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躯干部分,长散装一小包饼干多少克很久才散,有时成片,有时单个,大小不一,包周围发红,奇痒且痛,早晚严重

宝宝长癣怎么办_新浪宝贝_新浪网
  宝宝长癣是不是买药涂一涂就会好了?生活中通常用“癣”来泛指很多种皮肤病,但真正意义上的“癣病”却有其自身的定义和特点,妈妈们一定要
区别对待,万一混淆了病症,用错药物,非但没有起到治病的目的,反而还会使病情加重呢。[]
◆ 浅部真菌病 简称癣,是寄生或腐生于角蛋白组织(表皮角质层、毛发、甲板)的真菌所引起的皮肤感染。
病原菌分类
◆ 皮肤癣菌 寄生在皮肤角蛋白组织的致病真菌,包括毛癣菌属、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感染人体后可引起组织反应而发生红斑丘疹、水疱、鳞屑、断发、脱发和甲板改变等。
◆ 角层癣菌 寄生于皮肤角层或毛干表面的致病真菌,分为角层型和毛发型。
由于角层癣菌是寄生于人体组织的表面,故一般不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即使有也极轻微。
  浅部真菌病流行颇广,遍布在世界各地区,在我国也是常见多发病。浅部真菌病具有一定传染性,既可自身传染,也可传染他人。本病传染方式包括:
◆ 直接接触传染 如头癣的发病往往是直接接触罹患头癣的儿童或患有癣病的动物后引起。
◆ 间接接触传染 如经常使用癣病患者用过的东西,象拖鞋、枕巾、擦脚布等就可能发生癣。
  本病系发生于头部皮肤和毛发的浅部真菌病,分为四型:
◆ 黄癣 俗称“秃疮”、“瘌痢头”,多见于儿童。自觉症状痒,病程缠绵,若不医治,至成人也无望自愈。有糜烂化脓者,可伴发颈部淋巴结肿大。面部、颈部、躯干及甲偶见波及。病情较重可引发变态反应,全身出现皮疹,称癣菌疹。
◆ 白癣 主要是感染铁锈色小孢子菌所致,往往在城镇托儿所或小学校引起流行,几乎均是儿童期发病。 患者自觉痒或无明显症状,病程为慢性经过,不经医治往往到青春期可以自愈。
◆ 黑点癣 致病菌为紫色毛癣菌或断发毛癣菌,主要侵犯儿童,其发病率位于白癣和黄癣之后,传染性较黄癣和白癣弱。自觉痒或无不适感。病程缓慢,痊愈后少数留疤,头发部分秃落。
◆ 脓癣 由嗜动物真菌,如石膏样小孢子菌或羊毛样小孢子菌感染所引起的。本病自觉症状多为疼痛或轻痒。多伴发颈侧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还出现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发生于掌面的浅部真菌病。可以是原发,但是多数是从足癣自身传染而来。病原菌与足癣相同,临床表现也和足癣差不多。由于手是露出部位,通风性比足要好得多,故无指间糜烂型呈现。
   除去头部、掌跖、腹股沟、阴性部和甲以外,人体表面光滑皮肤感染皮肤癣菌所发生的皮肤病统称为体癣,又名“圆癣”或“金钱癣”。多见于儿童其次是青少年。
  致病真菌感染足部所引起的最常见浅部真菌病菌,俗称“脚气”。以中青年发病菌占多数。足癣皮损表现一般分为以下三型:
◆ 水疱型 趾间及足底处可见水疱,疱壁较厚,疏散或密集,邻近皮疹可融合形成较大水疱。疱液自然吸收、干燥后转为鳞屑。
◆ 趾间糜烂型 惯发趾间,皮疹初起为浸渍,因瘙痒或揉擦后招致表皮破损,终呈糜烂潮红湿润,可伴渗液常发出难闻恶臭。
◆ 鳞屑角化型 好侵犯足底,足侧、趾间及足跟部。皮损表现为鳞屑,角质增厚,粗糙变硬,间有皲裂,每至冬季病性尤重。
  以上三型往往参杂互见,只不过是以其中那种皮损为主,就称该型足癣。本病自觉剧痒,以水疱型和趾间糜烂型尤甚,发病往往冬轻夏重。夏天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发生变态反应而引起癣菌疹。
  发生于股部上方内侧面的一种特殊型体癣。绝大多数为成人男子,女性少见。常为单侧,也可两侧对称分布。一般从足癣或手癣自身传染引起的,病情与季节变化有关,通常入夏复发或加重,到冬天可缓解。病程缠绵,必须耐心医治方能痊愈,否则易复发。
  甲癣是由甲部感染皮肤癣菌所致的,俗称“灰指甲”。由非皮肤癣菌所引起甲的病变则称甲真菌病,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甲癣表现为甲颜色和形态异常,多呈灰白色,且失去光泽;甲板增厚显著,表面高低不平。其质松碎,甲下常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积。有时,甲板可与甲床分离。甲癣病程缓慢,如不医疗可罹病终身。
相对隔离,以免传染
  癣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家有癣病患者应相对隔离,如果孩子患了癣病,家长要细心做好护理和清洁工作,以免引起传染。
★ 脸盆、脚盆、毛巾、手帕等生活用品要做到专人专用,这在无癣疾病人的家庭应该如此,有癣疾病人的家庭更应如此。
★ 患了癣疾,最好不抓搔,以免抓破后并发感染和引起自身传染。
★ 得癣病宝宝的衣服、鞋袜要宽大透气,常更换,有条件可将内衣裤煮沸灭菌。足癣宝宝的鞋袜,最好用开水烫或阳光下曝晒。
★ 足癣宝宝夏天尽量不穿胶鞋、旅游鞋,多穿布鞋或凉鞋。
★ 患癣病后不要去游泳池游泳,以免将霉菌传给别人感染癣疾。
★ 幼儿园、学校等单位发现头癣时,应立即隔离治疗,以免蔓延。
★ 头癣患者的衣物、用具不要与健康人的混放或混用。理发工具应专用,待逐渐好转时,及时加以严格消毒。剪下的头发要烧掉。病好后不要使用过去用的梳子、帽子、枕巾等,以防再发。
减少或避免进食有刺激性食物
★ 辛辣、腥、刺激性的食物可加重痒感或诱发,包括葱姜蒜、椒、醋、烟、酒、咖啡、浓茶、鱼、虾、蟹类、蚕豆、咸肉等。
★ 植物蛋白质(如豆制品)一般妨碍不大,可以食用。
★ 食盐可使水钠滞留和加剧炎症、痞痒,所以口味以淡为宜。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患了其他一些疾病后,如糖尿病、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明显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容易感染霉菌而患癣疾。
加强预防,以免感染
  没有癣疾的宝宝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止感染:
★ 对已知癣疾患者的接触要谨慎。
★ 平时用自己的脸盆、毛巾、脚盆等用品。上浴室应自备拖鞋,不穿公用拖鞋,洗时最好用淋浴而不进入大池内浸泡。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平时身体多汗的宝宝尤要注意,衣裤鞋袜常换洗。汗脚宝宝最好以穿布鞋为好。洗澡待脚干燥后再穿鞋。
★ 有宠物患了癣疾应及时处理,不要接触或玩弄患病的动物。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真茵和其他细菌、病毒一样,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会感染得病,若皮肤的防御功能良好,即使有霉菌感染,也不会发病。所以,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强营养可提高抵抗力。
★ 矿泉浴 矿泉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且温度较高,通过水的机械刺激、温度刺激、化学成分的作用而起到防治疾病的效果。
★ 药物浴 是在水中加入一些药物或用药物煎水后洗浴。
☆ 用按叶、千里光、紫花地丁、苦参等煎水洗浴,可预防癣疾。
☆ 硫磺浴剂,加入水中洗浴,每周1次。
☆ 洗脚时加50毫升醋,每天泡15―30分钟,可预防脚癣。
☆ 在幼儿园、小学校等集体机构如发现头癣儿童,其他健康儿童应用硫磺软膏洗头,每日1次,连洗1个月。
相关链接:
误区:足癣是种小毛病,无法根治
☆ 错误观点1 足癣是种小毛病,治不治无所谓。
☆ 错误观点2 足癣无法根治,复发是正常现象。
☆ 错误观点3 足癣是体内排毒表现,治好后会带来其他疾病。
  足癣如不及时治疗,可传染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或其他家庭成员,也会造成足部或下肢的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加重时,还会因身体对真菌的代谢产物不适而导致皮肤过敏,医学上称为“癣菌疹”。另外坚持治疗,足癣是可治愈的。
区分皮炎与癣病
  皮炎(包括湿疹)常与过敏反应和慢性不良刺激有关。皮炎湿疹与癣病的显著区别为:前者一发一大片,边界不清;后者面积很小,呈环状,边界清晰。治疗方法上,皮炎可用皮炎平缓解,过敏性皮炎一定要查出过敏源。治疗皮癣多用达克宁。
家有宠物要小心
  很多家庭养宠物,但对宠物背后的隐患却毫不知情。动物身上寄生的真菌会感染到人身上,特别是小孩,一旦感染上就很容易引起头癣、体癣等,出现脱屑、瘙痒和脱发。
☆ 尽量不让孩子接触动物,包括皮毛。实在没有办法的话,就要做好动物检疫工作,及时给宠物打预防针。
勤给宠物洗澡,动物接触的物品要消毒或暴晒,避免皮肤接触。
若患病,尽可能远离或处理掉宠物,并尽快接受治疗。
不是癣病的“癣”――桃花癣
  “桃花癣”不是医学意义上的癣,是一种过敏引发的皮炎,是春季好发的单纯性糠疹、脂溢性皮炎和春季皮炎的总称,在治疗的时候应该区别对待,不能随意用药。不能听说是“癣”就把它当成真菌感染而用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去涂抹,结果会刺激得病变部位的皮损更严重,有的家长看孩子脸上长了还认为是“蛔虫斑”而给孩子吃打虫的药。它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吃刺激性食物、饮食结构不科学、使用劣质或不合适的化妆品、风吹日晒等有关。
儿童患癣病选刺激性小的药物
  孩子得了癣病,应该挑选刺激性小的癣药,而含激素的药物就不宜随便使用,不恰当地使用激素,常导致皮损加重。对于孩子而言,一般只需外用药物,选用杀真菌药,如达克宁软膏、兰美抒软膏、美克软膏、益康唑软膏、酬康唑软膏等,每天外涂一到两次。
治癣病,用药不能偷懒
☆ 宝宝患癣病,家长除了在患处全部涂上药膏外,还要超出患处约0.5厘米,以防患处边缘那些肉眼看不到的癣被漏掉。
☆ 体癣和股癣应该坚持用药两周;足癣可延长到四周左右。
☆ 用药不到两周癣就好了,便不给孩子涂药了,这是不对的。
☆ 如用药两周,癣仍没有好转,或者用药后患处出现红肿、渗液、痒痛,那就得马上停药,到医院诊治。
☆ 有些家长过分担心药物的影响,其实大可不必。一般来说,局部外涂抗真菌药,除偶尔出现局部刺激或过敏,还是比较安全的。
  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在生活中,家长要留心一些细节,做到预防为主。如果家里有大人得了癣病,一定要相对隔离,以免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宝宝。若宝宝不小心感染上了癣病,家长最好带宝宝到医院找专业医师诊治,而不要自行用药,以免使用药物不当造成病情更加严重。家长担心癣病易复发,但其实只要科学用药,平时注意预防,癣病是可以根治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躯干骨 的文章

 

随机推荐