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滞完全性左束支,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么

  • 当心脏的某一部分对激动不能正常传导时称之为心脏传导阻滞。心脏传导阻滞可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强间接地引起,也可因疾病或药物对心肌的直接作用所致。其传导阻滞可呈暂时性、间歇性或持续性存在。前两者提示心...

  • (一)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①v1导联呈rsr/型,r波狭小,r''波高宽;②v5、v6导联呈qrs或rs型,s波宽;③ⅰ导联有明显增宽的s波、avr导联有宽r波。④qrs≥0.12秒;⑤t波与qrs波群主方向相反。 (二)...

  • 为什么会出现心室内传导阻滞呢?这就要讨论以下室内传导系统的构成了。室内传导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右束支,而一旦室内传统系统病变,则可波及单支、双支或三支。而心室内传导阻滞就...

  • 室内传导阻滞,我们单从字面上很难了解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当然此病在医学临床上也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而且本病的临床症状有些不明显,所以治疗起来会有相当一定的难度。所谓室内传导阻滞,是一种...

  • 1、原发病的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者应尽快改善心肌供血状态,药物所致者停用可能加重传导阻滞的一切药物。 2、心肌营养药物治疗:如补充肌苷、维生素C等。 3、合并症的治疗:如有心力衰竭则按心力衰竭处...

  • 慢性单侧束支传导阻滞如无症状,无需接受治疗。 双分支与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有可能进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但是否一定发生及何时发生很难预料,故不必常规预防性起搏治疗。 心率过缓者给予可增快心率的药...

  • 临床上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心律失常包括恶性心律失常、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和器质性心律失常等。 (1)恶性心律失常:①常发生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重度药物中毒及严重感染等情况;②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

  • 1.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的鉴别 诊断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应与肺气肿、胸廓畸形、直背综合征等鉴别。患这些疾病时可形成电轴左偏,但并非左前分支阻滞,可形成s 波在ⅱ导联比ⅲ导联上要深(sⅱ>sⅲ)...

  • 阻滞发生在浦顷野纤维末梢与心室肌交界的水平,叫做末梢型室内传导阻滞,又称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qrs时限延长≥0.12秒。 心电图特征: (1)qrs波群粗钝、切迹,振幅较低。 (2)qrs时限≥0.12秒。 (3)常...

  • 1.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健康者,多见于右心负荷过重的心脏病患者,如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急、慢性肺心病,亦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等;左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左心室受累的心脏病患者,如冠心病、高心病、...

  • 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如下: 一、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①p-r间期>0.20秒,②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 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传至心室,一些p波后没有qrs波群,房室传导比例可能...

  • 目前心源性猝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心室晚电位(vlp)预测病人可能发生的猝死,本文对室内传导阻滞伴心肌梗塞(mi)病人进行vlp测定了解心室后碎裂电位,预测室内传导阻滞伴mi预后,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

  • 本病可发展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滞。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又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可在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取决...

  • 心室内传导阻滞指的是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主要分为左右束指传导阻滞和左前分支、左右分支传导阻滞。那么心室内传导阻滞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右束支比较粗,分支比较晚。右束支发生传导阻滞比...

  • 心室内传导阻滞分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由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病、心肌病引起,以心音分裂为特殊表现。心室内传导阻滞严重吗? 左束支传导阻滞严重吗...

  • 房室束以下的传导系统发生阻滞称之为心室内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多是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及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的并发症。它可发生在左或右束支、左束支分支、浦肯野纤维网和...

  • 一、右束支阻滞:QRS时限达0.12s或以上。V1导联呈rsR',R'波粗钝。V5、V6导联呈qRS,S波宽阔。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图形与上述相似,但QRS时限小于0.12s。 二、左束支阻滞:QSS时限达...

  • 心室内传导阻滞指的是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传导阻滞,一般分为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分支前、后分支传导阻滞。临床上除心音分裂外无其它特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 本病不同的类型其病因也不相同,主...

个心脏时,称为窦房结暂停;

D、窦性心律不齐:指窦房结不规则地发出激动所引起的心房及心室的节律改变,称之为窦性心律不齐;

E、窦房传导阻滞: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能通过窦房结与心房肌组织的连接区,便称为窦房传导阻滞。

被动性异位心律:A、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B、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主动性异位心律:A、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B、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C、心房扑动、心房颤动;D、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①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②心脏传导阻滞:A、窦房传导阻滞;B、心房内传导阻滞;C、房室传导阻滞;D、心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③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3)激动起源失常伴传导失常:异位心律、反复心律、并行心律

临床上,心律失常可按其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

最危险的心律失常是下列哪种类型:

A.房室传导阻滞 B.逸搏心律

【答案】D。解析:室颤是最严重、最危险的心律失常类型,常导致心源性猝死。

(了解更多考试信息请关注东营中公教育

【摘要】:背景: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因其间歇性和不可预测性,临床容易漏诊和误诊,并导致了我们对预测其疾病转归相对困难。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作时多伴随着一段心室停搏间歇出现,可导致心源性猝死,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1]。因此全面认识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临床特点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对于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进展的相关研究仍相对较少,且大部分的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均需起搏器治疗[2],随着起搏器技术的发展,双腔起搏器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治疗。通过起搏器程控随访,有助于了解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作和进展的情况。目的:通过植入起搏器后患者临床基线特征,旨在探讨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通过分析起搏器程控,包括心室起搏比例,揭示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进展及影响因素。方法:顺序入选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主因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于我院首次植入双腔永久型起搏器(DDD/R)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和起搏器程随访控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作特征、基础心脏病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衰)、左室射血分数、平素心电图、发作时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包括: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如何诱发如何终止,发作前后的心率变化情况)、术后药物治疗的情况、收集每次随访的起搏器程控资料,起搏器程控随访资料计算出累积心室起搏比例,分析术后累积心室起搏比例高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的研究对象共51人,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66.91±12.38岁;男性26例(51.0%);女性25例(49.0%);高血压病32例(62.7%);糖尿病14例(27.5%);冠心病13例(25.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14例(27.5%);心脏瓣膜病1例(2.0%);心衰14例(27.5%),其中心衰患者均系射血分数正常型心衰,NYHA分级Ⅱ-Ⅳ级;LVEF58.00±0.02%。术前19例(37.3%)患者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出现束支/分支传导异常: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17.6%),左前分支阻滞3例(5.9%),左束支阻滞4例(7.8%),右束支合并间歇性左束支阻滞2例(3.9%),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1例(2%),RR长间歇6.5±4.9秒。术前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提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前常出现以下情况:16例(31.4%)出现房早,11例(21.6%)出现室早,9例(11.8%)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1),6例(17.6%)在房性心动过速发作出现,余9例(17.6%)诱因不详。所有患者成功植入双腔起搏器,无并发症出现。中位随访13个月,5例(9.8%)患者进展为心室100%起搏。年龄70岁患者较年龄≤70岁患者总体累积心室起搏比例负荷较高(60.10±34.15%vs.35.43±42.80%,P<0.05),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总体累积心室起搏比例负荷较高(69.44±29.44%vs.41.16±42.66%,P0.05),心衰患者较非心衰患者总体累积心室起搏比例负荷较高(52.91±39.72%vs.38.39±42.83%,P0.05)。性别、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是否应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血管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与心室起搏比例负荷无明显相关。结论:1.阵发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老年人群,部分合并束支/分支传导异常。2.约10%患者在随访期间(中位随访13个月)进展为持续性房室传导阻滞,提示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进展较快。3.年龄70岁、糖尿病、心衰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累积心室起搏比例较高,更容易依赖起搏器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