因为很多男性不注
其实皮肤过敏疾病的症状表现都是相当的突出的,并且在季节更替的情
百度联盟推广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今天这篇文章是来自新疆志愿者的采访手记,文章很长,但恳请您耐心地看下去,因为这是一位穿越了野人山的抗张远征军老兵经历生死离别的沉痛厚重的回忆,无数鲜活真实的细节,展现的是那段战争带来的残酷和创伤。而今,远征军老兵任铮已经归队了,但编者希望他的经历,以及他背后的中国军人以及苦难经历者们所处的真实历史能被我们知道,敬畏和铭记。
远征军老兵任铮唱起了《黄埔军校军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姓名:任铮
出生日期:日
去世日期:日 (享年 97岁)
籍贯: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居住以及逝世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第一小学家属院
抗战简讯:任铮于1939年考上黄埔军校第17期,1941年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部电台台长、上尉军衔。1942年5月从野人山撤退回国。
75年前,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历史不会忘记那些曾经为国而战的英雄。
从1942年春天到1945年年初,为了抗击日本法西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远征军沿着滇缅公路向缅甸境内挺进。这是我国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人首次踏出国门,赴海外作战。
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赴缅甸战场,后被日军切断归国通道,第一路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决定率部从野人山撤回云南,这片原始森林遮天蔽日、瘴气弥漫、毒虫遍地、野兽肆虐,为了回到祖国,4万多远征军魂断野人山,成为世界军事史上最悲惨的战争之一。
任铮是曾经活着走出野人山而幸存的老兵。时隔七十多年,每每提及失去的战友,老人潸然泪下。
以下内容是笔者在2015年5月的采访
阳光透过参天的白杨树,把树叶投影在明晃晃的柏油马路上,路边的操场上活跃着孩子们欢快的身影,耳边回荡着第三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穿过兵团绿树成荫的小路,走进第六师五家渠市第一小学深处的家属院,抗战老兵任铮的家就在这里。
“你们来的正好,再晚来一两个月,恐怕见不到我了……”。今年96岁的任铮看到记者和志愿者一行上门拜访,面带微笑的招呼着。
“哪里,哪里,您至少要活到100岁!”关爱抗战老兵新疆志愿者负责人丁德保(日病逝)托着任老的手说。
任老不时的咳嗽、喘息,在儿子的搀扶下,努力从沙发上颤颤巍巍的站起来,他再次确认了当天的日期:日,他希望,至少要活到日本向中国投降70周年那天。
鬼子打到了家乡
任铮的老家在河南温县,出自书香门第,回忆抗战往事,任老心潮澎湃,眼神中闪现出“意气奋发少年郎”的模样。
1937年夏天,任铮从县城中学毕业后,来到开封,准备继续求学,但求学之路被战事打乱了。
“那时候,天上是飞机,远处有烟雾,耳边还有枪炮声,大街上到处都是拿着行李逃难的人,有好多学生,有开封本地的、还有东北的、河北的、华北最多,他们往鄱阳湖那边跑,露宿在岸边。”
任铮说,看到这种人心惶惶的紧张局势,他心里说不出的难受,鬼子来了,无家可归啊!
当时,开封的街头和学校到处贴着抗日救国的布告,在一则布告前,任铮看到,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通讯兵团训练大队招生,任铮毫不犹豫的去报名考试。
考试科目里还有英语,因为当时通讯语言是由数字和英文组成的,任铮说,多亏自己曾学过英语,参加完考试,三四百人只录取了六十多人,任铮被分到了无线电专业班。
1937年底,任铮和同学们乘火车从郑州到武汉汉口的训练大队,为了尽快学以致用,学员们不分昼夜的学习密码、密语、发报。
随着战火四处蔓延,学员们不断搬家,先后搬到过湖南长沙的中正路、湖南洞庭湖旁的南县。
1938年夏天,学员们又转移到湖南东部的醴陵,训练大队的教官都是黄埔军校5、6期毕业的,任铮还记得当时的大队长叫沈蕴存,中队长姓陈,还有一个队长叫李荣。
学习了一年的无线电知识后,任铮于1938年毕业,这时候,训练大队已经搬到湖南的常德,任铮被分到设在湖南南县的“长沙防空司令部”的电台工作,从那时开始,无线电台成为任铮坚守的抗日阵地,“嘀嗒嘀嗒”的莫尔斯电码,是任铮最亲切而熟悉的声音。
随着战事变化,任铮又辗转桂林、到重庆的“防空司令部”,这个司令部驻地在四川广安县城的图书馆里面,任铮记得,对面就是杨森公馆。
“那时候,电台的工作特别重要,比方说,我们接到日军飞机的飞行信号后,立即把电报准确的发到指挥部,指挥部根据信号攻打敌机,所有的命令下达,如何应对,让哪个部队出击,都要通过电台发出去,这关系着战争的胜败。”
任铮说,当时,他所在司令部有三、四个报务员,深感责任重大,最担心的就是电报没有及时发出,贻误军情。
随着战事对通讯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1939年,任铮考上了黄埔军校第17期设在贵阳的通讯兵科独立第三大队,在这里,任铮又进一步学习了通讯知识。
1941年,任铮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昆明行营通讯指挥部。
踏向“魔鬼之居”
日,日军攻占了缅甸的首都仰光,切断了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国际运输线路——滇缅公路,威逼印度和中国的大西南。
为了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政府抽调了10万名精兵组成远征军奔赴缅甸抗日,任铮就是这10万名战士当中的一员。
那一年,任铮被派到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部任电台台长,上尉军衔。司令部在缅甸缅甸中部城镇眉苗(Maymyo)。
回想远征缅甸,任铮说,当时,远征军都是坐着大卡车从中国到缅甸的,车白天黑夜都在开,不记得开了多少天,只记得到了目的地,看到了大象。
在缅甸,任铮所在的电台主要负责和中国远征军第五军联系,当时,杜聿明是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受到沉重的打击。
但后来因为盟军配合不力,战斗失利,远征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不得不撤退。可残忍的日军欲置远征军于死地,切断了远征军的归国通道。
远征军的将士们跟随杜聿明将军选择了一条无比凶险的回归之路——穿越一片叫做野人山的原始森林回到国境。
对于这条可以回到祖国的撤退之路,任铮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虽然,他听到了很多“进野人山必死”的传言,但野人山到底有可怕,在没有进入之前,他毫无概念。
“记得,在缅甸的曼德勒(曼德勒是缅甸中部偏北的内陆城市),我们接到命令,把重型武器装配全部就地销毁,包括我们的电台,那些装备全部被浇上了汽油,火焰燃的老高。”
任铮说,之所以这么做,据说,当时是为了减轻负重并阻断日军的追赶。
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撰文说到部队进入野人山之前的情况:“5月中旬,部队到达曼德勒以北500多公里一个村庄,就再也没公路了。军长下令把重型装备全部集中销毁,原来乘坐车辆的1500名重伤病员就地安置。”
目前身在安徽合肥的原第五军新22师卫生兵刘桂英向《瞭望东方周刊》回忆撤退野人山时说:
“有军官把1500个伤兵集中起来问他们,现在我们无路可走了,你们跟我们走也是死路一条,你们自己想个法子处理吧。后来伤兵讲,你留一点汽油,你们走吧!”
“看到那么多伤兵自焚而死,我们爬在地上哭起来。”刘桂英说,“是哭他们,也是哭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下来。”
邱仲岳将军在《抗战时期滇印缅作战(二)——一个老兵的亲身经历》中写道: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四日黄昏时分,第五军军部与第六十五团(新二十二师所部)主力到达莫的林(Mode)宿营,军直属部队及各部队伤患一千五百余人进驻莫的林东南边的村子里……5月16日,第5军主力纵队徒步出发,伤病员及辎重全部留在莫的林,或为战伤或因重病不能跟随部队长途跋涉的一千五百余中华儿女,咸以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华鬼的志节,宁为烈士死,不做降俘生的决心,慨然于5月21日凌晨一时引火自焚,含恨而终!
所谓“死路一条”的前路位于缅甸密支那以北胡康河谷一带的原始森林,位于中印缅交界处,方圆近300公里,遮天蔽日、野兽肆虐,瘴气弥漫,缅语意为“魔鬼之居”,因曾有野人出没,而又被当地人称为“野人山”。
穿越这片原始森林前往中缅边境,直线距离为138公里。
“在进入野人山之前,我的一位要从印度撤退的好朋友李国栋告诉我,野人山特别凶险,他送给了我几盒火柴、两双胶底鞋、一件雨衣。我的一位同学送给了我治疗感染、发烧、恶性疟疾等疾病的药品,我把一支手枪送给了他。
”任铮说,后来看来,就是这些珍贵的物品救了我命。
据抗战史专家戈叔亚考证: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军部、新编第二十二师、第九十六师约4万多人,在远征军副司令杜聿明率领下,途经野人山撤退。
我的勤务兵没跟上来
“刚进山的时候,还有工兵在前面开路,我们跟在后面走,原始森林的树高的很,树叶又大又密,阳光都照不进来,白天跟晚上一样,潮湿、闷热的透不过气,我们几乎都穿着草鞋,没人戴手表,我手里有个指北针,我身后还带着四个通讯兵。”任铮回忆说。
据史料记载,1942年5月的野人山,闷热难熬。
从未受过野外生存与丛林作战训练的远征军官兵,只能靠着几张并不准确的地图和少数指北针,摸索前进。
对于时年23岁的任铮来说,发现队伍慢慢溃散的时候,他已感到不安。
“我们进山没几天,就开始下大雨,雨像石头一样砸在身上,我立即穿上了雨衣,雨太大了,雨衣都穿透了,不一会就在地上积成一片水洼地,有些地方开始爆发山洪。
”任铮说,很快,工兵也没法开路了,起初,队伍齐整的在原始森林里穿行,后来,人越走越散。
缅甸的雨季从每年5月中旬开始,至10月结束,这期间,野人山终日笼罩在倾盆大雨中,雷电闪过,“魔鬼之居”的魔鬼开始苏醒。
日,就在杜聿明向担任断后任务的第九十六师发出“自行突围”的命令后不久,一直跟随他前进的军部发报员不慎坠崖身亡,唯一的电台损毁。
进入野人山的远征军官兵,从此与外界失去了一切联系。
眼看,进山时带的粮食越来越少,一股不安的情绪开始在官兵中蔓延,随着热带丛林的雨季到来,山间的小涧也变成了汹涌的河流,整个队伍在没完没了的暴雨中慢慢溃散。
“在行走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丧命。”任铮回忆说,一路下来,他看到身边的好多战友滑进河里就没起来。
死亡正一步步逼近行进中的中国远征军。
任铮回忆说,身为电台台长,原本,他身边还带着四个通讯兵,但走着走着,有病死的,有滑进沼泽地的、有被山洪淹死的,最后只剩下一个兵,他们只能一路朝着北走,往祖国的方向前进。
“他是我的勤务兵,我的毕业证、黄埔军校的通讯录、电码本都在他那,他帮我背着行李,四川人,特别能干,人也特别好,就差一步,就差一步他就跟上我了……”
说到这时,任铮突然忍不住哽咽,眼泪夺眶而出,那是多年来,任铮最不愿意回忆的一幕。
当时,他们在大雨中过一个窄窄的木桥,任铮刚刚过了桥,正等着他的勤务兵过桥时,这时,工兵团赶来拆桥,以阻断日军的追击,任铮恳求工兵团等等,等他的勤务兵过来再拆,但军令如山,他们必须在3分钟之内拆桥,分分钟时间,木桥解体,随着翻滚的激流迅速消失……
眼睁睁的看着桥没了,在悲伤和恍惚中,任铮远远的泪别他的勤务兵,心如刀割,他背着行李,无助的站在那里,向任铮挥手道别,“没吃、没喝、又没药,他过不来就是死啊!”任铮泣不成声。
事实上,在最后活着走出野人山的官兵之中,任铮经过多方查找,也没有找到他的勤务兵。
一觉醒来 发现他们都死了
泪别了他的勤务兵,任铮悲伤难平,只剩下他一个人独行,渴了喝雨水,饿了吃些野果野草,但那些东西很难消化,又饿又累,疲惫不堪。
任铮不知道,更大困难还在后面,野人山由于不见天日、阴霾潮湿、腐烂气息令人窒息、漫山遍野的蜈蚣、蚂蝗、蛇、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毒虫到处肆虐着、完全不适合人类生存,方圆数百里都是无人区。
最厉害的是蚂蟥,“那个蚂蝗比中国的蚂蝗大好多,大拇指那么大,吸了血,有手掌那么长,手腕那么粗,它咬到你,你根本不知道。”
任铮说着拍了拍了自己的右腿,行军休息途中,任铮发现自己的腿上鼓起来好几个大包,每个包都露出一节蚂蝗尾巴,才知道是蚂蝗钻进去了,任铮拼命拽,只拽断了一小节。
这时,沿路行军的战士告诉他,蚂蝗钻进肉里是拔不出来的,要用力拍蚂蝗叮咬的部分以及外露的身体,这一拍,拍出来七、八条,全都吸饱了血出来了,每条都有两根食指那么粗,任铮说,至今为止,他腿上被蚂蝗钻过的地方都没反应。
热带雨林的虫子是能吃人的,任铮看到,沿路有很多走不动的官兵,躺在泥水里,瞬间就被蚂蝗和毒虫包围。
一路上,任铮看到了太多将士们的尸体,还看到有病倒的将士自杀的,也许,这对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他们来说,甚至是种解脱。
“在野人山那种环境下,心理承受能力确实是到了极限了。
”任铮说,沿路看到太多尸体,那种惨状没法形容,他已经不记得自己在山里走了多少天,只是一路朝着北走。
走着走着,任铮在一片山谷里看到了房屋,原来,那里是中国的华侨,他们在深山里采玉,他们力劝任铮留下来和他们一起采玉,因为再往里走,就是死路一条。
“我是一名军人,我必须遵从军令回到祖国。”任铮说,当时,就是这个强烈的信念在支配着他,临行前,华侨送给任铮一些干粮、铁锅、火柴、以及一块像成年鸽子一般大小的红玉,那块红玉以备不时之需。
依然不知道在深山里走了多久,当最后一点粮食吃完后,任铮只能吃野草充饥,任铮说,之后啥也吃不下,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了,他不得不扔掉了那块在当时看来,价值连城的红玉。
走着走着,任铮开始发烧、上吐下泻、拉出来的都是黑水,他知道,自己得了恶性疟疾,行军途中,很多战士都是得了这种病死的。
“不到迫不得已,我是舍不得吃那几片救命药的,那时候,我真的感觉自己快死了。”眼前就是一片白雾,任铮用树叶舀了一点雨水,吃下药片。
极度疲惫之下,任铮看到一个用芭蕉叶搭建的小木棚子,在雨林里,找一块能遮挡雨水的地方很不容易,任铮使出浑身力气爬上棚子,此时,看到上面已经躺了三、四个战士,看起来都在睡觉,极度疲惫的任铮倒下就睡。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我看他们都没动,不对啊,好多大虫子在往他们身上爬,再看脸,青灰色,还有黑斑,原来,他们已经死了……”
任铮说,人命还不如一根草,那一刻,他并不感到恐惧,沿途看到太多战士们的尸体,有些被蚂蝗吸血、蚂蚁啃噬、大雨侵蚀后,数小时后就变化了白骨,此刻,对于任铮来说,最大的恐惧是,怎么活下去?
脚趾头插进石头缝
翻越高山迈向国境
暴雨、饥饿、沼泽、毒虫、死亡、深陷野人山的任铮感到前路绝望。
杜聿明曾在回忆录《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中写到野人山撤退:
“……洪水汹涌,既不能徒涉,也无法架桥摆渡,我工兵扎制的无数木筏皆被洪水冲走,有的连人也冲没……蚂蝗叮咬,破伤风病随之而来,疟疾、回归热以及其他传染病也大为流行……官兵死亡累累,前后相继,沿途尸骨遍野,惨绝人寰。”
野人山的生水是不能喝的,喝了就会死,但对于极度饥饿、且没有原始丛林生存经验的中国远征军来说,饥不择食,很多战士在喝了野人山的生水后腹泻、呕吐,直到倒下,再没有爬起来。
“一路走来,尸体遍地,每具尸体上都是成群结队、大多出奇的虫子。”
任铮说,有一天,终于不下雨了,很难得的看到了太阳,他走到一个河谷边,躺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不知不觉睡了过去,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左腿泡在水里,整个左腿泡涨了,肿了好大一圈。
“太累了,睡着的时候,腿荡到了水里都不知道。”任铮说,至今为止,他的左腿常常感到麻木。
在艰难的跋涉中,同乡送他的胶底鞋全都走的破烂不堪,直到走没了,最后,任铮只能光脚前行,顺着指北针,任铮开始翻越一座高山。
“那山很陡,我把脚趾头插到石头缝里,一步一步往上爬的,退路就是死,我只能前进。”
任铮说,越往上爬越冷,他后来才知道,翻越的那个山叫——高黎贡山,他的脚已经迈到了国境。
高黎贡山位于云南西部怒江大峡谷,坐落于怒江西岸,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北连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500米,是中缅边境上的一道天然屏障。
然而,高黎贡山的山顶常年积雪,由于中国远征军还是夏季装备,缺乏御寒的冬衣,成百上千的远征军千辛万苦的穿越了野人山之后,却在寒冷的高黎贡山被活活冻死。
“我用最后的力气爬到山顶的时候,看到了白雪,可我身上,只挂着几缕破布,冻得要命,我不能停,停下来就会冻死。”
任铮说,寒夜里,他光着脚在雪地里不知走了多久,突然看到了火光,是从一个洞穴里发出来的光,走进一看,有四、五个战士围坐在一起烤火取暖,他们看到任铮,那种无法言说的表情令任铮终身难忘,和战友们挤在一起烤火的时候,任铮忍不住哭了,绝处逢生啊!
后来,残兵们结伴回到了云南,然而,活着走出野人山的官兵们并不感到欣喜,那些逝去的将士是他们的朋友、同乡,是曾经生死与同的亲密战友。
1942年8月底,随着第九十六师最后一批残兵翻越高黎贡山,抵达云南剑川,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至此结束。
根据杜聿明将军的粗略计算,中国远征军10万人,生还者仅有4万,战牺牲有1万多人,也就是说,有4万将士是在撤退途中非战斗牺牲的,他们的尸骨至今还在野人山的丛山峻岭之中。
“同路的好朋友,好同学都死了,只有我一个人活着回来,我难受啊!”任铮说,在云南的兵站,当他把那身穿了几个月、已变成几缕破布的衣服脱下来的时候,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全身都是脓疮和密密麻麻的虱子,在当地治疗的很久,任铮身上的脓疮才勉强愈合。
翻越野人山对任铮来说,更难治愈的是心理创伤。
野人山大撤退,导致中国远征军走向惨重的毁灭之路,全程穿越野人山的将士死亡率接近90%,杜聿明本人也承认,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身体逐渐康复后,任铮被调到“交通部公路总局无线电总台”第二台工作,脱离军队。
先当报务员,后当台长,同时兼任《大公报》电务员,负责收集日本,美国的电讯。
抗战胜利后,任铮回到重庆通讯兵三团,1949年在重庆起义。
后来,任铮在解放军西南通讯兵学校当教员,1952年转业回河南老家种地,教书,之后在当地成立了“童声豫剧团”。
1959年,新疆生产兵团到河南招收豫剧团,任铮和他的豫剧团,全团81人被招录到了新疆,定居新疆后,改名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童声豫剧团”,任铮担任编剧。
他编剧的剧本以弘扬民族文化为艺术宗旨,在整理和改变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创作现代戏等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连文革期间还在演出他编的剧本。
豫剧团后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任铮一直在豫剧团工作,直到退休。
如今,晚年的任铮住在儿子家,他极少向人提起那段抗战经历,哪怕是儿子。
“这些年,我一闭上眼睛,就看到野人山了,我的勤务兵,多好的小伙子,我是踩着他们的命活出来的……”
七十多年来,这一幕在任铮的脑海里反复上演,战争的残酷记忆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而这丝毫不会因为岁月的增长而消退,反而日久弥新。
采访临近结束时,任铮为我们唱起了《黄埔军校军歌》,用手拍打着膝盖,声音铿锵有力: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文/图:李萍
注:其中老照片为翻拍
老兵唱黄埔校歌的视频拍摄者为
志愿者:丁德保(已故)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以“抚慰战争创伤,倡导人性关怀”为使命,源起于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动,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基金会致力于为战争背景下的个体士兵提供人性关怀,关怀服务抗战老兵。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老兵回家其它文章
转自“寻找战争失踪者”更多寻人文章,请关注/日,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在湖南省社会组织管理局注册成立。秉承“抚慰战争创伤,倡导人性关怀”的使命,专注寻找战争失踪者。截至日,寻找战争失踪者项目成功寻亲100例。帮助寻亲老兵名单廉保
大家都以为女权运动是一个非常欧洲非常后现代的事情,但其实在战区,女性早已经拿起武器站在前线,和最臭名昭著的恶势力们开战!如今国外有对抗ISIS的女子游击队,抗战中中国有撑起半边天的女兵!战火中的女神抗击ISIS的女子游击队ISIS信奉极端教义,必须杀死一切非穆斯
转自“寻找战争失踪者”更多寻人文章,请关注近日,我们收到黄春梅女士的寻亲消息,她希望帮助71岁的爸爸黄昌先找到他的父亲黄复显。黄女士说,爷爷在台湾已经去世,但不知安葬何处,爷爷在台湾没有再婚,直到去世。71岁的黄昌先老人希望找到父亲,让父亲叶落归根。图为
网友终南隐发来悼词:舍身入寇营,壮士离翁娘。十年归旧里,衣薄发披霜。可怜同伍死,残岁对タ阳。竹开知烈节,人去故国昌。2018年的5月,85位老兵爷爷永远地离开永远地归队了,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也向他们致以最沉痛的哀悼,老兵爷爷,您们一路走好!天堂再没有战
6月12日,破冰意义重大的新加坡美朝会之后,举世瞩目的联合声明出台。前三条:和平机制,美朝关系,无核化。这些都是好理解的,高大上的,也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往后几十年计的时间来筹谋和经营。目前已经有实质性推进的,速度落实拖进的,是第四条:两国合力安置战俘和失
一起扛过枪,是他们之间难舍的情谊和回忆。在战争结束后,各奔东西,战友情常有。往后艰辛清贫的日子,相聚是奢侈,每一次都弥足珍贵。留影,便是永恒。2018年二月初春,在人杰地灵的株洲炎陵,几位老兵,济济一堂。享受着人生暮年,这宁静的时光,这难得的伙伴相聚。在
ps:最近的推送,有群众说太酸太难过;小编在深圳的午后,翻到了一张旧照片,满满的甜蜜,撒一把糖,给心里有爱的你。亲吻,是人类表达爱意的浪漫行为。硝烟过后,爱情和鲜花是我们重拾信心,拥抱希望的载体。二战结束后,一名美国水兵和护士在时代广场上著名的相拥一吻
温馨提示:打开音乐阅读,效果更佳今天,是父亲节。在这温暖的一天里,各位父亲都会享受着子女给予自己养育之恩回馈,沉浸在为人父的喜悦中。但是有这么一群孤寡大半辈子的老爷爷,在父亲节这天的他们,背影更显得单薄与孤寂。以下,我们将分享三个有些悲伤,又不尽是哀
日,就在端午假期的前一个周五。当大家都已经开启悠闲度假心情的时候,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在这传统佳节给老兵爷爷们送上祝福,还在勤勤恳恳地忙碌着。在深圳市中航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下,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携手南昌守望公益服务中心(关爱抗战
转自“寻找战争失踪者”更多寻人文章,请关注前言:近日,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已经发过两条泰北老兵的寻亲,一位是1966年于泰北去世的祖籍四川省会理县益果乡百果湾村的步兵陆军少校万平阶;一位是6月8日本公众号“寻找战争失踪者”发布的《转!为流落泰北老兵张
六月的云贵高原,进入了淅淅沥沥的雨季,已经退休在家20多年的周德蓉今天的心情随着天气跌入了谷底。已经73岁的她焦急地说“人老了,真的退化了”。不久前的清明在国殇墓园举行祭拜活动时,她因舍身扶住一位拄拐杖的老兵,而让自己狠狠摔了一跤。而这两个月因为缺乏休养
六月的云贵高原,进入了淅淅沥沥的雨季,已经退休在家20多年的周德蓉今天的心情随着天气跌入了谷底。已经73岁的她焦急地说“人老了,真的退化了”。不久前的清明在国殇墓园举行祭拜活动时,她因舍身扶住一位拄拐杖的老兵,而让自己狠狠摔了一跤。而这两个月因为缺乏休养
转自“寻找战争失踪者”更多寻人文章,请关注名叫“西海”的湖北公安籍解放军连长在72年前的九虎山战斗中牺牲,身后留有一女,几十年后,获知此情的商洛市商州区党史部门委托我们寻找烈士后代——/在72年前秦岭山里的一场战斗中,一名叫“西海”受伤了的解放军连长被当地
呐,等你蓝字关注都等出蜘蛛网了~1945年4月,湘西,抗战中的最后一役。这是日军的垂死挣扎与孤注一掷,这是中国战场到来的总反攻时机。1944年,这时战局已从欧洲战场转到太平洋战场再到中国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德日意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已是强
日,平顶山市宝丰县李庄乡,暮春初夏的正中午,抗战老兵刘当振(刘老参加过31集团军的游击队,在鲁山、方城交界处的李发河村等地与日寇进行过激战,使日寇吃亏不小)和老伴饭后正打算到院落荫里乘凉。图:刘当振老兵的居住环境忽然,有一名高大的男子高某鲁到
日,平顶山市宝丰县李庄乡,暮春初夏的正中午,抗战老兵刘当振(刘老参加过31集团军的游击队,在鲁山、方城交界处的李发河村等地与日寇进行过激战,使日寇吃亏不小)和老伴饭后正打算到院落荫里乘凉。图:刘当振老兵的居住环境忽然,有一名高大的男子高某鲁到
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是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首都。曾有谚语这样形容它:人间若有天堂,大马士革必在其中;天堂若在天空,大马士革必与之齐名。图:大马士革曾经的模样图源自网络然而,曾经的天堂,如今已成炼狱。自 2011 年内战开始,叙利亚就饱受战火摧残。原本富
在推特上,美国总统呼吁大家“欢度”国殇日 (⊙_⊙)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周一,是美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俗称国殇日。 这个节日起源于美国的南北战争,和11月11日的老兵纪念日不同(Veterans Day),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在战争中阵亡的男人和女人。二战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确认审批有关调整事项的通知》(财税〔号)、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广东省民政
近日,好多小伙伴都在讨论一个比较火的话题——“寻找身边的英雄”,连小编的朋友也说起了这件事。看来大家都希望能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寻找出几抹让人心安的影子,传播更大的正能量。图:小编的朋友圈截图其实,有那么一群真正的英雄,若不是有他们当初那份拼了命的英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旱蚂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