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对水的重吸收为什么会降低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正常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饮水过多 盐分丢失 过多 血浆渗透压升高 血浆渗透压降低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尿量减少 尿量增加 增加 饮水 产生 渴觉 大脑皮层 + + + + - + - - - - + 下丘脑的渴觉 中枢兴奋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 水平衡调节过程中的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分别是什么?水的调节与那些激素有关? 讨 论 调节中枢:下丘脑 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效应器:肾脏 泌尿系统的结构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储存尿液(感受器和效应器) ——排出尿液 人体泌尿器官 五、肾 脏 在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中起到重要作用。 1、结构 皮质 髓质 2、基本单位: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球:由大量毛细血管构成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成凹陷的囊结构 肾小管 2、功能:形成尿液 血液 原尿 肾小球 过滤 尿液 肾小管 集合管 重吸收 血细胞、蛋白质等大分子除外 水:被动运输 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主动运输 尿量的多少由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五、肾 脏 组织液中的药物和毒物进入肾小管 五、肾 脏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盂 输尿管 膀胱 排出 五、肾 脏 集合管 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血 液 肾 小 球 肾 小 囊 滤过作用 水分、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无机盐离子、尿酸、尿素 各种血细胞以及大分子的血浆蛋白则不能滤过 原 尿 分析:水分子滤过到肾小囊中依次经过了哪些内环境? 血浆、组织液 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全部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无机离子,绝大部分的水通过管壁重吸收回血液,这个过程称为重吸收作用 原 尿 肾小管集合管 重吸收作用 水分子协助扩散,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离子等主动运输被重吸收 集合管 尿液 部分水分子、尿酸、尿素、少量无机离子。 1、水分子、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 重吸收的方式? 分析: 2、水分子重吸收依次经过哪些内环境? 组织液、血浆 分析ABC分别是何种液体(血浆、原尿、尿液)? A B C 蛋白质等大分子 7~9% 0% 0% 葡萄糖 0.1% 0.1% 氨基酸 0.1% 0.1% 尿酸 0.002% 0.02% 0.05% 尿素 0.2% 0.03% 2.0% 无机盐 0.9% 0.91% 1.6% 水分 91.7~89.7% 98.84% 96.35% 血浆 原尿 尿液 分析 肾脏发生哪些病会造成人体全身性水肿? (1)肾小管重吸收增强 (2)肾小球滤过性减弱 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的症状: “三多一少” 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 糖尿病人是“喝得太多,不得不尿”,还是“尿得太多,不得不喝”? 尿得太多,不得不喝 分析 糖尿病人为什么排尿多,喝(水)多? 糖尿病人血糖高,大量的葡萄糖从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糖完全重吸收,导致肾小管液的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使水分重吸收减少、从而引起尿量增加,尿量增加是糖尿病的一个典型症状。 水分大量排出,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而主动引水。 思考 冬天尿多,夏天尿少,为什么? 夏季天热,呼吸增快,皮肤的蒸发也增加,所以不显性失水量增加。再加以出汗多,所以水分的丢失增加。因此,尿量相对要减少。冬季天冷,不出汗或出汗少,呼吸减慢、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蒸发失水很少,总的失水量少,主要从尿中排出,所以尿量增加。 练习 1、下列关于皮肤与散失水分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也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 B.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不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 C.人体皮肤只有在出汗的情况下才散失水分 D.出汗的目的是为了排泄 A 2、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动物是( ) A.输液不久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D 3、下列情况下,人体的尿量有何变化 (1)大量饮水; (2)静脉滴注50%的葡萄糖溶液500mL; (3)人体缺Na+时。 增加 增加 增加 4.被切除某一部分内分泌器官的褐家鼠会很快死亡,若补充大量食盐水可维持生存。切除的这一内分泌器官最可能是( ) A.甲状腺 B.胰腺 C.肾上腺 D.脑垂体 C 5、 将狗的双侧肾上腺摘除,当其出现症状后注射某种激素,接着测定随尿液排出的Na+、K+,结果如图所示。注射的激素是( ) A.抗利尿激素 B.肾上腺素 C.醛固酮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 复 习 内环境中的主要缓冲液为(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分为每瓶含:甘露醇37.5g、无水葡萄糖12.5g和氯化钠1.125g。
1.组织脱水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2.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3.渗透性利尿药。用于鉴别肾前性利尿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亦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4.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静脉滴注,每次100~250m1,每日1~4次。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水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2.寒战.发热.过敏.口渴。3.排尿困难。4.血栓性静脉炎。5.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6.头晕.视力模糊。7.渗透性肾病。
1.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2.严重失水者。3.活动性颅内出血者(颅内手术除外)。4.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脑充血。5.糖尿病患者。6.过敏体质者。7.肾病患者。肌酐值大于正常者。
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滴速为5~10ml/min,以免出现局部坏死;若出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处理;若出现少尿、无尿等肾功能损伤的表现,应复查K、Na、Cl、BUN、Cr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免造成肾衰。使用12小时后无尿者,应停用。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用药期间应监测:①血压;②肾功能;③电解质浓度;④尿量。
本品可透过胎盘屏障; 是否能经过乳汁分泌尚不清楚。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推荐使用。
尚不清楚,不推荐使用。
老年人应用本品较易出现肾损害,应适当控制用量。
(1)可增加洋地黄毒性作用,与低钾血症有关;(2)增加利尿药及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利尿和降眼内压作用,与这些药物合用应调整剂量。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是高渗制剂,通过高渗性脱水产生直接的药理作用,消除脑水肿,能使脑水分含量减少,降低颅内压。主要成份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极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作用。组织脱水作用。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1g甘露醇可产生渗透浓度为5.5mOsm,注射100g甘露醇可使2000ml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利尿作用。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机制分两个方面: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Cl-、K+、、Ca2+、、Mg2+、和其他溶质的重吸收。由于输注甘露醇后肾小管液流量增加,当某些药物和毒物中毒时,这些物质在肾小管内浓度下降,对肾脏毒性减小,而且经肾脏排泄加快。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每1克葡萄糖可产生4千卡(16.7千焦)热能,用来补充热量,另外也有一定的组织脱水作用。钠和氯是机体重要的电解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对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占血浆阳离子的92%,总渗透压的90%,故血浆钠量对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常血清氯浓度为98~106mmol/L。人体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和肾脏进行调节,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的稳定。
甘露醇口服吸收很少。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细胞外液而不进入细胞内。但当血甘露醇浓度很高或存在酸中毒时,甘露醇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引起颅内压反跳。利尿作用于静注后1小时出现,维持3小时。降低眼内压和颅内压作用于静注后15分钟内出现,达峰时间为30~60分钟,维持3~8小时。肾功能正常时,静注甘露醇100g,3小时内80%经肾排出,t1/2为100min。葡萄糖口服吸收迅速,进入人体后被组织利用,也可转化成糖原和脂肪贮存。一般正常人每分钟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为6mg/kg。氯化钠在胃肠道,通过肠粘膜细胞的主动转运,几乎全部被吸收。钠主要由肾脏排泄。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 机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吸水能力增强

D. 只有肾脏才能调节机体水平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