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川藏南线自驾攻略需要带什么抗高反的药物不?

川藏线自驾游关于防高反(个人经验分享)
看月亮成磨盘
奶白色的雪顺着磨淌下来
酥油被我舔冷
再过上三十天 我会从山坳最深的地方
把高原的心窝子都吹绿
——节选自《藏地的风》
我们心中的西藏很美,很静,很净,甚至可以这样说:无西藏,不旅行。但是当我们真正到达西藏的时候,它的美有时候是容易让人窒息的……这种窒息,是真的窒息……简单来说,就是小编今天要说的——高原反应。
一、什么是高原反应。
在高原上,海拔非常高,气压十分低,空气稀薄,人乍一进去会直接暴露在低压低氧的环境中,进而产生头痛,失眠,食欲不振,疲倦不堪,呼吸变得非常困难等症状。在这些症状中,最最常见的,就是头痛了。头痛时,多半都常为前额和双颞部跳痛,在晚上还有早上刚刚起床的时候,疼痛会加重很多。
二、为什么会产生高原反应。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高原反应呢?这既和高原环境有关,也和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有关。
一般来说,习惯了在平原生活的人进入到海拔高于3千米的高原时,在数个小时或者1-3天以内,有50%~75%的人会出现高原反应,如果有相关诊治或服药的话,在3-10天左右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就算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如果突然间进入海拔更高的高原,也是会产生高原反应的。
其次,如果登山速度过快过急,然后山的海拔又过高,气温突然由暖变寒,体力方面活动过大消耗过多,也都是会引起高原反应的。
最后,如果从每个年龄阶段的人来说的话,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青年人的发病率比老年人高。而且,如果男性体重越重,特别是偏胖、肥胖的男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就会高很多。但是女性的话,体重方面对高原反应的发生率就没有任何影响。
三、怎么应对高原反应。
在应对高原反应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进入高原前,应该先锻炼一下自己的身体,尽量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在心理素质方面也最好花点工夫,因为有时候精神过于紧张也会引起高原反应。这样的话,在遇到高原缺氧环境的时候,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够尽快适应。摆好一个心态,高原反应也不会那么容易侵袭于你了。
2、在上山时,最好是采取阶梯式上山的办法,控制好每天上山的速度,不要急于求进,上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可以停留2-3天继续前行。
3、可以自己预先准备一些抗高原反应的药物,比如说高原红景天,复方党参等等。
4、无论是进入高原前还是在到达高原后,驴友们都尽量不要饮酒了。如果遇到失眠的情况,也最好避免服用镇静催眠药。
5、在高原时,可以做一些轻度的活动,但是不要做重体力的活动,轻度活动还能够帮助促使习服。
6、高原上气温比较低,会很寒冷,前往旅游的朋友要注意自己的保温保暖措施,在饮食方面最好多带一些高热量或者高碳水化合物类的饮食。
本文由川藏线东捷户外俱乐部编辑提供,关注川藏线旅游达人微信号cd_djzc,掌握最新信息。川藏线自驾游咨询电话:;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成都租车价格表
成都最好的租车公司—东捷租车公司
今日搜狐热点川藏线的遗憾-高反到底是怎么回事?
查看:6506 | 回复:13
川藏失败回来后,一直不愿意触及这条敏感的神经。一看到川藏的视频,鼻子就有点酸。还是写下来,希望能给后来者一点经验,川藏的美丽是无法形容的,但生命也是宝贵的。
月色苍狼 发表于
川藏失败回来后,一直不愿意触及这条敏感的神经。一看到川藏的视频,鼻子就有点酸。还是写下来,希望能给后 ...
心理和身体自身原因
感谢分享分享,这次有高反,不一定下次有。
不知道是不是无知者无畏,我第一次到川西高原的时候,去了四天,因为有点事,什么准备都没有,还爬山,还泡温泉,当天就头疼,我以为只是风吹的,根本就没在意,到三、四天才好点,回来才想起这应该就是高原反应,其实也真没那么可怕,你低估了人的调节能力。
本帖最后由 月色苍狼 于
22:01 编辑
&&标题写了几天,心里一直有点放不下,一直以为在自己的收藏页面,不知道已经贴出来了 今天登陆8264 意外的发现标题 已经发出来了 继续写下来。
&&本人45岁 骑行4年,基本每天坚持夜骑,周六周日小长途,骑过10天之内的长途几次,骑行能力在总体骑行川藏的人群中应属中等偏上。车友里面有几个骑过川藏的,我的体能绝不在他们之下。平时也听他们说起过川藏经历,所以对于骑行川藏一直没有怀疑过自己,也从没想到过高反的问题,总觉得那只是一种借口或者托词,而真正需要的是体能和坚持..........
直接写流水账了,对高反的实际反应等到最后大家讨论吧。
&&哈尔滨出发.12日到重庆 14日早重庆出发--乐山--晚上到峨眉山脚下&&15--16--17峨眉山 17日晚到成都-----取车(中铁快运提前发的单车道成都)&&21日成都出发----到达雅安--22日新沟--23日泸定--24日过康定到折多塘--25日一个上午折多塘---午饭后下撤--到康定长途汽车站--晚12点回到成都
&&值得一提的是峨眉山海拔3200米,用了两天从山脚下报国寺全程徒步登顶,累。最后就是一直在坚持,一步一步的感觉 晚上山顶睡了一宿准备第二天早上看云海 日出(没看到,一直在下雨)中午下撤 晚上到成都
&&事后回想,在峨眉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高反了,但是根本无法分辨是高反还是累。因为骑行和爬山的累是完全不同的,所涉及到的肌肉群也不一样。另外时间短,刚开始体能强也是关键因素。假设没有爬峨眉山,川藏路上高反或许会来的晚些。但是也会更危险,川藏靠前的地方海拔相对低,沿途也相对繁华,交通比较方便,而后面相对会困难很多。危险系数也会随之增加。
本帖最后由 月色苍狼 于
00:08 编辑
月色苍狼 发表于
标题写了几天,心里一直有点放不下,一直以为在自己的收藏页面,不知道已经贴出来了 今天登陆8264 意外的 ...
到达成都后入住九龙鼎青旅,组队友,出发时早上一共8个人,路上碰到的零散队友就不说了,因为我下撤后 ,也不是很了解后面的事。除了我下撤以外。其中一个有一个队友途中搭了60公里的车。其余队友全部全程无搭车的到达拉萨
前3天身体基本没有什么反应,第四天过了康定距离折多塘18公里,海拔上升800-1000米。开始疲劳&&快到达折多塘时。开始下雨,整个身体也开始昏昏欲睡。意识有点模糊。同行的车友说但是的我就像他父亲吃了安眠药的样子 眼皮也耷拉了。最后一公里是队友帮忙推车到达的折多塘旅馆(海拔3200)。到达旅馆后什么不想做了,先睡了一觉。8点左右起来,有两件事让我意识到这不是累的 是高反
1 醒来后 精神好了些 去车友的房间转转 发现车友的达利园蛋糕(带塑料密封包装)鼓起来了 像个气球 这事第一次对于高原低压的直观认识
2 喝了一个易拉罐饮料。喝到快底部时(易拉罐上面基本全空了)发现自己手指尖和易拉罐接触的部分能感受到脉搏的跳动,才意识到自己的血管在像那个达利园蛋糕一样在膨胀 也开始意识到自己高反了
平时如果锻炼了还高反,只能说是拼人品了!去年我过折多山的时候由于超小道加上下折多山淋雨到新都桥也有点高反,好在第二又恢复了!
关于头痛 脑袋涨之类的常规反应,本人一直没有,就是浑身无力 总想睡觉
晚上有队友帮忙测量了下脉搏 基本在120左右,第二天早上起来,(原计划当天到达摄影天堂新都桥 整个队伍在新都桥修整一天)把驼包拿下楼后,身体马上又像昨天下午的感觉,浑身无力 脉搏110-120 按照以往的的骑行经验。我的体制属于睡一觉起来,身体状态基本可以恢复疲劳。于是决定自己留下来,在折多塘适应高反,然后去追队伍。接近中午,没有任何改善,午饭后,老板娘找到我劝我下撤。理由是我的脸部已经开始水肿,说是如果发展到脚和肺部的水肿会有生命危险。自己考虑2小时左右后开始下撤,(3200就这样。后面真的有点没信心了)由于从康定上来基本是一路下坡,基本没有上坡(有2个小下坡,2公里左右)考虑到但是身体还能控制 决定自己放坡到康定。来时的小下坡变成了小上坡,整个身体根本无力骑行。就是想睡觉。理智告诉自己别停&&别休息 推着车慢慢走。回到康定汽车站。脸部的水肿开始更加明显(自拍)抵达康定长途汽车站 做上最后一班去往成都的客车 晚上12点抵达成都。在车上翻看着路上的照片。看到早上离队的合影留念时发现照片里只有自己的脸颜色特别红(血管膨胀)
本帖最后由 月色苍狼 于
00:02 编辑
总结:高反只要是海拔高引起的大气压力低(达利园膨胀蛋糕)和含氧量低造成的。主要分为2种生理情况
1是常规型的,比如说头痛 脑袋涨之类的,据说此类高反最严重的是流鼻血(毛细血管膨胀造成的),此类高反一般经过一段时间都能适应
2是病理性的,也就是说身体的某个器官有问题而导致了身体代谢的失衡。此类高反比较危险,主要是此类高反的过程 有一段发展期,当身体感觉到不适时,身体的病理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标准,并且不容易回复。最关键的是此类高反没有明显的预兆。危险也来得不知不觉。
队友从拉萨回来后说起过川藏线上的故事,本人也在网上查阅了不少关于高反的资料。由于高反倒在川藏线上的骑友大多都属于后者。队友说和队伍他们接近的时间有个骑友快到拉萨了,高反才来。但是必须要经过5013米加的米拉山到达拉萨才有医院。到达了拉萨也走到了他生命的终点。还有个从拉萨回来的骑友说有个小女孩跟随父亲在滇藏上 ,也是没有任何反应,可是等她倒下时就再也没能醒来 。类似的案列网上能查到不少。
有人经常会问。什么时高反,其实高反对于每个人的体现都不一样,简单的说,在缺氧和压力低的情况下,个人的身体哪里有问题,就会体现到哪里。一般的年轻人,内脏相对健康,病理性高反的很少。我们队伍里面18岁的小朋友体能差点 但是对于高反始终没有任何反应。还有两个重庆的20出头的小骑友也没有任何高反。
友情提示 :装备尽可能买质量好一点的(本人的前梁包在雅安到新沟的路上废掉).路上装备的损毁会带来很多不便
不要因为怕赶不上队伍而勉强自己的骑行节奏。过度的劳累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队伍里面 18岁小帅哥曾因为疲劳下坡一度失控摔车,后面火车刹车后距离他只有2-3米(回来队友说的).
我从318下来到成都九龙鼎。房间里碰到准备去318的16岁威海少年。微信群里面传回川藏路上7.21日车祸死亡的是他们队友 (遇到大车路过一定要把自行车停下来)。希望逝者在天堂快乐..................
川藏的美丽只有去过才知道。虽然我只走到了折多塘,但是没有遗憾,就是有点委屈。
本帖最后由 月色苍狼 于
23:59 编辑
希望我的经历对后来者有点帮助,也希望已经走过的能跟帖 ,让大家对于高反有更多的清晰科学的认识。
本人组建了个长途资料库QQ群 &&现在里面有不少关于川藏线的资料 本群基本不聊天 只是为了在群文件里面储存长途骑行的相关资料。以方便群里的朋友调取方便。有需要的和愿意大家一起完善共享的加群。
根据国家规定,发帖回帖须绑定手机
国外号码请输入国家代码,收不到验证码,联系管理员微信:super
绑定QQ账号,轻松分享到QQ空间与腾讯微博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流星划过)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藏南线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